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症下药治住新形式主义
对症下药,治住“新形式主义”(大家谈·今天,怎样走
群众路线(15))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5 版)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既是反“四风”的关键,也是转作风的难点。如何避免雷声大雨点小?如何避免走向新形式主义?本期摘编的三位基层读者的来信,是建议,也是呼声。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党的作风建设如何为改革助力?反“四风”的成果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制度?下期大家谈,欢迎广大读者站在改革新起点的背景下,提出高见。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整改别成“整摆”
山东安丘 王福强
在一些地方、部门,作风整改方案空洞、目标含糊、措施简单,往往是整整表面、摆摆样子,下下“毛毛雨”,“整改”变成“整摆”。
将问题摆出来,并进行整改,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但如果仅限于摆出问题,止步于建立台账,满足于上级检查没有问题,活动便起不到应有作用。整改落实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整改,群众是不是真正满意,而不是“走走过场”,不是民主生活会开完就“万事大吉”。
“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整改落实不能“摆摆样子”、“浮”在表面、搞新的形式主义,不能整改到一半就鸣金收兵、半途而废,要抓住问题源头,找准突破口,一以贯之、一盯到底地从深处查、从根上改。要杜绝“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持之以恒、真心真意、深入透彻地进行整改,把群众最关心、要求最强烈的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唯如此,才能使活动取得实效,群众认可满意。
善于治疗“特种病”
江苏扬州 顾 仁
整改的目的是治好自身的“病”,改进存在的作风问题。只有针对自身的“特种病”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整改的预期效果。
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诸如“学习不够”,“工作水平还不高”,“执行制度不够严格”等,这样的“普通病”放之四海而皆准,批评起来不痛不痒,并不能起到实在效果。在整改阶段,我们如果把功夫花在治“普通病”上,只能是搞新的形式主义,达不到整改的目的。
党员干部分布在各行各业,有各自的工作特点。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出现的作风问题,也就形成了“特种病”。治疗“特种病”,就需要用“特效药”。例如整改办证难、户口申报难,就规定“可以一趟解决问题的不要让群众跑两趟……凡是被举报在办理户口业务过程中刁难群众、经调查属实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追究责任;凡是发现利用职务之便办理虚假户口的,一律予以开除”,这样的“特效药”属于对症下药,一经开出,自然“药到病除”,不仅改进了作风,更受到群众的欢迎。
“建章”莫挂空挡
江苏南京 邹 宇
教育实践活动到了“建章立制” 环节,相关部门都在结合实际建立了不少制度,然而一些同志认为,所谓“建章立制”就是将之前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发现的错误收集,统一整编成一套包罗万象的禁止指南就可以万事大吉。
洛克曾经说过:法律不能被执行,就等于没有法律。建章立制也是如此,一个合格的规章制度理应可监督、可追究、可问责,而不是仅仅充斥着禁止行为而缺失了监督方式和行为后果。不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的规章,会使规章制度沦为稻草人、纸老虎,助长了用新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错误风气。
“建章立制”本是药方。如果药方根本不言及如何服用、不说明适用症状,无论药方的字写得多么端正,终究只是一纸空文。因此,建章立制时不仅要明确什么是应该和不应该,更要明确违反制度的追究问责办法、制定监督检查等配套措施,这样才能真正调配出一剂破除“四风”的苦口良药。
第二篇:警惕新形式主义
警惕新形式主义
石剑
按照“集中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的要求,当下进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的收尾阶段,检查学习笔记成为各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抄笔记、补笔记,纯粹是形式主义”成为许多党员牢骚的“共同点”。对此,有老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新形式主义作祟。
诚然,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单位该制订的方案一个不缺,该发的文件一个不漏,该征集的对象一个不少,作为党员干部,该参加的会议一个不缺,该摘抄的笔记一字不漏,该撰写的心得一篇不少,按要求该走的程序都很到位。特别是不少单位在学习形式上追求“新奇特”,发微信、用网络,美其名曰空中课堂;在意见征集上广发“英雄帖”,文来函往,称之谓广泛征求意见。表面上轰轰烈烈,工作内容、实际成效连党员自己都说“装装样子、问题没有解决”,充分说明唱功大于做功、形式主义依然存在,这势必加倍损害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形式是内容的存在和表现方式。任何事物、任何工作都必须通过一定形式来体现其内容,但过分强调形式,哪怕抄得最好的笔记、写得最多的心得,只会让形式成为“形式主义”,而不会让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从“让我学”提升到“我要学”,自然就难以保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形式主义是“四风”之首,杜绝形式主义显得尤为重要。破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出现的形式主义,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试想,如能大幅减少信访,则是反“四风”成效的有力证明,能体现求真务实为民落到实处。不管什么时期,不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只有按照上级要求,实事求是从群众中去发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实实在在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反对形式主义不走形式不走秀,不负苍天不负民。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治治病”旨在对症下药
人民日报评论员:“治治病”旨在对症下药 人的身体有了毛病,要及时就医。人的思想和作风有了毛病,也须抓紧诊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区别情况、对症下药,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12字总要求中,“治治病”是归宿和落脚点,是决定民主生活会质量高不高、活动效果实不实的关键所在。
当前,从治理“人情案”、“关系案”到整改多占住房、公款吃喝,各地各部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护短遮丑不作为、“领导患病,群众吃药”、吃“保健品”糊弄等现象。这就告诉我们,落实“治治病”的要求,难在正视问题,旨在对症下药。正是从这个角度,总书记强调,“治治病”就是要“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讳疾忌医,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面对作风顽疾,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真抓真改的决心,才能找准病灶、抓住要害。反之,看到问题躲着走,碰到矛盾绕着过,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贻误治病时机,冷了群众的心。
找出了问题,更需对症下药。“药对如锁开”,抓对方子用对药,才会发挥疗效。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而作风问题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一个药方治不了百病,科学有效的做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病情病因,讲究方式方法。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也应找准“病症”、区别对待,该吃药的吃药,该动手术的动手术,切实体现从严治党要求。
“治病”过程,就是教育实践活动见真章、动真格的过程。不论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还是召开民主生活会,那些重形式轻内容、重表态轻行动、重班子轻个人、重工作问题轻“四风”问题的做法,既未找到症结所在,也未用对药、用足药,甚至以“保健品”取代治病药,真病假治、大病小治,只能是越治病越重。只有较真碰硬、狠下猛药、深挖病根,才能扫除积弊、破解难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说:“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惩前以毖后,治病为救人。落实“治治病”要求,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长效机制。只要党员干部作风一新、党组织肌体更加健康,就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凝聚亿万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第四篇:用问责机制框住“新形式主义”苗头
冯国栋
岁末年初,各地交出“限建楼堂馆所”、“清退超标办公楼”的成绩单。不过,一些地区“整改行动”,却变成了一项糊弄上级检查的“隔断工程”,领导超标的办公室打上了隔断,或者做“接待室”,或者干脆成了“储藏室”,仍属领导专用。有专家指出,要警惕有地方走“形式主义”。(1月22日 《新京报》)
这场领导人带头“动了真格”的“限建”、“清退”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部分地方在开展反“四风”行动时流于形式,不深入、不彻底,不伤筋动骨,甚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主义苗头。究其实质,还是因为一些官员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抛掉形式主义,只是换了一副“马甲”。这也说明,反“四风”活动不仅有必要向深层次开展,还要有必要对新形式主义采取打击措施。
出现新的形式主义,深层思想根源在于工作观错位。在不少官员心中,反“四风”被想象成了一次“运动”:刮一场大风,下一阵急雨,风来草自偃,雨过地皮湿。于是,一些官员就借助于走过场或弄虚作假来迎合上级要求,陷入“新形式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虽然在此前的民主生活会上,“政绩观”、“官本位”、“意志消退”、“铺张浪费”等在各地官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被大力批判,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一些人是说一套、做一套。
部分干部反“四风”成为作秀,表面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核心根源是缺少问责机制。倘若没有干部因走形式主义受处理,倘若没有干部因此丢官帽,形式主义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用求真、务实之风,反击新形式主义,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坚定不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用好的机制选人,选最好的人,让真抓实干的干部脱颖而出,让搞“假大空”的干部难以投机。
只有把反“四风”行动制度化、法治化,为全社会反对“四风”提供广阔的渠道和途径,淘汰掉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聪明”官员,让领导干部在作风上、政风上实现切切实实的转变,中央的决策才不会落空,人民才会满意。(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文章来源:西安人事考试网(xian.offcn.com)
第五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学习体会: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学习体会: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2月11日习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作出指示的。他指出,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形式主义流弊已久,新形势下又不断流变、形式翻新,要防止新形式主义抬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如: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调研现场成了“秀场”;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用会议落实会议;部分地区写材料、制文件机械照抄,出台制度决策“依葫芦画瓢”;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懒政庸政怠政,把责任往上推;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履责”变“推责”。那么怎样防止新形式主义,值得深思。
把硬性规定改为合理考评。比如有的单位规定写心得,一定要写多少字,多少篇。建议可以将这种规定改为一种鼓励性质的机制,鼓励那些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大作向媒体、书刊等处投稿,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适当的评比奖励和表彰。这样情况下写出的稿子才有活力和内容,也不至于使得某些干部忽视本职工作而浪费宝贵的办事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把解决问题作为重要标准。老百姓心里有杆称,党员领导干部你是否为民着想,解决了几个问题,做了几件实事,作为重要标准。问题找出之后,要敢于“亮丑”,带队的领导要认真落实好责任人,并将问题在村务公开栏里面公示,提出办理解决时限,提出奖惩要求。这样一来,老百姓应该非常拥护。而不是一路前呼后拥领导们走了之后一年半载“音讯全无”,基层的问题依然是问题。
督查以直接深入基层访问群众为好。督查工作方法万千,电子文档的资料汇报、工作现场调度检查、召开座谈会收集情况等不一而论。建议督查组的督查不仅要规定各单位及时写好汇报材料,要看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所属单位的社区、农村去,去单位的服务对象处了解情况,问一问投资商,问一问办事的老百姓,问一问当地的居民、村民,干部们的工作态度怎么样,有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做了什么事情,产生了什么效果,去现场看一看是不是真有这么回事。真正做得好的典型就作为重点推荐给宣传部门宣传推广,产生榜样效应,扩大活动效应。去基层看一次比收集十篇文辞通畅、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汇报材料应该更有效,更能体现彰显督查的意义。这也是防止督查流于形式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