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5 02: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篇: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的课题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和经费使用效率,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是市科协履行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参考的重要职责,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市科技工作者状况、需求,了解我市的科技创新动态,发挥科技类社团在行业领域的智力智囊和创新引领作用,在科技工作者与党和政府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政策建议。

第二条

课题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 立 项

第三条

课题采用以下两种形式实施。由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相关单位建议的课题(简称建议类课题)和市科协主席办公会确定的重大课题(简称重大类课题)组成。

第四条

建议类课题通过书面(网络、报刊等)向全市征集、公示;重大类课题需经主席办公会议确定研究方向,采用书面(网络、报刊等)形式向外发布征集、公示;部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重大议题,经由主席办公会确定研究内容,可定向委托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单位进行研究。

第五条

市科协办公室在每年3月份负责制定课题年度选题计划,并组织实施课题的征集、申报、评审等工作。

第三章 申 报

第六条

课题主要采用网络申报(下载申报表格)方式进行,并将电子版和纸质版申报书一同按申报要求发(交)往市科协办公室。

第七条

课题的申报单位须具有完成课题必备的人才条件和物质条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课题负责人应当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具有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经历;一般情况下,在主持的课题研究未完成时,不得申请主持新的课题。

第八条

课题申报单位应依据通知,正式提交申请,填写《深圳市科协开展课题研究建议表》或《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申请表》。市科协办公室负责对课题申报单位和课题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查、申报书形式审查和课题的初步遴选。

第四章 评 审

第九条

建议类课题评审由市科协办公室负责组织或者委托相关单位召开专家评议初审,报主席办公会议审定;重大类课题由市科协办公室委托相关单位组织专家评审会,经专家评审后,报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定向委托课题由主席办公会确定承担单位。

第十条

评审专家原则上由市科技专家委办公室邀请相关领域社会公认、具有权威的知名专家组成,并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一条

评审专家开展课题评审时,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提出推荐意见。专家评审会可召集课题申报方对申报书进行陈述,由专家对申报方完成课题的能力及其所提方案的可靠性、风险性进行分析评议,并提出意见。

第十二条

市科协办公室根据成果需求和评审专家会的意见,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经主席办公会议批准后,公布评审结果,并通知课题负责人。

第十三条

市科协办公室对通过课题评审的单位发出研究任务通知。课题承担单位应在接到研究任务通知10个工作日内,与市科协签订课题合同(一式四份),作为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的依据。

第五章 监 管 第十四条

市科协办公室负责课题的监管。建议类课题研究原则上应在本年度内完成;重大类课题完成时限不超过12个月;如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但原则上延长期限不超过3个月。

第十五条

课题承担单位如果需要变更实施方案,须提交书面报告,并经市科协同意,方可执行。

第十六条

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生严重政治问题、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合同违约行为等问题,视情况给予警告、减拨或停拨直至追缴课题经费、撤销课题等,并将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三年内不再接受该单位或个人的课题申请。情况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结 题

第十七条

课题承担单位完成课题研究后,应按时提交课题研究总报告及其摘要,由市科协办公室组织结题验收会议。

第十八条

在结题验收后,课题承担单位须根据办公室或专家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再提交正式的研究报告文本。

第十九条

课题结题按评审结果分为四个档次,分别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第二十条

课题评审不合格的研究课题,须根据市科协办公室的要求和验收专家的意见做出修改,并在1个月内再次提出结题验收申请。

第二十一条

课题成果为优秀的,在下一年度确定课题承担单位时给予优先考虑。课题成果连续两年为基本合格的,将暂停一年该单位的申报资格。课题成果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暂停受理其课题申请。

第七章 成 果

第二十二条

课题的最终成果应为系列研究报告。课题结束后,课题承担单位须出具纸质并加盖单位公章的结题报告书,并与课题成果一并在15个工作日内送交市科协办公室。

第二十三条

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属于市科协。市科协办公室择优(缩写、改写)发布或报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

研究内容、数据材料、重要结论,未经市科协许可,不得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泄露和公开发布。课题研究中涉及国家机密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密级规定执行。

第八章 经 费 第二十五条

建议类课题经费每个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重大类课题经费每个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

第二十六条

市科协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合同后,分两次拨付经费。首期款原则上不超过课题资助总额的60%,待课题结题评审通过以后,支付课题尾款。

第二十七条

课题承担单位未能按合同要求完成课题研究,须向市科协提交书面报告,并退回已拨经费。

第二十八条

由市科协资助的研究课题,经费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定执行,仅限用于资料费、调研费、差旅费、印刷费等,不得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支付个人工资等,保证专款专用。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科协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经费管理办法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经费管理办法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经费管理办法

(于2009年4月27日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科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推进我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普经费是指市财政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用于全市统一安排的科普活动,以及三定方案规定科协需要履行职责等的经费。

第二章

使用的原则和范围

第三条 科普经费的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专款专用的原则。科普经费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二)择优资助的原则。科普经费对科普工作影响面广、使用效果好、体现创新性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

(三)配套资助的原则。鼓励全社会相关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兴办科普事业,科普经费给予配套,以期取得放大的效果。

第四条 科普经费主要用于下列范围:

(一)科普宣传。主要用于科普出版物(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和大众媒体的科普宣传(包括报纸专栏和专版、期刊栏目、广播节目、电视栏目、互联网站、科普网页等);

(二)科普展示。主要用于科普展览、展品研制等;

(三)科普活动。主要用于科普讲座、报告会、科普交流、科普创作、科普理论研究等;

(四)科普培训。主要用于对党政干部、科技教育工作者、基层科普工作者的科普培训及实用技术培训等;

(五)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主要用于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科技竞赛等;

(六)科普阵地建设。主要用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画廊(栏、板、电子画廊)、社区科普设施等建设的配套投入;

(七)表彰和奖励。主要用于在科普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八)学术交流及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主要用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及开展与港、澳、台、国际组织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

(九)决策咨询。主要用于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十)产学研及自主创新活动。主要用于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创新资源与企业的产品转化、市场优势,鼓励包含科研成果转化、产品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活动,以及为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产业、环境、管理、人才、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创新研究活动;

(十一)市科协各专委会开展的有关活动;

(十二)全市其它公益性科普活动。

第三章

申请和审批

第五条 申请科普经费资助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科普经费的使用原则和范围;

(二)有明确的绩效目标;

(三)申请科普经费资助的单位应具备较好的项目实施条件;

(四)承担科普经费项目资助的单位应当落实项目预定的配套经费。

第六条 科普经费资助的申请对象: 申请对象可以是一个单位,也可以是多个单位联合申请。联合申请的须明确一个单位作为主办申请。申请对象包括:

(一)深圳市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团体会员及承担社会公益性活动的组织和机构;

(二)深圳市各级科协;

(三)深圳市科协各专委会;

(四)深圳市各类公益性科普单位;

(五)深圳市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学术活动基地;

(六)深圳市各类科普教育示范学校;

(七)其他符合科普经费使用范围的科普、公益活动项目的承担单位和组织。

第七条 科普经费资助申请的申请程序:

(一)申报材料:申请单位要填写《深圳市科普经费项目资助申请书》,向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提出申请,同时递交有关材料。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报市科协归口业务部门;

(二)材料受理:科普经费项目资助申请常年受理,分批审批,审批时限不超过60工作日。

(三)项目审核:

1、对资助经费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项目,由市科协

归口业务部门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科协分管主席主持会议研究后,报市科协主席批准;

2、对资助经费10万以上的项目,由市科协归口业务部门

审核并提出意见,报市科协分管主席审核后,由市科协主席主持会议研究批准;

3、有关经费项目按市科协主席工作会议纪要核拨。

第四章

实施和监督

第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须严格按照市科协批复的项目及预算执行,不得自行调整。因项目实施环境和条件与项目申报时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整的,须按照申报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九条 市科协对科普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分的项目还应在当结束后一个月内,将经费的使用情况,使用效果等情况总结以书面形式报市科协。

第十条 对项目的验收,市科协可以对使用情况的报告进行书面验收,也可以到项目实施场地进行现场验收。

第十一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科协将视情节轻重,有权收回或停拨科普经费:

(一)项目申报书填写不真实;

(二)擅自变更资助项目内容;

(三)截留、挪用、挤占科普经费;

(四)因管理不力,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

(五)不能按时完成约定的项目进度,又没有合理原因的。

第十二条 市科协记录接受资助单位的绩效情况,并作为承担科普经费使用单位以后申报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科协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鼓励其它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捐赠资金用于科普事业,资金的使用、管理可参照本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经市科协主席办公会会通过后试行并报市科协常委会备案。

附:《深圳市科普经费项目资助申请书》。

;对科普项目进行审查,督促项目实施和监督资金使用;按规定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等。《管理办法》更加突出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建立了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市 科协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评价。市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跟踪,组织开展绩效评价,评价报告作为下一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对资金 到位不及时,挤占挪用资金及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要限期纠正;逾期不改且情况严重的,停止拨款,收回经费,报市政府在全市通报。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追究有 关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市科协应对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及时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情况。对科普经费专项项目进行验收;对 科普经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纠正科普经费专项资金使用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

第三篇: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深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252号 【发布日期】2013-07-19 【生效日期】201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52号

《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八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2013年7月19日

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公共厕所管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方便社会公众使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厕所,是指在公共场所独立设置或者附设于其他建筑物设置,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主要包括:

(一)市政公共厕所,是指由城市管理部门投资建设和维护,或者由相关单位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后移交城市管理部门维护的公共厕所;

(二)社会公共厕所,是指在公交场站、口岸、地铁、火车站、机场、文体旅游设施、医院、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商业设施、金融电信营业网点、加油站、旅游景点、机关单位对外开放区域等公共场所,由产权单位按照城市规划自行配套建设和维护的公共厕所;

(三)协议公共厕所,是指城市管理部门与有关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对其内部厕所进行改造升级,达标后对外开放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公共厕所。

第四条 公共厕所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环境协调、功能完善、卫生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 市城市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主管部门)是本市公共厕所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市公共厕所专项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技术规范;负责全市公共厕所管理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是本辖区公共厕所管理的责任主体,其所属的城市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公共厕所的下列监督管理工作:

(一)负责市政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

(二)负责对社会公共厕所管理维护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协议公共厕所的确定和监管。

第六条 规划国土、财政、发展改革、人居环境、住房建设、水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公共厕所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部门编制本市公共厕所专项规划。

鼓励利用公共绿地、立交桥下等空间规划建设市政公共厕所。

建设垃圾转运站等市政公共设施的同时,应当规划配套建设市政公共厕所。

公交场站、口岸、地铁、火车站、机场、文体旅游设施、医院、公园、公共绿地、广场、商业设施、金融电信营业网点、加油站、旅游景点、机关单位对外开放区域等公共场所,应当规划配套建设社会公共厕所。

第八条 公共厕所的规划与设计应当遵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深圳市中小型环境卫生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市政公共厕所应当规划建设在临街和低楼层位置,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合理设置男女厕位比例,适当提高公共厕所中女厕位数量。

第九条 按照规划配套建设的公共厕所,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按照规划应当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的建设项目,其设计没有包含公共厕所或者有关公共厕所的设计达不到规划要求的,规划国土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按照规划应当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的建设项目,规划国土部门在规划验收时发现没有配套建设公共厕所或者配套建设的公共厕所达不到规划和设计要求的,不予通过规划验收。

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应当移交主管部门管理,但尚未办理相关移交手续的,规划国土部门不予通过规划验收。

第十一条 公共厕所建设应当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安装节能照明系统,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第十二条 在城市污水管网覆盖的区域,公共厕所排放的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可以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在城市污水管网尚未覆盖的区域,公共厕所排放的污水需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后,方可排放。

第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成的市政公共厕所,未达到国家和深圳市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应当进行改造。

鼓励社会公共厕所进行达标改造,其改造由产权单位负责,区人民政府可以对社会公厕改造予以适当补贴。

第十四条 在难以建设固定式公共厕所且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区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设置活动式公共厕所,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做好保洁服务。

举办大型文化、公益、商业等活动时,现有公共厕所不能满足公众用厕需求的,举办单位应当临时设置活动式公共厕所,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做好保洁服务。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共厕所规划用地、用房或者改变其用途,不得阻挠已规划的公共厕所的建设。第三章 管理和维护

第十六条 公共厕所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社会公共厕所应当在其所属公共场所的服务时间内向社会公众开放。

第十七条 在公共厕所严重不足又难以规划新建公共厕所的地段、人口密集的城中村等区域,区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与有关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对其内部厕所进行改造升级或者给予适当补贴,达标后对外开放供社会公众使用。

协议公共厕所应当设立明显的图形标识和引导牌,在服务协议约定时间内对外免费开放。

第十八条 市主管部门应当制作全市公共厕所电子地图和宣传手册,方便社会公众通过公共电话服务平台、手机、电脑等方式及时查询公共厕所位置。

公共厕所产权单位应当按照设置规范要求在公共厕所入口处及其附近区域,设立明显的图形标识和引导牌,引导社会公众使用。

第十九条 公共厕所的日常维修养护和清扫保洁工作由其产权单位负责。

区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标、招募等公开、公平竞争方式,将市政公共厕所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维护管理。

产权单位应当在公共厕所醒目位置公示开放时间、卫生质量标准、管理责任人、监督电话等维护管理信息,便于公众监督。

第二十条 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并达到以下要求:

(一)通风、照明良好;

(二)地面无积水、痰迹、烟头、纸屑等杂物;

(三)无蛆、无明显臭味;

(四)便器内无污垢、杂物和积存粪便;

(五)配备洗手器具、镜子、挂衣钩、垃圾桶等;

(六)公共厕所维护管理技术标准和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一条 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市政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经费、现有社会公共厕所达标改造以及协议公共厕所运营补贴经费。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共厕所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对不符合维护管理要求的,主管部门应当督促产权单位及时改正。

第二十三条 公共厕所应当文明使用,禁止以下违法行为:

(一)在墙壁、设施上乱涂抹、乱刻画、乱张贴;

(二)随地吐痰、吸烟、乱扔杂物;

(三)向便器、便池、粪井内倾倒污物和废弃物;

(四)在便器外便溺。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或者拆除公共厕所,不得破坏公共厕所及其附属设施。

因设施故障等原因确需临时停用公共厕所的,产权单位应当公示停用时间,并及时维修。

停用时间超过72小时的,产权单位应当报告区主管部门,并采取就近设置活动式公共厕所等方法解决公众需求。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公共厕所的,建设单位应当先提出还建方案,征求区主管部门意见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公共厕所还建标准不得低于原标准。

第二十五条 用于减灾避险的应急场所应当预留应急公共厕所用水、用电、排污管接驳口,做好活动式公共厕所等设备材料的储备,遇有突发事件,及时提供应急服务。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相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公共厕所的产权单位收取费用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开放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公共厕所的产权单位未按规定设置引导标识或者公示相关信息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共厕所维护管理未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产权单位限期改正,处500元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不文明使用公共厕所的,由区主管部门处100元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停用公共厕所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恢复使用,每擅自停用一天处500元罚款;擅自拆除公共厕所的,由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重建,处2万元罚款,逾期未重建的,处5万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破坏公共厕所及其附属设施的,应当赔偿损失,并由区主管部门处2000元罚款;涉嫌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深圳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深圳市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颁布时间:1999-01-01

执行时间:1999-01-0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劳动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行为,促进劳动合同制度的巩固和完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区劳动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行政部门统筹全市劳动合同管理工作。区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经市、区劳动行政部门行政委托的计划单列单位、保税区劳动人事部门和镇劳动管理站负责本辖区内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

第四条 劳动合同管理应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劳动合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纳入企业劳动管理岗位资格培训范围,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并全面履行。

第二章 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合同管理

第七条 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职责是:

(一)负责调研并起草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政策;

(二)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三)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及规章、政策,总结推广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经验;

(四)编印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规范文本;

(五)办理劳动合同鉴证;

(六)指导用人单位和员工依法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

(七)审查集体合同;

(八)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九)指导开展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人员上岗前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十)审查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合同附件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备案。

第八条 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

(二)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三)经过劳动合同管理资格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劳动合同管理人员上岗证》。

第九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含续订)和变更劳动合同,由劳动合同管理机构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劳动合同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审查,证明劳动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经审查合格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管理机构应予鉴证,盖鉴证章并注明鉴证日期。

经审查不合格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管理机构不予鉴证,并书面提出修改意见;对经修改合格的劳动合同,应予鉴证。

第十条 劳动合同鉴证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劳动合同双方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劳动合同双方是否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订立(含续订)和变更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

(四)劳动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形式是否规范、文字是否准确;

(五)劳动合同双方是否亲自或书面授权他人签字、盖章;

(六)劳动合同中外文文本意思是否一致。

第十一条 劳动合同鉴证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登记、编号;

(二)审查;

(三)制作《劳动合同修改意见书》;

(四)盖鉴证章并注明鉴证日期;

(五)对审查合格的劳动合同附件予以备案、存档;

(六)将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信息录入劳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管理机构应于收到劳动合同文本三个工作日内予以鉴证或发出《劳动合同修改意见书》。

第十三条 劳动合同鉴证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对无效劳动合同予以鉴证,给劳动合同当事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劳动监察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及劳动合同管理情况;对不订立劳动合同、不履行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第十五条 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签订、履行和管理劳动合同情况实行审查。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年审办公室的规定报审。用人单位不按时参加年审或未通过年审的,劳动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章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负责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部门应对本单位的劳动合同实行规范化管理。其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制定本单位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三)依法制定与劳动合同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依法办理劳动合同订立(含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手续;

(五)按规定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劳动合同鉴证手续;

(六)检查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协调处理劳动合同争议;遇重大问题,应依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直接向本单位负责人汇报;

(七)依法办理集体合同签订(含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手续,并依法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

(八)按规定办理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年审;

(九)保管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文本及与签订(含续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合同有关的文件,并及时归档;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的专(兼)职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和掌握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三)经过劳动合同管理资格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劳动管理岗位资格证》。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采用市劳动局开发设计的深圳市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并用该系统报盘参加年审。

第十九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自招用员工之日起30日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由双方各执一份。

用人单位不得招用尚未与原用人单位办结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的员工。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员工,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该用人单位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须经员工本人、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后方能生效。

员工、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有正当理由确实不能亲自签字的,可书面授权他人代签。未经书面授权、私自以员工或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名义签订的劳动合同一律无效;因代签无效劳动合同给员工或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由代签人负责赔偿,用人单位并可对本单位的私自代签人依据本单位依法制定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授权委托书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员工签署,并规定明确的授权范围、代理权限和有效期限。

授权委托书应一式三份,分别由委托人、受委托人和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合同管理机构保管并存档。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自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30日内到劳动行政部门劳动合同管理机构办理鉴证。

办理劳动合同鉴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劳动合同书一式两份;

(二)授权委托书及委托人和受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办理非深圳户籍员工劳动合同鉴证的,应提交《用人单位用工手册》;

(四)办理深圳户籍员工劳动合同鉴证的,应提交《员工手册》;

(五)劳动合同附件;

(六)劳动合同管理部门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与其富余人员、下岗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协议,但其劳动合同(或协议)与在岗员工的劳动合同在内容上应有所区别。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在劳动合同(或协议)中就不在岗期间的有关事项作出规定。

第二十三条 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要变更劳动合同,应当书面通知对方,被通知方接到通知后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与通知方进行协商。

劳动合同变更后,双方当事人应以书面形式对变更的事项加以说明或重新订立,并签字盖章。

第二十四条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需续延劳动合同的,应在劳动合同期满前30日内将《续订劳动合同意向通知书》送达员工,经双方协商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应在劳动合同期满前30日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重新订立的劳动合同,自前份劳动合同期满次日起生效。第二十五条 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前书面通知员工;并在劳动合同期满后3个工作日内向员工出具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和参加社会保险证明,办结劳动关系转移手续。

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解除后3个工作日内向员工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和参加社会保险证明,办结劳动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六条 员工因工作需要在集团公司或总公司内部变换工作单位的,应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与新的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和员工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应及时调查核实,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制定与劳动合同内容相配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般应包括:

(一)招聘录用员工管理制度;

(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

(三)劳动保险管理制度;

(四)考勤管理制度;

(五)员工岗位工作行为规范;

(六)技术培训及劳动合同考核办法;

(七)员工奖惩制度;

(八)保密制度;

(九)根据需要建立的其他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的,应及时进行修改。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应经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董事会讨论通过,并向全体员工公布。

未向全体员工公布的规章制度无效。

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以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

(一)劳动合同订立台帐;

(二)劳动合同履行台帐;

(三)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台帐;

(四)员工医疗期台帐;

(五)各类专项协议签订意向台帐;

(六)违约合同登记台帐;

(七)其他必要台帐;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并依法对本单位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变更、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重新处理;员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向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工作,接受其监督并对其负责。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劳动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九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

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

文号:深府令第1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深圳市国家公务员(以下简称公务员)制度保证公务员队伍的优化、廉洁,形成高效的政府工作系统,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员是指深圳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 公务员按本办法管理,但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产生和任免除外。

第四条 对公务员的管理,遵循民主、公开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第五条 公务员必须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政纪;

(二)为人民服务,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

(三)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政府的声誉;

(四)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执行公务;

(五)忠于职守,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六)服从领导,执行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公正廉洁,实事求是;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六条 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和工作条件;

(二)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

(三)参加政治理论、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培训;

(四)对本单位或者上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五)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

(六)依据本办法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依据本办法辞职;

(八)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公务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公务员工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以及职级工资制度和定期增资制度。

公务员的工资与本市国有企业相当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持平。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变动,有计划地调整公务员工资标准,不断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

第八条 市人事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人事部门)是公务员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拟定公务员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依据本办法对公务员进行综合管理;指导和监督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公务员管理工作;承办市人民政府对公务员管理的具体事项。

区人事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人事部门)负责本区公务员的综合管理,承办区人民政府对公务员的具体管理事项。

第二章 职位分类

第九条 行政机关在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和职位分析、评价,并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和所需资格条件等,制定职位说明书,规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作为公务员录用、考核、晋升、交流、培训及工资待遇的依据。

第十条 公务员职务按行政领导职务和行政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设置。

行政领导职务依次为: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局长、区长,副秘书长、副局长、副区长,处长、区局局长,副处长、区局副局长,科长,副科长。为为辅助行政首长工作,市、区人民政府及各所属部门可根据需要设市长助理、区长助理、局长助理。

行政非领导职务依次为: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调研员,助理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上列职务可冠以与其工作性质相符的称谓。

行政领导职务和副主任科员以上行政非领导职务,实行职数管理。

第十一条 公务员分为若干级别。公务员级别由任免机关根据其所任职务和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工作经历确定。

第十二条 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按规定条件,可申报参加全国统一资格考试,合格者可以取得相应的任职资格。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因工作需要,增设、减少或者变更职位时,应当按照规定重新确定。

第三章 录 用

第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录用是指各级行政机关采用公开考试、按规定要求考核的方式,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招录科级以下公务员。

第十五条 录用公务员应在编制限额内进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区人事部门应在每年年底将职位空缺和录用计划报送市人事部门核准,并按核准结果和录用规定招考公务员。

第十六条 录用公务员的主考机关为深圳市公务员考试委员会,批准机关为市人事部门。

第十七条 报考公务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政纪,品德优良;

(二)愿意履行公务员义务和遵守公务员纪律;

(三)年龄在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具有与其将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学历,但最低学历不得低于高中毕业;参加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乙种、丙种考试的,年龄可放宽到四十周岁以下;

(四)身体健康;

(五)符合市人事部门和用人单位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录用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甲、乙、丙三种。

(一)甲种考试采用公开竞争的办法,适用于从应届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研究生、企事业员工和社会其他人员中录用公务员;

(二)乙种考试采用有限竞争的办法,适用于从本系统或在一定范围内录用公务员;

(三)丙种考试采用个别选考的办法,适用于从特殊岗位的专门人才或转业军官中录用初级公务员。

录用公务员一般应从本市人员中招考。确需从市外在职干部中录用的,采用乙种考试办法。

第十九条 甲种和乙种考试方法考录初级公务员应依照下列程序:

(一)市人事部门发布考录公告并接受报名和进行资格审查;

(二)统一进行笔试和面试;

(三)用人单位对考核合格者进行考核和体格检查,提出拟录用名单并报市人事部门审批。

丙种考试方式考录公务员应依照下列程序:

(一)用人单位考核;

(二)市人事部门审核、面试或操作考试、录用审批。

第二十条 通过甲种考试方式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转为正式公务员;不合格的,取消其录用资格。

第四章 考 核

第二十一条 对公务员考核应当贯彻客观、公正、民主、公开的原则,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十二条 市、区人事部门负责本级政府对公务员考核的日常管理。考核时政府各部门可设立考核委员会或者考核小组,负责本部门考核的监督,受理考核申诉。

第二十三条 依照公务员管理权限,对局级公务员的考核,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对其他公务员的考核,由主管领导采取工作评价、鉴定的方法进行。

第二十四条 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实绩。

考核内容的具体评价、鉴定标准,由市人事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 对公务员的平时考核,由其主管领导按工作职责和要求定期作出评价、鉴定。

第二十六条 对公务员的考试以平时考核为依据,对公务员全年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鉴定。其程序是:

(一)被考核人向考核人作书面述职。其中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被考核人,应向其下属公务员公开本人的述职报告,并接受评议。

(二)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平时表现、述职和评议意见,按鉴定准则要求写出考核评语,提出考核等级,征求被考核人意见。

(三)部门首长审定考核等级。

第二十七条 考核等级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等。

考核结果应通知被考核人,并存入被考核人档案,作为对公务员职务升降与调整、辞退、工资晋升、培训以及奖惩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公务员考核奖励基金,每年由市、区财政列支。

第五章 奖 励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按照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奖励表现突出、功绩显著的公务员。

第三十条 对公务员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和授予荣誉称号。

除市人民政府根据特别需要增设奖励项目外,本市的其他行政单位不得另设奖励项目。

第三十一条 公务员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应给予奖励:

(一)忠于职守,刻苦学习,勤奋工作,起模范作用的;

(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办事公道,事迹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发明创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国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爱护公共财产,节约国家资财有突出成绩的;

(五)防止或者避免严重事故,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免受或者减少损失的;

(六)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的;

(七)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有功的;

(八)在开创本单位工作新局同中作出重要贡献的;

(九)在对外交往中,为国家赢得荣誉和利益的;

(十)在其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

第三十二条 奖励公务员的批准权限:

(一)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处级以下公务员和区人民政府部门科级以下公务员的嘉奖,由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批准;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处级公务员嘉奖,由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处级以下公务员记三等功、二等功,由市人事部门批准。

(三)副局级以上公务员的奖励,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四)公务员记一等功,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三条 奖励公务员,一般应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行政领导提名或者民主推荐,按第三十二条规定申报批准;特殊情况下,上级机关也可以直接给予奖励。

授予公务员荣誉称号的,审批程序和奖励办法,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第三十四条 受奖励的公务员,由授奖机关颁发奖励证书、奖章。授奖机关还可给予下列物质奖励:

(一)被授予三等功以下奖励的公务员,发给一次性奖金(奖品);

(二)被授予三等功两次的公务员,晋升一级工资;

(三)被授予二等功以上的公务员,晋升一级工资,并发给奖金(奖品)。

第三十五条 发现奖励公务员所依据的事实严重失实,由批准机关撤销对受奖公务员的奖励决定,收回奖励证书、奖章及其他物质奖励。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纪 律

第三十六条 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政府的罢工、集会、游行、示威、签名等活动,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的社会团体;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四)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

(五)不服从上级派遣;

(六)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七)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

(八)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九)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

(十)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

(十一)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十二)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十三)在外事活动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十四)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

(十五)违反公务员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

(十六)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对于在特殊部门和职位上任职的公务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制定相应的特殊纪律要求。

第三十七条 公务员有第三十六条所列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者已构成犯罪但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有改过表现的,可以免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三十九条 公务员受开除处分的,不得被行政机关重新录用或聘用。受撤职处分的,视情节降职一级以上,另行安排职务,级别和工作相应降低。受降级处分的,降低一个级别,情节严重的,降低二至三个级别。

公务员受处分中涉及经济问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公务员受处分期间不得晋职、晋级;受警告以外行政处分的,并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第四十条 处分公务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出处理决定。要根据本人所犯错误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和后果,参照本人的一贯表现和对错误的认识程度,区别对待,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第四十一条 给予公务员行政处分,依法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决定;其中给予开除处分的,应当报上级机关备案。

区人民政府各部门、镇人民政府开除公务员,必须报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二条 对违纪公务员的处分程序:

(一)所在部门调查核实当事人的违纪事实,提出处理意见;

(二)按照作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批准权限审批;

(三)所在部门应在处分决定下达前将处分意见通过当事人,由当事人签署意见;当事人拒绝签署意见的,应当写明情况,并报由作出处分决定的机关,存入当事人档案;

(四)向当事人下达处分决定并在适当范围内通报。

行政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处分公务员的程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执行。

第四十三条 对有严重违纪行为、事实基本清楚、但尚有问题仍需查清暂不能作出处分决定,又不宜在现岗位继续工作或者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公务员,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或暂停其公务活动。

第四十四条 公务员受处分期限分别为:警告处分半年;记过、记大过处分一年;降级、撤职处分二年。

处分期满并已改正错误,表现较好的,应予以解除处分。公务员在处分期内考核优秀或有特殊贡献的,可提前解除处分,但提前解除处分的期限,不得超过原处分期限的二分之一。

解除处分,应当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经原作出处分机关批准。解除处分的决定应报送人事部门和行政监察部门备案。

公务员被解除处分不能视为恢复原级别和职务,但晋升职务、级别和获得奖励等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七章 职务升降

第四十五条 公务员的职务晋升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

晋升职务,必须在编制部门核定的职数限额内进行。

第四十六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除应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外,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连续三年考核称职;

(二)符合任职回避规定;

(三)身体健康;

(四)具有所任职务所需的学历,其中晋升科级职务的,须具备高中毕业以上学历;晋升副处级以上职务的,须具备大专毕业以上学历;

(五)晋升副科、副处、副局级职务的,须在下一级职务任职三年以上;晋升正科、正处、正局级职务的,须在下一级职务任职两年以上;

(六)晋升副处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其中晋升局级行政领导职务的,还应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工作岗位任职的经历;

(七)晋升副处、正处、副局级行政领导职务的,年龄分别在四十五周岁、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以下。

国家对公务员职务晋升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公务员晋升前连续二年考核为优秀或者曾被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的,在晋升职务时可适当放宽本办法第四十六条第四、五、七项所列晋升资格条件,担任命前应当报上一级任免机关批准。

第四十八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应按规定的职务序列逐级晋升。因工作特殊需要,且德才特别优秀,并在晋升前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可越一级晋升,但任命前应当报上一级任免机关批准。

第四十九条 公务员晋升副科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和副处级以上行政非领导职务的,应当在其所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

第五十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况之一,不予晋升或者暂不予晋升职务:

(一)正在受行政监察部门或者司法机关立案调查的;

(二)受纪律处分尚未解除的;

(三)正式申请辞职、退休或调离本工作单位,任免机关尚未作出决定的;

(四)距离退休期限不足一年的;

(五)因机构变化、人员调整等原因,上级人事部门明确决定暂不予晋升的;

(六)有其他不予晋升或者暂不予晋升职务原因的。

第五十一条 公务员晋升副科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和副处级以上行政非领导职务,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一年。

公务员试用期间享受试用职务待遇。试用期满鉴定合格的,继续任职;不合格的,实行试用制。试用期为一年。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公务员晋升职务,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晋升副处级以下职务的,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

(二)晋升正处级职务的,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报市人事部门任命;

(三)晋升局级非领导职务和非政府组成人员的局级领导职务的,由市人民政府任命。

区人民政府公务员晋升职务,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晋升科级职务的,由区人民政府各部门报区人事部门核准后任命;

(二)晋升副处级职务和非政府组成人员的正处级领导职务的,由区人民政府任命;

(三)晋升正处级非领导职务的,由市人事部门任命。

第五十三条 本系统内,有本办法第七十五条所列亲属关系,其中一方担任副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另一方晋升副科以上领导职务,须报市人事部门核准后,按管理权限任命。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按规定审批属于职数管理范围的公务员职务晋升和区人民政府审批副处级以上公务员职务晋升,应报市人事部门备案;其中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审批的副处级和区人民政府审批的处级职务,在报备案后二十天内,市人事部门不提出异议的,方可公布任命决定。

市人民政府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凡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五条至本条第一款规定晋升公务员职务的,市人事部门有权责成审批部门纠正或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予以撤销。

第五十五条 公务员晋升职务的基本程序:

(一)行政首长提名;

(二)征求群众意见;

(三)所在单位人呈部门或市、区人事部门考察;

(四)领导集体讨论;

(五)按批准权限发决定任命;

(六)按规定报上级人事部门备案;

(七)公布任命决定。

第五十六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予以降低职务:

(一)经考核确认认为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职务的;

(二)犯有严重错误,不宜继续任现职的;

(三)本人要求改任较低职务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应当降低职务的。

公务员降低职务,按晋升职务的批准权限审批。

第五十七条 任免机关根据公务员职务的升降相应地调整其级别和工资。

第八章 职务任免

第五十八条 公务员职务实行委任制,部分职务经市人民政府或市人事部门批准,可以实行聘任制。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与已任职务工作性质相近或者有关联的实职。兼任职务计算职数,但不计算编制数。

公务员不得在企业或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

第六十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任命职务:

(一)新录用人员试用合格的;

(二)新调入行政机关任职的;

(三)转换职位任职的;

(四)晋升或者降低职务的;

(五)辞去行政领导职务、撤销职务或者解除处分重新安排任职的;

(六)因其他原因需要重新明确职务的。

第六十一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免职:

(一)被批准辞去公职或者被辞退的;

(二)离职学习期限超过一年的;

(三)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一年以上的;

(四)退休的;

(五)职务变动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保留原职务的。

第六十二条 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权限与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批准权限相同。其中因工作需要,任命属于上级机关任免的公务员兼任同级或者下级职务的,应当事先征得上级任免机关的同意。

第六十三条 公务员职务任免,应当在适当范围内公布。任命行政领导职务的,颁发由任免机关行政首长签署的任命书。

第九章 培 训

第六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位规范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培训成绩和鉴定作为公务员任职和晋升的依据之一。

深圳行政学院以及其他培训机构按有关规定承担公务员的培训任务。

第六十五条 公务员培训类型分为:

(一)新录用的公务员就职前的初任培训;

(二)拟晋升行政领导职务或晋升后在试用期内的公务员的资格培训;

(三)专项工作需要的专门业务培训;

(四)在职公务员的知识更新培训。

第六十六条 公务员的培训经费由市、区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

第十章 交 流

第六十七条 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交流的方式分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

调任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机关工作人员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入行政机关担任副处级以上公务员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行政机关任职。

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行政机关中部门内部或跨部门、跨区调动。

轮换是指对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和特殊岗位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某一岗位任职期满后,实行的岗位轮换。

挂职锻炼是指行政机关选派在职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或企事业单位担任职务。

第六十八条 局级公务员的调任,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处级公务员的调任,由市人事部门或区人民政府批准;科级以下公务员的调任,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区人事部门批准。

第六十九条 调入行政机关任职的人员,应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素质及相应的资格条件。

调出行政机关的人员,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其工作安排和工资待遇,按接收单位的人事管理规定办理。

第七十条 公务员在本部门内部转任或者跨部门、跨区转任,按任免管理权限办理,但正处级公务员在本部门、本区内部相同职务的转任和岗位轮换,由各部门和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按公务员任免备案的规定办理备案。

从市外调任公务员和接受市外公务员转任,按深圳市公务员调动的规定办理。

第七十一条 各级行政机关根据公务员的任职年限,应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

行使执法、审批、监察权力的公务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三年的,必须轮换。

担任副科级以上行政领导职务的非政府组成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满五年的,必须轮换。

属于专业技术岗位的公务员,可不作岗位轮换。

违反本条规定不进行岗位轮换的,市、区人事部门应责成有关部门纠正。

第七十二条 对决定轮换的公务员,轮换前应进行考核,必须时可进行公务审核。考核不称职的,应降职轮换。公务审核中发现应轮换公务员有违纪行为的,应按规定处理。

第七十三条 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单位的人事隶属关系及职级待遇。

第七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及市人事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公务员的交流进行检查,并有权决定处级以上公务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

第十一章 回 避

第七十五条 公务员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以下简称为亲属关系),不得在同一单位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单位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

第七十六条 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凡与本人或与本人有亲属关系的人员有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

第七十七条 公务员担任市、区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

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颁布前公务员之间已有亲属关系的,所在部门或市、区人事部门应按下列规定决定回避:

(一)职务级别不同的,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个别因工作需要经批准也可以由职务较高的一方回避。

(二)职务级别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的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第十二章 辞职辞退

第七十九条 辞职是指公务员自愿辞去公务员身份(以下简称公职)或行政领导职务。

辞退是指行政机关按本办法解除公务员的任用关系并终止其公务员身份。

第八十条 公务员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准或者暂不准辞职:

(一)在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职位上任职的;

(二)从事重要机密工作,或者曾从事重要机密工作尚在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的;

(三)正在执行某项重要任务,辞职后对工作将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四)由组织选派或出资参加培训后,未满规定服务年限的;

(五)从市外录用、调任、转任到本市行政机关,服务不满三年的;

(六)接受组织审查尚未结案的;

(七)其他原因不宜辞职的。

第八十一条 公务员辞职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提出意见,并按下列规定审批:

(一)辞去行政领导职务的,按公务员任免管理权限审批和备案;

(二)任处级以下非政府组成人员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由市人事部门审批;

(三)任副局和非政府组成人员的正局级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公务员提出辞职申请后,所在部门须在一个月内呈报审批,审批机关须在三个月内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本人。

超过前款规定的审批期限,审批机关仍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辞职。

第八十二条 公务员要求辞职未经批准擅离职守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开除处分或作辞退处理。

第八十三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辞退:

(一)考核不称职的;

(二)考核基本称职而拒不参加离岗培训或培训合格后不服从工作安排或培训不合格的以及考核连续二年基本称职的;

(三)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减编需要调整工作,本人不服从安排的;

(四)在执行任职回避或者职务轮换时拒不接受岗位调整的;

(五)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

(六)有嫖娼、卖淫、吸毒、赌博等违纪行为的;

(七)贪污盗窃、以权谋私,尚未构成犯罪的;

(八)长期不安心本职工作,消极怠工的;

(九)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屡教不改,严惩影响政府声誉的;

(十)有其他劣迹表现或者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在行政机关工作的。

第八十四条 对应当辞退的公务员,但符合本办法第九十条所列情况的,可以视其情况责令提前退休。

第八十五条 公务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暂不辞退:

(一)严重致伤或患严重疾病正在治疗的;

(二)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三)其他原因暂不宜辞退的。

第八十六条 辞退公务员的批准权限与批准公务员的辞职相同。

被辞退人从接到辞退通知之日起即停止公务,并在十日内办完公务交接手续,退回公物及文件、资料;必要时须接受有关财务审计和公务审核。

第八十七条 辞职和被辞退的公务员的待遇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公务员辞去所任行政领导职务的,可以转任行政非领导职务或者调离行政机关安排工作,其待遇按新任职确定。

(二)公务员辞去公职的,自正式批准辞职之日起,取消公务员身份和待遇,可以另谋职业,但三年内不得重新录用为公务员。

(三)公务员被辞退后,自被辞退之日起,取消公务员身份和待遇,五年内不准重新录用为公务员。对被辞退的公务员,发给辞退费。辞退费发放标准为:自辞退之日起半年内发给原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自第七个月起发给原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五十;满一年后,不再发给辞退费。

(四)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被辞退后,一年内被企业、事业单位安排工作的,其工龄应当连续计算;超过一年的,其工龄按原工作时间和重新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五)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被辞退,其住房按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八十八条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被辞退,其人事档案移交市人才服务中心保存。重新就业时由该中心负责转递人事档案,并按规定收取管理费。

第十三章 退 休

第八十九条 公务员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凡男性年满六十周岁,女性年满五十五周岁,或者丧失工作能力的,均应当退休。

第九十条 公务员达到以下条件,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也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男性年满五十五周岁、女性年满五十周岁,且工作满二十年的;

(三)在消防、防暴、刑侦、缉私等特殊岗位工作十年以上或因公致残,男性年满五十周岁,女性年满四十五周岁的。

第九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八十九条退休条件的公务员,其所在单位应在其到龄后三十日内办完退休手续,不再列为在编人员。符合本办法第九十条提前退休条件的公务员,其所在单位应在接到本人申请后三十日内报审批机关审批,审批机关应在报批材料后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退休的决定。

超过前款规定期限,审批机关未作出决定的,视为同意退休。

对退休公务员,发给《深圳市公务员退休证书》。

公务员退休审批权限与公务员任免管理权限相同。

第九十二条 公务员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并可以受聘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接受相应的报酬。

第十四章 申诉、控告

第九十三条 公务员对下列涉及本人的人事管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抽原决定机关申请复核,或者向同级人事部门申诉,其中对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

(一)考核结果;

(二)交流、定级、免职、降职决定;

(三)退休决定;

(四)辞职决定;

(五)辞退决定;

(六)行政处分决定;

(七)工资、福利决定。

第九十四条 公务员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有下列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部门提出控告:

(一)阻挠、压制本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的;

(二)违反规定取消本人正当的政治和物质待遇的;

(三)侵占本人工作成果的;

(四)在涉及本人考核、晋升、处分时,有意歪曲事实,损害本人名誉的;

(五)其他侵犯本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九十五条 受理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诉或者控告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通知申诉人或控告人及其所在单位。如情况特别复杂,不能按期作出处理结论的,应当在作出处理决定期限满后五日内将逾期原因通知申诉人或者控告人。

第九十六条 公务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受理申请复议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第九十七条 行政机关对公务员作出的错误处理决定,应当及时纠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负责补偿或赔偿;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负责消除影响。对于侵犯公务员权益的责任者或者对申请、控告人打击报复者,应当追究责任。

第九十八条 公务员提出申诉或者控告后,在受理机关尚未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撤回申诉或者控告,受理机关在接到公务员撤回申诉或者控告书后,即行停止受理。

第九十九条 公务员的申诉和控告必须忠于事实。公务员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者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条 在申诉、控告受理期间,不停止行政机关对公务员原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五章 附 则

第一百零一条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和保险待遇另行制定。

第一百零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解释。

第一百零三条 市人事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一百零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本办法生效后,尚未过渡为公务员的深圳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按要办法执行。深圳市原制定的行政机关人事管理办法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下载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深圳市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五届八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市长 许勤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五日 第一章 总则......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学会组织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学会组织管理办法 2006-2-2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统称学会)的组织管......

    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保证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

    深圳市 医用耗材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深圳市卫生系统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6-11-22 市卫生局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卫生系统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局党委会......

    深圳市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办法

    深圳市专利申请资助管理办法 (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我市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积极从事发明创造,促进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下列......

    深圳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

    深圳市保健食品监督管理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及依据) 为保证保健食品安全,严格监管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食品安全法》及保健食......

    深圳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深圳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我市知识产权事业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

    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项目(课题)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沪财发〔2017〕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