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时间:2019-05-14 19:49: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第一篇: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统计分析了近十年来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描述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了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本次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综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方式正从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KM(知识管理)转变,也就是说知识时代的企业再不是过去那种以单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表明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同,而是通过知识获取竞争优势。这种新变化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即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知识管理。

中国学者顾乃康、余光胜[3]介绍企业知识理论时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决定能力。从知识的角度来讨论企业的异质性则表明,企业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异质性。进而有资源学派的观点: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租金的是企业拥有的独特知识。

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

1.国外知识管理现状简况。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最初起源于资源学派,在发展过程中又超越了资源学派的范围。资源学派强调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将知识看作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但这里的知识仅局限在流程知识、专利创新等。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将企业的基本活动整合到知识资本的运动中,认为企业是围绕知识运转的经济组织,通过知识的创造、使用和传播来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实现企业价值。这样把企业看作是围绕知识运作的机构,重新研究传统管理理论关心的问题。

2.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简况。

国内对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国内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知识管理的内涵也要比信息管理的内涵丰富得多,信息管理仅是知识管理的一部分,它只是对格式化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知识、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目前,在宏观方面侧重于探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中国的发展对策;而微观方面更多则是介绍国外知识管理的成功案例,偏向知识的概念罗列、分类和转换框架描述等方面。其中也开始进行数据挖掘技术上的研究,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步骤及应用上也作了一定探讨。但总的来看,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评价系统,未能对知识管理的成效作很好的评价分析。

3.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询,与知识管理评价问题有某些相关的内容有:知识资源的量化:包括维度、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智力资本评估: 知识资本测度方法———巴克曼(Buckman)实验室是最早的少数几个认识到评估知识资本必要性的组织之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该组织将年利润的3.5%作为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成本,而将年利润都计入知识管理的利润,以此来度量知识资本的投入产出。

目前,对知识资本具有影响力的评估模型当属埃德文森在Skandian公司主持设计的Skandian模型。Skandian模型采用111个指标,从财务、顾客、流程、更新和开发、人力因素等五个方面对知识资本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的财务报表仅注重当期财务结果的弊端,强化了对组织内部过程的监测,从而使该模型不仅具有反映经营成果的功能,而且还具有预警的功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博士用统计学方法来进行企业竞争力测评。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分为两大类: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测评指标特别是其中的显示性指标所反映的是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而分析指标所反映的则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测评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包括潜在的技术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市场份额、人才竞争中的态势等因素。企业竞争力测评的指标在选取过程中采用以下原则:理论分析,专家设计;问卷调查,多数选择;运用磨合,不断完善。概括起来就是通过理论分析来构建它的基本框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把有关人员(主要是经营管理者)的经验集中起来,即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上来确定选取什么样的指标更好。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指标测算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获得最终的综合评价得分。

黄立军从项目管理功能、通信与协作能力、智能代理功能、可维护性、安全性、护简便性、实用性、技术简单性、文档图书馆功能这几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价研究。

二、研究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的目的意义

知识管理虽然不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但知识管理可以和企业战略、过程管理、面向客户的管理并存。它可以帮助企业把已经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而且知识管理最终只有和其他的企业活动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有效的。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即使企业已经有了正规的知识管理职能部门。很多其他的职能部门也可以成为潜在的支持来源:信息管理部门可以帮助建立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帮助激励员工共享和使用知识;财务和会计部门可以帮助设计如何估价知识及管理它们的成本;其他的职能部门可以负责提供特定领域的知识。在企业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参与的人越多,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如何,最终需要一个体系来进行检测,企业的组织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市场资本及知识系统成为检测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实践。要去精确定量及评判知识管理的绩效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但知识管理能外在地通过某些活动及能力体现出来,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外在的表现便是企业的竞争能力,既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稀缺、有价值、不可完全模仿与替代的资源,如技术、信息、知识和组织程序等;而企业所拥有的具有自身特性的、不易外涉的专有知识又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不可复制竞争优势的惟一来源。在企业中,谁掌握了最新的知识,谁发明和创造了更新的知识,谁生产了包含更多知识的使用价值,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

此,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针对组织适应性、组织生存和竞争能力的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

知识对企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有突出的贡献作用,很多学者和企业家在这点上已形成共识;绩效评价作为知识管理的必备环节,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与此相矛盾的是对知识管理的成效进行评价和考核的研究还不多见。原因在于:(1)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信息技术、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2)知识管理绩效涉及到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制度安排、激励机制、合作竞争方式等多方面的调整,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3)有些知识与非知识难以分辨,给绩效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知识的隐含性和复杂性意味着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是难于评估的,所以,建立一个有效、可靠的评价系统将是促使知识管理战略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国外如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学者们也意识到其重要性,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很多公司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测度企业知识管理状况。而在国内,目前这方面的定量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达尔尼夫指出度量和管理无形知识是困难的,因为知识及其效果并不容易精确度量,它们既没有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也不能反映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图表中。

对知识管理状况的评价研究,可以使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为组织改进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Marce J.G.and Simon H.A.Organizations[M].Wiley,1958.[2]Penrose E.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Wiley,1959.[3]余光胜.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企业知识理论[M].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2).[4]维娜•艾利.知识的进化[M].刘民慧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5](英)安妮.布鲁金.智力资本——第三资源的应用与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6]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M].科学出版社,2002,(3).

第二篇: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指的是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而信息化绩效评价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成绩和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产权人考核项目建设、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监管制度以提高信息化投资效益、效果。

一、国外研究概况 1.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1932年,英国管理专家罗斯首次提出了评价企业部门绩效的思想。随后,美国的杰克逊·马丁德尔(1950)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公司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一时期,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利润最大化虽是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不应是唯一目标,它提出建立企业效绩的八项指标,到20世纪70年代,所用指标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增多,但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杜邦公司于20世纪初期提出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最早由杜邦公司经理于1919年提出,它认为权益报酬率是所有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它进而可分解成若下层指标、由于它首次系统地揭示了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财务分析中占据重要位置。

1961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组织在其召开的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概念。随后,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1965)提出了信息化指数模型,这也是最早的信息化测评体系。直至现在,仍有不少学者依据这一模型对各国信息化程度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

1992年,哈佛大学罗伯特·卡普兰教授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长戴维·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平衡积分卡的文章。在文中,他们首次提出评价一个企业的绩效不能仅仅从企业的财务指标角度来进行,而是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管理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综合的评价企业绩效。他们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这种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信息化战略与业务战略相吻合的问题,也解决了单纯看财务绩效的问题。但从目前的应用实践看,平衡积分卡方法关注了长远,忽略了短期的变化,而且对信息化到绩效的两步转化过程和效果缺乏清晰的评估。

2.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1)从结果剖面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信息化财务绩效评估方法。90年代后期,以经济效益和风险分析为主的投资回报(ROI)逐渐成为主流。以杜邦体系为代表的ROI考核体系由美国杜邦公司(1919)首创。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杜邦分析法将利润、总资产进行层层分解,从而系统科学比较全面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并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其核心思路是将信息化过程视为一个整体,信息化的投入无论如何一定会在企业经济效益或者满意度方面体现出来。按照信息化两步转化的理

论,这个方法只是仅仅量化出两步转化的最终结果。但信息化绩效的长期性和隐藏性对这种方法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因为很难从结果中分解出哪些是信息化带来的,哪些不是。

(2)从时点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信息化水平评估和信息化指数评估。美国的马克卢普教授(1962)在其发表的《美国知识的生产与分配》中首次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方法。马克·波拉特(1977)继承并扩展了马克卢普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被称为“波拉特法”的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评估某一时间点信息化的装备水平。核心的评价内容一般是以对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和普及率的测量为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部门、有关领域及业务工作中普及应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而信息技术应用覆盖率则是指信息技术设备完成的业务重占企业总业务量的百分比。信息化水平评估在信息化建设的早期,对于促进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具有比较好的作用。但这种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方法还有三个方面的不足:一般的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需要依赖于标杆企业的建立,但实际上各个企业是相对差异性较强的,标杆企业信息化很难说明企业信息化的好坏,只能作为参考指标,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而应该更多地评估企业信息化自身建设的适合和满足度;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余企业信息化的自我改善关联不足,企业在完成水平评估后,仍然难以确定信息化改善的方向;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评估往往对由于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没有体现。

信息化指数由日本学者小松崎清介教授(1965)提出,其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化水平评估的方法。但因为是指数,就需要在原始评估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且要设定基年(也就是要与之比较的年份)。这种方法主要用来对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进行评价。例如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信息社会指数”评估体系。从1966年开始,IDC每年都对全球55个国家(或地区)参与信息社会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信息社会指数”的形式公布评估结果。被评估的55个国家(或地区)占全球GDP的97%和信息技术投入总额的99%。

(3)从过程维度评估信息化绩效

这类方法的典型代表是COBIT方法。

1996年,美国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下属的IT治理研究院(ITGI)发布并推广使用COBIT框架。2007年5月,ITGI发布了COBIT4.1,将企业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落实到作业执行过程中,按照这些过程控制目标去检验信息化过程,能够检验信息化过程是否有效。COBIT4.1由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IT治理执行概览、管理指南、框架、控制目标、IT治理实施指南、COBIT控制实践和IT确认指导。他们从满足管理层和董事会管理需要,满足经营及技术管理需要,满足具体进行治理、控制、安全保证的专业人员需求等三个层次帮助企业进行IT治理。COBIT模型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经营目标通过IT流程提供相关信息实现,每个IT流程又被分解为各项作业,各项作业经过对责任划分表的执行得以完成。同时,为了保证IT流程执行的有效性,必须对每一个IT流程设置相应的IT目标,IT目标由控制目标进行控制,经过控制结果测试的审核由成熟度模型及绩效测量的两个方式——绩效指标和结果测量进行衡量,其中控制目标是由控制实践实施并经过控制设计测试的审核如果单纯用这种方法评估信息化绩效,需要存在一个假设的前提:认为合理的信息化过程,能够确保信息技术到最

终绩效的转化。然而,信息化转化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过程合理,其结果就合理。

二、国内研究概况

1.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的研究

2001年7月,我国公布了“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这个方案在按照指数法思路的基础上,综合了波拉特法等国际上主要的指标体系的优点,结合中国国情,对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筛选,分别按国家确定的信息化六要素,将每个要素都分解为若干项具体指标,共计20项指标。

2002年10月,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推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这是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主要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

唐志荣(2002)在《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一文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赋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2.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上,杨青峰(2006)提出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评价方法。他认为,随着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企业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方法克服了水平评估只关注一个时间点的信息化装备情况,转而关注这些装备可持续利用的能力,同时兼顾信息化转化能力。

杨青峰(2009)在《业务高管信息化领导力的16项修炼》中详细介绍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主要内容,总共包括三个方面:其一,通过评估和监测信息化应用对核心能力的提升的促进;其二,因为企业现在一般非常依赖信息化,考虑信息化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信息化治理和控制能力进行评估;其三,考虑信息化第二步转化,由企业核心能力到财务绩效的转化能力,主要反映在效率和规模上,以及对最终效果成本效益率的评估。

2013年,他在撰写出版的《信息化2.0+:云计算时代的信息化体系》一书中指出评价信息化2.0关键的四要素为:成本(Cost)、可用性(Availability)、效率(Efficiency)以及效用(Utility)。并把评价信息化2.0的方法命名为CAEU方法。在他看来,准确认识成本是评价信息化2.0价值的基础。信息化2.0的关键技术都导向TCO的降低,如果没有TCO的概念,企业可能就会对信息化2.0产生偏见,从而影响到它的推进。

三、研究现状的综合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无论从指标体系方面还是评价方法方面,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以往的理论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缺乏从管理意义上对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

信息化的实施实质上是企业管理理念的的执行,而对于企业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也就必须衡量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反应情况。但从前文所述的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中我们发现,并未涉及到从管理意义上对信息化绩效评价的研究。而从这个角度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绩效评价是十分有意义的。

2.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法的研究面临困难

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评价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信息技术评价复杂性的认识,为评价活动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可用工具,也使评价研究陷入“方法很多但好方法很少”的困境。国内外信息化绩效评价研究发展至今,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如何处理评价活动的社会因素。缺乏对组织中人的因素的适当考察,不仅难以实现评价活动的合理组织,也无法控制评价过程中的组织偏见,进而影响评价活动的实际效果。

第三篇:金融企业绩效评价浅析

金融企业绩效评价浅析 来源:效果图制作 http://

【摘要】财政部于2011年5月12日印发了《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以更好地加强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管,进一步规范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金融企业的企业绩效,对于正确评估金融企业的真正价值、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金融企业绩效,对于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目前金融企业的绩效状况、存在的问题、优势劣势进行了分析,结合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提出了对于金融企业业绩评价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金融企业 绩效 绩效评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与完善,人们开始对市场树立信心,从而在投资过程中对公司的绩效情况更加关注。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的信号功能发挥得越来越极致,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传播、解读及反应能力也越来越强。金融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分,对资金的运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替代的,故而对于金融企业绩效的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此外,财政部于2011年5月12日印发了《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对金融企业的绩效评价规定了四大能力,共21个指标,可见我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视。但是这个办法颁布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于金融企业的绩效评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与发展,各利益相关者也日益关注公司绩效,同时,金融企业的绩效更是成为了风向标。全面正确地评价金融企业绩效,对于正确评估其真正价值、衡量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能为监督法规的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二、我国金融企业绩效现状

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其目的是为了界定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

金融企业在我国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也一直在加大,国有银行在业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在长期的业务积累中,我国金融企业相比较于外资金融企业,在客户、存款、管理人才等方面有更多的本土优势。但是与国际上的知名金融机构与企业相比起来,我国的金融企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不够灵活,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创新能力总体上来说稍显不足;

(2)我国证券类金融公司整体效益较低,波动性较大,行业竞争激烈,但是证券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业务结构雷同、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这也导致了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从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3)我国银行类的金融企业存在不良贷款率偏高、存贷比例过高等问题,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也造成了我国民营企

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的影响比较大;

(4)保险类金融企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国有独资的保险公司存在产权不明、权责不明、监管不力、市场意识不足等问题,加上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相应的体制也有待加强;

(5)银行业总体的资本充足率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投资类的银行金融机构更是如此,这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三、金融企业业绩评价的完善建议

在之前总结的国内外对金融企业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及对我国目前金融企业绩效现状的分析,结合新颁布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笔者对于完善金融企业业绩评价,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金融企业基础数据,保证绩效评价有据可依。须着力完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基础性数据资料,并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做到绩效评价有据可依。

(2)加强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必须加快社会信用体制的建设,要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大失信违约成本,同时做好信用宣传工作,增强各方的恪守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从而有利于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客观正确的进行。

(3)努力提高各类金融企业的自身实力,建立健全金融企业治理机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鼓励金融创新,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促进绩效提高。

四、总结

本文结合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浅析了我国金融企业绩效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金融企业的绩效并不是十分理想,资本结构不合理和资产质量较差是

导致各类金融企业绩效较差的主要原因。这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展开产生了影响,因而亟须着手改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环境,正确评价金融企业绩效,为利益相关各方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

第四篇:浅析企业知识管理

浅析企业知识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时带来了知识化、信息化、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再造、企业重组各种创新。知识正在作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资源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挥绝对作用。在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兴衰成败已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知识管理为主要架构,剖析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发现企业知识管理现存的不足,以期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证明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字:知识经济 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

当今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关注的焦点,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方面的转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定义。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的内涵

所谓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管理和利用,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目的的一种过程。透过知识管理的定义,它的的内涵主要有:

1.1 知识管理的目标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即创造价值

1.2 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知识管理的动态特性 1.3 知识管理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 ,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

1.4 组织的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关的知识。2.企业知识管理 所谓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条件是信息和知识的积累。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即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有效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突出性原则。企业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三个特征:大规模性生产转向规模个性化生产、纵向管理转向水平管理、产品从现实开发转向虚拟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根据国际经验必须具备的因素:知识管理要能带来效益;要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技术和组织基础;要有厚实的企业文化;要重视企业危机的预测和防范。企业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一系列的战略模式与实施方法。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有: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促进知识转移;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责任感;无须资产管理战略。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法有: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总体看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

2.1 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需求、愿望、目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的管理。

2.2 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知识资产,挖掘员工的内在知识和潜力的管理活动,它是从企业组织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掌握、捕捉、共享和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估和利用,以此强化组织力量的经营活动,它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3.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有一则知识管理小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工厂中,一名员工需要去维修一个已经安装了10多年的下水管道,管道是生铁制成的。员工在去的路上一直犹豫,管道运行这么多年,铁迹斑斑,螺钉一定很难拧开,可是出乎员工的意料,很轻松就拧下来。这才发现螺钉的螺纹上有一层机油保护,员工这才想起当时施工的老师傅。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实施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拧螺钉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将拧螺钉时“上机油”的经验管理起来。这样才能高效、创新应用知识。

3.1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源,重在系统地开发、利用知识,它的目标是增强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和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做的较多的是储存知识,而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不够,从而很难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增值。

3.1.2 缺乏实行知识管理的动力

从企业来看,缺乏商业动机;从企业中的成员来看,缺乏激励。知识管理项目的推动力应来自于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信息系统人员。不能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要真正的让员工感觉到这种管理方式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要认识到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3.2 国外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组织不能应付知识管理的真正挑,战甚至有知识管理计划的公司也抱怨没有时间分享知识;不能有效的利用知识;捕捉隐含知识有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组织不理解或不支持知识管理的全部内涵。

3.2.2 组织忽视了员工的考虑,组织没有能够体会知识管理的文化内涵。一个知识管理项目应该能够减少员工在积累和检索知识时所面临的挫折。

3.3 解决方法

3.3.1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将组织结构进行适应的调整和优化,精简中间层,使中间层与高层、基层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快捷,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3.3.2 成立知识管理机构有专门的人才负责项目的实施

任何一个管理项目的实施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并落实相关的责任人,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当中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更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主要负责人。立了专门的机构或明确了知识管理的职能之后,还需要组织知识管理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的成员可以是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各个岗位上的专业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专家团队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和设计知识管理的方法以及建立保障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制度,并在企业内建立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3.3 创造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的障碍有文化上的阻力、技术不成熟、工业不成熟、成本以及缺乏要求,其中文化上的阻力最大。这些文化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管理项目的启动对每一个员工都是一种深刻地触动,要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别人?而创新又常常被认为是冒险。因此,企业要创造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共享知识和创新会得到明确的尊重和奖励。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的兴衰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公司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共享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共享涉及到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提取和交流。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透过管理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从而培养对知识的不断创造、收集、使用和再使用,并且让员工能够使用、共享、再使用企业内部的知识,从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3.3.4 建立起鼓励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知识只有交流才能发展,只有使用才能增值,只有交流和反复使用才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知识,而知识共享是其中的关键,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生成和交流,更关系到知识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如何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第一个层面是制度层面,即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隐藏在自己大脑中的隐性知识共享出来,如“师带徒”培训、案例培训等;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等,使员工不得不把办公的整个流程呈现在内部网络上。另一个层面是企业文化层面,即在企业内建立起鼓励知识交流、共享以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建立这一文化的前提首先要消除员工对个人职业安全的顾虑,让员工意识到知识的共享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益的。倡导大家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让每个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随时能够在组织内寻求到解决办法,这种组织知识的不断丰富实际上意味着个人能力的提高。

3.3.5 创建学习型企业

知识资本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对象,而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和提高,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4.企业知识管理优越性

4.1 企业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企业知识管理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同时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员工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日本松下集团,松下幸之助的松下公司以唱厂歌的形式让员工对公司形成一种归属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速企业发展。

4.2 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

当前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群件技术、电子邮件、网络为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使知识的扩散和激活更加方便高效。如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扩散的知识协同系统 ,把所有的学习活动的结果以经验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发布在网络上 ,这将有效地促进知识传递、交流和分享。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员工对知识的获取 ,从而避免为了掌握某种特定知识而搞“重复研究”。而且 ,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直接知识互动 ,有助于员工未编码知识编码化 ,形成个体知识整合的机会 ,创造出新知识和集体知识。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优点还在于它消除了组织内部员工在面对面接触时由于等级观念、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阻碍。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这里以IBM的培训机制和员工技能测评为例。IBM的员工培训是多方位的,既有集中面授又有分期培训,同时还建有电子学习中心(e-Learning)、图书中心等。新加入的员工首先要接受新员工定位培训,内容包括IBM公司的介绍、历史沿革、业务框架、经营战略、部门分工合作情况、新员工的工作职责、福利待遇、如何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公司资源等。随后,公司将对员工掌握的技能进行测试评定,看是否适合上岗。接下来,公司的电子学习中心会分部门、分级别地对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工作范围内选择要学习的内容。选定的学习内容需经过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注册学习,学完之后需经考试测评认证。电子学习中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经营战略等,有点像企业办的网上在职专业培训中心。此外,电子学习中心也给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学习培训的机会,只要登录企业内部网,就可以获得学习资料并进行自学,解决了员工工作繁忙,无法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4.3 知识管理是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以施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为例,施乐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存入知识库,方便知识主管及人力资源主管对公司员工的管理。公司在内部网上建立了一个技能评价系统,每位员工都可以匿名利用该系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评价,并得到该系统给出的改进建议。

在存入知识库的建议中注明提出建议的员工姓名,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并促进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方案实现了专家网络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激励与开发,解决了知识管理中“应该做什么(know-what)”、“如何做(know-how)”和“为什么要做(know-why)”,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解决模式。

4.4 知识管理是文化

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企业内部关系的润滑作用、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等。企业文化使企业之树常青,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同样离不开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它不仅要求企业文化带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求建立与该体系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来带动知识管理的深入开展。5.结束语

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年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企业应当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应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注入新活力,激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 论知识管理的内涵.商业经济管理[N],2003 [2] 李姝: 中国目前知识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科技与管理[N].2003 [3] 李菊萍: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策略与措施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9 [4] 田志刚:对知识管理的不同观点, 2004,百度文库 [5] 王花丹:浅论知识管理[J].企业与文化, 2009,(Z1)[6] 张俊明:浅谈知识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06,(01)

第五篇: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

1.什么是知识管理

宏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并将之作为企业各个环节运行的基础,在员工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宏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化。

微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的各种知识进行管理并使之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

下载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献知识竞赛

    关于举办“第三届数字文献资源知识技能竞赛”的通知 各院系: 为提高大学生利用数字文献资源的技能,根据《关于举办淮南师范学院第四届“大学生读书活动月”的通知》精神和内容......

    企业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五篇范文)

    企业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食科一班姓名: 曾浩学号:201241905103课程名称:食品企业管理摘要: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企业的重视,......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保证上层决策的方针、目标、政策具体落实和实现的基础, 是上层管理得以保证的基石。它不仅直......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文献综述 引言:在企业危机管理领域,品牌危机是作为企业危机的一个部分和最终体现,它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导致企业的不正常运行,造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不......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探讨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在蓬勃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概述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指由一系列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形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由绩效......

    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知识管理就是要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扩散和交流知识、高效率地利用知识,使知识无形资产转化为生......

    联想企业知识管理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吸收能力的主要客体就是知识)1.知识管理的引入(知识也被看作吸收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客体)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