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中的楷模 行动上的标杆
党员中的楷模 行动上的标杆
---记丰都县师德标兵程学益
程学益同志于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共党员、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丰都县先进教师、师德标兵。曾担任仁沙中心校校长,支部书记等职务。
该同志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活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在八十年代,所教学的毕业班数学教学中,曾两次获当时全区八个乡中升学考试第一名。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多次被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
在担任仁沙中心校校长期间,该同志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带领全体师生为学校的发展努力工作,使仁沙中心校在全县首批进入“常规管理合格学校”的行列。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县的先进行列。在“普九”工作中,积极主动,扎实工作,为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普九”要求忘我工作,圆满完成了“普九”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程学益同志随着年龄的增大,主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从一个校长转变成一个教师,反差较大。但该同志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尚的师德规范自己,用良好的心态直面角色的转换。从不居功骄傲、目中无人,或是品头论足、自以为是。相反,却始终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任劳任怨。
2007年秋,学校实行学生寄宿制,为了学校工作的需要,学校安排他担任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工作,这个工作既繁杂又不起眼,同时还可能招来一些非议,但程学益同志想到,这是学校的工作,是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毅然接受工作并努力把工作做好。在接到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他就深知其目标是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归根结底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虽然很平凡,但能为师生服务也很光荣。在一年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以“为师生服好务”为宗旨,“勤俭节约”为目标,“廉洁奉公”为准则,扎实做好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一是坚持每天师生的“一日三餐”亲临食堂观察、指导、督促饭菜质量、安全卫生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确保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开展,一年来从没有因为工作失误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坚持廉洁奉公,真正做到了进货质量好、数量足、记录清,不搞特殊;三是坚持勤俭节约,一次学校购煤10多吨,因为天下雨,为了不让学校财产受到损失,他想到绝不能让煤在街上过夜,但当时工人难请,人员又少,于是主动和担煤工人一道搬运,以便加快搬运速度,不过运完煤已是凌晨两点多钟,虽然有些累,但他没有丝毫怨气,反而说:“这是我的职责”„„
2008年春季开学,学校一位老师因病无法坚持上课,学校为了整个全局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领导主动找其谈话,希望他接该班的数学课。在承担了服务中心的繁杂工作的同时,又毅然接了一个班的数学课,既然接了“招”,就得有招数,这个“招”就是对岗位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敬重;这个“招”就是对工作的责任感。于是将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合理安排,努力做到了服务、教学两不误,在做好后勤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尽心竭力狠抓教学工作,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辅导,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倾注教师的情感。艰苦的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该班级的数学学科在全乡期末抽考中,由原来的全乡第6名一跃为全乡第1名。2009年春,由于教师紧缺,为了解决学校困难,又主动承担了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尽管这两个班班额大,工作量重,但教学常规工作仍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程学益同志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始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在师生及家长中留下较好的口碑,是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一面镜子。(罗寿伟供稿)
第二篇:党员楷模....
加工楷模——**** 在****车间,有这样一位老员工,早晨早早的来到工作岗位,晚上直到所有的人都离开后,才默默地离开,他从不会因为工作的繁重而退缩,也从没有为自己的付出而索求,他一直为车间默默地奉献着,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问车间的生产打拼,也为其他的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工人们都喜欢亲切的称呼他****师傅,他就是****车间第二工段的镗工——****。
****师傅自 1968 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融入到了一起,这么多年以来,他舍小家,顾大家,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为****车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于他能吃苦耐劳、沉着稳重、认真转钻研的性格,当车间每有重点加班突击任务时,领导都是将任务交给他来干,他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特有的奉献精神,毫无怨言的工作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次都保质保量的完成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
在2009年*****厂开展的“三保三比一创”四季度攻坚主题实践活动中,****师傅更是体现了一名优秀的老员工应该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就在今年的下半年,正值新产品上线,第一次投入车间开始生产,车间把新产品**的加工工作交给了他。为了能够尽快得完成车间的生产任务,他连续1个多月加班加点,就是为了能够找到最好的加工办法,既能够保证加工的效率,又能够保证加工的精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师傅的认真研究下,很快工人就掌握了最新最有效的加工办法,研制了一种能够很快将零件定位的工装,节省了大量的零件装夹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新产品立柱的铣序和钻序加工的效率,保证了加工车间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
作为一名生产一线上的老师傅,他在认真工作的同时,还能够经常以身作则的教育年轻的员工,把自己多年来在机械加工方面的心得和经验毫不保留的教给年轻一代,作为一名老党员,朱师傅能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会利用业余时间和年轻党员交流,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老员工。在员工的心中,他就是一面旗帜,他就是全车间员工的楷模。相信只要车间的全体员工能够以*****师傅为榜样,努力向这位优秀的老师傅看齐,****车间一定会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xxxxx车间 2010-1-1
第三篇:青年的标杆,学习的楷模
青年的标杆,学习的楷模
2013年五四青年节,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了一段极有文采、极富人生哲理的话:“青年朋友们,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这段话在青年中引起强烈共鸣,激励着无数青年发出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铮铮誓言。现在,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回味和咀嚼这段话,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在讲这一番话时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我理解,总书记这段话是说给广大青年听的,同时每一个字又是对自己知青岁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种震撼,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经出版发行,就在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中自发形成了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话理想、谈奋斗的浓厚氛围,形成了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向总书记看齐的高度自觉。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人民领袖的魅力。
一、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青年一代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时的外部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有人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阳光下、灯光下扣,而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与启迪。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总书记的要求和他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二、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青年工作者健康成长的看齐标杆
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青年工作者的成长,深刻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青年工作者“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
青年工作者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一心为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某些干部用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来抵消不确定性,是两种选择、两种境界,泾渭分明、高下立见,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现在,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新时期的青年工作者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青年工作者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勤勉务实。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青年习近平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习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习近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新时期的青年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特别是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
得
感。
青年工作者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敢于担当。“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逐步深化,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处于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党员干部敢于担当。青年工作者必须牢记总书记提出的20字好干部标准,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勇士。
三、《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在当代青年内心赢得真挚的情感认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运筹帷幄、勇于担当、率先垂范,赢得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党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政治成果,我们必须备加珍惜、坚决捍卫。
对核心的绝对忠诚和坚定追随,最根本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灵上的情感认同。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同志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发出了“学习毛泽东”的号召,指出:“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领袖,“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是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窗口。
总书记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窑洞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但是来这里拉话、讨论事情、听说书的老乡越来越多。这是一幅没有刻意导演、但却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定格了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深深扎根群众的生动景象。
总书记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青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河,对乡亲们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书记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总书记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总书记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总书记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最近,周围的青年朋友都经常聊起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的感受和体会。不少青年朋友讲:“五年来,总书记带领党和国家干了许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难事,我们感到总书记的形象在心目中越来越高大,由衷地信服和拥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又感到总书记和我们离得越来越近、贴得越来越紧,发自内心地爱戴这样的人民领袖。”看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书中讲述的总书记的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在,都是普通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是这么多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诞生了“伟大”。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群众都能理解和认知的“伟大”,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感到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理解这份“伟大”,还需要我们置身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去体悟。当我们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回望过去时,历史已经定格,呈现出一种确定性;但是,在真实的历史正在行进时,充满了未知、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回头看,总书记在梁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很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总书记当初在梁家河,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很多时候看不到未来、也设计不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种情况下,总书记仍然坚守初心、坚持学习、坚持奋斗、坚持工作,支撑这份宝贵的坚守与坚持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为民的情怀、务实的作风、担当的精神。现在,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需要有这样一股力量、这样一份情怀、这样一种作风、这样一身担当的领袖来掌舵领航。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当代青年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第四篇:党员思想汇报 党员楷模
党员楷模——牛玉儒
近期学习了党员楷模——牛玉儒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颇受感动。
牛玉儒,内蒙古通辽人,1952年出生,历任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1997年4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2001年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2003年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是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牛玉儒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党的优秀民族干部。2004年8月14日,牛玉儒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牛玉儒同志实现了自己对党的庄严承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牛玉儒在人生的最后一刻还牵挂着呼和浩特市民,牵挂着工作。他的全部精神反映在他的工作中,贯穿于党的事业里。牛玉儒同志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他赤胆忠诚、鞠躬尽瘁,认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生前经常深入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牛玉儒同志在家里接待最多的客人就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普通群众。而他的亲戚却没有因他而生活变得富裕,牛玉儒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体现了他不忘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的崇高品质。他满怀激情、奋发有为。在他充满激情、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推动下,呼市经济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大为增强。在具体工作中,他不分昼夜地南北奔波、上下忙碌,抓建设、搞引资、促生产,使呼市的发展突飞猛进。牛玉儒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担任领导职务期间,牛玉儒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人,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一丝私利。多少年来,他为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对自己的亲友却“六亲不认”。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起了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它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生前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忘我工作,勤政为民,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现在他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来学习发扬光大的。我们要学习他身上闪耀的光辉精神。
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像牛玉儒同志那样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要勇于思考,尽力把工作学习都搞好,要争做埋头苦干、恪尽职守的典范。
第五篇:党员标杆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多次获得优秀(满意)公务员、省市国税系统“优秀税务工作者”、杭州市国税系统“文明服务标兵”、杭州市市直机关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及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平凡的税收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以实际行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
任感,履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展现着税务工作者的胸怀和风采。
权为民所用,做规范执法的勇士。作为一名基层党员,XXX同志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实践入党誓词,特别是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认为手中的权力是组织的信任,是属于人民的。面对一次次金钱和人情的考验,他始终坚持原则,秉公处理,做到问心无愧。
情为民所系,当甘于奉献的“孺子牛”。XXX同志经常将这样两句话挂在嘴边: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优待纳税人,善待纳税人。在平时的服务中,他总是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做到主动、热情,努力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作为科室的带头人,他以身作则,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标兵。在他的精神感染下,全科同志齐心协力,以真情服务、微笑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如今,他所在的办税服务厅已经成为了全市国税系统的一张“金名片”,2005年至今实现零投诉,多次受到纳税人的表扬和上级部门的表彰,荣获浙江省“巾帼文明岗”、杭州市“文明服务示范点”,杭州市国家税务局文明单位、浙江省国家税务局文明单位及“群众满意基层分局所(办事窗口)”等荣誉称号。
用心钻研,成精通业务的“管理者”。XXX是个很“要”的人。他非常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业务知识,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1、发挥主观能动。针对繁忙的日常工作,他注重充分发挥科内同志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调研,提出税收管理的“减负增效、规范执法、优质服务”新设想、新举措。
2、规范执法行为。拟写了“各类文书范本”,规范科室文书批复格式;完善业务工作的操作流程,规范科内同志的操作行为;抓好执法行为,严格按规定执法、按工作流程、程序操作。
3、注重分析调研。工作时注意分析和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在存根联滞留和海关凭证等核查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源头着手,堵塞疑点产生的漏洞。
4、建立窗口疑难问题解答“宝典”。在屠立群同志的带领和相关部门同志的配合下,我局办税服务大厅编写的杭州市国税系统《窗口常见疑难业务问题操作指南》,已在本市国税系统范围内推广应用,并将推广到全省国税系统内应用。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直是XXX的座右铭。在取得了那么多辉煌的荣誉之后,他并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决心用更饱满的热情全心投入到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新的岗位上做出新的业绩,为国税事业奉献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