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动教学反思
《师生互动式反思 引领高效课堂》课题开题报告
红山窑中学 张钧清 张寿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现状分析: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课标理念,是否有利学生的发展。同时,新课程也要求学生能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多的关注教师单反面的反思,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反思,因此,师生互动式的反思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形成反思的意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养成一种教师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反思互动的自觉行为和习惯,打造师生双赢的有效课堂。
最近,我们通过学生问卷了解到,学生对学习反思知之甚少,从学习行为上看,40%的学生不反思,33%的学生很少反思,26%的学生说不清,这些现象的存在,与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的要求是不相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师在这一习惯的引导和培养方面的欠缺,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反思指导行为不够一致,导致教师的反思与学生的反思严重脱节。
“反思型的教师教的学生才是反思型的学生”。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需要养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的习惯。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为了实现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我们课题组一致认为 有必要对 《师生互动式反思 引领高效课堂》
进行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反思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反思课堂中对所学知识点、解题规律和技巧,反思数学思想的领会和掌握,反思学习方法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不足和困惑。b、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重点及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c、通过双向互动的反思,师生互动反思,生生互动反思,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反思”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呈现以下的特点和态势:国内外的已有的与该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是“反思性教学”的研究。在国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萌发于80年代,大兴于90年代,目前正在西方国家的教学领域内盛行;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末,代表人物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熊川武教授,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著有《反思性教学》一书,并发表有关反思性教学的论文多篇。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重视,以反思提升教学品质.作为师生双向反思的一般模式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它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对学生来说,要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师来说,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经常性的反思同样是必要的。“师生互动是反思”既是培养学生的过程,又是培训师资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为本课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课题研究范围是我校6-9年级学生。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注重将反思融入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各项反思使教师“学会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自主探究发现者。本课题研究与已有的相关课题研究的区别有:研究的具体范畴不同:反思性教学是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的范畴进行研究,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对教师和学生双向反思机制的研究和整合,以反思型教师训练培养反思型学生。研究的主体不同:反思性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而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研究的重点不同: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教师的作用,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在师生互动反思的基础上优化教师教法,优化学生学法,侧重于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反思能力的培养。突破:创设教师主动反思的教研氛围,创造学生自主反思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式的反思探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相长,努力打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师生互动式反思。具体讲就是教师反思是否已经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反思,反思学习过程,反思行为习惯,知识技能与技巧,提高数学素养。通过一系列的“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数学,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生互动式教学反思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研究依据: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 和动力,引导学生反思能够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的规律,并使之产生新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突破口就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而反思意识恰恰是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教师在学生的反思中担负着引导者与评价者的重任,教师围绕学生的反思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可以顺利地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针对性,及时根据教学情况改变教学方法、采取矫正措施。因此,本课题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过程的良性循环。
其次,对学生进行反思习惯的培养,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终身发展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良好习惯,以习惯研究带动能力研究,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能力、学会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获得成功体验、学习兴趣、深刻理解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反思中认识到,反思既是经验的积累又是对问题的发现,也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从而产生了深层的学习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主要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激励学生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实现师生互动式反思,生生互动式反思,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地得到启发,从而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
3、运用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让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养成反思习惯,增强反思意识;掌握反思途径,提升课堂教学行为;知晓反思方法,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构建师生互动式反思的有效课堂。
4、在反思型教师的有效引领下,培养反思型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共同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二)子课题及具体研究任务:
1、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及策略研究
收集整理教师与学生进行反思教学和学习的个案研究,确定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策略。
教前反思——优化教学设计(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反思过去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写出教学设计方案,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
教中反思——教师敏感的体察学生的反馈信息,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教师行为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教后反思——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及教学的成败进行理性的分析,不只是提供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学习,而是设法让学生多体会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最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感悟出来的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及策略研究
学生反思的内容有:①学习态度;②学习目标;③学习方式;④学习结果。通过课堂反思记录表,单元反思卡,学习后记,作业情况反馈表,错题集等形式反思自己掌握了那些知识,反思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对老师还有那些建议.反思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收获——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有哪些;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如知识的掌握不够,或者解题策略不对,或者不会分析问题等),错误在哪里,如何弥补,是否有进步,与本人的预期目标相差多少等,通过学生的反思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反观自己的教学,从而引起教师的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六、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文献积累法:针对研究的课题内容,查阅网络和书籍资料,积累经验,学习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对我们的科研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制成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
2、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点。调查互动式反思实施后学生的发展情况,为有效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等实践中去反思、探索、改进、总结,积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努力从行动中不断总结出新的成功的经验和方法。研究对象:课题组骨干成员及实验班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1.5-2011.8)负责人:李中怀 肖永华
1、召开课题论证会,通过调查、分析我校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对课题进行认真论证,确定课题研究的范围,细化课题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研究的详细步骤、实验方法、预期目标等,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学习相关理论,了解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动态,进一步深入理解反思教学的内涵,构思构建师生互动式反思机制的有效策略。
(二)实施阶段(2011.9-2013.7)负责人:肖永华
第一阶段:(2011.9-2012.2)负责人:张海霞
研究主题: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内容及策略研究
研究方式:调查问卷、课堂反思记录表,单元反思卡 学习后记,作业情况反馈表,错题集等。
过程要求:
1、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获取学生反思现状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如何反思,养成自主反思的良好习惯。
2、小组每周针对学习反思进行讨论交流,形成一定的模式。篇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优化教学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摘要】主体构建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下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按照数学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主体构建 教学互动 主动参与
【正文】新的教学模式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一、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 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为“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这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可以采用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提问-回答、激发-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方法:组织-讨论、指导-练习,或是学生讨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二、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 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畅通渠道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评讲,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三、家庭作业引进“数学日记”。
我们不知道我这个尝试能否成功,但我们觉得至少可以激发一下他们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的兴趣,培养一下他们的数感, 进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可能有些幼稚,但我们觉得我们的目的达到了,有些孩子已经在用数学了,我们感到很欣慰。
今天是我的生日,爸爸笑呵呵送给我一份礼物。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唐诗三百首》。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书读起来。“这些诗怎么这么整齐呀?”我不解的问。爸爸说:“如果一首诗是8行,每行7个字的话,就是七言律诗;如果是4行,每行7个字,就是七言绝句:还有······”
爸爸还当场考我:“今天你要读两首七言律诗和一首五言绝句,三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我想了一想,就算了出来:7×8×2=112,5×4=20,112+20=132,看来,数学还真有用!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并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孩子们把收集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在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 新的教学模式以人的社会性和个性化相互关系的理论,探求以互动促自主,以自主推互
动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的师生互动方式,推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头一天晚上先回想当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清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需要老师再讲;在学习过程中,哪些题目不会做;对课堂所学的内容的不同见解以及课外习题等有关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可以写在日记中,高年级有的学生还通过数学日记提出自己对数学课的建议。通过日记,还可以及时的捕捉教学中学生的反馈信息,其高教师自生的素质。其实我觉得这就也是一种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哪些课堂教学环节处理得不好,须及时改进。
我对主体构建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反思:
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有一个质的飞跃。传统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而新课标关注的是人的智力、情感、态度、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会生活,关注现代社会,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注得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经验的积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教学过程是个多目标的过程。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它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的自我学习和潜能的发挥,同样强调老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帮助和点拨的作用。尤其,重视在构建新知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地完成新课标对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实现多目标育人过程的任务。
二,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是一个探索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方式应服从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主体构建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尤其是突出学生相互之间、互动学习资源的互补作用,以及重视儿童各自经验方法的个性化介入,允许儿童自主学习和各抒己见,放开了儿童思维的翅膀,使儿童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有了发展的时空。
【参考文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师》。
“2014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
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教学反思表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篇四:高中教学论文_互动教学反思_新人教版 高中教学中的课堂互动 数学组 屈成来
作为一名教师,印象中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坐在座位上听课,这种课堂模式一直伴随着自己从小学到高中。在大学课堂中,自己开始接触到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传统课堂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其教学缺点也渐渐显现了出来:压抑的课堂氛围,学习效率极低,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罗列众所周知的知识,学生则忙着记和背,没有思考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的生活和学习步伐。于是教育部提出新课改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作为一个教学新手,对于如何实践好这种教学模式心中充满了疑惑。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让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让教师的教学效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呢?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标,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得地位呢?最终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满足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这种教学模式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接触到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我受益匪浅,下面简要的论述所得。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的双方,即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积极参与、互相感应、共同促进的双向沟通方式来进行授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它与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法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下列4个互相联系的要素:(1)知识——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实际理解,即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堂所教授的内容。(2)技能——要求学生精通课程所要求掌握的业务,使学生获取今后工作所需的熟练水平。(3)态度——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正确的心态来运用被传授的知识。(4)行为——要求学生能按照适合自己的特殊方式行事,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用知识创造财富。
二、几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比较
1、讲课法
讲课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便于教师在课堂中修改内容。在讲课中,教师可以讲授备课内容,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和鼓励学生答问的方式,使讲课具有参与性,产生互动效果。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选用案例来向学生示范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技巧。使用案例教学时可以说明学生需要考察和掌握的情况,要求他们分析和诊断案例提出的问题,针对有关问题先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最后总结解决办法和从案例中所学到的要点。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教师能够控制的一种多渠道交流的教学方式,各种知识、想法、观点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自由地交流。讨论时先把讨论的目的和方法向事先分好的小组作出说明,先在小组成员间互相交流,最后由各小组总结讨论期间获得的各种想法。
4、练习法
练习法是一种学生应用技巧和发现解决现有问题方法的学习形式,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来应用或测试所掌握的知识。练习是学生被要求完成特殊的任务,通过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通常在其它教学方法之后进行。
三、构建“互动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互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环环相扣、层层相递的基本模式。1.生本互动,自主探究——促进学习。生本互动自主探究是教学互动的基础。由于学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阅读、认识、研究教学资源。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获取的知识,应坚决让他们通过自学、自悟获得。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读教材,查资料,看课件,还可以组织学生讲故事、看图片、欣赏小电影等,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进入故事情景,以加深印象,理解观点。2.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发展能力。课堂上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学习小组成立后,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明确自己的分工和职责。要求他们互相配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别人的意见,在共同探索中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做,既强调了个性,又注重了融合;既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又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全面。3.师生互动,巩固深化——激活思维。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已经由教学的主角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考虑该如何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师生可以共同讨论、研究,甚至争论。可以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像这样,伴随着师生相互间的商量与切磋、讨论与补充、赏识与肯定、倾听与沟通、启发与触动,共同推动了教学进程,达到了双向交流、教学相长的目的。
五、结语 在实际教学中,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路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互动体验式”必定是高中教学的发展方向。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和体验,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使师生互动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并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青春期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双向规律为起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历史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随时总结教学的得失,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的落实情况,在总结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效果,努力把“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篇五: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互动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 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互动课堂教学反思与总结 2012-6-王柳云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发课堂,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体现。高效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低效和无效,使学生和教师都得以解放。在高效课堂上,学生人人参与学习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得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高效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之一,是学生展开竞争和合作的主阵地。组建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级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小组的建设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如何建设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学习小组一般由6-8个人组成。一个班级一般分成6个组,1首先从全班挑选出6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待优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因为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空间几何时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2其次.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只要教师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必定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4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平时主要以小组自评为主,个人自评和教师评价可以定期进行。小组自评也称小组
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
其次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上午课前10分钟总结点评;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值周班委处,值周班委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这样一个月下来,四周的数据汇总后,对每个小组排名进行奖罚。
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反馈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三,小组奖励:
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它将常模参照评价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以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为了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从而实施小组奖励策略,需要定期进行小组测验。在每次测验结束后,要计算每个学生的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以便对得分高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通过奖励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冷场”的尴尬局面;2.混乱局面;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
4、小组合作学习话题难度不当;
5、小组合作活动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总之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独立思考。相反,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小组内部,一般应按独立思考——共同讨论——检查核对——初步评价的程序开展学习,使每个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增强获得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二篇:双导互动教学反思
“双导互动”做课展示的教学反思
在自己真正走上讲台进行实践教学五周多的时间之后,我同所有老师一样参加了学校内的“双导互动,人人做课”活动。简单请教了我的教学师傅和几位有经验的前辈,再凭着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我尝试了自己的第一次做课展示。然而自己毕竟经验极浅,对于学生的调控、对课堂的把控和对时间的掌控都不太好。听了同年级其他几位语文老师的做课,并经过几位老师对我的分析和指导,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对比及自我反思。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和把握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有力的掌控、学生的跟进以及师生的相互配合。我自己在准备做课内容和课件时考虑到了这些方面,但是实际运用大有欠缺,其他老师的做课展示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
比如,荆老师的课设计成一个小故事来引出五个前鼻韵母的学习,一条主线贯穿始终,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加集中,思维紧跟老师,师生的互动配合得到了很好的展示。窦老师做的是识字部分的第一课《一去二三里》,他先由数字引出汉字,然后是这首诗,最后又回归汉字并书写,书写时不是纯粹的示范指导,而是由学生进行小组自主讨论得出结果,时刻把握课堂进度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整节课更加充分有效。
而我的课堂虽然也设计了学生互动及教师引导互动,但是实施的时候给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关联提示不到位,以致于课堂进程出现拖延混乱。比如,我在学习前鼻韵母环节配以很多图片,但是对于图片和韵母教学的联系没有向学生们很好地进行解释,导致部分学生观察和理解出现偏差,交流互动混乱且漫长,我自己的课堂设计也无法顺利完成。
二、新课教学中“教”与“论”的把握
我的教学设计未能按计划完成,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拼音新课教学的时候与学生商量式“论”的环节太多,让学生去说“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而不是直接给予学生正确的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出现不确定,而且大大延误了课堂进度。这就是自己对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分配比例没有完全掌控,教学中“教”与“论”的分配应该就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区别划分,灌输型的知识就不需要过多的讨论研究,明确交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即可。这一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和总结,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生动而高效。
三、整体课堂时间的分配和运用
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教学进度“时间表”,每一个知识点大致用几分钟,不同环节大致需要多长时间,这些都需要提前设计好且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时刻注意时间的掌控,不要在不必要的环节因为临时状况而耽误太多时间。张老师对我的分析就是课堂上的时间掌握不够,原本的设计与实际教学无法吻合,所以以后的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去把握时间,甚至要细致到一个字母几分钟、写一个字几分钟等等。
四、用不同方法调动和管理学生
我总是埋怨学生的课堂纪律差、爱做小动作等等,但是观摩了几位老师的做课,加上张老师对我的提点,让我明白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多的在于老师的调动,而厉声斥责仅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教学进行中的时候,发现学生没坐好,其实完全可以直接提问他,或者以表扬他身边坐得端正的同学来暗示他;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这节课表现积极且良好的时候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个同学继续努力的同时也激励其他同学表现更好。不经意的提示和反方向的以奖代惩可能会更加事半功倍。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还要学会以最适合的好的方法去“带着学生跟你走”。
现在我看到的学到的还太少太少,汲取前辈的经验、改变自己的不足,才能是自己的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第三篇:“135”互动课堂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135”互动课堂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反思
半学期的教学,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反思也多多。在我半年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135教学模式的新式课堂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下面,我结合教学,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就我教学经验谈一下课改体会: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中,给学生们呈现了由各种数学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案,形成地毯、挂毯、地板等各种美丽奇妙的图案。然后我让同学们自由设计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图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操作,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平面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许多教学时运用的情境,我都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回到生活情境中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非常活跃,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三 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 “年月日”的问题,我让学生将家里的年历带到学校里来全班交流,各个年份的年历中存在的规律,使学生乐而忘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效率。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135互动课堂教学反思
135互动课堂教学反思
135”课堂模式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对自身地位变换的认识,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注重学生主体的选择、适应和可能,尊重学生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在感悟、体验、发现和探索。使教师能自觉地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正确地教学定位,合理地科研接轨,主动地吸取教学科学提供的新知识、新理论,深入地开展各类教改实践和课题研究,加速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到了不唯书,不唯师,灵活处理教材,依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改革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树立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有差异的学生个体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导学卡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互动教学》学习心得
通过听取李高峰教授关于《互动教学》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互动教学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巨大指导意义。
听过学习知道了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对话关系、合作关系,而且双方在互动中同等重要,片面的认为互动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都是有偏差的。互动中师生是相互影响,教学相长。
首先我明确了课堂中的互动是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体现的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要切实做到师生互动,教师要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关注学生的需求、学习的自主等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大胆提问,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哪怕是打乱了课前的教学设计,哪怕是教师回答不上来。因为学生提问的本身就是课堂的闪光点,教师就课堂实际情况要学会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就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其中、争论其中、乱在其中、乐在其中。“乱”之时往往是思维碰撞渐入佳境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高寻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学生在交流之中学会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会分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情感互动,即是师生的积极心态的相互影响,良好的情感互动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情感的互动是以民主和谐为基础,共同交流,教师要耐心倾听;而双方的情感共鸣是关键,任何单方面的情感是不够的,只有达到共鸣才能发挥双边的最大效应。
其次,认识到了很多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在以往的互动中存在偏差。
如在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发现我也包括我的同事们或多或少都存在课堂讨论形式化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没有进行师生互动的活动,学生的讨论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就是因为教师没参与到讨论中去,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因而今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去倾听学生的讨论,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我想学生的合作探究效果会更好。
又如互动对象的不平等,往往在提问时教师总喜欢倾向于男生或学习好的学生。这对于其他学生是不公平的,这也让我想到了昨天何聚厚教授讲信息化的微课堂视频对后进生转化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在后进生观看微课堂视频有所得时对后进生及时的进行互动交流并鼓励,我想效果会更好。
总之,通过学习我有所得,这对我原有的教学产生了触动,今后我会试着去实践,促进自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