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清洁消毒汇总
2015年环境清洁消毒调查结果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环境清洁消毒调查情况
1、调查人员组成:
由院感科院感质控人员组成调查小组:张丽婷、实习生,对全院科室随机检查。
2、调查方法:
①根据院感科制定调查表格; ②采用直接观察法。
3、调查结果:
(1)墙面有污渍,且不易去除
(2)卫生员学历低,不懂的区域的划分,需要加强。而且工作时间短,经常找不到卫生员。
(3)病人的排泄物处理不当。
(4)医师工作台摆放较乱,电脑清洁不到位,各种文书摆放不整齐。
(5)护理站台下面有卫生死角。
(6)卫生间墩布混放严重。
二、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原因分析
我们将环境清洁不到位总结有以下原因:
1、对卫生的态度:对卫生不重视,认为工作繁忙、病人需要优先、频繁保持卫生没有必要。
2、对卫生的认知:医护人员对卫生重要性认识不足,好多科室人员不足,疏于对卫生的要求。
3、卫生员:他们的清洁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因为人员不固定,学历低,对院感没有概念,意识不到干活中存在的风险,以及打扫不彻底的后果,等等。
三、卫生改进措施
1、创造良好卫生氛围,提高卫生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2、加强教育培训,掌握卫生知识。培训有计划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继续暗访自查卫生执行情况,总结问题所在,全科知晓并整改。
3、加强对卫生的监督和反馈。卫生落实考核结果与科室绩效挂钩。每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中,将卫生作为项目进行检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帮助整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4、加强对卫生员的教育及监督、指导。
第二篇: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衣、口罩、帽子穿戴整齐,操作前要洗手。
二、凡进入人体组织所用的各种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要绝对无菌,采集标本时应执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要浸泡消毒或统一焚烧、处理。
三、各种检验后的废弃标本的处理:微生物培养器皿应高压蒸气消毒后行清洁,血液、体液等标本应与消毒液混匀后一小时,再倒入下水道,实物集中焚烧处理。
四、直接用于标本检测的器材,如玻片、吸管、试管、各类容器等,使用后必须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再进行消毒、烘烤。
五、检验报告单保持规范、清洁,避免与标本、容器及其它污染物接触。
六、实验台及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有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用有效的消毒液抹拭、拖擦。
七、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每天下班后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2
一、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洁。
诊疗前后应洗手,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必须用消毒液消毒,然后再用肥皂、流动水冲洗。
二、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天用用消毒液消毒,如被传染病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三、体温表用75%乙醇浸泡备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针一筒,用后针头及针筒毁形,并浸泡于消毒液。
五、压舌板用后浸入消毒液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再高压锅消毒。
六、消毒镊子要专用,用后浸入消毒液。
盛器要加盖,盛器每周高压消毒后更新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八、各种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为一周)及灭菌指示带;
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与过氧乙酸稀释液有效期为1天,含氯消毒剂为3天,中性戊二醛为3—4周。
九、高压锅消毒要求:
消毒前先排尽冷空气,压力在20磅(120℃)维持15—20分钟。盛放容器要有透气孔,包装物品不宜过大,总容量不超过85%,物品间留有空隙。每锅用化学指示剂鉴定,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剂检查高压锅灭菌效果,并作记录备查;高压锅要强检。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3
一、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二、医护人员上班衣帽整洁,诊疗处置前后洗手,严格无菌操作。对接触皮肤、粘膜等组织或器官的器械、医疗用品等,必须达到消毒和无菌标准。
三、按照批准的诊疗范围,购置必须的消毒、灭菌设施,确保口腔门诊医疗卫生工作地顺利开展。
四、严格把握采购验收制度。凡购置的消毒灭菌制剂、医疗用品、口腔器械、义齿(成品牙、烤瓷牙、种植体等)、正畸托槽及附件等,供货商必须提供加盖鲜章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备案表》及《卫生许可批件》等复印证件。
五、诊疗器械、注射、手术刀、缝合针线、口腔镜、口腔镊、口腔探针、口腔器械等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立即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作好处置销毁记录。
六、对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进行分装消毒灭菌,并及时焚烧处理。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运送传染病人、污染物品的工具等,随时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七、发现感染性疾病及流行时,及时上报主管单位、上级卫生局,并立刻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隔离等措施。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4
1、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与监测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
2、医疗机构应当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3、灭菌效果监测采用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4、工艺监测包括灭菌物品、洗涤、包装质量合格;灭菌物品放置灭菌器的方法合格;灭菌器的运行程序正常。压力蒸汽灭菌监测合格后在常规使用条件下做到每锅工艺监测。
5、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灭菌效果确认性生物监测。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无菌物品每包化学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记录。
6、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7、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应进行浓度监测和微生物污染监测。
浓度监测:对于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当每日监测浓度,对较稳定的消毒剂如2%戊二醛应当每周监测浓度,使用频繁应缩短监测时间并记录。
微生物污染监测:使用中的化学消毒剂每季度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5
一、食用的洗涤消毒
所有的食具、茶具经消毒后,方可使用。
1、热力消毒(程序:除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清水冲→热力消毒)
①煮沸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100℃的水中煮沸10分钟。
②蒸汽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蒸汽柜内,温度保持100℃,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③红外线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消毒柜,温度保持100℃,消毒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2、药物消毒(对不宜蒸、煮消毒的饮具、茶杯、酒杯可在洗净后用化学药物消毒。程序:除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药物消毒→清水冲)
①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必须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②消毒液浓度、消毒时间必须严格按消毒液的使用说明进行。
二、食具的保管
经消毒的食(饮)具应有专门的存放柜,存放整齐避免与其它杂物混放,防止食具重复污染,并对存放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网站声明:法律快车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6
一、消毒负责部门:
校长负总责,学校总务处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相关人员具体实施。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及功能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尤其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品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并做好记录。厕所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
三、消毒时间:
每周对校园进行卫生大扫除,确保校园整洁干净。每天应有一定时间(中午12:30时下午学生放学后17:30时)打开教室门窗、寝室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洁员按时负责进行每天的公共卫生环境打扫工作,定期做好消毒工作。
四、异常情况:
如发现校内出现类似“流感”现象传染病,班主任及教师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学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对患传染病学生上课的教室、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情节严重的及时联系家长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
五、餐饮具消毒:
1、食堂工作人员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2、学生应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经常晾晒被子。
六、消毒记录:
专人记录消毒情况,消毒人员若贻误消毒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按相应的教师管理办法进行处理。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7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8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幼儿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空气消毒。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水杯消毒。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水杯,每日消毒一次。
三、毛巾消毒。擦手、洗手、洗脸、用水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并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床拦消毒。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每隔3小时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擦洗。
六、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七、厕所消毒。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清或消毒水冲洗消毒。
八、床上用品消毒。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九、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掌握第一手材料,预防疾病。
十、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9
1.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面罩。
2.签收过的标本应置于污染区操作台上的样品架上的,不得随意摆放。各种试剂和化学品均应贴有标签,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不与标本相碰。试验台上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任何测试用的样品和试剂不宜置于桌面或架子的边沿,以防滑落打破,污染环境。一旦污染,先在污染区外周围倒入消毒液,逐渐向中心消毒处理;
3.每次操作前用消毒纱布擦拭工作人员手指,再接触病人,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
4.所有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
5.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止法》进行管理。
6.所有标本必须用1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进行排污处理。
7.所有被污染的一次性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黄色垃圾袋,由卫生员统一收送焚烧。
8.各种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监测浓度,有记录。门诊和病房检验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所有需要回收利用的试管、玻片、吸管等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浸泡、洗涤。
10.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 mg/L 84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11.每天日常工作完毕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消毒、擦拭,工作台面、地板必须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洗刷3 ~ 5分钟。
12.所有检验科发出的化验单必须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方可对外发出报告(科室外自助报告机打印除外),紫外线灯必须定期进行监测。
13.各室如有特殊要求需要消毒隔离者均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实施。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0
1、布局合理,临床微生物室应设门禁开关,入口处有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微生物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4、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5、使用合格的一次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并有记录。
6、严格执行无菌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7、所有被污染的针头、碎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一次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医疗垃圾袋,统一收送焚烧。
8、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mg/l含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9、无菌物品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10、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11、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13、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4、储血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内壁进行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1
一、内镜检查与消毒要求
1、内镜室划分为清洁区、检查区、清洗消毒区,镜柜、贮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无菌物品与一般物品分开放置。
2、工作人员在操作、消毒内镜时应穿工作衣、戴手套(一人一副),对要求灭菌的内镜应按手术室要求进行穿戴与消毒。
3、检查床单、枕套应每天更换,如有污染应立即更换。
4、给患者检查时应做到一人一口圈、一治疗单、一弯盘;行活检时做到一人一钳,内镜注水瓶应每天清洗消毒一次,注水瓶内的灭菌用水应每天更换。
5、内镜检查过程中如向活检孔道内注水,必须使用消毒注射器,注射器每天更换,所注入水为无菌用水。
6、清洗消毒过程中所用的棉纱垫也应每日消毒,以防其隐藏病原微生物。
7、检查结束后及时倾倒吸引瓶内污水,吸引瓶内倒入20xxmg/L含氯消毒溶液30分钟刷洗干净后瓶内倒入20xxmg/L含氯消毒溶液盖上吸引瓶盖备用。吸引管用以上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备用,管子老化应及时更换。
二、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
1、消毒液应按说明书规定进向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浓度和有效使用时间。每天使用前应检测消毒液的浓度,浓度合格方可使用,检查例次多时,应在检查中间进行一次消毒剂浓度检测,必要时及时更换。应有消毒液的检测的记录,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2、每天检查前应先将内镜在消毒液(2%戊二醛)中浸泡消毒30分钟。为保证内窥镜管道的消毒效果,应拔去注水注气按钮,换上清洗专用按钮,以保证管及孔道内充满消毒液。浸泡消毒结束后取出内镜,在流动性冲洗槽内用水洗净镜身及管道内的消毒液后用消毒干纱布和75%酒精纱布擦拭镜身并吹干后备用。
3、内镜清洗消毒方法:
①擦净与水洗:内镜检查结束后用纱布擦去附着的粘液,放入清洗槽内进行充分清洗。
方法为:去除活检孔阀门,在流水下清洗镜身并反复抽吸活检孔道,再用清洁刷刷洗活检孔道2-3次。为保证活检孔道能充分刷洗,洗刷中必须两头见刷头,流水洗刷时间不得少于3分钟。
②使用酶洁液洗涤,预防有机物和蛋白凝固,避免注水注气孔堵塞和内镜表面发黄结痂。
方法为:将送水送气按钮换成清洗专用按钮,再按①的方法对内镜进行洗涤。酶洁液中见肉眼凝固物质即予更换,否则可每天更换一次。
③水洗:同样擦洗镜身和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酶洁液。
④浸泡消毒:清洗后将内窥镜浸泡于消毒槽内,浸泡消毒10分钟,操作顺序同检查前准备。
⑤清洁水洗:用清洁水彻底清洗镜身和反复抽吸活检孔道,清除残留消毒液。如进行ERCP、EST术、治疗性内镜术(息肉摘除术、注射硬化剂等),要求活检孔道内抽吸灭菌水,每次量不少于300ml。
4、内窥镜检查结束后的终末消毒方法:清洗消毒过程同上,但消毒液内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
5、内镜附件的清洗消毒:
①重复使用活检钳:每天检查结束后集中灭菌消毒处理。方法:活检钳清洗后浸泡于稀释的适酶溶液中,用小牙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再将活检钳放入超声振荡器中,加清水振荡10分钟,清洗后挂起凉干或擦干,钳瓣处滴硅油以如润滑关节,处理完毕,将活检钳集中供应室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备用。
②一次性的活检钳使用完成后严禁重复使用并销毁。
6、其他附件:如切开刀、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重复使用的治疗附件应用过程中接触破损粘膜的机会大,均应彻底清洗后进行灭菌处理。一次性的治疗附件使用完成后严禁重复使用并销毁。
7、清洗刷:每次使用前必须在流动水中用手指揉搓刷头,以去除沾附的粘液等,使用后立即浸泡在消毒液中。全天检查结束后,置2%戊二醛内浸泡消毒30分钟后取出,悬挂凉干,减少细菌滋生。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2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学校传染病发生后的消毒工作,防止学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蔓延,特制订消毒制度。
一、消毒时光
每一天放晚学后,消毒人员对学校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持续一周。
二、消毒范围
学校所有教室(地面、桌椅、门扶手等)、走廊、宿舍、厕所以及手能够触摸的地方都要进行彻底消毒。
三、消毒药品浓度配置、
使用1:100的84消毒液或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每20克(1小袋)兑8000毫升水(浓度为0.05%)。
四、消毒方式方法
放晚学后消毒员对地面、桌椅、门扶手先用消毒液进行第一遍擦拭,第二天早晨学生到校前再用清水进行第二遍擦拭。
五、消毒员设置
学校指派专人负责每一天消毒工作。学校分管领导监督、指导消毒员消毒工作。
六、消毒员要每一天将消毒状况填入《学校消毒状况登记表》。
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3
1、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清洗消毒室与诊疗室应分开设置,通风良好。
(1)清洗消毒室应配备相应的清洗消毒设备。
a、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擦镜台、干燥设备、计时器,相应的消毒、灭菌器械,50ml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
b、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适用于内镜的消毒剂、75%乙醇。
c、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设备与储镜柜应分开。
(2)诊疗室应设置合理,配备基本设施。
a、应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b、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能分室进行的,应分时间段进行。
c、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照手术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d、诊疗室的净使用面积≥20㎡。
3、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符合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原则。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抗湿罩袍或围裙、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帽子、手套等。
5、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包括水洗、酶洗、清洗时间)、消毒时间(包括消毒和冲洗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
6、浸泡消毒或灭菌内镜的消毒剂应每日检测浓度并记录。
7、消毒后的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活检钳及灭菌后的内镜应每月进行生物学检测并记录。
第三篇: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
一、所使用的商品仪器、试剂必须有产品注册证、销售许可证和/或生产许可证。
二、各专业组应配备足够的仪器设备保证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
三、各专业组组长应随时关注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发现问a题及时处理,对于一般小故障有能力可以自行解决,迅速恢复仪器的正常运行;如遇较严重的仪器故障应及时通知厂方工程师进行修理。
四、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经常发生故障、需要更新的仪器设备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主任与设备科沟通后。填写设备申请表,经科主任批准后,报设备科进行招标采购,避免影响日常工作。
五、各专业组长应关注日常工作量的变化,如遇突发事件和工作量急剧增加等情况,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及时添置设备,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仪器、试剂、方法更新时应做比较试验,开展新项目必须做方法学评价,并有相应试验记录。方法学评价内容至少应包括:精密度、方法对比、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
七、所有试剂、耗材、辅助品应根据需要定期、定量进行采购,由各专业组组长填写试剂采购清单,然后交后勤管理处由专人统一采购,试剂到货后,通知后勤管理处验货并入库,由各项目检验人员保管,并按试剂盒说明书要求保存。
八、所有冰箱、水温箱、压力锅均要填写工作状态记录表,超范围时立即电话报修并记录报修部门或对方工号。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2
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衣、口罩、帽子穿戴整齐,操作前要洗手。
二、凡进入人体组织所用的各种穿刺针、导管、注射器要绝对无菌,采集标本时应执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垫,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要浸泡消毒或统一焚烧、处理。
三、各种检验后的废弃标本的处理:微生物培养器皿应高压蒸气消毒后行清洁,血液、体液等标本应与消毒液混匀后一小时,再倒入下水道,实物集中焚烧处理。
四、直接用于标本检测的器材,如玻片、吸管、试管、各类容器等,使用后必须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冲洗,再进行消毒、烘烤。
五、检验报告单保持规范、清洁,避免与标本、容器及其它污染物接触。
六、实验台及地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有污染时应随时消毒,可用有效的消毒液抹拭、拖擦。
七、工作环境保持清洁,每天下班后进行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3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4
1.工作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戴防护面罩。
2.签收过的标本应置于污染区操作台上的样品架上的,不得随意摆放。各种试剂和化学品均应贴有标签,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不与标本相碰。试验台上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任何测试用的样品和试剂不宜置于桌面或架子的边沿,以防滑落打破,污染环境。一旦污染,先在污染区外周围倒入消毒液,逐渐向中心消毒处理;
3.每次操作前用消毒纱布擦拭工作人员手指,再接触病人,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巾」。
4.所有被污染的针头、刀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性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
5.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止法》进行管理。
6.所有标本必须用1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再进行排污处理。
7.所有被污染的一次性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黄色垃圾袋,由卫生员统一收送焚烧。
8.各种消毒液现配现用,每天监测浓度,有记录。门诊和病房检验发现传染病,应立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9.所有需要回收利用的试管、玻片、吸管等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浸泡、洗涤。
10.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 mg/L 84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11.每天日常工作完毕后,所有操作台面、离心机、加样枪、试管架必须消毒、擦拭,工作台面、地板必须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洗刷3 ~ 5分钟。
12.所有检验科发出的化验单必须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方可对外发出报告(科室外自助报告机打印除外),紫外线灯必须定期进行监测。
13.各室如有特殊要求需要消毒隔离者均按全国临床操作规程实施。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5
1、布局合理,临床微生物室应设门禁开关,入口处有标志,限制无关人员进入。每个工作区设有流动水和洗手设备、手消毒用品,作完毕后及时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微生物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蒸汽回收型高压消毒锅;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
3、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
4、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
5、使用合格的一次检验用品,用后无害化处理,并有记录。
6、严格执行无菌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7、所有被污染的针头、碎片、碎玻璃、采血管等利器必须放在一次锐器盒中统一焚烧处理。一次耗材、棉球、吸管、卫生纸、粪便、痰等标本连盒装入医疗垃圾袋,统一收送焚烧。
8、检验科各检查室桌椅、器具、地面每日用1000mg/l含消毒液擦拭2次,空气消毒1次,每周大扫除1次。抹布、拖把专室专用。
9、无菌物品及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10、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11、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12、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13、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4、储血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分,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内壁进行生物学检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6
一、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根据实际需要,以保证检验质量和节约开支为原则,有计划地申购试剂,并尽量使用与仪器配套的专用试剂。申购所需试剂应经科主任及有关部门审批。
二、确定专人负责试剂管理,协助科主任做好试剂的申购、登记入库、领发、保管、清点盘存、报废等工作,做到帐册、实物相符。即将用完的试剂要有记录,及时申请补购。
三、试剂进货应做到来源渠道正规,货物优质、有效,有批准文号、生产日期及供货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试剂进货时要有验收人签名。发票须经科主任或顺位规定签字人签名后方可报销。
四、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做好试剂的申购、使用、保存、检查工作,谨防变质、过期和浪费。如有异常发现,应及时处理。要做好记录。
五、所用试剂要有瓶签,按不同要求分类保管:需要冷冻、冷藏保管的试剂应保存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内,并经常检查冰箱温度;剧毒药品由两人负责保存于保险箱内,并有使用记录及双签名;易燃、易爆品要远离水源、火源,存放于安全的沙滩内;强酸、强碱试剂要单独妥善保存。
六、需自配的试剂要经校正,记录校正结果、时间、配制量及配制人。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7
一、严格执行国家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保证实验室操作符合相应标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制度,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入办公室等清洁区不得穿工作服;
二、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做好基础防护(戴帽子、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裤、工作鞋,必要时加穿隔离衣、防护服,传染病流行期间、严格按要求防护)。离开实验室时应脱去防护装备,并用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一管,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四、检测后的.血标本和培养基经压力蒸气无害化处理,检测过程中使用过的污染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损伤性医疗废物放入利器盒内,其他类别医疗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封扎集中处理。
五、保持实验室整洁,每日对地面、物体表面、检验操作台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进行常规擦拭消毒,有污染随时消毒。并做到卫生用具专室专用。实验室每日定时常规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消毒60分钟,并做好记录。
六、HIV初筛实验室、微生物室、PCR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装置,设置生物安全柜,有专人负责。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8
1.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范围
适用于从事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职责
3.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3.2质量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3.3专职消毒部门或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3.4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4.规定
4.1实验室整体消毒:实验室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60min,实验操作完成后用规定浓度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全屋擦拭,并且紫外照射60min。
4.2实验器材的分类灭菌
4.2.1实验室用过的枪头,及损伤性器械应浸泡在消毒液内消毒过夜,再经高压灭菌消毒后洗涤。其他实验物品如培养物、标本,均应经高压灭菌后转至医疗废物暂存区,等待转运。利器盒内容物达到其容量三分之二后,将其盖上旋钮旋转改好,121度30分钟高压蒸汽灭菌,按生物废弃物处置。
4.2.2每天对使用过的移液器用75%酒精进行擦拭。每周1次对移液器嘴进行75%酒精浸泡15分钟左右,若使用过程中发生污染应随时浸泡处理。
4.2.3实验室对需要使用的无菌工器具和器皿能正确实施灭菌措施,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应有明显标识,以与非无菌工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以防误用。
4.3工作台等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完毕,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然后用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
4.4个人防护用品消毒:实验结束,将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121℃高压消毒30分钟。防护镜浸泡在75%乙醇或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作用30-60分钟。
4.5手的消毒:用75%的乙醇擦拭,作用1-3分钟。
4.6空气消毒:每日用紫外灯照射消毒,每日至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立方米空间安装紫外灯强度≥1.5W。
4.7地面消毒:工作结束,用含有效氯400-700mg/L的消毒液或采用1000mg/L—20xx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
4.8在使用过程中遇有遗撒,应及时清理,并用消毒液对可能被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4.9带有传染性的污物污染工作台或地面时,应以消毒液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污染的工作服也应经消毒液浸泡或高压消毒后再洗涤。
4.10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样品或试剂外溅,应立即用3%双氧水滴上,滤纸盖上半小时,然后用酒精擦洗,并用移动紫外灯消毒。
4.11每天实验前开启各区的通风系统,各区实验结束后,分别打开传递窗紫外灯、移动紫外灯(对实验台面消毒)、天花板紫外灯消毒实验室,每次开启30~60分钟。
4.12待紫外灯消毒时间足够后,依次关闭各区紫外灯并记录。
4.13定期将工作服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开洗涤。
4.14实验室制定日常清洁(包括消毒灭菌)计划和清场消毒灭菌计划,包括对实验室设备和工作表面的消毒灭菌和清洁。
检验科环境清洁消毒管理制度9
一、检验仪器应由专人负责,并制订操作规程。
二、检验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上机前应经操作培训,熟练掌握仪器性能,严格遵守仪器的操作规程,正确地进行操作。自动分析仪器运行参数的设置应规定权限,不得随意或私自更改。
三、每天检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操作中若发现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设备科检修,不能擅自乱动、乱修。使用后须检查仪器并恢复原位。清理好试剂瓶、操作台,写好使用、维护、修理记录。
四、按照仪器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努力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五、进修、实习人员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仪器,不得任意操作。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带教、监督,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六、做好仪器的安全、清洁工作,严禁在仪器室内吸烟、进食或接待客人。外来参观人员须经科领导同意后才可接待。
七、选购仪器应由医院领导、科主任及专业人员经多方考察后,按正常渠道进货,并组织验收,培训人员,建立仪器档案,登记入账。
八、带有微机配置的仪器,不得运行与本机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在电脑上玩游戏。
九、主任要经常了解、检查仪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四篇: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
一、Ⅱ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Ⅱ类环境包括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Ⅱ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2、可选用下述方法:Ⅱ类环境应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手术室、:开机器30分后即可达到消毒要求,以后每过15分开机1次,停机15分,至术毕。重症监护病房等Ⅱ类环境:每日至少开机二次,每次30分,可根据情况增加开机次数。
3、注意事项:(1)所用消毒器的循环风量(㎥/h)必须是方便体积的8倍以上。
(2)必须注意对消毒器的清洁,每日对进风口和出风口窗页擦洗。每两周拆下外罩,取出过滤网清洗,并由记录。
(3)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需要定期更换灯管和滤材,避免使用时间较长后,影响空气消毒质量。
二、Ⅲ类环境的空气消毒
1、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Ⅲ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2、Ⅲ类环境消毒:主要是开窗通风,每次30分钟,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也可采用Ⅱ类环境空气消毒方法或无人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消毒。
三、Ⅰ类环境的空气洗消毒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消毒方法见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医院环境表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疗表面(如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二是卫生表面(如地板、墙面、桌面等)。
二、医疗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进行医疗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2、每天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医疗表面进行湿式擦拭,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3、特殊的仪器要提供维护和保养说明,内容必须包括仪器适合使用的消毒剂、是否防水、一旦污染如何去除等内容,粘贴在仪器表面显眼位置。
4、一般的低危医疗仪器(如听诊器、血压计、仪器按钮和把手等)日常首先进行清洁,遇到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如60~90%的乙醇。
5、推荐“覆盖保护”方法。当在不同患者之间医生带着手套操作仪器或者仪器表面如牙椅治疗台和等把手,很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或仪器表面很难清洁时,医疗仪器表面可以覆盖一次性使用的薄膜、锡纸、防水纸等,要求一患者一更换。每隔患者诊疗结束后,工作人员在手套摘除前,将覆盖物丢弃;在下一个患者的诊疗工作前,医生进行完手部卫生后、戴手套之前,铺上新的覆盖物。
6、发现医疗器械表面有明显的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在采取“覆盖消毒”后,再采用清水擦抹清洁。
7、清洁医疗仪器表面的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仪器表面。不同区域的抹布应做到专区专用。
二、卫生表面的清洁
1、卫生表面分为两大类:一是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地面和天花板;二是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桌面、门把手、床栏杆、灯开关、病房厕所的墙面、门帘、窗帘的边缘等。
2、进行卫生表面清洁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3、卫生表面每日进行常规的清洁和除尘工作。采用湿式打扫,必要时可采用清洁剂;日常不需要对卫生表面进行消毒。但患者病床以及周围家具,不论其是否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出院(或其它原因离开)后,均应采用清洁剂进行彻底的清洁,必要时还需要消毒,再采用清水清除残留的消毒剂。
4、洗拖把与抹布的水池应以高低水池加以区分;需要采用水桶盛水来洗涤抹布时,该水桶更换清水的指标不是视水的浑浊度,而已清洁一个单位物品为更换依据,必要时同一个清洁单位可以更换多次水。不同区域的抹布和拖把应做到专区专用,并用颜色加以标记;用后洗净,必要时还需要消毒后再洗净,悬挂晾干,备用。
5、根据卫生表面的分类,清洁工作的频率可以视患者的接触程度进行适当调整,如手经常接触的卫生表面,可每隔2~4h清洁1次;而非手经常接触的卫生表面,如墙面、天花板等,可每周清洁1次。
三、环境表面的消毒
1、当受到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用400mg/L—700mg/L擦拭,作用30分钟,用后的拖把或抹布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2、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人污染的物表、地面,应先消毒,再清洗、消毒或灭菌。朊毒体感染病人污染的物表、地面,应用100mg/L有效氯消毒剂消毒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再按照一般污染的程序进行处理。
3、甲类(鼠疫、霍乱)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肺炭疽、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病病人污染的物表、地面,使用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擦,再按照一般污染的程序进行处理。
第五篇:保洁和环境清洁消毒制度
保洁与环境消毒制度
为保证医院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整洁性和安静性,保障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感染管理科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12版)》和《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的卫生要求(2012版)》特制订本制度。地面、墙面清洁与消毒: 1.普通病房:
1.1地、墙面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1.2地、墙面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少量(<10ml)的喷溅污染,可先清洁再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1.3地面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的喷溅污染,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应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并保持清洁和干燥
3.卫生间、走廊、水房及每个病房等不同区域使用的清洁用品如拖把、布巾等不得混用,应分区使用; 物体表面消毒
1.物体表面无污染时,床栏、床头桌、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应每天清洁,采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2.物体表面有肉眼可见的污染如少量呕吐物、排泄物、血迹等或可疑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可先清洁而后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物体表面有大量(10ml)血液或体液的喷溅污染,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并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4.擦拭不同的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头桌、吸引管路、呼叫器等)及不同病房的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水龙头、空调开关等)时应更换抹布。5.各种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 清洁用品的消毒:
1.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拖布:清洗干净,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保洁和环境消毒工作流程
一、普通病房
地面、墙面
无污染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
少量<10ml
大量>10ml 湿式清洁
先清洁,先用卫生纸等吸湿材料去除可除可见污染
再采用500mg/L
再清洁
84消毒液擦拭
再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二、物体表面消毒
物体表面(床栏、床头桌、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
无污染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 每天清洁
少量<10ml
大量>10ml 再采用
先清洁,先用卫生纸等吸湿材料去除可除可见污染 250mg/L
再采用500mg/L
再清洁 84消毒液擦拭
84消毒液擦拭
再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注:1.不同区域的清洁物品如拖布、抹布、各种保洁手套等分区使用
2.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拖布:清洗干净,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1.不同区域的清洁物品如拖布、抹布、各种保洁手套等分区使用
2.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和不同病房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空调开关、水龙头等)时应更换抹布 2.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拖布:清洗干净,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感染高风险部门保洁和环境消毒工作流程
地面、墙面
无污染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 湿式清洁
少量<10ml
大量>10ml 再采用500mg/L
先清洁,先用卫生纸等吸湿材料去除可除可见污染 84消毒液擦拭
再采用500mg/L
再清洁
84消毒液擦拭
再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物体表面消毒
物体表面(床栏、床头桌、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
无污染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 每天清洁
少量<10ml
大量>10ml 再采用
先清洁,先用卫生纸等吸湿材料去除可除可见污染 250mg/L
再采用500mg/L
再清洁 84消毒液擦拭
84消毒液擦拭
再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注:1.包括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
2.不同区域的清洁物品如拖布、抹布、各种保洁手套等分区使用
3.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和不同病房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空调开关、水龙头等)时应更换抹布
4.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5.拖布:清洗干净,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注:1.包括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
2.不同区域的清洁物品如拖布、抹布、各种保洁手套等分区使用
3.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物体表面和不同病房频繁接触物体表面(如灯开关、空调开关、水龙头等)时应更换抹布
4.抹布:清洗干净,采用25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5.拖布:清洗干净,采用500mg/L的84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