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条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十条规定
25日下午,新疆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常委会十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主持会议。
会议一致同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根据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结合新疆实际作出的十项规定。
一、自觉加强学习
自治区党委常委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集体学习制度,自治区党委中心组一般每2个月举行一次集体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改进调查研究
常委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调研,到基层调研每年应不少于40天。要轻车简从,尽可能集体乘车;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不搞层层陪同;简化接待,不以任何形式悬挂显示欢迎标语,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刻意摆放花草,不组织专场文艺演出。不提前打招呼,不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加负担。
三、精简会议活动
切实改进会风,减少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全区性的会议尽可能采取电视电话或视频会议方式。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议。从严控制以自治区名义在首府以外地州市召开全区或区域性会议。坚持开短会,坚持讲短话、讲实话,力戒空话、套话。认真清理规范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认真清理整顿各类面向基层的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
四、精简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严格控制文件简报数量。凡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已全文公开播发见报的、没有实质内容或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再发文,可长可短的文件一定要短。部门发文能解决的,不联合发文;部门联合发文能解决的,党委、政府不印发,不转发。
五、规范出访活动
合理安排、从紧控制常委出国(境)考察访问。有针对性地精心组织赴内地考察活动。到对口援疆省市对接工作要注重实效,从严控制人数和次数。出访、出区学习考察不搞迎送仪式,严格控制随行人员。
六、改进警卫工作
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警卫工作的制度,规范使用警力和警用车辆。常委出行不搞交通管制、不封路。公务活动尽量缩短警戒时间,不清场、闭馆,不得停止、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改进新闻报道
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作新闻报道,常委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报道。报道要坚持精简务实原则,有的可刊播短消息,有的只报标题新闻,可综合报道的不分别报道。精简全区性会议新闻报道。减少一般性报道。规范和简化治丧活动和诞辰纪念活动新闻报道。继续探索运用网络等新手段,加强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与群众的直接联系。
八、严格文稿发表
除自治区党委统一安排外,常委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不题字、不作序,不担任社会组织和杂志刊物的名誉职务。
九、厉行勤俭节约
常委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创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对外接待工作用餐不超过45分钟。各地各部门举办会议活动要简约简朴,不发放不必要的文具,严禁发放纪念品。严格执行领导调研和会议活动接待工作规定,不提高接待标准,不安排宴请。自治区区内各单位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十、坚持廉洁自律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自觉抵制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要带头移风易俗,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中严格执行自治区有关规定。在住房、用车方面严格遵守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良好的作风和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当好表率、取信于民。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规定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法制化、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加强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对于更好地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切实重视并抓紧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条 应急管理工作目标。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法规规章;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第四条 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健全机制。把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由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重点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风险隐患、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避难场所,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等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做好宣传教育,组织各种演练,增强全民应急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各级党委领导下,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负责,健全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四)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法治化。
(五)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第二章 应急管理领导体系
第五条 自治区应急管理领导体系由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自治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地州市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组成。
第六条 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是自治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设立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协调自治区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研究制定自治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规划、决策和指导意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各类自治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领导各地州市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开展需要启动自治区进行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
第七条 自治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根据自治区专项预案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确定的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在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专项应急预案中规定的职责,负责各相关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第八条 地(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各地(州、市)设立地州市应急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按职责和权限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处置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地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领导小组)下设地州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第三章 应急管理工作办事机构
第九条 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工作;负责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联系工作;负责接收和办理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督促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有关决定事项和自治区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指导全区应急体系、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和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组织编制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做好应急演练、宣传培训、风险分析、应急资源普查和储备等工作;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总结评估等工作。
第十条 自治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专项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相关类别应急预案的起草、演练、宣传与组织实施;负责本行业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救援队伍建设、培训、演练等工作;开展专项应急风险分析、应急资源普查,确定危险源,建立专业应急资源储备调用库等;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自治区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决定的事项;承担所有成员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及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应急管理委员会报告重要情况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协助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恢复重建和事件总结评估等工作。
第十一条 地(州、市)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承担地州市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协调处置职责;接收和办理向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报送的各类紧急重要事项;督促落实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地州市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有关决定事项和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负责当地并指导所辖县市(区)应急管理工作体系、指挥信息平台、预案体系建设;报送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协调应急处置、灾害调查和评估等工作;组织指导当地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资源普查储备、应急保障、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第四章 应急管理工作办事机构的建设 第十二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设立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业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编制从本级行政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或明确办事机构,确定相关责任人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
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部门)设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应当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保密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熟悉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知识、分级标准、处置流程和应急预案,能准确地按照领导要求协调处置、上传下达。
第十四条 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将各地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登记造册,建立工作人员业务联系网络。各地各部门确定、调整、变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时应及时向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第十五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部门)要为应急管理工作办事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应急管理工作、办事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中支出。
第十六条 自治区和各应急管理工作办事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第五章 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十七条 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部门)按照权限级别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做好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案的编写、修订、报审和演练工作。自治区总体应急预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以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下发全疆并报国务院应急办备案;自治区各专项预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部门预案报经分管副主席审定后,由部门冠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字样下发,并报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地州级总体应急预案报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地州级专项、部门预案参照自治区审核程序发文后,报当地州、市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备案。
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形式多样的各种演练,检验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好各部门和单位的协调与衔接,锻炼应急管理和救援队伍,总结应急处置和救援的经验,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实战能力。
第十八条 信息报送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部门)坚持常规信息日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直报,特事特报,急事急报,为自治区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的顺利展开提供信息保障。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要在发生或发现后2小时内报送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并且随时报送后续信息。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报经领导批准后,立即将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
第十九条 综合应急平台体系的构建。要根据“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注重实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基本工作原则,遵循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应急平台建设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需求,分级建设自治区、有关部门、各地州市、各县市(区)的应急平台。
自治区应急平台要实现与各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各地(州、市)、县(市、区)应急平台的网络联接和应用整合,并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的对接,从而形成自治区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和指挥协调体系,满足值守应急、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视频会商、指挥协调、总结评估等主要功能,全面提升自治区应急指挥能力,保障自治区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
各地(州、市)、县(市、区)应急分平台建设方案要报上一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审核,有关部门专项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报本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的制定。各地各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常见、易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各类职责明确、程序合理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流程,并与各级各类预案相衔接,明确职责,责任到人,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项处置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
第二十一条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自治区建立以公安消防部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行业、系统为依托的专业救援队伍,以成年志愿者为主体的临时救援队伍,以及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和处置单位建立的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基层要充分整合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队伍等几支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把基层综合应急队伍组建起来。加强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逐步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
第二十二条 风险隐患排查监管。各地各部门在认真总结本地区、本部门以往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切实做好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风险隐患情况,并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建立健全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
第二十三条 应急资源的普查储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自治区、地方和基层单位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进行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物资和紧急避难场所,加强地方物资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建立重要物资监测网络,以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和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
第二十四条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立足于抗防”的原则,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设施。
第二十五条 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培训班、座谈会、学习考察、以会代训、以干代训等方式,每年轮训一次,不断提高各级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应急管理工作队伍。
第二十六条 宣传教育。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面向社会做好应急预案(简本)的发布工作。通过宣传周、宣传日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手册(单)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和避险自救常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应对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第二十七条 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以建设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为抓手,加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联动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区各县(市)要全部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基层乡村、社区、企业、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实现应急预案在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的全覆盖;各县(市)建立1-2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有条件的乡镇建立1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相关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著提高。
第六章 应急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二十八条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预案管理、信息报送、统计普查、专家管理、联系会议、检查评估、考核通报等各项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实现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十九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应急管理信息日报制,重视社会舆情,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建立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健全综合应急管理机构与专项应急机构的会商通报制度。
第三十一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预案全覆盖和动态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预案体系,确保街道社区、乡镇村、各类企事业单位预案全覆盖。加强预案动态管理、演练和评估工作,应急预案因机构职责、组成人员、应急资源和危险源等要素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确保同一层面预案和上下级预案之间,在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各个环节有机衔接。
第三十二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综合能力评估制度。建立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各种类型、涉及应急管理各项日常工作的数据统计普查表格,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统计汇总、评估指标,定期综合评估,促进应急管理能力提高。
第三十三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考核评估制度。自治区制定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地各相关部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考核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相应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及有关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第三十四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年会和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自治区每年召开一次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的目标任务。不定期召开应急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联系会议,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搭建民主管理、上下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协调应急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十五条 应急管理工作实行专家咨询制度。制定自治区应急管理专家工作规则,确保专家组研究咨询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发挥技术咨询和专家咨询指导作用,完善政府、专家和公众三结合的决策机制,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第七章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运行机制
第三十六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各相关单位(部门)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调查评估及恢复重建机制。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托政府及有关部门、专业监测机构、监测网点等建立预测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级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通过对信息和舆情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准确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第三十八条 事发地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和职责权限,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初步判断事件类别和级别,立即启动相关预案进行处置,确需升级的逐级上报。各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畅通应急指挥处置的程序和渠道,做好各类协调、处置工作,整合各类资源,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应急指挥顺利展开和处置措施扎实到位。
第三十九条 自治区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综合调查与评估。自治区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每年第一季度对上一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调查与评估的情况要以书面形式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条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地州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负责,要立足长远,统筹规划,需要自治区援助的,由事发地地州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提出请求,自治区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规定(试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
规定(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工作,尽快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自治区范围内各级各类普通高中学校。第三条 普通高中学籍实行自治区统一管理。
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设学籍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学籍管理工作。
普通高中学籍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新生应按时到校报到,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入学手续。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须持有关证明及时向学校请假。新生如在规定报到时间结束两周后仍未到校办理手续且未向学校请假的,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 普通高中实行学籍、学业水平考试考籍一体化管理。学生入学后,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将新生录取花名册报自治区教育厅,经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学籍号确认后,取得学籍。学生在获得学籍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注册高中学籍:
1.未按规定录取的学生; 2.已取得学籍的学生;
3.有伪造证件或持假转学证明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学生; 4.超出规定注册时限还未注册的学生; 5.复读学生。
三、转学与借读
第六条 学生不得随意转学。因家庭住址变化、父母工作调动等因素确需转学的,由学生或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可准予转学。
示范(重点)高中学生可以转入一般普通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学生不得转入示范(重点)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不得转入普通高中。
毕业年级学生一般不准转学。学生在本县(市、区)内不准转学。学生休学期间以及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学生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第七条 学生在地州市内跨县(市、区)转学,须经转出学校同意、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入学校同意后,持户口本、转学证等材料,到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学手续,并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自治区区内跨地州市转学,须经转出、转入学校同意,在转出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持户口本、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转学
证等材料,按照规定时间集中到转入学校所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学手续,并报自治区教育厅确认。
由外省市区转入我区,须持户口本、转学证、原就读学校出具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袋、学生已经获得的学分清单、省级相应考试管理机构提供的学业水平考试(会考)成绩单,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机构确认,自治区教育厅统一发放学籍号后正式取得学籍,并由接收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学籍档案手续。
由我区转出到外省(市、区),须在转出学校同意后,持户口本、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报告》或《成长记录》档案袋、转学证等材料,经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自治区教育厅审核批准后,办理转学手续,并核销其学籍号。一学期后,因未能在转入省注册学籍又要求在我区恢复学籍的,不予办理。
第八条 军队转业干部、现役军人、援疆干部、自治区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随迁转学时,按有关规定,由安置地教育行政部门妥善安排。
第九条 凡要求借读的学生,应持父母所在单位和学籍所在学校证明,向同类学校提出借读申请,经借读学校和借读学校所在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予借读。借读学生不得变更就读年级,借读学生学籍保留在原学校。
第十条 借读学生在借读期间的成绩和表现,由借读学校考核,并提供给学籍所在学校。借读学生的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由学籍所在学校发放。
四、休学、复学与退学
第十一条 学生因病需长期治疗,可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到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核准后准予休学。
第十二条 患有传染病或患有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认为不能使其在学校进行正常学习疾病的学生,学校可令其休学。
第十三条 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第十四条 学生休学期满需要复学者,应由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含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学校审查核准,即可复学,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学生休学期满未申请复学的,学校应以信函或电话形式通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超过应复学时间一个月以上不予答复或未提出继续休学申请的,按自动退学处理。连续休学两年以上,仍不能复学者,应予退学,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学生擅自离校,学校应通过信函等方式督促其返校,并将督促学生返校的相关材料副本存档。学生擅自离校三个月以上,在告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后,学校可作自动退学处理,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学生死亡,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证明,逐级报告,由教育行政部门注销其学籍。
五、升级、跳级 与留级
第十八条 学生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德、智、体、美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的可以升级。
第十九条 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成绩特别优秀,并提前修满规定课程学分,且具备超前学习能力的,由学生和其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批准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以跳级。
第二十条 普通高中毕业年级不设留级,非毕业年级的留级比例控制在本年级的百分之一以内。学生因学习困难,不能适应高一年级学习可以留级。学生留级由学生本人提出留级申请,经学校审核,报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予以留级。学生留级一年仍达不到升级标准的,应予肄业。
六、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二十一条 在籍学生同时达到下述四项要求者准予毕业,按程序发给高中毕业证书。
1.修满规定学分; 2.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
3.地方、学校考试(考查)成绩达标; 4.综合素质评价合格。
第二十二条 修业期满但未达到毕业要求的离校学生,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两年内达到毕业要求的,可以换发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换发毕业证书当年学生毕业时间填写。
第二十三条 学生修业一年以上、因故中途退学的,如学生需要,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七、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四条 对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或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彰和奖励。凡受到校级以上奖励,公示后方可记入学生档案。
第二十五条 学生违反学生守则、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可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处分。学生处分由学校批准。学校要建立处分学生的相关听证、申诉和复议等工作制度。
给予学生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的,需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生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毕业前未予撤消的,记入学生档案。
第二十六条 学生受到奖励或处分及撤消处分,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八、管理权限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依据本《规定》建立健全学籍档案和学籍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 标准,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采集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建立学籍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应永久保存。
学生纸质档案由自治区统一格式。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制定全区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制定学籍号码编制规则,分配学生学籍号,检查、指导地州市学籍管理工作;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学籍管理;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配合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学籍管理;学校负责学生档案材料的建立、审核和管理等工作。
九、附则
第二十九条 凡弄虚作假,乱开休学、转学、毕(结)业证明或表彰奖励证明,涂改学籍档案,为学生建立双重学籍等,教育行政部门对责任人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者,移交司法部门。
第三十条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自治区教育厅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执行,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作出改进工作作风十项规定
25日下午,新疆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落实常委会十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主持会议。
会议一致同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根据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结合新疆实际作出的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
这十项规定包括:
一、自觉加强学习
自治区党委常委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完善集体学习制度,自治区党委中心组一般每2个月举行一次集体学习,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改进调查研究
常委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和各族干部群众中进行调研,到基层调研每年应不少于40天。要轻车简从,尽可能集体乘车;减少陪同和随行人员,不搞层层陪同;简化接待,不以任何形式悬挂显示欢迎标语,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刻意摆放花草,不组织专场文艺演出。不提前打招呼,不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加负担。
三、精简会议活动
切实改进会风,减少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全区性的会议尽可能采取电视电话或视频会议方式。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议。从严控制以自治区名义在首府以外地州市召开全区或区域性会议。坚持开短会,坚持讲短话、讲实话,力戒空话、套话。认真清理规范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认真清理整顿各类面向基层的检查考核评比达标活动。
四、精简文件简报
切实改进文风,严格控制文件简报数量。凡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已全文公开播发见报的、没有实质内容或可发可不发的,一律不再发文,可长可短的文件一定要短。部门发文能解决的,不联合发文;部门联合发文能解决的,党委、政府不印发,不转发。
五、规范出访活动
合理安排、从紧控制常委出国(境)考察访问。有针对性地精心组织赴内地考察活动。到对口援疆省市对接工作要注重实效,从严控制人数和次数。出访、出区学习考察不搞迎送仪式,严格控制随行人员。
六、改进警卫工作
严格执行中央关于警卫工作的制度,规范使用警力和警用车辆。常委出行不搞交通管制、不封路。公务活动尽量缩短警戒时间,不清场、闭馆,不得停止、限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改进新闻报道
要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决定是否作新闻报道,常委出席一般性会议和活动不作报道。报道要坚持精简务实原则,有的可刊播短消息,有的只报标题新闻,可综合报道的不分别报道。精简全区性会议新闻报道。减少一般性报道。规范和简化治丧活动和诞辰纪念活动新闻报道。继续探索运用网络等新手段,加强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与群众的直接联系。
八、严格文稿发表
除自治区党委统一安排外,常委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不题字、不作序,不担任社会组织和杂志刊物的名誉职务。
九、厉行勤俭节约
常委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创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对外接待工作用餐不超过45分钟。各地各部门举办会议活动要简约简朴,不发放不必要的文具,严禁发放纪念品。严格执行领导调研和会议活动接待工作规定,不提高接待标准,不安排宴请。自治区区内各单位之间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十、坚持廉洁自律
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自觉抵制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要带头移风易俗,在办理婚丧喜庆事宜中严格执行自治区有关规定。在住房、用车方面严格遵守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以良好的作风和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当好表率、取信于民。
第五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管理规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管理规定
作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矿产储量管理,及时、准确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自治区境内的矿产储量申报、批准、登记、利用和注销,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矿产储量的勘查与开发,必须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四条 矿产储量是矿产资源中已探明的矿产蕴藏量,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用任何手段对其进行侵占或者破坏。
第五条 矿产储量管理工作的范围,包括对勘探工作质量监督,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的仲裁审核,矿产勘探储量的审批,经过批准的勘探储量的利用和矿山闭坑报告中储量的审批注销。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基本职能
第六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简称自治区储委)是在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全区矿产储量的机构,对全区的矿产储量实行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矿产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定自治区有关矿产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矿产勘探报告实行统一审批。
第七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管理局(简称自治区储管局)是自治区储委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区矿产勘探储量的管理工作;监督矿产勘探报告质量,统一审查矿产勘探报告;接受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八条 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协助自治区储委、区储管局对与本部门有关的矿产储量进行管理。各州、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有关主管部门及矿管机构协助自治区储委、区储管局对与本地区有关的矿产储量进行管理。
第九条 矿山企业地质测量机构或专职地质测量人员,负责本企业的矿产储量管理,业务上受区储管局的指导。
第三章 地质勘探报告的审批管理
第十条 矿山和水源地的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凡供建设设计利用的矿产储量,必须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交勘探报告,报经自治区储委或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简称全国储委)审批。
第十一条 以下勘探报告须送交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审批:(一)国家计划内提供矿山、油气田或水源地建设设计利用的矿产勘探报告;(二)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投资进行矿山、油气田或水源地基本建设或改、扩建所需的地质勘查报告(含生产地质报告);(三)已批准的勘探报告由于工业指标的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矿产储量重大变化而重新编制的勘探报告;(四)供矿山、油气田、水源地改建或扩建使用的补充勘探报告;(五)在矿山企业生产勘探中,因矿产储量发生重大变化而重新编写的勘探报告。
第十二条 小而复杂的矿床,经较密的勘探仍求不到C级储量而提交工业部门边采边探使用的勘探报告及其提交的储量,须经自治区储委审查批准。
第十三条 “三资”企业、私营、乡镇企业投资进行矿山、油气田或水源地基本建设,或改扩建所需的矿产勘探报告,自治区储委可以接受委托进行审批。第十四条 提交自治区储委审批的,作为矿山、油气田或水源地建设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议书使用的,以及核收黄金储量的详查地质报告(不包括供小型矿山建设设计利用的详查地质报告或生产地质报告),只发给审查意见书,不发审批决议书。
第十五条 提交自治区储委审批的报告,应按要求事先向自治区储管局提出申报计划书,并按计划执行。自治区储管局收到报告后一般应在六个月内批复,小型报告应在三个月内批复。第十六条 送交自治区储委审批的报告,必须是经地勘单位主管部门审查认可的正式报告,并按送审规定附交下列文件:(一)矿产开发管理部门颁发的勘查许可证;(二)勘探主管部门确认本报告可以提交自治区储委审批的审查意见书;(三)有关工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文件及其论证资料;(四)有关本矿区选(冶)矿石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研究报告;(五)与矿山建设设计有关的其他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
第十七条 审批报告的质量标准为全国储委或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颁发的有关规范或要求。未颁布规范的矿种,可按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或比照相近矿种规范进行审批。
为地方小型矿山建设提供设计依据的勘探报告(含生产地质报告)的审批,可在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定的基础上,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自治区储委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提出的有关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 制定用于储量计算的工业指标,应本着既要充分利用矿产储量,又要考虑矿山的经济效益的原则。工业指标由国家或自治区级的工业主管部门正式下达,作为储量计算的依据。地勘单位和工业主管部门对工业指标发生争议时,由自治区储委仲裁后下达。
第十九条 对严重违背国家矿产资源政策,导致矿产储量不能合理利用的工业指标,自治区储委有权予以否决,并要求其重新制定。
第二十条 为提高勘探报告的审批质量,自治区储管局在收到报告后,应指定主审人,对报告进行全面认真的评审,必要时可聘请评论员。需要召开审查会议的,由自治区储管局组织召开有工业部门、矿山企业、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地勘主管部门等部门和专家参加的审查会议,在广泛认真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查意见书。最后经审查批准的报告审批决议书经自治区储委总工程师审核后,由自治区储委主任或由主任委托常务副主任签发下达。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勘探报告不予批准:(一)无矿产开发管理部门颁发的勘查许可证的;(二)勘探工作质量差,或勘探、研究程度不足,需要补充的;(三)对矿床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组份未作综合评价,未计算储量的;(四)工业指标应用有重大问题的;(五)报告需作重大修改、补充,不能按规定期限完成的。对不予批准的勘探报告,由自治区储委下达不予批准决定。
第二十二条 作为国家资源计征补偿费依据的矿产储量(或可采出储量)由自治区储管局审批,税收机关及有关部门以审批的开采单位占用和消耗的矿产储量为依据对资源补偿费额进行核算和审定。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储管局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好报告审批工作,提高勘探报告的审批质量。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正常的报告审批工作进行非法干涉。第四章 矿产储量的使用与注销管理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下达的报告审批决议书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未经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审查批准的矿产勘探报告,不得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未取得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批准文件的勘探报告,自治区计委不列入计划,工业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办矿山企业,矿管部门不得办理采矿许可证,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地下水开采许可证,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不得拨款或贷款,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征拨土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给予登记注册。
第二十五条 矿山、油气田和水源地建设应遵循“保护矿产资源,节约、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本着既考虑经济效益,又注重环境效果,更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类矿产储量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开采顺序,采用适合矿区特点的开采方案、选冶工艺和保护环境的开发建设设计方案。自治区储管局在矿山、油气田、地下水水源地建设设计的审批中,对矿产储量设计利用程度及其合理性进行监督。对于储量利用不合理的矿山设计,自治区储管局有权责成设计部门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正。
第二十六条 矿山企业应严格按批准的设计进行开采,加强矿产储量管理,防止矿产储量的非正常损失,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下列储量为非正常损失储量:(一)擅自提高原已批准的工业指标而造成损失的储量;(二)开采条件恶化,导致不能采出的储量;(三)由于设计不当或矿山企业管理不善而损失的储量。
第二十七条 依法取得采矿权的矿山、油气田和水源的企业,对矿山、油气田和水源地设计范围内所占用的矿产储量,经有关部门审查后,报自治区储管局备案。
第二十八条 自治区储管局对矿产开发中工业指标的使用进行监督。矿山设计及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改变工业指标时,应上报论证资料,经有关工业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储委审定后,由原工业指标下达机关正式下达。
第二十九条 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采掘工程和探矿工程资料,在计算“三级”矿量的同时,对矿体进行再圈定,并按批准的工业指标计算生产勘探储量,报自治区储管局备案,以便掌握开采过程中的探明储量、开采消耗、损失量和保有储量的变更动态。
矿山企业获得的生产勘探储量与原地质勘探储量存在较大误差,影响矿山正常生产时,矿山企业须按隶属关系提交储量重算报告,报自治区储委复审。
第三十条 及阶段储量报销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审批,报区储管局备案,由自治区储管局监督并根据情况进行核查。
矿山闭坑储量报告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提交自治区储委审批,报计划管理部门备案。矿山闭坑储量报告未经审批或未获批准,矿山企业不得撤除生产设施和毁坏生产系统,不得停闭采矿场所。
第三十一条 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内对矿山设计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产生重大影响的非正常开采损失储量报销由矿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自治区储管局审批。
第三十二条 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暂难利用的储量,以及因自然灾害、开采技术和经济政策等原因中断开采的未采储量,均不能报销,应加以保护,以备将来复采。
第三十三条 矿山企业在经批准的开采范围以外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所编制的勘探报告,应提交自治区储委审批。
第五章 矿产储量统计分析管理
第三十四条 经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审查批准的矿产储量的年报,由自治区储管局负责编制,于每年十二月底前上报自治区和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储管局根据各矿山企业的上报资料,负责对已开采矿床勘探储量的升级、注销、保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十六条 自治区储管局负责对已批准而未开发的矿床进行经常性的经济技术论证,从中筛选出近期可供矿山建设利用的产地及其储量,供自治区人民政府及综合计划部门作为制定计划的参考,并上报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 自治区储管局负责组织对重点矿山的回访工作,并将回访调查情况上报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第三十八条 各矿山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按时填报有关表格,对自治区储管局的矿山回访工作给予协助和配合。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九条 具有下列情况的单位或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自治区储委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隶属关系予以奖励:(一)探明矿产储量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二)重视勘探工作质量,并提交优良勘探报告的;(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储量成绩显著的;(四)综合开发利用共生、伴生矿产成绩显著的;(五)在矿产勘探、开发利用科研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六)在矿产储量管理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自治区储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一)无正当理由,不按计划向自治区储管局提交送审报告的;(二)不按期完成报告修改工作,影响审批的;(三)送审报告质量不合格,未经批准的;(四)在报告资料中弄虚作假、篡改数据的。
第四十一条 在审查报告中,未经报告提交单位许可,擅自复制送审报告资料的,由负责该报告审批的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由有关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利用未经自治区储委或全国储委审批或未批准的报告进行矿山设计、建设的,由自治区储委建议有关部门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在矿山设计、生产中擅自提高工业指标,造成矿产储量严重损失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上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五条 报告提交单位对勘探报告及矿山闭坑储量报告未获批准不服,可以向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提起复议,国务院矿产储量主管部门的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
第四十六条 自治区储管局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职责或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对造成建设项目失误或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