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BIM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建筑协同设计
BIM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效的建筑协同设计
张德海1 韩进宇1赵海南2姚云峰2 尹莉3
(1沈阳建筑大学BIM工程中心 2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3沈阳三三牌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110168)
摘要:目的 研究BIM环境下高效率的建筑协同设计实现方法,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与质量,从而避免在二维建筑设计环境下常出现的不同专业以及不同设计视图之间信息不一致和冲突现象。方法
采用REVIT系列和Navisworks Manage 2013软件,以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项目为例,结合BIM执行计划书,研究建筑、结构和机电等多专业在BIM设计环境中的协同技术。结果 通过RVT标准格式将Revit模型导入NavisWorks Manage 2013等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查,实现专业间在BIM环境下的协同设计。结论 与二维协同设计方式相比,在BIM环境下的协同设计增强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现了不同专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在同一个模型中工作,减少甚至避免了因设计、施工人员缺乏协同工作所导致的设计变更和工程返工,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 BIM;协同设计;REVIT软件:BIM执行计划
How to Achieve Efficient Architecture Cooperative Design Under the BIM Environment.Zhang Dehai1, Han Jinyu1, Zhao Hainan2, Yao Yunfeng2
(1.BIM Engineering Center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2.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3 Shenyang Three Three Brand Valve Manufacturing Co.Ltd.Shen Yang, China 110168)Abstract: Purpose: Realization high efficiency method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research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M building,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That can avoid the information inconsistency and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professional and different design view which often appear in the two-dimensional design environment of building.Method :Using REVIT and Navisworks software research on a collaborative technology under the BIM design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 architecture , The BIM execution plan book binding,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and other professional in, taking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ino German energy-sav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Result : Through taking the standard format RVT file of the Revit model into the NavisWorks software for collision detection, to realize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BIM environment majors.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he two dimensional cooperative design mode ,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BIM environment enhances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sharing, realize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 and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enterprises can work in the same mode.It can reduce or even avoid the design change and engineering rework what becaus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lack of synergy in work.All this can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qualit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Key Words: BIM;cooperative design;Using REVIT;BIM execution plan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在现在的设计行业,“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语汇,在飞机、汽车等制造领域,信息化设计和制造已经是十分普及的事情。然而建筑行业仍然处于二维设计外加效果图的设计流程上,信息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含量非常小,使得协同设计在建筑中的效果也不明显。随着建筑产业的不断升级,建筑信息化已经悄然出现,目前已经逐渐汇集成了一股潮流,席卷全球,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点。1 基于BIM的协同设计理论
1.1 BIM理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最初发源于上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计算机学院(Georgia Tech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omputing)的查克伊士曼博士(Chuek Eastman, ph.D.)提出。根据美国国家BIM标准定义,BIM是建设项目的兼具物理特性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模型,且是从建设项目的最初概念设计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里做出任何决策的可靠共享信息资源。实现BIM的前提是: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不同的项目参与方通过在BIM建模过程中插入、提取、更新及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出各参与方的职责。并且强调BIM是基于公共标准化协同作业的共享数字化模型。简单地说,BIM模型是三维建筑模型结合关联数据库(建筑信息),信息是BIM的灵魂,建模软件是BIM的工具。
随着电力、空调、通讯、数据、安全、智能等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增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十二五”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入研究内容。现阶段的BIM技术主要是在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中局部使用,就广度和深度而言,BIM在中国的应用还是刚起步,但BIM技术在建设行业的推广应用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1.2 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个体或软件,共同完成某一设计目标的过程。协同设计的真正含义是:首先在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项目的信息和文档从一开始创建时起,就放置到共享平台上,被项目组的所有成员查看和利用。协同是共享信息、分析信息、完善信息的过程,包括设计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等项目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还包括二维设计与三维设计之间的配合,甚至包括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信息传递。在伴随绿色、节能概念的出现,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一个项目设计不仅包含规划、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动力专业,还包含网架、钢结构、智能化、景观绿化等。当协同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那么利用平面二维设计进行协同各专业越来越困难,只有运用三维协同设计才能更合理解决相应问题。
1.3 BIM协同设计理念与传统二维、三维设计的区别
BIM三维建筑设计和传统三维建筑设计的区别(见表1):一是BIM模型除了进行模型空间尺寸等物理特性的表达之外,还包括材料明细表自动生成、绿色节能分析、碰撞检查、深化设计和运营管理等;二是BIM模型是参数化的,模型中包含各种信息;三是BIM模型与所生成的二维图纸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可以实现模型及图纸之间“一处修改、处处更新”,而传统三维建筑模型与二维设计图纸之间无对应关系。
表1 BIM三维建筑设计和传统三维建筑设计的区别
Table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IM 3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traditional 3D architecture
传统三维建筑设计
BIM三维建筑设计
设计功能 参数化模型 与二维设计图纸关系
效果图和虚拟现实 无
二维设计的附属品
效果图、虚拟现实、设计、管理、分析等 有
对应关系,可以实现“一处修改、处处更新”
传统二维、三维建筑设计流程是:在建筑师初步设计图纸基础上,结构师、水暖电等设备设计师进行结构和设备施工图设计,各专业所设计的图纸之间发生冲突后,通过协调会等形式互相提条件修改,修改后委托效果图公司将二维模型翻成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承包方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施工图经由施工企业进行施工,施工中遇到问题需要施工企业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传统设计流程的缺点:一是各专业进行各自图纸或模型的设计,通过协调会议进行协调,协调效率不高;二是设计阶段缺少承包方和施工方的参与,增加了变更设计的可能;三是二维图纸之间以及与三维模型之间没有关联性,需要逐个进行修改,工作量大且容易出现错漏现象。
BIM协同设计环境下的各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设计,可以进行即时交流,同时,承包方和施工方能够在模型设计阶段参与,从而避免由于缺少沟通所造成的设计变更,提高设计效率,降低工程造价。1.4 BIM执行计划书
规定在一个具体项目中如何实施BIM,是项目团队的集体决策,且经业主批准。实施BIM执行计划书包括定义BIM目标和应用、定义BIM设计流程、信息交换条件和实施的支撑条件四部分。2 BIM协同设计实现方法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工程为例,实施BIM执行计划书,对BIM环境下各专业之间实现协同设计的过程进行分析,给出BIM协同设计实现模式。2.1 定义BIM目标和应用
BIM目标是项目实施BIM的核心。BIM目标可以分为项目型BIM目标和企业级BIM目标,前者是完成特定合同或协议的BIM要求,关注于技术的实现和突破,后者是依托BIM技术实现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关注于企业整体的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价值提升。本文实例项目BIM目标是实现建筑、结构和机电之间的协同设计(如图1),优化设计方案,属于项目型BIM应用的目标。
BIM应用是实现BIM目标的方法,BIM项目实施计划指南将BIM应用分为25种。在设计阶段常用有:设计方案论证、设计建模、能量分析和3D协调。实例项目中BIM应用属于项目型BIM设计建模和3D协调应用。
图1 BIM目标 Fig.1 BIM target 2.2 定义BIM设计流程
BIM设计流程分为总体流程和详细流程,前者包括所有的BIM应用,后者是对每个BIM应用的详细流程图。实例中总体设计流程(如图2)分为概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综合协调及审查存档几个阶段,之后对每个阶段流程制定BIM详细流程图(如图3)。
图2 BIM总体设计流程 Fig.2 BIM design flow
图 3 施工图阶段详细流程
Fig.3The construction phase of the detailed process 2.2.1 协同设计准备阶段
此阶段是协同设计的基础,需要确定BIM设计实施的支撑条件和信息交换平台。首先根据项目信息和合同等项目参考信息组织人员,确定BIM设计模型拆分原则、模型详细程度、模型质量控制程序和BIM设计交付标准,然后确定完成所需BIM应用的软硬件,最后需创建项目样板、共享坐标和共享文件夹等。
专业间BIM协同设计可以采用信息化平台或共享文件夹的方式实现。信息交换是协同设计的核心,因此所有设计资料必须定时保存到共享文件夹或更新到信息平台,以便其他专业的人员根据自己需要调取最新模型信息。
实例中选择Revit 2013及NavisWorks Manage 2013软件,软件之间信息交互传递格式为RVT。模型根据专业分为建筑、结构和机电,每专业根据构件类别分为多个工作集,使用工作集作为信息交换平台(如图4)。因为各专业模型在同一个模型中创建,所以没有考虑共享坐标。
图4 沈阳建筑大学中德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工作集
Fig.4 working set of Shenyang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ino German energy-sav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 2.2.2 协同设计方法
协同设计过程包括视觉协同和综合协调两部分,前者是在设计初期设计师在其他专业模型基础上的设计,后者是在设计后期不同专业间的碰撞。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流程是:概念设计阶段,建筑专业预先设计模型,验证审批后提供给结构专业和机电专业人员;初步设计阶段所有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模型(如图3,A、B、C),此时模型信息没有进行验证及审批,不能作为参考信息,结构专业和机电专业人员基于概念设计阶段建筑设计模型进行视觉协同设计,定时对所有专业进行综合协调,各专业模型验证后可以生成二维图纸;施工图设计阶段,结合二维图纸制图规范,对模型生成的二维图纸进行细节修改和深化设计,并进行节点详图设计。
实例项目中采用Revit 2013软件工作集方法建立的共享中心文件作为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协同设计。并通过借用图元方式所有专业设计同一构件,实现建筑、结构和机电在同一模型中设计。如图5,排水管在建筑墙和结构柱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布置,并在三维视图中实时更新,通过视觉协同专业间的位置。
图5 专业间视觉协同
Fig.5 Visu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s 通过RVT格式将设计模型导入Naviswroks中对全专业进行综合检查。可以快速的检查出管路之间的三处碰撞(如图6:a),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后,管路碰撞应本着小管让
大管,无压让有压的原则进行调整,协商结果是1号排水水管、2号喷洒、3号排水管分别偏移200mm、400mm、100mm(如图6:b)。
a
b
图6 综合检查协调
Fig.6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coordination
在各专业设计模型的楼层平面视图中按照二维出图标准调整标注、字体、线样式和比例等,然后导出DWG格式图纸(如图7),对不符合标准的地方修改后,审查验证存档。
图7 二维图纸 Fig.7
2D drawings
3.结论
(1)通过BIM的参数化设计实现在图纸与模型中一处更新,处处同时更新,但后续的图纸处理仍然占据设计人员的一定时间。总体来说与传统的出图效率相比节省时间接近38%,一定程度上节省设计人员出图的精力。
(2)BIM协同设计中的视觉协同和碰撞协调使得设计和协同同时进行,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施工性,比传统协同方式减少设计变更将近9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质量。
基金项目;沈阳建委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F13-050-2-00)作者简介:张德海(1966-),男,博士,主要从事建筑信息化、产业化。
联系方式:沈阳市浑南东路9号沈阳建筑大学 邮编:110168 电话:***
参考文献:
[1] Goldberg, H.E., The Building In formation Model, CADalyst, Nov 2004.Vol.ZI, 56-58.[2] NIBS National BIM 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 National BIM Standard,2006, Retrieved from http//cie.vtt,fi/projects/vbe-net/data/What_is_the_NBIMS.pdf,5-12.[3]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设计企业BIM实施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BIM Team of Tsinghua univesity.Guidelines of BIM Implementation Standard for Design Enterprise [M].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3.)[4]贾滨.二维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院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2(28):285-286.(Jia Bin.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wo-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esign in Building Design Institute[J].Shan Xi Academy of Building Design , 2012(28):285-286.)[5] NIBS National BIM Standard Project Committee, National BIM Standard, 2006, Retrieved from http//cic..vtt.fi/project/vbe-net/data/What_is_the_NBIMS.pdf,5-12.[6] 梅苏良,周与淳.中国BIM协同设计的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8): 4-5.(Mei Su Liang,Zhou Yu Chun.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BIM Collaborative Design[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2(28):4-5)[7] 何关培,李刚.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He Guan Pei, Li Gang.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BIM.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2.)[8] 何关培,李刚.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2[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He Guan Pei, Li Gang.What Is the Thing Called BIM Two.Beijing: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12.)[9]任波.从二维走向三维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10.(Ren Po, From 2D to 3D: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D].Chong Qing: University Of Chong Qing,2010)[10]王珺,BIM理念及BIM软件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Wang Jun.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M Principle and Softwar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D].Cheng Dou: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11.)[11]Singapore BIM Guide, 2012, Retrieved from http://www.corenet.gov.sg/integrated_submission/bim/BIM_Guide.htm.[12]袁烽,孟媛.基于BIM平台的数字模块化建造理论方法[J].时代建筑,2013(2):31-37.(Yuan Feng, Meng Yuan.The Methodology of Digital Modular Fabrication Based on the BIM Pratform.Time Architecture , 2013(2):31-37.)[13]杰里莱瑟林,王新.美国BIM应用的观察与启示[J].时代建筑,2013(2):17-21.(Jerry Laiserin, Wang Xin.APPIying BIM in USA Insights and lmplications.Time Architecture , 2013(2):17-21.)[14] 夏海兵, 熊 城.Tekla BIM技术在上海城建PC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2(4):96-103.(Xia Haibing,Xiong Cheng.Application of Tekla BIM in PC Detailing Design of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Group.Joum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2012(4):96-103.)
第二篇: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经验介绍
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赵卫东
2006年,山东省兖州市实验小学以改革促管理,以优势促发展,以发展促特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教育科研取得了突出成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学校加强了内部设施建设,达到了多媒体进教室,建立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为此,11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验方案,并严格按实验程序进入了准备阶段,按计划开始实验。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对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21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教育必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教育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教育的现代化必须以信息化为前提。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可以促进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等诸因素的深刻变革。因此,利用网络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而且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这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的倡导。
素质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要求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前提。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网络已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课程资源、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上的教学方法受到冲击,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视野,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 的创造思维,从而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教育是人学,是培养人的科学”。其体现在教学上,则是以学生个体未来更好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群体社会和全人类在和谐的继承与创造中不断进步为出发点与归宿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去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教育。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衡量自我教育的维度主要是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课堂教学增加自我教育的成分,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的程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得到普遍提高,进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上教育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平台。
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学校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改变教材呈现方式,从而促进师生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生命活力,同时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改革课堂教学及相关教学行为,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的使用更趋完善,形成特色,提升办学品位。培养一大批优秀教师,成为一流名校。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⑴、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学观念、行为,提高教科研水平,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⑵、构建网络环境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⑶、利用网络开发课程资源。⑷、开发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库。⑸、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6)、利用网络实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三、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内容。
1、教师培训。学习打基础。教师对该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决定着实验完成的深度和广度。要搞好“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因此学校不仅扎扎实实落实实验工作,对每一位参与此项实验 的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培训,要求实验成员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利用科研讲座、学术报告厅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让每位教师明白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实验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确保实验既扎扎实实,又卓有成效。要求以“学习发现”为主,同时“个人实践探索”。确立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论证。要求参与实验的每位教师做到六个一:读一本创新理论书籍,有一本学习笔记,有一节公开汇报课,有一篇教科研论文发表,有一次较成功的活动设计,有一套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学习有关理论的前提下,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意识,根据承担的研究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探索性实践研究。培训促提高。聘请教科研专家办科研讲座,派出教师参加科研培训。强化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确保实验顺利实施,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件制作技术)。我们制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进行培训。每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课余时间练习。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举行优质课评比时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一项内容,促进教师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回来后把学习内容、心得通过报告的形式向全体教师传达,达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活动推成果。实验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课件评比,创新优质课、论文、案例、反思评选,用活动促进了教师不断提高实验水平,强化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为实验积累了经验,推出了一大批实验成果。
2、实践研究。教师根据各科课堂教学特点选定具体实践内容,分学科、分阶段实施。合作实践探索,完成了既定的研究任务。
初步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验初,教科室搜集了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相关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加强了理论学习;鼓励教师利用现有优越条件(班班有多媒体、办公室有电脑、学校有课件制作室)设计、制作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组织实验教师对课件利用时机、脚本设计、最后效果作了初步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对新形势、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兴趣、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进行了有益探索。使实验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结构、网络的利用、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模式建构中的作用,在初步构建各科教学“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实施策略时注意了教与学的关系,关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教师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用之于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有的将下载的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再利用;有的制作课件共享,本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直接利用或者再作修改;有的根据需要拍摄数码照片,制作幻灯片用于教学。实验中,实验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信息,制作课件、设 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素养,构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语文---(1)创设情境,自读自悟。(2)读读议议,披文入情。(3)质疑问难,合作探究。(4)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体现了学习情景的生动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教学关系的多维互动,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过程中,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地完成各种学习目标,并实现迁移、创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
品德与社会---(1)预习(活动)导航,(2)活动探究:①合作活动②反馈展示③探究拓展,(3)自我总结。目的是使学生不仅学会主动合作探究、活动体验感悟,还要会学。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寻求合作、探究、交流和接受老师的指导。进而达到感情的升华,思想的碰撞,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学校网络资源信息平台、学校网络资源库。学校在完成校园网及班班多媒体工程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处的作用,组织专门人员参加建立网络资源库的有关知识学习及培训,集中力量,初步建立了网络资源库框架,并对学校各办公室、各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进行了网络资源库使用培训,让老师们会使用、会充实资料、会下载资料。达到了学校资源共享。
构建学校、家庭信息共享、交流、互动平台。开发利用家校通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建立学生信息库。教师在家校通上向家长发布通知、学生表现、学习资源、学校事务。家长利用家校通下载学习资源、得到学生信息、和老师在线交流,学生利用家校通进行在线测试、登陆空中课堂学习。学校和家庭在学期结束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评选等促进了家校教育的互动。
3、总结提高。推出在课堂建构、策略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意的课例和可供借鉴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网络环境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学校利用专门的教科研研究时间对他们的做法、成功的经验、典型的案例进行总结、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做法,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论文、课件、电教教材等资料整理工作。教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总结课堂教学实践情况,写出总结报告。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对理论学习成果和课堂教学建构成果进一步进行提高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总结研究,形成范式。
四、制度保障,创设良好实验氛围
实验开题后,我校由教科室组织,成立了校长曹其磊任组长、教科研领导及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实验课题组,这些成员都是在教育科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热心教科研工作,又担任着课堂教学任务,对完成这项实验有扎实的实践基础。
我们学校较早地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和课堂教学研究进行了探索。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德育教育都形成了特色,在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评价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为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 教学”打下了理论基础。多媒体进教室后,学校要求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上课,促进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同时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处,配备了专职信息技术管理员和信息技术员,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培训,教室信息达到了班班通,资源共享。这些都为实验的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
学校结合教科研实际情况加强了课题实验管理。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了实验课题申报制度、学期考核制度(纳入考核)、实验课题管理制度、成果申报制度、公开汇报课制度、课题组长责任制。二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管理。制订课题实验计划、总结做到三统一:统一格式、统一上交时间、统一检查。同时,每位实验教师随时用《课题实验工作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方法、收获、课例、经验、心得、教训、实验问题等。三是加强了评价管理。为了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并有效推广,要求实验教师除做好常规实验工作外,做到:一是推广自己的成果,利用说课、评课活动、公开课、研究课渗透课题实验成果。二是研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实验心得交流、相互观摩、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课例评比等总结、研讨、观摩、评比活动。学期结束除对实验情况通过汇报、检查资料、测试学生进行打分量化,同时将推广成果及研讨情况作为重点纳入评价考核。这样就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实施和进行。
总之,经过教师们的努力,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初步探索出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改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以人为本,落实了学生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仅仅是起步,后面的路还很长。在实验中我们也有许多困惑: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怎样才能在全体教师担任的各个学科中进行?怎样把我们的实验课题深入开展下去,使之效果更好?相信有困惑就会有研究,我们将把研究进行到底。
第三篇:大班制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大班制下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一、引言
现在的小学,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普遍存在着班级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少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中层学生普遍感到老师的冷落;另外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多层次、不同的需要往往容易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得以顺利有效地开展;再加之农村学生及家长在学习无用论的影响下,对学习的重要性重视不够,留守儿童少年多,导致学生对学习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那么如何实现大班制下的高效课堂,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呢?
二、实现大班制下高效课堂的尝试
(一)小学期间同一位班主任,同一组任课老师
我们常常说“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先备教材,备学生”,这里的“备学生”就是指的了解学生。现在很多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同一位班主任和同一批任课老师。采取这种方式,能让班主任很好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班主任可以熟悉地把握每一位小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变化。同时,采取这种方式,任课老师也能熟悉小学阶段的知识体系,更能做到关注学生的全程发展,做到既注重面又突出点,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从而使点面结合,过程与结果相得益彰。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每一门课程的课堂习惯都是不同的,例如语文,在讲解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时候,就要求学生有喜欢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课堂习惯,又例如数学,就要求学生有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课堂习惯,再例如英语,则要求学生做到敢讲敢说的课堂习惯。但无论是哪门课程,都应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复习旧知的好习惯。只有具备了好的课堂习惯,为大班制下实现高效课堂而打好基础。
(三)拒绝假学、假教
大班里容易出现“假学”现象,“假学”情况出现在课堂里的各个阶段。课前预习,一些学生只是假预习,没有真的静下心来预习,只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差事。上课时,老师叫学生齐读课文时,部分学生却在“假读”,滥竽充数。同时,因为是大班,课堂上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反应采取漠视的态度,从而就出现了“假教”现象。对于“假预习”,我们可以把课前预习移到课堂上来,不是预习,而是先学。事实上,在课堂上预习,学生高兴了,老师高兴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就会好起来。课堂上,老师给出一定时间大家一起学,不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学,学生自然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视同仁,共同用心努力,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四)课堂上熟用一些口令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自我约束力还比较差,也还没学会配合老师参与课堂,因此课堂里时常出现学生歪坐着,学生讲小话,玩小动作等现象。人数多的班级里,课堂上经常采用“请安静,我安静”、“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小嘴巴,不说话”等口令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把精力投入到课堂中来。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大,学生们会对这些口令产生厌倦感,所以,随着年级的增大,可以将简单的口令改成名言警句或者学校的校训。
(五)不因“大班”而处处限制
学生人数多,要做到步调一致统一,本应该处处设置条条框框去限制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整齐划一,但是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要担当起这样的重任就要求我们充分相信学生有学习的潜能与学习的意识,这也是保护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措施。
(六)教师不能“孤军奋战”
按发生的场所不同,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还指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老师要善于用“巧劲”,不能孤军奋战,做“到死丝方尽”的“春蚕”和“成灰泪始干”的“蜡炬”。教师应该学会联合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力量,学校力量对实现高效课堂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风和校园文化上,学生家长的力量则体现在严格要求子女、协助学校一起教育孩子,社会的力量则体现在社会风气上。
其实大班教学也有优点:容易开阔思路,活跃气氛,而且在人多的班级中,教学生成资源可得以充分利用,便于创设适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通常教学以情境教学导入,以案例提供分析,如分组编排不同形式的活动任务,则可推动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而言,则容易找到“安全感”,从而踊跃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就此我在设计课堂程序时,多给学生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供不同的角度的问题让学生来小组活动,尽量少干涉学生自我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小组的头脑风暴,使在讨论过程中,人人都踊跃发言,让平时不敢开口的同学也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大胆发言,同学们的表现力、思考能力、全面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得到充分地体现。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人多智慧多的优势也得以发挥。
同时在大班教学中要实现高效课堂还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及时鼓励表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把学习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和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人多力量大,一个人数过多的班级,一旦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其他少数学生在这个学习氛围内也受到感染,慢慢地、不自觉地也会融入其中,这样就形成一种蝴蝶效应的学习效应。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精心构思教学设计,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乐学、善学的态度,从而有效解决大班教学中无暇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团体中都渴望得到同伴的承认,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关注,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为实现大班制下的高效课堂,我们教师本身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目标,教材的编排也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师要善于研透和活化教材,利用知识树分解学生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挖掘教材的可讲点,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化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引入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性。
1、直观形象的艺术感染
通过展示物、图片等,借助手势、动作及表情,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运用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使教师在情境中教,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练习与实践,直接感知教材,尽快掌握所学内容。
2、寓道理于故事、名言
故事特别是传统故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包涵诸多哲理知识。名言更是精炼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课堂上使用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警惕警醒,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最后,教育是爱的事业,因此,大班制下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充满了教师关爱的课堂,虽然大班教学学生多,教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无法很好地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但这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可以左右课堂的气氛,课堂气氛又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而学生的情绪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反思课堂气氛的形成,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蔼可亲的,学生就会保持求知的状态,即使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也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如果针对学生的错误不依不饶地指责,那么课堂就会变得沉闷,甚至学生逆反。即使学困生也渴望教师的指导而不是批评,我的学生喜欢我,很大程度上我自己认为是在巡堂时学生哪怕是经常违反纪律学生不做笔记时给予指导的原因。
三、结束语
总之,在大班制不可能短期解决的前提下,我们一线老师如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抓住学生身边事,国家事,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能体验生活,在分组合作的学习中体验成功,大班教学思品课堂就会充满和谐气氛,帮助我们更好完成任务。
第四篇:科学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
科学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
一、科学教学设计
所谓科学教学设计,相对与粗略、单调教学设计而言。教师经过精心策划,具体细致的总体设计,设想到各个局部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策略的教学设计。
二、高效教学特征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高效课堂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高效课堂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断质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6.拒绝形式表演,抓紧实质内容
高效课堂目的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真正实现充分的自由交往,特别是有效交往。
7.预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预见一个师生之间思维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地走进课堂,让学生以一种高昂的情绪接受新知识。这样的情景设计得好,相当于吊足学生的胃口,会让很重要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迫不及待的掌握下来。应该能引导学生不断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注重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高效教学课堂或者说一堂好课,上述几点不是全部具备,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三、实际应用
1.一个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往往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上。
如对“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状态理解,可以用到对“白糖在水的状态”观察,提出白糖在水中溶解了吗?这种在概念已知前提下,用到新问题上,可以加深对概念理解,有效巩固。
如观察还不够认定“溶解”了,可用滤纸过滤,来确定是否“溶解”。这种设计比较细致,可使学生加深对溶解的理解,达到高效教学。
做了实验,学生会对实验注意事项不注意,可以呈现注意事项的问题设计。
如“做过滤实验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往漏斗里的液体倒得满点,液面超出滤纸的边缘也没关系”。等等。
2.课堂新知识引出后,跟进练习内容,就是一个有科学性的教学设计,能起到高效教学目的。
如“声音的变化内容,如何区分某一活动是声音强弱变化还是声音高低变化”。同一个物体,受大小不同力后,振动快慢是不变的,振幅大小会改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例1. 向暖瓶中倒水,瓶中空气柱会越来越小,空气柱发出时声音是()。A.音的高低不同 B.音的强弱不同 C.同一声音
例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请你说说理由。
例3.在做铁丝和塑料尺谁韧性好的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当都挂1千克重物后,塑料尺下弯10厘米,铁丝下弯12厘米。去掉重物,塑料尺恢复了直条形,铁丝原来直条,现在变弯了。你认为这两物韧性好的是()。
A.铁丝 B.塑料尺 C.不能比较
以上三题的跟进练习,对巩固知识点认识和掌握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达到高效教学目的。3.课堂巩固性是达到科学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的一项好手段,我们要长期应用。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和()。
A.我们可以用研究固体物质是否溶解于水的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情况。B.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肯定也不能溶解在其他液体中。C.把酱油倒进水中,能看到颜色,说明酱油在水中不能溶解。D.把白酒倒进水中,还能闻到气味,不能说明白酒在水中不能溶解。例2.两气球内各装空气与水,这时的两气球大小相同。把它们各放入两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右图。用相同的力推下盖片。左图可推进的深度比右图多,右图盖片推到球时,就推不下去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右图气球内装了空气 B.左图气球内装了空气 C.这时的两气球都能被压缩 例3.(1)判断题
①自行车上应用了斜面,如螺丝钉。()②自行车上没有滑轮应用。()③自行车后架上的弹簧夹是斜面应用。()
(2)变速自行车中,脚蹬相连的大齿轮带动后轮上的齿轮,这齿轮越小后轮转速()。A.越快 B.越慢 C.一样(3)变速自行车中,脚蹬相连的大齿轮带动后轮上的齿轮,这齿轮越小脚蹬用的力()。A.越大 B.越小 C.一样
(4)脚蹬相连的大齿轮带动后轮上的齿轮,后轮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轮轴。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第五篇: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
----------地理高效教学实验心得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李尚春
新乡市第十中学进行“高效课堂”实验改革已有五年之余,其“一、四、三” 模式也日臻成熟。然而,繁琐的探究引导,学生展示空洞抽象。造成教师拖堂严重,展示过程只能凭嘴说而缺乏吸引力等等成为“高效”实验的瓶颈。然而自从我校安装北京“天士博”电子白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掌握,由此我深深的感悟到电子白板为高效课堂插上充满活力的翅膀。
一、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提高探究效率:
在分解任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引导的更清楚。诸如:看哪页书,做那些题,重视那些信息等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附幻灯片)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图片、视频,实验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量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要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呈现、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甚至组织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增强教学效果。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灵活组织教学,随手应用资源,在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注释、桌面操作等功能,教师可灵活方便地在图片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随意切换,方便快捷地打开应用程序和调用各种媒体资源,可以直接在电脑桌面上书写、标记、突出显示、探照灯功能,回放功能,擦除等,还可以对网页资源进行标注,使教学更加方便、自主、灵活。
二、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师生情感交流,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中教师手中的一支白板感应笔可以完全实现鼠标对电
脑的控制,由此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1、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电子白板的浮动面板功能可以让教师在地图、景观图、结构图、模式图或者停止播放的动画、视频上进行勾画、讲解,仿佛在电子白板上加上了一个浮动而透明的面板一样,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如笔者在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首先展示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洋流的特征,学生总结出:北半球中低纬度都是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洋流都是逆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都是逆时针方向。然后让学生寻找洋流分布的规律。学生回答有困难,我便调出一幅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可以看出洋流和盛行风的关系,从而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推断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再让学生与洋流的实际分布进行对照。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先是从现象出发,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接着提出假设,再将假设与实际情况对照,验证假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获得了关于洋流形成原因和规律的知识,更是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科学探究的方式。如果没有白板,我在黑板上画图要花费许多时间,而在电子白板上我可以随时调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图片,还可以将图片叠加,不仅节约了时间,也更加直观、形象。
2、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由于师生均可以在白板上调用资源、进行勾画、书写,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白板进行合作学习。如让学生进行省级行政单位的拼图游戏,这种游戏不同于Flash动画等预先设定位置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从哪一个省开始,自己设定一个顺序进行拼图。也可以让一位学生从资源库中调出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另一位学生将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省会进行连线或直接在白板上写出来。这样,让学生在白板上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三、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为评价,拓展搭建平台:
开放式的资源库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多种资源库,并且每一种资源库
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各学科准备了大量的素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我们还可以自定义自由加入图片、课件、模板、多媒体文件等教学资源,并保存下来。这样日常教学内容将更丰富、多样、有趣。在使用的时候,从图库中简单地一拖就可以显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电子交互白板为资源型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网寻找课程资源。
交互电子白板可以把练习制作成PPT,教师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白板前走动,并利用“画笔”进行圈划,还可以请学生到白板前做练习。如果是利用课件做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探照灯”、“幕布”、“画笔”等功能进行练习指导,这比起以往投影仪的使用更轻松、灵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一节课的容量明显增加。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学生展示可以给予多种多样的奖励。诸如:鲜花、掌声、动听的音响效果等等。
四、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凸显三位教学目标:
1、从“预制”转向“弹性”调用:利用交互电子白板,可以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或放在计算机上随机调用。调用时,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如讲解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时,我暂停播放中的动画,然后把静止下来的画面作为底图,在上边用彩色笔(可用不同颜色、粗细还可以调节)描出黄河的各河段,可以一边描、一边问学生黄河流到了哪个省份,可以一边绘、一边注,还可以马上擦掉重绘。再如在讲我国的世界遗产时,我用图标在相应位置将世界遗产标出来。在讲中国的地形时,我将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所在的区域用彩笔勾画出来,再用斜线来表示。在讲授中国交通时,我在中国铁路空白图中让学生填注铁路线的名称,或者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铁路线来。这些描、绘、填、涂等都可以马上擦除,既可以是教师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操作。综合以上各点,我认为电子白板对地图教学带来的变革主要由下列功能实现:描——线状地物线条;涂——面状地物颜色;绘——专题要素符号;填——点状地物名称。
2、促思解疑,激活课堂
初一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是人手、眼、耳、思维的延伸,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课件整合使用,音乐加深意境,画面增进感知,其作用非可小视。
3、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教师不应只停留在教材中的一个例子和有限的知识内容,而应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教材的例子为引子,指导学生课前观察、收集资料,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和信息整理、汇总。五:电子白板使用中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1、处理好师生关系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该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究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技术、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练习。
2、处理好人与白板的关系
人与白板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性,这就决定了它不能代替师生交流。利用电子白板上课,我们应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要有情感的交流,要做到合理地使用机器。如果因为电子白板的缘故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僵化而没有活力的。
3、处理好真实与虚拟的关系
在利用电子白板与其他资源上课时,还要注意到“真实”与“虚拟”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利用图片、动画或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但是有的教师将本可以现场参观、考察、实践的内容放在多媒体上“整合”,使学生不能观察、比较、体验,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资料只能让学生头晕目眩,这无异于传统教学上的“满堂灌”。要 把学生对课件的观赏热情转化到对知识的掌握上。
总之,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等系列教学活动,拓展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