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9-05-15 11:2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第一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常见问题,并就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做了重要论述。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对策

园林养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充分依据植物生长规律,依照不同季节、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情况防治病虫害,做好灌溉、施肥与修剪等基本工作。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可以简单形成3种管理层级:第1层为达到最初的设计状态;第2层为有效维持景观效果;第3层是让景观得到更高水平、更高效果的发展。因此,应对各项管理工作做细致地划分,合理安排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

1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常见问题

1.1民众缺乏植物保护意识

园林绿化为城市景观增光添彩,但由于部分民众缺乏植物保护意识,由此导致植物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例如,常见的草坪踩踏,树枝与花卉的折取等,从而导致绿植景观效果受损,甚至导致植被死亡或者异常生长,对绿植养护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害。

1.2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

在园林养护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人力资源、物资资源的投放上缺乏应有的配备;在植物的选择上,缺乏对园林所在地区与设计效果的综合评估,缺乏因地制宜地做好园林绿化管理;在管理上,缺乏科学的制度与管理理念,导致园林管理缺乏有序性。同时在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上,一般情况下并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绿植养护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工操作,才能达到养护与无公害的双重效果。同时由于民众自身缺乏养护意识,导致养护工作量增大,例如,在园林区内需要安排人员做对应的秩序管理,同时还要每天配备绿化养护的基础性工作。

1.3缺乏专业养护人员管理

在养护工作上,缺乏专业养护人员进行具体的执行与管理。在人员的选拔制度上,缺乏更强的人才吸引机制,无法有效吸入专业人员,因此,导致在管理与执行效果上缺乏有效的进展。同时对于现有的养护人员来说,不注重技能培训,导致在执行养护工作上仍旧采用较为滞后与传统的方式,或者采用低效的工作方式,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

2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对策

2.1提升对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加大对相关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做好人员技能的培养和对高新管理技术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影响了具体的执行操作,影响着具体执行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技能的提升。

2.2加强对民众的养护意识教育

在园林绿化工作上,除了做好日常的养护具体操作,也要充分重视对民众养护意识的教育宣传。在园林区域简要介绍与提醒必要的养护知识,让民众对植物有更多的爱惜心理,同时充分意识到自身不当行为对植物造成的损害。尤其是很多民众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问题,因此,通过必要的提醒可以有效规范民众行为。除了民众,工作人员自身的养护意识也尤为重要,才能在养护工作中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专业性。

2.3加大对养护工作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在养护工作上,需要充分地投入人力与物力资源保障基本工作的开展。在相关工作上要对工作人员做好岗位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并且根据各岗位工作需要投放对应物资配比。同时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思想状态与技能的培训均应在培训管理中。培训管理应该科学化进行,甚至可以细化到分级管理,依据不同岗位、不同经验级别员工展开培训,甚至以提升员工专业性能力为奖励参考指标,让员工积极的提升自我能力,同时重视专业性人员的价值,留住可用人才。积极通过多方面优势吸引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养护工作专业性和实际效果。加大对技术提升的重视程度,提升养护工作效率,积极采用先进的操作技术与理念。

3结语

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但根本问题在于全局的管理。园林养护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管理科学性的重要性,对于专业性的认可,对于人才的重视,对于民众的宣传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执行要素。要积极吸纳优秀人才与技术,充分调动可用资源,促进园林管理更快的升级,最终达到更为有序的管理状态。

第二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随着西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快速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城市园林绿化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净化空气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园林绿化实际的养护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手段,就是根据科学常识、设计意图以及植物生长规律等,对城市园林的苗木进行合理的养护和管理,保证苗木能够健康正常的生长,逐渐形成主次分明、色彩协调以及布局合理的结构。具体的内容包括:在苗木移植好后,工作人员就要对园林绿化植物进行经常性养护和管理,大致可以分为植物的保养工作和周期工作以及专项工作,其中密度最大的就是对植物的日常养护工作。

高效合理的养护管理工作对园林绿化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完成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养护和管理,许多的苗木就有枯死的危险,就会直接导致园林绿化工程丧失原来的意义。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对园林绿化进行养护和管理,才能充分实现设计的社会效

工程建设的成本,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真正实现绿化效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园林绿化实际的养护和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制度、经费和人员素质、意识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大降低了园林绿化的效果,对城市的良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由于相关的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依据,导致管理和养护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讲,不利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绿化养护需要一定的经费,但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政策的影响,造成经费比较紧张,导致养护措施不到位,相关的技术和机具设备等未得到有效及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正常开展。

(二)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和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轻管”的现象,由于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不能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收入,反之园林绿化后期的养护管理只有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投入,因此对园林绿化

理质量较差,绿化景观效果不能达到设计和规划的目标。

(三)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养护管理人员素质比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性,在日常绿化养护中采用的方法和措施比较简单,就是进行浇水、修剪以及清理等,缺乏一定的技术性,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的效果比较差,降低了养护管理的效率,不能真正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各种功能。

三、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

因为设计理念和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的设计,要以种植乡土苗木为主,对乔木、灌木、植被以及草坪等要根据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按照生态原理进行布局和配置,要注意颜色和物种之间的搭配,满足不同植物生长的条件。园林工程绿化单位在设计过程中做好规划,为养护管理工作进行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保证各项规定能够落实到位。

(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保护绿化意识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园林绿化的养护和管理同样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不仅需要工作操作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周理部门协同管理,才能避免园林绿化受到到破坏和损坏。要利用各种途径,比如采取电视、网络意识宣传牌等有效手段进行宣传,努力提高全体市民保护城市园林绿化成果的意识,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美化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创造绿色家园打下基础。

(三)要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园林管理要建立园林养护和考核的制度,要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加强检查,对于出现的管理问题,要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能够完成养护工作的要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养护不合格的要进行惩罚,只有完善奖惩制度,才能促进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四)要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要依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的工作,这对养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园林管理单位要定期对养护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养护管理的职业素养;要帮助养护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管理流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园林的苗木进行管理;积极鼓励对养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创新,提出更为先进和更为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方法;同时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不

断提高养护管理效率,有效的解决在养护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要做好养护资金的管理

为了更好的做好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就要对资金进行规范管理,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在进行养护工作开始前,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保证管理费用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可以采用分段、分片的养护和管理方法,要保证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最后养护管理费用核算过程中,要保证独立性,不断提高资金管理的水平。

第三篇: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城市园林绿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质量关系到绿化水平,因此,需将其放到重要位置。在详细探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园林种植土壤、病虫害防治、养护人员综合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整体效果为目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与建议,为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引言】:

在进行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时需要不间断的养护管理,以便保证苗木成活率,提升城市美化水平,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和现象,我们要对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的重要性从头进行知道,认真落实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针对性的提升园林规划科学性及园林美化管理水平,保证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质量,加大资金投入并有效利用,加强人们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的重视,然后进步城市建设水平。

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深刻内涵

实际上,园林绿化养护不但需要以相应的体力劳动作为支撑,而且?需要辅以对应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其更适合被称作为一门艺术。园林建设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养护工作承担这园林绿化建设成果提升、绿化质量提升的重要责任,同时还肩负优化绿化景观效果的重任。园林绿化养护人员不但需要理解园林设计的意图和样式,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生长规律、病虫害治理、植物养护等内容,通过合理的干预形成系统的生态管理体系,深层次养护园林绿化。

2、当前园林绿化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完善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分析,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中,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缺乏完善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或者即便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却与实际情况不符。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比如,在小区中绿化基本上归物业所负责,但是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制约,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模式呈现出粗放性,不仅不符合养护管理的基本要求,甚至还出现绿化场所种植蔬菜等不良现象。之所以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便是缺乏有效的养护管理,未针对性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养护管理不符合实际要求。

2.2养护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亟待提高

从当前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养护技能普遍较低,部分养护单位甚至没有专业的绿化养护人员。同时,由于绿化养护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导致专业的养护及管理人员流失。因此,当前大量的园林绿化养护人员多为临时组织的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只是懂得一些基本的施肥、除草技能,而对植物的生长要素管理工作则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被成活率,导致园林绿化养护整体质量降低。

2.3资金方面

虽然,现阶段各项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建造,可是,参加园林工程建造的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建造单位为了节省投资,大力减缩园林美化资金,导致许多园林美化养护作业敷衍了事、粗制滥造。其次,园林工程完工后,后期管理投入下降,职责不明,虽年年添加绿地,但前期建造项目养护资金无法保证,而园林美化作业自身在市政建造方面位置不高,若和其他项目,如;管道布设、线缆敷设的情况出现抵触,就会遭到损毁。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费用缺少,专业化的园林的美化养护公司积极性不足,相关承包人员多以个人为主,运用人工方式进行养护,约束了园林的美化养护作业的技能遍及和效率提高。

3、新时期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发展对策

3.1制定完善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保障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性,首要任务便是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其中需要得到相关部门与领导者的关注与重视,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养护管理工作。另外,制定养护管理机制,做好设备投入,提高养护管理质量,其中为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可采取分区包干的方式,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对表现好的养护管理人员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而对于养护管理效率较差的则要采取惩罚措施,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质量。

3.2加大养护经费的投入

由于在现阶段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被重视,未提到日程之上,其相关养护管理经费未得到全面落实。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需要探其原因,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分析,加大经费投入,必要时还需要单独成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经费管理部门,实现对养护经费预算、核算进行统一计算,保证每一笔资金公开、透明,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的质量,还能够推进养护管理的进程。

3.3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宣传工作

在进行养护管理宣传中,主要面向的群体便是广大民众,因为大多数民众缺乏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未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并出现随意破坏绿化的现象。因此,需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载体,或者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园林绿化养护讲座,发放相关手册,让群众能够认识到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破坏养护管理的不良现象。

3.4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素养

要想提高现阶段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养护管理人员的素养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尤其在新时期,需要积极提高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成为了目前的关键内容。园林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发展情况,成立专业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队伍,对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并且要保证养护工作能够做细、做全。除此之外,园林部门或者下级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培训讲座,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提升自身的素养与水平,并将责任落实到位。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实现养护管理质量与养护效率相互挂钩,调动养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备受关注,但是从某个角度分析,其养护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广,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为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则需要从现实出发,从存在的问题入手,探其原因、提出措施、,对症下药,真正推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辉辉,马登科,杜明阳,李留振.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6(11):38.[2]吴秀华.论述中山市政园林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及控制措施[J].热带林业,2014(2):44-46.

第四篇: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为引领,迈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坚实步伐强调。通过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长效机制,迈出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坚实步伐,以新作为新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时代新要求。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城市小区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对城市小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是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强化基层、夯实基础的重要举措。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小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一是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二是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结构,特别是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急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所有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的结果,是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而这些变化最终的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

一、城市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现状

(一)城市社区

目前在中国,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社区是人类入工业文明社会以后最重要的一种社区类型,其特征是:首先,城市社区是宏观城市社会的缩影。它不仅包括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而且还包括由这些人所构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不仅包括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生活等。它包括了城市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城市社会的缩影。

其次,城市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城市社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第三,社区成员之间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其成员与农村社区不同的是成员多样化。一方面,社区成员类型多样化。除了居民,还有各种企事业单位、政府行政单位、一些社会组织以及民间自治组织。另一方面社区内部的个体异质性程度高。社会成员的文化背景不同,职业种类繁多,收入差异大,社会分化程度高。

(二)城市社区的现状

城市社区管理曾经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亚社区“管理体制。“单位人管理“和“地区管理“是其主要特征。在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下,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传统的街道和居委会则是辅助单位,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制“的解体,大量的“单位人“重新回到社区,成为“社会人“,单位不再是个人唯一依附的载体;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掌舵划浆的全能者变成有限职权的掌舵者。政府逐渐开始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经济工作交给企业,社会性事务交给社区,政府通过“单位“全面干预社会生活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弱化;三是人们重新回归社区,人们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四是随着政府对社会控制的调整,社会自主性力量逐渐增强,各种社会性组织逐年增多,在社会参与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开始下移,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组织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六是许多城市陆续开始了基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另人可喜的成绩。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职责,但社区的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

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

(二)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经常性的“越位“问题

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

(三)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

从总体上看,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

(四)城市社区管理缺乏经济基础

由于政府投入不够,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经济来源,导致目前社区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严重制约了社区发展。基层社区组织办公场所仅有几十平方米,办公条件简陋,更不用说兴建居民活动场所。硬件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导致了“有项目缺硬件,想服务缺场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扭曲,居民公益事业参与度大大降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对居民缺乏教育、社区与居民关系疏远、缺乏科学参与机制以及缺少社区公共物品等都是其重要因素。

(五)城市社区物业管理

1、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平台。目前缺少一个能够将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社区、业主委员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都纳进来的沟通协调平台,各方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平等、及时地表达诉求。缺乏一个联席对话机制,由一方牵头协调,各方心平气和地平等对话。

2、社区服务协调作用发挥不充分。社区行政化严重,没有足够精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没有积极参与到组织建立业主委员会和其日常运作中,没能切实发挥社区居委会引导居民自治和协调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作用。

3、业主委员会作用发挥不明显。业主委员会是业主自治的主要形式,业主委员会成立的难度较大,部分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已经成立业主委员会的也往往流于形式,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手段,未能切实发挥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作用。

4、小区业主个人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业主文化水平、工作行业、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有些素质较低的业主不服从物业管理,故意破坏小区公共环境与秩序,对成立业主大会参与物业管理漠不关心,甚至还刻意阻挠,给小区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5、物业服务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房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审核不严,基本由开发商指定,缺乏市场竞争,进入不规范,导致规模小、资质等级低的企业进入市场,没形成规模化经营。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意识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有限,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少对员工的培训和严格的制度管理。

6、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长效管理机制。部分职能部门缺位,缺乏对小区治理的监管,城管、安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对小区内出现违规行为的执法范围和监管责任不明确,未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同时群众难以对物业服务企业形成有效监督。

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切实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在社区建设中,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等都是政府的责任。这样说不等于社区中的社会事务都应由政府包揽,也并非意味着政府是这些管理和服务的唯一主体。事实上,政府在社区和整个社会领域中的职责和功能都是有限的,与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分工合作是必然趋势。因此,转变政府的社会职能就意味着,一是将政府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职能和事务剥离出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管理“的方式,将那些社会事务转交给各类专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去运作和管理;一是解决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缺位问题,缺乏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支持。政府在社会领域中转变自己的职能,不仅意味着需要让渡部分控制社会、管理社会的权力,而且还需要大大增加对社会领域的投入。所以,政府社会职能转变的难度可能要远远大于经济职能的转变过程,监督、推动政府社会职能的转变应是全党和全社会的责任。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在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反馈功能的监督保障机制。应当要把各种监督机制实行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力求实现它们的合力,调动每一个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真正主体,形成群众监督的网络效应。

(三)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

在提倡向社区放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社区权力的良性运作,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否则就会出现权力的滥用等严重后果。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权力平衡机制,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也是维护广大居民利益、实现社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机制。

在社区组织内部的监督上,应当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民主评议和实行社会监督,并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反馈情况。同时,必须实行社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制度,增强社区管理的透明度,让社区居民及其他社区、政府等外界组织及时了解社区运行状况,监督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利于社区之间的横向对比,激励社区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开展。

在社区群众监督的层面上,要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可以把媒体引进社区,利用媒体的网络效应,及时传递各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也揭露当中出现的问题、治理的弊端;其次,可以是聘用社区监察员,对社区各项事务进行规范化的监督,同时可以设立社区监督电话、社区留言板等,给居民创造便利的监督途径和条件。

(四)强化社区组织领导,营造共驻共建氛围

社区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形成的依赖式发展,致使其治理能力逐步减弱,积极性和创造性渐渐萎缩,尤其是社区的软环境建设方面更显薄弱。因此,加强社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建设,更应成为当前社区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注意社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化的社区服务管理。现代社区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社会分工愈益细化,因此,客观上就要求作为工作第一线的社区工作者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高。应当在政府指导下,依靠社会工作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各级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要积极吸收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于社区工作事业。

(五)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

由于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识和长期以来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多数居民把社区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市民学校等,宣传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社区内的好人好事、与社区相关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应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六)探索新的城市社区财力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一些投入,但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相比,还远不相适应。多数社区的办公场所相对简陋,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标准不高,社区干部的工作条件还较艰苦,待遇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还会挫伤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高素质人才就可能流失。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有利于形成社区组织的稳定财力来源的新的社区财力机制,使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制度化。

(七)城市社区物业管理创新模式

1、搭建沟通协调平台,畅通各方沟通渠道。将业主、物业服务企业、社区、业主委员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到沟通协调平台,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常态化对话机制,不仅可以使各方定期沟通彼此的想法,而且可以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

2、充分发挥社区职能,回归服务居民本位。通过探索推行社区去行政化管理模式,为社区繁杂的行政事务“松绑减负”,让社区有更多精力回归服务居民本位。社区要指导业主筹建和参与业主委员会,并对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同时要在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之间发挥“减压阀”、“润滑剂”的作用,作为第三方有效化解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对立情绪。

3、强化业主委员会功能,发挥居民自治作用。没有成立的小区要积极组织筹建业主委员会,已经成立的要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作用。要通过订立居民公约等形式,引导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规范自身的行为,对部分业主不文明行为可以通过公告栏、微信公共号等方式曝光。要对物业服务企业主动进行监督,并定期召开业主大会,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受理业主投诉。

4、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高业主自身素质。要利用社区公告栏、宣传单、公开信等方式加强对小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并通过组织法制讲座、举办小区运动会、举行社区“彩色周末”活动,提高小区居民参与小区生活和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小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5、明确执法主体责任,强化小区执法监管。要明确政府各执法部门的责任,对小区内出现的违规搭建、无照经营等一系列违规行为要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要理顺各方关系,明确政府部门、开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四、学习先进地区社区服务管理方面

(一)硬件建设保障到位。

七里山街道社区服务硬件配置到位、设施配套齐全,通过政府自建、协调开发商租赁、收回社区服务用房等多种形式,为社区配置了充足的服务用房,设置了功能明确的多种站室。考察的三个社区都配备了1500平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用房,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设有“五站四室”,即流动党员联络站、党员创业帮扶站、两新组织工作站、远程教育指导站、志愿服务活动站、开心聊吧、悦读书吧、党员代表议事厅和智慧党建体验厅;为民服务中心设有“四区七空间”,即接待区、孵化区、颐养区、爱心区、先锋空间、智慧空间、议事空间、乐活空间、成长空间、悦动空间和膳食空间。

社区的每项服务都有落脚点,每个落脚点都有合理设计,每项设计都有固定服务人群,大部分居民都能在社区中心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服务,居民深度参与、融入社区建设,归属感得到加强。

(二)社工整体素质较高。

七里山街道注重社工团队的梯次建设,除去工作经验特别丰富的社区书记、主任外,所有社工由济南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统一招录,条件限制在35岁以下,本科学历。社区严格退出机制,凡年满50周岁社工一律退出岗位,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按每300户居民配备1名社工,社工最少的社区控制在7人(含1名专职党建副书记),现行工资待遇为5333元/人(不缴保险),且以济南市社平工资为基数每年增长,今年正在探讨向事业单位待遇靠拢,社区正职参照事业单位正科级待遇,副职参照副科级待遇,普通社工参照科员待遇,吸引了大量“985”“211”应届本科、研究生参与到社区工作中来,本次考察中的三个社区均有新入职的党建专职副书记,年龄均在28岁以下。街道除书记、主任外,按1名班子成员加1个部门包1个社区的1+1+1形式,从理论指导、业务培训、社会治理等多方面参与社区建设。

政府的大力支持、优秀人才的引进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创新、做实的能力,完善的待遇制度点燃了社工献身社区的激情,目前推行的全科社工“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也基于此开展。

(三)“两新”组织健康发展。七里山街道积极投入,引导各社区引入和培育社会组织,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落地社区各类创新项目。如“党员管理精准化”项目,在传统党建模式的基础上,社区提出创新项目意向后,大胆尝试融入社工专业元素“借智、借力”,以招标形式投入13万元获得省委党校教授团队学术支持,由两名教授专职研究创新内容并落实,社区定期调度进展情况,创造了党建新概念管理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积分制的方式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线上”是通过利用灯塔系统、微信平台,推送党员活动、居民服务项目及相关政策;“线下”是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讲吧”等多种活动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不能参与线下活动的,可会后通过微视频回放、评论继续参与社区活动,获得积分,可兑换多种书籍、社区特色服务等。

通过这种形式,一是帮助社区解决了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社区志愿团队长效服务等专业性问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让一些热心于社区服务的“两新”组织得到资金支持和实践锻炼,使“两新”组织和社区同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三是充分发挥了居委会“牵头、协调、监督”的优势,既培育、壮大了社会服务组织,又延伸了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

(四)是服务居民方式多样。

目前,泉景社区建立了以社区党委为统领、社会组织为依托、专业社工人才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工作机制;提出了“党员居民提事、两委班子审事、居民代表议事、全体居民评事”的民主协商四步议事法的新模式,解决各项小区管理难题;正在探索以服务为抓手,以居民为主体,以参与为核心的“三全”(全程、全时、全心)服务运行模式,都很好的提升了社区的服务,并让全体居民参与到社区决策,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影响城市社区管理的好坏有着许许多多的因素,本文只是提到重点几个,所以要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内城市社区的治理经验,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目前城市社区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社会化与强势政府的互动、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共治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想构架。

第五篇: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有关社会基层管理与政权建设的论文

论文标题: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_

学号:

年级专业:__

成绩:_____________

【摘要】:现代城市履行社区管理职能是其重要功能,而社区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居委会承担和完成的。但是,居委会历史和现实原因,在履行管理职能时有较多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的匮乏、软件的缺位,更重要的还在于职实的背离性等,都使之产生难以摆脱的困惑。而要解决其根本问题,应从制度保障、工作方式转变、促进居提高等方面予以改善。

【关键词 】:居委会;居民自治;工作方式

一、当前居委会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问题

1.是思想观念陈旧。尽管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大大增强,但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部门领导干部,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下传统的管理方式,许多事情习惯于老套套,“一竿子插到底的直接管理”,有些权力习惯于自己揽着,怕放下去下边管不好,管不了。这种思想观念影响和制约着社区管理的发展。

2.是社区类型单一。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1982年,宪法中首次明确指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但除了这种政治性的社区组织之外,几乎还未形成其它成熟的社会组织。

3.是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数量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重复建造同类服务设施又不对外开放造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浪费,并导致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难以形成。由此看来,现实中社区组织的小社会是大政府直接管理下的,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被动状态下,它很难关心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此外,政府插手各项社区组织的事务,如他们的成员须经过政府认可等,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造成了政府机构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4.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本基层组织。从目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看,尽管这类基层组织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管理功能,但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建制散、权力小、服务少、参与差。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随着城市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企业的离退职工、下岗职工逐渐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和“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政府把更多的职能回归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下沉到社会基层部门,考验着社区居委会的承接能力。

2.对社区居委会认识模糊。由于实际工作中,政府职能部门各级干部对社区居委会的性质、职能、作用认识模糊,认为社区居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把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居民自治组织来对待,漠视了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把给居委会发号施令、派放任务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级一级往下“批发”工作任务,一些本不该由居委会办的事情也压到了社区,使社区居委会大部分时间花在应付上级交办的任务上,大量挤占了用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时间。而对居民来说,居委会承担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务,很容易让他们混淆居委会的角色地位,因此,许多居民都不了解居委会的工作。再加之居委会与其他一些政府组织之间的定位模糊甚至错位,导致居民对居委会信赖度越来越低,就更没兴趣了解居委会了。

3.社区居委会和政府部门关系理论与现实的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还规定“不设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它的派出机构对居委会工作予以指导、支持和帮助。居委会协助其开展工作。”所有这些法律条文都表明,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只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协助与被协助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却是居委会的行政性倾向特别明显,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包括了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碎的宽广范围。

与此同时,由于行政体制改革普遍滞后,县区级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问题远未解决,造成了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

4.工作方法不够科学。目前造成的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一个原因是社区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比较落后,现在社区居委会简单重复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区居委会人员大部分时间忙于填写报表、资料汇总等简单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虽然大效率却很低。办公设备利用不充分或不够用,有的居委会配备了多台电脑,但是会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办公资源的浪费;有的居委会由于条件所限,只配备了一两台电脑,就限制了工作的进行。

5.相关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社区管理和居委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有许多立法上的空白,如社区居委会的法人资格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会的法人资格模糊不清,当遇到某些企业或团体侵害自己利益时,就不能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而导致某些工作缺乏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致使居委会的工作经常处于两难的困窘境地。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居委会组织的制度规范各地政府应根据当地自身情况,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与居委会双方的关系,规定政府对居委会授权事务的范围、限度,居委会自身工作的主要方式、方法,政府对居委会人力、物力方面的支持力度等问题,将指导性的法律,变为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各种规定、条款。

(二)减轻居委会不合理工作负担如前所述,居委会承担的下派任务过重是居委会的突出问题之一。逐渐理顺政府组织与居委会的关系,切实减轻居委会的不合理负担,是强化居委会为民服务功能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各级政府组织要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居委会的工作职能,让居委会有权拒绝不合理的摊派性任务。其次,根据《居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改变目前各职能部门直接向居委会布置任务的状况。凡是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都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同意并统一安排,而不得直接给居委会布置任务。基层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向居委会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将交叉、重合的工作综合起来交由居委会协助完成。再次,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承担一部分政府布置的社区工作,例如人口普查等。

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出现为政府职能下移和居委会减负二者的矛盾症结找到了一条解决的途径。公益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社区中介组织的介入,权随责走、责随事转到中介组织,不让居委会负担过重。

(三)增强对居委会工作多方面的投入和帮助

1.多渠道解决居委会工作经费问题。经费问题是保证居委会独立性和群众性的前提。一方面,应该把政府资助居委会的措施制度化,即基层政府每月、每年给当地居委会多少钱的资助,应该固定下来,不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发生改变,并且不与任何条件挂钩。

另一方面,居委会的经费来源也应该多样化,政府应该考虑赋予居委会接受社会捐助的资格,并对捐助居委会的个人、企业,给予税收等政策的优惠;国家和地方也可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资助居委会开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服务项目。同时,应该培育居委会的“造血”功能,兴办一些经营项目,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当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其收入主要用于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这样一来,居委会的经费不但有了可靠保证,经费的来源结构将得到优化。

2.进一步加强社区用房和服务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结合社区居民和实际居住人口的数量合理确定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用房的使用面积。室内活动用房要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和用品,并有一处面积较大的单体空间,便于居民开展集体活动。室外活动设施要有供居民开展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地和必要的设施。

(四)改进居委会的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居委会工作的志愿者化和公益化。一方面,大量招募社区居民作为居委会工作者,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的主人;另一方面,还应该改革居委会工作的报酬机制,除了少数专业性的全职人员可以拿工资外,其他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报酬应该津贴化。

(五)突出居委会“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居委会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居民,应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发挥居民自身的潜力,并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关注居委会的建设,调整自治与完成政府交办工作的关系,才能把居委会建设成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

1.各级政府在出台一些便民利民政策时,建议采取社区听证会制度,充分听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确保政策能切合实际,操作性强。

2.对社区的重大问题或事情,由居民自己决定,提出方法意见。例如居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应当逐渐由社区群众自己来掌握,并对候选人的资格条件进行规定。其中,居住在本社区应当是首要的条件,因为只有居住在本社区,他才具备了当选社区自治组织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他才能够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并根据本居住区的特点与居民群众的实际要求,开展社区活动。

另外,真正由居民选举的管理者应向社区居民负责,其工作应由社区居民来监督和评价。

3.强调社区内有较大利益的群体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中的代表性,让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民主渠道进入居民自治的决策,进而进入政府的相关政策,使社区居民自治更有实效性,也有助于动员居民参加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4.改革完善居委会考评制度,要把居民会议的考评结果作为衡量居委会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5.居委会还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扫除与居民间的沟通障碍。多组织社区活动大力培养和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社区认同感。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应多与群众进行联系,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1]王青山,刘继同.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张宝锋.社区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唐忠新.构建和谐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4]连玉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5]鲍月新,刘泽雨,董慧.社区管理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4.

下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正彬)摘要:完善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缓解农村公路养护与农村公路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实现农村公路正常化、规范化养护,已成为巩固农......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是从绿化到美化的过程。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基本上是“......

    探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绿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可行的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五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中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花卉、草坪、地被、古树名木等的养护管理规范以及检查验收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规划市区的城市绿地、京郊城镇绿地......

    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湖北省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保护绿化成果,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中的乔木、灌木、......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园林绿化中的乔木、灌木、藤木、竹类、花卉、草坪、地被、古树名木等的养护管理规范以及检查验收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规划市区的城市绿地、京郊城镇绿地以及......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标准规范]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标准 一级养护质量标准1、绿化充分,植物配置合理,达到黄土不露天。2、园林植物达到:,(1)生长势:好。生长超过该树种该规格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