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养殖养猪场的四项关键措施
生态养殖养猪场的四项关键措施
在选址环节减少养殖污染
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当地政府的畜禽养殖区划。如果政府未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而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场。猪场建设要以养殖规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来确定,猪栏的结构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养殖区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把养殖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与当地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甚至危害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最后不得不面临关闭和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利用废弃物,提高养殖收入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养猪经营模式,运用“猪-沼-草(林、果、渔、菌)”等生态养殖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是养殖户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
厦门市鹭盛生态养猪示范场利用沼液种植高产狼尾草,年亩产可达20吨,蛋白质含量达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他们把狼尾草打成萆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加上中药调节剂的专有配方饲养生猪。经试验7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猪肉质鲜美,高钙、低胆固醇且含有20多种氨基酸的猪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头猪高于市场价30元左右的价格订立合同。也就是说,喂草的猪在同等条件下比喂精饲料的普通猪增收55元左右,一个年产万头猪的猪场可增收55万元。
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氮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形成“猪-沼-草(林)-猪”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业生产使用。利用新鲜猪粪养蝇蛆,利用发酵后的猪粪养蚯蚓,再用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养鸡、养猪,可以节约大量蛋白饲料的成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科学、成熟、有效的养殖技术,坚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第二篇:生态养殖是养猪场增收减污的关键
生态养殖是养猪场增收减污的关键
集约化养殖是现代养殖业发展的主流,然而集约化养殖场却存在着诸多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它们每天要向外部环境排放大量污染物,成为非工业污染源。据测算,1头90公斤左右的商品猪日排粪量约2.2公斤,尿量2.9公斤,污水20-30公斤。这些污染物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任其随意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集约化养猪场提供市场的猪肉价格较低,单靠猪肉销售,企业效益也不会太好。因此,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重视养殖全过程的管理,实行清洁生产,是控制猪场污染,提高猪肉品质,增加养殖收入的关键。
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养猪场污染综合整治的工作经验及相关调研,从养殖全过程提出自己的几条思路,供养殖企业参考。
在选址环节减少养殖污染
猪场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当地政府的畜禽养殖区划。如果政府未划定养殖区和禁养区,在场址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在偏远地区、土地充裕、地势高而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顺畅、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方便的地方建场。猪场建设要以养殖规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来确定,猪栏的结构模式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养殖区应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粪污的容纳能力,把养殖污染物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与当地种植业相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过去许多集约化猪场过多考虑运输、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其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往往将场址选择在城郊或靠近公路、河流水库等环境敏感的区域,以致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甚至危害到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最后不得不面临关闭和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综合利用废弃物,提高养殖收入
改变过去传统单一养猪经营模式,运用“猪-沼-草(林、果、渔、菌)”等生态养殖和商品有机肥生产等成熟技术,综合利用废弃物,达到增收减污的目的,是养殖户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厦门市鹭盛生态养猪示范场利用沼液种植高产狼尾草,年亩产可达20吨,蛋白质含量达23.6%,能量比玉米高出460大卡,并含有多种有机微量元素。他们把狼尾草打成草浆,按1∶1搅拌混合饲料,加上中药调节剂的专有配方饲养生猪。经试验一头商品猪从小猪25公斤隔栏到100公斤出售,可节约饲料成本25元左右。吃草的猪肉质鲜美,高钙、低胆固醇且含有20多种氨基酸的猪肉深受市民的欢迎,每头猪高于市场价30元左右的价格订立合同。也就是说,喂草的猪在同等条件下比喂精饲料的普通猪增收55元左右,一个年产万头猪的猪场可增收55万元。
提高饲料转化率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采用膨化和颗粒加工技术,破坏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饲料转化率,减少粪尿排泄量。如果加工工艺控制不当,饲料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等过程中会发生降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饲料及环境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注意各类添加剂在猪饲料中的合理应用。在饲料中辅助添加益生素、酶制剂、酸化剂、氨化抑制剂、吸附剂、纤维素或寡糖以及除臭剂等,可以大大减少猪粪尿中氮、磷和臭素的排出量。有资料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能够调节猪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使饲料在猪消化道的降解率上升15%,同时能提高氮的沉积率,使排放到环境中的氮源减少15%—25%,从而减轻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延长生态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形成“猪-沼-草(林)-猪”生态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应不断延长生态产业链,应用循环经济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如利用沼气发电,利用沼液种植农作物,利用干湿分离的猪粪生产有机肥,供应无公害农业生产使用。利用新鲜猪粪养蝇蛆,利用发酵后的猪粪养蚯蚓,再用高蛋白的蝇蛆和蚯蚓养鸡、养猪,可以节约大量蛋白饲料的成本。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科学、成熟、有效的养殖技术,坚持走生态养殖的道路,养殖业才能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
第三篇:生态养猪场简介
生态养猪场简介
xx生态养猪场位于xx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内xx村,是建设10万头瘦肉型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基地项目的一期工程。公司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示范户,以基地带动农户,在农户中大力推广普及发酵床养猪法,为农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使这项先进技术尽快取代传统的养殖方法,深入农户,造福农户。
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 占地1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建工程、设备购置、配套辅助工程和种猪引进四方面。目前已完成投资960万元,建成猪舍5栋3500平方米,引入种公猪8头,引入良种母猪680头,繁育出售仔猪1750头,收入达157万元。该养殖场利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进行标准化生态养殖。此项技术是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环保型高效畜牧业养殖实用技术,是当前依靠科技、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生态养殖技术解决了粪尿处理和恶臭的难题,能够减少猪的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养猪经济效益,同时可变废为宝,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存栏繁殖母猪可达1800头,年可向社会提供良种商品仔猪1.2万头、生猪2万头,可有效促进生态养殖规模化发展,增加企业和农户养猪效益,加快畜牧业科技推广步伐,提高人民的群众生活水平。
第四篇:养猪场饲养管理的四项制度
养猪场饲养管理的四项制度
点击次数: 68
日期:2013-03-19 09:39
编辑:admin
来源:猪价格网
评论
养猪信息网综合整理 养猪场饲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
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猪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除杂草,填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猪场免疫及药物预防制度
应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病学情况对生产的危害,可用疫苗的性能及来源等情况,制定切合农户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程序实施免疫预防,建立免疫档案。免疫程序应包括预防接种疫苗的种类,预防接种的次数,剂量、间隔的时间等。
对规定的强制免疫的病种,应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体弱、有病、没到免疫年龄的猪,补栏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档案。牲畜W病免疫,孕猪2个月不宜免疫,但应在孕畜产后7天,仔猪满45日龄后及时进行免疫补针,建立免疫档案,佩带免疫耳标,W病疫苗注射后个别牲畜有严重过敏反应,应备有肾上腺素等紧急脱敏药物。
严格免疫操作规程冻干苗应在低温冷冻条件下保存,严禁反复冷冻使用,油剂或水剂严防冻结,应在4℃-8℃条件保存。冻干苗按要求的方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按规定的方法保存和规定时间内使用;保证疫苗注射剂量;注射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感染。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最佳驱虫药物,定期对生猪群进行驱虫。使用抗菌药物在生猪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相关猪群进行群体投药预防,防止发病。
使用的药物应为有国家批准文号,在有效期内的产品,疫苗还应是在冷冻或冷藏的条件下保存的产品。
猪场检疫与疫病监测处置制度
严格执行调入、调出检疫制度。调入猪必须经过调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调入后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调出猪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检,检疫合格者方可调出。严禁随意调入,调入未经检疫的生猪及其产品。
兽医人员应定期对生猪群进行系统检查,观察生猪群健康状况,做好检查记录。如有疫病发生,进一步调查原因,作出初步判断,提出相应预防措施,防止疫病扩散蔓延,并按规定将疫情情况报告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严禁迟报、瞒报动物疫情。
定期对猪群主要传染性疾病进行抗体水平监测,评价免疫质量,指导免疫程序制定,及时发现猪群中隐性感染者,自觉接受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法开展的监测工作。
当发现疑似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的,应配合当地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
第五篇:有关养猪场管理的四项制度
有关养猪场管理的四项制度
养猪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防疫制度,隔离制度,消毒制度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猪场隔离制度
商品猪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批猪出栏后,圈舍应空置2周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
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本场工作人员,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人员、车辆,应进行严格的消毒。
饲养人员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养猪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生猪有关的疫区购买种猪和草料。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时应从非疫区,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种猪场或繁育场引进经检疫合格的种猪。种猪引进后应在隔离舍隔离观察2周以上,健康者方可进入健康舍饲养。
患病猪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必须从场外请进的兽医,进入生产区产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猪场消毒制度
根据生产实际,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用的药物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猪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加强所在圈舍的强化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猪的消毒,在出现个别猪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此处理。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加强终末消毒。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出栏后,应对全场或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或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严格消毒程序。一般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消毒或干燥(或火焰)消毒、喷洒消毒剂,转入猪。
加强环境卫生整洁,消灭老鼠、除杂草,填水坑,防蚊、防蝇,消灭疫病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