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章 企业知识管理
第九章 企业知识管理
1.知识的概念
a)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数据、信息、形象、意向、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等 2.知识的特点
a)不可替代性 b)互补性 c)不可逆性 d)无形性 e)非稀缺性 f)非消耗性
g)可共享性 h)增值性 3.知识的种类
a)根据知识的性质分类
i.ii.iii.iv.实施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人力知识(know-who)
b)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分类
i.显性知识
1.又称为编码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数字等方式进行表达从而易于沟通和共享的知识,如文件、手册、报告、地图、程序、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呈现的 ii.隐性知识
1.又称为未编码知识,是指难以表达、高度个性化、难以沟通和共享的知识,如经营者或者员工的经验、技术诀窍、直觉、想象与创意等等。
4.知识管理 的概念
a)知识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构建企业内部知识网络进行内部学习,构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进行外部学习,有效地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并在转换过程中创造、运用、积累和扩散知识,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5.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
a)目标是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来增加企业的价值 b)是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
i.ii.iii.iv.共同化 外化 链接华 内化
c)是企信息资源管理的延伸和发展 d)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 e)是一种全新想经营管理模式 6.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a)知识的采集和加工 b)知识的存储和积累 c)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d)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7.知识管理的原则
a)积累原则 b)信任原则 c)交流原则 d)共享原则 e)创新原则 8.企业知识管理的意义
a)知识的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b)知识管理的实施有助于企业的创新 c)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d)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9.知识管理都有哪些策略
a)编码策略 b)个人化策略 10.知识管理的编码策略
a)知识管理的编码策略又叫显性策略,他是基于知识再用的知识管理策略。通过对具有显性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从而使企业可以方便地对其进行传播和再利用。11.编码策略的特点
a)在知识管理编码策略中采用的是“人到文档”的方式 b)编码策略主要依靠的是“规模效应” c)知识管理编码策略的核心是IT系统 12.知识管理的个人化策略
a)知识管理的个人化策略又叫隐性策略,即强调通过与知识创造者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实现知识学习和共享。13.个人化策略具有以下特点
a)个人化策略注重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b)主要采用的是专家模式 c)重视人员网络
14.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a)应反映其采取的总体战略 b)应考虑企业事业部之间的关系 c)应考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点 d)应考虑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e)与员工所依靠的知识特性相关 15.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步骤
a)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b)选择知识管理策略 c)转变观念
d)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 e)建设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 f)构件基于内部学习的企业内部知识网络
g)构件基于外部学习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 h)对企业知识流程就进行重组 i)j)将企业资源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 建设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16.首席知识官的职责
a)审视知识资源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提升到一个重要层次上来 b)负责构件公司的知识管理基础架构
c)有计划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优化其知识结构
d)鼓励企业员工在工作实践中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并将其制度化,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企业内部环境 e)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保持与公司的发展相一致,以致知识库的设施正常运行与信息更新 17.知识管理激励机制的组成
a)知识管理激励机制主要有知识运行、知识明晰、知识绩效和知识奖惩组成 b)P173 3 18.企业外部学习的方式
a)向战略伙伴学习b)向竞争对手学习
c)向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学习d)通过资料学习
第二篇:浅析企业知识管理
浅析企业知识管理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同时带来了知识化、信息化、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再造、企业重组各种创新。知识正在作为企业的重要竞争优势资源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挥绝对作用。在这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兴衰成败已不再仅仅取决于企业拥有的物质资本,还在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和运用。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社会对企业核心资源的重要管理形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知识管理为主要架构,剖析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发现企业知识管理现存的不足,以期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证明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字:知识经济 知识 企业知识管理
当今时代,知识管理已成为专家学者、商界精英关注的焦点,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范式,至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各方面的转接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定义。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的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的内涵
所谓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管理和利用,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目的的一种过程。透过知识管理的定义,它的的内涵主要有:
1.1 知识管理的目标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即创造价值
1.2 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知识管理的动态特性 1.3 知识管理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 ,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
1.4 组织的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的、与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关的知识。2.企业知识管理 所谓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去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基础条件是信息和知识的积累。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即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有效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突出性原则。企业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三个特征:大规模性生产转向规模个性化生产、纵向管理转向水平管理、产品从现实开发转向虚拟开发。企业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根据国际经验必须具备的因素:知识管理要能带来效益;要建立良好的、有效的技术和组织基础;要有厚实的企业文化;要重视企业危机的预测和防范。企业知识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一系列的战略模式与实施方法。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有: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促进知识转移;以客户为重点的知识战略;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责任感;无须资产管理战略。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法有: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评估系统。总体看来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个方面:
2.1 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延伸。这种观点认为知识管理是着重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需求、愿望、目标与组织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的管理。
2.2 企业组织的经营活动。这种观点强调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知识资产,挖掘员工的内在知识和潜力的管理活动,它是从企业组织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管理就是通过掌握、捕捉、共享和使用企业的知识资产,进行评估和利用,以此强化组织力量的经营活动,它推动企业中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使知识螺旋不断地向前延伸。3.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有一则知识管理小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工厂中,一名员工需要去维修一个已经安装了10多年的下水管道,管道是生铁制成的。员工在去的路上一直犹豫,管道运行这么多年,铁迹斑斑,螺钉一定很难拧开,可是出乎员工的意料,很轻松就拧下来。这才发现螺钉的螺纹上有一层机油保护,员工这才想起当时施工的老师傅。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实施知识管理,不仅仅是拧螺钉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将拧螺钉时“上机油”的经验管理起来。这样才能高效、创新应用知识。
3.1 中国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是将知识作为一种资源,重在系统地开发、利用知识,它的目标是增强企业内部知识的存量和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做的较多的是储存知识,而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不够,从而很难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增值。
3.1.2 缺乏实行知识管理的动力
从企业来看,缺乏商业动机;从企业中的成员来看,缺乏激励。知识管理项目的推动力应来自于信息使用者,而不是信息系统人员。不能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要真正的让员工感觉到这种管理方式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要认识到这种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3.2 国外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组织不能应付知识管理的真正挑,战甚至有知识管理计划的公司也抱怨没有时间分享知识;不能有效的利用知识;捕捉隐含知识有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组织不理解或不支持知识管理的全部内涵。
3.2.2 组织忽视了员工的考虑,组织没有能够体会知识管理的文化内涵。一个知识管理项目应该能够减少员工在积累和检索知识时所面临的挫折。
3.3 解决方法
3.3.1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将组织结构进行适应的调整和优化,精简中间层,使中间层与高层、基层的联系更加直接和快捷,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3.3.2 成立知识管理机构有专门的人才负责项目的实施
任何一个管理项目的实施都需要相应的组织并落实相关的责任人,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当中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更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确定主要负责人。立了专门的机构或明确了知识管理的职能之后,还需要组织知识管理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的成员可以是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各个岗位上的专业人员,可以是专职的,也可以是兼职的。专家团队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和设计知识管理的方法以及建立保障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制度,并在企业内建立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3.3.3 创造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的障碍有文化上的阻力、技术不成熟、工业不成熟、成本以及缺乏要求,其中文化上的阻力最大。这些文化障碍表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共享和创新。知识管理项目的启动对每一个员工都是一种深刻地触动,要不要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告诉别人?而创新又常常被认为是冒险。因此,企业要创造知识共享和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共享知识和创新会得到明确的尊重和奖励。知识经济时代,公司的兴衰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公司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就是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共享是至关重要的,知识共享涉及到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提取和交流。为了实现这种目标,企业管理者必须透过管理创造一种新的环境,从而培养对知识的不断创造、收集、使用和再使用,并且让员工能够使用、共享、再使用企业内部的知识,从而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3.3.4 建立起鼓励知识共享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知识只有交流才能发展,只有使用才能增值,只有交流和反复使用才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知识,而知识共享是其中的关键,它直接制约着知识的生成和交流,更关系到知识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如何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第一个层面是制度层面,即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鼓励员工将隐藏在自己大脑中的隐性知识共享出来,如“师带徒”培训、案例培训等;同时通过一系列制度使涉及工作流程和方法的知公开化,如通过网上办公等,使员工不得不把办公的整个流程呈现在内部网络上。另一个层面是企业文化层面,即在企业内建立起鼓励知识交流、共享以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顺畅的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建立这一文化的前提首先要消除员工对个人职业安全的顾虑,让员工意识到知识的共享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益的。倡导大家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让每个需要这些知识的员工随时能够在组织内寻求到解决办法,这种组织知识的不断丰富实际上意味着个人能力的提高。
3.3.5 创建学习型企业
知识资本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对象,而创建学习型企业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知识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即知识的生成和获取管理。知识生成和获取的方式是学习,企业应当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统一广大员工的学习目标,鼓励员工通过自我学习和提高,丰富个人的业务知识,进而增加组织的知识资本。4.企业知识管理优越性
4.1 企业知识管理对员工的作用
企业知识管理重视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同时赋予员工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员工重视企业知识的流动、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视企业知识和人才,促使企业成长为学习型组织,提高提高社会整体的知识化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加强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加强凝聚力、向心力。其中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日本松下集团,松下幸之助的松下公司以唱厂歌的形式让员工对公司形成一种归属感,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速企业发展。
4.2 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
当前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群件技术、电子邮件、网络为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 ,使知识的扩散和激活更加方便高效。如果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扩散的知识协同系统 ,把所有的学习活动的结果以经验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发布在网络上 ,这将有效地促进知识传递、交流和分享。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有利于员工对知识的获取 ,从而避免为了掌握某种特定知识而搞“重复研究”。而且 ,这种网络平台上的直接知识互动 ,有助于员工未编码知识编码化 ,形成个体知识整合的机会 ,创造出新知识和集体知识。企业内部知识网络的优点还在于它消除了组织内部员工在面对面接触时由于等级观念、价值观念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阻碍。
企业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鼓励相互协作,培育知识共享的环境,知识只有通过互相交流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使用才能从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只有使知识被更多的人共享,才能使知识的拥有者获得更大的收益,对一个企业来说,迎接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促进本企业的知识化包括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劳动者的知识化、管理的知识化和生产产品的知识化。促进企业知识化的重要举措就要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大力引进知识和技术、激发员工学习和利用知识技术与经验、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员工知识与技术培训等。
这里以IBM的培训机制和员工技能测评为例。IBM的员工培训是多方位的,既有集中面授又有分期培训,同时还建有电子学习中心(e-Learning)、图书中心等。新加入的员工首先要接受新员工定位培训,内容包括IBM公司的介绍、历史沿革、业务框架、经营战略、部门分工合作情况、新员工的工作职责、福利待遇、如何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公司资源等。随后,公司将对员工掌握的技能进行测试评定,看是否适合上岗。接下来,公司的电子学习中心会分部门、分级别地对员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工作范围内选择要学习的内容。选定的学习内容需经过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注册学习,学完之后需经考试测评认证。电子学习中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财务、金融、市场营销、经营战略等,有点像企业办的网上在职专业培训中心。此外,电子学习中心也给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学习培训的机会,只要登录企业内部网,就可以获得学习资料并进行自学,解决了员工工作繁忙,无法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脱产学习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
4.3 知识管理是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知识收集分类存储标记技术,知识搜索技术,以及辅助的交流沟通技术:即时通信,电子邮件,企业门户,等等。我们在直观上感知的,能够把握的知识管理,其实就是这些技术和技术的产物。正是这些技术,将知识管理从理论变为了实践。以施乐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为例,施乐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将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存入知识库,方便知识主管及人力资源主管对公司员工的管理。公司在内部网上建立了一个技能评价系统,每位员工都可以匿名利用该系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评价,并得到该系统给出的改进建议。
在存入知识库的建议中注明提出建议的员工姓名,保证提交建议的质量,并促进员工提交建议的积极性。总的来说,施乐公司的知识管理方案实现了专家网络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激励与开发,解决了知识管理中“应该做什么(know-what)”、“如何做(know-how)”和“为什么要做(know-why)”,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知识管理解决模式。
4.4 知识管理是文化
在组织中实践知识管理,就要培养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强调共享,强调协作。组织的文化就要围绕这些作强有力的导向,让每个人都了解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一定要把做事的知识共享出来,每个需要的人都有机会学到它,寻找新的方法,创造新的知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围绕着知识管理,调整自己的行为、做事的方式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管理导向的价值观。这就是知识管理是文化的涵义。一般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漫长的经营策略,带给企业的好处为创造企业新竞争价值,增加企业利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建立企业新文化。
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团队精神建设的凝聚作用、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作用、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企业内部关系的润滑作用、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等。企业文化使企业之树常青,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同样离不开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它不仅要求企业文化带动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要求建立与该体系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来带动知识管理的深入开展。5.结束语
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年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顾客需求的瞬息万变作出灵活快速响应,充分利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依靠创新实施企业的研究开发,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辟消费者的新市场,是当今企业不容忽视的使命,否则企业将被淘汰。企业应当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应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注入新活力,激发新生机。
参考文献:
[1] 郁义鸿: 论知识管理的内涵.商业经济管理[N],2003 [2] 李姝: 中国目前知识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科技与管理[N].2003 [3] 李菊萍: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策略与措施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7.9 [4] 田志刚:对知识管理的不同观点, 2004,百度文库 [5] 王花丹:浅论知识管理[J].企业与文化, 2009,(Z1)[6] 张俊明:浅谈知识管理[J].煤矿现代化, 2006,(01)
第三篇:企业知识管理
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
1.什么是知识管理
宏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并将之作为企业各个环节运行的基础,在员工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宏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企业知识的认识和学习,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是知识经济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化。
微观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的各种知识进行管理并使之得到有效利用,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管理。
第四篇:企业知识管理策略初探
内容摘要: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条途径。知识管理就是要使组织最大限度地拥有、扩散和交流知识、高效率地利用知识,使知识无形资产转化为生产力。知识管理要注重培养知识创新和转化的人才,保护组织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关键词:知识管理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长时期忽视知识管理,产生了三方面不良后果:大量无形知识资产白白流失。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通过人员流动跳槽而白白流失;大量资源投人到互不联系的知识研究领域,这也是大量“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许多知识研究没有系统性,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本身没有可应用性,根本无法转化。这是我国知识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脱节,忽视人才与知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宏观上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又存在大量人才积压,没有很好发挥作用。上述三方面问题在国有企业尤其严重。因此,加强知识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切实重视知识管理。
确立知识资产价值观
国有企业,甚至包括一些非国有企业在内,对知识资产的认识程度非常低,过度重视“硬件”资产,严重忽视知识资产。这一点无论从企业投入结构来看,还是从企业利益分配结构来看,都是十分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树立知识资产的观念,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任何优势,只能出卖劳动力,获取一些就业和工资收入而已。因此,在我国普及知识管理的知识,树立知识资产的价值观,是加速创新的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是知识资产的归属,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还不够,还要增强知识资产转化的能力。这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构建知识传播与共享的环境
知识的载体包括两种,各种软硬设备和信息知识资料和掌握了知识的人才。前者是显性化或可编码知识的载体,后者是显性化和隐性知识的双重动态载体。人才个体作为隐性知识的载体是创新的最活跃的要素,是知识创造的巨大源泉。因此,培养、引入和留住人才,并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知识管理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一个组织的知识资源并不是个体知识资源的简单集合。一个灵活机动的创新组织必须具备在组织内部传播知识的能力,使个体知识能够为整个组织所共享,才能形成组织的整体优势,保持整个组织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求组织应该促使知识在内部扩散。
个体知识的隐性特征和私有性阻碍着知识的转化和传播。隐性知识是一系列关于个人信仰和个人价值方面的东西,具有思想继承性和知识从浅到深的纵向联系,即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员愿意将其知识传授给他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别,隐性知识也远不如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第三者获取。作为组织,必须有目的地对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使更多人掌握少数人具备的隐性知识。个体隐性知识扩散必须克服三个障碍:信息和隐性知识的拥有是某种特权和优势的象征,而与其他人共享会使隐性知识拥有者丧失在组织内部的竞争优势,因此,具有隐性知识的个体可能不愿意扩散他的知识;与第一相反,其他人可能因缺乏信息,认识不到作为无形资产的隐性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不愿意投入精力或资本去争取那些虽然十分重要,但自己没有认识到其价值的知识;作为知识的接受方可能会在没有给付的情况下获得相关知识信息,这将进一步促使具有隐性知识积累的个体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见,作为一个组织,为了促使组织内部个体隐性知识在内部的传播,应该采取一系列长期战略,克服将隐性资产有形化存在的困难。方法之一是建立一个大家对内部知识共享共有的环境。例如,让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组织的任务设计;工作人员在不同部门轮流工作,执行不同的任务,这将有利于一个部门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传播到其他部门,提高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效果;其次是对拥有核心隐性知识的人给予最高的承认,这种承认既有物质方面的,也要有精神方面的。尤其要使具有隐性知识的人感觉到,将自己的知识传播给适当的人,是自己的责任。
营造知识创新的文化氛围
创新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环境来讲,政府应该创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在价值认同上,在分配机制上,在资源分配和制度安排上,都要向创新倾斜。作为一个组织,应特别注意营造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内部环境:在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获取、创造、积累、保护、探索知识的机制。在这方面,建立一种组织知识评估机制,对知识对组织业绩的贡献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一个组织对知识的认知水平。鼓励工作人员的能动性,使每个员工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对充分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确实很重要。任何一个组织,只有得到成员的充分认可,组织成员才会有归属感,主人感,才能为组织的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聪明才智。建立良好的交流条件,使员工之间能够具有充分交流的机会,加深相互理解的程度。这方面我国与国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员工在组织内的交流机会很少。缺乏交流场所和交流气氛,是国内各种组织的弊病。我们更加重视政治学习,轻视员工对组织内部事务的讨论。在一个非民主的氛围下,决策的完全不透明性使得成员难以对组织表现出忠诚,知识和信息扩散必然缺乏基础。
经常让员工分析组织内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别要使员工理解本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差别,认同组织的管理。这是建立组织隐性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培育和产生知识专门人才的组织应是充满关爱的组织,它应能激发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具有获取知识的途径,能够允许在创新过程中发生错误与失败。这是营造一种值得信任、有同情心热心帮助的组织文化所必须的。过去企业管理强调科学管理,将对人的管理,看成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机器部件。这种管理在一定时期内起到过很好的作用,但它抹煞了人的主动创造性和能动性。后来的行为科学注意到人的需要与行为的层次性,并据此开发了管理的新理论,改变了科学管理的死板性。但是到了知识经济阶段,人们的情感需要日益上升,知识创新具有相当的情感成分,因此,知识管理需要更多的情感管理和交流,情商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词汇,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
建立高素质知识管理专家队伍
培养知识管理的专家队伍,尽快研究知识管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应该像对待传统产业中的技术管理一样,高度重视知识管理。创新型组织应该建立知识管理机构,至少是扩大技术管理机构,设立知识主管职位,负责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人员的职责将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考察和研究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分析哪些知识已经存在于组织内部,哪些知识组织内没有但可以从组织外获得,哪些知识需要进行新的研究才能获得;对已经有的知识,应该分类理清是谁、在哪里、什么时间发明的,它是如何保持下来和进一步创新的。这是寻求知识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加快知识发展必经途径;严格控制信息和知识外流,并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的知识通过专利或内部严格的保密措施等加以保护。尤其要采取切实的措施防止核心人才外流,因为人才外流是组织隐性知识外流最主要的渠道;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政策,对知识创新人员,尤其是关系到组织核心隐性技术的人员的招聘、选择、培训、工作评价和制定分配政策等工作时,要有知识管理人员参与评估和考察;为组织各部门之间建立知识沟通与传播渠道,负责内部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和使用。在这方面,组织的知识管理人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自身也要提高知识素质,拓宽知识领域。也许他们并不需要在各领域内都具有研究与创新能力,但需要知道每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是什么;规划和实施组织知识库,决定组织内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
知识管理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国外也只有少数大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设立了知识主管机构或知识主管人员。因此,加快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是我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一条途径。
参考文献:
1.托马斯•H•达文波特等.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芮明杰.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第五篇:联想企业知识管理
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吸收能力的主要客体就是知识)
1.知识管理的引入(知识也被看作吸收能力的一个主要的客体)
联想集团作为中国IT行业的领军人物,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同时由于IT业人员流动频繁,每个人在其岗位上都有很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如果换了其他人来接手工作,没有相关岗位知识的传承,新人势必要从零做起,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能。综观联想集团的发展轨迹,在业务链管理上,联想集团早已成功实施ERP;在价值链管理中,联想也从办公协同、人力资源、客户管理、档案管理、竞争情报等方面引入相关应用;联想的下一步就是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知识化进行改造,打造知识型新联想,从而强化自己的 核心竞争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2003年底,联想集团正式启动知识管理项目,该项目引入基于IBM系统架构开发的深圳蓝凌LKSKM,届时联想集团的知识管理方法及其体系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大型企业的一个标杆。
2.联想集团知识管理的过程(类似于吸收能力的四个维度)
2.1 知识采集与组织
联想集团拥有较完善的知识搜集传播与利用的机制,采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信息。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市场部信息处、热线电话、公开信箱以及主页;次由总公司信息管理部和业务发展部综合负责信息的规划与处理。为了传播知识、信息,联想集团采取了以下方法:①开会。开会不仅能传播知识、交流经验,而且能统一思想,贯彻企业文化。②制度保证。目前,联想集团已形成一整套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决策保证制度和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知识、经验在公司内的传播。③通过公司内部刊物传递信息。如《联想报》、《新闻集锦》、《参考资料》、《政策与动态》、《沟通与交流》、《动态》等,从不同角度反馈公司内外各种信息。同时,联想集团舍得在内部现代化建设上下功夫,不仅更新了通讯设备,而且增加了对电脑设备及网络基础建设的投入,努力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迈进。目前,公司正在大力推进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员工内部沟通,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下,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树立知识管理的观念,建立知识联盟、知识工作系统,有助于维护企业知识资源、实现知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优势。
2.2 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泛指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思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知识传播,通过知识传播实现知识共享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员工快速地消化吸收现存的知识资源,实现个人知识总量的迅速增长,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多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是错综复杂地同时进行的,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多向循环回路。
2.2.1知识共享方式——团队学习
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就是团队学习。知识管理中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知识的处理和应用,其核心问题即是员工能否愿意在一个团队中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促成“1+1>2”的实际效果。联想员工进入公司时,就要接受联想模式的团队学习,在联想集团通往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这样的团队学习氛围定能创造出比原有规模大得多的知识。
进入联想集团的新员工必须要参加“入模子”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是决定其能否如期转正的重要依据。在进入国际化浪潮特别是在实行知识管理后,“入模子”培训作了很多改进:在文化培养和传递的基础上,着重给员工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技巧或职业化培训,同时还会增加员工跟高管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并从员工发展的角度,加入更多国际化的要求,让“模子”更加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要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还应有机会建设性地与其他同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想法,得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批评与建议,接受并实施这些建议,共同回顾以前的行为及经验、教训。这种培训使得知识共享更容易实现,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与团队里别的成员一起分享,在这里,所有工作的完成都要与其他同
事紧密配合,英雄也一定是基于团队之上的英雄。
2.2.2知识共享策略——激励政策
要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实施知识库的动态化,就要有相关的激励措施。联想集团对员工尤其是对骨干员工有很好的激励方式。其激励机制的核心理念有两点:①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②给你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在物质激励方面,联想集团花了大量时间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造,实施“泛股制”。即建立员工持股会,通过奖励骨干员工公司股票期权,使他们成为公司的股东,目前员工持股会持有公司35%的股份,这样极大地激励了员工。因为实现员工持股制后,员工持有公司股份成为了公司的主人,他们的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公司办的越好,每年个人分得的红利就越多,他们便会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去。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员工都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识、经验等隐性知识展现出来,这对联想集团的持续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在精神激励方面,联想集团为有能力的骨干员工提供舞台,给他们充分表演的机会,保证他们在工作时责、权、利的一致。每年在评优中,专门有一项叫做“联想风范奖”,得奖者看重的是荣誉,他们把联想集团当成自己的家,为了整个家庭的繁荣发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知识。
2.3 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势能高的主体向知识势能低的主体转移知识的过程,知识数量越丰富、知识质量越高和知识结构越合理,知识势能就越高。在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的使用价值让渡,一般会带来相对应的回报。在联想集团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中会动态地显示贡献知识组件最多、得到评价最好的前10名员工,称为“知识英雄”,季度考核时也会在奖金里有所体现;同时,学习最多的员工在系统中也有动态TOP10 的排名。
特别是整合后的新联想集团为了进一步鼓励员工进行知识转移,推出了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P3(Priority,Performance,Pay)即目标、绩效和奖金。新的P3体系延续了原联想对关键业绩指标KPlS及绩效管理过程的重视和关注,确保奖金与绩效紧密相关,鼓励团队、个人相互转移自身知识,不断超越目标,最终使得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收益共享。
2.4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出现的新概念。艾米顿(DebraM.Amidon)将知识创新定义为:“通过创造、演进、交流和应用,将新的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与服务,以取得企业经营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及社会全面繁荣。”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也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源泉。表现在员工分享自身的知识后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规律,将知识不断地应用到新的领域,并不断创新,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使企业获得经营成功。
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立企业的同时进行包括技术、市场、管理、制度方面的渐进创新。在技术和市场方面,早期的汉卡,以后的各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到香港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在管理方面,建立以分销为中心的销售体系,建立订单——安全库存生产组织,在国内率先实行事业部制等;在制度方面,成立新技术发展公司,建立职工分红制度,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为基础建立联想中央研究院。这些创新思维影响了联想集团的每一步,所以,在联想内部有这样一句话:“90%的继承,10%的创新”。正是这种渐进式创新,才成就了其事业。
一个小案例:
在联想集团的知识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知识,其中包括对SWOT(自我诊断方法)分析法的创新使用——OTSW战略分析法,它针对不同状态组合制定了不同的措施或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机遇——优势(OS)策略。这是所有公司都希望的结局,因为在公司外部有机遇,而本身公司又有竞争优势。此时,公司应该充分发挥内部强劲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将优势产业继续扩大。所以,公司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应该充分发挥公司内部优势,抓住机遇。例如进入21世纪后,Internet时代的到来给信息服务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联想集团发挥了大规模产品销售和客户群广的优势,采取捆绑FM365 的措施,一方面促进原有业务的成长;另一方面进入到信息服务业务领域。把机遇和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一箭双雕。
机遇——劣势(OW)策略。这种状态的企业,外部会存在某些机遇,但公司有些内部的劣势妨碍着它利用这些外部机遇。此时,公司应该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公司内部劣势,将外部资源的优势应用到自己身上,寻找机会而不是选择回避。如联想集团的信息服务要提供财经、教育服务,但是其自身并没有优势,于是利用赢时通、新东方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资源,采取资本运作手段,从而弥补了自己的劣势,创造了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威胁——优势(TS)策略。公司要是处于这种状态,其局面和上面第二点正好相反,它表现在公司外部有威胁,内部有优势。联想集团在整合TS策略时就利用了本身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最终将威胁转化为机遇。典型的案例就是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人们都热衷于国外品牌,此时联想集团发挥本土化和成本低的优势,采取彻底分销,细分产品(E、G、P系列机型),4次降价等措施,终于在1996年获得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国产品牌超越国外品牌。
威胁——劣势(TW)策略。这是公司最糟糕的状态,即外部有威胁,公司又有劣势。处在这种状态,公司一定要谨慎对待每一次机遇的到来,采取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又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策略,即不正面迎接威胁,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联想集团在面对电脑低端市场上,商务通占尽先机时,采取了所谓的TW策略。因为在低端市场上,联想品牌和市场份额都较之商务通有劣势,所以,它先避开对手热销的低档产品,从中高端产品(WINCE)切入,取得了成效然后再进入低端市场,借用自身品牌优势,价格维持在原有水平,抢占了市场份额,最后转危为安。
联想集团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学习是吸收能力的主要方法)
学习型组织与员工管理创新——以联想集团为例
联想集团从1984年20万元资金起家,到今天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到203亿元的巨型企业,其极富特色的学习型组织模式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从共同愿景及组织学习的构建入手
联想从创立之始就树立“要把联想办成一个长久的、有规模的高技术企业”的信条。为达到共同愿景,联想把多项简单高效的组织学习原则引入到企业内部,包括会议制度、教育与培训、议事制度、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等。
1.1 会议制度、教育与培训。
利用会议树立共同目标,传达会议中心思想,共同交流沟通分享,提高决议措施的合理性;而教育与培训是统一精神、升华干部质量的有效方法,并且还是个人不断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通过教育与培训,联想形成了沉稳老练、能打硬仗、高水平、高忠诚度并且对企业和组织有深刻理解和认同的员工班底。
1.2 议事制度。
议事制度的构建完善,既可以是领导者或领导集体长期保持高效状态,又可以提高沟通和商讨的效率,从而制订出正确的政策制度。
1.3 委员会与工作小组。
组织建立委员会和工作小组就是为了领导干部、技术精英、科研人员加强沟通交流,互通有无,了解企业各部分的具体情况,从而使领导层不失时机地掌握企业投资运营科研成果的各项情况,并且在重大项目攻关上,协调企业内部各方资源,保证重大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2.改变心智模式,建立企业文化认同
企业文化认同对于凝聚集体、培育集体荣誉感有关键性作用。联想集团在改进员工的心智模式确保企业认同、提高凝聚力、维护企业形象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方式。第一,新职工入职联想的第一天都有“入职培训”,熟悉联想的发展历程、目前状况以及了解企业文化。第二,利用以上提到的会议及各种制度贯彻企业精神,灌输企业理念、发展模式和决策制度等相关企业内部准则。第三,联想的企业文化由其不同种类内刊来传播学习。
3.人员流动促进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就是从现实到理想的提高过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个人和企业的质变,它必须建立在量变的基础之上。这个“量”就是基于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改变心智模式的有机结合的混合载体。
在企业内部,为了刺激员工的全面发展,激发员工潜力,加强员工对企业各部分的了解掌握,联想分情况进行人员流动管理。首先是为了储备后备发展人才,在各部门之间进行人员流动,使这些储备人才的能力全面发展,其次是为了方便某些不能适应现阶段现部门工作的职工,也为了企业的发展,进行部门调整。再次,人员的内部流动也能促进企业文化,使不同的信息知识在各部门之间互通有无,提高效率。
4.小结
总而言之,学习型组织是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在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今天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健全和不断发展有利于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保证“以人为本,以才为先,全员协同,共同发展”的理念被深入理解和贯彻发展,并且以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目标,加快创新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培育企业文化认同,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增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系列的方法有利于激励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