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独秀对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反思
陈独秀对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认识和反思
黄公演
(一)陈独秀对后期苏联的认识
陈独秀晚年,认为斯大林模式的社会制度,不能被称为社会主义,他的认识的立足点在于这样的命题:“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所说的民主,是有具体内容,不像一些人也整天高谈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从来不将民主具体化,说说民主倒底有哪些内容。陈独秀在《我的根本意见》第九条中说:“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和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相成而非相反的东西。„„即令各国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而没有民主制做官僚制之消毒素,也只是世界上出现了一些斯大林式的官僚政权,残暴、贪污、虚伪、欺骗、堕落,决不能创造甚么社会主义”。在该文第八条中,他又说:“‘无产阶级民主’不是一个空洞名词,其具体内容也和资产阶级民主同样要求一切公民都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罢工之自由。特别重要的是反对党派之自由,没有这些,议会和苏维埃同样一文不值”。
总之陈独秀将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总结为:党内无派,党外无党,格别乌(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权力凌驾于国家正常的行政权力,凌驾于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直接为斯大林个人御用工具,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而是官僚专制政权,后期苏联若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那是糟蹋了社会主义。
不过这里应该提出,陈独秀在论述后期苏联不再是社会主义时,还牵涉到其他一些问题:(1)陈独秀认为斯大林专制制度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政制的 1 逻辑发展,是制度产生斯大林,不是斯大林产生专制制度。因此要新估计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及其领袖之价值。(2)陈独秀认为“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这些话都合乎陈独秀的性格,表明他从来不马首是瞻、有主见。这也说明为什么他总是走在历史前面,而不是被历史拖着走的角色。这些话却被现时一些人所赞扬。自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出现一股反十月革命反列宁和反“无产阶级专政”的暗流。中国现在也不乏这些人,这些人中有的曾将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作为个人理想信念,已经下定决心为之奋斗终生,也打算作出个人最大的牺牲,甚至自己的生命。苏联的解体与东欧那些所谓“社会主义”国家消亡,使他们绝望,最终将马克思主义也说成为“乌托邦”。他们来一个180度的转变,否定十月革命,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列宁,将斯大林主义的罪恶,也记在列宁的帐上,他们也企图将陈独秀也拉下水。
陈独秀的说法与这些人的观点,当然有本质上的不同,我认为陈独秀对十月革命后苏联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了解,他自接受马克思主义,他所关注的重点是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1923一27年大革命失败后,如果不是经从莫斯科回来的反对派人员的介绍,他连苏联存在左派反对派和他们曾为中国革命问题与斯大协当权派争论斗争的情况也不知道。这些党内应该有派,党外应该有党的民主思想,首先也接受于托洛茨基。
我想在这里有必要说说下面的一些情况。
(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陈独秀说:“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样的东西,即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这话被人用来证明为陈独秀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
现代人经历了斯大林的专制统治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后,都纷纷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一听到无产阶级专政,至少也表示厌恶,因为斯大林主义者都是挥舞着“无产阶级专政”大旗,从事胡作非为。而陈独秀并没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大家都很熟识他在狱中对西流就过:无产阶级专政专政资产阶级反革命他举双手赞成。他所反对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专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头上来。他在“最后意见”中说: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有国有大工厂、军队、警察、法院、苏维埃选举法,这些利器在于,足够镇压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从这里可以肯定:陈独秀也主张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也必须镇压,军队、警察、法院这些本身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那么我们怎样理解“无产阶级独裁从来没有”这句话呢?问题很简单,这话是针对斯大林政权而言的,他告戒我们,切莫不要将斯大林政权称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政权从来不是无产阶级专政,它是党专政,最终还是斯大林独裁。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我还要说几句。
马克思主义的命题: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当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总要建立起一种政权,总不能像无政府主义一样,主张革命后不要政权。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权,我们不要命名。这政权建立后即实施广泛的民主。如果这个实施广泛民主的政权遭到资产阶级反革命攻击的时候,将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办法呢?这里我想起俄罗斯寓言:当一头贪婪的猫偷吃桌子上厨司刚烧好的鱼时,这位厨司站在桌旁,对着这正在津津有味品尝鱼味的猫大发议论,他企图以语言说服它不要再吃这条不是预备给它烧的鱼,这头可爱的猫,并不领情。我们怎样去评论这位可敬的厨司呢?除了说他是“白痴”外,还有什么其他的评价!?这个刚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权,遭受到资产阶级反革命攻击时,当然要进行反击、镇压。这时候的这个无产阶级政权,实质上就是对资产阶级反革命实施专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将这无产阶级民主政权一开始就命名为“无产阶级专政”呢?实质上“无产阶级专政”本身就有两方面的含义:对敌人施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实施广泛的民主。
(三)早期苏维埃自由
为了解决陈独秀所说的斯大林专制制度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实施政制逻辑发展问题,有必要回顾苏联早期历史,即早期苏维埃自由问题。
日本学者藤井一行曾发表过《早期苏维埃自由》(天益社区网)。他例举事实和数字证明早期苏联是存在广泛自由民主的。虽然早期苏联称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决不是专制制度,多少年来人们认为“***”被当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完全错误的。藤井一行说:“在马克思、列宁的蓝图中,没有一句话表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苏维埃俄国和苏联第一部宪法,也没有过***或共产党的绝对领导的条款。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巴黎公社为例,当时允许多个派别的‘俱乐部’一一政党的雏形,合法活动„„在当选的64名的公社委员中,普鲁东分子20人,布朗基分子21人,新雅各布宾主义者及无党派分子20人,只有龙格一人是马克思主义者”。藤井还告诉我们:“苏维政权从成立时起,就是以多党制出发的。以起义后当晚召开的第二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例,在开幕前649名代表中,布尔什维克390人、社会革命党193人、孟什维克80人„„另外还有一些波兰社会党人、乌克兰社会党人及无党派人士”。“直 至苏维埃第五次代大的在1425名代表中,布党868名、孟什维克10名、社会革命党左派470名、无政府主义7名”:藤井又说:“这些政党不但在苏维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进入政府同布尔什维克联合执政。在实际领导起义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五人常务局中,就有两人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
这些党派所发行的报纸也合法存在,被没收和禁止发行的只是资产阶级的报纸。
除上述的日本学者所提供的材料外,从列宁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相应让材料。列宁在1917年起草的法令中提出在苏维埃实施“„„承认党派和通过有组织的政党进行选举。”“今后政府由一个苏维埃政党手里转到另一个苏维埃政党手里,无须进行任何革命,只要通过苏维埃的决议,苏维埃代表的改选就可以实现”(《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第3版3卷335页)。
(四)与布尔什维克党合作的党派最后结局
其他党派与布党联合执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继续以藤井一片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论述。
这些党派由于立场观点不同,时常反对布党和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只要这些反对苏维政府、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人停留在和平的论战上,当初就不禁止其存在。如1918年到1922年期间,具有各式各样思想倾向的无政府主义者,以自己的出版物和集会上展开反对苏维埃政权及政府的话动,布尔什维克方面仍然以论战来回答。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因为在各地勾结反革命军队组织进攻苏维埃政权的事实已经确凿无疑,1918年6月,全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决 定将其代表开除出执行委员会,并建议地方苏维埃将他们从各苏维埃中驱逐出去。右派社会党人在同年2月8日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放弃与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斗争,反对外国的干涉战争,号召自己的组织同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做斗争。1919年2月26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取消对采取这一立场的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上述开除决定,给予其参加苏维埃活动的权利,并建议有关行政、审判机关释放被拘留的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也在1918年10月的会议上承认苏维埃政权,也重获合法地位。在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的分歧使左派社会革命党领导诉诸武力。和约缔结后,他们首先退出了人民委员会(但仍留在政府各部委和肃反委员会中),左派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6月份计划在预定于同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苏维埃大会开会期间在莫斯科举行暴动,企图逮捕苏维埃政府部长,并决定以暗杀德国大使为发难信号。在第五次苏维埃大会会议的第三天,政变开始,德国大使被杀。但政变失败,出席大会的左派社会革命党团被逮捕,没有参加叛乱与叛乱无关的不但释放,而且被允许出席再次召开的苏维埃大会。1918年年底,左派社会革命党宣布停止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对抗,重新获得合法地位。虽然左派社会革命党宣布停止武装对抗,但它的党员们的反革命行为并没有停止。
这里还应补充一点,1918年6月20日,决·洛达尔斯基一一著名的彼得格勒布尔什维克党员遭社会革命党组织“中央战斗队”暗杀,8月30日,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莫·索·乌尔茨基被刺身亡,同一天,社会革命党人暗杀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1921年3月克朗斯脱得叛乱,几乎所有的反对派都参加了这场叛乱。几百名著名的孟什维克被捕,也逮捕了社会革命党人。1922年3月,俄共十一大为捍卫无产阶级专政,才决定“应当剥夺一切敌视苏维埃政权集团的组织”,俄国共产党才成为国内唯一合法政党。藤井一行认为“少数党的消亡主要是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诉诸武力反对苏维埃,勾结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自己堵死了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影响为多数党的道路”。
当时大家都认为苏维埃政府取缔其他政党是迫于局势的措施,同对几经反复,如果陈独秀全完彻底了解苏俄当时这种实际情况,决不会去归罪列宁和托洛茨基,也不会说要重新去估计布尔什维克理论及其领袖的价值了。
斯大林独裁以后,不要说这些政党的命运了。连列宁的近卫军一一老布尔什维也遭到无情的镇压!但过去一些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子,倒成了斯大林的座上客,有成为斯大林主义的“理论家”的,有成为斯大林的打手,如马尔托夫和维辛斯基。维辛斯基不遗余力地参与镇压、杀戮老布尔什维克的活动,这也许是历史的宿命,斯大林的叛卖,也给予这些人报复布尔什维克的机会。
***也变成了铁的事实,成为苏联宪法中占着特殊地位的条款了。
这里还需说明1921年3月苏维埃政府镇压克朗斯脱得水兵叛乱问题。不仅过去的资产阶级分子,就是今天某些学者先生们,也拿克朗斯脱得事件来证明列宁党的专制和残暴。关于克朗斯脱得事件,在香港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网上,可以找到托洛茨基论述该事件的三篇文章。在其中一篇文章中托氏说:“克朗斯脱得在革命史上写了英勇的一页。可是内战开始,不断地调走克朗斯脱得的老人,7 也调走整个波罗的海舰队中的人。早在十月起义的日子里,克朗斯脱得水兵组成的队伍已被派出去援助莫斯科。„„但是早在1918年,无论如何不会迟于1919年,各条前线上就开始抱怨说、‘克朗斯脱得人’的新的派遣队不能令人满意。他们需索多端,不守纪律,在战斗中不可靠„„”托洛茨基说:“留下来大多是政治不可靠,对内战没有什么用处的人„„我们自会看出克朗斯脱得暴动不是别的,它只是小资产阶级对于社会革命的艰苦和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严峻所进行的一次武装反动罢了”。托氏在文章中又说:“俄国的乃到外国的一切反动派立即抓住了这个暴动,白俄侨民要求给暴动者以援助。这次暴动如果胜利,不管水兵们的头脑中是如何想法,结果总是只能带来反革命的胜利。„„因此这个暴动具有反革行性质。同时因为暴动者拥有要塞中的武器,他们只能用武器来扑灭的”。
(五)党内无派与赤卡
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的传统就是允许党内有派别存在,党内允许不同意见存在,不同意见可以争论,同时在党内报刊上可以发表不同意见。这些在习惯于一个声音,一个调门,一定要与中央始终表持高度一致的人听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也许会认为是“天方夜谭”!解决争论也不是依党或政府的行政手段,而是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但少数意见不得抹杀,而要保留,并允许在下次会议上再行提出重新讨论表决。十月革命后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对德和约问题,当时党内有三派不同意见:列宁的意见要立即与德签订和约,因为“和平”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对俄罗斯人民的许诺。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主张战下去;托洛茨基则主张不战不和。三派意见的前提都是寄希望于德国无产阶级革命。第一次表决结果,列宁的意见为小数。后来托洛茨基放弃了自己的主张而投了列宁 8 的票,列宁的意见才得以通过。党在讨论是否举行无产阶级暴动时(这是十月革命前夕的事),党内也有不同意见:列宁主张抓紧时机立即进行无产阶级武装暴动,而季诺维也夫和加米尼夫则反对。以后关于工会问题„„都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论。总之,列宁一生,对党内不同意见,都是以民主方法去解决,从来没有压服或行政手段去解决。
因为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恶化,在党的第十次代表会上,党决议暂停党内派别活动,但仍允许不同意见进行争论。托洛茨基也投了赞成票。当时这“应急”措施,的确是埋下了便于斯大林独裁的祸根,但这不能说斯大林独裁是这些措施的逻辑发展。
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肃反组织“格别乌”,当时也称“赤卡”,它的任务当然是同资产阶级反革命作斗争。它集侦察,立案拘捕和审判于一身。“赤卡”的副主席还是左派社会党人,布勒斯特和约签字后,左派社会党人退出了政府各人民委员会,但没有退出肃反委员会。内战结束后,列宁就要求赤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斯大林执政以后,格别乌才变成斯大林陷害和镇压他的反对者的工具。使格别乌权力凌驾于国家政法部门与党中央、政治局。成为斯大林个人御用工具。
纵观苏联的历史,由于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立中,且国内形势恶化,列宁党后期的确对自由民主作出了一些限制。既使有所限制,还是十分宽松的。列宁曾大声疾呼:“同志们!别争了,现在不是时候,我们的措施是暂时的,一旦局势允许,立即解禁”(参见藤井一行的《早期苏维埃自问》)。由于斯大林的个人权术要求,才将各项本来属于临时的应急措施,推向极端,对苏联人民进行血腥统治,苏维埃制度蜕变为专制独裁政体。再回过头来谈谈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陈独秀认为是苏维制度产生斯大林独裁制,不是斯大林产生独裁。上面的所论述苏联的经历,应该可以说己回答了这一问题。但为了彻底弄清楚问题,还需要再说几句。强调制度的作用,一般说是无可非议的,但某一历史演变中单纯地强调制度的作用还歉不够,有时候个人性格对历史的作用不能忽略不计。现代人经历了斯大林专制血腥统治以后,向往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的确,议会民主制虽然被无产阶级革命领袖评为“资产阶级政客的清谈馆”,但比起斯大林模式的苏维埃好千百倍,在斯大林的苏维埃里,除了有“暴风雨般的经久的掌声”和“一致通过”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就是这种被人们所推崇的议会民主制,则开了一次严重的历史玩笑:使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登上国家元首的宝座。这能说是制度产生法西斯么?所以马克思说:“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偶然性’,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前那些人的性格这一种‘偶然性’”(《马恩书信选集》第389页)。
(六)陈独秀最后的总结
1942年5月27日,离他逝世只有十四天的日子,他发表了《被压迫民族之前途》一文。他在文章中说:“„„所以我认为,在资本帝国主义的现世界,任何弱小民族,若企图关起门来,靠自己一个民族的力量,排除一切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实现这种孤立的民族政策,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和全世界被压迫的劳动者,被压迫的落后民族结合在一起,推翻一切帝国主义,以分工互助的国际社会主义新世界,代替商品买卖的国际资本主义旧世界,民族问题便自主然解决了”。
“真正的社会主义运动,是要根本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统制”。
这些是陈独秀文章中的观点,是百分之百的他晚年的观点。这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一国际主义的观点。由于从苏联的蜕变中取得了教训,因此他反对“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他主张的是“不断革命论”观点,也就是完完全全的托洛茨基主义观点。
这也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前途的预言:“以实现这种孤立的民族政系,是没有前途的”。苏联的解体证实了他的预言。
文章还接着写道:“十月革命是全俄大多数人民集合在共产党‘解放劳动者’、‘解放农民’、‘解放弱小民族’三大旗帜之下成功的。革命胜利后,三样一一实现了,并非是俄国共产党人的空头支票,并且对外把帝俄时代被压迫国的不平等条约自动宣告废除。把它在被压迫国家的特殊权利如租界,领事裁判权等等,„„宣告放弃了。所以当时全世界劳动人民,全世界的被压迫民族,都看着莫斯科是全世被压迫者的灯塔,是全世界革命运动的总参谋部”。这是陈独秀最后对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理论及其领袖的价值估计。
但陈独秀再三强调:“将后期苏联称为社会主义,是糟蹋了社会主义”。
2007-4
第二篇:对“三句话”的认识和反思
对“三句话”的认识和反思 说“为共产党做事不要太认真”这句话的干部,往往对工作抱着应付的态度,觉得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也不会多一份,有种吃大锅饭的感觉。这种人工作中遇到困难就采用能避则避、能推则推的办法,或者办事圆滑、做老好人,或者丧失原则、办理了违反规定的一些事情。所有这些行为,于己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于公破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失去了公信力和公权力。县委主要领导提出的“为群众做事要不要当真?”,恰好为这部分干部敲响了警钟,我们是人民的公仆,群众利益无小事,干部不认真为群众办事,就容易办坏事、办错事,群众就会对共产党有看法、有意见,久而久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因这部分人的表现而失去群众基础,危害性可显而知。只有真心为群众办事,诚心和群众交朋友,才能体现我们党的干部的素质,才能整体提高干部的战斗力,才能让群众真正拥护我们的党,支持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前进!
“为公家做事不要太辛苦”,“为公家做事不要与自己过不去”,说明了一个干部的觉悟太低,他的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得到很好地改造,价值观目标太短浅。公家就好比一个企业,你有付出才有回报,一个磨洋工的职员,没有一个老板会喜欢的。一个做事不肯努力、遇事斤斤计较的干部,领导还能看得上你?再说,组织上考虑培养的干部,必须具有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情操,有能力、有担当的人,“与自己过不去”,就是一种慵懒、中庸,是一个没有担当的人,这样的干部,岂能为党和人民当大任?这样的干部怎么能在攻坚破难上取得成效?把这样的任务交给那样的干部,只能是贻误战机、屡打败仗!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人,党和人民不需要!
我们要做,就做一个称职的干部,乐于奉献的干部,敢于担当的干部!
第三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突出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功能,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这一理论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一个特点是:突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揭示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说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主要的功能和最根本的任务。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那么,富裕就一定是社会主义吗?不一定。富裕、生产力发达不一定就是社会主义。还要看与其相配套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单纯地、一般地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也有这个本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不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第二个特点是:突出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方面的根本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首先讲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然后紧接着讲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关系、生产关系方面的根本目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毕竟是一种理论。理论要靠人的实践,才会显现出价值。理论也往往会与实践脱节,与实际有差距。理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现实中我国的生产力依然存在被束缚的现象。东西部的差距在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底层民众的收入在下降、购买力在下降,腐败依然十分严重,“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就业率较低,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当今的重要问题,也是重要的矛盾。
今天的中国更需要公正与平等。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公正与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准则。没有公正与平等就没有社会主义,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说:“一碗水要端平。”这句俗话说明在中国民间普遍存在公正与平等的理念和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要端平中国这碗水。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单方面增长,不只是生产力的单方面发展。不能为了生产力的一时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也不能为了生产力的一时发展而破坏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生产力也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不发达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扩大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出路,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属性,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现实课题。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社会和谐,以至社会公正,都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第四篇:中学时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中学时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进入了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我们就免不了要进入实验室做实验。而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各种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以及水、电、煤气,还会经常遇到高温、低温、高压、真空、高电压、高频和带有辐射源的实验条件和仪器,若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高中时期是主修化学的,有多次做实验的经历,深知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下面就让我谈谈我在中学时期对实验室安全的认识。
我认为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就安全性而言,第一点要注意的是要了解实验时所用的化学药品的化学性质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因为大多数化学药品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毒化学药品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发生中毒现象。如 HF 侵入人体,将会损伤牙齿、骨骼、造血和神经系统;烃、醇、醚等有机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麻醉作用;三氧化二砷、氰化物、氯化高汞等是剧毒品,吸入少量会致死。所以我们在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性能和防护措施;使用有毒气体(如H2S, Cl2, Br2, NO2, HCl, HF)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以免吸入过多有毒气体导致身体不适;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蒸汽经常久吸会使人嗅觉减弱,必须高度警惕;还有,有机溶剂能穿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剧毒药品如汞盐、镉盐、铅盐等则应妥善保管。另外化学药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的,一旦使用这些药品时发生事故,轻则受伤,重则会引起火灾,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使用这些易燃易爆的药品时必须了解他们的性质,谨慎使用。化学药品的爆炸分为支链爆炸和热爆炸,氢、乙烯、乙炔、苯、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一氧化碳、水煤气和氨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极限,一旦有一热源诱发,极易发生支链爆炸;过氧化物、高氯酸盐、叠氮铅、乙炔铜、三硝基甲苯等易爆物质,受震或受热可能发生热爆炸。对于防止支链爆炸,主要是防止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散失在室内空气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当大量使用可燃性气体时,应严禁使用明火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而对于预防热爆炸,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必须分开存放,使用时轻拿轻放,远离热源。
中学时期我们做得实验并不算很多,接触到的药品种类也不多,而会接触到的有毒药品更是少之又少,而汞则是其中一种我们经常用到的化学药品。汞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物质,毒性很大,且进入体内不易排出,形成积累性中毒;高汞盐(如HgCl2)0.1-0.3 g可致人死命;室温下汞的蒸汽压为0.0012 mmHg柱,比安全浓度标准大100倍。因此我们在使用汞时必须注意实验的操作,以免中毒。我们不能直接把汞曝露于空气中,其上应加水或其他液体覆盖;任何剩余量的汞均不能倒入下水槽中;储汞容器必须是结实的厚壁器皿,且器皿应放在瓷盘上;装汞的容器应远离热源;万一汞掉在地上、台面或水槽中,应尽可能用吸管将汞珠收集起来,再用能形成汞齐的金属片(Zn, Cu, Sn等)在汞溅处多次扫过,最后用硫磺粉覆盖;实验室要通风良好;手上有伤口,切勿接触汞。还有水银温度计也是我们经常会使用到的化学仪器之一,如果打碎,并划伤了手,将会十分危险。中学时期我就曾经打碎了水银温度计,并划伤了手,这时候我们必须马上将血液挤出来,不停用水冲洗伤口,并找同学通知老师作进一步的处理。总之一句话,在使用汞或与汞相关的仪器时千万小心,不能掉以轻心。
• 第二点我想谈谈的就是在实验室用电安全的问题。在实验室中许许多多的仪器都需要用到电,所以用电安全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实验室常用电为频率 50 Hz, 200 V 的交流电。人体通过 1 mA的电流,便有发麻或针刺的感觉,10 mA 以上人体肌肉会强烈收缩,25 mA以上则呼吸困难,就有生命危险;直流电对人体也有类似的危险。为了防止触电,我们应做到:首先,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第二,使用电器时,手必须要干燥,用湿的手接触用电器会大大提高触电的几率;第三,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电器外壳应接地线;第四,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第五,不应用双手同时触及电器,防止触电时电流通过心脏;第六,一旦有人触电,应首先切断电源,然后抢救。而对于仪器设备的安全用电,一切仪器应按说明书装接适当的电源,需要接地的一定要接地;若是直流电器设备,应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不要接错;若电源为三相,则三相电源的中性点要接地,这样万一触电时可降低接触电压;接三相电动机时要注意正转方向是否符合,否则,要切断电源,对调相线;接线时应注意接头要牢,并根据电器的额定电流选用适当的连接导线;接好电路后应仔细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使用;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切断电源。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会常常使用到,在实验室使用电则要更加注意,保证实验的安全。
中学时期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到高压气瓶,进入大学以后我们更加会经常接触到高压气瓶,接下来我就谈谈我对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的一些认识。关于高压气瓶的使用主要有以下要点:气瓶应专瓶专用,不能随意改装;气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的地方,易燃气体气瓶与明火距离不小于 5 米;氢气瓶最好隔离;气瓶搬运要轻要稳,放置要牢靠;各种气压表一般不得混用;氧气瓶严禁油污,注意手、扳手或衣服上的油污;气瓶内气体不可用尽,以防倒灌;开启气门时应站在气压表的一侧,不准将头或身体对准气瓶总阀,以防万一阀门或气压表冲出伤人。
最后一点我想谈的时我们必须培养出一种安全的意识。或许我们平时都看过许多关于实验室安全的资料,但真正遇到事故发生时,当我们处于一种比较惊慌的状态的时候,我们又是否能按照资料上所讲得方式方法来处理呢?我觉得这是一个意识的问题,我们唯有在平时实验时多留意,从细微之处入手,将资料上所介绍处理事故的方式方法转化为一种本能,一种意识,这样我们才能在事故发生时运用上这些知识,真正保护到我们的安全。
中学时期我的化学老师多次对我们强调化学是一门很讲究细心的科学,而对于实验室安全来讲,细心同样很重要,很多实验室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的。所以要真正做到实验室安全,我们先要多去读关于实验室安全的书,获得更多的安全知识,细心留意别人或自己在操作上的失误,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然后把所有这些都转化为一种本能,一种意识,运用到实际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有更多机会去做实验,遇到的实验室安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中学时期对实验室安全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了解,做到安安全全地完成实验。
第五篇: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一、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核心是人民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建国以来,我国实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伟大实践奠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民主政治形式的最高发展阶段,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常有以下原则和要求: 一是在国体意义上, 必须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统治和管理的国家政权。二是在国家结构形式意义上, 必须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三是在政体上, 必须摆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中议会制的窠臼, 建立自己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机构。四是利益配置结果和执行机制上,必须建立廉价政府。五是在监督机制上, 必须保证利益配置结果的执行, 真正体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大多数的意志和利益。
同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在实践中, 随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 以及在不同的民族国家, 它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是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要求, 在中国当代以及今后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期中的具体体现。如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如政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对它负责, 受它监督。”再如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即共产党是执政党,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作为不同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群众的代表, 在承认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 参与国家权力以及配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的重大活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才能找到一条既能够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又能够满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实行人民民主,首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共产党领导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主权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人民利益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实现人民利益具有空前的复杂性、艰巨性,这就必然要求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集中反映和有效体现人民意愿的政治核心,来团结、凝聚和带领人民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当代中国,能担当这一任务的惟有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使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民主与科学相统一,使社会发展既满足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又合乎客观规律。党的领导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践沿着正确方向扎实有效地推进。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等制度形式,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实现人民利益和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我国,从根本上讲,法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违反法治原则的权力意志和所谓的“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权利与自由造成损害,进而危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法制与民主的密切结合,实施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依靠法制推行和保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代表履职的思考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人民代表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建立若干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第一,它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不仅有权选择自己的代表,随时向代表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而且对代表有权监督,有权依法撤换或罢免那些不称职的代表;第二,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在国家事务中,凡属全国性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做出统一决定的重大问题,都由中央决定。属于地方性问题,则由地方根据中央的方针因地制宜的处理。这既保证了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又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坚强的统一整体;第三,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都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使少数民族能管理本地区、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所以,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加强学习、树立意识、精通业务,提高自身履职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力虽小仍不怠,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贡献。
一是加强学习。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大代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知识,自觉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和职权、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和议事的基本程序等基本知识,在思想上政治上充分认识和严肃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切实履行好代表职责;要加强宪法和代表法、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人大代表的代表职权,集中体现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上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并参加表决,提出议案与建议、批评和意见,熟练掌握法律法规、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是一项基本功,是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前提条件。
二是树立意识。要树立法律意识,人大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法律性、专业性、程序性很强,法律法规是人大代表的“尚方宝剑”,也是必须遵循的“规矩”,因此人大代表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依法履行职责。这是人大代表进行工作和开展活动的一条根本的原则。只有牢固树立了法律意识,才能保证真正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要树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与行使国家权力,积极参加人代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及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诉求,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要树立群众意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每一名人大代表当选时的郑重承诺,那么就要切实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加强与选举单位行政区域的人民群众、本单位本系统的人民群众、居住地附近的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自觉主动地当好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三员”工作,做好群众的“贴心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要精通业务。要积极参政知政,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参加人大及其常委会召开的各种会议和组织的各项活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代表职责,良好调节人大代表工作和本职工作的时间冲突;要勤于建言献策。要深入实际充分调研,围绕中心关注民生,要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具备鲜明的思想性、有预见的政治敏锐性、依法行政的权威性、反映问题的准确性、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引起政府所重视和采纳,切实为民做实事;要大胆审议发言,依法对“一府两院”实行民主监督,实事求是、实话实说,站在一定高度上为民立言,真正把基层的好意见、好建议带上来,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谈出对问题的见解,议出促进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