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滴滴打车和Uber商业模式的区别
滴滴打车和Uber商业模式的区别:
一、市场定位
1、滴滴打车:针对正规的出租车司机和有打车需求的智能手机用户,无需人工电话、高效准确的打车应用,解决出租车司机空跑率高和乘客打车难的问题,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和习惯。
2、Uber:与租车公司合作,针对高收入人群,为用户提供高端和私人化的用车服务,主打豪华汽车+精致服务。
二、运营模式
1、滴滴打车:
(1)用户通过滴滴平台提出打车需求,而滴滴通过和百度或高德地图的合作,把用户所需的打车信息反馈给用户,让用户选择打车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打车预期的费用,用户叫车是免费的,但也可以选择加价提高高峰期的接单概率。此外也可以预约明天乃至后天的出租车,高峰期可以选择延长等待时机。
(2)滴滴把用户的电话资料和打车信息发布到平台上(相当于发布给所有司机),司机可以查看用户信用的评价,用户也可以查看司机的信用评价,双向选择是否进行服务或者消费。(3)如果双方有一方拒绝,则再次从头开始;如果用户和司机双方完成打的,则通过现金或支付宝、微信付款给司机,用户和司机都可以享受滴滴打车的优惠(比如车费补贴或话费补贴),达到互利共赢。
2、Uber:(1)通过GPS追踪定位私家车(车型比较豪华,例如奔驰S系、奥迪A6和林肯TOWN CAR),用户可以使用Uber发出打车请求,Uber通过自动匹配算法派单给最近的司机,支付小费或通过信用卡、支付宝完成交易。
(2)有条件地进行补贴奖励,奖励政策每周不同,实时更新。(3)核心竞争力被归结为“服务”,汽车司机经过专业的App和礼仪培训,会帮助乘客放置行李,车内会提供饮用水等附加服务。
(4)对于投诉的处理非常严格,因为他们采用了非常丰厚的奖励政策,等于是送钱给司机的阶段,因此再严苛的要求,司机们都会遵守。但是Uber的系统没有办法应对刷单的司机,司机接单不跑,照样扣钱,投诉没人处理。(5)决不允许包车私下联系形成长期包用关系,不允许注册的司机摆脱这个平台实现利润,以“永久封号”来警示各位司机以保证自己的权益。
(6)溢价算法,是基于他们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功能的完全相信及完全理解。溢价不是计划好的,而是依据供求动态平衡,溢价系数是根据一定区域内用户发送的需求和司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的。因为溢价的出现,当更多的司机奔赴供不应求的区域时,可能又会出现司机多过乘客的情况,于是再取消溢价,降低系数,来维持动态平衡。当然,一个区域的高峰时间段是大概可预见的,之前的所有数据都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随着Uber用户和司机数量两端每天的增加,情况会每天都不同,这确实需要一个完备的算法设计方案去应对。这涉及到大数据,用户增长预测,甚至当地堵车事件预测(例如演唱会散场)等很多方面,是很考验研发团队实力的。
三、推广模式
1、滴滴打车:
(1)在滴滴刚上线的时候,主要靠线下团队在机场、车站、加油站等地设立服务区,为司机免费安装APP,指导使用。另外还向向出租车公司推广安装滴滴打车软件,虽然期间经历几次失败,但是还是拿下了北京昌平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并以此作为市场推广样板大势推广。(2)与微信合作(支付与补贴方面),接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与去哪儿、携程合作,与中国电信合作(手机流量、个性化套餐、手机终端等方面),与湖北卫视《我为喜剧狂》开启快乐营销,在三八节期间推出了#打车找乐#联合活动,将电视、手机APP、微博、微信多平台互通,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加大了在人群中的推广力度。
(3)给司机和用户许多优惠政策。司机通过成功抢单并将用户送至目的地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还可以赚取用户的加价部分的外快,因为滴滴与电信的合作还可以享受手机和套餐的优惠;用户通过滴滴成功打车将会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因为滴滴与微信的合作还可以用微信支付享受优惠。
2、Uber:
(1)分清目标群众。贯穿Uber营销的有一个三部曲,寻找目标受众、了解目标受众、打动目标受众,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年轻化,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而 Uber就以时尚、灵活等元素成功吸引他们,成为“打车软件中的苹果手机”。相比其它打车软件,Uber不会过度强调它的优惠活动,而是着重在培养用户对于品牌的信任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高额的补贴方式一旦消失,消费者就会转头而去,而Uber通过不间断的创意营销让消费者能够时刻保持新鲜感,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2)情感营销。网络上流传着许多Uber司机和乘客的故事,这类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走温情路线,在这里可以遇到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人交流收获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比如网上流传一个女乘客用Uber叫到一位绿城房地产的高管,相谈甚欢之余,女孩通过内部优惠直接购入一套绿城的房产。类似这些故事激发起人们对“奇妙的连接和遇见”怀有期待。这一份期待促使消费者对Uber逐渐产生了一种依赖的心理,从而把它当成了出行的重要工具
(3)传销式运营。发展下线送100块,用户各自拥有自己的Uber码,并自行推广自己的优惠码,通过各种推广渠道(Uber到现在推广渠道还是微博,Email和短信)
(4)娱乐营销。Uber定制雪糕车为消费者提供方便;Uber 的服务涵盖了水陆空,在杭州用 Uber 可以打车、打船,再加上这次的飞机;Uber与妈妈网合作,为妈妈网网友的新入园宝宝们提供专车接送,并用镜头记下宝贝最珍贵的瞬间等一系列娱乐营销的方式。我们很少在电视网络媒体上看到Uber的硬广,但却仍然能够保持很高的曝光度,正是巧妙借用了话题营销的影响力,“佟大为在上海做Uber司机”的视频曾经火爆社交网络,开着红色特斯拉的佟大为化身专车司机接单,明星效应的影响力立刻凸显。将Uber推广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使用户群快速扩大。
四、盈利模式
1、滴滴打车:
可以说滴滴在前期一直是赔钱的,但前期的投资为滴滴赢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通过各种优惠培养了司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而滴滴恐怕也没想只靠这一块来赚钱,它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方式,接下来应该会依靠已有的庞大的用户群,通过其他相关的手段或者新的辅助功能来进行资金回流。(1)软件嵌入广告收入。
(2)今年年初推出了滴滴企业版,企业只需要在滴滴开通一个企业账号并充值,企业员工就可以为自己因公出行或接送客户通过滴滴叫车,系统直接从企业账号余额中划款,个人也无需再提交费用报销单据。据统计,企业版推出近半年,就有5011家企业开通了账户,超过60万人次使用。将来滴滴还会推出企业开放平台,即向客户开放API接口,企业可基于该API接口开发自己的用车服务,这个接口的背后即是滴滴的车辆资源和车辆调度服务,企业可以把其变成一个活动入口或二维码,包装成“看房专车”、“招聘专车”、“就诊专车”等,企业可以自己通过后台设置费用额度、用车时间段、出发地、目的地等信息,查看用车行为分析。可以预计这会在将来为滴滴带来很可观的收入。
(3)通过专车服务收取佣金。滴滴提供车辆的专车,每月固定缴纳2500元管理费,另外每单收取15%;个人车辆的专车,每单收取15%。但是目前个人车辆的专车在多地都被视为违法运营,滴滴是否能靠专车盈利还得看未来的政策走向。
(4)养成用户的微信支付习惯。引导用户产生对微信金融属性的信任,为理财通的扩张做好铺垫,进而完成腾讯通过微信掌控用户从理财到支付到结算的全系列行为。
(5)大数据的挖掘。在使用滴滴的同时,它会记录乘客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东西。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平面,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面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有了这些数据,阿里和腾讯就获得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可以分析乘客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其潜在的巨大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
2、Uber:
(1)收取每次租车费用的20%,且目前Uber走的是高价策略,提供高端车租车服务,租车费用相对出租车要高出50%。(2)车费结算是直接通过乘客的信用卡划账直接划到Uber的账户中,司机每周可以从自己的户头上领取一周的营运收入,Uber相当于有了一个至少7天的稳定现金池,只要这个市场足够大,Uber可以支配的现金流就越多,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这样的现金流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不用多说。(3)Uber对其提供的租车服务有定价权。在一些高峰时刻(比如大型活动结束后、新年夜),因为需要租车的人很多,人们对租车的需求超过供给,Uber顺势开出的价格也更高,这进一步提高了Uber的利润率。据报道,与Uber合作的司机生意好时每天进账超过500美元,这相当于普通出租车司机一周的收入。
(4)在国外,Uber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生活服务收入,涉及衣食住行快递等,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涉及生活服务的模块,它在国内的策略是增加司机的数量,可以料想到,等Uber拥有庞大用户群的时候将会拓展业务涉足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才是真正开始赚取巨额利润的时候。
第二篇:滴滴打车论文
滴滴打车何去何从
日期:2014.1.17
滴滴打车何去何从
一.滴滴打车现状
近段时间,补贴让滴滴打车大红大紫,但也把它的“同胞兄弟”,今年 8月推出的滴滴专车服务,推向了舆论和监管的风口浪尖。
沈阳市交通局明确表示,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属于非法运营,并表示,一旦查处,将按“黑车”处理,给予处罚。据媒体报道,南京市管理部门表示 :私家车、挂靠车等非汽车租赁企业所属车辆,不得提供有偿汽车租赁经营。一时之间,“滴滴专车被多地叫停”、滴滴专车等被认定为违法经营等新闻被众多媒体转载,并引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专车”是“黑车”吗?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应【2】该被叫停吗?
1.滴滴定位
滴滴专车没想过和出租车抢生意,南京市上述政策出台前,专车服务曾遭到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联合抵制,他们要求打车软件停止专车业务,否则就集体卸载。有业内人认为,南京市管理部门的做法可能和出租车司机的“抗议”有关。对此,“专车”们却觉得很委屈。
滴滴专车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专车从来都没有想去和出租车抢生意,滴滴也没想做出租车公司或取代出租车公司,滴滴自己的定位是移动出行的撮合平台,为租赁公司的车辆和乘客提供信息匹配。”此外,滴滴专车并没有和私家车、挂靠车合作,他们的合作对象只有汽车租赁公司(提供汽车)和劳务派遣公司(提供司机)。
2.滴滴优势
1.绝大多数消费者几乎都在用打车软件,只有在达不到出租车的时候,他们才会选择专车服务。专车定位更高端,因此不会对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带来【10】什么影响。根据其内部统计,滴滴打车在全国范围内有近40% 的呼叫得不到
【2】满足,出租车运力不足,市场很大,因此不存在专车和出租车抢生意的情况。2.对于出租车司机和沈阳市交通局“黑车”的提法,车是租赁公司来的,司机是劳务公司来的,服务是最好的,不能 贴上这样一个标签?”
3.滴滴专车计价透明,安全性也毋庸置疑。专车司机应聘前都会经过严格的审核,入职前还会接受标准化的服务培训 ;此外,打车软件页面和车内都有司机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和姓名,如有任何出入,乘客可以随时举报。一旦有事故发生,滴滴专车上的打车软件还可以帮助公司定位和追踪车辆。这些都是一般出租车做不到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需要更多、更个性化的出行服务,专车很好地补充了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单一的出行方式,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他举例说,有些企业想要迎送重要的客户,而企业自身的车又不够多,出租车又太普通,这时相对高档的专车就成为很好的选择。
5.滴滴把租赁公司闲置的车辆盘活,把社会资源盘活,让其精准地为乘客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还减少了交通拥堵,何乐而不为呢?”滴滴专车方面认为,未来滴滴移动出行平台将不仅包括打车和专车服务,还将包括
【2】拼车、快速公交服务,甚至还会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尴尬。
3.滴滴劣势 打车行业一直是城市交通及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一直备受政府重视。随着打车软件应用的兴起,并且各打车软件厂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出现了一些行业弊端,例如,老人打车更难以及司机使用手机抢单影响行驶安全
【5】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打车软件的质疑。1.滴滴打车远程的乘客很难抢到,市内的短途生意一般不强,本来短途生意就好,司机怎么可能会防控2.3公里去接一个短途乘客。除非客户愿意至少加价10元。快滴并没有超乎想象的快。
2.据调查,乘客每次接到叫车通知后,都会率先询问叫车者的确切位置,到底是在写字楼里还是在路边。若是等在路边的消费者,司机往往会选择拒绝。这样一来,实际本应该成为打车人与司机之间无障碍沟通桥梁的打车软件,反倒成为双方互不信任的舞台。每一次呼叫,司机都需要甄别猜测,必然导致很多叫车软件使用者,只因为所站位置不对,就失去了便捷打车的机会。这样的问题,便凸显了第三方叫车平台只能提供信息,不能提供管理服务的软肋。没有强行规范能力,类似这样的问题若只靠“提高消费者素质”这样的空喊口号方式,几乎不可能杜【10】绝。
二、国外已有的专车服务
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类似的预约租车服务已经非常普遍。目前,美国纽约有预约租车 3.98万辆,是普通出租车的3倍 ;英国伦敦有预约租车 4.9万辆,【13】是普通出租车的 2.3 倍。预约租车是城市交通非常活跃的一部分运力。据调查,去过伦敦并且使用过当地出租车电召服务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司机作风极为“死板”,只按照叫车时的预约路线行驶,乘客不仅不能变更目的地,即便是换条路走都会被拒绝。这样运营不免有些教条,但极大地保证了乘客的时间和行程。当地保障出租车服务质量的主要措施是通过第三方网站进行监督,通过这些网站,消费者可以直观地浏览到所在地区的所有出租车公司情况,甚至是彼此之间的价格差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当地百姓很少会遭遇到召车无应
【14】答的情况,这对于北京市的出租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嘀嘀打车规范措施
1.滴滴打车该如何做
如何利用积累的用户打车数据,合理地规划路线,降低车辆闲置率,更高效
【3】地服务到需要用车的用户,是每一个打车软件都需要发力的方向。原本滴滴一开始就为自己构想了一种绝佳的盈利模式。在打车的前提下,考用户主动家家,以利趋势司机使用,从而带动整个打车软件市场自运转,打车软件作为平台方,只需经营好司机和用户,从二者的交易中分成获利即可。但随着随着交通部办公厅的一纸禁令,加价功能被取缔,打车软件的这条盈利大路被扼杀了。
1.随着用户收入的提升,中高端出行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用户能接受以高出普通打车计价的价格打车。商务用车可以根据车的种类不同,采取不同的收费模式,起价和每公里计价爷爷都相对较高,确保了从中盈利的可能。
2.理论上,用户是否愿意付出比出租车更贵的价格,是否愿意加价都是市场化的,如果有急事实在打不到车,为抢占稀缺资源付出更高价格是用户主动主动的选择,这一行为也应受到市场的尊重,而一旦这种租车需求被市场化了,打车
【3】软件也就掌控了定价权,这是平台是否有盈利前景的关键。3.因为有了烧钱大战培养的用户基础,标准化打车的用户流量是有的,可以借此往商务用车方向转移流量,引水灌溉。相比之下,Uber还得面临本土化的漫长适应期,这一战滴滴更胜一筹。
4.商务用车方向满足的不仅仅是出行的功能,更像是一站式的交通工具解决方案,未来打车软件平台所起的作用更像是一个交通的数据调配中心,可以更高效的利用交通工具资源,可以送人,也可以配送快递,甚至配送圣贤外卖,想象空间非常之大。
2.政府管理措施
专车服务的出现必然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有些管理者习惯于墨守成规保护“传统”,急于给专车定性,但同时,又对移动出行平台充满期待,希望能帮助他们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所以又迟迟不愿采取实际措施。这种矛盾的心理造成【2】了目前“禁而不停”的现象。1.要求打车软件接入统一电召平台、不允许加价等,以此来维持打车行业有序发展,这表明政策的干预依然是影响打车软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打车软件发展带来的社会弊端,需要政府、打车软件厂商以及出租车公司共同来合理
【5】建立行业服务标准,共同推动打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在市场准入问题上采用行政审批既不符合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也不利于出租车行业发挥自身的市场功能与活性。因此,选择自由申领的准入方式,较为可行。比如,出租车供不应求可以同过滴滴打车达到动态平衡。对于滴滴打车即使存在的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一棍子打死。也许滴滴并不会影响到出租车的正常运营。
3.明确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选择自由申领,并不意味着放松市场准入审查。虽然在数量上不再加以限制,但无论是出租公司还是驾驶员个人,均需满足法定的准入标准,才能入市运营。安装统一计价器,在行程结束时打印收费单,内含上下车时间、行驶里程、等候
【19】 时间、司机名称、服务编号、运费、投诉电话等,以便乘客进行监督。3.监测、分析、预警与立法、监管适时跟进。
加强对群体化平台交易体系的综合化研究、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 适时推出相应的监管架构和制度,厘清监管部门职能,克服传统部门立法行业执法的局限件。依托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群体化交易平台发展极为迅速,且结构和风险日益复杂化,需要政府职能邰门加人力度监测、跟踪和适时推出相关的法律制度。对于平台竞争性问题,政府法制部门应对此类问题主动介入,而不宜被
【25】动等待部门介入后再协调和推动,有主动性,前瞻性和及时性。
4.加强对群体化平台交易的分类治理
结合平台提供者在直接占有、使用和控制消费者资金当面的差异,区别化地为有关平台设置适当的准入条件。
5.滴滴打车市场优势地位及市场影响亟待规范。
规范其市场地位,规范其价格质量等问题。随着北京周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类似问题只会越来越多,如何调整好消费者需求与出租车司机收人的平衡点,将
【10】是解决打车难题的关键点之一。
6.明确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选择自由申领,并不意味着放松市场准入审查。虽然在数量上不再加以限制,但无论是出租公司还是驾驶员个人,均需满足法定的准入标准,才能入市运营。面是对人的审查。驾驶员如想申请成功,至少满足以下要求:身心健康、无传染
【6】 病与精神病史、有一定年限的驾驶经历、无出现。“不要一棍子打死。”交通部新闻发言人给专车软件服务定下了一个包容的基调 “移动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对于满足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推动市场资源配置,缓解出行难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针对此前舆论提出的一些问题,如适用法律法规不清晰,事故、保险等易引发纠纷等,交通部新闻发言人提出了“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的原则,并表示下一步,交通部将对各类互联网预约用车服务的不同模式和发展方向进行调研。【11】 无论如何,叫车服务的真正落实仍需经过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期待相关部门运用更多的智慧和方法,让这项便民服务不只是“看上去很美”。
四、打车软件的未来挑战
无论是国内的快的、滴滴还是国外的Uber,有如绝处逢缘。但无论怎样,如何利用累积的用户打车数据,合理地规划路线,降低车 辆闲置率,更高效地服务到需要用车的用 户,是每一个打车软件都需发力的方向;如何在满足打车出行的功能基础上,整合“出租车”资源,实现向快递、配送等领域跨界延伸,是每一个打车软件都将努力的未来。但未来是美好的,挑战也是共存的,印度有家初创公司Autowale推出一项简化的叫车流程,利用算法绘制出驾驶路线,从而实现高效叫车、拼车,甚至连同三轮车资《都调动起来了,这种资源利用效率堪称极致,但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必须引起重视。无论怎样都不能置法律条令于不顾,打车软件的一切优化方案必须建立在政策许可之下,建立在市场安定、秩序井然的【3】前提下。滴滴的远景是构建立体智能化交通出行生态体系,打车、商务租车、拼车共享,甚至是定制公交。这不可避免地要与现行的交通规则妥协合谋,但至少前景一【4】片光明。
五、参考文献 [1].“嘀嘀”大战“快的” 乘客真是赢家吗?
[2].嘀嘀专车,是黑车还是智能交通?《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白赵阳 [3].商务租车成行业新宠 打车软件绸缪自救道路 《IT时代周刊》 [4].滴滴打车未到终局-文本刊记者 代永华 [5].打车软件未来仍具想象空间---王建 [6].北京出租车市场法律体制改革刍议—熊宗鹏
[7].陈明艺.国外出租车市场规制研究综述及其启示.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 [8].陈丽,叶军.我国出租车行业的民营化改革.北京汽车.2005(6). [9].王克勤.温州出租车业个体化改革调查.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3月 26 日. [10].轿车服务能否破解“中国式打车”困局---赵曦 奕奕 [11].群体化平台交易的问题与治理---李金泽 [12].滴滴打车_新思维_郭 晓祎.[13].滴滴打车_从的哥如厕起步_苗向东 [14].滴滴打车_疯狂飙车_冀勇庆
[15].滴滴打车_再遭起诉律师称更名成本高于和解_周涛 [16].补贴取消打车软件两大冤家-何去何从-李如冰 [17].快的打车_市场前景令人堪忧_唐璐
[18].烧钱背后的抢滩策略_滴滴_快的打车软件背后的公关解读_赵安娜 [19].北京出租车市场法律体制改革刍议-熊宗鹏 [20].出租车行业的政府管制研究_李雪 [21].出租车市场的政府管制及其完善_邓纲.[22].打车软件_烧钱过后_怎么走_郭海 [23].打车软件不拼补贴拼什么_张绪旺 [24].打车软件面临更加艰巨的商业化之路 [25].打车软件撬动了什么_陈芬 [26].打车软件谁的江湖_李静 [27].打车软件已入红海_陆一夫
[28].打车软件再现阶段性补贴竞争向生态圈演化_
第三篇:滴滴打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滴滴打车:现象级的电商营销模式
摘要
中国的打车软件起源于2012年,由最开始的摇摇招车再到嘀嘀打车以及快的的出现,其中体现着我国出租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出租车行业,向来存在着空载多,打车难的现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关注打车软件的发展。本文主要是以嘀嘀打车为例,分析了太原科技大学的打车软件市场。最开始介绍了嘀嘀打车的产生和运营,并对嘀嘀打车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工作。进而总结出打车软件的优劣状况,并对打车软件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目录
一、概述
(一)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
(二)APP及APP应用
(三)打车软件
二、打车软件市场分析
(一)打车软件的产生和发展
(二)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现状
三、“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
(二)嘀嘀打车的积极作用
(三)嘀嘀打车存在的不足
(四)嘀嘀打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四、滴滴打车的普及率
五、结论
1概述
1.1电子商务及电子支付
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也可理解为在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参与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电子商务分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 等。
电子支付是指单位、个人直接或授权他人通过电子终端发出支付指令,实现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的行为。电子支付的类型按照电子支付指令发起方式分为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销售点终端交易、自动柜员机交易和其他电子支付。”简单来说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支付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APP及APP应用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名移动应用服务,就是针对手机这种移动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简单的说就是手机或无线工具的应用服务。
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APP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苹果的iOS系统,app格式有ipa,pxl,deb,诺基亚的S60系统格式有sis,sisx,微软的WindowsPhone7、WindowsPhone8系统,app格式为xap。
一开始APP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作为一种萌生与iphone的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淘宝开放平台,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 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
1.3 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如今各种手机应用软件正实现着对传统服务业和原有消费行为的颠覆。这些软件具备乘客注册、即时约车、订单完成确认、用车评价等基本功能。乘客在线下单后,如3分钟内没有驾驶员应答抢单,统一电召平台会将该订单广播到行业手机电召服务平台,这将大大提高手机软件叫车成功率。
由于出租车司机与打车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非高峰时段出租车空载、高峰期和恶劣天气下司机拒载等现象频发,而手机打车软件通过加价等手段,提高了打车成功几率,实现了司机和打车者双赢,因而日益走俏。手机打车软件由于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尚不明确,导致运营成本较高。特别是由于打车市场的不规范,导致加价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原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分配矛盾,打乱了路边打车和应用订车的公平竞争环境,可能会影响此类打车软件的发展前景。
2打车软件市场分析
2.1打车软件的产生和发展
2009年全年,中国手机的支付总收入金额达到了19.74亿元,此外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也早在2009年内增长到8250万人,2010年以来,国内的网络运行商逐步加大了各自对于手机支付的投入力度,更加重视和发展这项业务,可是在行业内缺失这一类的标准,因此很难做到规范化去布局,合理的推广到所有用户,如今只停留在了安卓智能机的用户的阿里旺旺和腾讯等大型企业上,行业的标准的发布,有助于更加迅速的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因此,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着手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余额宝等手机银行的推出后,工信部对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更加的重视。
中国上线最早的打车软件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快的打车”,为了方便乘客打车同时降低司机的空载率而产生。快的打车于2012年6月15日上市,其预设的盈利模式为收取司机与乘客双方的中介费以及APP内置广告费用。但由于上市前期该程序知名度差、下载人数少,且需要额外付费,因而在推广期即改变了其盈利模式,供乘客与司机免费使用。快的打车现已覆盖到全国45个城市,用户数超过2000万,司机数量超过35万,市场占有率超过41.8%。
2012年9月9日,嘀嘀打车上市,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同快的遇到的问题一样,一开始使用软件的人很少,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国内最多时出现了30余种打车软件,希望瓜分这一巨大的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快的与滴滴两家企业分别获得了来自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投资,为其市场争夺之战的进行奠定了基础,并且随后演变为两家互联网巨头的资源大战。在各软件厮杀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的软件被淘汰或是被快的与滴滴收购,目前市场上现存多款打车软件,而战火也持续燃烧,但是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趋势。2015年2月14日,快的、滴滴两大巨头正式宣布战略合并。
2.2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现状
由于如今的手机软件的不断拓展,打车软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使用,在2013年7月份,原来有40多款多车软件,虽然操作模式几乎一致,但是如今却只剩下了两款相互争霸,其中包括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也代表了两个投资方在互联网行业的相互角逐。
滴滴打车有着独特的运营模式,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首先,用户需要进行打车,他通过打车软件提出了打车需求,这个打车需求将会发送到滴滴打车的服务器上。第二,滴滴打车服务器通过和百度地图的合作,把用户所需的打车信息反馈给用户,让用户选择打车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打车预期的费用。第三,滴滴打车把用户的电话资料和打车信息发布到了滴滴打车的搜索界面以便司机收索。第四,司机通过对用户信用的评价,用户也可以对司机的信用查看,双向选择是否进行服务或者消费。第五,如果双方有一方拒绝,则再次从头开始;如果用户和司机双方完成打的,则通过第三方合作软件支付宝付款给司机,用户和司机都可以享受滴滴打车的优惠,达到互利共赢。
为了维护系统的可持续性,滴滴打车给用户和司机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滴滴打车吸引用户的模式首先是车费补贴政策,即用户通过成功打车并上车将会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另外一点是外部合作政策,滴滴打车通过和别的软件如百度地图,微信,去哪儿等软件终端的合作给用户带了更大的便利,以留住用户量。滴滴打车吸引司机的政策主要有,用户加价打车和车费补贴,用户加价打车是指,司机可以赚取用户的加价部分的外快,而车费补贴是指司机通过成功抢单并将用户送至目的地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等。
3“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3.1嘀嘀打车的发展优势
在国内市场的APP中,打车软件的APP占了很重要的组成,具有很大潜力和提升空间,而且在以后,市场对于手机打车软件APP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现在打车软件的市场规律正在形成,首批打车APP逐渐占据了市场,并在相互竞争,如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款软件,存在这剧烈的竞争,就市场而言,滴滴打车占了极大的优势,在市场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用户基础:201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3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44%;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达到20亿。全球10亿多人使用互联网进行在线银行业务,收听或分享音乐以及寻找工作,超过20亿人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或浏览新闻。同时,研究表明,互联网用户的网络消费也越来越多。2015年,互联网用户在旅行、书籍、CD、DVD、应用下载及在线课程方面约花费1000亿美元(约合925亿欧元)。
2、硬件支持:2016年,全球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数将超过20亿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以上,发展中国家的使用率快速增长是主要的驱动力。据Marketer预测,到2018年,智能手机使用人数有望进一步提高到超过25.6亿人,或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到时候,智能手机的使用人数将正式超过功能机。一大部分新增的智能手机使用者将来自中国大陆,目前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使用者已经超过5亿人,到2018年会增至7亿人以上。
3、兴起背景:打车难
全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打车难”问题,一方面乘客打不到车,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选择性接单,空驶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是最主要原因,而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加剧这一问题的助因。
4、根本原因:出租车市场供求失衡
以北京为例,北京实行尾号限行、严查酒驾、停车费提价等政策,很多市民弃私家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打车需求只增不减;另一方面,北京市实行出租车总量不增加的调控政策,出租汽车总量维持在6.6万辆。出租车供求市场的一增一平,是造成“打车难”的关键。
5、加剧原因: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信息不对称
从出租车司机角度考虑,司机更愿意接中长途生意,在交班或收工时愿意接顺风车生意,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存在拒载。司机这种选择性接单就造成了空驶现象,运营效率偏低。
3.2嘀嘀打车的积极作用
1、滴滴打车让打车更便捷
“嘀嘀”打车之所以被称为打车神器,是因为在当前市场上,经常有人会等的士等很久,或者出现黑的士黑钱,的士司机不打卡的现象,有了滴滴打车之后,用户可以享受互联网时代的便利,不用带钱在身上,照样可以便捷,快速的打的,而且服务更加周到,体贴。
2、滴滴打车惠及司机和乘客
滴滴打车给用户和司机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滴滴打车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福利其中包括车费补贴政策,即用户通过成功打车并上车将会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以留住用户量。滴滴打车给司机的福利主要有,用户加价打车和车费补贴。用户加价打车是指,司机可以赚取用户的加价部分的外快,而车费补贴是指司机通过成功抢单并将用户送至目的地可以获得相应的现金或者话费补贴等。
3、滴滴打车可以培养网购习惯
滴滴打车是一款消费型的软件,因此,它的最主要目的促进用户更好的消费,而且能在网上获得更多的便利,只要养成了这种便捷式的网购习惯,让用户能享受更加多的附加服务,与淘宝或者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相比,滴滴打车让用户能够更加贴近于生活的使用网络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因此滴滴打车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3.3嘀嘀打车存在的不足
“嘀嘀打车”虽然在现如今发展迅猛,但是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待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对策那么将会成为致命性的隐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整个构想的格局,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的四个问题:
1、滴滴打车产品基础设施不足 如今滴滴打车的产品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只存在软件设施,却不存在硬件设施的矛盾。因此如果由于订单量增加带来了网速的极大压力,或者外界因素造成了网络的瘫痪,那么滴滴打车将会出现瘫痪,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变,更加影响了市场的稳定性。
2、滴滴打车没有安全保障问题
原来在出租车上的司机是在听广播,而现在却迷失在抢单之中,在司机开车过程中,因为滴滴打车需要及时性,所以司机会只顾着抢单而不注意安全,会对乘客和司机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这与滴滴打车原本给与的方便背道而驰,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安全危机问题。
3、扰乱市场秩序
打车软件在相对于年轻的团体中十分普及,对于年老却不会使用软件的人的打车难度大大的加大了,还有在上下班以及节假日的时期,原本的打车方式却完全起不到作用,严重的扰乱了打车市场的原有秩序,给人们的生活也带了一些不便。
4、影响人们的道德
滴滴打车为了吸引客户和司机,给他们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却让人们产生了贪小便宜的心里,有的司机甚至会做假单,或者一单多用的想象,这与原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相反,需要的更多的人们对于自我操守的节制,滴滴打车却影响了很多贪小便宜的司机和乘客,让他们在道德和法律底线越走越远。
3.4嘀嘀打车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滴滴打车是由于用户的需求才产生的,但是由于这个市场的规则并不完善,需要一定的解决策略去应对打车软件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的对策有以下方面。
1、消除司机与司机之间的竞争
由于在滴滴打车中最主要的竞争还是司机和司机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良性的,但是当市场发生了变化,而且没有一套合适的完美体系之时,司机之间的竞争将会变成恶性竞争。所以对于这种恶性的竞争,打车软件公司改变这个根本的现状还要从本源进行分析,司机与司机之间的根本矛盾在于谁赚钱和什么时候赚钱。打车软件公司的网站上可以对已注册的司机设置一定的单双号或者时间段,限定同一时段内抢单的司机总数,以解决这个最根本的矛盾。
2、积分等级累计制度
打车软件还是属于一款“信用”模式的软件,随着现代信用的日益推广,不仅在金融系统上,信用越来越流行,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所在社会的价值体现,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把信用普及化。在打车的过程中,司机和乘客都需要对方能够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够让司机实现盈利的目的,送到乘客所要去的地方。因此,打车软件公司可以设置好积分等级累计制度,让信用好的司机或者乘客更加能够获得优惠,这样就能提高全民的道德规范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3、严惩违规使用
在打车软件公司烧钱模式经营下,越来越多的司机和乘客为了贪图小利,做一些犯规的行为,比如一些乘客要求司机同时使用多款打车软件计费,以减免的士费,还有一些司机在接通电话后直接让乘客打补贴钱给支付账号,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打车的过程。由于这一些司机或者乘客做违规的行为对打车软件带来了很大损失,为了弥补这些损失,打车软件可以通过和网络或者通讯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对于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加以限制和明令禁止,如果有出现这种违法行为,可以将他们送到法律机关绳之于法或者罚款,杜绝这种社会的道德失守的现象,以调整社会风气,让全国人民都能打上车。
滴滴打车的普及率
针对研究问题,我通过网络制作了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32份。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18岁以下10人
18~25岁111人
26~30岁8人
31~40岁3人
41~50岁0人
51~60岁0人
60岁以上0人
其中是,但很少使用49人 是,偶尔使用12人 是,经常使用9人 否,从未使用62人
由此可见,经历了打车软件的人群不在少数,使用者也较为的乐于使用。打车软件培养习惯的一整套策略之后,并没有养成太强的行为习惯。他们仍旧习惯于随手招车,除非在打车难的情况下,他们才会使用。而乘客作为出租车服务的客体,也是整个出租车服务的基础。所以,从乘客角度来说,我国的打车软件市场潜能无限大。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打车软件的潜能会被激发。
结
论
在文中,我们了解了“嘀嘀打车”的产生与发展,也以“嘀嘀打车”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打车软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我们学校了解该类软件的人群不在少数,使用者也非常的乐于使用。然而,尽管从一种宏观的角度来说,使用软件不仅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用出租车资源,也能够令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大家使用的该软件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补贴对其产生的优惠作用,人们还没有养成利用软件打车的习惯,也没有意识到使用软件所造成的社会意义。
综合发现,我国的打车软件市场虽然巨大,也在优惠补贴的引导下盛极一时,但是很难确定补贴消失后市场是否会被引导。“嘀嘀打车”的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应该是引导人们养成使用软件打车的习惯,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使用打车软件的便捷,了解到使用软件的社会意义。
第四篇:uber商业模式分析报告
Uber公司战略评估报告
小组成员: 许梦桥 邢丽君 章淑蓉 宋 杨 指导老师: 韩 震
Uber公司战略评估报告
一、公司产品及业务领域
UBER TECHNOLOGIES, INC.(简称:Uber)是一家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和交通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以移动应用程序连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Uber移动应用程序在2010年于旧金山地区推出,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的智能型手机。截至2015年2月,Uber已经覆盖了全球58个国家250多座城市。乘客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是使用移动应用程序来预约车辆,利用移动应用程序时还可以追踪车辆的位置。
(一)打车服务
Uber不仅仅局限于成为一个出租车公司,其业务范围正在逐渐扩大,逐渐涉猎到生活服务业务及金融服务业务。Uber基础的打车服务按照服务价格从低到高可以分七类:人民优步,UberX,UberTaxi,UberBlack,UberSuv,UberLux,UberPool。
2014年7月,Uber与差旅和费用管理公司 Concur 合作,推出了Uber for Business 服务,针对的是公司用户,允许员工直接将打车的账单记到公司的信用卡上,完全不需要先垫付、再报销。
2014年7月14日,美国智能用车软件Uber“优步”正式宣布进军北京。8月4日Uber“优步”正式宣布将在北京市场引入一项新的服务“人民优步”。人民优步是一项惠及更多司机与乘客的公益拼车服务,Uber“优步”不以此服务盈利。
(二)生活服务
Ubermovers(搬家业务),UberTree(送圣诞树),UberChopper(一键呼叫直升机),uberFRESH(午餐外卖),UberDream(一键呼叫CEO),UberRush(及时快递服务),Uber Dream Car(一键呼叫周公)。
二、市场定位
Uber根据打车用户的收入水平,将用户分为不同的群体,主要有高收入群体、中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由于Uber自身强大的实力以及“Uber For Everything”的宗旨,Uber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了将所有的细分市场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为此,Uber推出了多种差异性
打车服务,其目的就是满足不同群体对打车服务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其特点是对价格敏感,而对服务没有太高要求,为此Uber推出了UberX服务,服务于老百姓的日常需求,UberX比出租车更便宜,更快,更好。针对高收入群体,其对价格并不敏感,他们更强调打车的舒适性和追求身份的体现,为此,Uber推出UberBLACK打车服务,该服务为用户提供豪华轿车服务。及时的专属司机与豪华的车型,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乘车体验,也给用户带来了心理上的满足。
Uber的市场定位采取的是迎头定位。在中国国内滴滴和快的占据打车市场的情况下,Uber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领先的技术,横刀直入,闯入人们的视线。在司机和用户两个方面都提供比滴滴、快的更有诱惑力的补贴和福利,提供更多更广泛的打车服务及相应的生活服务,直接威胁到滴滴、快的的市场地位。
三、PEST环境分析
(一)POLICY环境分析 1.交通部门的表态
(1)2015年3月12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表示:私家车永远不允许进入专车。针对目前一些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2)自2014年1月1日,北京出台了我国首个《小客车合乘指导意见》,给予市民拼车合法身份,“顺风车”收费将不再违法。
2.法律环境
(1)Uber采用的是私家车参与运营的方式,私家车参与运营是不合法的,属于非法营运,对乘客没有安全上的保证,扰乱正常运营秩序,也会增加社会不安全因素,同时还会影响正规出租车的利益。
(2)但目前,我国在专车上的法律是空白的。出租车是招手即停,而专车则是通过预约,因此用出租车管理办法来约束一个新生事物,是不合理的。
3.Uber表态
针对目前专车在中国政策、法律所面临的障碍,Uber副总裁卡兰尼克表示,Uber非常愿意与政府合作,探索更规范、合理的方式,解决本质存在的安全问题,让发展中带来的一些隐患和顾虑随之消失。
(二)ECONOMY环境分析
“共享经济”允许人们分享资源,而不影响自身的生活。其逻辑是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带给我们的实用价值和切身体验。“共享经济”的优点显而易见:成本低、浪费少。“共享经济”颠覆了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从被动的消费者转变成创造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络的中心。“共享经济”的去中心化降低了产品供给的成本,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共享经济有了规模效应。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借助于中间平台,核心是按需分配,既合理调配了资源,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闲置的车辆如果从理论上已经是沉没成本时,汽车拥有者通过在Uber平台上注册成为司机,让闲置的车辆物尽其用,不仅增加了司机的个人收入,而且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了新的供需产业链。
(三)SOCIETY环境分析 1.O2O消费习惯逐渐形成
2014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规模达10.6亿,较2013年增长231.7%,移动互联网迈入到“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出行、医疗、教育、餐饮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分领域应用纷纷涌现,多元化生活服务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线上与线下联动(O2O)成趋势,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逐渐形成。另外,智能手机的普及带动了手机打车软件的发展,打车软件向各个年龄段用户渗透。
2.价格敏感消费心理
在市场机制下,消费者对于价格高度敏感。2014年初滴滴快递“烧钱大战”,空前的补贴力度使打车软件用户激增,同时打车软件的便利性与智能化也受到了用户的普遍认可,形成了新的出行习惯。
当然用户对补贴的高度敏感也向Uber等打车软件提出了新挑战——利益补贴并不是维持用户黏性的唯一方式,而应该找准定位,推出更多的创新举措,形成有效的盈利模式。
(四)TECHNOLOGY环境分析
1.手机基站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手机基站定位服务又叫做移动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站定位一般应用于手机用户,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网络(如GSM网)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定位技术有两种,一种是基于GPS的定位,一种是基于移动运营网的基站 的定位。其精度很大程度依赖于基站的分布及覆盖范围的大小,精度较高,有时误差不超过100m,给打车软件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
2.云计算技术
以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云计算技术,为打车行业提供汽车车辆和驾驶员基本信息、地理位置信息、空车信息、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信息,以及电召服务预约、派单、应答、服务和驾驶员服务质量评价等信息。这不仅仅提供了规范行业管理和整合行业资源的依据,而且让出租车行业具备更强更灵活的市场适应力。四、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一)替代品的威胁
Uber的替代品威胁主要来源于公共交通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加、出租车的运营等。
1.轨道交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交通拥挤越来越严重,各国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准时性、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部分乘客。此外,加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放弃私家车和打车。这些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Uber形成了替代品的威胁。
2传统出租车
国内连续不断的出租车司机罢工事件也对Uber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虽然新兴的打车软件发展迅速,但是在目前,传统打车方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出租车司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旦他们集体罢工,整个城市的交通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虽然从理论上说,不同的出行方式本身就是互为替代品的,但是它们在出行距离和灵活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从Uber主要定位的市场而言,它目前所面临的替代品并不多,替代威胁并不大。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规模壁垒
打车软件的成本主要来自软件开发方面的投资和软件推广上的支出,这些属于沉没成本,并不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软件一旦投入使用,用户的
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成本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摊销在每个用户身上的总成本是不断减少的。打车软件市场上的在位企业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用户,获得很低的平均成本,后入企业短期内的用户安装基础难以与之抗衡,高成本阻碍了大量潜在竞争者的进入。
2.网络外部性
一款打车软件的用户安装基础越广泛,它的网络就越庞大,乘客们可选择的司机就越多,司机们面对的潜在乘客也越多,它就能提供较其他软件更快捷的服务,因此也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潜在用户。对消费者而言,用户规模最大的那种打车软件带给他们最大化的效用,他们自然会选择该种产品,即使其他厂商的产品拥有更优的技术,由于网络规模的限制,也无法完全发挥作用,无法长期吸引用户。
3.规模壁垒和网络外部性共同作用
规模壁垒和网络外部性还可以相互作用——用户规模的扩大降低了单位成本,并引发更大的需求,又进一步扩大了用户规模。这种相互作用对大规模在位厂商是一种良性循环,但却使规模小于临界值的厂商的用户安装基础不断缩水,导致小厂商的亏损与退出和潜在厂商的高进入壁垒。
上述两种进入壁垒的存在,使得很多小企业和个人无法进入该行业。但是像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实体租车公司,它们本身拥有大量的车队、规范的营业执照和基础的用户规模,因此这些企业基于此开发打车软件,上述的两种壁垒对其的阻碍并不明显。实体租车企业可能是Uber的最大潜在竞争者。
(三)同行业竞争者
同行业竞争者主要包括: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神州专车。2015年第1季度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易到用车和Uber分别以80.9%、17.5%和8.1%的比例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
2015年第1季度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占比分别为78.3%、10.9%、8.4%。
截至2015年3月31日,易到用车以74个城市位列专车服务覆盖城市数首名。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覆盖了61个城市,AA租车、Uber仅分别覆盖了13和9个城市。
2015年3月,滴滴快的发布了互联网专车安全与服务标准,这一标准的发布也标志着滴滴快的已经正式将运营重心转移至专车服务,联合发布互联网专车安全与服务标准亦是在向同行业竞争者展示其市场领先地位。
虽然滴滴快的在中国专车服务订单量上已占据了近八成的份额,但这一领域 的竞争仍未停止。继2014年底百度战略投资Uber之后,双方在地图、支付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快速推进。面对资本、技术和规模都高于自己的竞争对手,易到用车也在努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陆续与海尔、奇瑞、博泰集团展开合作。
面对激烈的竞争,Uber并不避让处于领先地位的滴滴快的,而是采取迎头定位的策略,凭借极致地用户体验,先进的技术,强大的社会化营销等手段,向其领先地位发出挑战。
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还在于产品本身——只有优化用户体验,帮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打到车,才能获取更多用户,同时帮助合作的汽车公司最有效利用车辆闲置时间,从而建立与更多汽车公司的合作;与更多汽车公司的合作反过来又可以提高车辆供给,提高服务的可靠度,从而吸引更多用户,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四)供应商 1.汽车租赁公司
目前汽车租赁整体市场仍然高度分散,前10 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原因如下:
(1)汽车租赁公司资源大量闲置,客户找不到服务与租赁公司找不到客户并存。
(2)按小时租赁,规避了传统租车公司按天租赁,导致车辆大部分时间闲置。
(3)高端客户价格敏感度低,汽车租赁公司和客户之间还允许有一个服务商。
Uber的出现恰好解决了汽车租赁行业的困局,若能将闲置的汽车资源挂靠在Uber平台,让闲置汽车动起来,将会大大提高汽车租赁公司的资源利用率,在这种关系中,汽车租赁公司处于被动的地位,其议价能力较弱。
2.私家车
Uber加入门槛低,加入人数多。根据广州一家调查机构给出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22日,当月在广州地区新加盟的Uber、滴滴等专车司机加起来有4200多人。
司机们热情高涨,司机申请量骤增,几乎无议价能力,甚至出现找熟人或中介机构加入专车平台。
(五)消费者(用户)
对在线支付这种特殊的给付方式,用户议价能力无法体现。但是用户体验很重要,对于Uber来说,用户就是其存在的最大支持,因此Uber必须重视用户体
验,才能的得到用户的货币选票。
五、商业模式
Uber有着和传统出租车行业明显不同的商业模式,它是一个真正具有颠覆性的O2O出租车服务:在互联网上整合闲置的私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高档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用户通过GPS系统向Uber发出叫车服务,结束交易后,Uber向私家车主抽取20%的提成。
Uber有着清晰明确的盈利模式,如下图所示:
(一)重视用户体验
在保障用户体验方面,Uber几乎做到了极致:
1.Uber 的司机没有选择用户的权利,也没有拒载权。一旦用户发出了叫车信息,Uber 会自动将其分配给最近的空载车辆司机,司机只能接受。
2.Uber让用户付出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大的效果,在叫车界面上只需要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是选择车型,同时点“设置位置”,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整个体验的关键的第一步。第二步,进入第二个界面后,只需要点“点击用车”,打
车的动作就全部完成了。
作为一个平台,不可能完全均衡地对平台的多方来进行协调,必然要倾向于这个平台的某一方,对于 Uber而言,更多是无条件地倾向于用户方,也就是说在Uber整个体验的设计中,没有太多考虑司机的感受,所以这也是经常被司机诟病的一点。
(二)颠覆低效
Uber提供一个平台,实时提供私家车司机和乘客的信息,并把他们相匹配。当用户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或者深夜动身要去机场这些很难等到出租车的时候,就可以使用Uber的叫车服务,附近的司机会闻讯赶来,用户得到了最快的服务。更重要的是,按传统的叫车服务如果预约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公司和司机会告诉你他已经出发,而你并不知道他开到哪里了。在Uber中,一切都是可见的,用户可以看到其预约的车辆实时地理位置信息——你可以看到汽车向你的方向开过来,系统也可以计算出汽车到达的时间。
定位、挖掘、匹配,移动互联网+技术无疑大大提高了出行的效率,它有效地降低了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调查显示,在使用打车软件后,45.1%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10%以上,40.8%的司机认为每月行驶里程增加10%以上。
(三)磁力吸引
Uber模式利好的对象并不仅仅是用户,它使更多的劳动力——闲置的私家车主进入了市场,并获得了灵活的劳动时间。
这正是Uber模式大获成功的地方——一种弹性的、可选择的工作方式。想做的时候,门槛很低:有一辆车并且会开;不想做的时候也随时可以选择不做,不受出勤制度或劳动合同的约束。这样轻松的心态,也的确促使了更多私家车主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Uber深谙价格杠杆的力量。Uber司机每周接够一定单数就会得到公司给予的可观固定收入,即冲单奖励政策。另外,Uber采取错峰定价的差异化定价办法鼓励司机接单,调节供需。
毫无疑问,Uber的专车服务盘活了闲置的高档车资源,让私家车主大获其利,同时,它较好地满足了用户的租车需求,在公众场合提升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客户使用体验到达极致。
六、核心竞争优势
(一)精准的算法。
1.溢价算法
与国内打车公司策略不同,动态定价策略是Uber核心之一。
溢价算法,是基于他们对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功能的完全相信及完全理解。溢价不是计划好的,而是依据供求动态平衡,溢价系数是根据一定区域内用户发送的需求和司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的。因为溢价的出现,当更多的司机奔赴供不应求的区域时,可能又会出现司机多过乘客的情况,于是再取消溢价,降低系数,来维持动态平衡。
2.自动匹配算法
和其他软件不同,Uber采用“派单”而非“抢单”的方式。当乘客下单时,系统将用户需求指定给最近的司机,自动匹配,不需要抢单,以实现社会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二)高利润率。
租车服务有着极高的时间敏感度——一个市场对时间越是敏感,就越是有利可图。在用户打不到车又急需打车时,他们通常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Uber 提供的私家车比普通出租车贵不少,但用户依然愿意付费,这说明了用户有花高价租车的真实市场需求。其次,Uber对其提供的租车服务有定价权。在一些高峰时刻(比如大型活动结束后、新年夜)因为需要租车的人很多,人们对租车的需求超过供给,Uber顺势开出的价格也更高,这进一步提高了Uber的利润率。
七、未来发展预测和建议
(一)如何保证司机素质
Uber的快速发展,接入平台的司机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外地车,由于路线和驾驶技术不熟、逆向行车、高速路口倒车等也有发生。如何保证司机驾驶素质,保证司机提交注册证件和实际驾驶人一致,不仅需要车主诚信,也需要软件公司监管的问题。Uber在此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承担起监管的职责,加强对司机素质的审核,在源头上把关。
(二)如何保证叫车车型一致
按照Uber司机加盟规定,驾驶车辆必须为3年之内的新车,且车型价格在一定价格以上。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Uber司机驾驶的车辆与软件注册系统注册车辆并不一致,新车和旧车都个别出现在Uber运营中。Uber应规范司机行为、明确责任及适当的惩罚条款,并且重视用户的评价。例如,车型与软件叫车不一致时,用户可以向Uber提出索赔。对于司机的某些恶劣行为Uber可以采
取永久封号的惩罚,以规范司机行为,保障用户利益。
(三)如何保证互联网拼车的安全性
Uber系统随机分配的司机是否资料完全真实有效,乘客对此一无所知。目前爆出的多起乘客受害事件,使得专车的安全性被抬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Uber的支付方式与一般支付不同,是一种直接代扣,安全性较低。Uber的运营与出租车、公交车等不同,没有乘客险,也没有司机保险。一旦出现交通意外、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涉及无论是Uber车主还是乘客,都需要双方自己购买短期意外保险和其他商业保险来保证。Uber与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投保,在收取的车费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保险费。对于已经注册的司机,也应为其提供保险。另外,Uber也应该事先做好规定,防止司机与用户联合骗保。
(四)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Uber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阻碍。广州、成都等地的Uber纷纷被工商执法部门查处,不仅影响了Uber正常的业务,还影响了Uber在用户心中的形象。一个无法获得政府认可的企业是不可能有生存空间的。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是Uber在中国扎根并且发展壮大的基础。如何正确处理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是Uber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Uber应高举高举互联网+大旗,倡导用互联网来改变生活、改变原来的经济形态,这正是中国政府所乐于见到的,以此为突破点,必然能够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
(五)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一种事物的快速发展必将掀起一股跟风狂潮。Uber作为专车市场的领导者,其先进的核心技术必然会被其他公司模仿、复制。如果Uber现在的核心技术被其他企业掌握了,那Uber还有什么可以支撑它未来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创新。Uber要吸引更多的知识型员工和高精尖人才加入自己的团队,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创新,不断根据用户的需求更新产品,在无人驾驶的研究上取得新的进展。此外,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其核心技术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维护自身权益。
第五篇: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时下最热的手机“打车软件”,是覆盖最广、用户最多、最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入选“App Store2013精选”,荣登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
2012年,滴滴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此后便与正在火热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相互交融,激发创新灵感。现在,滴滴打车每天为全国超过1亿的用户提供便捷的召车服务和更加本地化的生活服务,让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真正渗透到用户心中。目前,滴滴打车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打车软件平台。
2014年5月20日,滴滴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
2015年2月4日,滴滴公司CEO程维在其年会上宣布,公司首席运营官柳青正式出任滴滴公司总裁,将负责更多公司日常业务运营。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
一、产品特点
“滴滴打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截至2014年3月底,滴滴打车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滴滴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
二、使用方式
滴滴打车原理非常简单,与电话叫车服务性质类似,与微信用法大同小异。即乘客启动滴滴打车软件客户端,点击“现在用车”,按住说话,发送一段语音说明现在所在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松开叫车按钮,叫车信息会以该乘客为原点,在90s内自动推送给直径3公里以内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滴滴打车司机端一键抢应,并和乘客保持联系。在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需要支付车费时,即可使用滴滴打车合作伙伴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进行线上支付,既可享受免找零烦恼,也避免了假币,丢钱包等现象发生,完成了从打车到支付的一个完美闭环服务,让用户的出行尽在自己掌握。
三、发展历程
2012年6月6日小桔科技成立,经过3个月的准备与司机端的推广,在2012年9月9日正式上线。2012年10月28日,版本1.1,跟随IOS推出新版本,更完美的支持苹果新系统,增加了出租车到达的即时信息推送,增加了一键重复发送功能,简化了注册流程。
2012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
2012年12月2日,版本1.2,开通了预约功能,可以即时预约明天乃至后天的出租车。增加了加价功能,在高峰期或者不好打车时,提供了加价方式来提供叫车的成功率;省掉了注册和登陆流程,让用车能够更加便捷。
2012年12月18日,版本1.3,增加了呼叫等待功能,高峰期可以延长等待时间,预计提升40%的叫车成功率;优化了软件的启动速度。
2013年2月2日,版本1.4,增加了预约等待功能。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了B轮腾讯公司1500万美金的融资。
2013年6月26日,版本2.0,全新页面设计,操作更简单明了;开启一键叫车,打开软件即可叫车;增加异地预约功能;新增独有3D地图,让你在楼宇之间、十字路口、车水马龙中能更加轻松的找到。
2013年10月,艾瑞咨询关于打车行业报告显示,滴滴打车市场占有率第一,59.4%,超过了其他所有打车软件占有率之和。
2013年12月,滴滴打车入选“App Store 2013精选”。2014年1月4日,版本2.6,滴滴打车正式与微信开启合作,可以用微信支付车费,从此告别找零,当天微信支付超过6000人次,微信支付进入了火爆阶段。
2014年1月6日,滴滴打车获得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共计1亿美金的融资,成为首个获得C轮融资的打车软件。
2014年1月10日,滴滴打车与微信支付联合推出第一轮活动,乘客用滴滴叫车后使用微信支付立减10块钱,而司机立即获得10块钱奖励,微信支付活动的推出,进一步扩大了滴滴打车在全国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打车软件第一品牌的地位不可撼动。
2014年1月22日,受春运出行人数激增的影响,仅早高峰期间使用微信支付的滴滴打车订单就超过10万单,造成短信下发通道不畅,滴滴打车迅速反应,在20分钟后紧急修复了该问题,并对受影响乘客进行赔偿,涉及金额60万元。
2014年2月23日凌晨开始,滴滴打车因为微信支付活动火爆,短时间内大量用户涌入,造成滴滴打车软件系统出现间歇性不稳定的现象,滴滴打车第一时间解决,在当天下午17点左右已经完全修复,并表示将遵守补贴优惠的承诺,对受影响的用户执行每单补偿12块钱的政策。2014年3月28日,滴滴打车宣布入驻手机QQ,用户通过“QQ钱包”下滴滴打车可以实现叫车,使用“QQ钱包”不需要跳转即可在QQ内支付车费。
从2014年1月10日起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滴滴打车的优势逐渐在营销价值上释放,用户从2200万增加至1亿,日均订单量从35万增长至521.83万,实现了规模性突破,取得绝对领先优势,将打车软件行业推向单级格局。滴滴打车在过去77天里以日均521.83万的订单量超过了京东、淘宝移动和美团,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日均订单交易平台。
2014年4月2日,速途发布《2014年Q1打车软件市场分析报告》,其中显示,滴滴打车市场份额达60.2%,其中2014年第1季度打车软件活跃用户分布,滴滴打车以88.4%,遥遥领先于其他打车软件。
2014年5月20日,原“滴滴打车”母公司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今日对外宣布,滴滴打车正式更名为“滴滴打车”,巴人了解到,此前滴滴打车的商标已由一家杭州公司注册,对于双方的品牌纠纷,杭州市中院已经受理,小桔科技即日起将启用“滴滴打车”打车的品牌标示。
2014年12月9日,滴滴打车宣布,公司获得新一轮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以及国际投资集团DST、中国互联网领袖企业腾讯主导投资。2015年1月17日晚,由腾讯应用宝、安徽卫视共同主办的“2014腾讯应用榜样——应用宝星APP之夜”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滴滴打车[5] 获评“最具突破出行APP”。滴滴公司副总裁罗文上台领奖后,当场宣布派发大礼,回馈用户。
四、产品原理
滴滴打车原理非常简单,与电话叫车服务性质类似,与微信用法大同小异。即乘客启动滴滴打车软件客户端,点击“现在用车”,按住说话,发送一段语音说明现在所在具体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松开叫车按钮,叫车信息会以该乘客为原点,在90s内自动推送给直径3公里以内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滴滴打车司机端一键抢应,并和乘客保持联系。在乘客到达目的地下车需要支付车费时,即可使用滴滴打车合作伙伴微信支付和QQ钱包进行线上支付,既可享受免找零烦恼,也避免了假币,丢钱包等现象发生,完成了从打车到支付的一个完美闭环服务,让用户的出行尽在自己掌握。
五、产品优势
出租车拒载已经成为大城市的普遍现象,滴滴打车的最大价值是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减少司机的空载提高效率。
在出租车司机季师傅看来,造成出租车拒载最重要的原因是乘客和司机之间的不理解。“出租车每天都有必去的方向。例如我家在亦庄,交班就必须往那个方向走。每个月要开例会,我也必须去五方桥方向。”“现在乘客一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走吗?’我要是说‘走’。乘客马上就上车,不再管你要去哪,是不是要交班。”季师傅说,所以很多司机如果需要去指定方向时,宁肯空载,看着乘客在路边招手,也不敢过去问。一旦问了,方向不对,拒绝了乘客,就可能会被投诉拒载。”他继续说道,“现在每天有数以万计的出租车,就这样空载着在路上。乘客和司机连最基本的沟通都没有了,多说两句话问问‘您方便去哪’都做不到。”季师傅强调,出租车司机很多时候并不是挑选路途远的乘客,而是选择合适的方向。“这就要乘客和司机互相理解,好好沟通。如果方向合适,没有司机愿意空载。因此需要类似滴滴打车这样的东西,解决需求匹配的问题。”
六、市场合作
滴滴在推广初期,与北京市两大出租车调度中心之一96106达成战略合作,系统互通,并且还为96106定制客户端;
2013年,滴滴打车与入口级应用运营商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达成合作,开启了与地图类应用合作联运新模式;
2013年12月12日,滴滴打车宣布与携程旅行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合作主要基于携程客户端,功能支持送机服务及城市打车;
2014年1月6日下午,滴滴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6] ,支持通过微信实现叫车和支付,该功能已在iOS版本中实现,安卓版也在1月8日开通。在接入微信后,用户可以在“我的银行卡”中打开“滴滴打车”,并完成叫车和微信支付;并且在滴滴打车客户端也接入了微信支付,目前使用微信支付付款的乘客可立减10元车费,支持微信支付收款的司机可立享10元奖励。与腾讯微信的战略合作再次打开移动互联网生活工具类软件新舞台,将滴滴推上历史新高度,作为首个接入微信的移动叫车应用,滴滴带来的变革并不只是简单的出行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移动互联网o2o模式被大众的认可和支持。据滴滴目前的数据状况显示,新用户从下载注册到呼叫的周期越来越短,二次呼叫频次越来越高,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会主动了解、安装滴滴,首次叫车成功体验过后,便将之纳入实用类生活工具,成为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无尽的正向口碑传播。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七、嘀嘀打车接入微信
1月6日消息,今日下午嘀嘀打车宣布独家接入微信,支持通过微信实现叫车和支付,该功能已在iOS版本中实现,安卓版1月8日开通,同时嘀嘀打车官方宣布了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的消息,中信产业基金领投,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
嘀嘀打车创始人程维介绍,嘀嘀打车全国已经有35万个司机使用嘀嘀打车,北京6.7万辆出租车,已经有5万司机使用嘀嘀打车。
在接入微信后,用户可以在“我的银行卡”中打开嘀嘀打车,并完成叫车和微信支付。嘀嘀打车最大的竞争对手快的打车此前已经接入了支付宝付款,微信打车和支付功能也成为了阿里与腾讯在移动支付竞争上新的着力点。
为了防御微信,阿里已经在移动电商和支付上有了诸多布局,包括刚刚起步的来往,快的打车支付,以及新上线的微博支付,此次微信与嘀嘀打车的合作成为了两大打车软件之间新的竞争点,而背后是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之间的PK。
烧钱补贴成为了打车软件竞争的最直接手段,程维宣布,在2月10日之前嘀嘀打车将为每一笔微信打车的订单给司机补贴10元,并为乘客减免一定的打车费用,同时从1月10日开始,嘀嘀打车将推出1万单免单的活动。
快的打车在今年6月完成了阿里领头的800万美元A轮融资,同时在2013年11月并购了大黄蜂打车。随着玩家的不断淘汰,打车软件市场的格局逐渐清晰,程维称,嘀嘀自己的数据显示嘀嘀打车已经占到了全国60%的市场份额,在上海的市场超过了第二、第三名的总和,在杭州已经追上快的打车。不过程维也表示,嘀嘀打车追求的一定不是垄断,如果对手做大了,最终市场可以达到四六或者三七的份额比例,但是目前嘀嘀打车最大的对手是“路边打车”这一招车习惯。
此次融资已经是嘀嘀打车两年来的第三次融资,2012年9月,嘀嘀打车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投资,2013年5约获得腾讯的1500万美元投资,本轮融资为C轮,金额为1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产业基金和腾讯等,腾讯投资3000万美元。程维表示,在接受投资后嘀嘀打车会保持公司的独立性,融资并不意味着嘀嘀变成土豪。补贴只是短期的营销手段,选择嘀嘀的司机也不是因为补贴,对嘀嘀打车而言最根本的还是提升服务。
八、盈利方式
第一:大数据的采集。在你使用打车软件的同时,软件会记录你的打车起点和终点,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信息,分析数据,总结出频率较高的起点和终点,可能会形成一种类似商业地图一样的东西。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平面,这些数据就是城市上面的一个个虚拟建筑,有高有低,出现频率越高的地方,虚拟建筑就越高。通常来说,火车站,商业中心以及高校的虚拟较高。比如说在北京的话,国贸肯定会非常高,在太原的话,和信摩尔会非常高。就这样通过这些虚拟建筑的高低,腾讯和阿里获取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精确的商业图。有了这些数据,腾讯和阿里就可以分析咱们的消费行为以及常用出行路线。
第二:信息的价值。腾讯通过QQ和微信知道你每天聊什么,通过打车软件知道你家住哪,你平时去哪买东西,你喜欢去哪里玩,这是覆盖全中国数亿人口的数据,这是多么值钱的一份信息,这也是腾讯不惜花上数十亿元人民币来购买的信息。
第三:商业地产与商业住宅的规划咨询。比如出现了一个与万达竞争的商业地产公司,但是万达有先发优势已经把好地皮给占了,这时腾讯站出来了,你看我这有详实的信息,然后这个公司就得花钱买人家腾讯的数据,这就把信息变现了。这还只是其中一种变现方法,以此为基础,腾讯完全可以成立一个极具权威的咨询公司。
第四:实体店与虚拟店的结合。淘宝够强大吧,虚拟店铺平台的老大吧。再看看腾讯打算做什么,利用微信这一神器,腾讯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打成一片,一个简单的微信号就可以代购,实体店铺有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微信支付,比起淘宝最关大的优势 就是便携性和实用性
第五:市政建设的规划。分析打车频率与常用地点后,腾讯就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的利用效率与堵车节点,由此出发可以给市政建设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来改善交通,缓解堵车现象,提高城市道路使用率。甚至可以细化到给每一个消费者提供道路规划,告诉你怎么走不挤,怎么走更快。
第六:支付方式的改变。这个感觉最直观了,微信支付么,纸币替代金属货币用了好长时间,那么微信支付可以加速电子支付替代纸币的速度,以后出门不用带零钱了。
九、融资
日前嘀嘀打车刚融到D轮7亿美元,由淡马锡、DST、腾讯投资,估计嘀嘀的估值达到了35亿美元。据滴滴打车方面透露,7亿美元主要用于新业务的拓展,除了已有的租车、专车业务之外,还包括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意在打造一个多端出行平台。此前,2013年12月,腾讯已向“嘀嘀打车”注资1亿美元,这是继同年4月,腾讯向“嘀嘀打车”注资后的第二轮巨额投入。
十、广受消费者好评
从滴滴打车的最初尝试,到今日的“无城不嘀打”的演变,反映了互联网终端无处不渗透的曲折历程,武汉这座特大城市也概莫能外。
2013年4月1日,一款广受北上广好评的民间召车系统“嘀嘀打车”在武汉城区上线试运行,这款利用手机语音短信呼叫身边出租车的热门软件正式落地武汉,近200台出租车安装了“嘀嘀打车”司机端。
通过半月的试运行,2013年4月15“嘀嘀打车”的士召车系统在武汉市场正式运行,司机端、客户端全面开放。截至当日,已有超过2300名出租车司机安装“嘀嘀打车”司机端,根据开发“嘀嘀打车”软件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统计,该软件在武汉市场试运行的14天里,平均每天的呼叫量达千余次,成功率达88%,预约召车成功率达100%,远远超过武汉电召平台66667777召车成功率为48.5%的历史记录。
再来看看北京,目前北京10万名出租车司机有7万多人安装了嘀嘀打车的软件,6.7万辆出租车里近5万辆安装了嘀嘀打车的软件。嘀嘀打车在全国开通近百个城市,安装了48万个司机端,几千万乘客端。
十一、发展之困 程维表示,今天滴滴是一个两年的创业公司,要实现移动互联网改变出行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希望像柳青这种世界级的人才能够帮助他们,一起去实现共同的理想。所以他和柳青双方一拍即合,中间可能只聊了一到两个礼拜。这其实很难想象,一个这么大的决定,一个在高盛位居高职十二年的职业女性,在一到二周时间里面就决定加入一家创业公司。
面对滴滴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下一步如何实现盈利?程维回答道,可能有一万个人问我们滴滴怎么赚钱,很少有人去问滴滴还能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滴滴这三年时间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他表示在三年时间里不会去盈利的,并持续在出行这个领域里面,用互联网的手段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但三年以后,我们相信滴滴打车,会是一个可能对整个中国出行做出改变的企业。
程维认为,有了海量的乘客和司机的数据之后,这些司机和乘客因为滴滴的服务好,黏在里面,那就可以给一部分需要更高服务的乘客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给一些司机提供增值服务,这样可以有一些收入。人们打车的时候,他们可以推荐一些周边更精准的广告,这样又会有一些广告的收入,所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