第一篇:2016年汉语言本科语言学概论网上形考答案
一、1.下列各种说法只有(B)是正确的。
动物也和人一样是具有语言能力的,能学会语言。
鹦鹉、八哥等的这类说话,只是对人类语言的一种机械模仿。动物也能象人一样能自由地使用语言 语言不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2.下列说法,(A)是最准确的。
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p]、[t]、[k]都是(A)。
塞音 檫音 塞檫音 边音
4.电影院的走廊里经常张贴着“请勿高声喧哗”,这里“高声”的含义是(D)。
音质 音长 音高 音重
5.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在英国长大,结果他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说汉语,这说明(C)。
语言具有阶级性 语言是个人现象 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是自然现象
6.大多数汉字同汉语语素都有对应联系,但(B)汉字不能独立表示语素。
公私大概和 凰蜘逍徘萄 广会奋三结 回顾户南国
7.音素i和y的差别是由(D)的差别形成的。
音高 音重 音长 音质
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9.下列(C)词语属于借词。
机关枪扩音机 电动机电话机 麦克风艾滋病 原子弹人造棉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语言材料的规则也是无限的。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错 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材料的规则是有限的。
语言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个人不一定非要遵守这些规则。
11.语言和思维是互相影响的,二者互相适应。1 √ ×
12.抽象的语言都是不存在的,都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着。1 √ ×
1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2 ×√
14.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 √ ×
15.从语言和说话的关系来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找到一匹马,只能找到一匹具有某种色彩、某种体态等等特征的马。1 √ ×
16.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 √ ×
17.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现象。2 √ ×
18.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1 √ ×
19.语言具体存在于个人的运用之中,所以是个人现象。2 √ ×
20.绘画和音乐都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是代表语言的符号。2 √ ×
二
1.音位是从(D)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物理属性 生理属性 心理属性 社会属性
2.[p„]、[t„]、[k„]三个音素的区别是(A)不同。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送气与否 清浊
3.与国际音标[x]相对应的汉语音素是(D)。
y k q h 4.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发音部位(B)。
双唇 齿间 唇齿 舌面前
5.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是(D)。
声带振动与否 是否均衡紧张 时间延续久暂 气流是否受阻
6.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ong属于(C)。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7.音素i和y的差别是由(D)的差别形成的。
音高 音重 音长 音质
8.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C)。
上齿 上腭 舌 下齿
9.元音[o]具有下列发音特征中的(B)。
高元音 圆唇元音 低元音 前元音
10.[p]、[t]、[k]都是(A)。
塞音 檫音 塞檫音 边音
11.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指各个符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2 √ ×
12.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2 √ ×
13.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1 √ ×
14.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2 √ ×
15.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因此我们如果原意,把“袜子”说成“鞋子”也可以。2 √ ×
16.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1 √ ×
17.人类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人类具有说话的生理特征,这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2 √ × 18.“失去生命”这一意义,汉语用“sǐ”表示,英语用“die”表示,那是因为不同民族对这一意义有不同理解的缘故。2 √ ×
19.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1 √ ×
20.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1 √ ×
三、1.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D)。
甲方在今年为乙方培养四个试验室工作人员。日本保留和尚使用的庙宇不多了。
我今年还欠款50000元,明年就好过多了。 我的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喜欢我拍的这部片子。
2.“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C)。
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3.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C)。
阳光的温暖 已经开始 The sun rise Worker and peasent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一般不词尾叫做变词语素。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从语法特点看,英语属于孤立语。
5.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D)。
He am a studentes.She is a students.I were a student. You are a student.6.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A)。
大学、人民、(英)reader 劳动、阿姨、(英)railway 瓶子、老虎、(英)unhappy 道路、材料、(英)classroom 7.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D)。
很明显,他这个人谁都认识。新的教师宿舍已经修好了。热爱人民的周总理向我们招手。靠山吃山总有吃光的一天啊。
8.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变化。
性 数 格 体
9.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A)。
8种 4种 7种 6种
10.英语“He writes a 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
性 数 格 体 态 时 数 时 人称 格 体 时
11.不同的元音音素是因为舌位的高低形成的。2 √ ×
12.国际音标中有些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2 √ ×
13.元音[i]和[u]的区别主要是舌位前后不同。2 √ ×
14.[g]和[k]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两个不同的音位。2 √ ×
15.在汉语普通话中,音位/k x/不能同齐齿呼、撮口呼组合。1 √ ×
16.音素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2 √ ×
17.非音质音位同样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1 √ ×
18.[a]、[A]、[ɑ]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音位的三个自由变体。2 √ ×
19.声母和韵母是音素的两个类别。2 √ ×
20.音位/t t„ n l/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可以形成一个聚合群。1 √ ×
四、1、什么是词?举例说明其定义的内涵。答: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这个定义说明,词具有造句的功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例如“好”,可以说“好生活”,也可以说“生活好”,“好”在这里都充当了句法成分,这是语素所不具有的功能并且词又是最小的,不能再分析的造句单位,这里把词同词组区别开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一个音节,声韵母不变,如果声调发生变化,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例如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书、薯、树”等不同的意义。
第二篇:法学概论形考答案
法学概论作业[1]讲评
同学们好!第一次作业要求大家在完成法理学,宪法和行政法的学习后才能做本次作业,就本次作业给大家以下讲评:
一、名词解释:
作为基本概念,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二、选择题:
选择题既考察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答案公布,以供大家参考。
1、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A、国家意志性 B.权利义务 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
2、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社会关系 D、自然关系
3、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处 死刑,3月15日执行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个特征?(B)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B.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 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4、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A)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的客体
5、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ABC)要素构成,缺一不可。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法律事实
6、在我国,最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是由(AC)制定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最高人民法院 E、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7、我国法律解释中正式解释包括(ABC)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学理解释 E、任意解释 8、1982年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B)部宪法。A、3 B.4 C、5 D、2
9、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ABCD)。
A.人身自由权 B.政治权利 C.平等权 D,社会经济权利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l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是(CD)。A、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D.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2、行政法调整(B)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所有国家机关
1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D)。A、公民 B、法人 C、其他组织 D、行政主体
14、以下(ACD)属于公务员。
A、省政府的厅长 B、省政府车队的司机 C、县法院院长 D、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15、行政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有(AB)。A、行政合法性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C、社会公益性原则 D、为人民服务原则
三、问答题
1、法的特征有哪些?
2、什么是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3、法律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什么是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
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论坛解决。
法学概论作业[2]讲评
同学们好!第二次作业要求大家在完成民法、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后才能做本次作业,就本次作业给大家以下讲评:
一、名词解释:
作为基本概念,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二、选择题:
选择题既考察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答案公布,以供大家参考。
1、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C)。A、所有的财产关系 B、所有的人身关系
C、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全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自然人从(A)具有民事权利能力。A、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B、从十四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C、从十六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D、从十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3、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C)。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C),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其为失踪人。A、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半年 B、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一年 C、自然人下落不明满两年 D、自然人下落不明满四年
5、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的(D)。A、指定代理人 B、法定代理人 C、法定代表人 D、委托代理人
6、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分为(B)两个队段。A、要约邀请和要约 B、要约和承诺 C、要约邀请和承诺 D、要约和更新要约
7、甲厂向乙厂发一电报称:“尚有2.50克玻璃瓶装的菠萝罐头2吨,每吨2500元,需否?’’乙 厂回电:“需250克听装的午餐肉罐头2吨,以市场价结算。”乙的回电是(B)。
A、承诺 B、要约 C、要约邀请 D、合同订立阶段的结束 .
8、某日,甲路过一照像馆,发现两个月前他儿子在该照像馆拍摄的一张一周岁照片悬挂在该照像馆的厨窗内。该照像馆侵犯了(C)。
A、甲的肖像权 B、甲的人格权 C、甲的儿子的肖像权 D、甲的监护权
9、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为(A)。A、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 B、自商标申请日起10年 . C、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20年 D、自商标申请日起凹年
10、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法律另有规定除外。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11、财产所有权包括四项权能,除了占有,还包括(BCD)。A、优先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12、以下哪些人可能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AD)。A公司董事长 B、党委书记 C、工会主席 D、:工厂厂长·,
13、以下所列四项中,属于法定孳息的有(AC),A、租金 B、牛奶 C、利息 D、鸡蛋
]
4、下列哪些合同既属于双务合同,又属于有偿合同:(ACD)A、买卖合同 B、借用合同 C、租赁合同 D、附有保管费的保管合同
15、下列合同中,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的是:(A)
A、技术转让合同 B、买卖合同 C、租赁合同 D、保管合同
三、问答题
1、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论坛解决。
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综合考察大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典型题型。就该案例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到论坛参加讨论,欢迎在那里发表个人见解。
法学概论作业[3]讲评
同学们好!第三次作业要求大家在完成婚姻继承法、刑法的学习后才能做本次作业,就本次作业给大家以下讲评:
一、名词解释:
作为基本概念,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二、选择题:
选择题既考察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答案公布,以供大家参考。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A)。A、叔叔、舅舅 B、外公外婆 D、孙子孙女 D、兄弟姐妹
2、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C)。
A、只能发生在法定中 B、必须是未再婚的 C、无论是否再婚 D、必须是尚未生育子女的
3、小X犯了挪用公款罪,因为是中共党员,又是劳动模范,所以法院就减轻了对他的处罚。法院的这一做法违背了(C)。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甲和乙多次发生争吵,矛盾日深。某日两人又发生争吵,二人决定决斗。决斗中,甲将乙刺成重伤,乙刺穿甲的心脏致甲死亡。乙的行为属于(C).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犯罪 D.过失犯罪
5、小王将邻居家的10000元现金偷回家中,经家人规劝,小王后悔,在邻居未发现时,又偷偷将该10000元现金放回原处。小王的行为是(C)。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作为犯罪处理
6、甲欲害死乙,将毒药放人乙的食物中,当甲看到乙吃下食物时,猛然醒悟,立即将乙送往
医院。,但经医生全力抢救,乙仍中毒死亡。甲的行为是(A)。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事实认识错误
7、小X扬言要杀小Y全家,小Y报了案,公安人员尾随追赶,在通向小Y家的路上,将携带凶器的小X截获。小X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8、小F窃得一冰箱;骗小。C说是自己买的二手货,借小G的三轮车拉一下,小C相信,主动帮助小F将冰箱装上车拉到小F处。小C的行为属于(A)。
A.不构成犯罪 B.帮助犯 C.窝赃犯 D.胁从犯
9、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7岁青工罗某偷的工业用铜,罗遂偷出4枷元的铜块交给赵某,二人的行为(B)。
A.赵构成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
C.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D.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10、小C刑满释放后决心改邪归正。某日,以前的同伙小D找到小C,要小C与他一起去盗窃某商店。小C不愿意,但小D威胁小C说要告诉小C女友有关小C以前的劣迹。小C怕失去女友,就与小D于当晚盗窃了商店。在这一犯罪中,小C是(C)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11、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C)A、拘役 B、刑事拘留 C、管制 D、罚金
12、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A)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A、五年 B、三年 C、二年 D、三年
13、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甲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A)A、6年 B、7年 C、8年 D、9年
14、小A为使小B归还欠款,将小B骗至某处加以扣押,并打电话给小B之妻,声明交款后即放人。后,小B之妻交清了欠款,小A遂将小B放掉。小A的行为构成(A)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抢劫罪 D、敲诈勒索罪
15、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有(CD)A、执行命令的行为 B、体育比赛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三、问答题
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论坛解决。
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综合考察大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典型题型。就该案例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到论坛参加讨论,欢迎在那里发表个人见解。
法学概论作业[4]讲评
同学们好!第四次作业要求大家在完成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学习后才能做本次作业,就本次作业给大家以下讲评:
一、名词解释:
作为基本概念,大家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明确的答案。
二、选择题:
选择题既考察大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察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答案公布,以供大家参考。
1、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将(D)扭送至有关机关处理。A、有流窜作案嫌疑的人 B、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的人 C、在身边或住所发现犯罪证据的 D、正在犯罪或犯罪后即被发觉的人
2、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是不正确。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 B、有关个人隐私案件不公开审理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D、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3、金沙区法院在开庭审判徐某故意伤害罪的过程中,徐某的辩护人请求通知新的证人到庭,并请求重新对被害人伤势进行鉴定。依照法律规定,法庭可以(A)
A、决定延期审理 B、决定中止审理 C、驳回辩护人的无理申请 D、决定继续开庭审理
4、某县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B)
A、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B、视听资料 C、物证 D、间接证据
5、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无权行使侦查权。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安全机关 D、人民法院
6、在法庭审判中,被告人王某以公诉人知名度太高为由,申请出席法庭的公诉人李某回避。对王某的申请,合议庭应当(C)
A、合议庭决定休庭,并告之提起公诉的检察院由该院的检察长决定 B、合议庭决定休庭,向本院院长汇报,由本院院长决定 C、法庭应当当庭驳回
D、法庭可不予理睬,继续开庭
7、下列不属于强制措施的是(D)。A、拘传 B、取保候审 C、逮捕 D、扭送
8、甲从乙手中买到录象机一台,不久,丙说该录象机是他的,并强行带走。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丙返还录象机,法院通知乙参加诉讼,乙在诉讼中的地位属于(C)。
A、被告 B、原告 C、第三人 D、证人
9、小李、小王共同拥有一台电视机。一日电视机被小孟弄坏,小李向法院起诉要求小孟赔偿,法院受理后,小王要求参加诉讼,小王在诉讼中的地位是(A)。
A、共同原告 B、证人
C、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D、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10、某化肥厂因随意排放废水,导致甲、乙、丙三家鱼塘受到污染,损失惨重。甲、乙、丙起诉至法院,要求化肥厂赔偿。经当事人同意,法院决定合并审理。该诉属于(C)。
A、甲、乙、丙系必要的共同诉讼
B、甲和化肥厂和解意味着,乙、丙也和其和解 C、甲、乙、丙系普通的共同诉讼 D、甲的诉讼行为不能代表乙和丙
11、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适用(A)。A、普通程序 B、特别程序 C、简易程序 D、执行程序
12、有关简易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D)。A、起诉必须用书面诉讼 B、可以组成合议庭审理
C、简易程序既适用于一审程序也适用于二审程序 D、简易程序应在3个月内审结
13、李强系东海县刘家镇人,1998年7月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取保候审。下列李强的哪些行为违反了刑诉法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ACD)。
A、离开本镇到另一镇贩卖水果,两日后方返回。B、在传讯时,因交通事故未能到案 C、将扎人的刀子扔进枯井中
D、请证人吃饭,要证人作证时多多关照
14、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的案件有(ABC)。A、王某诉其子给付赡养费 B、李某诉其所在单位支付工资 C、赵某诉孙某给付医药费 D、周某诉郑某返还财产
15、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包括(ABC)。A、查封、扣押 B、强制交付财产 C、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 D、司法拘留
三、问答题
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这里不再赘述。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论坛解决。
四、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综合考察大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典型题型。就该案例你有什么意见可以到论坛参加讨论,欢迎在那里发表个人见解。
第三篇: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考核内容:
主题: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
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联系实际的案例。
2.组成4―8
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资料占
10%,网上实时讨论占
20%,内容占
70%。
3.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互相交流,时间不得少于
1.5
小时;
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形成小组意见,字数不少于
1000
字,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
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理应走出去,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全局,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促使南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分类,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
自古以来,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由于中国的强大,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
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
这一状况,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抢占岛屿、渔业、石气等资源。
由于海洋意识薄弱,一直没有切实的解决,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石油资源的大量进口,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
90%以来于海上航道,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
再加上,中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从而到达欧洲。
另外,南海又有丰富的石气资源,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开始越来越强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政治法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
1997
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
中。
政治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形考任务二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800—1000
字之间)(100
分)
考核要求:
1.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第九章内容,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
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必须使用
Word
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参考答案: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
1999
年
月
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
29.8%,三年以上的占
17.0%,二年以上的占
19.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
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
45.6%,“永远不回乡的”
占
2.1%,表示“说不清”的占
23.2%。
三项之和为
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
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施展才干”,居
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
回家乡好干点事业”
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
14.7%和
11.6%,三项相加为
57.4%;
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
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2.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
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
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职业变换频率较高。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2%)或私营企业(11.4%)中就业。
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
5.9%,四项合计为
42.6%。
他们大都是合同工、临时工,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孤独和无聊”
时,有
11.8%的外来务工青年
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
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的分别为29.2%和44.4%,三项之和为
84.4%;
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
8.6%。
4.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
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
时。
回答“经常受到”的占
3.8%。“偶尔受到”的占
51.7%,而回答“从未感到”的仅占
28.5%。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
统筹规划,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
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2.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
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4.依靠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在资金信货、土地批租、工商税收、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
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
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友好相处、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形考任务三
考核任务形式:
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由分部(省级电大)
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学员任选其一,字数在1000
字以上)。
考核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10
章—第14
章的内容。
2.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政治学分析、经济学分析、伦理分析、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3.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前后呼应。
4.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
5.必须使用
Word
修改功能,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参考答案: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一、引言
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今,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执行偏误
政策失真
一、引言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
%,而其余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不难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具体来说,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虎头蛇尾”
敷衍性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善始善终。
但在现实中,有些部门或地区对上级政策前松后紧,敷衍塞责,消极执行,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2)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选择性执行。
一些地方政府、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见了黄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
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土政策”
附加性执行。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谋取私利,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
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但在一些地方,计划生育罚款却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些地方竟然把生育第二胎的指标公开拍卖,偏离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
(4)“上下不一”
抵制性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而产生抵制情绪,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近年来我国某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找各种原因让中央“搞特殊”,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甚至逆风而行,“你说你的,我干我的”。
(5)
”
走极端”
野蛮性执行。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行公共政策应更注重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结合运用。
然而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扭曲变形,演变成野蛮执行,导致与群众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更有甚者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背离工作程序,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三、我国公共政策出现执行偏误的主要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存在主观或客观等多方面原因:
(1)
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化合理化明晰化。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重要前提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有漏洞缝隙可钻。
(2)
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体现为:
①
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比较起来,素质普遍不高。
从而,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
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②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
从行政的角度看,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变化的随意性很大,人治色彩浓厚。”不因人而异”
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随处可见官僚的”
任性专断”,书面形式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中的官场逻辑,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
显然,不依法行政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
③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
它适用于全社会,代表和维护的是一种整体利益,符合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甚至损害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以致目标群体难以认同和接受这些政策,进而对政策的执行产生消极情绪和抵触。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某些官僚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不仅仅只是一般的自利行为,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官僚公共决策的乱作为、不作为,更是利用公共政策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
政策执行制度的原因。
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①
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严重阻塞。
一方面,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乏公众参与机制,政策透明度低,政策接受者在政策实施时往往对政策内容和目标一无所知,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政策执行难度和风险当然加大。
另一方面,政策执行缺乏信息反馈机制,政策执行盲目性大,政策评估缺少依据,政策效果难以认定。
比如,2003年”非典”事件,就是因为开始之初,疫情信息”
上行”
中瞒报、”
下行”
中封锁、”
平行”
中缺乏沟通,最终才演变成一场重大公共危机。
②公共政策执行的权力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我国很早就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放权与收权”的探索,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种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模式,没有对中央与地方的权限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
③
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不力
监督是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依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执行系统的监督机制因体制的依附性而难以正常运转;
监督主体因其主体意识不强加上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致使监督职能无法完整履行;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因受行政干预而无法释放能量;社会监督因诉讼不畅、缺乏保障而难以发挥作用。
四、解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对策
公共政策行为是国家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关键环节,政策执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为避免执行偏误或解决已出现的问题:
(1)
完善行政之间、党政之间的权力配置。
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各机构的职能,避免职能交叉。
对职能交叉的行政机构实行”
撤”、”
并”、”
减”,机构设置要讲究整体性和科学性,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确保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合法性。
(2)
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提高对政策认知水平。
政策的执行主体是人,是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
执行人员正确对执行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步骤进行了解、认知,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如果执行者不能完全地理解公共政策,就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偏误。
执行者只有对政策的内容与精神实质有正确理解,才能坚定地、创造性地完成政策的执行。
(3)
保障监控工作相对独立性,完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
根据当前我国政策执行控制的实际,为保障监控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有必要对现行的国家监督机构双重领导体制进行合理的权责界定,建立起权力监控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垂直领导体系。
(4)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政策传播渠道,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政策的传播离不开对
政策信息的宣传,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利于执行人员及广大的目标群体对政策的了解。
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改变高度一元化的传播方式。
政府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媒体、电视、互联网等走进千家万户,提高政策的时效性;
同时,减少单一传播的层级,保证信息保真度,还可以及时得到市民对政策及政府的反馈信息。
例如,政府在网上给公众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条直接沟通的渠道,公众不仅可以直接点击政府的官网,迅速、及时地获取政策信息,而且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投票、电子民意调查等形式将对政策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政府。
政府应该和公众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要求,对政策作出必要的修改。
如建立信访制度,使由于新政策的推行而利益受损的公众有申诉与表达自己意愿和要求的制度化渠道。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告政策分析标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严荣,万懿,—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分析,—地方政府管理,2001
3.张为波,王莉,—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3)
4.沈晓霞,—廖锦亮,—论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成因与对策,2008
(4)
5.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形考任务四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
1:
公共政策是()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府
题目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利益
题目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
公共政策主体
题目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大众传媒
题目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目标群体
题目
6:
()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精英文化
题目
8:
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科臣
题目9:()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管制
题目
10:
卡尔.
帕顿和大卫.
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题目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政策议程
题目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枢纽
题目
13: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可行性评估
题目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经济人
题目
15: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
1973
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执行》
题目
16: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评估执行
题目
17: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正常利益
题目
18:
维护和实现()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公共利益
题目
19: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和集团分析模型。
精英分析模型
题目
20:
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庇古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
21: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题目
22:
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执政党;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题目
23:
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系统变迁型工具;
激励型工具;
能力建设型工具;
命令型工具
题目
24: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题目
25: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交换;
说服;
强制
题目
26:
学者罗伯特·
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错)
题目
27: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对)
题目
28: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对)
题目
29: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错)
题目30: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对)
题目
31: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对)
题目
32: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对)
题目
33:
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错)
题目
34:
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对)
题目
35: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错)
题目
36:
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对)
题目
37:
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
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对)
题目
38:
美国政治学家
P·
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
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错)
题目
39:
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对)
题目
40:
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对)
题目
41:
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
目的上的公益性;
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
内容上的合理性。(对)
题目
42:
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错)
题目
43: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杜鲁门和哈罗德·
拉斯韦尔。(错)
题目
44: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对)
题目
45:
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对)
第四篇:语言学概论答案
电大汉本语言学概论作业形考答案1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业形考答案2 第三章 语音
一、名词解释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
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A、[t]—[d]
B、[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A、[x]—[h]
B、[t]—[k]
C、[s]—[f]
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1)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2)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3)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4)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5)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6)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 ③[b]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
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i]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 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
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作业形考答案3 第四章
一、概念解释
1、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2、直接成分——构成句子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3、语法形式——是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
4、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5、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二、填空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C)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4、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A)是正确的。
A、work是词干B、er是词尾C、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语素Work和er都是构词语素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B)。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 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
6、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7、下列语言单位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C)。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 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
8、下列语言单位(B)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A、休息几天
太可笑
B、the red sun a red flag C、to waken me 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 人民幸福
9、下列词组只有(D)没有歧义。
A、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C、看打球的小女孩
D、折断了猎人的枪
10、英语动词“be”有多种变化形式,下列句子中,只有(B)使用正确。A、He be good child.B、I am a teacher.C、They is peasant.D、You was workers.11、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D)。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法规则的是(D)。
A、He am a studentes.B、She is a students.C、I were a student.D、You are a student.1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变化。A、性
B、数
C、格
D、体
1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C)。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
C、The sun rise.D、Worker and peasant.1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A)。A、8种
B、4种
C、7种
D、6种
16、“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D)。A、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B、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C、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D、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1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B)。
A、他在甲板上写字
B、他在黑板上写字 C、他在屋顶上写字
D、他在地上写字
1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B)。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9、英语“He writes a 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A、性
B、数
C、人称
D、格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D、汉语属于屈折语
四、分析题
1、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
词
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莲
子
莲 ,子
轮
子
轮
子
科学性
科子
性
Dislike Like dis
unhappinesses happy un
ness e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2)a.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_______||________|
联
合
b.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1:他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揭示“敌人的哨兵”是“发现”的宾语。变换2:敌人的哨兵发现了他。揭示“他”是“发现”的宾语。这说明谓语“发现”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2)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变换1:他关心的是广大群众。揭示“广大群众”是“关心”的受事。变换2:关心他的是广大群众。揭示“他”是“关心”的受事。这说述宾结构“关心”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中肯
自卫
表态
金黄 联合偏正
述宾
偏正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has:人称、数、时。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things:复数,名词前面用“many”,此处要用复数,加“s”。(2)Laowang gives me a book.give:人称数、时数;me:宾格。
“give”表示的语法范畴是由于人称的变化,“Lao wang”是第三人称,动词“give”表示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在“give”后加“s”表示。“me”表示名词用作宾语时用宾格。
五、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作者”、“编者”中的者,“小王”、“小李”中的“小”。词尾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成分。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词缀和词尾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构成新词。
2、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变化名词有数的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单数、复数,“report”指这个报告,“reports”指这些报告。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在人称、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如动词“give”有“give”(原形),gives(第三人称单数),gave(过去时),given(过去分词),giving(现在分词)的变化;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这些都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级的构成方式。
答: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每一层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从语素到句子的各类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像阶梯般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单位由下一级单位按一定的规划组合而成。例如“火”这个词由“火”一个语素构成。“朋友”这个词由“朋”和“友”两个语素构成。“我看书”这句话由“我”、“看”、“书”三个词构成。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红太阳”是偏正结构,语法意义是“红的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语法意义是陈述“太阳”是“红”色的。形成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差别的语法手段是“词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作业形考答案4 第五章~第九章
一、填空
1、一般性、模糊性 和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理性意义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词的搭配习惯、词义的附加色彩 和 风格色彩 等方面。
3、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受到 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时间 和 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表意、表意兼表音 和 表音 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英语属于 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刁难”,这是隐喻。(√)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6、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
7、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8、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9、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10、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没有突变。
(√)
11、行业用语不能被全民语言吸收而发展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12、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
1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14、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look,do,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B)组中的汉字全都能独立地表示语素。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D、蜘蛛
窃窕
逍遥
逃遁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8、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9、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0、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C)文字。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1、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
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
1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1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15、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
足球
沙发椅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吉普车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16、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17、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18、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C)。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9、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A)组词不能这样类推。A、knife man leaf woman
B、chair pen book friend C、pound bag sort weekday D、hero pig room source 20、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C)。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 B、发挥—发扬
搭配对象不同
C、牺牲—死亡—完蛋
语体色彩不同 D、成果—结果—后果
语体色彩不同
A、批评: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 批判:①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②批评“批判”的词义比“批评”大,“批判”程度较重,“批评”较轻。
B、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积极性,~技术水平;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题~”。
发扬:①发展和提倡:~光大,~民主,~精神;②发挥:~火力,“发扬”的词义比“发挥”大。
C、风格色新不同,“牺牲”多用于书面语和比较庄严的场合; “死亡”用于书面语,一般场合;“完蛋”多用于口语,含有贬义。D、词的附加色新不同。“成果”多用于褒义,“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多用于贬义。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A、词义扩大了。
B、词义的转移。由表示某类现实现象改变为另一类现实现象。C、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的词义狭窄了。D、词义的缩小。E、词义的转移。
五、问答题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带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变电”等词。
基本词记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用适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答: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予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是概括所完成的工作。
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般性是指词义概括事物时都是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为一般、简单的东西。
模糊性是指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全民性是指某些词义反映阶级社会中的有些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阶级性,但是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答: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如英文包括了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用字母记录音节和音位。音位文字是记录语言中音位的文字,表示意位的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和句子。如世界语就是一种记录音位的字母文字。意音文字是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有表意字,或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我国传统的文字学把第二种称为假借字,第三种称为形声字。
4、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促使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而不平衡性也是由于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不同造成的。语言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而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5、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答: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6、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旧词的消亡一方面是由于旧事物的消失;另一方面由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3、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演变包括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第五篇: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网上形考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0年11月18日。
第一次形考作业
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本章自测
题目1:下列《诗经》名句分别出自:
(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答案]E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答案]A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答案]D
(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答案]B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答案]C
A《秦风·蒹葭》
B《王风·黍离》
C《豳风·七月》
D《周南·关雎》
E《邶风·击鼓》
题目2:下列楚辞名句分别出自: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答案]C
(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答案]D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答案]A
(4)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答案]A
(5)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答案]C
A《湘夫人》
B《涉江》
C《离骚》
D《国殇》
E《少司命》
题目3: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答案]C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答案]B
(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答案]A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答案]C
A.赋
B.比
C.兴
第二章本章自测
题目1:完成下列乐府名句:
(1)山无陵,江水为竭,[答案]D,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答案]C。
(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答案]A。
(4)[答案]E,天阴雨湿鸣啾啾。
(5)低头弄莲子,[答案]F。
(6)[答案]B,壮士十年归。
A.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B.将军百战死
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冬雷震震,夏雨雪
E.新鬼烦冤旧鬼哭
F.莲子清如水
题目2:下列乐府名篇的作者分别是:
(1)《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答案]F
(2)《蜀道难》(噫吁嚱)
[答案]B
(3)《兵车行》(车辚辚)
[答案]A
(4)《新丰折臂翁》(新丰老翁八十八)
[答案]D
(5)《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答案]F
(6)《短歌行》(对酒当歌)
[答案]C
A.杜甫
B.李白
C.曹操
D.白居易
E.元稹
F.无名氏
题目3:下列乐府名篇分别属于:
(1)《卖炭翁》(卖炭翁)
[答案]D
(2)《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答案]F
(3)《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答案]A
(4)《西洲曲》(忆梅下西洲)
[答案]B
(5)《敕勒歌》(敕勒川)
[答案]C
(6)《石壕吏》(夜投石壕村)
[答案]D
A.汉乐府
B.南朝民歌
C.北朝民歌
D.新题乐府
F.旧题乐府
第三章本章自测
题目1:
完成下列五古名句:
(1)行行重行行,_________。
[答案]D
(2)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答案]B
(3)池塘生春草,_________。
[答案]E
(4)_________,澄江静如练。
[答案]C
(5)荷风送香气,_________。
[答案]A
(6)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答案]F
A.竹露滴清响
B.采菊东篱下
C.余霞散成绮
D.与君生别离
E.园柳变鸣禽
F.一览众山小
题目2:完成下列七古名句:
(1)
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____。
[答案]B
(2)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F
(3)战士军前半死生,_____________。
[答案]C
(4)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
(5)回头一笑百媚生,_____________。
[答案]D
(6)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E
A.忽如一夜春风来
B.何处春江无月明
C.美人帐下犹歌舞
D.六宫粉黛无颜色
E.安得广厦千万间
F.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题目3:下列名句的作者分别是:
(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答案]E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答案]D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答案]B
(4)晨兴理荒秽,荷月带锄归。
[答案]A
(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答案]C
(2)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答案]D
A.陶渊明
B.白居易
C.杜甫
D.李白
E.李贺
F.苏轼
第二次形考作业
试题及答案
题目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三的平仄。(10分)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lún)。
答案: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题目2:粘对是律诗平仄中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10分)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lún)。
答案:
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题目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10分)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lún)。
答案:
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题目4:请以《咏怀古迹》其三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环
佩
空
归
月
夜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lún)。
1.押韵规则(10分)
答案: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
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10分)
答案:
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
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题目5: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50分)
答案: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
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
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第四次形考作业
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本章自测
题目1:下列名言各出自: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答案]A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D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C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E
(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答案]B
A.《老子》
B.《庄子》
C.《论语》
D.《孟子》
E.《荀子》
题目2:下列寓言故事分别出自:
(1)守株待兔
[答案]B
(2)齐人乞墦
[答案]C
(3)刻舟求剑
[答案]D
(4)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答案]A
A.《庄子》
B.《韩非子》
C.《孟子》
D.《吕氏春秋》
题目3:下列文章分别出自:
(1)《齐物论》[答案]B
(2)《劝学》
[答案]A
(3)《五蠹》
[答案]C
(4)《兼爱》
[答案]D
(5)《盗跖》
[答案]B
A.《荀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E.《吕氏春秋》
第十章本章自测
题目1:下列故事各出自那部史书:
(1)秦晋崤之战
[答案]B
(2)苏武牧羊
[答案]A
(3)邵公谏厉王弭谤
[答案]C
(4)狡兔三窟
[答案]D
A.《汉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题目2:下列史书在体例上分别属于:
(1)《史记》
[答案]D
(2)《左传》
[答案]A
(3)《国语》
[答案]C
(4)《汉书》
[答案]B
A.编年体
B.断代史
C.国别体
D.通史
题目3:下列人物的事迹分别可以在那些史书中找到:
(1)重耳
[答案]A
[答案]C
(2)荆轲
[答案]A
[答案]D
(3)项羽
[答案]A
[答案]B
(4)司马迁
[答案]B
A.《史记》
B.《汉书》
C.《左传》
D.《战国策》
第十一章本章自测
题目1:议论说理是古文的一大题材类型,下列论说古文的作者分别是:
(1)《马说》
[答案]E
(2)《六国论》
[答案]B
(3)《捕蛇者说》
[答案]D
(4)《日喻》
[答案]A
(5)《朋党论》
[答案]C
A.苏轼
B.苏洵
C.欧阳修
D.柳宗元
E.韩愈
题目2:下列叙事记游古文名篇的作者分别是:
(1)《小石潭记》
[答案]D
(2)《游褒禅山记》
[答案]E
(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答案]B
(4)《丰乐亭记》
[答案]A
(5)《黄州快哉亭记》
[答案]C
A.欧阳修
B.苏轼
C.苏辙
D.柳宗元
E.王安石
题目3:下列名句或成语分别出自哪位古文家之手:
(1)黔驴技穷
[答案]A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答案]D
(3)成竹在胸
[答案]E
(4)醉翁之意不在酒
[答案]C
(5)泯然众人矣。
[答案]B
A.柳宗元
B.王安石
C.欧阳修
D.韩愈
E.苏轼
第十二章本章自测
题目1:《徐文长传》是()为明代作家徐渭作的传记,传记突出渲染了徐渭对抗权贵的狂生精神。
[答案]袁宗道
题目2:张岱是晚明最著名的小品文作家,他的小品文集有()。
[答案]《西湖梦寻》
题目3:山水游记是小品文的常见题材,下列经典游记的作者分别是:
《西湖七月半》
[答案]C
《满井游记》
[答案]D
《记游松风亭》
[答案]A
《湖心亭看雪》
[答案]C
A.苏轼
B.柳宗元
C.张岱
D.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