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象征派、写实派、印象派定义
象征派20、30年代新诗创作中的一个流派。源出于19世纪末叶法国兴起的象征主义。1857年发表诗集《恶之花》的诗人波特莱尔被认为是象征派文学的先驱。1886年让·莫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第一次提出“象征主义”的名称。它的代表人物还有兰波、魏尔兰、马拉梅等人。象征派艺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在艺术方法上,它发展了神秘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对应论”的观点,把自然万物视为可以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微妙世界。象征派在20世纪初传入欧洲其他国家,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
写实派:
写实绘画从表面看,是一个古典和传统的样式。从最早的西班牙岩画到十九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从前苏联的绘画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讲究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面貌。但是,一个绘画样式能够逾千年不衰,并不是仅靠传承或某一教学体系所决定的。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是人的物质形态外化延伸的结果。在人的大脑里面,一些区域对形、色彩、比例、平衡进行专门的感应、解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对物质形态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从写实绘画来看也是一样。比勃鲁盖尔、伦勃朗早数百年,在荒漠的欧洲大地并不知晓的东方,已经有马远、范宽、周昉、张暄这样的写实画家了。尽管近代的东西方有了彼此间相互影响的诸多机会,也的确存在因为文化上的交流,产生过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凡高作品中的浮士绘痕迹;存在于中国油画家作品中追求塑造和色彩的欧洲绘画体系的结晶。但是,写实绘画在中国真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原因,却来源于一个更大的渊源,那就是超越存在于我们作为人的基因特性,和艺术家对与生俱来的人性基因的认同。人性的超越存在是唯一可以解说出中国写实画家的兴趣和志向。绘画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画画或者仅仅是技巧上的高标准追求,而是把生命的欢乐与痛苦都赌注在里面了。
在中国艺术历史上存在过不少志同道合者组成的艺术团体,但像中国写实画派这样一个由一群在当代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画家所组成的团体实数罕见。画派中如陈逸飞、艾轩、杨飞云、王沂东、何多苓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作为公认度极高的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作品始终是美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点。
中国写实画派的画家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其中大部分人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开放的环境不仅使他们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也使他们见到了作为现代艺术靶子的西方传统绘画。他们遵从内心的选择,不屑于被当代艺术排斥,努力完成心中的目标。终于在2004年5月,他们团聚在一起,决定以年展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他们注满心血和情感的作品。因为他们知道大众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性才最具当代性。一个社会不能只是少数人的社会;文化也不应该是少数人的文化;大众有权利接受他们真正喜欢的艺术
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卡米耶·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保罗·塞尚等。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印象派美术运动的影响遍及各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直到今天,他们的作品仍然是人类最受欢迎的艺术珍宝。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印象派学习心得
印象派学习心得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印象派的特点是: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2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3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关于印象派我主要看了莫奈的作品。因为非常喜欢莫奈的用色。如《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莫奈在阿尔港口所见日出的景象。在一个多雾的早晨,一轮红日冲出薄雾,冉冉升起。莫奈用活泼、潇洒的笔触,鲜明和富有生气的色彩,捕捉了日出一瞬间的印象。橙红色朝日映红了上半部天空。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红、橙、淡紫色在天空中互相交错和渗透着,形成了深远的天幕。水的波浪则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所组成,水波将天空的反射分割成许多形状大小不同、千变万化的色块。明明都是很淡雅的颜色,却给我强烈的冲击感。微薄的阳光的,在淡淡的蓝灰色调下,显得生机勃勃。好像有着巨大的力量,映红了旁边的云朵。让人不自觉的为其感动。
我觉得印象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画家不仅仅在室内绘画,他们走出画室,来到原野、乡村、街头,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掌握了瞬间的大气感。利用光学原理,画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不同的颜色。把对自然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画家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莫奈曾经说过“我画画时如果被人打断,那就像割掉我的腿一样。你要明白,我失去了机会,我正在追捕色彩,我想抓住难以捕获的东西。光变了,色彩也随之而变。糟糕的是‘色彩’。它只能持续一秒钟有时至多不超过三四分钟。这样,我只能在三四分钟内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错过我就只好停止作画。”
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场景作为题材,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如莫奈的《鲁昂大教堂》。莫奈专心描绘鲁昂大教堂的正门,捕捉从早到晚,光线投射在墙壁上所形成的色彩斑点。他从黎明的薄雾画到黄昏的日落,不断地在好几幅画布上记录建筑物在阳光下的反射光变化。展示的是壮观的哥特式教堂的景象,强烈的晨光冲淡了他巍峨的身影,高大的建筑结构似乎被浓浓的光色所包裹。笔触厚重.重叠.狂放不羁,光影与色彩成为造型的灵魂,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哥特教堂成了一种充满色彩旋律的光色结晶体。
第三篇:印象派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梵高与高更的绘画风格及变现手法与绘画中表现的思想对印象派绘画进行赏析。梵高与高更虽同为印象派作家,但他们的绘画技巧与表现手法极为不同,表现的感情也相去甚远,这体现出了印象派绘画的强烈的个人感情与现实结合后形成的绘画方法的不同。正因为这种不同才使得印象派绘画具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与多样的发展方向。但他们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印象派绘画的统一之处——表现整体轮廓,忽略细节。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
把握轮廓
色彩对比
美术富于美感,在生活中几乎处处可见。我们学校的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就属于美术设计中的一种,每当5、6月份,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教学楼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看着他们那些优美的作品,体味着其中的优美的意境,我们都会不禁沉浸在艺术美之中。
美术是一门瑰丽绚丽的艺术,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它有许多分类,例如: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建筑、工艺艺术、摄影艺术、园林艺术、汉字艺术、民间艺术等等。当了解了这些时我才知道美术艺术的殿堂是多么的浩大,是多么的博广。
在美术作品中我最先接触到的是印象派的作品,印象派的印象派作品也留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印象派绘画具有宣明的特征,印象派绘画也称为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十六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兴起于法国的画派。
印象派画家作画时不依据可靠的知识,只以瞬间的印象作画。作家在作画时往往只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作画,只考虑画的总体的效果,较少的考虑细节的表现。
正因为印象派作品不考虑细节,当当时的学院派画家看到印象派著名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时候认为其很粗糙,过于随便,而被嘲笑为不懂绘画,被批评为“印象主义”,但印象派及印象主义也正是由此而来,带来了印象派的兴起。
印象派画家人才辈出,因为印象派作画特点由作家本身思想及理解而定,可变性较大,印象派由此而呈现百花争鸣的状态。
自莫奈之后,印象派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家,著名的有杜尔·马奈、爱德嘉·德加、奥古斯特·雷诺阿、卡米耶·毕沙罗、西斯莱、西涅克、塞尚、高更、凡·高等。
对于印象派的画家,我最先了解的是梵高。他是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但同时又是一位充满悲剧的画家。
梵高作画时常采用点彩画法,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但其作品中却体现出与其色彩不相符的情感特征,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吉列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表现出了梵高内心精神世界的扭曲,强烈的压抑等深刻的情感。
正如在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中,画面上那种仿佛从作者内心流淌出的金黄色渲染,单纯的陶罐花瓶,粗糙的台布,层层叠叠的阳光交织成的背景,在台布上泛动着光晕;充满朝气的九朵向日葵正值盛开时节,花盘未尽显露出来,甚至带着娇嫩的绿色,而另外的几朵向日葵则是苍老的、成熟甚至是行将颓败的,花瓣残缺不齐,枝桠僵硬并扭曲倾斜。这仿佛在预示着辉煌是那么的短暂,万物都逃脱不了颓败的结局,短暂似乎是万物的宿命。在梵高的画笔下,这些向日葵不仅仅只是植物,更是梵高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表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宣泄着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
说到梵高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座印象派中的高峰——高更。因为他们都是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但他们的特点则极为不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而高更则是一位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甚至有时蛮横无理。
高更,一位法国画家,与塞尚、梵高被称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起伏多变的生活境遇,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高更作品思想内容比较复杂,难于理解。但是,他画中那种强烈而单纯的色彩,粗犷的用笔和东方绘画风格的装饰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美感。
高更的艺术观点受印象主义观念影响,作品具有原始性,绘画技巧上喜欢色彩明亮鲜艳的平涂手法,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他的绘画中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形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
在早期,高更对印象派的作品情有独钟,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经过他不断地探索,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在高更的绘画中,他经常使用鲜明的颜色对比,且颜色很单纯,例如在《呼声》这幅作品中,他画的大片红色前景和后面的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人物色彩的运用也很纯,基本没有色彩的变化;在《塔希提妇女》中,高更描绘了在强烈阳光下土著居民晒成棕赭的肤色与果物的鲜红,腰裙的苹果绿及深黑均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的单纯的黄色与红色组成的画面,给人一种极强的装饰性效果。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作品,这些颜色虽然经过画家主观意识的改变,但还是脱离不了现实生活的色彩,在高更后期绘画作品中,色彩上,他抓住了大自然的颜色,对它们进行了主观的改变和创造,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使用较多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式的或对比性的和谐,呈现出一种色彩表现的鲜明性。
在手法上,高更采用块面平涂的手法,在色彩上无大的变化。以管窥豹,梵高与高更的绘画风格与变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象派画家作画时的思想及变现其思想的方法。
印象派以其快速的作画,迅速的抓住光线,人物的瞬间移动等,只表现出整体的轮廓而不体现细节的绘画风格开创了一类全新的绘画方法,丰富了艺术创作的途径,扩大了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视野,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四篇: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学设计
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分三个专题分别介绍“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 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是以这三个部分为主 线贯穿每个流派的代表画家及作品分析系统学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相关内容。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西方美术如何从传统的注重客观再现转向现代的注重主观表现的。
2、了解并感受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3、初步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并能加以辨析。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比较法辨析各绘画流派的风格特征
2、学习把美术流派放在历史背景中去分析理解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更深刻解析美 术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变革的精神
2、学习印象派逆流而上、绝路逢生的创业精神 三教学重点
a)了解并能理解西方美术在19世纪末产生的根本性的变革——从传统走向现代并 且能够理解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主要区别
b)能够理解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发生在19世纪末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西方美术的根本性变化为什么发生在19世纪末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传统绘画与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的区别。
老师好的讨论到此结束我们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谈一下小组意见。学生印象派画家的画颜色更鲜艳„„
学生印象派画家画的人没有传统画家画的像„„ „„
大家总结的非常好但是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19世纪中期欧洲 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导但是到了19世纪末就180℃大转弯转变到了印象派 是什么让它转变的如此迅速呢
想知道吗好的我们下面就来学习一下印象派的由来
象派的由来 印象派的产生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一照相机的发明照相机的发明达到了写实 的极限是对传统绘画的绝对挑战第二浮士绘传入欧洲浮士绘的传入欧洲后它艳丽 的色彩主观的表现手法在在一定程度了引领了欧洲。艺术家的向现代绘画转变。下面我们来 详细探讨一下印象派的由来。
首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印象派之前欧洲的传统艺术作品有什么特点。欧洲艺术从产 生之初就在不停变化着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巴洛克到浪漫主义一直到19世纪中期 的现实主义但是欧洲的艺术依然以素描关系为主以描绘客观世界为主。但是19世纪末 的印象主义却没有沿袭这条描绘客观对象的写实路线而是转向注重色彩注重画家的主观感
受为什么呢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这么大的改变呢那就是照相机的出现 1839年法国官方公布了由法国设计家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术所产生的世界第一张照片引起 了美术界的震动一群以画肖像画为生的职业肖像画家甚至向法院起诉控告达盖尔侵犯了
他们的画肖像的“专利”所以说照相机彻底颠覆了画家的思想让画家们在经济上陷入 困扰思想上陷入混乱之中。
但是我们知道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人类能够生存到今天与我们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密 切相关的遇到问题之后我们的画家虽然暂时会恐慌但是决不会放弃那些真正热爱艺
术的人们还在努力探索着绞尽脑汁思考着。我们的艺术该走向何方
我总听有人向我抱怨说自己很有才干就是没有机会表现实际上机会总是在我们身边 就看我们抓不抓的住。我们的印象派画家就是善于抓住机会的人你问我有什么证据我们 继续往下看
第二浮士绘传入欧洲。19世纪下半叶在本土从未受到过重视的浮士绘通过各种途 径传入欧洲后以二维空间、色彩平涂和市民题材呈现出的浓郁鲜活的东方情调竟然为被 摄影技术冲击得几乎没有出路的西方绘画带来了灵感给印象画派画家打开了新的思路。莫 奈追逐的光影变化在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中有体现高更应用的色面区分法可能 受到浮士绘套色版画的启发。当时浮士绘一般被用作包装纸廉价美观凡高就收藏了大量 歌川派的浮士绘还曾临摹过《大桥骤雨》和《龟户梅屋》。他运用到天空和向日葵中的热 烈色彩里面有深刻的浮士绘纯净色块的影响。印象派画家以实验的心态把玩了一番浮士绘
为自身开辟出现代艺术的道路增加了更多可能。因此我说印象派画家通过浮士绘撞碎了“照
相机式绘画”的镜片为自己的艺术道路找到了新的方向。
所以同学们以后遇到逆境时不要说自己没有机会哦因为机会时时存在就看你有没 有发现它
三印象派画家追求什么
刚才我们自己总结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区别老师又讲了印象派的
产生那么现在有哪位同学愿意尝试下扮演印象派画家莫奈为大家讲解一下 你们印象派画家追求的是什么呢
学生大家好我是莫奈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的艺术思想 我们喜欢鲜艳的色彩、喜欢表达主观思想情感„„ 老师非常好谢谢还有补充吗看来大家都有很多话想说就让我们 一起来总结一下吧学生口述教师引导并板书 完全户外写生描绘画家亲眼看到的真实而鲜活的印象 题材广泛有风景、人物等
突破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运用光学原理分析色彩关系描绘多彩的世界 强调色彩关系弱化了素描关系
四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艺术特点
1、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渡过。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干草垛》《阿尔让特伊大桥》《阿尔让特伊的帆船》《鲁 昂大教堂》《睡莲》 作品赏析 《日出·印象》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 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 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 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 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 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 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
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 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 的桂冠。
该画1985年前被抢劫据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 一座别墅中查获。《干草垛》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
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 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1890—91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 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任职多达15次 的描绘。
2、德加
爱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年)是银行家奥古斯特·德加之子.他一 如马奈,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他对古典主义的浓厚兴趣和他行为的谨慎似乎与出身 十分合拍.不过,他那异常强烈的个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却又把他抛入革命阵营.他在 美术学院安格尔弟子拉莫特的班级里习画,并且,始终对安格尔极为敬仰.不管他的天 才如何演变,他却从不背弃过去.毫无疑问,这种对于人类创造的崇敬,对于行善的明 确意识是其性格的基础,也是人们指责他的根源.其画风的演变也比较清楚地表明德 加对印象主义采取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场.看他最初的绘画,不管是《在练习格斗的斯 巴达少女》(1860年),《塞米拉米斯建城》(1861年),《奥尔良城的不幸》,还是不久 之后, 在美国旅游期间所画的《新奥尔良的棉花办公室》(1873年),我们都无可争辩 地面对着素描严谨、古典之极的艺术.这种手法在并未失其坚卓的情况下,渐渐地让色 彩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品赏析
《舞台上的舞女》德加 60cm×44cm 粉彩
舞台上的舞女不是名演员也不是社会名媛而是普通演员。德加以她们的舞姿为媒介 刻意追寻光与色的表现。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表现出强烈的灯光反射效果。这幅以室内 灯光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成为印象派绘画中最脍炙人口的佳作。舞台上的布景与绿色的地毯
衬托着光照下的舞女显得虚无飘渺、绚丽变幻成为一个美的世界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还有雷诺阿、毕莎罗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作为有兴趣的同学的 课下学习内容。
五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文森特·梵·高的艺术特点
文森特·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代表作品有.《向日葵》《星夜》《夜间咖啡馆—室内景》《夜间咖啡馆—外景》《自 画像》《梵高的卧室》等。作品赏析
《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
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 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 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 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 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 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 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 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 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 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 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 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 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 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 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 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 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 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 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 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 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 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 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 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 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 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 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 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作品特点追求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粗狂有力不受客观物象的束缚在用色 上突出表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因素
六想一想分小组总结高更和塞尚的艺术特点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整理板书如下
塞尚注重物体的形体结构注重物体的几何形体结构注重主观情感的表现 高更追求原始艺术的质朴画风天真而神秘画面装饰感强富有哲理。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产生原因代表画家以及作品分析在欣
赏了这么多大师的作品后我们知道了艺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艺术风格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 的特征我们在生活中就要把握住这种特征不仅把握住艺术的特征更要把握住时代的特征
用这种敏锐的观察力果断的判断力为自己的美好生活打好基础谢谢
第五篇:印象派绘画 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
2、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教学重点
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印象派画家及其作品。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印象派绘画代表人物有谁?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这节课将作具体的介绍。
二、快速思考,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引出这节课的要点。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三、赏析,展开想象
教师播放PPT,学生赏析印象派绘画并展开想象,体会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并提问学生感受。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四、尾段导入,了解专题
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梵高。很多同学非常熟悉梵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卖世界的最高价,5300万美元。对,很多人说他的作品很好。一说起梵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梵高的什么样的性格?梵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体会)
五、小组合作,探究专题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幅作品作品。给大家5分钟时间,每个小组商量一下给自己组选择的那张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感受。挑选几个小组的同学起来朗读小组集体写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