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推进出生实名制登记制度
强力突破 勇于创新
努力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长效机制
(2011年9月
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将潢川县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稳定低生育水平,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问题,我县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整治活动。根据各相关部门在性别比治理中的职责,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加大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发挥部门的职责作用,建立健全出生实名制登记制度,提高出生登记管理水平,准确掌握出生人口信息,推进了我县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在加强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推行出生实名制登记管理的重要意义
人口出生实名登记是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在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实行
实名登记,是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需要,是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需要,更是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是人口统计和管理的源头性工作,有利于全面准确判断形势,为人口与社会协调发展综合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也是统筹解决和改善出生人口结构,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重要举措。我县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探索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落实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的各项任务。
在进一步加强治理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上,我们重点突破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上报。此项工作开始是艰难的,有不理解、不支持现象发生。卫生部门提供出生实名制登记报表与上级计生部门要求报表格式不一至,婴儿出生信息不完整,填写不全面不规范,导致我们收集的资料不能保证数据准确性,难以达到市出生实名制报表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县性别比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计生、卫生、公安、药监、妇联等部门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加强出生实名登记管理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各医疗机构、公安派出所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齐抓共管,信息共享,落实责任,彻底杜绝了出生人口漏报错报现象,有效提升了出生人口的质量。一是严格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孕产妇定点分娩,接生时,统一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
录,填写产妇姓名、身份证号码、生育证号、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配偶情况及新生儿姓名、性别等有关情况。县妇幼保健院协同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共同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统计工作。二是强化《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定点分娩医院及其接生人员,在接收分娩住院对象时,分娩对象必须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免费住院分娩卡,并认真填写住院分娩孕产妇出生医学记录,做到内容准确,字迹清楚,无涂改。县妇幼保健院在发放《出生医学证明》时,需凭定点医院分娩证明方可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及时与县出生人口性别综合治理办公室互通信息。三是落实出生统计报告制度。县妇幼保健院每月5号前将全县卫生系统各医院、乡镇卫生院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汇总,按照统一表格填写,认真做好登记,并同时上报到上级卫生部门与县出生人口性别比办公室。
三、部门配合,加强督导,确保人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顺利实施。
一是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出生人口信息的互通互惠共享。二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县、乡人口计生部门完善全员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对有生育能力的已婚育龄妇女及其配偶按法定身份信息进行核对、校正,并加强出生
人口统计准确率的考核评估。同时,在潢川电视台以每周五定时播报出生实名登记制度、住院分娩和公民申请身份证明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卫生部门加强出生医学登记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出生实名制登记,并对全县定点分娩医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确保了我县出生人口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县公安派出所凭《出生医学证明》方可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三是组织联合督查,不断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县出生人口性别比领导小组下发了《潢川县2011年关于出生实名制登记的奖惩办法》,对录入完整、数据真实,并能按时上报实名制登记材料的责任单位,年终给予通报表彰,并奖励现金20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对不认真核对身份、不如实登记信息、不及时录入实名登记信息的要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后工作仍不到位的年终实行“一票否决”;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授意统计机构及相关统计人员弄虚作假、出具假证明、假情况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党政纪处分。
谢谢大家!
第二篇: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情况汇报
XX乡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有关
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要求,乡党委、政府将人口出生实名制登记、信息共享等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2年1至7月份,我乡共上报人口出生73人,其中补报1人,区间出生72人,性别比为87.18。区间出生的72人中,有61人通过卫生部门信息共享得来,有11人来自计生专干孕情跟踪得来(已和卫生部门共享,有7人已上报,有4人未报出),卫生部门信息共享的61人出生全部与全员人口信息库匹配,有59个产妇有身份证个案信息。
二、主要做法
一是严把上门服务环节。计生服务所计生专干和村计生专干对当年生育对象孕前、孕中和产后四次上门访视,建立相关资料。随时掌握孕情、生育、节育动向,确保生育对象不漏登、不错报。
二是严把录入登记环节。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凭户口簿或身份证和乡、镇人民政府介绍等有效证件,实施计生技术服务和分娩,严格按照确认身份、造册登记、审核通报的程序进行“实名制”录入登记,确保出生人口准确记录。同时,严把 《出生医学证明》办理环节。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在首发和补发《出生医学证明》时,据实填写父母和新生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详细时间和户籍所在地址、尤其是在填写新生婴儿出生日期时,要与分娩登记档案和新生儿父母本人认真核对,并按公历日期填发《出生医学证明》,确保计划生育档案资料与发放的《出生医学证明》完全吻合。
三是严把信息反馈环节。把县人口计生部门将县妇幼保健机构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认真进行分类整理。
四是严把新生儿入户环节。乡公安派出所在办理新生儿入户登记手续时,严格查验申请人的生育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及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五是严把统筹协调环节。乡、镇人民政府对县提供的出生实名登记名单,进行认真核查。同时,协调并按月与公安、卫生部门核对生育、节育、入户等信息。经核查生育、节育、迁移信息属实的,及时指导村健全相关统计资料,在规定时间内录入全员人口信息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制度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乡成立了由乡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乡计生服务所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协调此项工作的实施。落实乡卫生院、派出所的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 管理工作的职责,进一步规范程序,严格管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夯实工作责任。计生服务所、卫生院和派出所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定专人负责出生实名登记工作,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协作会议,定期沟通、协调和通报出生人口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加强督查考核。乡镇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保障,扎实推进出生人口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确保全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实效。
(四)实行责任追究。各定点医疗助产机构的助产医务人员、乡计生站的统计人员必须如实登记、上报出生人口情况,确保出生人口登记情况真实有效。对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出生人口信息、提供虚假身份证件、出具假医学证明、授意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弄虚作假等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XX乡计划生育服务所 2012年9月3日
第三篇: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1、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医生、妇幼卫生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2、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3、凡出生婴儿,在各开展助产接生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4、新生儿在医疗机构死亡的,必须由该医疗机构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出具死亡证明,由其父母将死亡证明及时送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安部门备案,医疗机构必须要作好档案登记备查。
5、新生儿在医疗保健机构以外地点死亡的,其父(母)应当在48小时内向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应及时与当地进行联系进行核实,登记备案。
6、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将辖区内出生婴儿统计情况和婴儿死亡情况每月底向区计生行政部门如实统计上报。
第四篇: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新生儿出生、死亡登记报告制度
一、妇产科和妇幼管理人员要如实填写新生出生性别,同时,详细填写孕妇姓名和所属乡(镇)、村(居)及生育证明,对未持有生育证的,要及时通报孕妇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核查,按时上报,不得弄虚作假。
二、妇产科和孕产妇管理科要建立孕期保健、产期保健、分娩登记,并及时打印出生医学证明。
三、凡出生婴儿,在我院死亡的,不论是否足月分娩,实行双向报告制度。取生育证夫妻应向所管辖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报告;助产医生应向本单位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报告,助产单位应当及时出具死亡证明,并在8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孕妇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四、新生儿在我院死亡的,必须由二人以上医生签字出具死亡证明,由其父母将死亡证明及时送所属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公安部门备案,妇产科必须要作好档案登记备查。
第五篇:电话实名制登记规定
电话实名制登记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活动,保障电话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促进电信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是指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含无线上网卡,下同)等入网手续,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如实登记用户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入网,是指用户办理固定电话装机、移机、过户,移动电话开户、过户等。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统称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登记和保护电话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提供的真实身份信息。
第六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要求用户出示有效证件、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用户委托他人办理入网手续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要求受托人出示用户和受托人的有效证件,并提供用户和受托人的真实身份信息。第七条
个人办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可以出示下列有效证件之一:
(一)居民身份证、临时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簿;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身份证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身份证件;
(三)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者其他有效旅行证件;
(四)外国公民护照;
(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第八条
单位办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可以出示下列有效证件之一:
(一)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营业执照;
(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效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单位办理登记的,除出示以上证件之一外,还应当出示经办人的有效证件和单位的授权书。
第九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对用户出示的证件进行查验,并如实登记证件类别以及证件上所记载的姓名(名称)、号码、住址信息;对于用户委托他人办理入网手续的,应当同时查验受托人的证件并登记受托人的上述信息。
为了方便用户提供身份信息、办理入网手续,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电信业务经营者复印用户身份证件的,应当在复印件上注明电信业务经营者名称、复印目的和日期。
第十条
用户拒绝出示有效证件,拒绝提供其证件上所记载的身份信息,冒用他人的证件,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证件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为其办理入网手续。
第十一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在向电话用户提供服务期间及终止向其提供服务后两年内,应当留存用户办理入网手续时提供的身份信息和相关材料。第十二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保密管理制度。
电信业务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登记的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用于提供服务之外的目的。
第十三条
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泄露、毁损、丢失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立即向相关电信管理机构报告,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的调查处理。
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对报告或者发现的可能违反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保护规定的行为的影响进行评估;影响特别重大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电信管理机构在依据本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前,可以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暂停有关行为,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
第十四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委托他人代理电话入网手续、登记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的,应当对代理人的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得委托不符合本规定有关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要求的代理人代办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对其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自查,并对其工作人员进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相关知识、技能和安全责任培训。
第十六条
电信管理机构应当对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和保护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电信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要求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相关材料,进入其生产经营场所调查情况,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予以配合。
电信管理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不得妨碍电信业务经营者正常的经营或者服务活动,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电信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实施监督检查过程中知悉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或者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第十七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九条至第十五条的规定,或者不配合电信管理机构依照本规定开展的监督检查的,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向社会公告。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用户以冒用、伪造、变造的证件办理入网手续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为其提供服务,并由相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等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电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对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本规定施行前尚未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所提供身份信息不全的电话用户补办登记手续。
电信业务经营者为电话用户补办登记手续,不得擅自加重用户责任。
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在向尚未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