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1840--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捩点,从此,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此后几十年里,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大量掠夺侵略权益,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背景:1839年6月3日至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率领地方官吏,在虎门海滩将从英美鸦片商贩中缴获的两万多箱鸦片全部当众销毁,冲入大海,这就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壮举,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振奋了民族精神。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后,英国政府以“保护通商”为名,决定要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乔治·懿律率领4000名英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挑起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昏庸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技术落后,以及由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形成的军事装备的低劣、军事技术停滞,历时两年多的鸦片战争,最终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在英国大炮的威逼下,被迫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条约内容:《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2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无权自行确定,必须与英国共同议定。1843年,中英又相继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又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凡中国人与英国侨民发生纠纷,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不受中国法律约束;关税值百抽五,规定英国货物进出中国海关,大部税率“值百抽五”,内地通过税“照旧输纳,不得加增”,从而把中国关税税率固定在最低限度;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就成为以后各国窃夺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英国军舰可以常驻五口通商口岸,实即外国军舰对通商口岸进行武力威胁,破坏中国的领海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等侵略者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他们分别于1844年7月和10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两个不平等条约,它们不仅取得了《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一切特权,美国还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规定不仅中美民众之间,而且美国人不论与哪国人在中国发生纠纷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美国人有权在五口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医院、建立教堂,进行思想文化侵略;法国则取得了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的特权。
3、影响: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各国侵略者接踵而至,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捩点。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背景:1856年10月23日,英国侵略者为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所攫取的权益,打着全面“修约”的幌子,以“亚罗号事件”为藉口,发动了一次新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藉口,和英国组成侵略联军,12月29日,攻陷广州。1858年6月,清政府派员赴天津谈判,被迫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英、法决定扩大侵略战争。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占领天津。10月,占领北京,焚毁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2、条约内容:《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南京、九江、镇江、汉口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进入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军舰、商船有权驶入长江和各通商口岸;修改税则,减轻商船吨税;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并在附约中规定鸦片贸易合法化。
《北京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开放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赔偿英法兵费各八百万两。
3、影响: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神圣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各国公使常驻北京,更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和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了。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
1、背景:1856年,沙俄积极支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乘机与1857年12月派普提雅廷出使中国,谈判中俄东段、西段的边界问题。1858年春,英、法侵略军的炮口已经指向大沽,沙俄政府利用清政府处于“内乱外患交迫”、“正濒于灾难性的困境”,派穆拉维约夫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又于1860年11月强迫清朝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10月,沙俄又通过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勘界议定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条约内容:《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只有精奇里江以南至豁尔莫勒津屯的地区,即江东**屯地区的中国人,仍在原地“永远居住”,由中国官员管辖,俄国人“不得侵犯”;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领土作为中俄“共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通过中俄《北京条约》,沙俄不仅迫使清政府承认了它一直拒绝批准的《瑷珲条约》的内容,而且还把所谓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吞并;规定中俄西段疆界应“顺山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俄国取得在库伦、张家口、喀什噶尔等地免税贸易、设立领事并享有领事裁判权。《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
3、影响:沙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者,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沙俄共侵占了我国一百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沙俄“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四、《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
1、背景:1861年后,外国公使馆先后在北京建立。这些公使和外交官干涉中国内政、刺探军事情报,千方百计地使清政府变成外国侵略者的驯服工具。1868年,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以“大清国大皇帝特派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领清政府的外交使团赴欧美等国“访问”,这是清政府第一个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在美国期间,蒲安臣擅自同美国国务卿订立了《中美续增条约》(又称《蒲安臣条约》)。
2、条约内容:两国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两国侨民不得因信仰宗教的不同,受到“欺侮凌辱”、“屈抑苛待”“;两国人民可以互相往来学习,并在对方指定地点设立学堂。
3、影响:这个所谓的中美”续增条约“,在形式上似乎是平等的,但实质上却是为美国侵略者从中国掠卖华工,在中国设立学堂加强文化侵略,和在”传教“的幌子下进行各种侵略活动,开辟了道路。
五、中日《北京专约》
1、背景: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曾在台湾遭难为藉口,发兵侵入台湾。守台军民坚决反击,日本军事进攻受挫。为此,日本派特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交涉。10月31日,清政府受到英、美等国诱逼,派恭亲王奕(欣)与日本签订了《北京专约》。
2、条约内容:条约规定,日本从台湾撤军,清政府付银五十万两给日本。
3、影响:从这个条约中日本虽然没有得到大的权益,但条约中承认日本此举为”保民义举“、琉球被害国民为日本”难民“,这等于承认了琉球为日本的领土,这就为日本吞并琉球埋下了伏笔,1879年,日本竟以武力吞并琉球。
六、中英《烟台条约》
1、背景:19世纪70年代,英、法两国在中国西南边疆地区进行了激烈的争夺,1874年,英国派遣上校柏朗率领一支武装”探路队“,企图探明由缅甸至云南的通道,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派使馆翻译马嘉理前往云南接应,1875年1月,马嘉理在云南和当地人民发生冲突,被人民杀死,这就是”马嘉理事件“。英国利用这次事件胁迫清政府于1876年9月签订《烟台条约》。
2、条约内容:惩办”凶手“,赔款20万两,向英政府赔礼道歉;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涉及英人生命财产的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租界内免收洋货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华商洋商,都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英国得派官员调查滇缅边界贸易情况;英国得派员从北京出发经甘肃、青海,或经四川,前往西藏,转赴印度,也可派员由印度进入西藏。
3、影响:通过《烟台条约》,英国获得了入侵我国西南边疆的所谓条约权力,英国也实现了它多年来扩大在华通商特权的野心。《烟台条约》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一个重要步骤,为英国侵略西藏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中国边疆危机加深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中俄《里瓦基亚条约》和《伊犁条约》
1、背景:1864年新疆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清起义,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乘机侵入新疆,并于1867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国“(即”七城汗国“),英、俄两国侵略者乘机侵略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新疆。1878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前往俄国谈判索还伊犁,崇厚对于中外”一切形势略无知晓“,结果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于1879年10月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简称”崇约“)。崇厚擅自签约引起全国舆论哗然,1880年7月,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改订条约,经过半年多的反覆交涉,于1881年2月在彼得堡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2、条约内容:《里瓦基亚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割让伊犁以西以南的中国领土给俄国;俄商在蒙古和新疆免税贸易;增辟两条由陆路到天津、汉口的通商路线;俄国在嘉峪关、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乌里雅苏台、科布多等地设领事馆。中俄《伊犁条约》规定:中国收回伊犁地区;俄商只能到嘉峪关通商,免去到西安、汉口通商;俄国在嘉峪关和吐鲁番设领事馆;俄国在新疆贸易,”暂不纳税“;赔偿”兵费“900万卢布;割让伊犁西部霍尔果斯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的大片领土;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籍者,均听其便“。这就使沙俄武力逼迫中国各族居民迁入俄境的罪行获得了《条约》依据。
3、影响:崇厚以割让大片领土和出卖大量特权为代价,换回一座三面临敌的伊犁孤城,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尽管《伊犁条约》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在主权和领土方面作了重大牺牲,但是和《里瓦基亚条约》相比,它为中国争回了一部分主权和领土。《伊犁条约》签订后,沙俄又强迫清政府连续订立了几个边界议定书,共割去中国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两个条约都是沙俄武力威胁和外交讹诈的产物,是被逼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给西北边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恶果。
八、《中法新约》
1、背景: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向外扩张,1883年底,法国挑起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中法战争。由于李鸿章推行妥协投降路线,中国虽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最后中法战争仍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结束,1885年6月,李鸿章和法国政府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新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在中越边界上指定两处为通商处所,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货物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3、影响:通过这个条约,法国获得了战场上没有取得的东西,确保并扩大了它在越南和中国西南的特殊利益。中国打了胜仗,却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进我国云南和广西,大大加深了我国大西南边疆的危机。
九、中英《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
1、背景:19世纪以后,随着清朝国势的衰败,英国对中国西藏地方的侵略就变本加厉起来。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使英国人进入西藏合法化,因而进入西藏的英国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是间谍和特务,在西藏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情报,因而遭到西藏地方政府和西藏僧俗群众的坚决反对。英国派人进藏”游历“和要求通商等活动遭到失败后,便变换手法,制造边界纠纷,公然对西藏发动武装进攻。
1888年3月,英国侵略军正式挑起武装侵藏战争。1890年,中英双方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1891年底,中英为解决《藏印条约》中遗留的问题重开谈判,1893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续约》。
2、条约内容:《藏印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拟定了西藏地方同哲孟雄的边界;清政府承认哲孟雄归英国保护;其余通商、游牧等问题,”容后再议“。《藏印续约》规定:开亚东为商埠,印度可随意派员驻寓亚东查看英商贸易;藏、印、哲边界免税贸易,以五年为限,在此期间,印茶不得如藏,五年后印茶运藏,所纳税率不得超过华茶入藏之数。
3、影响:上述两个条约,纯属不平等条约,是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和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的结果。通过这两个条约,英国既侵占了中国西藏的一部分领土,又攫取了在中国西藏通商等许多特权。从此,英国打开了中国西藏的大门,为深入侵略中国的西南准备了条件。西藏地方的爱国军民坚决反对英国的侵略,拒绝承认这两个不平等1919年
十、中日《马关条约》
1、背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掠夺朝鲜和中国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进行镇压屡遭失败,请求清政府派兵。日本政府决定利用这一事件侵略朝鲜进攻中国。6月,日本以保护日侨和使馆为名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战争一触即发。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始终抱定乞求帝国主义”调停“和对日妥协的卖国方针,中国军民虽然英勇奋战,仍然损失惨重,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以中国失败告终。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2、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日本人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设立工厂,其产品免征各项杂税,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可在内地设栈寄放;条约还规定日本军队暂时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和通商行船条约批准互换后,日本才撤退军队。
3、影响:《马关条约》使日本割去中国台湾等大片领土,这就进一步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沙俄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极严重的大掠夺,它直接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钜额的赔款,加剧了清政府财政经济的危机,更加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为了偿付对日钜额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其他政治特权,清政府在政治、经济上更加依附于帝国主义;中国割地赔款,加速了日本向军国主义转化,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这笔钜额赔款,投资于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增强了它向外扩张侵略的军事实力,日本逐渐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之一。《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十一、《中俄密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速,俄、英等国纷纷掠夺在华利权,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严重危机。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有功,乘机向清政府索取”报酬“。1896年6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李鸿章被任命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庆贺沙皇加冕。李鸿章和俄国财政大臣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夫举行秘密谈判,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2、条约内容:条约规定,日本如侵占俄国远东或中朝两国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战争期间,中国所有的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修造一条铁路以达海参崴,该铁路的修筑和经营,由中国交与华俄道胜银行承办,其详细合同由中国驻俄公使与华俄道胜银行商订;无论平时或战时,俄国均可在该铁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品。
3、影响:表面上看来,《中俄密约》是中、俄两国共同防御日本的军事同盟。实际上,俄国的目的是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通过修筑中东铁路把自己的势力伸入我国东北地区,加强对中国的控制。《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又强迫清政府于1896年9月8日与华俄道胜银行订立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设立了名为中、俄合办实由俄国独揽大权的所谓”中国东省铁路公司“,负责修筑和经营中东铁路。俄国在铁路沿线享有派驻警察、开采煤矿和兴办其他工矿企业的权利,实际上把这些地区变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的这一系列活动,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他们纷纷在中国强占港湾,掠夺铁路修筑权和划分势力范围。
十二、1898年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诸条约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德国藉口曹州教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接着,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和《订租威海卫专约》;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广州湾租界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福州口租界条款》。
2、条约内容:中德《胶澳租界条约》规定:中国将胶州湾租给德国,租期99年;允许德国在山东省境内修筑铁路,开采铁路沿线两旁各三十华里以内的矿产;山东境内举办任何事业,如需外人、外资和器材,德国享有优先承办权;德国在胶州湾沿岸一百华里内可自由通行。中俄《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规定:俄国租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25年,期满经双方同意仍可延长;租借地由俄国管辖,租借地以北设一”中立区“,行政由中国管辖,但界内的铁路、矿山和其他工商利权等,都不得让与他国;俄国获得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特权。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新界“,租期99年;通过《订租威海卫专约》,将威海卫、威海湾内之群岛以及全湾沿岸十英里以内地方租给英国,租期25年。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规定:广州湾租给法国,租期99年;租界内全归法国管理,并可设防驻扎军队;允许法国修筑自广州湾赤坎至安铺的铁路。中日《福州口租界条款》规定:自天主堂码头东界起,至尾墩村东方止,前部面沿闽江,后部包田地一带地方,为日本专管租界,租期30年,租满可以续租;租界内行政、警察等权皆由日本管理;所有外国租界和将来开拓之外国租界的优惠,日本租界一体享受。
3、影响:帝国主义列强伸出了贪婪的魔掌,争先恐后地瓜分中国,北从黑龙江、南至云南和两广,以及沿海沿江广大地区,分别被俄、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划分为势力范围。外国侵略者到处横行无忌,遂使中国沦落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十三、《辛丑条约》
1、背景:戊戌变法失败后,广泛而分散的爱国救亡运动,迅速地形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反帝爱国运动如急风暴雨般地迅速席卷京、津,波及全国。义和团高举”扶清灭洋“的旗帜,严重地威胁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利益。1900年6月10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奥匈帝国)等国组成八国联军,共二千一百多人,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由天津进犯北京,正式挑起八国联军大举入侵中国的战争。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和美、俄、法、日、英、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
2、条约内容:规定清朝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二千多万两,并规定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可以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许在界内居住;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大沽沿途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二十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允许外国军队在北京和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十二个战略要地驻扎,帝国主义还禁止把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以两年为限,如列强认为有必要时,还可延长禁运年限;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该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祸首诸臣将“,将端王载漪革职充军新疆,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均赐令自尽,共处死大小官员百余人;在侵略者”被虐“、”被杀“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办理对外事宜;清政府分派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谢罪“,并在德国公使克林德、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杀之处建立碑坊,为被毁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昭涤垢雪侮之意“。
3、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的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在经济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中国的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全部被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在经济上完全失去了独立自主,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帝国主义从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统治。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彻底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俨然成为凌驾于清王朝头上的太上皇。《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十四、《二十一条》
1、背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从临时大总统到正式总统,进而成为终身总统,但他的野心并没有满足,竟然妄想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则希望袁世凯加强国内统治,以维护和扩张其在华侵略权益,因此也支持袁世凯称帝。1914年前后,德、英、美等国先后怂恿袁世凯称帝,日本也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藉以夺取大量侵略权益。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奉命向袁世凯递交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2、条约内容:第一号四条,中国政府承认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沿海土地及岛屿不得租给别国,龙口或烟台接连胶济铁路修筑权,省内各主要城市迅速自开商埠;第二号七条,要求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日人得在该地区任便往来经营工商、可租借或购买土地,并享有该地区采矿权,吉长路的经营管理权延至九十九年,该地区设或筑路及因筑路而以税课抵押向外借款及聘用政治、财政、军事之顾问等必得日本之同意;第三号两条,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第四号一条,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第五号七条,要求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日本在中国境内所设之病院、学校有土地所有权,警察由中日合办,半数以上军火要向日本采办,或中日合办军械厂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与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日本人在中国有宣教权。
3、影响:”二十一条“的实质,就是要把中国完全变成日本的殖民地。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他恢复帝制的支持,竟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于5月9日接受了除第五号以外的全部要求。”二十一条“的谈判和签订,在全国激起了强烈的愤慨和反抗,全国各地纷纷集会,一致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要求政府拒绝日本的无理要求。
十五、《中俄蒙协约》
1、背景:沙俄企图侵占我国蒙古地区的野心由来已久。1911年,沙俄乘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之机,策动外蒙古的库伦**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叛乱集团宣布”独立“,12月1日,叛乱集团宣布成立”大蒙古帝国“。1912年11月,沙俄迫使叛乱集团签订所谓的《俄蒙专约》,乘机控制了外蒙古的军政、经济、铁路、邮电、采矿等大权。1913年11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同沙俄签订了《中俄声明》,承认外蒙古的”自治“。1915年6月,袁世凯政府与俄国、外蒙古当局签订了《中俄蒙协约》。
2、条约内容:条约规定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自治“和俄国在外蒙古的各种特权。
3、影响:这是沙俄把既成事实通过”协约“肯定下来,实际上,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一事”完全是形式的“。至此,沙俄一手策划的分裂中国搞外蒙古”独立“的丑剧才告结束。沙俄在外蒙古取得了外交、军事、财政、经济等一系列特权,对蒙古人民进行了最残酷的奴役和掠夺,把外蒙古”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http://
第二篇: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所谓辛亥首义精神,就是不甘民族落伍、振兴乡帮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时代前列,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计生死的献身精神;一呼百应、精诚团结的协作精神。概括地说,就是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现在人们把辛亥首义精神还称为“武汉精神”。辛亥首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
第三篇: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张学良
14国本一班 孙晶洁 20141207021023 【摘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多少名人将士禁不住时光流逝,被紧紧凝固在那个特定时空。张学良则不然,从青年时代“息争统一”的远见卓识,到东北易帜的毅然决然,再到九一八事变的愤懑妥协,再到西安事变的民族情结,还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以及颇受舆论喜爱的所谓“情感纠葛”···“少帅”一直被历史推到最前面,收获鲜花掌声的同时,也经历着心酸与隐忍的无奈。纵使有过各种非议质疑,但始终不变的是人们对他爱国情感和民族英雄的认知。
【关键词】:民族英雄;青年时代;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晚年
一、青年时代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生于一九零一年六月一日,奉系大军阀“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1906年~1920年,先后从师辽西名儒崔名耀,金梁,白永贞,徐启东,战术教官郭松龄。1920年4月,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任团长,六月晋升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11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与郭松龄指挥的东路军奉军第三混成旅,张学良任旅长,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了第一次直奉大战当中,奉军惟一取胜的部队。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队的猛攻,奉军突破山海关,直捣北平。直系全面溃败,全军覆没,吴佩孚成为张作霖手下,直系从此走入历史。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了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了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此时达到顶点。战后,张学良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可见,青年时代的张学良已初步显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
二、东北易帜
1928年,在父亲张作霖于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后,继承父业,主政东北。当时,有两条路可供抉择:一是屈服于日本,投靠日本以保护东北“独立”;二是改旗易帜,归于国民南京政府大麾下。张学良毅然选择第二条路: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把共和五色旗换成青天白日旗,服从南京政府的统治,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东北易帜,促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自清末以来分裂割剧和几百年来东北地区长期身份暧昧不明的局面,东北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与关内密不可分,强化了东北是中国的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样一个主题。
此举,政治头脑清醒的张学良基于民族大义,出于爱国之心,实现了国家的南北统一,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他在易帜典礼演讲时真诚地表示:之所以要“易帜”,就是为“不使中央权力分裂,全部还政于中央,以求国家的真正统一”。此时,张学良的爱国统一思想已由“息内争”升华为“御外侮”的高度,并实现了爱国统一思想对封建割据思想的巨大超越,达到了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三、九一八事变
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成为国民党陆海空总司令,政治地位达到顶峰,更有“三分天下,他已有二”之谈。可以说,此时的张学良,年少有成,意气风发。
历史就是这样,从来都是一次三折。9月18日夜,日本军队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北大营。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沈阳一夜间失守,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同年3月11日,通电下野,并表示自己是“以巩固中央,统一中国为职志”,作为守土官长背上了黑锅,被冠以“卖国贼”的称号。
熟悉历史的人都看得出来,“不抵抗”绝对不是此时张学良内心真正的选择,作为军人,征战沙场从来都是毅然的选择,他内心是极度渴望此时能为国出力,出兵抗日。可无奈此时蒋介石执意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命令张学良不抵抗,“令部下倘遇日军进攻,中国军警不得抗拒,须将军械子弹存入库房”,以平息日方战火。张学良作为事件最中心之人,心中纵有满腔热血,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这其中又有多少愤懑不平与妥协挣扎,想必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煎熬与委屈吧。
四、西安事变
就在张学良政治生涯历经低潮后,1936 年的西安事变又把他推向历史前方。1936年12月12日,在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无果后,张学良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陆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张学良在这场“事变”中的大局意识和爱国热情,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对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安事变后,在陪同蒋介石到达南京后,蒋介石言而无信,逮捕张学良。军事法庭判张十年徒刑。旋又被蒋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被软禁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这样的结果,恐怕张学良在发动兵谏之前早已料到,只不过,他还是做了,而且是义无反顾的做了,对国家,对民族,对他自己,他都问心无愧。
张学良始终本着爱国赤子之忱,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息争御侮,坚持抗日,坚持团结进步,不计个人得失,即使身遭幽禁,仍念念不忘“台湾入版图”,渴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
对此,周恩来评价到:“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五、晚年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在美国聚谈时,张学良坦言:依我本愿,很想回大陆去看看,但我最怕卷入争执纠缠之中。我已远离政治,唯一的愿望是大家把我的名字忘却,只当一个普通的小小百姓,从 此不再有政治纠缠,不再有记者踏破门槛,不再有任何采访,求闲云之清静,达野鹤之超脱。因此他给自己起的新名号是“闲云野鹤”。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六、总结
“遥想东北王,生子贤仲谋。家仇国耻恨,易帜云自开。挥师入中原,四海复安康。一朝成罪人,千古传功臣”。
张将军的一生都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努力奋斗,为此他花费了自己的家庭、财产、整个东北军集团和他自己的自由,他自己的一切的一切。
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但暇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历史难免会有争议,张学良也亦然,多年来,围绕着他的争议大多数是“少帅”的感情纠葛,历史甚至给他留下过“纨绔子弟”的形象。只不过,这些八卦也好,轶事也罢,在他大无畏的民族情感面前,统统都是过眼云烟。张学良一生的期盼和追求,体现的是国家统一观的最高价值。张学良留给后人的,从来都是真正爱国主义者的伟岸背影和满怀赤字之心的高大形象。参考文献: [1]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西安事变资料选辑[G].西安:西北大学历史系, 1979 [2]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3]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4]毕万闻.张学良文集:第1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2 [5]毕万闻.张学良文集:第2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2.[6]陈红民.解读抗日战争时期张学良的往来信件[J].抗日战争研究, 2005(2):205-206.[7]魏晓文.论张学良的国家统一观。:233网校论文中心
第四篇:初一班规班约
初一(6)班班规班约
有规矩才有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证。为了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了全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了全班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特制定本班规班约,以便管理好本班。
1.按时上课,早操或正课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早操或正课旷课一次扣2分。请假必须有老师的批准,请假必须有请假条,经老师签名批准才可离校,校外请假者须有家长来电说明原因,否则当旷课处理。
2.上课时间,全班同学都要穿统一校服、带校卡、带红领巾或团章、穿布鞋,违者每次扣1分。
3.不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者,每次扣1分。
4.值日生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每天三扫,早上、中午、下午都要保证教室、门窗、走廊及黑板清洁、劳动工具摆放整齐,违者每次扣1分并罚作值日1周。
5.任何时间不可在教室、走廊打球、踢毽、下棋等,违者每次扣1分并缴收球物。
6.正课、文娱课、自修课讲话或越位,经警告不听,每次扣1分。
7.破坏公物,除责令赔偿外,每次扣1分,丢粉笔的除扣1分外,每次罚买一盒粉笔。
8.严禁在课堂上看小说、漫画、杂志、打游戏机、听音乐等,违者每次扣1分并缴收书物。
9.严禁在课堂上睡觉、传递纸条、搞小动作,违者每次扣1分。
10.严禁给别人起绰号,违者每次扣1分,同时向对方赔礼道歉并整理名人名言50条,抄出来贴在教室墙壁上。
11.清洁区不按时值日或打扫不认真者每次扣1分。
12.严禁在课堂上吃零食,违者每次扣1分。
13.不尊敬老师、顶撞老师、漫骂班干部者每次扣1分。
14.骂架者每次扣2分。打架者每次扣4分并写保证书公开检讨,情节严重的交学校、保安或派出所处理。
15.不乱丢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准在桌椅或墙壁上乱涂乱画乱刻,保持教室、走廊、校园清洁,违者每次扣1分并罚买扫把一把。
16.严禁上网吧或电子游戏室,违者每次扣4分并通知家长教育。
17.本周不被扣分者奖2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上学校光荣榜的奖4分;各类竞赛或比赛获奖的每次奖4分;发表作品者每次奖4分;值周班干部尽职尽责者本周奖2分;主动配合班干部为班做贡献者,经班长同意每次可奖2分。
18.以上扣分、奖分每周汇总,累计每5分罚买粉笔一盒;累计每10分罚买扫把一把;累计30分不准回学校自修;累计40分,让家长带回去教育;累计50分以上,下学期作为缓报处理。本分数作为期末评优剔差的依据。
19.以上班规班约坚持修改性和人本性。
20.以上班规班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初一(6)班全体班委
2008年2月18日
第五篇:节 约 用 水
节 约 用 水
一 :活动背景:
“珍爱生命之水。”你们一定都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电视画面上有一个水龙头,正在艰难的往外滴着水,滴水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水就枯竭了。然后画面上上出现了一双眼睛,从眼中流出了一滴泪水。随之出现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类不珍惜水,那么我们能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没有水,那么地球母亲就不会孕育出我们人类的子孙万代。因为最早的原始生命首先是在海洋中孕育形成,逐渐扩展到陆地上。所以说,水是生命的摇篮。为了让孩子了解“水资源是人类乃至地球上任何生命都不可或缺的”,而且“水资源是不能再生的,用完了就没有了”等水的重要性,树立一种生态环境危机感,我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设计了以下一组活动,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儿歌、制作提示标志等活动,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对已发现的浪费水资源的种种问题进行讨论,逐步培养孩子自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
二、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节约水的小常识,进一步树立科学的环保、节约意识。
2、愿意督促同伴、家人节约用水。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故事《小水滴》
目标 :1、知道怎样才是节约用水,初步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通过学洗手,懂得怎么样洗手又干净又不浪费水
准备 :图片—— 小水滴
过程 :
一、讲故事: 小水滴
内容:小朋友在玩水,水哗哗的流着,终于有一天,水流完了,最后的一滴小水滴也流完了,龙头里再也流不出一点水。厕所没水冲了,臭烘烘的,小手没水洗了,脏兮兮的,嘴巴干了,也没有水喝,真难受呀。
二、讨论 :小水滴为什么生气?
小水滴生气了会怎么样?
我们怎么做小水滴才不生气?
三、学洗手
边听儿歌指示边学洗手
长袖变短袖,小手湿一湿,关上水龙头,肥皂搓一搓,清水冲干净,再关水龙头,小手甩三甩,毛巾擦擦擦。
四、延伸活动
互相检查,平时有没有玩水,让小水滴宝宝不开心了
活动二:儿歌《我来帮你擦干泪》
目标:
1、通过学儿歌知道自己要随时关紧水龙头,学会节约用水。
2、知道不但自己要节约用水,还要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学会节约用水
准备: 龙头和小水滴图片
过程:
一、观察图片,1、水龙头哭了,为什么?
2、怎么样才能叫它不哭?
3、学说,关紧水龙头,就不哭了。
二、学儿歌 我来给你擦擦泪
1、欣赏老师朗读。
2、设置情境,帮助孩子理解儿歌的意思
3、一起跟着老师朗读儿歌
三、谈话:
1、光我们小朋友自己节约用水还不够,要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来节约用水
2、讨论:怎么样来提醒自己记住要节约用水呢?
四、练习
1、小便后洗手时一起边念儿歌《洗手歌》,边洗手,提醒提示小朋友洗手和节约用水的方法:要及时关紧水龙头。
2、关龙头的时候一起念儿歌《我来给你擦干泪》提示别忘记关紧水龙头。
儿歌:《我来帮你擦干泪》
滴答、滴答,/水龙头在流泪。/不哭,不哭,/我来帮你擦干泪。
活动三:美工——制作节水小标志
目标:
1、通过制作节约用水的指示标志来提醒自己时刻记得节约用水以及怎样节水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能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准备: 小水滴(即时贴)、指示文字、小水滴的眼睛、嘴巴、小手、小脚
过程:
一、讨论:用什么方法一看就能想起来提醒自己要节约用水?贴在什么地方最能提醒我们要节约用水?
二、制作指示标志:
1、看老师示范制作:为小水滴贴上眼睛、嘴巴、小手、小脚,以及“节约用水”的字样
2、孩子自己选择材料制作
三、贴标志、自由组队,每三个小朋友一组,把亲手制作的标志贴在学校的各个水龙头边。、每人把制作的标志带回家,贴在家里的水龙头边。并向父母宣传要节约用水。
四、活动反思:
该组活动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拟人的手法让“水龙头哭了”“小水滴生气了”等等,让孩子们了解到水也是有生命的,从而使得孩子对水产生了一种爱护的情感,并愿意节约用水,同时,也愿意去
劝说更多的人去节约用水。家长们普遍反应,自从孩子回家把节约用水的标志贴到水龙头上后,经常会监督大人关紧水龙头,郭亦盈的奶奶还告诉老师说:盈盈在小区里玩,看见路边的一个龙头没关紧也会小声的说:“那个水龙头哭了”然后跑过去关龙头。我仔细的观察了盥洗室里情况,孩子逗留玩水的情况基本消失了,有几个孩子还专门等在那里,抢着帮别人关紧水龙头。
当然,节水的环保行为习惯不是靠一组活动课就能帮助孩子养成的,还要靠老师坚持不懈的反复正强化。至少,孩子们已经懂得了节约用水的意义和方法。把环抱节能的思想从小输入了脑海里,这对他们的将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