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11: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

第一篇: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

第十章 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在核心企业与各合作伙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有可能发生合作伙伴的逆选择、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等委托代理问题。为减少委托代理问题对供应链竞争力的影响,核心企业有必要运用信号传递机制优选合作伙伴,通过完善供应链协议实现对合作伙伴的有效激励及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一、供应链中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

供应链管理强调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当供应链中的企业以企业战略联盟的形式开展合作、追求共赢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

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组织、协调、控制者,与其他节点企业在信息上是非对称的,其他节点企业的履约能力如何、是否努力配合以及努力程度如何,核心企业很难做到完全掌握。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中,制造企业处于委托人的地位,供应商、经销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处于代理人的地位,由于后者拥有制造企业所难以掌握的私人信息,在制造企业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合作伙伴的逆选 在选择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制造企业一般都能清楚地掌握各合作伙伴候选人的报价,包括供应商中间产品的供应价格、经销商的服务价格①、物流服务商的服务价格等,但对各合作伙伴候选人的质量,包括供应商中间产品的质量及供货及时性、送货等相应服务的质量、经销商的销售能力及售后服务质量、物流服务提供商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经常出现“劣品驱逐良品”的情况,将质量水平较高的候选人排除在供应链之外,而将质量水平较低的候选人纳入到供应链之中。

择(Adverse Selection);在供应链构建之后,可能会遭遇合作伙伴的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根据信息非对称的内容划分,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1)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代理人行动的努力程度和一系列不受委托人和代理人控制的外生变量,如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等共同决定代理行动的结果。如果在供应链协议签订以后,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和外生变量,代理人就可能实施对委托人不利的行动,一旦委托人追究责任,代理人往往将结果的不理想归咎于外生变量(见图2)。如供应商将供货的延误归咎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造 成原材料供应紧张,而不是自身生产组织不力;经销商将销售业绩的不理想归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是自己促销不到位;物流服务提供商将中间产品配送的延误归咎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不是配送计划与实施的不合理等。

(2)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引发这种道德风险的前提是:外生变量首先决定代理人的行动选择,代理人不同的行动选择决定不同的行动结果。如果在供应链协议签订之后,委托人不但能够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结果,而且能够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但却不能观测到外生变量的实际发生情况,代理人就可能截留有关外生变量的知识,选择有利于己乃至有损于委托人的行动(见图3)。例如,制造企业制订了针对最终顾客的促销赠品政策,即顾客购买超过一定的数量即可获得相应的赠品,并向经销商配发了足够数量的赠品,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制造企业不清楚每一位最终顾客的实际购买量,经销商就可能利用一些顾客的不知情而不按要求向它们发放赠品,从而影响促销效果。制造企业派驻在经销商处的代表看到的是赠品都已发放的事实,却不清楚有一部分赠品已被挪作他用。

二、供应链协议

供应链协议是指在一系列标准支持下的许多条款,是固化于一个网络系统中的文本。

三、供应链激励方法 在实施企业联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并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化,就必须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激励机制。

1.价格激励

2.订单激励

3.淘汰激励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框架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

关于供应链绩效的概念,目前虽然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大多数人认为,供应链的绩效是指在所有供应链成员企业资源的支持、信息协调和共享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顾客服务、信息开发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

1静态性和动态性相结合 供应链绩效既可以是一个静态的评价结果,也可以是产生该结果的活动及其过程。两者既可以单独地评价,也可以一起作为考核指标,充分体现了应用灵活的特点。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框架

2可组合性和可分解性 供应链的绩效是供应链成员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该价值由顾客价值和供应链价值两部分组成,而且每一部分又可进一步分解成不同的价值组合。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评价目的和具体需要自由地选取各种组合,充分体现了简洁、方便的特点。

3完整性 供应链绩效的定义在强调信息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完整地阐述了供应链增加和创造价值的条件和方式,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二、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供应链管理的潜力已经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策略及指标,因此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三、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框架

供应链绩效定义了顾客价值和供应链价值。.顾客价值评价

1柔性 柔性是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企业或者供应链之所以要具有一定的柔性,原因就在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但是在顾客眼里并没有所谓的“不确定性”,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供应链能够把正确的产品或者服务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送到他们手中。这就为评价供应链的柔性提供了依据,即供应链应具有产品柔性、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三种柔性。产品柔性反映了供应链零售业在一定时间内引进新产品的能力,可以用新产品数量与产品总量之比来表示;时间柔性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具体到零售业,时间柔性包含两个方面:售前和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简称响应速度和售中改变交货时间的能力简称交货柔性;数量柔性主要是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它反映了供应链对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

2可靠性 该指标反映了供应链以及节点企业履行合同的能力。可靠性的高低会影响顾客对供应链的信赖程度。可靠性越高,信赖度越强,越容易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反之,则容易导致顾客的不满意。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如果是自己购买,则要求每次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如果是送货上门,则希望按时收到供应商的送货。但无论是哪种情况,消费者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都希望没有令人不满意之处。这样,就可以采用失去销售百分比、准时交货率和顾客抱怨率来描述供应链的可靠性。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概念及其框架失去销售百分比反映了供应链无法满足既定需求的情况;准时交货率反映了供应链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情况,可用准时交货次数与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顾客抱怨率反映了供应链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不符合顾客要求的程度,可用顾客抱怨次数与总交易次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3价格 价格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价格和顾客满意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舍的依赖关系。针对零售业的特点,可以选择同比平均价格优势和平均单品促销频率两个指标来评价价格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同比平均价格优势反映了目标供应链与其他供应链各单品综合平均价格的比较;平均单品促销频率反映了企业营销政策的导向,可以采用一定时间段内每种单品的平均促销数量来衡量平均单品促销频率。

4质量 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一直被视为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大量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其中绝大部分是探讨中间顾客对质量的满意程度,对最终用户或者消费者的研究大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顾客主观判断结果的分析来研究其满意程度。这样做不仅成本高、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应该采用那些容易度量、数据采集方便的客观指标来评价顾客对质量的满意度。具体包括报修退货比率和顾客抱怨解决时间。报修退货比率可采用一段时间内累计报修退货数量占产品总销售数量的比例表示;顾客抱怨解决时间是指从顾客发出抱怨时刻起到抱怨得到满意解决时刻止的一段时间,顾客抱怨解决时间段越短,说明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

2.供应链价值评价

1)供应链投入的评价

供应链整体要保持正常的运行,首先必须投入足够的有效资源。为了使供应链创造出高于平均水平的绩效,所投入的资源还必须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由于供应链运行过程中投入的资源在数量、种类和性质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一般采用会计指标即供应链总成本来衡量资源的投入大小。所谓供应链总成本,是指为了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而支付的各种成本、费用的总和。尽管供应链总成本并不能完全体现各种资源的所有特性,但其有效性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供应链总成本由人力成本、资产成本、信息成本和物流成本所组成。

2)供应链产出输出的评价

所谓产出,是指供应链运用投入的各种资源,经过生产、加工、存储、包装、运输等一 3 系列操作后获得的成果。产出是供应链效益的集中体现,也是供应链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供应链的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产出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类:效益型指标和非效益型指标。1效益型指标。2非效益型指标。

3)供应链财务评价

企业绩效的财务评价很早就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一度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由于供应链和企业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并不能简单地将企业绩效的财务评价体系应用到供应链绩效评价,还需要根据供应链自身的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指标组成供应链绩效的财务评价体系。供应链的财务评价指标可以从供应链自身角度和股东角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财务指标应能反映供应链的财务收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从股东的角度看,财务指标应能反映供应链净资产的盈利状况,因而可以选择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作为其评价指标。

四、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激励机制有着与传统的企业激励机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供应链激励的主体与客体的变化。2供应链激励的目标的变化。

3供应链激励的绩效评价指标的变化。

五、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供应链实践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以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1能够反映客户、企业和供应链自身的需求。2容易理解。3适用性广。4使用简便,而且使用成本低。5能够作出前后一致的解释。6能够综合反映所评价对象的真实价值。7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的、通用的衡量尺度。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由于供应链是指从最初供应商开始直至最终用户为止的整条供应链,一般来说,供应链管理绩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

(一)订单阶段的绩效评价指标

1.订单生成方法

2.订单到货周期

3.订单流程路径

(二)生产水平绩效评价及其指标 1产品和服务覆盖范围

研究表明,产品覆盖范围越大的公司比覆盖小的公司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要慢一些。2生产能力利用率

所有经营计划都应该在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进行。3计划安排绩效

生产活动的计划安排决定了企业资源在整个运作系统中的流动方式,会对采购周期、生产周期和每次定购数量产生影响。

(三)交付环节的绩效评价

1分销配送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准时配送,这是客户服务水平的一个度量指标。2配送分销活动依赖于信息交流的质量。3配送总费用。

(四)客户服务及满意度评价

(1)灵活性

灵活性指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程度。随着灵活制造系统、成 组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特殊要求已经成为可能。另外,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在线信息,更进一步促进控制系统的快速响应。把灵活性作为评价指标,会使公司达到迅速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的目标。

(2)客户询问时间

客户询问时间是指一家公司向客户提供其所需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客户会询问或者要求告知订单状况或库存和配送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客户安排他们的活动,帮助公司留住客户,因此提供在线信息是客户服务的重要部分

(3)交接后的客户服务评价

供应链的功能并不是把产品交给客户就结束了,交接后的活动对客户服务是很重要的。

(五)供应链财务和物流成本

1)资产和投资回报。

2)总库存成本。

3)在处理转运库存时,运输方式的不同会明显影响库存投资和服务的绩效。

(六)供应链合作伙伴及相关评价指标

(七)反映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1.产销率指标Rps

(l)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产销率指标RJPS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节点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其表达式为:RJPS(SJ/PJ

式中,SJ表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销售产品的数量;PJ表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产品的数量。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产销率指标RHPS

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核心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其表达式为: RHPS(SH/PH

式中,SH表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销售产品的数量;PH表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产品的数量。

(3)供应链产销率指标RGPS

其表达式为: RGPS(SG/PG

式中,SG表示一定时间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已销售产品的数量之和;PG表示一定时间内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已生产产品的数量之和。该指标反映供应链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其时间单位可以是年、月、日。随着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高,时间单位可以取得越来越小,即可以以天为单位。该指标也反映供应链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的有效利用程度,产销率越接近1,说明资源利用程度越高。同时,该指标也反映了供应链库存水平和产品质量,RGPS的值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成品库存量越小,产品质量越好,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容易销售出去。

2.平均产销绝对偏差指标D

3.产需率指标RPQ

(l)供应链节点企业产需率指标RJPQ

其表达式为

RJPQ(PJ/QJ式中,PJ表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生产产品的数量;QJ表示一定时间内节点企业已销售产品的数量。该指标反映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产需率越接近1,说明供应链上、下层节点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越协调,准时交货率越高;反之,则说明下层节点企业准时交货率低或者生产管理水平低下。(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需率指标RHPQ

其表达式为 RHPQ(PH/QH

式中,PH表示一定时间内核心企业已生产产品的数量;QH表示一定时间用户对该产品的需求量。该指标反映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和快速市场响应能力。若该指标数值大于或等 5 于1,说明供应链整体生产能力较强,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若该指标数值小于1,说明供应链生产能力较差,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4.供应链产品出产(或投产)循环期TC(Cycle Time)指标

(l)供应链节点企业(或供应商)零部件出产循环期TC1 指标TC1反映了节点企业库存水平以及对其上层节点企业需求的响应程度。该循环期越短,说明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比较高,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2)供应链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TC2 指标TC2反映了整个供应链的在制品库存水平和成品库存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供应链对市场或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TC2决定着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即各节点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必须与核心企业产品出产循环期相适应。

5.供应链总运营成本指标CT

2)供应链总库存费用C2。

3)各节点企业外部运输总费用C3。

6.供应链核心产品成本指标CH 7.供应链产品质量指标

二、供应链管理成熟度 1.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定义 2.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指标

1)在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管理结构中,主要包含工作流、组织结构、产品流设施结构、沟通与信息流设施结构、权力与领导结构、风险与回报结构。

2)在供应链成熟度的管理策略中,主要包含规划与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3)在供应链成熟度的管理环境中,主要包含文化与态度。3.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特点

(1)管理思想的渗透程度

供应链管理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特别是管理思想的渗透。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成为分析和评价管理思想渗透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综合的管理评价体系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综合反映了供应链评价体系的结构,分别从活动、组织、产品、信息、权力和风险6个方面描述了供应链的管理结构,从规划、控制和方法3个方面描述了供应链的管理策略,从文化和态度2个方面刻画了供应链的管理环境。

(3)交叉的管理体系结构

供应链管理成熟度模型描述了一个交叉的管理体系结构,横向由物理与技术组件和管理与行为组件构成,纵向由管理结构、管理策略和管理环境构成,形成了一个管理层次和管理体系交叉的结构。

(4)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构成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各项指标都是可以量化的,便于对供应链体系的分析,从而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4.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应用

(1)绩效评价

包括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运营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供应链的管理绩效,分析管理投入所带来的效率、效益和效能。应用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对供应链进行绩效评价,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供应链运营状况的信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控供应链体系中所有节点企业的运营方式,加快运营效率。

(2)供应链管理决策分析

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主要包含物流决策、关系决策和整合决策,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将成为各项决策的重要基础。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分析的结果能够综合反映是否应该强化某类决策行为,是否应该关注某类决策结果,是否应该跟踪某类决策进程。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在决策分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寻找约束

在由供应链节点企业构成的动态联盟中,企业间和流程间存在着各种类 型的衔接关系,成为制约整个供应链运营的瓶颈因素。这些瓶颈因素只有在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显现出来。借助于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供应链体系中的约束,并进行调整,以保持供应链的动态优化。寻找约束的过程,也就是供应链管理成熟度分析的过程。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重新平衡和配置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应用。

(4)建立标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因此,面向供应链体系的管理成熟度分析将会获得反映供应链核心能力的参数,从根本上分析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供应链标杆的建立,将形成一个具有较高供应链管理成熟度的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以供应链管理成熟度为依据的,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标杆的价值。

第二篇: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科学、更规范地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绩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绩效评价成效发挥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积极分析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绩效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 财政支出管理 应用

目前我国国家层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绩效评价制度,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造成一定影响[1]。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系统,应从支出项目绩效目标设立、执行情况分析以及目标实现情况评估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从而推动财政支出管理工作全面发展。因此,及时分析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对策,对促进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保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就要保证其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但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支出管理工作仍处于上升或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较为完善或健全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具有一定话语权,财务部门严格按照以往制定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然而因该评价方法在制定过程中有很大程度的随意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无法准确发挥其效果[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主要目标是不断提高资金监督管控力度。但是因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管理制度无法正常实施,从而对财政资金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二)绩效评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强度大、技术性强,在实际工作中的系统性能也较强。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是对有限资金的使用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进行评估,但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性、规范性的评价指标。即使部分单位内部设有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仍然无法从全局出发且缺乏严密性,无法对整个资金运行的效果进行科学分析。

(三)绩效评价工作效率低下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单位在财务支出、资金使用方面中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使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提升。但是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仅表现在形式中,无法科学使用财政支出实际绩效评价对结果进行评估,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中绩效评价工作效率低下[3]。此外,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使用效果评价等内容均没有完善的认知,各个层次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较低,从而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效率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建立适合本单位发展的绩效评价制度,保证单位中所有的工作人员均可充分认知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工作,从而使绩效评价体系在单位运用中有良好效果。这就要求单位决策人员对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重视,对单位中的内部监督职能全面执行,在单位中加大宣传,使绩效评价体系得到单位工作人员的充分理解和认同,从而充分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中。

(二)建立绩效评价专项部门

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均没有在内部建立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专项部门,从而无法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合理、科学。这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迅速建立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等共同组成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构,并且要求绩效评价专项部门在工作中坚持独立性、科学性、公正性原则进行绩效评价,积极制定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式,从而保证绩效评价管理结果的权威性、专业性[4]。保证绩效评价部门的约束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中更加合理、科学。

(三)完善信息化建设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系统要保证财政支出中绩效评价信息的完善、全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基础信息工作。完善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下述内容:第一,充分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绩效评价数据库和网络库,保证绩效评价信息得到全面开展。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网络动态管理系统,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对有关绩效评价工作加强交流与沟通。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水平和质量会对财务管理造成直接影响[5],因此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水平有效提高有重要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管理水平,制定合理、规范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合理性和透明度,使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能合理的应用创造环境,保证绩效评价结果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从而确保单位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修翠萍.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经贸,2013,(18):123-124.[2]余一慧.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J].交通财会,2013,(5):11-19.[3]蒋正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不足及对策[J].新财经(理论版),2011,(6):361-361.[4]蒲俊梅.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2):57-58.[5]陈才贵,欧东晓.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思考――以张家界市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8):32-33.

第三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1]28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一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下载: 附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doc 附1-1:绩效目标申报表.xls 附1-2:绩效目标申报表填报说明.doc 附2:绩效评价指标框架.xls 附3:绩效报告范本.doc 附4-1:绩效评价报告范本.doc 附4-2:绩效评价指标.xls 附4-3:绩效评价指标.xls 附5:绩效评价流程图.doc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 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 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决算报告;

(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照预算级次,可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 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

第八条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第九条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原则上应当重点对贯彻中央重大政策出台的转移支付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原则上应当以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三)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五)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章 绩效目标

第十二条 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的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由预算部门在申报预算时填报。预算部门年初申报预算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绩效目标编入预算;执行中申请调整预算的,应当随调整预算一并上报绩效目标。

第十三条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产出,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二)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三)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

(四)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五)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六)其他。

第十四条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时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符合相关要求的可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财 政部门可以要求其调整、修改。

第十六条 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七条 绩效目标确定后,随同年初预算或追加预算一并批复,作为预算部门执行和项目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臵、使用、处臵及其收益管理 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

第二十三条 财政部门负责拟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的技术规范,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根据需要对本级预算部门、下级财政部门支出实施绩效评价或再评价;提出改进预算支出管理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四条 预算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落实财政部门整改意见;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改进预算支出管理。

第二十五条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应当对第三方组织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进行规范,并指导其开展工作。

第二十六条 绩效评价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确定绩效评价对象;

(二)下达绩效评价通知;

(三)确定绩效评价工作人员;

(四)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五)收集绩效评价相关资料;

(六)对资料进行审查核实;

(七)综合分析并形成评价结论;

(八)撰写与提交评价报告;

(九)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预算部门绩效评价对象由预算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提出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确定;也可由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工作重点等相关原则确定。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实施再评价,参照上述工作程序执行。

第六章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

第二十八条 财政资金具体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提交绩效报告,绩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预算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二)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三)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四)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五)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及其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并撰写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

(二)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条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预算部门应当对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财政部门应当对预算部门提交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复核,提出审核意见。

第三十一条 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三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

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

第三十四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五条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各地区、各预算部门可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76号)同时废止。《财政部关于进一步 推进中央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财预[2009]390号)及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1.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2.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参考)3.财政支出绩效报告(参考提纲)4.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参考提纲)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图

第四篇:冷链管理操作程序

冷链管理程序

一.目的:

为规范冷藏药品在储存、流通中的操作,确保药品质量,特制订本程序。二.依据: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令第90号)及其附录。三.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冷藏药品物流链过程中的收货、验收、储存、养护、发货、运输、温度控制和检测等管理全过程。四.责任:

质量管理部、储运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五.冷链管理设备:

1.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具双制冷机系统,配备备用发电机。2.冷藏车:符合国家QC/T 450-2000标准。3.保温箱。

4.自动温湿度监测、报警设备。5.手持式红外温度测量仪。

以上冷链管理设备需依照《设施设备的验证和校准管理制度》的规定,经过验证,才可投入使用。六.冷藏药品的收货:

1.保管员负责冷藏药品的收货。

2.检查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是否符合规定。

3.查看并记录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到货时温度数据,导出、保存并查验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确认运输全过程温度状态是否符合规定。

4.将药品从泡沫包装箱或冷藏箱、保温箱中拿出,放入冷库中的待验区。5.上述到货温度检查符合规定的,药品放置在冷库待验区中正常待验。

6.到货温度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将药品隔离存放在冷库待验区,挂“待处理”标识,报质量管理部,同时由采购部联系供应厂商处理。供应厂商应抽样送至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等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验合格,我公司可以办理正式入库手续,正常销售;检验不合格,应通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7.冷库开门,货物入库的过程应在14分钟以内完成。

七.冷藏药品的验收:

1.验收员负责冷藏药品的验收。

2.按照公司《药品收货与验收管理程序》,在冷库内对冷藏药品进行验收。八.冷藏药品的存储、养护:

1.验收合格的冷藏药品应移入冷库中绿色合格区存放。

2.冷库的存储温度应设置在2-8℃,温度超出此范围时,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会发出报警,养护员应指导保管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防止温度超标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3.冷库内的堆垛、药品与地面、墙壁、库顶部的间距要符合《仓库管理程序》的要求;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厘米范围内,以及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

4.冷藏药品均属于重点养护品种,养护员应定期养护检查。九.冷藏药品的发货、包装:

1.冷藏药品的装箱发货、复核、包装应在冷库内完成。

2.装箱前将干冰等蓄冷剂在小冰箱内预冷至符合药品包装标示的温度范围。3.使用保温箱运送药品时,按照验证确定的条件,在保温箱内合理配备适当数量的蓄冷剂。箱内应使用隔热装置将药品与低温蓄冷剂进行隔离。

4.使用冷藏车运送整件药品时,采用药品供应厂商提供的冷藏泡沫箱进行包装,在箱内按照供应厂商的标准放入适当的冰袋,不得随意减少数量。十.冷藏药品的运输:

1.冷藏车运送药品时,应提前15分钟后打开温度调控和监测设备,将车厢预冷至规定的温度。

2.开始装车/卸车时关闭温度调控设备,尽快完成药品装车。

3.药品装车/卸车完毕,及时关闭车厢厢门,检查厢门密闭情况,并上锁。4.启动温度调控设备,检查温度调控和检测设备运行状况,运行正常后方可启运。5.运输过程中,要随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启动《冷链管理紧急预案程序》。

6.药品运送结束,冷藏车、保温箱返回公司后,应导出温度记录,由养护员存档。7.冷藏药品运输时应当做好运输记录,内容包括运输工具和启运时间、到达时间等。十一.冷藏药品的销后退回:

1.对于销后退回的冷藏药品,首先应核实其批号、数量,以确认确实是我公司销售

的药品。

2.应检查退货单位提供的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和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对不能提供文件、数据或温度控制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拒收,做好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3.对于符合规定的退货,应按验收程序,验收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库。十二.冷藏药品的温度控制和监测:

1.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在2-8℃。

2.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超过30分钟/次。

3.冷藏车、保温箱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10分钟,数据可读取。

4.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完好。

第五篇:冷链管理试卷

药品冷链管理基础知识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冷藏药品是指对贮藏、运输条件有()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2、冷链是指冷藏药品等()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前的整个(储存、流通)过程都必须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管理系统。

3、冷链系统涉及的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等均须经过()后方可投入使用;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需要进行变更的,则须()后方可使用。

4、模拟环境验证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模拟在不同季节条件的()下,用最终确认的包装方案在最少装量情况下的反复测试。对于跨省24小时以上运输的情况,一般应()。

5、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常冷处药品应在()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分钟内完成。

6、采用冷藏(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冷藏(保温)箱上应注明()或()等文字标识。

7、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自动记录的温度数据应至少保存到产品有效期后1年,但不得少于3 年。

8、对于售后退回的冷藏药品,收货方应视为收到供货方的发货,按(收货的有关程序和规 定)处理。

9、药品码放应注意“五距” “一低”:(1)();(2)();(3)();(4)();(5)()的距离,低于()的位置

10、冷库应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空间,并经验证。库内应划动态“八区”:(1)()、(2)()、(3)()、(4)();(5)()、(6)()、(7)();(8)()等,并设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验证过程中,包装系统内应至少放置 只校验过的温度记录仪,同时也要有 只校验过的温度记录仪放在箱外测试环境温度,箱外的记录仪放置应同冷藏(保温)箱间隔 cm以上。

A.1;1;20 B.2;2;20 C.2;2;10 D.2;1;20

2、放置冷藏药品不得直接接触,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A.温度记录仪 B.冷藏(保温)箱 C.控温物质

3、对于收货时发现温度超过规定的冷藏药品,应立即将药品转入规定温度的待验区。A.待验区 B.合格品区 C.发货区 D.退货区

4、冷库温度自动监测布点应经过验证,确认符合药品冷处、冷冻要求,要求至少能监测到冷库。

A.最上温度点和最下温度点 B.最近温度点和最远温度点 C.最低温度点和居中温度点 D.最低温度点和最高温度点

5、对冷链环节发生温度超标的冷藏药品,应根据 确认后,再决定放行或报废,并对超标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A.跟踪报告 B.领导批示 C.检验报告 D.稳定性数据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可以根据实际运输情况修订运输规程、标准操作规程、装箱标准及发运流程等。()

2、如使用电子记录作为数据的存储形式,应满足数据不可更改、可导出等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应进行相关验证。()

3、所有的验证每6年至少要评估一次。()

4、冷藏药品生产、经营和承担冷藏药品物流运输的企业应指定经专门上岗培训的人员负责冷藏药品的发货、拼箱、装车工作,并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

5、采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药品时,可根据核定车装载量装载药品。()

6、冷藏药品收货时,应向承运人索取冷藏药品运输交接单,做好实时温度记录,并签字确认。有多个交接环节的,每个交接环节的收货方都要签收交接单。()

7、冷藏药品的冰箱和冰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之处;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配套连续温度记录系统。()

8、冷库只需配套温度自动记录系统就可以了,不需再安排人管理、巡视。()

9、负责冷藏药品发运的操作人员只需经过物流管理部门的培训就可以了。()

10、冷链管理中所涉及的计算机系统的使用、温度记录仪的使用等,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

2、冷藏药品验收记录包括哪些?保存时间为多少 ? 答:

3、如何进行冷链系统的质量管理? 答:

药品冷链管理基础知识试卷答案

姓名:

分数: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冷藏药品是指对贮藏、运输条件有(冷处或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2、冷链是指冷藏药品等(温度敏感性)药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前的整个(储存、流通)过程都必须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特殊供应链管理系统。

3、冷链系统涉及的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等均须经过(验证、确认和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设施设备及运输途径需要进行变更的,则须(再次进行验证、确认和批准)后方可使用。

4、模拟环境验证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模拟在不同季节条件的(实际运输温度)下,用最终确认的包装方案在最少装量情况下的反复测试。对于跨省24小时以上运输的情况,一般应(进行模拟环境验证。)

5、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要求的运输设备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通常冷处药品应在(30)分钟内,冷冻药品应在15 分钟内完成。

6、采用冷藏(保温)箱运输冷藏药品时,冷藏(保温)箱上应注明(贮藏条件、特殊注意事项)或(运输警告)等文字标识。

7、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自动记录的温度数据应至少保存到产品有效期后1年,但不得少于3 年。

8、对于售后退回的冷藏药品,收货方应视为收到供货方的发货,按(收货的有关程序和规定)处理。

9、药品码放应注意“五距” “一低”:(1)(堆垛间距);(2)(与地面);(3)(与墙壁);(4)(与冷库顶);(5)(与制冷机组出风口)的距离,低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

10、冷库应具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空间,并经验证。库内应划动态“八区”:分(1)(合格区)、(2)(出库复核区)、(3)(装箱发货区)、(4)(包装物料预冷区);(5)(待验区)、(6)(退货区)、(7)(待处理区);(8)(不合格区)等,并设有(明显标志)。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B),2(C),3(A)

4、(D)

5、(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2(√)3(×)4(√)5(×)6(√)7(√)8(×)9(×)10(√)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应符合哪些要求?

答:

(一)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控温机组出现故障后,车厢内温度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设定范围内;

(二)装配的控温设备应性能可靠,宜配套外接电源的装置;

(三)应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系统。

2、冷藏药品验收记录包括哪些?保存时间为多少 ?

答:

(一)应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剂型、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项内容;

(二)同时包括发货方温度记录仪编号、收货时间、入库的时间等;

(三)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应作为验收记录保存; 验收记录应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但不得少于五年。

3、如何进行冷链系统的质量管理?

答:

(一)应建立对承运商、经销商、包材供应商、设施设备服务商的审计制度。

(二)应定期对冷藏药品的储运条件进行分析,对于不良趋势及时预警。

(三)对冷链环节发生温度超标的冷藏药品,应根据稳定性数据确认后,再决定放行或报废,并对超标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

(四)对冷库、冷藏药品包装系统、运输系统中的任何变化都应纳入变更控制体系进行跟踪和管理。一般应提前进行评估,并得到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方能执行。

(五)应建立应急预案,确保按照验证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全面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各系统可能发生的问题、应急的措施、紧急联系人员的姓名、职责、联系方式等。

(六)应建立冷链系统的测试方式,根据测试清单,定期检查报警系统、安全系统等的运行状况。

(七)应定期进行自检并出具自检报告,自检报告中应包括自检过程中的所有发现问题、建议的纠正措施、对偶发事件的有效跟踪方案等。

下载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应链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区块链-风险管理

    区块链 分布式数据库和集中式数据库 计量最基本的就是一张表,我们叫二维表。所有表都有1个表头,我们叫它每个字段。比如说学生就是姓名,然后年龄成绩等。如果我们是一个购物的......

    绩效评价用应机制文件(5篇范文)

    丽水市财政局文件 丽财预〔2008〕195号 关于加强市直财政支出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实施意见 市直各部门(单位):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陈敏 王雪 杨萌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8期 摘要: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课后练习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课后练习判断题:1、《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2012年4月2日发布的。[题号:Qhx006407]A、对B、错正确答案:B题目解析: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

    抚顺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抚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抚顺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抚政办发〔2012〕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

    四川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四川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中 考 链 接汇总

    中 考 链 接 一、有关公平正义 【回眸中考总结提升】 1.(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要解决上图中的主要问题,必需( B ) 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②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分配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