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之我见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之我见
教育随笔:区域活动之我见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一个缺乏言语能力的人是难以在未来社会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整体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那么在幼儿园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语言能力,实现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语言呢?我们创设了语言活动区,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活动区投放材料要适当。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因缺乏安全感,所以投放的材料应该是软软的。如:我们用棉花和废旧的布缝制了很多形象的小动物,让孩子玩着软软的,并用这些小动物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如:“小燕子在天上飞”等。还有孩子对色彩鲜艳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愿意模仿别人说话,喜欢重复听相同的故事,掌握词汇的速度很快,有的已能运用简单的复合句。所以我们就投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语言简单、准确、内容短小,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为孩子提供的立体图片中,我们也注意了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性,让孩子通过连接二——三个图片说一名话,发展到多张图片连在一起,任意讲出一句话,从而培养了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二、活动区形式要多样。
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如:
1、投其所好式:通过活动中孩子感兴趣的食物,让孩子自主
进入活动中。如:通过观察孩子对钓鱼特别感兴趣,我们就将字宝宝制成小鱼形状,让孩子通过钓鱼认识这些字宝宝,并用这些字宝宝说一些简单的话或编小故事。
2、倾听式。通过听故事、儿歌,理解周围人的对话,培养孩
子倾听能力的发展。如:运用传声简来传递悄悄话等。
3、选择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内容,如:让孩子通过转转风车来编迷语,用二人掷骰子来选择图片讲述,用跳格子选择图片进行排图讲述等。
4、科学幻想式。借《喜羊羊与灰太狼》《蓝猫龙骑团》中的卡通形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讲述。
三、活动区为孩子创造设一个语言的氛围,激发孩子开口说话兴趣。
活动中的孩子思维想象也特别活跃,孩子处于放松状态之中,心理无半点压力,可以大胆放开地说,此时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其必定会乐意接受,而且完成的速度与质量都会更快更好,说话也自然。例如: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开辟阅读区,提供各种幼儿刊物和图书,还有一台录音机,起初让幼儿边看边听,然后让幼儿边看边说,最后让幼儿边摆设教具边讲述故事,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动机,而且时间久了幼儿开口说话也十分积极主动了。
四、在区域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指导,适时评价。
在活动时,我认真倾听孩子们的交谈,并适时帮助孩子们纠正一些语言的表述,当发现孩子们有搞不清的问题时,我就适时给他们讲解,当他们对动物尾巴的用处感到有疑惑时,我就给他们讲动物尾巴的故事,使他们能用语言来讲述。这时,我及时进行表扬“你真棒,你真能干!”使孩子更乐意讲述。适时的讲评能提高孩子们对活动内容、材料的兴趣,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之中,会在集体面前大胆地用语言讲述给大家听,使大家的语言讲述水平得到了间接的发展。
总之,区域活动是孩子特别期待的一种游戏,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在和孩子的共同活动中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使区域活动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不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篇:区域活动随笔
区域活动随笔
张旭琴
短短一天半的培训,几位专家的讲解给我们学员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上的享受,让学员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实验幼儿园吉金莲的《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指导》让我深深体会到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所参观的区域活动及区域活动状况,谈谈对区域活动中教育的感想。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区域因注意以下几个开放:
一、区域活动在空间上的开放
往往区域活动开设在活动室内进行,其实幼儿的睡室等设施也是幼儿学习懂得重要地方。如睡觉的小房间里开设一个幽静的小区域,能给幼儿一种安全感与隐蔽感,使性格较内向的幼儿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二、区域活动在内容上的开放
区域活动内容除了教师根据各目标统筹安排外,还可以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等,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如参观的大班区域星宇南园自助火锅店,幼儿不仅兴趣浓,而且也得到了教师的尊重,感受师生平等的和谐气氛。
三、区域活动在材料上的开放
操作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显得较为重要。区域活动就是强调操作性,重视让幼儿和环境互动。因此一个活动区除了考虑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应投入一些开放性的材料而达到更多的发展。如观摩的科学区中,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材料感受旋转,了解物品的旋转,什么可以转起来,什么可以借助别的东西帮它转起来等,让幼儿真正在玩中学,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四、区域活动在形式上的开发
区域活动真正尊重幼儿的主动权,让其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
五、区域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开放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同伴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既注意幼儿的主动性,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予适当的帮助。
六、区域活动中评价的开放
教师在评价时往往自己评价,以知识、技能为主,这样抹杀了幼儿的主动性及自信心。教师可由幼儿进行自评或他评,拿出问题进行共讨。这一点,观摩教师做的很好。幼儿也愿意把自己成功的喜悦与同伴分享,同时出现的问题再抛回给幼儿共同来探索,从而真正让幼儿有挑战性。
第三篇:区域活动教育随笔与反思
区域活动教育随笔与反思
(一)今天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在收拾材料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探索区的材料不见了,后来发现全都跑到美工区“秋的联想”区域里了,开始时我以为是孩子们没收拾好就离开了,想问一问是谁收起来的,但是孩子们谁也不承认,后来有的孩子告状说是王晟源把材料搬家了。我一听就来火了,因为平时王晟源这个孩子十分的调皮,而且总干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于是我就想狠狠的批评他一顿,但是当我看到他的表情时,还是压住了内心的一团火。心想:“你这个孩子为什么刚才不承认呢?是怕老师的批评吗?一定是的,因为平时我一再的强调区域活动结束时要把材料摆放好,不能乱摆,那样下次活动就不方便了。”于是我走到他跟前问他原因,他怯生生的说:“杨老师,这些树叶我们在探索区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所以才搬到美工区的。“我愣住了,顺抛问他你把这些材料搬到美工区想干什么呢?他赶紧说:“这些树叶我可以把它做成各种小动物,贴到墙上。”我恍然大悟,心想多亏冷静处理了这件事情,否则孩子的聪明就会抹杀在萌芽中啊!而且本周我们开展的主题是“秋的联想”正好符合主题内容。真是一举两得。
这件小事让我印象很深刻,平时我们总是提倡放手给孩子,不过多限制孩子,可是我们工作中往往为了完美整齐而过多的要求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把材料适当的调换重新组合也是可以的。
大三班 杨玉萍2010-10-17
第四篇:刘小宁《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之我见》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之我见
陇县实验幼儿园
刘小宁
我是一名转岗教师,刚来到幼儿园时是豪情满怀,但面对一群群可爱又调皮的宝宝们我经常是哭笑不得,甚至困惑满满。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的学习,一天天的进步。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在一所小县城的幼儿园任教,去年我们幼儿园开始实行区角建设和区域活动的开设和指导。很多方面还在进一步完善,下面我就针对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问题和自己在工作实际中的应对策略谈谈自己的拙见,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班里孩子们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实践中获得的点滴体会如下: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一、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近期的教育目标进行投放,如:把幼儿测量自己和同伴身高的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我长大了”结合起来,让幼儿充分体验成长的喜悦。小班幼儿 特点好模仿,喜欢游戏。往往在区域活动时因想玩同一个玩具进行争执。为了满足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我在材料投放时增加数量。如娃娃家,提供多个娃娃及餐具。美工区提供多个印章、模板,避免幼儿之间的争执、矛盾。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为幼儿提供使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区域材料,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幼儿运用他们发现关系,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扩展自己获得的经验。并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投放材料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丰富幼儿相关生活经验。生活是小班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活动。我们选材要贴近幼儿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蒙台梭利说:“生活即是教育”。在一次观察中看到这样一个情景,娃娃家内,兰兰抱着娃娃自言自语:“喂宝宝吃饭,多吃些会长的高高的,不能挑食,挑食就缺营养了。一会又说,孩子生病了,要打针吃药,打针一点也不疼不能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游戏,他们的活动中往往伴随着各种遐想的心理和行为,把自己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现实情境中的活动,模仿成人的言行进行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就顺应孩子的需要,以娃娃饿的游戏情景正确用勺子喂娃娃吃饭等等,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去顺应孩子的游戏需要,因势利导。
还要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活动区是儿童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在创设活动起就必须考虑规则 问题,我们规定每个活动区只能进5至6人,给每个活动区设计标志牌;材料的分放点也贴上标志图,便于幼儿游戏和整理。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开展时教师的现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决定着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在幼儿的区域游戏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通过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
区域活动的指导首先是观察。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去发现幼儿的潜力。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幼儿某一活动的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到幼儿行为的表面,更要从表面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变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如: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动手区的筷子十分感兴趣,都抢着去玩,我们就在动手区投放了许多可用筷子操作的材料,供孩子们享用。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小肌肉发展,也可以为下学期升中班用筷子打基础。又如在美工区的折纸中,我观察到某个幼儿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对折整齐,此时我并没有对孩子说:“我来帮助你”或是“你再来一次”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张画有对称线的纸张,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帮助他成功地把纸对折起来。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帮助他们找回了差一点被挫伤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根据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实现自己富有特色的发展
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根据班特点设置了各类活动区,每个区中有多种的活动内容,有的侧重于粗浅知识的学习,有的着重于简单技能的练习和掌握,还有的则可让幼儿满足兴趣,好奇心等;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注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如果教师在指导上不因人施教的话,区域活动的长处就荡然无存了。如:在科学区针对认识图形这个目标,我投放了2组材料,一组是颜色的认识;二组是颜色与形状的认识——图形宝宝回家。这样的幼儿可根据兴趣、需要选择,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幼儿会在不同水平上获得不同的经验。
3、教师适时介入,因势利导
在游戏中,幼儿会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这时候教师的介入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在游戏中不同的表现,教师要选择不同的介入方式。
(1)孩子们对撕纸拼贴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又投放了一些粘有小动物头像的纸盒,意在让幼儿进一步运用撕粘的技能给小动物穿衣服。丽丽等几位孩子正在美工区里尝试新的玩法,这时,雯雯来到美工区,她看了看新投放的盒子,摆弄了一会儿,就拿起撕粘用的手工纸往盒子里塞,塞满了一个再换一个,其他孩子看到了,也放下手里的活儿效仿起来,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一堆各色手工纸塞得满满的盒子,美工区里的撕粘活动就这样变成了塞盒子活动。我发现这种情况是可以平行介入幼儿的活动,用正确的方法装饰“小动物”,并 运用语言引起孩子的注意:“我要给小羊穿上漂亮的衣服,然后去参加森林聚会”等,边说边示范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就会很自然的在活动中模仿老师的动作,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模仿能力强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利用同伴作品的展示为幼儿提供模仿学习的样本,促进幼儿伙伴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2)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参与指导时,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促使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社区、家庭,以及各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如:孩子们在音乐区里,听着美妙的歌声在用乐器随意敲打,没有目的性,没有节奏感,仅仅是为了热闹胡乱的乱敲一气,我没有批评他们,我在这时加入了他们的活动,带领着他们听音乐按节奏敲打乐器,孩子们依然快乐,没有产生厌烦心理。下一次再观察他们,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按节奏敲打乐器了。这就很有效合理的运用了交叉介入。在此过程中,仍然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是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花花在玩小汽车,一不留神,小汽车的轱辘都被花花拆下来弄坏了,我发现后及时给与教育,并告诉他要爱护玩具。孩子自己能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错了,并能很好的改正。当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 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采取垂直介入。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和领导。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幼儿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细致观察,进而分析,最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帮助,提出有效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游戏活动。
4、教师以鼓励赞扬为原则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是影响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而鼓励和赞扬也不再是表现好的孩子的专利,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差异,只要幼儿是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那么无论活动的结果如何,他们都应该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不仅能调动幼儿积极性,并且还能让能力弱的孩子增强信心让他们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让幼儿以更积极态度投入以后的活动。
三、区域活动后教师的指导
活动后教师的指导即游戏评价,这是区域活动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不仅是评价幼儿的活动表现,更是教师和幼儿共同了解自身在活动中行为表现、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以及今后的改进方法、调整方向,不断的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
活动评价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评和幼儿互评。评价时,教师要围绕教育目标,孩子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 教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以肯定为主,教师是要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通过游戏明白哪些道理等。让幼儿在评价中逐渐得到发展。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开展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全面幼儿,又有利于与课程主题相呼应,提供整合性的学习经验,实现幼儿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区角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多观察,少干涉;多尊重幼儿的活动,少包办代替;多鼓励,少指责;多包容,少急躁;把活动目的转化为幼儿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和行为,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长的主人,使新理念得以落实,教学体现出最优化。
第五篇:在区域活动发生的事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通过区域活动不断细致、深入地开展,我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区域活动。星期五下午,孩子们与往常一样进入区域开始玩游戏了,我看到有好几个小朋友们都往运动区跑,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玩球。跑得快的幼儿在球筐里东翻西挑的,跑得慢的也一哄而上,不一会便听见孩子们的吵吵嚷嚷声,甚至你推我挤地抢球,有的幼儿上面的球不拿,偏要弯着个背捡最底下的,这样一来,影响了其他小朋友拿球,大家就这样一个叠着一个,嘴里还不停地嚷嚷……看到这情景,我赶紧跑上去,让小朋友分散,并要求他们按顺序拿球,这才避免了万一会发生的危险。
通过这件事,我不由想到,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长辈都把好东西留给小孩,好吃的、好玩的一个人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的精神。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作为教师应注意及时引导,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特别是在区域活动时难免会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耐心教育他们友好地与同伴玩,让他们学会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