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
有一个人,他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却没有在那个腐朽冷漠的社会中随波逐流,而是以笔为武器,同整个封建社会斗争,他就是鲁迅!有一本书,它反映了在那个社会麻木不仁的统治者和贪婪迂腐的国民,它就是《朝花夕拾》!
这本书以作者年少时的经历为原型,回忆了他的童年师友以及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农村城镇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局的动荡,看似在写回忆实则是想要唤醒当时的社会大众,《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书内著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藤野先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是书中为数不多的一段很美的描写。写的是他幼年时曾生活过的“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瓜果,雪地捕鸟„..他那么的自由。生活,在那时是那么的简单而又充实„..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进入了“三味书屋”学习。在这里他每日都承受了“寿镜吾”老先生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每日枯燥乏味的学习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还要面对“先生”的斥责,虽然学业得以提升,可连仅有的一丝快乐都失去了。有时问到先生书本外的知识时,得到的也总是责骂„„文章生动刻画了一个封建社会迂腐守旧的形象。此文将“百草园”同“三味书屋”进行 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在封建家族中的一个孩子被守旧观念所扼杀了的童年,也表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快乐时光越来越少的一种辛酸„„
记得曾读过一本讲述“二十四孝”的故事。那时我认为它是为了让人们懂得去“孝”,学会去“孝”,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可当我读过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后,不禁产生了质疑:“孝亲敬长”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的,可像“卧冰求鲤”那样不惜用生命去换取母亲快乐的做法真的值得吗?还有年过半百的老莱子“彩衣娱亲”的故事,这样不会显得很幼稚吗?可就是这样的愚忠愚孝竟能延续千百年,还成为了教化世人的典范,读后感《《朝花夕拾》------黑暗社会的真实写照》。鲁迅以此文否定了以侮辱伤害自我来让亲人们得到所谓的“高兴”的做法,同时也抨击了旧社会落后封建的思想。
“经霜三年的甘蔗,同一个巢的两只蟋蟀„„.”这些听起来如此奇怪的东西竟会是治病救人的中医良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一切不过是那些庸医为了达到更好的欺骗效果而做的掩饰罢了,可在当时却被当作神药一样看待,还有那两位欺世盗名的“神医”,人们因听信谣传,不惜花费重金求诊,而父亲最终撒手人寰的例子也充分说明了“神医”的医术拙劣。作者写《父亲的病》也许不单单是为了要怀念父亲,更要现身说法,来告诉人们庸医害人,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的生死。这些也充分体现了在贪婪虚伪的黑暗社会中的一个个典型人物!
也正因为父亲间接地被庸医伤害致死,让他对中医的疗效产生了动摇,于是他远涉重洋,来到了日本,想要学习医术从而让那些像父亲一样患病又被庸医诊治的人得到健康。在这里,他遇到了没有民族歧视真心待他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耐心又优秀的教学,使得鲁迅的医学水平愈发的高超。但一日在看纪录片时,当鲁迅看到影片中出现的中国人被残忍杀害的画面时,震惊了。可当他看到一旁的留学生们却若无其事,有的还拍手叫好时,他的心被深深的颤动了,这时的他才猛然意识到单凭医术并不能拯救国人,他们真正需要被拯救的是一颗颗应社会的动荡而愈发扭曲的心。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学业,回到祖国,弃医从文,想要用笔去改变那个社会。而就在离别之时,藤野先生还是依依不舍的,还提醒鲁迅要经常联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两人一直未能见面,两人的师生情谊也因此渐渐淡化了。曾因为得到过藤野先生的关照,鲁迅的内心才没有像那帮留学生一样充满冷漠,与行尸走肉无异。此文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与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先生”不同的有责任心的“先生”。
《朝花夕拾》与其说是一本回忆性的散文。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他所处社会的真实写照,文章看似没有过多的表达对那个社会的看法,但在读过几篇后一定会使我们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并对那个充满虚伪,猜忌,尔虞我诈的社会感到厌恶!笔者或许也想凭此书去唤醒国人内心深处对国家的一点点热爱吧!
这个人一定是伟大的,他与当时的许多人不同,怀着对国家的满腔热爱,想要拯救这个满目疮痍,风雨飘摇的国家!这本书一定是不朽的,它让当时的人们内心充满了光芒,驱散了阴霾。也告诉了后世一个真实的社会,让世人以此为动力,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朝着一个全新的、幸福的社会迈进!
林昊
2012.3.18
第二篇:幼儿教师真实写照
前言:
很少人有人真正了解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讨厌那些不了解还妄加评论的人。
0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什么教养笔记、教学案例、观察笔记、幼儿成长故事、专题论文、活动记录等等,并不断地与时俱进!
02、别人都以为是很轻松的工作,其实不然!工作强度大,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两个字形容----折腾!
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班级网站、班级小报、班级质量管理档案等等,每一样都要做都要时时更新。常常每天从早干到晚,中午也没的休息,因为休息时间少,很多幼儿园干脆取消了教师办公室。
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创设更是整个一农业学大寨,今天参观这个幼儿园觉得好就学这个,明天参观了那个觉得好又得学那个,反反复复、乐此不彼,能不忙吗?
所谓环境创设,就是在原本几面白花花的墙上用各种材料(还总是要求得用废旧材料)剪剪、画画、贴贴、挂挂弄得满满当当、五花八门、五颜六色,贴了又撕、拆了又做使劲地折腾!
区域活动创设,就是好好的玩具不让孩子玩,非得让老师搅尽脑汁用一些破烂做成玩具让孩子玩才算有创意,比如说需要水果玩具吧,买来的塑料水果又逼真又漂亮,可是不行,得老师用布做,那才能体现老师水平。
带班时间,老师必须寸步不离孩子,连上个厕所都得先找个人看着孩子你才能去,找不到您就先憋着!
最痛苦的是管午睡,你特累特想睡没的睡,却非得睁大眼睛强迫一群精力旺盛特不想睡的人午睡并时时刻刻盯着他们睡,人间惨剧啊!
03、工作时间长不说还经常义务加班,每天24小时嫌少,48小时不够,连做梦都是单位的事情。爸爸、妈妈、男朋友是后备军,一但忙起来都得用上!抄抄写写、做教具玩具。。都是幼儿园的无形资产啊!最重要的是:爱的奉献,不拿工资!
04、有搞不完的活动,学不完的会议精神和无休止的比赛。人人争先恐后拿荣誉,奖状就是你的存在价值,貌似没有评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优秀园丁什么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
没完没了的检查,让人恐怖!
永无休止的考试,让人疲惫!
好想大声呼吁:“放了我吧!”
05、安全责任很重大很巨大:就怕有个闪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跟监视阶级敌人似的。
心理压力很大非常大相当大,常常被某个孩子从哪里摔了下来的恶梦惊醒。
孩子若摔了个包恨不得这包长我头上!若出了点血更恨不得让我血流如注来对换!
每天头脑中那根弦是紧绷着的,就怕出什么意外。一度因班上孩子受伤特想改变自己的信仰,求所有的神仙保佑:耶稣、观音、圣母玛利亚、如来,求你们别让这群乖乖在幼儿园跌了、磕了、撞了、碰了、摔了、抓了。。阿门!
每次放假过后看着好几个孩子都挂着彩来上幼儿园时(严重的有缝好几针的)。除了心疼就是庆幸:好在不是在幼儿园跌的,否则我铁定下岗!
06、工资低。
很多地方公办教师还能温饱勉强小康,但要想买得起房子,那就只有嫁个好老公了。民办教师么,那叫一个惨!同样是教师什么考试、比赛、会议从来不忘记我们幼儿教师,但关键时候有点小小好处了却常常忘记了幼儿教师也是教师!上次轰轰烈烈地说农村教师要加每个月三四百的农村津贴了,最后才说没有幼儿教师的份,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待遇。当别人用不胜羡慕的眼光,淌着口水说:“你们一个月能拿四、五千吧?”我倒!
07、社会地位低:
别人总觉得当幼儿园老师不需要什么文化,简直就是小儿科,都以为咱们是低学历人群,其实我们被逼得学这学那,家里证书一大堆,所有教师基本都是本科学历,甚至还要考研。
别人都以为我们能唱的都是儿歌,画画只要画个小猫小兔、跳舞只要伸伸胳膊伸伸腿,熟不知声乐、钢琴、舞蹈有级别的老师大有人在,苦啊!08、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电视银幕上描绘的幼儿园老师是幼稚、无知的。只会问:天是什么颜色?草是什么颜色?常常遭受各种歧视,被别人称作“幼儿园阿姨”,挫败!
09、工作环境差。
一是严重噪音污染,整天在孩子的吵吵嚷嚷的声音中度过,整天脑子里闹哄哄的,没有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每天吵得不得了,脑子里总是嗡嗡一片。回家后,谁让我听音乐,我跟他急!
二是严重阴阳失调,单位里清一色女同胞,搬搬抬抬、重活脏活,常常都得咱自己干。有道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们是女女搭配,天天干活都很累!因为只有女没有男,所以办公室恋情在这里肯定是绝迹,生活圈子也小得可怜,可怜很多如画似玉的妹妹还没嫁出去!
10、角色转化过快。
刚刚还像个学者似的在搞研究,一眨眼就在给小孩子叠被子了,忽然又得像个样似的当演员,演个小猫小狗什么的;出去玩的时候是个义务的清洁工,把一些破东东捡回去废物利用;回到家像个暴君,一肚子气有老公儿子的撒在老公儿子身上,没有的撒男朋友身上,都没有的使劲地撒在食物上。
11、名副其实的破烂女王。
在家里什么破烂都舍不得扔掉,老公或家人戏称:上辈子肯定是拾垃圾的,还没拾够!真比窦娥还冤!有一次还去肯德基等着人家吃完汉堡收他们的盒子,满屋子的人都拿异样眼光看着你!不过这算什么?家常便饭!
12、全能人士,什么都要做。
漆匠、木工、搬运工、裁缝等,更是一位十足的清洁工,擦窗、拖地、扫厕所„„„哪一天下岗后清洁公司里一定会产生一位优秀的清洁工人。
样样工具都要用:刀、剪、绳、梯、刷„„看看那双手„„该美容了!
吃、喝、拉、撒、学-----管得多---鸡毛蒜皮!
文科、理科、吹拉弹唱画跳-----算全能---这也能称?
领导希望我什么都行,家里人评价我:还是小儿科!
13、彻底精神分裂。
喜怒哀乐不可溢于言表!明明不开心,可还得满面微笑。明明累得不想说话,可还得保持热情!哎,郁闷!
14、难以成才。
永远有自信,却永远长不大,时间长了话都不会说,要么就是“说的不会话”,悲哀中的悲哀!
工作十年还比不上人家在社会上混半年,永远那么单纯好骗。
出去常被朋友说:“你简直太幼稚了!”可怜我已是一张老脸了啊!
15、家长工作越来越难做。
辛辛苦苦的工作着,脑子里整天想着孩子,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在家孩子怎么摔大人都觉得没事,在幼儿园孩子自己跌跤就和老师不依不饶!有的家长来接孩子,先把孩子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就差没看头发了,上帝保佑我们的孩子吧!!
16、后遗症不少。
回家后脱口而出的歌是幼儿园里常唱的歌曲,开电视得将声音放到最小。入睡了,孩子们还会不请自到,匆匆挤进梦中。。
以前看到别人的孩子喜欢的不得了,现在看到自己的孩子都要避而远之。回家后更不愿和家人说话(白天早把一整天该说的话都说完了)
17、工作性质特殊。
赶上带小班吧,第一个月新生刚入园时那场面,那家伙,那是相当壮观!
二三十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那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拽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
要是你没有三头六臂哄不了这么多孩子,得,你也哭吧!
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还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炼狱啊!
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光荣负伤手上留个疤什么的那是常事。
赶上带大班吧,一大群孩子跟孙悟空似的上窜下跳、东奔西跑、大喊大叫弄得整个教室鸡飞狗跳,怎么说他们都不消停,可怜原本一个个细声细气、温婉娴静的老师们,半年下来都变成了大嗓门的泼妇,声音小点谁理你呀!谁说幼儿园老师都很温柔,那您一定不是幼儿园老师的家属。
18、桃李满天下却无成就感。
路上碰到以前教过的孩子不是闪身而过,就是隔着一条马路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大叫“老师”,天哪,一条街的人都朝你张望!不过,这样的孩子也越来越绝迹啦!
世态炎凉啊!
基本上是辛辛苦苦照顾你、与你朝夕相处三年,你一出园门,就把我遗忘了!偶尔发现以前班上的孩子,我先热情打招呼,那头冒出一句:“你谁呀?” 真是我心向明月,明月照沟渠!
试问有几个人长大了还记得你幼儿园的老师长什么样?
相信所有的幼儿教师,看完以后都会一起抱头痛哭:“姐妹们!咱们太不容易了!”
第三篇:教师的真实写照
教师的真实写照:
投身教育英勇无畏,西装革履貌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为了生计吃苦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家长投诉照死陪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校长一叫立即到位,一年到头吃苦受罪,劳动法规统统作废,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点事反复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工资不高实在惭愧,走亲访友还得破费,抛家舍业愧对长辈,身在其中方知其味,教师哪有社会地位,全靠疯疯傻傻自我陶醉!
现在老师处境怎么样?有“诗”为证:
“起得比鸡还早;
睡得比小姐还迟;
责任比主席还大;
催作业比黄世仁还狠;
赚得比民工还少;
吃得比猪还差;
言行比奴隶还谦卑;
过的比乞丐还窝囊
名声比汉奸还差;
生命比蚂蚁还脆弱;
……
这就是----
现在的教师。”
第四篇: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
人
民
教 师 的 真 实 写
照让你了解真正的人民教师 ?
鸡鸣即起,一日开始。检查卫生,辅导自习;哪个缺课,谁又晚起? ?
何人生病,身体不适?仔细询问,调查清楚。三十分钟,早餐即毕。?
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就上班去。先去打水,再来扫地。?
N摞作业,等你去批。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
错的打×,误在哪里?来龙去脉,一一指出。分析到位,讲清道理。?
一丝一毫,不能马虎。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
昨天月考,今日摸底。期末期中,不计其数。题量适中,难易有度。?
查查网页,翻翻题库。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
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的第二,哪个第一?张三李四,王五赵七。?
两次比较,名次何异?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
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思想根源,刻苦程度?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
事关前程,怎能儿戏?张三痛哭,李四流涕。痛改前非,看我下次。?
不听音乐,不看电视。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多背单词,多做习题。下次月考,找回位置。老师听罢,始露笑意。?
期中考试,就看你的!谈话已毕,铃声将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
师生礼毕,一课即始。先评作业,昨天做的。普遍问题,大家注意。?
个别错误,单独处理。今天学习,中国历史。文革部分,不出考题。?
这块内容,我们删去。半个课时,很快过去。现在来做,巩固练习。?
选择答案,A B C D。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复习巩固,课前预习。再找时间,做张卷子。两节课下,已近中午。?
口干舌燥,四肢乏力。热点剩饭,了以充饥。床头一歪,权作休息。?
刚入梦乡,铃声又起,抖起精神,再上班去!昨日开会,头发脾气。?
要当教师,先做傻子。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撑不着你,饿不死你。若不想干,可以退出。若干不好,我不聘你。?
博士难找,学士遍地!明天上课,观摩学习。校长也听,教师都去。?
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制作课件,打印练习。幻灯电脑,现代工具。?
全体观摩,怎能缺一。上述各项,准备完毕。电话铃声,骤然响起。?
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一夜未归,在网吧里。?
找其谈话,通知父母。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
吃罢晚饭,辅导自习。学法指导,疑难解释。有何疑问,尽管提出。?
但对高考,必须有益。辅导完毕,正要离去。突然想起,还有一事。?
有人反映,学生小纪。最近时间,不思学习。跟女同学,眉来眼去。?
关键时期,这还了得?叫上小纪,到没人处。把你找来,可知何事? ?
从实招来,不得回避。学生小纪,支支吾吾:我殊不知,老师明示。?
青春少年,阳光沐浴。情窦初开,本不为奇。但要清楚,学习目的。?
一切围绕,学习成绩。有碍升学,必须放弃。他日登榜,出人头地。?
男子丈夫,何患无妻?学校规章,利害得失。一条一条,分析清楚。?
小纪听罢,满面泪涕。痛改前非,回心转意。从今以后,专心学习。?
若是再犯,我是白痴!转眼放学,学生离去。喝一口水,喘一口气。?
十点过后,再查夜去。水管已关,廊灯已闭。夜深人静,呼噜声起。?
一天工作,终告结束。轻手轻脚,回到家里。两眼一合,已然梦里。?
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和在醒时,并无二致。忽见眼前,众人攒聚。?
通知栏中,贴一告示:教师老吕,四十有七。疾病突发,撒手西去!?
明日医院,告别仪式。没有课者,务必前去。看罢唏嘘,悲哉老吕!?
辛劳一生,英年早逝。房小无车,更无积蓄。妻儿无靠,父母无依。?
高风亮节,名扬千里。今日一别,后会何期?悲上心头,心痛如撕。?
蓦然惊醒,泪面如洗。天已微明,铃声又起。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教
师
是
什
么?
教师可以当警察: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
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
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
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
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
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
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
教师是什么?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
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
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
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
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
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
教师是什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
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
又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
还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
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
教师是什么?教师只是一条左右为难的可怜虫!
教 师的几种死法
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长治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
教师的 三 六 九等 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
教师生活现状
教师的生活现状:校长贵族化,领导多员化,教师奴隶化,学生祖宗化,家长上帝化,人际复杂化,加班日夜化,上班无偿化,检查严厉化,待遇民工化,翻身是神话。满腔热血把师学会,当了教师吃苦受罪。急难险重必需到位,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我只是个老师!
按:近来在贴吧上对教师的质疑、谩骂之声不绝,有教师针锋相对,奋起反击,一时间狼烟四起,好不热闹。一吧友转贴一文,颇有新意。此文一出,网上谩骂之声少了很多。现将此文奉献给大家,共享。
有人问:你是搞教育的?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问: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
可是,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不知道大家所描述的到底是谁?
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说: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要休息,我有自已的家庭,我有自己的孩子,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能够心安理得地,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同样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该有的回报。仅此而已,错了吗?
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是个平凡的人。我承认学生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他们靠自己的聪颖和勤奋成就自己;同样有些学生的失败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用尽了全力,可是还是一无所获。当家长放弃了,学生自己放弃了,只剩下老师还在努力想改变点什么的时候,这些老师们显得多么的无助,真不知道那点成绩的提高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有人说: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专家”还是“砖家”说的,是“教授”还是“禽兽”说的。我只是个老师,我只知道要尽力去教好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余的我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但是,当学生犯错,我们基于职业道德或者说人性的关怀去指出他们的错误的时候。更多的指责却应验到自己的身上。家长说你应该很有礼貌地对我孩子说话;“砖家”“禽兽”说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途径;学生说你凭什么批评我,为什么总是催我交作业,我恨你。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保姆?每天天不亮我就得往学校赶,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不仅要扫地、擦玻璃,还要认真检查每个孩子的个人清洁卫生,一直忙到晚上,等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以后,我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如果有孩子没有回家,嘿嘿,我这个保姆呀,说不定要忙到天亮!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警察?一个维护净土乐园里的宁静与安全的警察。每天,我得明察秋毫,有预见性地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秉公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有时,我还得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遮挡外界五花八门的引诱和骚扰。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法官?“老师,他打我了。”“他为什么打你?”我整天要在班里破案,不仅要先调查打架原因,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有时却连自己的安全也保护不了。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医生?我还得是一个既医愚笨又医心病的医生。每天,我得打足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给孩子们注射精神营养液和各类预防针剂,让他们变得文明、守纪、勤奋、上进……有时我还得给患了“奇难杂症”的孩子……。
我很困惑,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得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要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为什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嗓音。为什么在有的人眼里,我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为什么在医生的眼中,我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
我很困惑,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进网吧、与校外不良少年混在一起、身着奇装异服,凡此种种……家长知道不好,但是不管;学生知道危险,但是不听;老师天天讲,人家当你是傻子。当某天某个学生真的问题了,怪了!人家第一个查的是你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老大,我天天在讲,要骂就要骂那些溺爱孩子的家伙,他们是第一责任人啊。每位老师都害怕出事情,每位老师更加无奈自己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不是飞天入海的孙悟空,学生走出校门,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那些伟大的家长根本不拿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只能祈求上苍保佑那些个性十足的学生不要出事。本末倒置,是非颠倒,这就是当今的教育。老师求着学生学习,学生说看我的心情如何;老师拜托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学生说省省吧你,管天管地,你还管这个;老师恳请家长在家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督促他多学习,家长说看我是否有时间。
我是谁?我不知道了!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只是个老师。我只是在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至少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规定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讲好话,学生就听,傻子才愿意骂人!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时候,除了发火,我还能做什么?忽然想到一句话:教育不是无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别给我戴上那些虚无漂渺的光环……。
我只是个老师!我不是保姆,也不是警察,更不是法官;我也不是医生,也不是作家,更不是演员!我只是个老师!!我在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当中,不用只以成绩为目标;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学生眼中的朋友,偶尔可以给学生讲讲人生的道理;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变得非常合理有效,真正是大家都喜欢的……呵呵,想想而已。实现它?可笑……可叹……可悲……可怜………)实现它?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只是个老师!
教
师
现
状
一人不慎落水,路人聚而欲救之。一人说,落水者是公务员,路人散去一半。另一人说,是公安局的,又散去一半。又有人说,看上去像城管,路人皆散去。猛然有人说,是证监会的,路人蜂拥而回,以石投之,让他活着上来那不是坑死人吗。突然有人惊呼,是老师,众人皆纷纷跳下将其捞起,此人正欲感谢,众人答:你悲惨地活着吧,这样我们才不会是最底层。家长对老师说
我的宝贝还小
你要用心教他
因为你是老师领导对老师说
学生成绩不好
你要用心提高
否则要你下岗政府对老师说
你们先好好干
你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
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学生对老师说
读书有什么用
像你没钱没势力
我就是不学
你又不能赶我回去专家对老师说
要改善教学方法
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社会对老师说
你是园丁
你是蜡烛
教师是太阳系里最光辉的职业老师说
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
我被领导恐吓得噩梦连连
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辩
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被社会捧上天后摔了个半死!
教
师
是
什
么?
教师可以当**:因为整天在班里破案;教师可以当主持人:因为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教师可以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教师可以当清洁工:因为整天扫地、擦玻璃;教师可以搞工艺美术:因为整天写黑板、布置教室;教师可以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教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音和厚脸皮。
教师是什么?
在文人眼中,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花匠。
在不知情的眼中,教师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
在医生的眼中,教师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禁用词语。
在商家眼中,教师是一个吝啬鬼。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容易找一个好老公。
在未婚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
教师是什么?
法律说,教师归属事业单位管理,工资应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经济说,教师是“臭老九”。
神圣一点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纯真一点说,教师是孩子王。
一个家长说,教师一天到晚在收钱;又一个家长说,我孩子成绩好,是因为他聪明;还有一个家长说,我儿子成绩差,都是老师不会教。
教师是什么?
应试教育说,都是教师惹的祸;素质教育说,明明白白我的心。
教师是什么?
教师说,我只是一个左右为难的可怜虫。人事部歧视教师分三步走:
1、让教师的职称与行政级别脱勾,这样公务员就可以绕开知识分子独上高工资了。
——掩耳盗铃!
2、故意推迟绩效工资发放时间,慢刀宰人,迫使教师最后接受比公务员低得多的标准。
——委曲求全!
3、将教师养老推向社保(已开始试点,请大家留意),以平稳过渡,骗大家上了这条贼船后,再让教师与农民工相差无几。
——减轻负担!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就问。
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教
师
之
殇
作者:逍遥行者
都说教师这个职业好,但谁又理解当教师的痛苦与辛酸?
一、职称评定——教师一生的痛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和名声,所以大多数人看的相当重。每到职称评定季节,人人自危,为了几分之差,有的甚至撕破了老师斯文的脸皮。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两个“优秀”,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一些人低三下四地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有的还要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有用的考试;花钱参加形式主义的培训。
职称评定应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让教师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之间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二、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
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虽然名称不断翻新,但是否符合实际,有多大效果,只有鬼知道。老师在忙碌完了上课、备课、看作业外,还要填够多少张听课卡,发够多少篇教研文,记够多少页学习笔记等等。否则,继续教育证上大章就盖不了,那评模、进职称等,只能是妄想!
三、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人才济济,不相上下,占据领导位子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人只能在平淡与寂寞中度过自己的工作生涯,虽然也有少数几个成功的,但成功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人具备的,大部分教师在走过激情之后,就平静了,衰老了,成了撞钟的和尚;有些则选择走出了教育,去实现新的人生辉煌。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忍耐,奋斗出了个人的灿烂,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叹息中度过了。
四、应试教育——令人窒息的机械游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不但学生是受害者,而且老师也深受其害:各级领导要看学校的成绩。学习成绩高了,一好遮百丑;学习成绩低了,老师被说的狗屎不如。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老师就不得不做如此窒息的游戏。
一是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在题海里痛苦的游弋,老师必然在题海里筋疲力尽的笔耕。二是采取考试战术,现在的考试不仅是法宝,而且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考试战术里,老师出题、看题,头昏脑涨,那里还研究什么创新教法,在考试面前老师没有精力创新。三是采取重点战术,重点学校,重点班级,重点学生,这些是教师将来得高分的基础。然而,老师的成长主要是在教育后进生中成长的,没有在后进生的教育中有所创造的教师必然是不全面的教师。四是采取时间战术,教师被逼迫着在时间上大打疲劳战,双休日、寒暑假加班成了家常便饭。
五、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吐丝的春蚕,泪干的蜡烛等等,在这些高高的帽子下生活的教师状况是不是真的其乐融融呢?当然事情并不是那回事。
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小丑出现,我们只要严格处罚就是了,但对于教师群体中出现的这类人,媒体却要大书特写,大棒猛砸,很有杀鸡给猴看的味道。“辛勤的园丁”多么好的称谓,老师做着社会上最基础培育人才的工作,但待遇却不好说。无怪乎,人们不愿意做老师,谁愿意做付出辛苦,而报酬很少的工作啊。
够暂且摘下这些美丽的高帽子吧,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请不要拿少数人的理想任务去衡量大多数人,因为任何一个事业不是少数几个人支撑起来的,他还需要普通的人共同支撑。否则,高帽子下面就是一把辛酸之泪。
六、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现实中常听有人说,老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批改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具体说,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领导逼着留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两头受气,还要批改作业;二是名目繁多的考试,因为现在的考试是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办法,因此,加强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加强考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场,看卷,很忙很累;三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
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侯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比我们修理地球还辛苦吗?下岗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出门打工辛苦吗?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冒着风险奔波辛苦吗?
七、事业前途——平淡中的无奈。
每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都曾经有一番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学校的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流失,工作的打磨,许多人的棱角光滑了,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是对事业前途失去了信心,在平淡之中无奈的工作着。因为他们发现现实和自己的教育之梦距离太远了,必须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旋转,否则就会遭受领导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最好收起你那一套教育的乌托邦,回到可怜的现实中,为了生存麻木而机械的重复前人的劳碌,于是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掩藏了,只有如此的工作着。
当然也有少数辉煌灿烂的人物,但他们的机遇,他们的环境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而且,我也一向认为不用那少数人成功的例子,去衡量我们这些普通人,我们不需要那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要求我们,我们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机制,教育氛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要让我们教师如此无奈的在平淡中工作,难道我们不需要激情烈火的点燃吗?
八、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
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的格格不入。
九、工作调动——实在太难.不管是从人性的角度讲,还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讲,教师都应该做适当地调动交流。尤其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一个环境里呆久了,必然会产生一种惰性,会失去进取心。然而,当前教师的调动仍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来制约和监督,仍然是一块没有阳光的领域,甚至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教师的人事调动完全由个别主要领导说了算。领导的亲朋好友们只凭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没有做领导的亲戚,那就得花钱托熟人打理关系。如果同等条件下的几个人都想去同一个地方较好的学校,那就得看谁花的钱多了,谁的托的关系硬了,谁就能如愿以偿了。而一些没权也没钱的教师,则只能在山区一呆就是十年八年,甚至是一辈子。
十、绩效工资——渴望公正。
虽然《教师法》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许多地方也实现了,但究竟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发放绩效工资?怎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只有校长、局长说了算。虽然教育部规定校长不得高于一线教师的1.5倍,但实际上,别说校长了,相当多的学校的全体领导的平均水平都要高出一般教师的4倍左右。尤其是其中30%的绩效,简直成了学校领导的又一“新特优”职务“补足”和“蒋校长嫡系”的中考奖、高考奖的“特供”。
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会这么累? 作者:bajiuyinyue
第一累:没有学管理学,却要管理几十个人
管理学是近一百年来西方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它是随工业化,集团化,流程化而来的一种新型的人对人的关系(大多数的人把管理和统治混淆了起来)。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者的作用最大,薪金最高,权力仅次于董事会。职业经理人的地位也非常高。读完中欧的MBA需要近50万元,读完哈佛的MBA需要70-90万元。试问:哪一位教师在师范学校学过管理学?哪一位班主任在管理几十位学生的时候得到过系统的,科学的,准确的管理学指导?
事实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为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责任,他们不需要承担经济的,民事的,刑事的各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不被惩罚的。管理学的基本要求是:奖惩分明。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个人的魅力和无穷的耐心。
班主任的津贴是多少呢?全国统一价:平均30。有的还拿不到。
给大家一个参考:香港的教师,明确被告知:不用做思想工作。学生没违纪,不用管,违纪,告诉校长。就OK。全欧洲和美国,就没有班主任一说,教师上课的原则是:是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教,是不是按照常情处理问题。因为他们认为:教育学生的思想,是全社会的事情。不是那个学校的事情,更不是哪个教师的责任。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学,一方面是工作的内容无边无际,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技术培训。所以,教师工作第一累:班主任。
教师工作第二累:行业保障单薄
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旺盛期不过30年。从25-55,是工作的黄金时期。这其中,25-35是经验积累,35-45是成熟期,45-55是收获期。如果一个行业是所谓的吃青春饭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较高,比如模特,几万元一个月,很正常,因为20岁的模特已经“老”了。如果一个行业是经验主导的,那么它的后期综合收入就应该比前期高几倍。比如医生。主治医生主要凭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忙里忙外来工作。还有一种是暂时性的行业,那么它的福利,特别是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就会在一开始就占行业成本的大部分。如此,人心才安。可是教师就不走运了。30年教龄的教师,如果担任一线工作,强度和刚刚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样的。工资没有巨大的区别。也就是说: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发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过体力的下降,再加上谈婚论嫁,养小送老,买房看病,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踏入教师的行业,30年下来,顺顺利利也只能刚刚自保,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怎么让人不天天提心吊胆。
中国教师累不胜累的第三大原因:社会化过程被省略,工作能力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培养
设想有两位水平差不多的大学毕业生,一个进外企,一个进中学。看看他们的最初五年。进外企的那位,在进去时,就过3-8关。初试,面试,复试,笔试,再面试,总部再试。过关了,进去了,就是无休无止的培训(在外企,培训是员工的福利之一,因为它们的培训的内容确实是可以提高人的素质的)。首先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通识教育。工作的规范,要求,工作的程序,从穿着的品位到说话的声音分贝的大小,从不同国籍的员工的不同生活习惯到如何正确使用办公器材,从怎么接电话到遇到问题选择什么途径反映,从如何应对压力到如何安排工作内容的前后顺序,等等。接着是直接领导的手把手培训。有的外企细致到头发的长度,发式,衣服的档次,和不同的人讲话的体态。第三是外企的文化的熏陶。比如:注重个人的形象,注重团队协作,注重学习,注重个人价值的提升,注重发展的机会,懂得用数据和逻辑说话,懂得按程序办事,懂得关注整个行业的趋势,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尊重别人的时间,私隐,讲求效率,追求目标。等等等等。说到底,他在五年里,会被训练成一位适应社会,眼光开阔,待人接物的技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都非常成熟的白领。面对未来,他接受不确定,他不怕换工作,他可以开始设计人生,可以找老板重新谈薪水,可以再次走进人才市场,甚至如果已经有了管理经历和经验,更可以上猎头公司的名单。
进入中学的那位,年轻,有朝气,担任班主任,从早到晚,假期补课,周末加班,不停的教,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被学生当作大哥哥,当作知心人,对他仰慕而佩服。他无休无止的重述中学的知识,没有时间培训,甚至没有时间充电,因为工作的内容琐碎而具体,工作对象年龄小而幼稚,工作环境相对封闭而简单,他没有觉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学习在大学没有学过的社会性内容。他找学生谈话,没有人告诉他:你要考虑处理这个问题的成本和效果的比,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和你的目的相关性有多大,你要考虑这件事情在你的整个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急性的排名,等等。
因为不知道,或者,知道却没有答案,于是处理一个问题时,成本过高:非常生气(对身体有害),骂学生(一般在处理了第100个相同的问题后),用好几个小时批评学生的一个习惯(习惯不是批评就能改的),给家长打电话投诉花去半小时,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脾气不知不觉变坏,身体不知不觉变差。
说到底,他在五年里,因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获得认可而不是像别人一样有个爬坡的过程,很容易自满和产生高高在上的感觉,放弃系统的进修,培训,毕业时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倾注了心血的班级毕业走人,因为当班主任出色而必须再当下去,说不定被领导重视安排在毕业班当“骨干教师”,一个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着他。脾气暴躁了,开始抽烟,最习惯的事情就是收集各种各样的试题,资料,然后是整理,归纳,然后是改作业。开始学会偷懒,开始怀疑自己的未来。
教师工作第四累:在象牙塔中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人情,面子,关系,这是在中国生存的三个法宝,也是外国人最难理解的中国特色。这就象民主,契约,理性对中国人也很难理解一样。这是一个重要的矛盾:中国人在大学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知识体系,也就顺便的接受了支撑这个体系的文化底蕴:科学是理性的结果,法律是契约的结果,三公(公开,公平,公正)是民主的结果。尊重科学,遵守法律,追求三公,是在大学里理所当然的思想。于是,人情,面子,关系就成了“中国特色”的东西而不登大雅之堂。出到社会,一位大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领悟这个中国特色,接受这个中国特色,学习这个中国特色,然后才被称为“成熟”。领悟,接受,学习,不是容易的。除非是小部分对社会有比较深入接触和洞察力的年轻人,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有那么几次“头撞南墙”,“面对黄河”的经历才会承认,才会“洗心革面”地“重新做人”。事后回想,就明白了朱自清说的“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一位从课堂(大学)到讲台的年轻人,如果上课没有问题,他几乎可以在校园里几年不和“ 围墙”外发生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头撞南墙”“面对黄河”的机会。因为在校内也会有磕磕碰碰,但作为大部分的教师中的一员,他很容易得到平衡:教师们的基本氛围就是互相安慰,指责领导(当然是背后的),让人觉得:我是没错的,错在领导。我是有水平的,就是被误解了。于是,失去了“领悟,接受,学习'中国特色'”的机会。可是,要在社会上办成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人情,面子,关系,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一个人,在过了相对轻松的22-28岁的几年后,现实就会扑面而来,一浪接一浪。这时,考验一个人的“办事能力”的时候到了。老师最大的人情,是学生(其实,本来应该是学校,但学校的'情'――说得夸张点――就是在你得了绝症之后组织老师到家里看望你以及安排你做轻松的发报纸工作而已)。学生在校时,对老师的尊重是真实的。但是,他们上了更高一级的学校,他们会发现过去的老师有的讲错了,有的讲浅了,有的没有讲。“怪不得就是只能教小学,水平就那样。”也有的学生,记得老师的好,但出到社会,自身难保,等有个一官半职,老师也临近退休。更何况,绝大部分的老师,是羞于向人开口的。
老师的面子,跟学校的档次,个人在社会的影响力,在学校的职务关系最大。但就是国家重点学校的校长,最高的档次了,也没有多大的面子。因为学校是教育局领导的,中学的校长也就相当于科级干部。重点的相当于副处级。(北大的校长当然例外了,北大处级就有140多个,但就是北大,“教授不如管饭堂的”言论不是也上了中央电视台吗。)校长如此,普通教师就更不用说了。
教师的关系,基本谈不上。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封闭在校园里进行的,不用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除非是和家长交流。但是,家长一般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才对老师“礼让三先”,孩子一离校,甚至一离班,关系就断。一来因为教师本身就没有建立关系的那个想法,二来家长(在孩子离开了学校后)仍和老师建立关系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
教师工作累不胜累的第五个原因:学生的折磨
在特异功能盛行时曾经有个说法,那些“大师”们最怕的就是中学生,因为中学生最无所顾忌,既不像小学生那么约束,又不像大学生那么“懂礼”和“收敛”。他们在行为上是什么都敢试的。文革闹得最热的,就是中学生。上山下乡,罢课闹革命,“我年轻 / 旺盛的精力象风在吼。/ 我热情 / 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中学的老师,面对每个班40-80个精力正旺,自制力很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准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探索的学生,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极端的事情,从成人的角度看不可理喻的事情。每个教过中学的老师都有这方面的例子。当众撒谎,抵赖,有意的伤害,过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认为成熟,需要老师无条件的爱却随时会说出伤害老师的话和做出伤害老师的行为,并且,认为老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任意挥霍。―― 这是从成人的角度看。任何从这个角度看事情的教师,都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
必须换一种角度:看出他们长大的身影里还非常幼稚的心,他们的想法经由他们无法负责的语言说出,他们的行为是只讲眼前而忽视未来的,他们在大量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时却牢牢的保留家庭小环境给他们的真实深刻的影响。
教师累不胜累的第六个原因:领导管理上的无知和统治上的权力欲
在上世纪出现管理思想之前,政治是社会的权力的集中形式,行使政治权力的人所要学习的是权术,所要运用的是领导(追随者);统治(管辖者)和消灭(反对者)。所谓权术,就是领导的艺术、统治的能力和消灭的方法的集合。美国的三权分立为代表的社会架构,是对权力的深刻认识和自觉约束。但是在东方,在中国,自秦以来的的600多位皇帝,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夺权”“得权”“用权”。可以说,25史,就是一部“夺权”“得权”“用权”的记录。
在管理思想被广泛认识和深刻理解之前,人们已经接受了这个观念:权力和个人的自由是必然冲突的。个人必须为了统治者的权力而牺牲自由。这些话大家应该很熟悉:“个人和集体”,“为了祖国的利益,我甘愿……”“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时刻准备着……”“大我与小我”“公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出现了世界最复杂最细腻最丰富的“权术的艺术”和“权术的环境”。小到一个部门的领导,也会反复研究历史,从中获得“启发”,让自己的号称“管理”实为“统治”的行为能顺畅。
中国的统治者,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法家型――以秦始皇为代表,儒家型――以汉文帝为代表,道家型――以明神宗为代表。(当然,最常用的是“外儒内法”型。)无论哪种类型,都有其“理”“义”“用”三个方面。
说了半天,说到学校了。目前的学校的管理者,绝大部分是教师出身,如果说在专业方面一般都有拿得出手的活,但在“管理”上,很多是外行。最了不起的是在走马上任前接受为期1-3个月的“教育管理”培训,然后就是一年的考察期,和说不定的副职期。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之中聪明者,很快就完成了角色的转化:从教师变成领导。从关心学生到关心教育局,从研究教材到研究文件,从天天上课到天天开会。内心的变化是明显的。苦尽甘来。他的教学经历和教育局的要求成了他领导的思想核心。注意:他不是以管理的规律为指导思想的。但是他的一切行为都被称作管理。在他的心目中,现实的正确的顺序是:教育局第一,以他为核心的“自己人”第二,社会关系户第三,中层第四,学生第五,教师第六。这是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的顺序。
从管理学的角度,教师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利益的创造者,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品牌的体现者。但事实上,学校的领导心中,如果他不把教育局放在首位,他的位置必然不保。如果不关心“自己人”,他的事情就没有人去“做”,如果他不顾及社会关心户,他就不能利益最大化,他不顾及学校的中层,他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学生和教师,哈哈,不是不考虑,而是很难顾得过来。
祸不单行的是,学校的领导,往往不仅谈不上领导的艺术,就连领导的能力都成问题。因为他在最能学习的年龄,是学习怎么做一个教师。所以走上领导岗位了,他的领导总是变成两件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学生的成绩,上级的各种检查,学校的各项纪律,每年的各种考核,升职,晋级,奖金,老中轻的隔阂,小团体的冲突,全都成了他的砝码:任何一个想和他作对的人,都会当作“修理”的对象。修理的方法因领导的修养而定。修养好的,让你在学校的主流之外,好处没有你,干活就是你。修养差的,干脆想办法开除你。
教师累不胜累之七:内耗成本出奇的大
有句流传颇广的话:知识分子最麻烦。
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一是研究所,一是大学。如果把知识分子分为高级知识分子(简称“高知”,中国特色的又一个词),和普通知识分子,那么大学是高知的天下,中学就是普通知识分子的天下。
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定位,因为历史的原因而非常特殊。一,数量相对少。古代的秀才是法定无需从事体力劳动而直接从政府部门或者宗庙祠堂领取生活必需品的群体,这也就导致数量上不去,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不事劳作的群体不可能很大。二,地位中等。严格的说,古代知识分子批量出现应该是在隋唐有科举之后。之前的知识掌握在贵族阶层中,之后,读圣贤书,替圣贤立言,替生民请命,替往世续绝学,替万世开太平,成了知识分子追求科举的精神归依。这种给知识附加“崇高”感的做法,也是中国特色之一。无权而有地位,这导致知识分子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就象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样,如果一个皇帝“礼遇”贤士,就会得到知识分子的“感激涕零”。
知识分子中不得志(考不过科举而进不了官场)者,很多会选择开私塾,成为“先生”。“先生”和“老师”在古代是不大相同的。韩愈的名言大家都知道了,师有三件事:传道,授业,解惑。先生,只需完成第二件事,另两件是“师”事。后来,混为一谈后,知识分子中又分化出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
古人云:师道尊严。知识分子本来就自尊感强,再来个师道尊严,教师就不仅具备了知识分子的细腻,又再加之双重的自尊,在出世入世间,教师的心理演绎得格外的复杂。也因此,学校成了人事最复杂的地方。学校内的三大对立集团:教师阶层vs领导阶层,毕业班教师vs 非毕业班教师,老教师vs 年轻教师。学校内的次三大对立集团:文科教师vs理科教师,高中教师vs初中教师vs小学教师,班主任vs普通任课教师。学校内的末三大对立集团:教师vs后勤,主科教师vs“副科”教师,想出人头地的教师(有“野心”)vs 想平平安安的教师(“混日子”)。
一位教师因为在这九大集团中的身份不同而在学校有不同“地位”。“地位”之错综复杂,千丝万缕,是外人无法理解的。举例说,新学年,一位教师,从初一到初二,是顺利。如果直接到初三,就可以接受祝贺(因为是毕业班,这是把关教师),如果是升入高一,就要请客(因为进入了另一个阶层)。当然,反过来就麻烦了。如果担任班主任,那就要看领导的目的:一,可能是整你。二,不可思议的是,可能是要扶持你。
一个学校,几十位教师,就这么无休无止的在蝇头小利中,用敏感而精确的心在争夺,排挤,拉拢。有人自愿回避而退出,有人乐此不彼而兴奋,有人无可奈何而应战,有人莫名其妙而陷入。有人身经百战而扬名,有人身败名裂而倒霉。有人长于谋划而成军师,有人长于调停而成“师爷”,有人风头强劲而被压上重码,有人已经过气而被同情。
教师累不胜累之八:政府不重视,法规不科学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教育的作用首先被考虑的就是对GDP的贡献。
能出口创汇吗?能解决就业问题吗?能成为纳税大户吗?能成为政绩工程吗?能成为城市品牌吗?如果能,都是间接的。更间接的是,国家对教育不是重点投入。这仅有的一点钱,表面上是用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偏重高校。按我们的周济部长的说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六年之中,规模翻了两番”表面是上偏重西部,其实是偏向东部(因为教育经费是各级政府出钱的。预算出的钱,西部政府往往出不了,东部往往超过。)国家有一项对北大的专项投入,分5年给付,其数额相当于西部7000所中小学一年的预算经费。为什么会给北大呢?因为北大的人说,给清华的钱是给北大的几倍,但让我们和清华一样质量,太不近人情了。于是就给个专项。到中小学的,还剩多少?咱们的教育部部长也说: “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教育的投入不够。”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的教育(部,司,局)都不是肥水衙门。不吸引人(才)。看看工作安排就知道了,“老王啊,这一阵子风声紧,下面议论很多,上头又查得严,你不如先到教育口干干,税务的那摊子事情就交给别人好了。你看怎么样?”这是对有错误的干部的一个“处分”。
没有钱,当然就吸引不了一流的人才。看看教育部门的头:周济。24岁从清华的精密仪器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32岁读机械系的研究生,34岁到美国,还是读的机械专业。36岁回国进华中理工大。然后是15年的大学经历。52岁入湖北政坛。最有意思的是:2002年1月当选武汉市市长(55岁),3个月后就突然任教育部部长,党组副书记。
周济部长的强项是什么呢?“长期致力于优化设计、CAD、数控和CIMS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并有显著的应用成效。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20余项。”请看,有没有“教育”二字?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管教育的人在教育研究上没有任何的成果,可以说,至少不是个内行。外行领导内行,你说教育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呢?第一:有门路的就要换到肥水部门。第二,没门路的就和局长搞好关系,这样可以搞一两个示范学校。第三,一杯茶,一份报,到退休。
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国家的要求,计划,精神,指示,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就只有一件事――层层加码,下发到学校,最后变为教师的工作内容。这些要求,重复,矛盾,繁杂,碎屑,甚至是离谱,荒谬和违法(有一个学校要求教师备课必需用某一个型号的圆珠笔,因为这样好看。有一个学校为评省一级,过去3年的档案全部造假,校长说:“不这样做的老师,立刻下岗,不要在学校混。”)
法国人萨特在论述法国被占领时人们的心理:“我们不怕牺牲,我们怕白白牺牲。”套用在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的管理上,一样正确。
拿备课来举例。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严格说,从教师的穿着到上课中的内容设计,都属于备课的范围。但一般把“教案”当作最重要的一环。教案,分为详案,简案,微案。总的说来,一个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必须备详案。部分老资格的,有名望的才能备简案。微案一般是领导的专利。
一个标准的详案,包括:课题,目的,重点,难点,教具,教时,设计,过程,教后9部分。一份参加比赛的详案,一个课时的量可能就达到几万字。正常的一份详案,也不会少于800字。年轻教师可能平均达到1500字才能过关。
字数是一个基本的标准。判定一份教案达标的,还有:字迹(如果是给上级检查的更是如此,教师的一个不好的名声就是“字都写不好怎么当老师”),版面,教学重难点对不对,教学设计和不合理,过程的逻辑性强不强等等。
这么一份谁做过都叫苦的工作,最麻烦的还不是制作过程,而是检查。检查教案的人分别是:备课组长,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也有机会),教务主任,教研主任,校长,教育局的所有人。注意,这些人对教案的要求是绝对不同的,所以一个教师的教案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查出问题。无论你多么的用心,都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因为怎么样的教案是合格的,优秀的,没有确实的标准。
所有的标准都是“模糊的”,教育的一个名言“教无定法”给了“模糊的”“标准”一个借口。最后,标准就变成了:你和检查的人关系好不好。如果你的教案非常之完美,还有两个话在等着你:一句是:花里胡哨。一句是:备得好不等于上得好。
如果你神奇的竟然按照教案顺利地上了课,更难听的话来了: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拘泥于教案,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如果这一切你都可以忍耐,你心理装着的是学生,是课堂。你会发现,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你(常常是这样):好老师是不按教案上课的。你就糊涂了:千辛万苦备的课,不按教案上,备来干什么呢?为了检查!而检查,如果是你和检查的人关系不好,难度就会大八度。如果是教育局检查,就看你们校长和检查的人关系好不好。
到这里,可以发现,这个耗费你心机的事情,意义远远没有你听到的那么大。滑稽的是,事实上,你很可能为自己的上课另外再备了一个教案。这就是怪圈:你的努力没有任何意义。你的有意义的努力,你甚至不能公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类似的行为非常多。你的人格不得不分裂为两部分:场面上的和私下的。你学会了把学生分为两种:懂的和不懂的。把说话分为两种:台上的和台下的。把工作分为两种:说的和做的。把知识也分为两种:课内的和课外的。把表情也分为两种:给人看的和没有人看到的。一切都两种了。你变成了两个人。
当然会有年轻人不服气,我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我要统一,我要真实,我要不屈服。等待他的,就是磨难。磨,日子一天一天的磨他,困难一个一个的难他。先从教案开始吧。“你要重备(教案)。这样的教案不合格,对不起人民教师的称号,辜负了党和国家对你的期望,也辜负了家长和学生的期望……”“可是我完完全全按照要求备的教案啊?”“你的问题在于你听不懂话。教案就反映出了你的教学思路和教育局的要求不一致。”“你们不是说要素质教育吗?”“对啊。你以为你的那一套就是素质教育,其他人的就不是?”……
你为之努力的事业,竟然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来作封面。如果你把封面做得很好,你就感到你的人生是空的。如果你不做封面,你这本书也没有机会出版。你永远的告别了年少的轻狂,你永远的告别了简单得和水一样透明,你永远的不再对未来有敞开的希望。——如果你要在中国的教育界搞出点名堂。
你终于明白了,教师累不胜累的第九条:工作本身无聊透顶,学校和教育界有自己的潜规则。
全国有1200和我一样的教师。我们一起,负责一个民族的教育。我们的生存,却和我们的责任不符。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没有权,没有钱,更没有势。每年的6月,都有肌肉结实朝气蓬勃的毕业生心情激动的进入校园,和他擦肩而过的是曾经和他一样年轻过的现在已经满头银丝满脸苍茫一身是病的退休教师。我们的生存就这样的默默存在着,生命就这样无言的流逝。全中国都是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没有自豪感。从内到外,从精神到物质,从东到西,从 50年前到今天,我们就象土壤一样的养着这个民族的童年,少年。我们的沉默是改变不了我们的命运的。我们的命运不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也不可能改变。经济可以富国,版图可以大国,军事可以强国,但民族的体质却唯有教育。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个歌颂金钱的时代,这个见面就“恭喜发财”的时代,这个超女就是英雄的时代,不是我们教师快乐的时代。
写完累不胜累的九篇,我想到1200万人。1200万个被称作教师的人,肩上是13亿人的教育。每人100多个,每个肩膀50多个。你说累不累。
为教育正名,为教师平反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口诛笔伐”后,被“妖魔鬼怪”化的教师们已经适应了社会现实。但是06年中央的大手笔攻破了“园丁”们的最后心理防线,年终盘点让绝大部分教师用于平衡心理的“人道主义慰藉”荡然无存。如果说以前教师们在面对社会的种种非议时,还能用低到不能再低的收入作自我欺骗的话,那么06年的大手笔则撕去了教师们心中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本已民工化的收入与民工拉开了差距。
全面禁止乱收费,减免学杂费,从我个人的思想上,我是举双手赞成的。我们需要全面而彻底的义务教育,因为这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没有强大的教育,就没有强大的民族。“我们的胜利早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就已经注定了”,卑斯麦如此狂言。人家没法不狂,因为人家有强大的教育。人家的教育让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的组合在一起,让一个任人宰割的民族重新站了起来,并在经历过两次血腥而惨烈的世界大战后仍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试问那个国家和民族有如此之生命力?
教育乱收费是不对,公众对教育乱收费进行了长年的口诛笔伐,并把它列为当代中国三大罪恶之首,但是又有多少人深该的分析过为什么会出现教育乱收费?为什么乱收费屡禁不止?其实温总理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回答——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我想这个责任不应由教师来承担吧!事实上是教师们背了这个黑锅,这个黑锅背得很悲壮。如果学校有充足的经费,那又有谁会去冒犯天下呢?告诉大家一个让人一听就会否认的事实——06年以前真正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是教育乱收费,虽然这个事实有点反动,但它是真实存在的,任何人都无法回避。这个笑话有黑了点。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地思考过良好的教育从何而来?是从不断的口诛笔伐和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空想中来吗?各位看官,你们知道人家在放狂言之前都做了些什么吗?人家的国王在被拿破仑打败后,在要向法国人支付巨额赔款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兴办教育。人家国王的一句话让每一个国人汗颜——“我还没有看见过那个国家因为办教育而办垮了!”。支撑这个民族站起来的强大力量不是军队,也不是伟大的弗里得里希大帝,更不是铁血宰相卑斯麦,而是全民办教育,全民支持教育。支持到什么程度?人家的小孩子在学校犯了错,父亲要被处以高额罚款的程度。而现今国人对教育最大的支持却是口水。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这并不能允分证明教育和教师应该远离金钱!正相反,教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为口水和想象无法造就宽敞明亮的教室、温馨舒适的学生宿舍、环境幽雅的校园、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虽然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但是教师即不是神也不是圣!教师需要生存,教师需要吃饭、需要穿衣、需要住房!教师还需要养家,还需要自我发展。难道这一切用口水和空象就能解决吗?天下没有免费晚餐,这对于教师和学校同样适用。学样即不是银行,也不是印钞厂!诸位有没有想过学校的经费该从何而来吗?现实是学校举步维艰,教师难以生存!难道优质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造就吗?没有了学校和教师,国人所要的教育又何从谈起呢?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一腔为社会奉献的热血,为学生尽义务的满腔热忱!我承认有个别教师在走上讲台前曾有过不轨之行为,但我相信当他们一旦走上讲台,他们的行为肯定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对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是否可以给予回报呢?美国人把在伊拉克打过仗的士兵请到头等舱,因为士兵们为了他们的油箱在伊拉克经历了血与火。尽管战争的性质是不对的,但士兵们为美国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他们的市长却在经济舱!有这样的意识国家能不强大吗?我上学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对教师给予了很好的回报,虽然大部分在口头上和媒体里。而现在教师和教育却被批成了社会的毒瘤,现代中国的三大罪之一!汗,寒。中华民族就是这样知恩图报的吗?各位只需看看历年文盲所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情况就知道教师为国家和民族都做了些什么。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把我定为教师或新教师分子。我现在郑重审明:本人的职业就是教师,一位货真价实的教师。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02年的时候,我一个月的收入拆合成对房子的购买力,可以在当地买两个平方,而现在一个平也买不回来!!实际上是2/3个平。在回家啃老和扣除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我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半个平方!如果是我自已居处,那买套50个平的小户形需要100个月!如果要结婚,那就至少要买套80个平的房子,这需要160个月!这还是在不计算装修、家俱和电器的情况下的得数。对于我校的年青同志,结婚是一件很遥远的事。而本地民工一个月的收入完全可以卖一个平方!各位看官,你们认为民工会向望这个职业吗?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你的职业,你选择了它,你就得把它干好,你就得奉献。对于这种人,我不能说他们无耻,我只能说他们可爱——关系到自已的时候就是市场经济,关系别人的时候就是奉献。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任何个人和组织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最基本的前题条件是要能完好的生存下来!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由一群连生存都困难的人在支撑,在推动其发展。各位这群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敬仰!
又有人会问不是法律规定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公务员吗?说得对,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中再次规定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从法律的字面意思上该条法律被很好的执行了,账面上被称为工资的那一笔的确和公务员相等,甚至略高于公务员。但是大部分人把法律里的“工资”理解成了实际收入,实际上被称为工资的那笔只占公务员实际收入的一小部分。从这一个方面看,我不知道是公众,还是法律拿教师开了一个颜色比较深的玩笑!当然又有人会说某某老师一个月拿多少多少,一年收入多少多少万。其实他们说的是真的,教育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会比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小,只会更大。但是我们不要因为看到比尔·盖茨就认为美国人个个是亿万富翁。公务员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了党的温暖(阳光工程),我们只要求真正意义上的兑现法律,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教育的另一宗罪是体罚和打骂学生。殴打和辱骂学生肯定是不对的,我自己是很少用的。但是什么叫殴打,什么叫辱骂现在并没有一个可操作的标准(中国人喜好玩概念,不喜欢玩标准)。现实生活中的打和骂的范围在关系到教育时被人为的扩大了。
假如有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的讲话,搞小动作,在教师的多次提醒下仍不改,甚至抵赖并用言语顶撞老师,更有甚者公然向教师挑衅,你们认为这时老师该如何办?(实际上这种情况每一位教师都不同程度的遇到过,尤其是新教师。)是任其发展还是用强制力限制其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仅是那堂课完了,班上的学习氛围和风气也完了,如果用强制力算不算殴打学生?有人会说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学生,对于这种人我只能佩服他瞪眼说瞎话的功夫。刚才我说挑衅还是轻的,实际上每一所中学都有过学生打老师的事件发生,只是校方和媒体对此漠然视之而已。全社会对教师的工作安全根本就不关心,人们关心的只是学生的安全!我所在的市已经出现过多次因学生不服管教而报复老师至死的事件(比教师伤害学生的事件还要多),对于这些事件不管是校方、主管部门,还是媒体和公众都表现得异常冷漠;而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几句批评之语就跳楼自杀却在本市引起轩然大波,后来这位教师还被判了刑(完全是报纸给判的)。学生固然应该受到保护,教师就不应该受保护吗?尤其是女教师,在面对体形比自已大得多甚至带有黑社会背景的男学生面前完全就是弱者。难道国人只要教育不要教师吗?
男教师也好不了多少,有一次我在教育一个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并要求其改掉破坏课堂纪律的习惯的时候,他却提出来要用帮会的形式解决我和他之间的矛盾。当时我那个气哟!我立马把手机仍给他,让他打电话叫兄弟。我告诉他我这里可以调刑警、防暴警和特警,如果他感觉不够爽我还可以调一个营的武警上来。当时他那个拽劲一下子就没了,马上老实了,以后也清静多了。当时如果是个女教师,肯定给吓哭了!有人会说你可以给他说道理,用道理去说服他,用心去感动他呀。我的回答是不要把学生想得太纯真,任何人都有善的一面,同时也有恶的一面,现在有些学生已经被社会上的地痞给流氓化了,很多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会回头。我才毕业的时候就曾经这样做过,但结果是不但没起到任何效果,反而把我自已给搭了进去。曾经有一次我仅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教育另一个犯相同错误的学生,我越是给他讲道理,他越是拽,直到他完全不把放直到他完全不把放在眼里时,我只好选择了放弃。结果是这个学生基本上给毁了!
上面的例子还算轻的,现在的学生中有吃过粉的,有坐过台的,有和人在外收保护费的!甚至有勾结校外人员贩买本校女生的!我讲的是实话,如果不信,你们大可以去离自已最近的中学,或者回自已的母校查一查,如果觉得麻烦,还可以查查自已的同学录,一查就清楚了。
当然这样的学生只是个案,我们遇到的更多的是明名故犯,屡教不改。现在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学生会被打,会被骂?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肯定不是无意中犯错的和头几次犯错的,而是明名故犯,屡教不改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用得最多的其实是说服和评批教育。一些心胸狭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和家长听不得反面意见,他们会很激进的把我们的言语界定为辱骂。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舆论会跟着这种观点走,甚至是推动。教师是人不是神,教师也是有血性的,教师在气头上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过激的言词。(让我们估计一下一个教师对一个品行良好的学生无故发火的概率会有多大?应该是趋近于零吧!)如果一个学生听到教师的几句气话就倍受打击,甚至寻死寻活,那这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太差了。进入社会以后面对更加难听的言语甚至是打击报复,这样的学生还能活吗?上面我提到的那个跳楼的学生其实她的那一跳迟早都会来。不是在校园里跳,就是在别的地方跳;不是物理上的跳,也会是心理上的跳。我最讨厌有人把我们比作园丁,把学生比作花朵。要知道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美丽,但却经不起风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的是能够经历风吹雨打意志坚强的人才,而不是感性脆弱的小宝贝。教师 “体罚学生”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在我们把体罚学生界定为落后的教育方式的时候,欧美正在逐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体罚学在教育中的地位,这一次媚外者又落后了。
换个角度看,教师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是一种训练——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竞争是残酷,家庭生活是温暖,学校要做的不是温暖家庭的延续,而是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把学校搞成温暖家庭的延伸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体罚和处罚的问题,这是两个经常被人混淆的概念。我认为对学生不应该体罚,但对于犯错的学生必须处罚。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搞明白社会上居然会有人给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人以同情。而这种人居然还认为犯错的人不应该受到处罚,而应该受到人们的宽容和谅解。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上班迟到了,由于他的迟到生产线无法开工,生产任务无法完成,而车间主任只是苦口婆心的给他讲一通道理,并不处罚他。各位,你们认为这个工人会不会再次迟到?这对其它守时的工人是否公平?会不会有更多的工人上班迟到?生产线是否能高效的运转?我相信只要是IQ高于80的人都会知道一次两次还行,长此以往这条生产线就算完了。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心智还未发育健全的学生呢。
我对我的每一届学生都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老师不处罚你们,只对你们用说服教育,你们能听老师的话,你们能上课尊守纪律,按时交作业吗?每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们总是嘿嘿的傻笑,不作任何回答。我相信只要是智商正常的人都能正确的理解学生的意思。我经常给学生们讲:其实老师并没有暴力倾向,老师并不喜欢体罚学生。对于你们中的一些调皮分子,我只需要给你们讲明道理,让你们明白该怎么做就行了,我的义就尽到了。但是我不仅要对你们负责,还要对全年级、全校负责。当你们的家长把你们送进学校的时候,你们的家长包括你们自己都希望在学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能接受好的教育,有个公平的待遇。如果由于你们某些人的行为破坏了课堂纪律,破坏了班上的学习氛围,让其它同学的利益受到了伤害,那我就必须规范你们的行为。你们必须为自已的行为负责,你们从小就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犯了错的人可以不受到处罚,反而受到优待的话,我相信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欲望和冲动,毕竟犯错比遵守纪律要容易得多。如果是这样,我想我们学校也不用开了,大家都去犯错误算了。一个不能为自已的错误行为负责的人就是一个废人,他会对社会造成危害。中国人需要责任感教育。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罚学生?罚款肯定不行,学生自已都是“消费者”,他们拿什么来支付罚金?通报批评,记过是一种有效的处罚学生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重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快速的较轻的处罚形式?而这种形式的处罚往往被界定为体罚,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处罚?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曾经有位伟大的教育学家提出了一个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先不评论,先把这个口号翻译成标准的逻辑命题:所有的学生都是可以被教好的。有教师能教好所有的学生。如果那位教师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这位教师就是不会教的教师。我想问各位看官你们认为上述三个命题有几个可以必然成立?我曾在铁血里发过一个论证:成年人有比未成年人高的智商和理解力,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被教好的,那么由此可以推论出社会上将没有成年人犯罪现象。现实是监狱里关着大量监龄比狱警的岁数还大的犯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换一句话就是有些学生是不可以教好的。如果世界上真的有能把所有学生都教好的教师,那能有多少个?一个,十个,还是一百个?天下所有老师都能有如此神勇吗?再说了,凡是具有正常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知道这种老师只能出现在空想中,即使是提这个口号的人他自己也无法做到这一点。一个老师因为个别学生没有教好就被判为不会教,你们认为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公平吗?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摔了一跤,别人就据此判断出你不会走路,你觉得荒唐吗?如果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被教好,每一个教师都会教,那么人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了!(也就没有人乱发言了)退一步讲,社会上不会存在犯罪行为了,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警察和监狱了,我们只需要“万能的教师”就成了!各位看官,这能实现吗?你们认为美好的不切实际的想象能成为衡量他人的标准吗?对于提出这个口号的专家和附和这个口号的同行,我只想用可爱这个形容词,因为这是我所能找到的最适当的词汇。他们为了自已的“红顶子”不惜以损害教育事业,阻挠学生的发展,破坏民族的前途为代价。
从这句口号还可以引出另一个意思是:学生没有学好就是老师的错,是老师不会教,与学生、家长、社会无关。这种思想成了现在全社会指则教育和教师的思想基础。现实生活中,报有这种思想的学生往往成不了才,因为他们无法发现自已的缺陷和错误。报有这种思想的成年人不是在爱国,而是误国!!只会用口水,不会用头脑的人是可爱的。
上帝是万能的,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我们教师即不是上帝,也不是国王。
诚然,现在的教育是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的能力不够,教育质量不高。同时我们也需要全社会对我们的监督和鞭策,但我们更需要全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和理解。我们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口水。我们更希望全社会在关心教育的时候多用脑,多用手,少用口水。对我们用口水的人要求我们对学生不要用打骂的同时却在对我们进行超泛围的 “攻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笑话。是我们的错,我们承认,不是我们的责任请不要强加于我们头上。比如素质教育,说了这么多年还是数字教育。你们以为我们不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吗?这方面的迫切性全体同仁比任何一个外行都清楚,但现在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却是基于数字的!这个评价体系是全社会强加于
第五篇:社会怎么这么黑暗?(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社会怎么这么黑暗?(500字)作文
在残酷的社会中到底有多少残酷?
如果你捡到一笔钱,你应该马上找到失主。如果你看见一个迷路的小孩,你应该帮助他(她)找到父母。如果&& 唉,算了!
现在残酷、没有关心与爱护的社会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人只会为自己着想,他们有为别人想过吗?偷一件东西,失主有多么伤心难过、焦急忧虑;捡到一件东西,如果这件东西对你而言轻如鸿毛,说不定对失主而言却重于泰山&& 一辆车,说不定这是失主1年的心血;1块钱,说不定这是失主准备给亲人治病的一部分&& 中国虽然解放了,但只要民魂还有一天没提高,老百姓就没有一天好日子可以过。
如过平均全国每天每人丢掉1块钱,就会有将近14亿元钱付之东流,如果平均每人每天丢掉1辆车,全国就有将近14亿辆车丢失&& 记住:14亿不是一个小数目,它是我们普通老百姓们砸锅卖铁也买不出来的。
&& 其实:我们家最近就丢了两辆车,都是崭新的,一辆电瓶车,一辆摩托车,哎&& 这样人只不过是披着人皮的恶魔,在他们的世界里,恐怕只有偷了吧!他们难道不会将心比心吗?我们家并不富裕,还让我们白白陪上这几万元&&六年级:麻洲豪 篇一:社会类作文
给自己一些勒痕
漫步在幽静的院落里,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碧绿的瓜叶也随之轻轻地跳跃着,隐约露出身下肥嫩水灵的黄瓜。突然间,我惊诧于如此肥硕的瓜果,何以悬于如此纤弱的藤蔓之上,还能如此茁壮地成长? 走近了,我看到了盘结在瓜身上的坚韧的青藤,还有瓜身上一道道被青藤勒出的伤痕。感叹瓜果如此亏待自己的同时,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伸手一根根地拨开青藤,当最后一根青藤离开瓜身时,我听到的却是瓜坠地的一声闷响。我愣住了:原来以为青藤是瓜们成长的束缚,却不知它是黄瓜生命的支柱;原本以为那是无知的自虐,却不料那才是对自己的善待。
常常反感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事实上,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真会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如果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而取代。徘徊于人生的岔路口时,我们仍然会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如此扭曲自已的人生,难道是对自己的善待吗? 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这些“青藤”能让我们在面临种种不良的诱惑时,及时地悬崖勒马;能让我们在风雨飘摇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能让我们在茫然无措时,拥有强大的精神后盾??这些“青藤”,可以是你的处世原则,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道德准则,也可以是你不懈追求的理想。
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感到伤痛,有时甚至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有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走向瓜藤边,从松软的泥土上拾起那依旧水灵却失去生命光泽的黄瓜,不觉间竟有些为自己的顿悟而欣喜。
善待自己,就让自己勒着青藤成长,那道道被勒出的伤痕绝不是你晦暗的痛苦记录,而是你光辉的青春舞步。大世界小人物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出门买早饭。
路过一个路口时,突然听到一阵喧闹,我好奇地将小脑袋凑进人群,看到一位环卫工人和一名穿着时髦的贵妇站在人群中央。贵妇的脸上充满怒气,手上拿着一只一看就价格不菲却湿淋淋的包,同样湿淋淋的是阿姨身上穿着的貂皮大衣。
而另一边,穿着单薄工作服的环卫工却显得有些战战兢兢,一双粗糙的手不安地拽这衣角,把蓝色的工作服拽的有些发白。“喂!你知道我这lv多贵吗?你个乡巴佬赔得起吗?你知不知道我这大衣不能碰水啊!你说,你怎么赔?” “真、真是不好意思,我、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环卫工嗫嚅着,黝黑的脸上显出为难的神情。“要不,要不你把衣服给我,我、我帮你洗吧,包,我帮你擦干净。” “哼,谁要你这个乡巴佬帮我擦,你懂护理吗?你拿钱赔给我,500元!”贵妇一脸不屑,伸出一只养尊处优的手,手腕上的玉镯泛着光。“什么?这么贵?”环卫工显出吃惊的神色,手把衣角拽的更紧了。“这、这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呐!我??” “我什么我?”贵妇打断道“你知道我光这lv就要多少钱?5千!我告诉你,这还算少的,要是真算起来,我要你赔得倾家荡产!还不说我这纯手工的貂皮大衣要多少钱,呵,少废话,快交钱,不然,我就报警了!”贵妇一脸不耐烦,带着镯子的手不停地上下晃动。“喂,我说你有钱穿大衣,用lv,还要这500块干什么?刚才是你自己不小心,还能怪得了谁?照我看,这钱根本不用赔!”一旁的一位小伙子开口说话了。“就是,就是!”一旁的群众附和着。“小伙子,算了!是我工作失误,怪不了人家,弄坏别人的东西就要赔。”说完。环卫工咬了咬干干的嘴唇,好似下定了决定,黝黑且
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的从上衣口袋拿出一叠散钱,一张一张数,数出了500元交给那贵妇。贵妇点了点手上的钱,额头上堆积起的“川”字终于舒展开了,临走时丢下一句:“这地方再多些你们这样的乡下人,还让我们这些城里人怎么活?”那环卫工也不说什么,只是叹了口气,用那双粗糙的手往身上抹了几下,拿起水桶开始继续干活!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是环卫工人在干活的时候觉得地上脏,就用水往地面上撒,结果撒到了那位贵妇人身上,就发生了刚才那一幕。
买完早饭,走在回家的路上,回想着刚刚的一幕幕。我想:要是没有那些工人的付出,那位贵妇能穿上纯手工的衣服,走在宽敞的马路上,开着工人辛辛苦苦造的汽车吗?或许大城市里没有像他们一样的小人物,我们大家什么都做不了!
篇二: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2013年18套作文试题,新材料作文占17题,仅天津卷是半命题作文,并且采取的还是“材料+命题”的形式。在这18套试题中,试题材料虽说兼顾到了诗歌(福建卷)、故事(课标ⅰ卷)、言论(安徽卷),但却以“社会现象”类居多,它们分别是全国课标ⅱ卷的“同学关系调查”,广西卷的“寻找手机”,山东卷的“莫言被‘咬’”,广东卷的“富翁捐助”,北京卷的“爱迪生与手机”,浙江卷的“童心”。这类作文试题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生活,跟随着时代的脉搏,占2013年高考作文试题数量的三分之一。显而易见,此类作文试题将代表着2014年的命题方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呢?
一、“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的特点: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定是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就事论事就是指考生的写作对象必须是试题材料所展示的社会现象;一事一议的最大缺....
陷就是文章内容单薄,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考生有必要运用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寻找一些和试题材料同类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支撑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同类拓展。具体可分为以....
下四步:
标ⅱ卷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
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
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我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
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
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对此,我们可从以下思路构思立意:
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所以材料对世界失去这个伟大的孩提王国的社会现实是充满着否定态度的。
五、真题解析:
(一)2013年高考真题(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要求: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于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二)写作导引
此试题材料属于典型的社会现象类材料,对手机这种新兴事物,科学家与文学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而材料对二人的看法又没有明显的感情态度,所以试题的开放性很大,考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抓住一点自圆其说即可。总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来立意:
1、肯定手机的积极作用。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书信慢慢地走出了现代社会,所以手机正在慢慢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手机所带来的观念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等等。
2、揭示手机的弊端。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获取信息已经不难了,但是对信息的处理,对信息的筛选,需要我们心中有个“小太阳”;手机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再也不那么难,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成本压低,于是那种真诚还在吗?当你的朋友跟你面对面坐在一起,你们两个各自拿着手机发微博的时候,你们两个人之间美好的现实关系还在吗?你会发现都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所以,手机的确改变了我们太多,但是否同时也让我们的思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表面上近了,而实际上却更加遥远了呢?
3、综合以上两点,辩证地看待手机的利与弊。
(三)佳作展示
重拾指尖“滑”落的温情
北京一考生
假如爱迪生能来到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我想最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应该是手机。因为一“机”在手,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之事,信息多元化的时代里,人们已离不开这个科技产品了。(引述试题材料)(起)
当人们的指尖飞快地滑过手机屏幕,当人们的脑袋随着手机里的音乐而频频晃动,当人
下页篇三:如何写好“社会性材料”作文 读“圣贤书”,闻“窗外事” ――如何写好“社会性材料”作文
【定位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来,一则韩国天王rain正计划演唱08年的奥运主题曲的消息传出后,互联网上就出现反对声。有
网友在其博客《中国人的奥运凭什么让韩国人唱》中表示极力反对,受到众多“爱国网友”的关注和认同。该篇博文认为,让rain演唱是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
由谁唱奥运会主题歌真的很重要吗?请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导航 】
“社会性材料”即现实生活中社会发生的“事件”、“现象”等。考场作文呈现的“社会性材料”,常常
在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是“中性”的,即不以对其“是”或“非”来确定作文的正确或错误。我们可以以自己的思想来表达对“此”的认识,可褒可贬,可扬可抑,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都可以。当然,你的观点应该也必须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吻合,你的文笔应该也必须是以理服人的。
要“褒扬”,要“赞叹”,就要言之殷殷,让人共鸣共赏,空乏式的喝彩,善意性的拔高都是要杜绝的;要“贬抑”,要“抨击”,就要言之凿凿,使人心服口服,谩骂式的语言,侮辱性的文风都是要忌讳的。那么,对这个“社会材料”,我们可以怎样来“谈谈看法”呢?
如果“赞叹”,那么,可以从我们的“文化认同”角度来阐述。在“我们”的国土上举办“奥运会”,让“我们”的人“演唱”,更具有亲切感,自豪感,也让更多的中国人得到莫大的心理满足。
如果“反对”,那么,可以从我们的“视角”、“胸襟”等角度来阐述。
当然,不论是“赞叹”,还是“反对”,我们都可以采用“辩证分析”的论证方法。
【佳作绽放】
为我们的“视角”定位 一个外国人要想在中国申办的奥运会上演唱主题歌,这确实是一条“新闻”。当每一位流着“中国血液”的人咋一听到这个新闻时,也许都会或“热血沸腾”,或“血液凝固”――凭什么“我”的舞台让“你”演唱?
如果站在“我们”的立场上看: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歌由中国人来演唱,既合乎情,也合乎理。这次
奥运会是“我们”申办的,在“我们”的领土上举办,理所当然应该由“我们”来“演唱”。但由此推理说让外国人来演唱,就“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的威风”,则有些言过其实了。我想,这也许是我们的“视角”出现了偏差。
如果站在“全球”的立场上看:历届奥运会主题歌的演唱,由外国人主唱早有先例:1992年巴塞罗那
奥运会主题歌《永远的朋友》的主唱包括英国女歌手莎拉·布莱曼,甚至连曲作者都是英国音乐家韦伯;亚特兰大奥运会主题歌《登峰造极》的演唱者是古巴的拉丁歌手伊斯特芬;雅典奥运会的主题歌《海洋母亲》的演唱者,是冰岛歌手比约克。恐怕没有人能否认这几届都是成功的奥运会,也没人能否认这几首奥运主题歌都演绎得非常精彩。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奥运会主办国并没有因为主题歌的演唱者不是本国人而觉得有什么不妥。
当然,这不是说因为有了这样的“历史事实”,所以让外国人演唱成了必然或必须。
我想,我们应该具有这样的“视角”:从“我们”的圈子里跳出来,从“狭隘”的心理跳出来,站在“奥
运”的历史看,站在“奥运”的宗旨看,这样我们的“视角”就会变化,我们的“胸襟”就会宽阔,我们的“心理”就会安然。
这本来就是一场“世界级”的盛会啊,也许让外国人来演唱更显现出它的“历史性”和“世界性”。
中国之所以能成功申办奥运会,中国之所以在奥运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一个主要原因正是我们具有
了开放、融合、交流、互进的大国心态,正是我们全面诠释了正确的体育理念,正是我们懂得了奥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它是地球村村民们的一次竞技体育,交流文化的盛会。
如果“奥运”只是“我们”的,那么它还是“奥运”吗?
因此,奥运会主题歌有谁来唱,并不是一个什么严重的“问题”,不是什么“显威风”也不是什么“长志气”,只要他(她)能够唱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心愿,由谁来唱都可以。
“五环”的含义是什么?五种颜色代表着什么?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它们,那么我们的“视角”的远
度、宽度、深度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绝不会单单拘泥于形式上的“中国人”或“本地化”。
写至此,又想起了当年排球名将郎平出任美国排球队教练的**。
只要“视角”定位恰当,历史就不会重演。
【魅力点评】
文章直率地表述了自己对这个“社会事件”的看法:只要他(她)能够唱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唱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心愿,由谁来唱都可以。文章是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展开议论的:先对材料中的某些说法提出了“有些言过其实”的恰当批评;然后一句话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也许是我们的“视角”出现了偏差。这里的“也许”一词用的很有分寸,呈现了严密的逻辑性;接下来层层说理,层层推进:以“史实”为据“辩证”说理――提出自己的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奥运”的真谛和本质。如此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郎平”一例,似信手拈来,随意为之,其实恰恰是一个经典的“类比”。
文末一句既与开头自然呼应,又对该“事件”的发展作了“正向”的预测,是结论,更是期待。
【跟踪练习】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
她问丁教授:“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
她又问:“成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
她再问:“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
读了这样的“名言”,你有怎样的感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
这段材料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三次回答都是“兴趣”,可见“兴趣”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所以阅读材料后可以立刻确立观点,但是,写作的要求中有“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的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寻觅到自己与“兴趣”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正向”的,即因为“兴趣”获得了成功或喜悦;也可以是“反向”的,即因为没有“兴趣”遇到了失败或障碍。总之,“结合自己”是文章写作的关键点。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是作家贾平凹写给妹妹的信(摘录):
咱们可不是书香门
其实,阅读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阅读的确是一种美丽的生活方式。不热爱生活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读书人;不会读书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阅读并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它是平凡、平静、平常、平淡的事,有时它又是枯燥、乏味甚至是痛苦的事。为获奖,为考试,为名气,为金钱而读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来自阅读,来自对阅读的感受,来自对阅读的共鸣。没有阅读的生活味同嚼蜡,生活也就少了色彩,少了乐趣,少了情感,也少了憧憬,少了希望。所以,“知道也很重要”。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长者送晚辈四句话。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你不妨先改变自己的习惯,试着用友善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请选择其中一句或若干句,结合你自己的成长说说你的感受。
〔点拨〕
这四句话阐述的是人生的哲理,我们似乎都知道,但是面对真实的现状,面对坎坷的道路,我们又会把这些至理名言淡忘、遗忘。
在落笔前,你要做好选择,看看四句中对哪一句的道理,你最有切身的感受或体会(也可以是困惑)。题目要求是“结合自己的成长”,所以,你切身的“事例”很重要。当然,作文中的“事例”可以是直接发生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阅读或耳闻目睹中的间接“事例”。
观点已经呈现,重要的是以“例”来说理。要注意的是阐述时应该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三者可以有所侧重。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父亲对儿子说了这样三句话: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你可以自信,但不可以自傲,记住,不要总是炫耀自己!记住,不要让别人拿着你的东西炫耀!
请理解三句话的含义,结合社会生活或自己的经历说说看法。
〔点拨〕
似乎有点“绕口令”的感觉,其实三句话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不要炫耀”。三句话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说“不要炫耀”的。
反面人物胡传魁,倒成了充满“人性”的好汉。小说《沙家浜》无非是在“人性化”口号下产生的怪胎———为了“颠覆”样板戏的“高大全”,结果走到了不仅是“戏说”而且是“胡说”的另一端。这是一个典型,它的典型意义在于凡是走极端,终归要走到邪路上去。
我们不能走极端。“人性化”本来并不错,我们过去诚然出现过对英雄搞“高大全”那一套的倾向,需要正本清源,但是真正的正本清源,决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来一个对英雄的“妖魔化”、“污渎化”。同样,我们也有过某些“拔高”英雄的情节,需要还其本貌,但是真正的“还原”,也决不是走向“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另一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结果,只能是颠覆一部革命史,否定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结论,搞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历史观和现实观,其害莫大焉。我们不能走极端。因为一个老是在极端上跳来跳去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哲人言,一个民族,不仅要培育自己的英雄,更要爱惜自己的英雄,才能称之为伟大。这几年来,在对待民族的英雄问题上发生的种种现象,值得我们警觉。
取消文理分科请先治“本”
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就社会关注度高、影响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20个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就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起来,“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近10多年来就从未间断,多年前,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在南京一所中学演讲时就提出过“鉴于过早文理分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的建议。
算起来,咱们国家高考文理分科考试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其间,为高考该不该分科考试,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也进行过多次论争,但最后还是维持了现状,可见这看似简单的“分”与“合”还真不是想要做就能做的事。
反对文理分科者认为,过早分科导致了文科学生理科知识的缺陷和理科学生文科知识的欠缺。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讲,这是合乎逻辑的判断。但取消文理分科就一定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未必是一个必然的逻辑。人文精神的生成固然离不开文史哲知识的滋养,但知识的数量未必能转化为素养,它还与我们的文化土壤、思维方式、制度环境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单纯地以为只要在高中阶段让学生文理兼顾,知识结构合理,就能培养出一批具有人文精神的国民来,不是一种书生式的幻想就是把教育看成了万能。至于有人认为文理分科“使应试教育变本加厉”,我以为是颠倒了因果关系。其实正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才使20多年前文理分科的权宜之计演变为难以逆转的现实。正是因为高考的唯分数论才导致了学生将学习知识当成了一种“技能”,当成了一种改变命运的“工具”。也正因为如此,本应轻松快乐的学习就成了一种枯燥的劳动!退一步说,倘若真如“取消派”所愿,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真会出现“学生学得轻松快乐”的局面吗?可以肯定地说:不能。相反,只会给在“独木桥”上艰难行走的莘莘学子的“行囊”里再添上几块“石头”,只会让本来不堪重负的学生连喘气的时间都将被剥夺,只会让本来还有一点生机的青少年一个个变成21世纪的范进。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为了塑造完满的人生,而不是去扭曲人格和心灵。但如果教育蜕变成为一种纯粹的功利行为,那就会使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成为没有感情的机器。从取消文理分科这个教育的“枝”上着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只怕是没扣住“牛鼻子”而是揪了“牛尾巴”;要治“病”还得从我们的教育目的和考试制度上“动刀子”。
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一日不落下,那它就是悬在学生、老师和众多家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家长望子成龙、学生一考定终身、学校靠升学率生存、老师凭“成果”上岗的大环境里大气候下,谁能“轻松、快乐”得起来!要取消文理分科还是等到高考制度和用人机制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再说为好。
【时评2】 对“山寨文化”不妨多一些引导
从2003年的山寨手机、山寨mp3开始,到后来衍生出的山寨艺人、南京“山寨一条街”、“山寨春晚”等现象,“山寨”一词被广泛使用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山寨并非中国独创,在各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中,山寨行为屡见不鲜,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日本、韩国身上很清楚地看到。
“山寨制造”是指未经许可,在复制著名品牌的基础上形成的产品。从山寨制造引申而来的山寨文化,起初也起步于对主流文化的模仿。如同山寨制造应市场需求而生一样,山寨文化在精神层面上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模仿秀,山寨明星演唱会,网络中的无厘头视频、电影和mtv等文化产品盈利的目的性不
强,虽然存在粗糙或低俗等质量问题,却有着很强的草根性、娱乐性、自发性和参与性,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精神生活。从超级模仿秀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再到施孟奇的“山寨春晚”,文化领域中的“山寨”虽然也有仿造、“快餐”的性质,但从起初单纯的模仿、恶搞逐渐发展到超越与创新,并且对现有文化进行反讽、颠覆和解构。在网络盛行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的文化创造力被激发,大众不再满足于做单纯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文化生产的需求,并在网络中找到了宣泄的捷径。山寨文化因此汇聚了大众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体现了他们渴望被关注、平等参与和共享文明成果的愿望。
网络的普及使个人对信息的获取和输出成为十分便利的事情,它的开放、共享和包容等精神特质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人们追求平等与更多话语权的愿望。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对山寨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许多山寨文化作品直接源于网络,通过网络传播,最终由网民接受,因此山寨文化实际上也包含了很大一部分的网络文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中国3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了中国网民总数的68.6%,山寨文化作品的反讽、非主流和娱乐性恰好符合这一群体注重自我、张扬个性和喜爱自娱自乐的心理特质,并成为他们在网络上展示自我、发表意见,释放压力的有效手段。
在现实社会中,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性。一方面,主流文化在中国有着强大的话语能力,山寨文化通过对主流文化的模仿进行表现和娱乐,表现了中国的草根人群游离于主流文化边缘,并对其有着由来已久的崇拜和向往;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讽刺和反叛也说明主流文化在垄断式传播中存在着意识形态色彩浓重、内容单调、表现形式居高临下等问题,有时不易于被接受和理解。当一些人对文化的创意和思考无法在主流渠道自由随意表现的时候,“山寨”成为他们表达要求和愿望,展现民间智慧和创造力的场所。
山寨文化来源于草根,也面向草根,它或许不够文明,不够高雅,却是社会大众真实的民意表达和喜爱的娱乐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它发出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声音而否定其出现的积极意义,更不能因为它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而遏制其发展。与其说山寨文化和主流文化二者对立存在,不如说是两股不同的文化潮流,在激流涌动,澎湃撞击之后,终将一并归于中国的文化长河之中。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各种文化的传播、交流与碰撞比以往来得更加快速、频繁和激烈。社会各界对山寨文化的热议与评论实际上展现了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与草根文化、市民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流,显示了多元文化存在的积极意义。虽然人们对山寨文化褒贬不一,“山寨”中也还存在着低俗、丑恶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否认山寨文化激发了越来越多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参与的积极性,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向上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于山寨文化等新现象,我们应抱有宽容的态度,引导其向有利于大众的方向发展,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时评3】 每条鱼都在乎 陈鲁民
时下,“弱势群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说起“弱势群体”,我倒想起两个故事。
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过的人忍不住问:“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是美国《读者文摘》上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条小鱼被困在一个快要干涸的小水洼里,奄奄一息。遇到一个好心人,便向他求救,希望能马上给自己斗升之水以救命。那人回答说,我准备从长江开一条水渠到这里,那时你需要的水就应有尽有了。鱼叹息一声说,等你的水渠修到时,我恐怕早成鱼干了。这是《庄子》里讲的一个寓言。
这困在小水洼里的鱼,跟“弱势群体”有些相近,都是无力自救,生计困难。面对“弱势群体”,人们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像那个男孩,一条一条不厌其烦地耐心救助,尽力而为;二是像那个“好心人”,纸上谈兵,高谈阔论,却不付诸行动;再者就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市场经济行的是“人之道”,呈现的是“马太效应”,特点是:热衷于锦上添花,不屑于雪中送炭。从经济学的原理出发,这也没什么不对,市场经济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要“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那么,还要不要扶弱呢?要。谁来做?政府来做。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应当具有这样三种职能:守夜人、收税官和慈善家。政府要行“天之道”,当慈善家,通过税收和政策来扶持“不足”的“弱势群体”。
关心“弱势群体”,首先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要办实事。引长江浩荡之水来救涸辙之鱼,固然精神可嘉,但那未免太不实际,还不如先提来一桶水救急。给三代同堂的住房困难户许诺十年后盖洋楼别墅,不如现在救先给他解决一间住房来得实惠;搞那些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如给最低收入用户
下页篇四:“人与社会”专题作文写作 2013——2014学年
走进自然中实践着生命与希望!自拟的题目背起阳光走四方就很有意味,化用了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背起行囊走四方,在行文中作者又反复强化这一标题中深含的主题:生命、阳光,使得立意集中,给人深刻印象。
2.热爱文学,热心文学阅读与写作。
无论是什么题目,文章内容都需要人文底蕴来支撑。而学生平时将有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作业习题中去,没时间进行文学阅读,更没时间写作。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联想到近年的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学正在以明显的倾向性融入作文教学。文学正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回到它在语文教学中原来应有的位置。所以,请多亲近文学,作文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不仅积累知识,更要积累情感与思想。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是写不好作文的。如果没有平时大量的练笔,也很难在考场上有好的发挥。
【例文】
与风铃说寂寞(美文赏析)
每个人都有寂寞的时候。或许寂寞就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或许寂寞真的是一种病,就像伤风感冒,而且是一种很文化的病。但寂寞的个中况味如何,似乎谁也说不清楚,也不可能向谁说个明白。因此也就有屈子“登石峦以远望兮,路渺渺之默默”,把寂寞孤伤地说与上苍;也就有了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把寂寞悲慨地说与沧海;也就有了诗仙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寂寞至美地说与花和月;也就有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把寂寞怆然说与悠悠天地;也就有了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寂寞委婉说与菊„„看来古人是很懂得寂寞的,了了五言七言就把寂寞吟成千古绝唱,说成永久。我不如古人。我只能自言自语,把寂寞说与风铃,一只小小的风铃。风铃,这工艺而沾书卷气的小饰物,注定了与寂寞有染。好多年前,我偶然读过一个短篇。小说的名字就叫《风铃》,其内容和情节已难追忆,但那只风铃我却总也挥之不去。每当临风,便时常感觉有一只风铃在耳边似诉似说,娓娓絮语。一日,有朋自远方来,送我一串风铃,一束玻璃的牵牛花,共二十六朵,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地系在五根蓝色的细线上。每根蓝线上还零星点缀着晶亮的串珠,使得这风铃格外玲珑剔透,忒是可爱。想朋友很是了解我的人,喜静,好独处,耽美于寂寞,赠之以风铃,送我的却是解事的叮咛、泉响、琴鸣和鸟语。从此,我寂寞有伴。风铃悬于窗前,抬头可望,伏案可听。时而风铃如一场精致的雨,为我而下。我常自喻为秋日的荷。“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时寂寞告退,嘉祥滋生,一瞬间,发现自己立于一湾莲池,亭亭田田中,擎雨迎风的是我。时而风铃如同一群活泼俏丽的小精灵荡着秋千,叽叽喳喳的笑语,透明澄净,仿佛来自我人生的后园,心灵跟着舒展开来,有了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时而似谁的纤手演奏月光,演奏一曲蓝色的情结晶,纯洁的星辰升起,萤火虫提着童年的灯。
时而风铃静若处子,在阳光的映射下,亮起一双双纯真无邪的眼睛,相对而视,“摩挲金石静中有声”,一种禅的质地,让人一心如洗,怡然而宁静。时而倦了,我闭目小寐,冥冥之中,犹闻天籁仙乐,如听《高山》,如听《流水》,蓦然醒来,顿觉满室清音,寂寞如歌„„
人原本就是寂寞的,寂寞或许是难以言说、难以排解的一种情绪,一种感觉,一种心境,也并非寂寞就孤独,就苦涩,就空茫,或者其它。两耳失聪的贝多芬寂寞一生,却拥有一个音乐的世界。懂得寂寞、拥抱寂寞,进而享受寂寞,或许是人生难得的雅致境界。我把寂寞说与风铃。风铃如是说。
一串风铃,二十六盏牵牛花的小小圣杯,叫我饮尽那份寂寞。
【赏析】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切入角度要小,立意挖掘要深。
都市也好,乡村也罢,范围都比较大,考生不可能什么都写,也写不完。再说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都了解,只有选择我们自己熟悉的东西。问题是你熟悉的大家都熟悉,如果人云亦云,也就没有什么新意了。所以,既要写自己熟悉的,又要有独特的东西,当然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而不是临时抱佛脚。平时要注意多观察,从多角度思考。这样的切入角度也小,立意上挖掘也深。
【例文】
行走在消逝中(高考佳作)
总是习惯一个人行走,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谢。
听树上,夏日的蝉依然没有休止地咏叹。心中一颤。这喋喋不休的歌者,突然让我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蝉呀,你始终坚守着你的位臵,甚至有时,一动不动,那么执著。为了什么?
你始终纵情地歌唱,从来不顾忌别人的嘲笑,尽管,你的歌声并不动听。又是为何?
想起了念经的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起了一个字,禅。
用现在的话来说,“禅”,即是指修习者的精神集中于一种特定的观察对象,以佛教义理的正确思维,尽力排除外界各种欲望对内心的诱惑和干扰,以便达到弃恶从善,使本体心性获得绝对自由的目的。没有习过佛经,不敢妄言。但净化心灵,劝人行善,我想,也算是一种佛心吧。
我的理解,禅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忘我,甚至是无我吧。正如这夏天的蝉,忘我地歌唱,直到他短暂生命的了结,无怨无悔。
而我们,尘世中的一埃,招之即来,挥之又去,又有什么可以不舍的呢?
好像是
【例文】
走出去(名家作品)
走出屋子,才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走出大山,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容纳我们的天地毕竟很是狭小,不走出去,无疑是在悄悄筑起了束缚自己的围墙。
走出平静的日子,才能澎湃起激情;走出习惯了的生活,才能捕捉到鲜活的生机。
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安稳的时空所麻痹,不走出去,无疑是亲手给自己的手脚勒上了一个套子。
走出令人陶醉的花园,才明白凄凉的地方更需要播撒绿意;走出欣喜万分的成功,才知道更多的陌生原来是令人心动的诱惑。
我们不免被满足所说服而空得懒惰,不走出去,那我们其实是在用曾经来之不易的资本为自己打造了一具只会享受的温柔之床。
走出漫漫长夜,才能拥抱灿烂的阳光;走出险恶的沼泽,才能快步迎接远方的呼唤。
我们有时被磨难和困惑板着面孔阻挡,不走出去,那我们的日子会更苦并且毫无亮色既然江河东去,时光流逝,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也不能原地打转。
所谓走出去,就是告别满意,摒弃满足,向不可知的方向追寻,向不好攀的高度挺进。所谓走出去,就是摆脱已成教条的模式,就是冲破已在萎缩的领地。
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小屋.但我们的目光应该穿透陈腐的隔膜而有见识;或许我们走不出自己的家乡,但我们的心胸应该如头顶的蓝天跨越山河阻隔而有境界;或许我们走不出这片土地的种种局限,但我们的头脑应该自觉地挑战僵化的侵蚀而保持最大限度的超越。
脚步走不出去,放飞了年轻的梦想也美丽;走不出一道风景,跌倒爬起也有不俗的收获;没有走出撼人的传奇,走出感人的小故事也会隽永。
走出去,不让感情沉睡,不让思想灰暗,不让心灵死寂。生命在行走中才有高度。
只是,不要等到没有立足之地时才想着往出走,毫无准备的乱撞其实还是没有走出鲁莽冲动的自戕。也不要等到走不动之时才想走,丧失了所有的实力其实也就丧失了所有的良机。
如果我们身陷戈壁,走出去,应该寻找绿洲;如果我们身处绿洲,走出去,应该见见大海;如果我们身落大海,走出去,应该到达彼岸;当然,上了彼岸就成了此岸。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走着并且走出去。
【赏析】
对于散文一样的诗歌,或是诗歌一样的散文,相信你有自己的感受,试着把这种感受表述出来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小见大,关注社会的真善美。
社会的真善美,需要我们用真善美的眼睛去发现,“拼搏”“奋斗”“奉献”“和谐”都是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下面的几篇例文相信对你有很大启发。【例文】
从那一刻开始(学生习作)
一条路。一片天。一个人。一瞬间。
那天,和妈妈一起去店里吃牛排。因为顾客很多,我们只能坐在楼梯旁边——那个离厨房最近的位臵,服务员们更是用跑代走,颇有难度地端着盘子穿梭于顾客间。在嘈杂的人声中,有一种声音显得犹为突出,它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冲进我的耳朵,那便是“呀吓”,几乎每一个服务员在上下楼梯时都会发出这一种奇怪的吆喝声。出于天生的好奇,我便努力试着去辨析它,我认真地观察着每一个服务员的一举一动,希望能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时,一个服务员端着盘子出来了。在他走到楼梯口的那一瞬间,我又听到了那种声音,只是这次
我终于听清了他说的是“请让一下”。那声音如暖阳般,有一种淡淡的温暖。又如一曲劳动号子,是凝汇力量的源泉,但并没有哪个顾客主动给他让路。在我的目光回到那个服务员身上时,心不禁震颤了一下,雪白的衬衫外套一件帅气的马甲,通红的脸蛋,笑起来像一朵热情的花,额头的汗水,自然成了清晨最晶莹的露珠。
这时,一个人忽然从楼上跑了下来,一边走一边埋头打电话。“砰”,两人撞了个满怀。服务员手中的那盘鲜炒牛肉顿时脱离了地心引力,毫不留情地砸落在地上,发出了一声巨响。肉汁飞溅,洇湿了那个人的白衣服,显得特别刺眼。服务员愣了一下,似乎想要蹲下来收拾那个盘子,又似乎有点犹豫。那个人狠狠地瞪了服务员一眼,刚想说什么,服务员先开了口:“对不起,真对不起,要不你告诉我这件衣服多少钱,我赔给你„„”那个服务员原本就不高大的身躯显得更加瘦小了。他有点哽咽,或许是害怕,或许是担心,那一件衣服可能会要了他整个月的工资。这时,一个貌似是总管的人赶了过来,向顾客赔了理道了歉,那个顾客才带着一脸不满离开了。
那一刻,我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受。那个服务员其实并不需要赔偿什么,因为责任并不完全在他。可是他承担了,善良地将一切的不对承担了下来,以一种小人物独有的宽容对待那些不愿承认错误的人。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善良不分等级,它以它最高贵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也因为有它,世界才会如花般绽放。
从那一刻开始,我试着关注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人世间的真善美。
【赏析】
本文的场景和人物描写非常细致、真切,貌似平淡的语气却饱含着作者的深厚感情。“善良不分等级,它以它最高贵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主题的升华让人颇受启发。
我们的名字叫关爱(学生习作)
岁月如流水一般,悄悄逝去,冲淡了许多记忆,但却留下了那扇记忆的窗。
我每天都要经过那满是爬山虎的阁楼。我喜欢爬山虎,喜欢它那点点嫩绿探首窥春的调皮,喜欢它那片片绿叶飞舞着送走秋的潇洒。我每天都要望一望那爬山虎,望一望那被爬山虎包围着的窗。
我摇响车铃,眼前出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灰色的窗帘后探出一头银发,灰白的脸上爬满了孤独的皱纹。那双黯然的眼睛向楼下搜寻着,我与她的眼神不期而遇,而又悄悄分开。
啊!那眼神是多么的熟悉。对!是奶奶的眼神,永远充满着慈爱与祥和,但唯一不同的是,老人的眼神中多了一份落寞。
再次摇响车铃,像老人送一个问候的微笑,洒一抹青春的热情,没有言语那扇窗已经打开。铃声和微笑成了我和老人每天的期待。
一个周末,天空又下起了大雨,我飞快地朝家的方向骑着车。耳边传来苍老但急速的声音:“孩子,上来避避雨吧!”我走上阁楼,阁楼不大,但有一个显眼的书橱,老人用毛巾擦着我湿漉漉的头发。亲切地说道:“淋雨,要着凉的。”“谢谢您!奶奶。”“好孩子,真乖,来让奶奶好好看看。我的孙女和你差不多大,她忙着学习,她的父母忙着工作„„老人有些哽咽。”“孩子,有空常来看我好吗?”我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老人的双眸中闪烁着光芒。此时,我与老人的心头都跃出一份喜悦。
从此,我常去看望老人,我们一同聊天,调理花草,吃饭,一同为“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一同为丛飞的去世而流泪„„
我与老人一样,相信世间充满爱。因为关爱,我与老人邂逅;因为关爱,丛飞的精神永留我们心间;因为关爱,世间充满温暖。
我们愿不断努力为世上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将关爱的种子洒满大地,我们的人生也将美丽到天长地久。
愿你我共同携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赏析】
1. 借助“窗”来管窥世间,同时也折射人间真情。“窗”是“我的视线”观察点,也是奶奶关爱的“眼睛”。我的微笑,我对奶奶的惦记而常去看看,也是对奶奶的精神关爱!合并“关爱者”这一同类项,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忘年交”,这本身就是“爱”和“情”的明证。写文章是为了表达感情的,下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