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麻醉科工作持续改进方案
2015年麻醉科工作持续改进方案
2014年12月26日我院相关职能科室对麻醉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年终检查,对我科这一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指正,并指出下一年工作中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配合好医院的各项工作尤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对下一年的工作进行安排并改进。
一、加强质量管理
1、麻醉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及组织,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
二、规范医疗行为
1、有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2、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察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案或制度、重点措施及应急预案,有对感染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效果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并落实到位,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有记录。
三、确保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麻醉方案时要按照“住院患者麻醉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进行,麻醉记录应在24h内完成。
3、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4、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报告书”上报医务科。
5、建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及“新开展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6、履行各项告知程序,充分尊重患者权益,知情同意书由麻醉者或上级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发,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麻醉、处置、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及利害得失等告知内容,并记录在同意书中,术中意外处理或改变麻醉方式时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向患者家属告知;对新开展的麻醉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方法及其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告知谈话。
7、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四、落实核心制度
1、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2、术前麻醉查房:接到手术通知单后,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决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记录于病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确认,确定麻醉方案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对麻醉、处置的适宜性应进行讨论,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与麻醉方法,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同意后签订手术麻醉同意书,开出手术前用药,并准备麻醉器械,落实查对制度,每个患者外科手术时必须有麻醉方案(计划),重点是全麻、危重患者、新开展手术及特殊患者。
3、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状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要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落实查对制度。
4、术后随访:麻醉师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的判断有具体判断基本标准(意识状态、血压、呼吸状态等),查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待注意事项,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
五、提高医生专业素养
1、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
2、派医生参加国内相关会议、短期学习班提高业务水平。
3、安排3名医师参加在职研硕士研究生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学历结构。
4、鼓励并支持医务人员发表学术论文、鼓励申报科研。
六、配合好医师规培工作
为规培医师提供参观手术,临摹手术的条件。
第二篇: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一、质量管理
1、麻醉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3、建立麻醉医师资质管理及评价制度及组织,按照评价方法及程序对麻醉医师的资质和能力进行评价,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有记录,医院每半年进行抽查考核1次。
4、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和员工的培训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业务,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水平和能力的项目,有临床工作统计资料,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过程。
二、医疗规范
1、有麻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能熟练运用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指导临床工作。
2、有合理使用麻醉药品的规范,有督察记录及处理措施。
3、有麻醉设备操作规程,员工能熟练操作麻醉设备,有使用记录,麻醉与术中生命监护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定期保养,有记录,手术药品和器材有适度储备。
4、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方案或制度、重点
措施及应急预案,有对感染控制缺陷进行整改与效果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并落实到位,对员工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有记录。
三、医疗安全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
2、有麻醉方案确定过程和实施流程,有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麻醉医师分级管理制度,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需临时改变麻醉方案时要按照“住院患者麻醉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的程序”进行,麻醉记录应在24h内完成。
3、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4、建立“危重患者管理制度”对科室难以处置。的危重患者应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报告书”上报医务科。
5、建立“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及“新开展有创操作报批制度”。
6、履行各项告知程序,充分尊重患者权益,知情同意书由麻醉者或上级医师负责谈话及签发,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麻醉、处置、操作的必要性和目的及利害得失等告知内容,并记录在同意书中,术中意外处理或改变麻醉方式时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向患者家属告知;对新开展的麻醉方法及其他特定范围的手术麻
醉方法及其特定范围的手术麻醉由具备资质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负责告知谈话。
7、处理危急重症患者的应急反应能力,制定“科室处理急危重症患者的应急预案”,对预案内容进行模拟训练,要求熟练掌握、反应迅速,有“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确保按时到位。
四、医疗核心制度
1、重要制度健全:具有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麻醉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要求科内员工了解并得到落实。
2、术前麻醉查房:接到手术通知单后,麻醉医师应按要求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对病情进行评估,决定适宜的麻醉方案,并记录于病历,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字确认,确定麻醉方案时要考虑患者年龄、全身状态,对麻醉、处置的适宜性应进行讨论,选择最适宜的时机与麻醉方法,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同意后签订手术麻醉同意书,开出手术前用药,并准备麻醉器械,落实查对制度,每个患者外科手术时必须有麻醉方案(计划),重点是全麻、危重患者、新开展手术及特殊患者。
3、术中管理:术中应监测患者生理状态,进行麻醉效果评定,发生意外状况及改变麻醉方式要按规定流程进行,要由具备资格的医师负责谈话,落实查对制度。
4、术后随访:麻醉师对患者术后麻醉复苏阶段的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对苏醒的判断有具体判断基本标准(意识状态、血压、呼
吸状态等),查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待注意事项,防止发生麻醉并发症,并做记录。
第三篇:麻醉科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2013年医院麻醉科工作总结
2013年我科紧紧围绕加快科室发展这个中心,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科素质方面又迈上一个新台阶,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 思想和学习情况
今年以来,根据院党委的安排,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党性觉悟和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讲话精神。胡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同时又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领会胡总书记精神,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围绕着我院改革发展的大局,积极开展我科各项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科室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麻醉科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临床科室,我是一切工作以质量为核心。为了把医疗质量真正摆上科室管理的核心地位,今年,继续完善和进一步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室、个人二级质量控制网络。避免了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坚持要求我科各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意识,不向患者索要红包,要有视病人为“衣食父母”的观念,全力搞好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工作。我定期征求病人及群众意见,针对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赢得了病人的信赖。
总之,2013年我们承接了2013年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2013年各项工作任务,也为2013年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功立业,为广大病患者解除痛苦,再造健康贡献力量。
第四篇:科室持续改进方案
中医医院科室
开展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自查报告
为巩固我院等级评审成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我院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脑病科对照《二级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近日,在全科范围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现将自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我科基本情况
我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中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60%。有专门的重症病室及普通病房,及治疗室。开设病床56张,开展有特色的中医医疗技术项目14项,包括艾灸、针刺、中药贴敷、中药泡足治疗等。我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有2个,主要为中风急性期、眩晕,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二、自查情况
依照《二级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从中医药特色优势、队伍建设、科室建设及管理及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自查。1.我科工作计划中有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具体措施,并严格中落实。
2.我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65%,符合中医药人员配备的相关规定。我科主任具备副高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20年,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
3.我科定期开展中医临床知识的相关培训,要求全科医务人员参加,并考核。临床医师对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4.中医诊疗方案和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并严格执行,各诊断、治疗思路、方法和技术应用与诊疗方案相符,首次病程记录和病程记录理法方药一致,上级医师如期指导下级医师开展诊疗活动。
5.以中医内容为指导,严格执行病历讨论制度,科室积极开展病历讨论,记录齐全。
6.积极开展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多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7.我科实行中医临床路径2个,重点病种3个,临床医师熟练掌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及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切实应用,不断提高临床疗效。
自我院2013年6月份迎接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登记评审后,医院根据评审小组反馈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计划和措施,由相关负责人主要负责整改和落实。我科并根据制定的整改计划逐步进行实施,各项存在的问题已初步得到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查,我科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科室建设相关设施不够齐全,人才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2.部分病历文书书写欠规范,部分病历书写过于简单。
3.非药物中医治疗人次比例相对欠缺
4.不同层次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中医临床水平和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5.中医临床路径实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仍有不少差距。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我科将严格按照《二级中医医院以“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要求,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努力造就一支人民满意的德技双馨的医疗技术队伍,尽职尽责为保障人民的健康服务。
第五篇:技术水平持续改进方案
肿瘤内科技术水平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技术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与精髓,它不仅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持续改进,制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技术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
二、目标:
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安全。
三、健全技术管理及考核组织
(一)成立院科两级技术管理组织
1.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分管院长、医务科、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
2、科室医疗技术管理控制小组:由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
(二)管理制度和实施措施
1.医院医疗技术理委员会(院级医疗技术管理控制体制)(1)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管理制度见《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2)实施措施:主要有建立、修改技术质量控制目标值;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医疗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监控;医技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监控;医疗技术专题调研评价;医疗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总结报告;医疗纠纷、医疗过失、医疗事故分析、评价、教训总结与改进;
(3)考评内容、方式及奖惩见<医疗技术考评实施细则>。
2.科室医疗技术管理控制小组
(1)管理制度:在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本科室医疗技术进行经常性检查。重点是技术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以及诊疗操作常规、医院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奖惩意见,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并作为年终评比、晋职晋级的依据。定期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报告本科室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技术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督促、落实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对本科提出的医疗质量存在问题的整改意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医疗技术管理控制小组会议,分析探讨科内医疗技术状况、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做好会议记录。
(2)实施措施: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坚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利用早会或其他时间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诊疗护理操作常规等,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知熟记,严格执行;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对容 易发生医疗问题或纠纷的诊疗操作、技术项目等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处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字,经常性地组织学习;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随时监控,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加以改进,定期向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进行口头或书面汇报。
四、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控制管理办法
环节(流程)质量实时检查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的重点,是预防医疗缺陷、减少医疗纠纷、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如下:
(一)控制方式
1.现场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动态诊疗信息发现医疗偏差。
2.前馈控制:通过住院病人的有关检查信息,在医师做出主要治疗前(如手术等)发现医疗偏差,及时纠正。
3.反馈控制:通过各项诊疗活动结果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二)检查手段
1.病案调查。检查病历书写情况,评价病历质量。
2.疾病相关检查。通过临床了解医技科室检查质量(阳性率),通过病理报告了解诊断符合率、医技科室检查阳性率等。
3.逻辑功能检查。通过逻辑功能检查评价病案质量等。如手术病人应有术前讨论、手术记录、切口愈合等级、手术费等;疑难病例、死亡病例应有讨论记录等。
五、实施全程医疗技术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和标准,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环节医疗质量和终末医疗质量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切实落实和督查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医疗制度,在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中及时发现医疗技术和医疗安全隐患并进行动态监控。
2、特别警惕“三个重点”的医疗安全防范,重点部门、重要岗位;重点(关键)环节如危重病人管理、围手术期病人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重要岗位如临床值班、三级医师查房等医院要采取督导检查、落实制度等多种方式保障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医疗技术安全。
3、重点做好三大重点工作(①建立新的医疗技术考核体系,②合理检查,③合理用药。)抓好四个重要环节(①进一步提高急诊质量,②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③进一步提高医技质量,④进一步提高病历质量。)加强四个层次管理(①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4 ②加强主治医师的管理、④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督导团的作用,⑤加强高年资医师的管理)。
4、通过检查、反馈、评价、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技术。
六、切实加强医疗技术规范管理
1、完善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制度,并完善医疗技术意外处置预案和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定期检查、督导及落实,坚决杜绝未经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实践证明的医疗技术在我院应用。
2、严格审核与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或项目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与设施,实施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
3、新开展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特别注意病人安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