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

时间:2019-05-15 02:0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

第一篇: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

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现状分析

BIM应用

在发达国家,以Autodesk Revit为代表的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已逐步开始普及应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美的建筑行业有一半的机构在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或与BIM相关的工具——这一使用率在过去两年里增加了75%。在欧洲、日本及我国香港地区,BI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型房地产开发,BIM技术将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被认为将为建筑业界的科技进步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

在中国,BIM理念正逐步为建筑行业所知。国内先进的建筑设计团队和地产公司纷纷成立BIM技术小组,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院、建研院,中建国际、上海现代集团等。同时,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专业BIM咨询公司、培训机构也开始渐渐崭露头角,在整个建筑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租售、运营维护和改造升级等阶段,都实现了BIM应用的突破。

在各种类型的BIM应用中,BIM建模,BIM设计,管线综合,工程量统计,四维施工模拟,基于BIM的绿色建筑分析是相对普遍的切入点,应用深度也参差不齐。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BIM的应用源头——BIM设计方面,不少BIM应用单位都选择了浅尝即止,仅仅是起到辅助设计的作用或者作为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噱头”,并没有真正的形成生产力。

是什么原因造成设计院没能把BIM技术转化成设计生产力?现阶段如何才能在设计院实现Revit设计应用?实现到什么程度合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BIM推广经验和近几年在国内开展BIM设计咨询的实际体会,与业界同仁展开讨论,分享。

一、在设计院为什么要应用BIM技术?

根据笔者在近几年在国内开展的数十个BIM设计咨询业务的情况来看,目前在中国开始BIM应用的设计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于设计院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率先认识到BIM的优势,希望借助于BIM应用以获得设计竞争的先机。

2.“痛则思变”的设计院类型:由于在某些项目上,遇到了传统绘图工具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

大型项目的协同设计,异型复杂形体的建筑、绿色建筑分析应用需求等,导致他们寻求BIM技术来更好的解决。

3.为了响应甲方需求或者是满足与外方合作设计需要的设计院类型。部分地产商如太古集团,上海中心项目等在项目上要求采用BIM技术,或者是国外的设计公司采用BIM技术做的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要求中方设计院配合,所以设计院开始学习应用BIM。虽然目前这种需求在国内尚不普及,但是越来越多的地产商已经开始关注BIM技术,并谋求实施应用,这也正在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二、BIM应用推广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国内各设计院对BIM的接触时间并不算短,早在2004年就有不少设计院接触过Revit软件,并开始实际项目的设计应用。但是时至今日为什么大部分设计院选择了放弃或者是尚还在起步阶段或局部应用,始终无法转变为生产力,形成规模化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设计院对BIM工具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期望值过高,准备不足,所以造成了最后应用推广的失败。所以,我们在BIM的应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设定现阶段BIM的应用范围,再逐步寻求拓展BIM增值设计服务。不要在刚开始接触应用BIM,便想要求大求全,试图将revit用于各个专业,完美的实现三维协同设计及相关应用。

2、BIM启动的实验项目不宜选择难度过大的项目,导致BIM推进较为艰苦、困难重重,使整个团队失去信心。

3、Revit产品的本地化上还不完美,对初学者在实现本地化施工图出图上尚存一定难度,需要有对Revit全面了解的专业人士针对各个设计院的出图标准和各种相关应用进行定制和授针对不同类型项目的应用方法,使得推广应用事半功倍。

4、BIM的应用推广是个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事先考虑BIM团队结构,人员梯次,如何实现逐步推广等问题,从而实现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推广。一个合理实用的BIM实施规划很有必要。其中人才的问题最为关键。千军易得,一将难求。BIM团队的负责人也就是BIM经理的选择和培养至关重要。由于项目团队负责人对BIM理解及应有过程没有正确的判断和深刻的认识,无法得出恰当的执行方案,容易出现决策上的失误,直接导致公司决策层及项目团队设计人员对BIM的误解。BIM团队的人员挑选上,也需要寻找学习热情高昂,有自我学习思考能力的设计师。此外,值得注意的是:BIM的出现将使得BIM制图员这样的角色有了一席之地。因为Revit三维设计的平立剖面图及大样详图与模型之间的相互关联,直观有效的避免了一些低级设计错误的出现,也能更快捷的实现建筑师与制图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所以未来的设计团队结构将可能分工细化,实现设计团队的结构优化,帮助设计院有效地控制设计人力成本。

5、Revit是三维的参数化设计,创建的是建筑信息模型,这与传统的二维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具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不同的设计阶段,不同的设计需求,我们需要不同的应用方法。打个比方,我们把Revit软件比喻成是一把“屠龙宝刀”,如果我们把它用来简单建模实现可视化,这是“菜刀”级的应用。但是如果我们应用Revit三维设计的链接文件和组的组合应用等特点,用它来做重复利用率高的单元式住宅施工图,那就可以使的我们设计效率提高数十倍,这就是高明的刀法了。刀是一样的,结合项目应用的特点和工具的特点,学习研究最好的刀法才是关键。那么究竟是自己研究刀法呢?还是向别人学习刀法?笔者认为,自创刀法对学习者要求很高,起步阶段最好是有老师带领,才能缩短学习时间,避免走弯路,尽快的见到成效。这时候BIM咨询服务团队的出现就成为必然。

6、BIM的成功实施需要决策层的政策支持和执行层的实施决心。执行层的惰性和找借口的心理一定要想办法避免。

三、如何在设计院应用实施BIM

大部分设计院在准备开始实施BIM的时候,都是选择请软件公司或经销商先来做软件演示和软件培训,然后就拿出一个项目让设计师自己开始尝试,在项目操作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难题再去查阅书籍资料或寻求帮助。这种方式可以让设计师对软件初步了解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但是大多数设计师往往在经历了一个项目尝试后就牢骚连篇从此放弃BIM甚至是半途退出。

如何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使得BIM应用在设计院顺利实施呢结合前文我们讨论的在BIM的应用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笔者根据六年来在设计院的BIM培训推广经验,认为单纯依靠设计院的建筑师自学BIM技术,研究摸索出一个合适高效的应用体系,失败的机率很高。选择专业的BIM咨询服务来帮助建立实施BIM,对设计院成功实施BIM,事半功倍。以专业的BIM咨询服务团队作技术后盾,前期结合设计院的特点和需求做好整体的BIM应用实施规划,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切入,在实战中培养锻炼BIM团队,并且可以通过BIM人才培养输送服务等,逐步建立BIM团队的人员梯次,真正把BIM技术的应用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达到提升设计竞争力,扩大设计服务内容的目的。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设计院常见的BIM应用实施的误区有两点:

1、设计院最大的业务是设计,不是BIM增值服务。所以BIM的应用一定要和设计业务结合,并真正的成为生产力,而不仅仅是一个额外的工作或辅助工具。设计院要考虑的是:BIM应用首先是用来做方案设计,可视化表现,绿色建筑分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管线综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应用),其次才是BIM的增值服务,如工程量统计,四维施工模拟等。

2、要根据设计院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现有的BIM团队构成,合理选择BIM增值服务的应用点。BIM衍生的外围服务很多,该往哪个方向进行研究探索,不要求大求全,或者是放任自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企业的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以下将结合笔者在国内开展的BIM咨询服务的项目案例,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如何在设计院逐步成功实施BIM及其所带来的优势。

四、BIM应用推广给设计院带来的影响

BIM的应用是一场设计工具的革命。由于BIM本身的应用特点,从设计院的角度来看,BIM的应用推广将可能带来如下一些影响:

1、团队结构上:BIM的应用不仅使得设计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设计质量的把控也变得更加简单直观,这就使得BIM制图员的出现成为可能。在团队分工上,由有经验的设计师带着年轻的制图员工作。有经验的设计师则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经验丰富的优势,专注于设计,而不是重复的绘图工作。此外,BIM制图员的出现也有可能促进设计绘图外包业务的发展。这样也将使得设计院的团队结构发生变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承接业务的能力大大加强。

2、对设计流程和分配机制的影响。在以往的设计模式中,方案设计和扩初,以及施工图设计之间相对独立。而应用BIM技术之后,模型创建完成后自动生成平立剖面及大样详图,许多工作在模型的创建过程中已经完成。未来将有可能实现由BIM制图员的全程介入来帮助设计师实现方案设计,设计表现,文本制作,扩初设计及施工图深化设计等各项工作。

3、对设计院服务内容的影响。由于BIM技术的一些特点如三维可视化设计、工程量统计、四维施工模拟,绿色建筑分析应用等等,将使得设计院的服务范围得到扩展。

第二篇:BIM在设计院的应用与推广

BIM在设计院的应用与推广

君文资讯 | 2015-11-19 11:25

引言:本文从建筑行业近年来的BIM发展情况出发,分析了目前市场对设计BIM的主要需求及认识误区,同时也分析了设计院应用BIM的主要应用点和使用情况,从而提出了推广BIM的重要性,同时对BIM的推广提出了参考意见。本期另外两篇文章《BIM技术在中国企业联合馆设计中的应用》、《BIM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管理中心的应用》则用实例详细分析了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欢迎阅读与分享。

★BIM在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BIM从2008年开始逐渐被广泛提及,经过7年左右的时间BIM已然成为建筑行业内最炙手可热的词汇,无论从业主、设计、施工还是其他相关参建方都表现出了对BIM的极大关注与热情,从国家层面来讲,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9处涉及到BIM技术,政策性的导向加速了BIM的普及与推广,近年来从地方到中央相关部门都在制定有关的BIM标准,规定性文件的相继出台会更加刺激BIM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BIM的发展过程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偏离BIM本质的现象,那么,从笔者作为设计师的角度来讲,如何真正的在设计中普及BIM,是每个设计院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目前BIM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

BIM目前的设计市场需求

》》主要需求

☞BIM碰撞检测 这部分的主要需求就是在二维图纸(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图纸)进行BIM建模,并找出图纸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设计问题,我们通常把这种方式成为“后BIM”,存在这种需求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二维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本来建筑是以三维空间为主体的,但是传统的设计交付都是以二维图形作为交付物,在这个三维向二维转换过程中,多专业之间的协调很难保证,施工过程中又以二维图纸为蓝图进行施工,必然存在信息上的不对位,基本上目前的二维设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专业间的碰撞问题。

相反,BIM借助直观的三维模型,预先能够检测出图纸中的碰撞,因此能够帮助减少设计中的错漏碰缺,从而提高设计质量,这一直观的成果非常得到业主的认可,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越来越多的项目都要求通过BIM来做碰撞检测,这一需求也促使行业产生了专门的BIM咨询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市场收费及相关的制度限制,造成目前BIM咨询的混乱无序,而从事这一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专业背景,这就导致了部分检测的成果难以得到保证。

碰撞检测

☞BIM咨询策划

虽然BIM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人员的技术和数量储备还不能达到整个行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大部分业主团队很难组建一支专门的BIM部门来管控项目的BIM工作,这就无形中要借助专门的BIM团队来帮助业主解决对于项目的BIM管控,这样的专门BIM咨询策划一般是编制项目的BIM实施标准,帮助业主检查各参建单位的BIM模型是否满足要求以及提供项目管理平台等工作,那么这就需要该咨询团队具备多专业多方向的人才,从而在前期、设计、施工中都能形成相对的把控,从目前来看,由于设计院欠缺施工和管理上的经验,很难独立完成上述工作。

》》需求误区

现在很多人把建筑性能分析(采光、CFD模拟、疏散模拟、能耗模拟等)都归结到BIM内容下,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混淆,认为这些性能分析就是BIM,其实这些分析没有BIM说法及平台时也在做,BIM的应用只能是说提供了一些模型分析接口(况且输出接口大部分都不完善),以SGM项目来说我们做了该项目的疏散模拟,但事实上疏散软件中计算并不是以模型边界为计算原则的,同时BIM模型导出时的双曲面等曲面模型,在分析软件中不能显示,因此在导出设置中,用方块代替曲面,并且在计算软件中要重新绘制疏散边界,才能计算,事实上这种模型与计算的结合多少存在秀的嫌疑。

SGM疏散模拟

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院的发展走向,作为设计院来说挣扎在传统设计与BIM设计之间,这一过程的时间长短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市场的需求会起决定作用。

BIM在设计院的应用

BIM在设计院的应用应该说由来已久,只是早期的时候并没有BIM这一称呼,而代替的是三维辅助设计,从BIM目前的概念来看,BIM绝对不是一款软件的事情,因此通过模型来表达设计也是BIM概念的一部分。

》》处理复杂建筑空间

BIM在设计上的应用最直接的体现在处理复杂空间的能力上,处理复杂空间包括空间造型、专业间的协调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非欧几何形体,这对传统二维表达提出了挑战,二维图纸很难精确表达复杂建筑的造型空间,因此必须借助BIM来实现对空间的解释。

中国企业联合馆

在米兰世博会的中国企业馆中,尽管该馆建筑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左右,但空间非常复杂,围绕建筑核心有一圈从底到顶的环形坡道,在限高12米的限制下,要做三层空间,同时净高大部分要求在3米以上,如果不借助BIM的话,很难清除的表达各部分的空间关系,也很难清楚机电管线对净高的影响,所以该项目中,表皮的建模借助Rhino来完成,然后再在Revit中重建,内部空间的分隔及结构、机电等模型在Revit中来完成,很好的阐述了该建筑的空间状况,同时在多专业的协同过程中,及时能够调整设计,如为了满足净高的要求,很多机电设备要放在梁腔中,大多数管线需要穿梁,那么钢梁上的预留洞口必须借助三维来实现,同时钢结构深化后还要看深化后的模型和机电的关系能否满足空间要求,并不断调整以确保设计可行。

中国企业馆机电管线与结构预留洞

》》管线综合

对于设计来说,最终空间的营造和管线的最终排布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传统二维设计中多是通过绘制剖面的管线综合图来完成的,但这些剖面只解决了该位置的管线排布,而实际情况是管线都是连通的,一个位置的排布情况不能代表其它位置这样排布也是合理的,同时还存在着机电管线直接的碰撞等设计问题,这也就是业主需要的碰撞检测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设计的要求。

上海中心大厦设备层结构模型

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每15层的标准层上面有2层的设备层(包含避难空间),而这两层设备层同时也是结构的加强层,环带桁架和径向桁架、巨柱及核心筒剪力墙共同构成了该设备层的结构空间,同时作为设备层来说,机电设备非常多,管线不仅多,并且尺寸都比较巨大,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下,单靠二维去解决管线排布是不可能的,借助BIM来直接进行管线综合,才能清楚的知道管线的排布及走向,并能确定管线的最终标高以及空间的最终净高等实际高度。

上海中心大厦设备层管线综合模型

》》BIM三维设计

上文提及的BIM应用只能说是被动的BIM应用,多数是由业主的需求决定的,从长久的发展情况来看,BIM三维设计才是BIM技术应用的根本体现。三维协同改变了专业间需要互相提资的情况,大家都在同一模型(或链接模型)中进行设计,能够直观并且快速的看到彼此间设计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如传统项目中关于预留洞口的问题非常多,有的是忘记了留洞,有的是留了洞口,而实际施工时根本用不上,而借助BIM直接进行设计,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把留洞洞口统计成清晰的列表,方便查找。

利用BIM设计管线预留洞

BIM三维设计不仅能减少设计问题,而且十分方便后期设计修改,因为三维设计的图纸是由模型生成的,模型的修改可以直接带动图纸的自动更新,联动设计是BIM的重要功能。

BIM三维设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无纸化设计,在上海市第一个无纸化实验性项目应用中,从设计到施工都是模型传递,并且在设计中考虑施工工序进行相应设计,如柱子通常设计是以高度来表示,而施工中的柱子是要按照楼层高度进行拆分的,楼板是安装施工浇筑顺序进行拆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流程,在该项目中设计阶段施工方就参与进来,共同完成BIM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模型很难界定是设计模型还是施工模型,但是对业主和项目推进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BIM在设计院的推广

》》BIM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BIM的应用有如此之多的好处,但目前设计院却未能普及使用,至少从接触和了解到的大部分设计院中BIM的应用情况来看,BIM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分析原如下。

首先,设计时间上不允许,近年来我国建设行业发展非常迅猛,开发的节奏异常之快,设计时间非常之短,而目前情况是设计师一般应用BIM设计的时间要比传统的设计时间长,具体增加的时间和设计师使用BIM的熟练程度有关,同时原来二维设计不考虑的问题,在三维设计中都要解决,这也增加了设计的时间和周期。

其次,目前的设计取费标准与设计分配标准很难做到所有的项目都用BIM来做。多年来物价不断上涨,但国家规定的设计取费还参照02年的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并且随着市场竞争,这一取费标准还在不断打折,那么用BIM做设计增加了设计工作量,但是没有相应的取费标准。另外,设计院内部的分配方式也要调整,以机电设计的工作量来看,传统设计,一般机电工程师在相同的时间(相对建筑设计的时间)可以完成2到3个项目,现在如果用BIM设计一般只能完成1个项目,分配标准必然会受到影响。

此外,目前应用软件发展也不是十分成熟,尽管目前可称得上是BIM的软件很多,但软件间信息的传递存在很多问题,同样也制约着BIM的发展。》》推广BIM的重要原因

既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那么为什么还要推广BIM呢?首先,三维设计是设计的本源,建筑空间的三维特质决定了其必然走向三维设计,原来不采用三维设计是应用工具不够完善,如今在技术不断的更新下,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那么反过来会要求三维设计的发展。其次,社会对精细化设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建设规模和速度上的不断降速以及国家对于工程浪费等现象的管理,建设行业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精细化设计,减少错漏碰缺,减少返工等现象,避免工程浪费,这必然决定设计市场会逐步走向精品化的市场,也必然会借助BIM手段来实现。

》》推广BIM的主要思路

目前市场的需求决定着设计院BIM的推广,因此如何在市场因素下推广BIM应用是重点。首先,在市场的碰撞检测和管线综合的需求下,成立专门的BIM组还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大多数设计院都有),但是这个专门的BIM组,笔者建议应由专门的设计人员组建,这样通过市场的需求,这些人员很快能掌握BIM技能,同时通过定期调换人员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培养设计人员的BIM能力,同时也能完成市场对BIM的主要需求。其次,三维项目的应用,选取合适的项目(时间、取费较合理)作为突破口,通过项目要求参与的设计师使用BIM,这样能够快速提高及培养相当一部分设计师的BIM能力,一旦有了BIM使用上的经验积累,工作效率会逐渐提升,品质也会越来越高,从而带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此外,在设计院的内部分配管理上,要重新考核各专业间的设计工作量,调整分配比例,相信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必然能提高BIM应用的积极性。BIM的应用必然是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作为设计院来说,尽快推广BIM是提高设计品质、提升设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第三篇:设计院实施BIM常见问题

设计院BIM实施从哪里入手更多地是战略和经济问题

(2013-04-09 21:32:26)转载▼ 标签: 分类: 设计BIM应用

bim bim软件 bim应用 设计院 经济

作为整体而言设计院无疑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实践BIM的建设工程项目利益相关方,套用时髦的说法可以再加上一句,没有之一。从2003年到现在十年过去以后,业主和施工企业对BIM价值以及价值实现路径正在日趋清晰和落地,而设计院却成为了业主、设计、施工三个主要项目参与方中BIM应用最迷茫的一方,是否还能如CAD普及应用时代那样继续独领风骚傲视群雄的辉煌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设计院的迷茫来自于这样的一个现实:用BIM实现比CAD提高图纸质量的目标比提高制图效率的目标实现起来要容易,而提高图纸质量所能带来的效益是慢效益或间接效益,提高制图效率所能带来的效益是快效益和直接效益。前述所谓的“容易”是指投资相对少、见效相对快、影响面相对小。另外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图纸质量和制图效率,而不是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后者要综合和复杂得多。而用不用BIM出图也正是目前国内设计院BIM实施路线决策过程中的最主要争议之一。

在讨论设计院的BIM应用迷茫和为设计院寻找成功BIM实施路线的时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需要明确,那就是在正常设计费以外业主不再为设计院应用BIM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一旦有了额外的费用,这个迷茫也就不存在了,或者说至少是暂时不存在了。因此,设计院在探索适合自己的BIM实施路线的过程中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只有正常设计费(即业主没有因为设计院使用BIM而专门付费,设计院只完成设计业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包括延伸业务)应该从哪里入手实施BIM?

有了上面的前提条件界定以后,影响设计院BIM实施路线选择的主要因素就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表示了:

下面从上图列举的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上述设计院BIM实施路线选择时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团队组建方式:设计院BIM团队的组建和培训可以有多种形式及其组合,但本质上可以归纳为1.1组建专门的BIM团队、1.2抽调专业设计人员组成BIM设计团队和1.3全员培训BIM应用三类,第三类1.3好理解,前两类的区别在于1.1方式设计任务需要由专门的BIM团队和传统的设计团队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而1.2方式设计任务可以由BIM设计团队独立完成,显然1.2是1.3的局部试点,1.3全员掌握和应用BIM(请注意不是只用BIM)是最终目标,而1.1是另外一种尝试,也可以是实践1.2并最终实现1.3的一种探索。不同团队组建方式的优势和不足如下:

2、BIM应用范围:介绍BIM在设计阶段应用的材料很多,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上图所示的6种类型,不同的是作者在这6种BIM应用中都加上了“支持”两个字,其意义是BIM需要和建筑业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各类设计任务,而不是靠BIM一种技术。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同行如果想具体了解可以参考拙文《BIM内省

(七):BIM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是与工程任务和其他信息技术相结合》(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17j4j.html)。

3、BIM应用方法:BIM应用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两种,即3.1图形和模型两条腿走路以及3.2图形由模型自动生成。具体内容可参考《BIM内省

(五):制造业给我们的启示》(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0be62e01016xox.html)。

4、BIM应用模式:应用模式无非请外部团队做、合作做和自己做三种。

上图列举和分析了典型的3种团队组建方式、6种BIM应用范围、2种BIM应用方式、3种BIM应用模式,大家知道,实际情况肯定更复杂,那么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设计院要实施BIM到底应该从哪里入手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那就是选择风险低、投资回报好的实施路线。

同一个时期不同设计院能够使用的BIM技术和BIM软件产品基本是一样的,但是每个设计院的核心能力、盈利模式、项目特点、人员构成、地域特性、客户类型等则是不一样的,每个设计院都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团队组建方式、BIM应用范围、BIM应用方法和BIM应用模式作为BIM实施的切入点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BIM实施重点,才能用好BIM这个新的建筑业信息技术为设计质量和效率以及设计院整体竞争力提升服务。

也就是说,设计院BIM实施到底从哪里入手以及遵循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线,更多地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和经济问题。所谓经济就是今天的效益,所谓战略则是明天的效益。

第四篇:BIM技术应用心得

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

------BIM技术应用心得

为响应局里对BIM技术应用的号召,在项目领导和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本人有幸在营口万达项目参与了BIM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本项目BIM的创建及应用,我作为一名机电安装责任工程师,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BIM绝不只是一个软件。

如果BIM只是一个软件的话,就像我们熟知的CAD或者广联达,那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BIM技术的应用只是在大家会应用Revit的情况下,就会想大家能看懂蓝图和CAD图纸一样,只是图纸的形式变了而已。当然,BIM技术的应用还是要建立的三维图纸软件基础之上的!

在一个建筑物的BIM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它所涵盖所有施工内容、施工顺序、以及工程量的准确数值,为该建筑物从建设到拆除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管理依据。

在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

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工人都可以拿着IPAD,依托BIM软件按照模型信息开展施工,我们每个管理人员也会拿着IPAD上楼进行检查和验收。因此,他绝不只是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BIM将打开建筑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技术的应用,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益,使得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乃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BIM技术的应用,使我们在设计阶段就会避免很多图纸会审的问题,这是很直观的。通过建筑模型我们会很直观的看到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施工的交叉次序。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所以说这是打开管理效率的大门。

BIM是总包精细化管理的宝刀。

协调工作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所以,他为总承包提供了精细化管理的技术依据。

作为一个项目的总承包,我们管理的最大误区在于,我们只是尽力给各个分包提供作业面,而没有真正地管控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及整个工程相关的节点问题。一个大的项目,没有谁会100%全面考虑到各个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除了建筑模型----BIM.而往往对于精通建筑行业的业主而言,所有专业穿插、节点的质量与进度的管理是交给总承包商的。这给我们应用BIM技术的项目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例如:某项目,“所有的非设计变更引起的拆改费用均由总包承担”。还好,我们的领导们慧眼看江山,从一开始就通过BIM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解除了拆改带来的效益风险。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建立以BIM应用为载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加强从建筑物挖图开始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尤其是作为总承包单位从质量、安全、进度、创新全方面对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分包队伍的管控,提升总承包项目的生产效率、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建造成本,建筑信息模型将给总承包管理以及建筑行业的管理带来全方位的革新。

有了建筑信息模型,我们从一开始的图纸会审,到进度管理,到质量安全管理,再到各专业穿插的协调管理,最后到项目的成本效益管理,我们的总承包管理将会更加精细、直观、从容、自信,还可以说是完美。

要我说,BIM就是总承包管理精细化的宝刀。

第五篇:BIM应用实践总结

BIM应用实践总结

自2010年起,西创工作室一直在协同平台应用与bim软件推广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努力和尝试,在经历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铺垫与积累之后,目前已经有一些项目的子项运用bim软件revit出图,另有一些项目实现了整个团队人员从方案到施工图全部运用bim软件archiCAD推进,取得了一定进展与成绩。感谢田园主任给予我们一个平台且大力支持,现对几个方面的经验与想法做出总结并与大家分享。

首先,bim设计并不是换一个软件来画图的单纯问题,从传统的主要应用CAD制图的方法到bim软件设计制图,需要画图习惯与设计观念上的革新、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支持以及团队协同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铺垫。我创作室首先通过NAS服务器建立了可以储存、共享数据资料的网络工作平台,接着开始尝试cad参照与图纸集的应用,并与结构专业应用参照配合设计。图纸集的应用使得大家对bim软件的框架界面能够迅速适应,多人应用CAD参照与协同则逐步建立起bim设计中协同工作的意识与习惯。实践证明,以我院目前普遍的工作方式与软件应用程度来说,推广bim软件前期经过这样的过渡阶段确实是有必

要的。

其次,对bim设计的理解、以及对现阶段应用bim软件的意义的认识,是决定学习和推广bim软件的方式方法的根源性问题之一。个人认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对bim软件的理解停留在理想阶段,认为其科学准确,可以一次性解决图纸、预算、施工等各个环节的问题。诚然,bim设计确实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从目前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项目甲方、设计周期、设计成本、以及多专业配合要求等情况看来,条件和时间根本就不允许我们用bim软件做到上述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必要(我院承接的EPC项目由于甲方要求除外),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开始研究和学习?我个人的感受是,bim软件如果运用熟练,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和准确度,并且无形中训练了一种更科学更接近于真实建造过程的思维方式来推进和完成设计,这样看来,即使甲方完全没有要求bim设计,也还是很值得去尝试和学习的,也只有先做到用bim软件比传统CAD出图更好更快,才有可能应付未来会有更多的项目甲方要求我们应用bim软件做到更深更全面的程度,也才有机会去挖掘和探索bim软件能够提供给我们的更广阔的空间领域。

再次,在具体的学习和应用方面,我将我们团队的经验概括为如下两点:第一,不要脱离实际项目学习和运用软件,除了在最初期阶段为了熟悉软件操作时,可以描画一些已经完成的项目外,后期建议大胆尝试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当然很多同事担心不熟悉会造成耽误项目进展的情况,这种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好的办法,第一次注定会花更多的时间,会碰到各种问题,但是只有在实践中逐一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掌握bim软件及其不同于传统方法的设计逻辑,这是任何人任何团队都跳跃不了的环节,但是如果一直不在实际项目上演练,估计是永远也掌握不了bim设计了。第二,建议以一个bim设计项目团队的单位来实践,就是拿一个比较合适的项目,所有这个项目的参与者全部应用bim软件一起来研究和推进,这样可以更大地减少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信息损失量,促进团队内成员互相学习帮助,并且可以尝试项目组内部的bim协同设计。另外,如果运用bim软件做施工图设计的话,团队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施工图设计基础,否则会感觉无从下手,返工较多,也较难感受和摸索到bim软件做施工图的优势所在。

最后,bim设计绝不可能代替设计师技术层面的控制和项目经验的积累,这些素质无论用什么软件画图或者bim与否都是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计算机永远无法代替人脑的部分。另一方面,想要搭建起bim体系全程设计平台,对人力资源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反而更高,比如时间节点控制,科学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项目管理推进与质量评价标准,都是保证bim设计顺利推进不可替代的人为因素,这方面的积累也许是一条更漫长的道路。

目前我们还只是处于应用起步阶段,bim这个博大精深的设计模式还有相当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间,我们会继续深入。再次感谢创作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热切希望我们曾经付出的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够在未来为我们节约更多的时间,并创造出远大

于项目和bim本身的价值。

下载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设计院实现BIM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BIM应用分析报告[五篇]

    甲方运用BIM需求 一、设计阶段 1、三维设计,通过模型达到对建筑的可视化要求,包括剖、立面可视化; 2、功能需求分析,例如停车场分析、电梯垂直运输分析、人流疏散分析; 3、机电深......

    BIM技术在中铁建工集团的应用讨究

    BIM技术在中铁建工集团的应用讨究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是对该工程项目相......

    BIM培训应用实践总结[合集]

    BIM培训应用实践认识 借助前前后后接近1个月的BIM培训的机会,我们初步了解并学习了revit这款软件,并通过这款软件了解了BIM这个理念,虽然很短的学习时间并不能让我们对revit这......

    BIM的20种典型功能应用

    BIM的20种典型功能应用 1、BIM模型维护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

    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建筑职业教育实践性要求的提高,如何做好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实......

    浅谈BIM技术在会展工程中的应用五篇

    浅谈BIM技术在会展工程中的应用 上海中建八局装饰责任有限公司 许可 张慧敏 金锐 Introduction to BIM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

    BIM政策解读及应用实践学术研讨会

    BIM政策解读及应用实践学术研讨会 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建筑结构》杂志社、《建筑幕墙》杂志社时间:2015年8月21日地点:上海......

    BIM技术应用总结(共5则范文)

    过去20多年来,CAD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建筑师、工程师们甩掉图板,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和计算中解放出来,可以说是工程设计领域的第一次数字革命。而现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