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

时间:2019-05-15 11:0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

第一篇: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

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

基层腐败行为的危害是巨大的,会严重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会造成社会思想混乱,直接危及政局稳定。严厉惩治基层腐败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可以有效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因此,正确分析农村基层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

一、主要表现形式

1.按主体可分为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个人腐败是指农村基层组织的个别干部利用职权为自己或有利害关系的人谋取私利的行为。集体腐败是指农村基层组织中两位或两位以上村干部上下联动、相互勾结、上贪下随,共同为各自的私利滥用职权,侵吞村集体财产财物的行为。

2.按性质可分为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经济腐败是指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吞财物等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腐败行为。政治腐败是指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结党营私、生活腐化等与思想作风相关的腐败行为。

3.按是否被察觉的程度可分为隐蔽的腐败和显露的腐败。隐蔽的腐败是指对某一违法违纪行为不经过认真仔细审查核实而不能被发现的腐败行为,如做假账、少报收入、虚报冒领、收入不入帐、索贿受贿、收受回扣、挪用集体资金归他人或自已使用等。显露的腐败是指容易被人察觉甚至披上合法外衣的腐败行为,如多报开支或重复报销、公款吃喝、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的名义出去旅游度假、奢侈挥霍浪费等,以及为讨好上级领导,违规操作、暗箱操作,不惜损害村民利益低价转让土地、承包工程等,以达到谋取个人政治利益的目的。

4.按腐败的轻重程度可分为违纪腐败和违法腐败。违纪腐败是指腐败程度已达到了受党纪政纪处理的腐败行为。违法腐败是指腐败程度已达到了受刑事责任追究的腐败行为。

二、成因分析

1.经济上的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不断提升,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显偏低。基层干部收入偏低,影响了其工作热情与积极 性。在收入低、工作量大的现实情况下,面对现实经济的诱惑,一些基层干部很容易产生不平衡心态,在思想上萌生权钱交易、假公济私的念头,贪污腐败也就成了一种有可行性的选择,进而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

2.思想政治上的因素。在市场经济影响下,部分基层干部放松了对自己政治素质的提高和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化,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思想。有些基层干部把当村干部和个人利益直接挂购,认为村委工作辛苦,报酬不高,付出多得到少,吃点、喝点、贪点、拿点算不了什么。甚至个别村干部私欲膨胀,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信条,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手段,大肆贪污、侵占集体财物,收受他人贿赂,最终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3.文化上的因素。腐败文化是一种陋习和糟粕的集合体,可是这种文化却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的市场。在基层,腐败文化像病毒一样感染着意志力和抵抗力较差的村官,这种腐败文化的具体表现是:(1)对不良的习俗以及腐败表示理解和容忍。一些人认为,腐败是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社会是人与人的社会,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就要容忍腐败的存在;甚至有些人认为,腐败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一件事通过正常渠道也许三个月都办不成,而只 要通过托关系、找门路,也许一天就办好了。(2)对腐败羡慕和攀比的心理。“笑廉不笑贪”的心理在社会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清廉的干部被孤立,原因就是清廉的干部与已经形成的“腐败文化”格格不入。而原本清廉者由于不能忍受这孤立、排斥和无端的打击,最终也可能走上腐败这条不归路。

4.组织上的因素。社会控制弱化和监管分配制度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期,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力、监管控制机制落实不到位为那些滥用人民委托的公权力搞腐败违纪和贪污受贿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就致使冲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5.财务管理混乱,形同虚设,制度不全,公开不明。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 村干部之间分工不明确,会计出纳一人兼,钱账不分,坐收坐支,缺乏有效制约,财务不向群众公开,没有建立并实施一整套的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虽然村一级已推行了财务公开制度,但有些村并没有完全得到落实。(1)财务管理混乱。按规定,村主任应主管财经,可有些地方财经全部由村支部书记抓,形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混乱。(2)财务制度形同虚设。在农村买卖双方往往都没有正式发票,故“白条 子”在会计账目中成了正式发票的代名词,真假难辩;有的村委一把手自己开支的费用自己批,水分较大;有的村干部公款私存,难以透明;有些村级私设“小金库”,一把手用“小金库”的钱就象花自家的钱,想怎花就怎花,最后导致了违纪犯罪。(3)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做假账,用会计的职能来制约村官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个别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遇事又不坚持原则,唯村支书和村主任命令是从,也给村干部职务犯罪留下了可乘之机。(4)财务公开不透明。有些地方村领导干部想让村民知道就公开,不想让村民知道就不公开;有的搞半公开、假公开,愚弄村民。如有些村对一些正常工作和无关紧要的事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讨论,在公开栏上公示,而对土地转让、土地承包、工程发包、大额资金开支、村民福利发放等重大事项不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而是由村主要领导搞“暗箱操作”。

6.基层反腐力量薄弱。基层反腐工作没有形成合力,仅凭纪检组织开展反腐败工作。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新形势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及2008-2012年《工作规划》。但从基层实际情况来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仍处于一种零散、孤立状态,存在着为搞 宣传教育而搞宣传教育、为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为开展监督而开展监督的现象,甚至存在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

三、防治对策

村级组织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村委的工作人员生活在群众之中,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评价我们党的党风、政风好坏,很大程度上也看村委工作人员的形象如何。因此,解决村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廉洁行为和消极腐败现象已属当务之急,势在必行。所以,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从源头上根治腐败问题。

1.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切实筑牢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引导村干部认真学习、严格落实《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努力将《规定》的主要精神和各项要求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农村得发展、农民得实惠、干部受锤炼的清风正气,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针对农村党员文化层次不同、个体素质差异较大的特点,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要与学习贯彻党的十 七届五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二是要与开展基层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条规和廉政教育,常敲“警示钟”,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是要与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宣传,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2.健全完善廉政制度,构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认真督促村一级严格落实已建立的村级财务“一签三审”、“四议两公开”、“五步工作法”等各项制度,努力建立靠制度管人、管权、管钱的长效机制。一是着眼于管好“人”,用制度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落实村党支部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把那些党性观念强、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的能人选进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着眼于管好“权”,用制度约束农村基层干部权力行使。健全和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凡是重大决策和热点、难点问题,如集体土地的征用、出租、出让、宅基地分配以及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等重大事项,都要经过村民会 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三是着眼于管好“钱”,用制度规范农村基层资金管理。要加强民主理财,严格开支审批,规范报账程序,使村级财物管理做到严格规范、公开透明。同时,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的审计,落实审计责任,严肃责任追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3.扩大基层民主,确保农村基层权力规范运行。一是要继续深化村务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和评判权。二是要进一步拓展村务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方式,突出公开重点,做到“日常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临时事务立即公开、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切实防止村干部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问题。三是要积极推行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凡是党内监督条例和其它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涉及党组织的工作事项,凡是党员、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违反保密规定的,都必须予以公开,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质询和监督。

4.加强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只有把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解决损害农民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一是强化对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和 处理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农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虚报冒领、挤占挪用、贪污私分、低效浪费等问题。二是解决在实施国家扩大内需投资建设项目中引发的征地拆迁领域侵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国家土地征用和土地承包政策的落实。三是重视并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信访网络,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主动了解和解决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认真办理农民群众信访举报事项,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农村基层,维护农村基层经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5.加大惩治力度,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的案件;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案件;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或失职渎职的案件;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的案件。同时,要认真研究农村基层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抓住苗头、分析原因,力求查办一起案件、解决一类问题,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综合效果,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反腐倡廉30年:再看腐败现象表现形式

反腐倡廉30年:再看腐败现象表现形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95 更新时间:2008-11-20

(一)腐败现象涉及范围广

改革开发初期,腐败现象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腐败现象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渗透和侵袭。企事业单位是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区;管钱管物管人出事的较多,名人因腐败倒下的比比皆是,名不上经传的小人物以权谋私的更是屡见不鲜;小马失蹄者较为普遍,老马迷途也常有发生。过去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增加。过去问题不多的干部人事领域,买官卖官现象呈蔓延趋势,执纪执法机关违纪违法问题更是屡见不鲜。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既涉及到传统领域,更涉及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金融、证券、房地产、土地出租批租,建筑工程等领域成为腐败现象的“高发行业”,可以说腐败现象呈现无孔不入的态势。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6年,全国检察系统查处的职务犯罪中,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的领导干部达到52000余人,行政机关领导干部43000余人,国有事业单位22000余人。(数据来自津报网http://)

(二)腐败金额数大

腐败分子表现出极大的贪婪性,已到了追求权力不顾廉耻,追求金钱丧心病狂的地步,尤其是“权力资本腐败”使当今腐败的金额越来越大,十万、几十万、是“小菜一碟”,百万、千万了不稀罕。原湖南电线电缆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陈海燕等人贪污、挪用巨额公款案涉及金额3亿多元。

(三)“权色、权钱、权权”交换突出

腐败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体,不仅仅是金钱腐败,还浓浓地烙上了“色”的色彩。有的腐败分子的腐败甚至是围绕着情人、“包二奶”而展开的。有的腐败分子与不法“大款”甚至黑恶势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二者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利益关系。一些公职人员往往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在项目审批、工程承包、协调贷款、减免税费等方面为其提供方便,从中捞取巨额贿赂;不法大款利用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利,获取巨额非法利润,“权色、权钱、权权”交换已成为现阶段腐败的一个重要特点。辽宁省高院院长田凤岐帮助私营业主取得开发用地优惠政策,私营业主获利2500万元,而田本人收受200余万元的钱物。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索贿受贿2385万元,他有七个情妇,到北京开人大会还要领一个情妇同去,色情腐败触目惊心。

(四)“串案、窝案”多

现阶段腐败案中,“串案、窝案”的比例大大增加,其中,有很多是围绕一个地方或者一个部门展开的,搞腐败的人往往政治上拉帮结伙,形成了紧密的人身依附性的关系网;经济上互相牵连,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这就给我们一个信号: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沈阳慕绥新、马向东一案,涉案142起,400多人,移交司法机关104人,包括沈阳的市长、两任常务副市长、政协副主席、法院院长和3名副院长,检察长、市政府秘书长和4名副秘书长、9名局长等一批高官。

(五)“家庭式”腐败成为现阶段腐败特色

家庭作为社会中的特殊利益单元,在腐败案件中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一个阶段的腐败案中可以看出,“家庭式腐败”成为当今腐败的一个很明显的“特色”。配偶、儿女、兄弟姐妹被卷入腐败案的不少,因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象相当突出,个别的甚至是“满门进狱”。慕绥新的前妻、女儿、女婿在沈阳先后注册了十几个公司,聚敛了巨额财富。慕绥新借国有、集体企业转制,股份制改造之机,通过低估国有资产、滥用担保和投资权利,以及破产报损等手段,逃废债务,隐瞒利润,化公为私。慕案发后,其女儿将大部分财产转到国外,但国内家庭财产仍有2000多万元。

(六)腐败分子作案手法趋向高智商化

腐败分子作案越来越狡猾、隐蔽,“曲线敛财”问题突出。有的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收受钱物,相当部分以礼金、礼券、礼卡和一些带有文化品位的物品形式出现,大肆攫取“灰色收入”,居然有的腐败分子受贿讲究原则。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卢万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卢万里为自已制定了“三条基本原则”即一是受贿要选择好对象,不能谁送都收;二是“投桃送李”,要讲信用。三是要选择时机,尤其是一对一进行,绝对不可以有第三者在场。可见腐败分子作案手法趋向高智商化。

(七)特殊部门腐败问题突出

从近几年一些腐败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特殊部门,由于特有的一些权力和职能,例如建筑、土地、证券、金融、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都是案件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郑筱萸,国家药检局长,第一任局长,就是靠着药品审批注册的机会,捞取大量钱财,甚至一次受贿200多万。(宣教室)

第三篇:农村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村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成因及防治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数亿农民的命运掌握在基层乡镇、村社干部的手里。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基层腐败现象出现高发态势,部分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利欲熏心,以权谋私等现象,这些违纪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群关系,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这些现象的发生中央纪委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因此我们认真思考基层干部腐败的形式,发生腐败的原因,分析思考防治腐败的对策,不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的监督和管理,对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显得尤为重要。

一、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着软弱涣散、少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不实,铺张浪费、以权谋私、办事不公以及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等问题。村干部的基层腐败活动,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财务不透明,干部胡支乱用引起农民的不满,导致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直接影响农村社会和谐。村民上访居高不下,直接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后果严重。

(一)宗旨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滑坡。乡村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组织,村支部书记是最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也是农村各项事业 的组织者和掌控者。少数农村党员干部缺乏群众观念、公仆意识,没有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真正解决好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问题。村级组织掌握着集体资金,如农村提留款、农副业收入、农村办企业利润提成、罚款收入等等,同时控制着国家的救灾扶贫款、公益事业捐赠款、扶贫款、农业直补款等资金的使用。少数村干部私欲膨胀,在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中不按照规定执行,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或是自己捞取利益,或是优亲厚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宅基地分配、城镇建设及高等级公路建设征地补偿中,就存在着把集体和群众应得的利益私送亲朋好友甚至私分补偿款的现象;有些乡镇、村社虚列名单,套取国家的救济款、扶贫款,有些村社干部连农村修建卫生厕所这样的事情,都要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虚报人口套取补助。再加上农村的事情本来就很多,尤其是各种民事纠纷多,排解疑难问题多,有些干部在处理化解矛盾中办事不公道,一碗水端不平,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甘肃省临洮县漫洼乡簸箕台村在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关系低保”、“人情低保”、“优亲厚友”现象,引起了村民强烈的不满,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二)贪图享受,吃喝玩乐盛行。有的基层干部打着“吃了喝了不算犯错”的口号,无视群众疾苦,贪图享乐,公款大吃大喝。特别令人痛心的是在一些无任何集体企业,经济基础薄弱的村组,招待费数额也高得惊人;二是有的以“干部工资低,工作辛苦”为由,违反财经纪律,巧立名目,滥发各类补贴。在干部得实惠的同时,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变成一句空话,干部与尚未富起来的广大群众的隔阂越来越深;三是公款消费使行政经费呈跳跃式增长势头。有的乡镇、单位领导竞相攀比配备专车,购车经费、汽油费、维修费成为行政性经费支出中一大项目,公款旅游则从国内到国外,一些干部在外吃喝玩乐也用公款报销。如今年我们查处一个案例就是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借接待相关单位人员,贪污单位小金库中公款2万元,用于个人吃喝玩乐,对国家扶贫款采用虚假票据套取后,放入单位小金库中,将其中63万元用于支付单位、个人非正常支出和非法占有。

(三)以权谋私,贪污、挥霍、挪用公款。“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著名相声演员冯巩在相声里说的。在国家行政编制里面,“村官”并不是公务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正如那台词里说的“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近年来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挪用的事时有发生,这类问题是引发农村信访和集体越级上访的重要导火索。有的基层干部利用职权将本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在村集体报销;有的村干部为谋求政绩,逢年过节“打点”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购买的礼品一概用公款报销;有的采取收入不入账或少记账,直接将公款据为己有或为日后随意动用公款提供方便;有的巧立名目、扩大支出、开假票据、重复报销、白条入账,侵吞村集体资财;有的倚仗职权在农村建房、计划生育、土地承包等方面以权谋私,侵犯集体利益。特别在一些涉及到土地征用、拆迁、重点项目的乡镇、村社,违纪人员一般是村里或单位的“一把手”,这些人“慷村里人之慨”,利用职权,以权谋私。如宁夏区纪检监察机关2010共查处乡镇、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101起,处理123人。纠正贪污、挪用、截留、骗取农村教育经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违法调整收回承包地、强迫流转承包地等 损害农民利益行为53起,涉及金额105.32万元。

二、腐败存在的原因

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及乡村干部违纪违法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干部队伍素质偏低。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法纪知识匮乏,由于文化水平低,加之平时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党纪条规不学习、不研究、不认真领会贯彻,不懂法、不守法。造成既抓不好村务管理,又理不好村级财务,只能被动地应付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局面;二是宗族观念比较重,“村官”都是从土生土长的农民中选出来的,本来受教育程度有限。再加上农村宗族势力比较严重,有人一上任就热衷于搞特殊化、特权化,做事武断、霸道,考虑自己的地位、权威和利益较多,思想动机不纯。

(二)财务制度不够规范。在一些地方,村级财务制度不规范,会计出纳不分家,账钱权村支书记一人独揽,权力高度集中,收支随便,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财务从不向群众公开,财务管理严重失控。一是违反规定,村级财务由村支部书记抓,形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二是村会计账中“白条子”泛滥。在农村,有的买卖双方都没有正式的发票。因此白条子在村会计账目中成了正式发票的代名词,直接导致了财经管理混乱,真假难辨,村务透明度不高。在我们近十年查处的案件中,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入不入帐、白条子顶等方式贪污、侵占、挪用集体资金的案件4例。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是群众监督,缺乏实际操作性。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经验也层出不穷,各地也出 现了许多好的作法。如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村里重大项目或开支由村民理财小组商量讨论,村级财务实行村账乡管等等。但公开中却存在着透明度不够,暗箱操作以及“少公开”、“假公开”和不愿、不敢公开的现象。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推诿的态度,该公开需要公开的不公开。正如一些村民说:“村务公开是不错,可是到了村里就成了能公开的公开,不便公开的,他就不公开,尤其是财务,只有村干部们才真正知道底细”。不少村务公开栏只是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每年一度的财务清理也只是走走过场而已,搞搞形式,制度也是墙上挂挂而已。有些地方政务、村务公开栏内容常年不换,审批资金手续不健全,群众意见很大。更有些村干部抱着“手中有权,不捞白不捞”的想法让他们能占则占、能捞则捞。有人甚至认为集体财务的钱就是自己管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拿就怎么拿。二是上级监督,不够到位。上级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注重事务性地布臵工作,缺少经常性地开展对“村官”的谈心、谈话活动。村支书或村主任,有的地方实行任命,有的实行公开选举。之所以能竞上村干部这个岗位,一般来说是地方上经济实力比较强或是家族势力比较强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只要放开手去干,工作上即便有点失误,也是“情有可原”,上级注重的只是结果。基层工作本身就难搞,有些地方甚至使用一些在当地有一定势力,品德虽然有欠口碑,但能“镇”得住当地百姓的这种人。这样无形放纵了某些行为不端“村官”们膨胀的野心,使之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任其所为。

(四)滥用职权责权不分。有些地方村委和党委权力不分,互相插手,有些地方,农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党支部书记,村长视生效合同为儿戏,随意变更或终止,在发包上偏亲向友,一些重大事项,不经过民主协商,由村干部某一人决定,不能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对大多数村民而言,行使他们的权利,只是一句空话。再加上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直接面对的是群众,针尖大的事、芝麻小的事都需要他们去解决,群众自觉不自觉地仰视,引起这些“村官”们思想上修德律己的严重缺失,把自己看成一方“神圣”,或认为“山高皇帝远”,我就是“土皇帝”,谁也管不着。

三、防治对策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产生和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安居乐业,应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层干部腐败的防控。

(一)配好班子,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好班子强素质,要根据农村新形势工作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着力提高村级班子干部的整体素质,积极拓宽用人渠道,选出组织和村民比较满意的“两委”班子,着力解决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才可能知大局,懂大势,把握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才可能政治上坚定,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二是加强思想教育,利用农村农闲时候进行冬训班培训,通过廉政文化进农村等活动,让积极的文化阵地占领农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荣辱观和政绩观,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从思想源头上遏止腐败动机的产生。使之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表,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群众利益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积极主动创造一种让群众和社会监督的氛围。

(二)加强监督,增加权力透明度。进一步加大“三务公开”力度,在村级中把群众关心的财务、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发展党员、专项资金使用问题,严格按照公开要求进行公开;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村民代表制度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同时推行村民代表质询制度,进一步加大老百姓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发挥好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把村集体的钱和帐由乡(镇)真正管起来,使“村官”们欲“腐”不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使用、发放以及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都成为今后农村基层加强监督检查的重点。另外畅通监督渠道,扩大监督参与面,也是加强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县开通了榆中廉政网,特别是设立了“书记信箱”,群众可以通过这个便捷途径向纪委书记进行举报。网上“信访举报”为群众投诉架起了便利、高效的快车道。

(三)完善制度,构建惩防体系。要抓好制度配套建设,当前特别要抓好三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一是完善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将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在公开栏内全部公开。二是强 化民主理财制度。民主理财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并将理财情况张榜公布,增加群众的信任度。三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干部任期内要由镇组织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经济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结果要向村民公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四是坚持村干部勤廉双述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村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和“领头羊”。

(四)有惩必惩,充分履行职能。查办案件是惩治预防职务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那些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损害老百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坚持查处,决不姑息,才能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案件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农村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将查案工作和执法监察、专项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充分发挥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四是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与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的协调,发挥协同办案的优势,不断提高查办案件的实际效果。

第四篇: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我们这里所说的行政执法领域是指所有具有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的行政部门。近年来,尽管各级对行政执法领域的腐败现象的治理力度日益加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纪检监察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行政执法领域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行政执法领域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执法过程腐败。这是由于一些执法部门和人员为了单位或个人利益,在执法过程中,因主观故意而产生的一种腐败现象。表现为:

1、执法不严。一些执法人员不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有利害关系的人执法较松,办“人情案”,不能做到对同样的违法行为用同一尺度执法,特别是对一些政府单位的违法行为,不能做到严格依法处理。还有的不按照法定程序执法、随意性大。

2、执法不公。一是对多个违法行为的处罚该并罚的不并罚,或只处罚一种违法行为;二是定性不准,处罚不当。如对某些违法行为本应适用此类行政处罚而用彼类行政处罚,或不能根据案件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该从重的不从重,该从轻的不从轻,该免除的不免除;三是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罚款的幅度把握不准。这些都使得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公正、不公平。

3、以罚代法。当前一些执法单位特别是基层执法单位,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单位人员工资及经费得不到保障,这样,一些执法单位的执法目的就是为了收费和罚款,多数情况通过罚款代替执法,通过罚款一了百了。

4、大案小办。领导干部或执法人员为了各种利益,故意将大案件化小或是不移送,或把一般程序的案件当做简易程序案件来办;对涉案金额大的案件,以及复杂疑难的案件不做深入调查,以查无实据来敷衍;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不按法律程序及时移送,或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5、行政不作为。一些执法者对相对人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不敢管理,以及对相对人寻求权益保障的要求应作为而不作为,随意放弃职责等等。

(二)执法人员素质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而产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为:

1、野蛮执法。一些执法人员仗着手中掌握着政府给予的执法权,在执法管理中,颐指气使,作风粗暴,不是多做教育、引导、解释工作,而是动辄踢篮子、掀摊子、拍桌子、赶车子,甚至侮辱谩骂,拳脚相加,群众称之为“猛虎下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疏远了党群干群关系。

2、以权谋私。一些执法人员,以手中的权力进行权力寻租,借机吃拿卡要,甚至把手中的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面对“糖衣炮弹”的袭击,不仅不加以警觉、予以反击,反而以受到“捧场”为荣,以权力作为交易资本,平时接受小恩小惠,参与吃喝玩乐等活动,案发时则进行权钱交易,在接受违法者(或其

斡旋者)的贿赂之后,不惜以牺牲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秩序和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对违法行为不依法进行处罚,甚至充当违法者的保护伞。

3、知情不报。一些执法人员对群众举报、日常工作检查中发现的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单位与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记录、不汇报、不按程序立案,致使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贻误查处时机。

4、通风报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将查出的问题事先告诉问题人员,加大了纪委检查部门的工作难度。

(三)执法依据缺位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依据缺位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在一些行政管理交叉领域和地域的行政执法中表现比较突出,给执法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使得行政执法难以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如在部分设有区的地级市,由于一些市区职能部门执法地域和管辖范围不清,就会导致重复执法现象。技术监督局和医药管理局的执法职能也有一些交叉现象,有可能会导致多头执法。

(四)执法主体不清腐败。这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清或不具备执法资格人员执法而产生的腐败现象。表现为随意委托、聘用不合格组织和人员实施行政执法,某些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和未得到授权的组织仍变相实施检查、处罚等执法行为。如公安部门聘用的治安队、保安队,城管交通部门聘用的协管员等,都可能因为这些人员自身素质能力问题而导致执法过程中产生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教育不到位。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西方社会消极腐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渗透进来,一些执法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侵蚀,至使其理想淡化、信仰丧失、观念扭曲、行为失范。同时,一些执法部门在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上不到位,导致他们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我控制能力降低,不能真正站在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执法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来公正执法。

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虽然日益加强,但有些法律法规条款规定仍不够严密,其伸缩性大,法律法规的覆盖面还不够细化、具体化,这样无形给执法人员的裁决提供了自由空间和产生腐败的土壤、腐败的温床。一些执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专钻法律法规的空子,导致执法出现了随意性、人为性,由此而引发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权谋私问题的发生。因此,法律法规的伸缩性成为一些执法部门成为部门利益的平台,执法人员的手中权力成为少数执法人员腐败的工具。

三是监督制约不严格。近几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内外监督的条例和制度,但这些规定和制度仍然存在监督内容不全、监督对象不广、监督方法不行、监督措施不力的问题,尽管有些制度比较健全,受诸多因素制约,导致有些制度流于形式。各执法单位虽内外都有纪检机构,但由于行政执法中腐败行为大多数不像大案要案那样“打眼”,如果“民不告”,则“官”无法“究”,使“体外监督”乏力。就内部而言,由于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护短遮丑思想作

怪,除非“民愤”太大,否则,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尤其是有的权钱交易十分隐蔽,尽管损公肥私,却难以查实。

三、治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思想教育防范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一大传统,也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措施。执法人员执法意识不高、廉洁意识不强,是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主观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对执法人员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教育、法纪教育、依法行政观念和知识教育,强化依法行政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以权谋私的不良风气,从思想意识上树立起反腐倡廉的钢铁“长城”。通过加强执法教育,坚决纠正执法就是管人、执法就是罚款、执法就是“创收”、执法就是“完成指标”等错误认识;通过执法教育,改进执法作风,坚决纠正执法过程中趾高气扬、态度冷漠、敷衍塞责甚至言行粗暴、动辄训斥等现象;坚决纠正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故意刁难,办人情案、关系案等现象;坚决纠正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设置行政处罚“陷阱”等现象;坚决纠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通过开展执法教育活动,有效规范执法行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民的执法方式。

(二)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关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一是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减少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现在,一些行政机关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权,很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权钱交易。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进一步规范审批程序、方式,明确各个审批环节的标准、条件、时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明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二是要加大公开公示力度。把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过程、执法结果、举报电话等重点内容,告之于民、公之于众,实行“阳光操作”,杜绝“暗箱”操作,预防执法腐败,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执法者一个清白,从而强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大错案追究力度。逐步健全统一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界定行政执法过错行为,明确追究方式,追究程度。错案追究不到位的,特别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要切实做到权力民主行使、风险共同承担,要既追下又追上,既追人又追事,既追究具体承办人员责任,又追究单位主管领导责任。要坚决杜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四是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努力拓展监督面,广泛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特别是要强化新闻舆论监督力度。要主动争取和配合新闻媒体,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以促进严肃公正执法,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和体会到行政执法是公正、公开、透明的。对重大案件的执法查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向社会公开,一般案件通过内部刊物、简报予以通报。公开案件的事实与处

理结果,增强案件处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要转变监督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部分监督为全面监督。

(三)建立案件查办惩处机制。对执法人员违纪违规案件的查处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不能“抓大放小”。对待执法中的腐败,大的必须除恶务尽,小的也要各有说法,对小腐败的粗放,便是对犯罪的放纵。只要是有碍执法公正的,不管是接受吃请、收受礼品红包,以致索贿、受贿的,一经发现,都要打击。二是不能“内外有别”。对执法人员的腐败行为,不能投鼠忌器,怕影响单位形象。三是不能“只打雷,不下雨”。要敢于动真碰硬,早抓、快抓、主动抓,把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执法腐败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要积极探索行查办执法人员违纪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主动协调,职能部门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形成办案合力,提高办案效率。要根据新时期、新条件下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特点、规律,深入基层执法一线重要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查办执法监督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买官卖官、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等方面的案件,达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要继续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加大案件工作查办力度,保持对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保持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对执法部门内部的腐败分子、腐败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一查到底,依法依纪严惩不贷,决不姑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同时,要加大追缴违法违纪款、经济处罚力度,使腐败分子在政治上、经济上付出极大代价,增加腐败成本。

第五篇: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一、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我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具体来讲,腐败现象具有的特点是:

其一,群体化。湖南省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腐败案发后牵涉人员达160余人;“慕马腐败大案”涉案人员达142人;湖北襄樊市委书记孙楚寅落马,牵出领导干部70余人;2009年8月原巢湖市委书记周光全被判处无期徒刑,随着周光全的被查处,安徽省巢湖市有14名党政官员受到免职处分或被判刑,这些被处理的官员都有着向周光全行贿以谋取利益的“不良记录”。可以说,一些腐败败露后,往往引发所辖地区官场的“大面积塌方”。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即“窝案”、“串案”。其主要特征一是涉案人员众多;二是涉案人在政治上丧失党性原则,形成了具有紧密人身依附性质的关系网;三是在经挤上互相利用,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其二,高官化。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处了原中央政冶局委员、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贵州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刘方仁,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山东省委原副书记、青岛市委原书记杜世成,国家统计局原局长邱晓华等一批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七人。2009年8月27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通报了对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结果,决定给予陈绍基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海外媒体对此评价称,2009年1—8月,“六名副省级以上官员被集中查处,彰显出中央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9月份后又相继查处了贵州省政协主席黄瑶、辽宁省人大副主任宋勇、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李堂堂的问题。12月份查处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的问题。2009年全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其三,巨额化。腐败涉及的金额巨大,动则就是上千万甚至上亿元。2009年已经基本查明涉案的3l位国企企业家犯罪涉案金额累计达34.0466亿元,人均涉案金额高达l.0982亿元;其中涉及贪污、受贿的国企企业家30人共计贪污、受贿9.3273亿元,人均贪污、受贿3109万元;涉及挪用公款的国企企业家9人,累计挪用公款12.9387亿元,人均挪用公款1.4376亿元。

其四,期权化。“权力期权化”交易的是一种“权利”,其不直接涉及钱物,因而形式和过程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以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以用“改革代价”遮掩,过程隐蔽,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权力期权化”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它可以是权力享受权力回报,在离职前安插亲信或选定“接班人”,为自己遥控权力作打算;可以是权力享受资本回报,在位时为企业牟利,辞职或退休后到企业“高薪打工”;也可以是资本享受权力回报,利用在位时积累下的“活动能量”换取企业股权或创业资本。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预留“出路”、“退路”,还可以“封妻荫子”,由受益方资助亲人子女出国留学或提供创业资本。如广东省原高级法院院长麦崇楷就为其子换取了数百万的企业股权。

其五,潜规则化。从文化上看,我国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血缘观念极强、法制观念薄弱,这种特定的文化观念也为腐败行为的发生孕育了土壤。在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消极的因素是滋生腐败的条件,如“潜规则”文化在官场中流行,很多行为规则不公诸于世而是如“黑市”交易,公诸于世的规则,大家又不遵守。再例如“消解”文化,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消解制度的倾向,在现实中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外,还有“圈子”文化,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入围的干部争宠,不入围的干部被剔除,这种示范效果迫使大多数干部去遵从新的游戏规则。从追求庇护到跑官买官,并按照这一游戏规则所提供的激励机制来作出自己的行为选择,使正直的干部越来越难以生存。

其六,国际化。有的腐败分子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国内犯罪,国外洗钱;有的以境外商人为合作对象,在为对方牟利后,在境外“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一些涉案的党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即随时出逃。“裸体官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即任职期间有意将妻儿送出国,独自一人在国内),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而某些干部利用出国考察机会滞留不归的情况更是暴露出贪官风险意识的增长。

其七,新型化。在新兴领域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拍卖等方面的反腐败措施比较少导致新兴领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在这些领域中,腐败呈现出金融化、虚拟化的特点。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现象不可轻视,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纪委北京培训中心原主任、原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锦指出:受处分的厅局级干部中,90%的落马贪官都有包养情人,甚至有多个贪官共用一个情人的现象。原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甚至把“小姐”带到家里嫖宿。被“双规”后,张二江供述了自己曾同107名妇女发生过不正当性关系,天门人戏称张二江是“梁山寨主”。

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战略对策

(一)扩大党内民主的实现方式,以民主制度建设来推动反腐败的深入

1.在全国县市逐步实行以下制度:(1)党代会年会制。县市党代会由过去的五年召开一次,改为每年召开一次。党代会年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和县人大党组、县政府党组、县政协党组的书面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对县委委员的工作进行评议。(2)党代表直选制。党代表由过去的间接选举改为竞争性直选。过去的县级党代表候选人,一般是由党组织提名或推荐,在基层党员代表会议上,按照很少的差额甚至等额选举产生。实行直选以后,党代表改由党员直接提名、个人自荐报名,通过预选按得票多少确定候选人,县级领导干部也必须通过提名参加预选才能成为候选人。候选人的差额必须达到30%以上,由所在选举单位的党员直接投票产生。(3)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的任期与本届党代会的届期相同。在任期内,党代表享有在大会期间的选举权、审议权、重大事项决定权、质询权、提出罢免案权、评议权以及闭会期间的学习培训权、调研视察权、提出意见建议权等权力,充分发挥党代表的作用。(4)评议制。在党代会年会上,党代表要对县委、县纪委领导班子进行评议,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无记名投票表决;对“三个党组”的工作报告要进行评议,确认报告是否通过;县委委员向党代表述职,党代表对县委委员进行评议,评议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县委委员工作的重要依据;届中,还须对县委委员进行一次信任投票,信任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评议结果在代表大会上公布,对不满意票超过30%的领导班子,必须写出书面整改报告,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并及时向党代表公布。

2.制定完善的、科学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制度,保证党内决策的民主化。必须尽快制定标准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相关制度。规则包括:界定常委会需要讨论的重大事项的范围与确切内容;书记与副书记、常委之间关系的平等性,以及常委讨论权的保证制度;常委会议事的具体程序等。

3.利用人民民主反腐败。要充分利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监督作用,发挥人民代表的职能,推进反腐败工作。如2006年通过的《监督法》创设了在人大闭会期间由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的制度,这一制度增加了各级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宪法和法律活动监督的主动性和经常性,保证了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

(二)加强选人用人的制度建设

1.完善初始提名权制度。要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科学合理地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实现“由少数人选少数人”到“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为此要做到:(1)明确范围,保证初始提名推荐人员的广泛性,科学界定行使初始推荐提名权的人员范围。(2)规范程序,强化初始推荐提名权的制度安排。四个程序:一是组织部门制定发放《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推荐提名公告》,公告空缺职位,做到群众知情。二是制定发放《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推荐提名表》,实施署名推荐,实行责任追究。三是执行资格双审,严把入口关。对照职位资格条件,对人选进行资格初审。四是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考察对象。

2.建立干部推荐说明书制度。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逐步实行干部推荐说明书制度。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填写干部推荐说明书并署名,经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民主推荐,得不到所在单位多数群众拥护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3.实施“考任分离”制度。“考任分离”制度就是将干部的任用从时间和空间上分割开来。考察时不任用,任用时不需要再考察。这一制度的好处:一是可以降低用人上的风险,对在公开选拔中一时难以把握的人选,可以先“放一放”,通过工作实践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公开选拔的成果。对在公开选拔中成绩突出、综合素质较高但因职位所限未任用的优秀人员,可先纳入领导干部人才库,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任用,这既充分利用了公开选拔成果,又节约了人才开发成本。三是留出了对干部进行全面考察的时间。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对拟用人选进行全面的定量和定性考察。

4.推广离岗考察制度。所谓离岗考察制度,就是指主要领导干部获得提拔需要离岗时,在公示提拔信息以后,适度延长公示时间,令其脱离原工作岗位,暂不进行新的任命或暂不就任新职,而是安排其到党校进行为期至少三个月的培训。在此期间可以排除干扰,使“一把手”得到最充分的监督。这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选拔任用决策机制,防止考察失真、“带病提拔”等问题。有一些干部“带病”的问题会在离岗考察期间显露出来。

(三)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教育

1.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从理论上看,廉政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廉政教育直接面对的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存在,因此,不能把廉政教育狭隘化,而是要把廉政教育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社会文化的内核在于价值观念,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腐败分子的堕落,都与价值观念的崩塌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看,腐败与反腐败既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其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文化价值观的“价值博弈”。因此,廉政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密切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因势利导,大力弘扬以腐败为耻、以廉洁为荣的先进价值观念。

2.善于从大贪案件中总结出小蠹演化为大贪的内在规律性,不断进行倡廉教育。大贪往往是从小蠹演化而来的,没有天生的大贪。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案件看,腐败分子一般都是从贪小开始的,得手后胆子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多,从小到大,从隐蔽到公开,直至无法自拔。有的官员日常生活中对于“吃一点、拿一点、要一点、卡一点”不以为然,认为是小事一桩,无碍大节;一些官员对于“小腐”习以为常,逢年过节收“禧礼”、子女嫁娶收“红礼”、生日寿辰收“寿礼”、丧葬之际收“白礼”,以为是人情世故算不得什么。安徽省阜阳市原市长肖作新就是靠这些不起眼的“小打小闹”发家致富,聚敛起数千万元的家产,最终成为贪得无厌的“巨贪”。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大力弘扬巴黎公社原则所体现的奉献精神。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初次尝试,巴黎公社“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领导干部个人财产申报等制度建设

1.逐步完成领导干部从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向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的过渡。财产申报制度,即有关财产申报、登记和公布的制度,被称为“阳光法”。它使公职人员的财产受到了严格监督。任何个人财产的不良变动都会受到查处。对于建立财产登记申报制度,许多国家的做法是:首先,制定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其次,建立接受和审查申报书的机构;最后,定期审查和公布财产公布书。我们国家要尽快制定并实施财产申报制度:(1)制度内容。领导干部要报告本人、配偶及由其抚养的子女的家庭财产,包括大额现金、存款、有价证券、房产、汽车、债权债务等主要家庭财产。(2)中央巡视组采取例行的抽查制度,譬如每年抽查1%-5%的领导干部的个人财产。对于抽查中发现的不如实申报的干部,就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这种不确定性的威慑力比简单的惩罚措施更大。(3)对于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必须在一定范围、一定层面上对其财产予以公开公布,对那些没有公开、公布的财产,一经查明予以没收充公,并取消三年提名资格。

2.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亲属出国留学、定居申报制度。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近年查办的不少腐败官员都将子女送到国外深造。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首发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毕玉玺敛财的最大“动力”就是其远在英国留学的儿子。有些高官,如云南省前省长李嘉廷也是从为儿子筹钱出国留学时开始走向堕落的。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田在案发后说:“看到别人送子女出国留学,特别是进入国外名牌学府,自己也不甘落后,总想为子女多创造一些条件。”正是在这种心态下,他一边把女儿送出国留学,一边大肆受贿,终于落入法网。对此,应进一步完善并在全国推广领导干部亲属子女出国留学、定居申报备案制度。

(五)完善干部监督制度

1.建立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该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在任期届中、届末和晋升、调任、转任、退休、辞职时要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应作为领导干部选拔、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归入个人档案;被审计者如存在经济责任问题,应及时查处。

2.建立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即问责制。该制度要强化党委(党组)书记的监督责任,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权力运行负监督总责,重点监督领导班子成员和下级党委“一把手”,同时实行重大违纪违法案件问责制,凡党委(党组)书记未履行监督责任的,追究其监督责任。

3.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该制度要建立推荐、考察、任用责任制,明确推荐、考察、任用等关键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要求、违规行为和责任后果。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各责任主体,就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推荐、考察、决定三个环节的规定加以细化,制定具体的工作规范、操作办法和监督措施,建立一套系统、规范的选拔任用工作责任体系。

4.建立和健全谈心谈话制度。该制度要求落实任前廉政谈话,上级党组织对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要进行廉政谈话,要求其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既要干净干事,又要主动抓好管辖范围内的廉政建设。要求落实定期谈话,上级党组织每年至少要找下级领导干部谈话一次,特别是当领导干部职务发生变动和退休时、个人遇有重大事项时、班子内部出现不团结苗头时,群众有较多反映时应及时进行谈话。

5.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该制度要求每年结合班子考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对领导干部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考核时,领导干部要在干部群众大会上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民主测评,考核和民主测评结果应向本人反馈,述职述廉报告要交上级党组织备案。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一定比例的,视情况作出组织调整或免职、责令辞职、降职的处理。将述职述廉、评议结果、整改措施等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的重要依据存入档案。

6.建立和健全廉政监督员制度。各单位要聘请廉政监督员,对廉政监督员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办理,及时向本人反馈。

7.建立和完善班子成员相互监督制度。班子成员对其他成员违纪违法情况故意隐瞒、不汇报的,一把手明知班子成员有违纪违法情况而不提醒、不批评、不汇报的,要追究其责任。

8.建立和健全巡视制度。上级部门要通过巡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落实一把手监督及干部八小时外管理的情况实施检查监督。

腐败最少的的时代

1.原始社会

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没剩余产品

————无物可腐败

2.1949年刚建国时期

当时的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感激却是空前的。抗日时抛头颅洒热血没赶上,为国家那绝对是忠心耿耿,国家要啥,只要家里有,奉献。贪污那是就绝对不会去做的!

————精神不允许自己腐败

3.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时期是历史上少有的官员清廉时期,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最恨贪官,对贪官法制很严,甚至是残酷,砍头,拨皮,灌水银等刑罚如一柄柄悬挂在官员头上的大刀,没人敢去尝试。

————不敢腐败

4.刘墉,纪昀,包青天

也许他们的事迹是夸张虚构的,但这也说明一种事实,有些人精神很高尚,物质享受是他们所鄙夷的,他们最大的享受是精神,或者说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不腐败,他们打倒腐败

————境界高不腐败 „„„„

为反腐献策

反腐=反腐+倡廉

一、倡廉

1.典型宣传(如 焦裕禄 雷锋 等,使人有榜样,有向往)2.官员党课教育

(给党员,官员一个清廉工作的氛围)3.从小教育

(孩子是白纸,从小打上高尚的精神烙印做背景)

4.社会关注

二、反腐 1.人民监督

⑴举报电话、信箱要方便,不记名,政府对此多家关注。⑵财产实现一定程度的透明,人民有怀疑要说清

⑶定期工作汇报,公开对人民汇报,谁想去谁去,别整一些陌生的代表

2.法律制裁

⑴砍头是不人道的,那就抄家吧,大不了穷嘛,天下穷人多了。⑵自己贿赂过官员并被接受者,到相关部门自首可追回部分贿赂财物,并大程度减轻贿赂的罪过 ⑶贿赂官员的,从重惩罚。

3.社会制裁

有贪污腐败历史的人,及其直系亲人、家属,如银行等机构降低其信誉度,存钱可以,贷款不给。出国办签证,不办。当然,这个只是一定程度上给予制裁,还是要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4.体制监督

监察什么最有效?明朝的东厂,国民党的中统。但特务是不好的。不过我们有检察院,但这个不应该是一家说的算,监守自盗怎么办?建设一个并行机构,也许费点钱,但有效啊。还有,对监察部门的制度一定要从严。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就像滚滚黄河不可避免的有水滴溅到两岸。但这不影响总体的前进。但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被人们漠视、理解、接受,并最终一心想成为其中的一员时,决堤不可避免。就像康乾盛世与清朝的毁灭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如今我们回顾历史,清朝时官员有罪,交钱即了的事情是多么可悲可笑,这简直就是大臣剥削大众,皇帝剥削大臣,全员腐败。所以,我们认为,要反腐,最重要的是国家认识到其重要性,人民认识到其重要性,我们大家都认识到其重要性,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不敢见人。露头就打。

下载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基层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 世界各国皆有腐败现象,并且自古有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国家对公务人员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加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因此,出现了一些......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特点及防治对策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 表现形式、特点及防治对策 中央纪委召开十七届二次全会,突出地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提了出来,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成为了中纪委七项重点工作之......

    自我介绍表现形式

    鉴于需要进行自我介绍的时机多有不同,因而进行自我介绍时的表达方法便有所不同。自我介绍的内容是指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主体部分,即在自我介绍时表述的具体形式。确定自我介绍......

    音乐表现形式

    套曲Cycle 一种由多乐章组合而成的大型器乐曲或声乐器 组曲Suite 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器乐曲组成的乐曲 奏鸣曲Sonata 指类似组曲的器乐合奏套曲.自海顿.莫扎特以后,其指......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读后感 近日我阅读了《如何看待腐败现象》这篇文章,并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明白了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监管和......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

    如何看待腐败现象腐败既是一个历史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 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转型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济体......

    反腐败论文腐败现象论文

    腐败产生的文化心理分析 摘 要:对于腐败问题的研究,研究者展开了多视角的研究。有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但是无论哪一方面的研究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确认识腐败现象1

    如何认识腐败的本质特征“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就是腐败。”这已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个定义。腐败是一个表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偏离。公共权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