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时间:2019-05-12 23: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第一篇: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先进教学组织形式。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基于工业化发展,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发展到今天,教育历史重任已变成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充分的教育,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这必然要求学习组织形式的改革。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正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是对传统的扬弃,优质的发展,目标是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深刻而静悄悄的变革。

一、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蕴涵

“组织形式”这个概念是由德国教育家沃尔夫闪〃舒尔茨提出的。在1965年发表的文章“课堂教学——分析和规划”中,他写道:“学习组织形式”使学生学习内容和与他人一起学习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个定义强调了学习内容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过这个定义尚不明确,因为根据这个定义,事实上课堂教学中的每种可能行为方式都可以被称为学习组织形式。苏联教育学家季亚琴科将学习组织形式划分为直接教学的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或小队课业形式、集体教学形式)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独立作业)。

我国教育界对学习组织形式的解释也观点各异,李秉德认为,学习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也就是学习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王策三认为,学习组织形式是“教师以什么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并通过什么形式与之发生联系,是个别的、小组的,还是班级的?是固定的,还是灵活变动?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如何规定和分配教学时间等。”

综上所述: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是指在学生人数30人以下的小班环境下为高效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科学的利用教学条件,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结构。

二、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分类

1.个别教学。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是历史最为悠久的学习组织形式。个别教学的特点在于受教育人数少,且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年龄层次有较大差异,教师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个别教授。因此反映出个别教学具有狭小的教育规模;2.班组教学(个别一小组教学)。它产生于个别教学向班级教学的过渡时期,班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课堂具有某些共同性,这种学习组织形式下,教师可能同时教一组学生而且班组人数不固定,对学生年龄、文化程度、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没有明确要求;3.班级教学(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当时的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他的名著《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教学进行研究总结,论述了成立固定班级的适宜性,主张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授课,教师系统讲授教材,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力以及学习热情,并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4.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大致有两种类型: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外部分组是改变传统按年龄编班为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分组,按学生学习能力分组就是按学生智力或学习成绩来分组,兴趣分组也叫选修分组,是跨班级跨年级的,如各种课外的活动小组、兴趣小组等等;内部分组时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部按学生学习能力或成绩编班。

5.开放教学(开放班级或开放课堂)。其最大特点是放弃了班级教学的形式,在开放教学形式下,教学没有固定形式和结构,学校和教师都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儿童以兴趣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引导、鼓励、建议和帮助,而不直接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运用是高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我们研究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质量随班级缩小而提高,小班级课堂使得教师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成绩与教学效率。而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研究大都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与班级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而到20世纪末一项田纳西洲的实验叫STAR(student/teacher achievement ratio)证明,小班化教育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同时还发现曾接受小班化教育的学生回到正常班额中学习时,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而证实小班化教育的效果具有长效性。1999年,美国联办政府证实启动了中小学“缩小班级规模”(class size reduction)的行动,极大推动了小班化教育。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相应受制约于所选的学习形式。如果将学习形式的选择固定化或绝对化,不仅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结果,还会对教学质量造成阻碍。国内外众多教学实践对这点也有证实,例如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活动教学,以分组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代替传统的班级教学,否定班级教学对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传授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中的交往关系对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学习组织形式中形成的交往关系包括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它影响课堂的心理气氛与情感状态。我们可以把有建设性的教育气氛看作是达到有价值的教育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或把它本身看作是教育的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良好的课堂交往关系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业影响是重大的,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感情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境,激起对工作的热情,提高对事业的兴趣,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更好更有创造性的投入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也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心,对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交往也是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成绩、身心及社会化发展都有强有力的影响。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能够为使学生产生对集体性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心需要,还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与自我表现意识等社会意识及在群体中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通过学生组间竞争,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荣誉意识以及“代表”能力、自制能力等社会能力。总之,课堂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品德等后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另外小班环境下教学物理环境的设计也对学习产生一定影响。教学物理环境是教学中有形的、静态环境部分,如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室中的色彩、照明度、温度、背景、噪音、班级规模、座位编排方式等。如何对课堂教学中时空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和合理的组织,尽量减少损耗,是关系到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能否实现最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效的学习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教学空间的大小、形状、座位的构造、灵活变化的程度、光线等都可能影响到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对教室质量也有一定要求。

三、区域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及特点 归纳了我区小班环境下常见的五种课堂学习组织形态:(1)正列型

仅是在使用时根据教室的空间来决定,如果教室较长,可以采用 A型,纵向组数多一点;教室较宽,则可以采用 B型,横向组数多一点。这种正列式的特点改变了全班的插秧式,全体学生面朝黑板的局面,而是以小组为主排列教室的整体。其特点是有利于全班学习与小组学习的转换,学生只要稍改变坐的方向就可以使全班学习与小组学习互相转换。在实际中发现教师在这种形态下仍然以讲台为中心。如我区大部分的中学呈现的就是这样的形式

(2)星状型

这是一种正列式的变种,为了改变正列式的呆板,以及减小教学空间的过长或者过宽,以中心散开形态排列。这种形态现在使用最多,比较适应教室的空间形状。这种形式的最明显特点是可以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向学生,在学生间进行讲解、提问、听回答、用动作暗示学生等。一般这种星状型教学组织形态适合分五组,全班人数在25人较合理,否则小组人数过多就失去小班化教学优势。如:长春路小学

(3)U字型

这种形态主要特征是按照学习内容,学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在左中右三个方向,但每一部分不一定是3 个小组,可以是1—2个组,也可以不等,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其选择。U字型形态各组学习内容由于空间距离较大,干扰较少,可以充分展开自己小组的学习活动,例如,音乐课上,学生学习某一段歌谱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简谱视唱、五线谱视唱、用乐器演奏,分别安排在U字型的三边。这个形态的排列使学生可以容易面对面观察其他部分学生,也有较大的中间空间可以利用,让站在U字中间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表现的空间。例如,在学习舞蹈的音乐课堂上,可以让U字型的三部分学生在中间表演舞蹈。如白云新村小学

(4)半圆型 这是将教学组织的活动空间围成半圆型,这种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圆心与每小组成等距离,不仅使所有学生可以清晰观察到中心上的教师示范或者学生的表现,而且组际距离较近,容易形成一种组际学生的互相观摩与激励。编组时可以根据教学资源把小组分得规模小一点,以便学生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这种形态较为适宜学生活动较多,需要充分实践的学科,同时又要观察教师操作示范的课型。例如体育课上学生学习前滚翻,我们的体育教师把七个垫子围成半圆型,教师在圆心处做示范,学生观察学习,然后学生在垫子上练习,教师可以较为容易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如我区多数小学的体育课

(5)环型

这是将学生围成同心圆形或者正方形。采用环型的同心圆这种形态可以将学生简单地安排成圆形,没有桌子椅子,就地而坐,也可以只有椅子。这有利于形成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容易互动。而正方形这种形态一般摆放课桌,学生坐在课桌之后,较为正规。这比较适用组内讨论后的组际交流,而且学生观点多元较为分散。这种情况下,采用正方形形态有利于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讨论与辩论,直面对手。如在34中学的辩论课中可以看到

四、改善区域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的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必须大力倡导新型的高效学习组织形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得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然而,在我们取得教学改革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关系和地位方面,学习与教学关系方面,教学组织形式运作方面和课堂物理环境方面的问题,因篇幅有限,仅从课堂物理环境方面加以研究。

(一)减小班级规模

减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纪律较好,使教师控制课堂的时间减小,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有效提高备课率,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此外,在小班教学中,每个学生均有机会参与讨论,师生之间能产生较多的互动,能够根据学生不同需要及时解答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便因材施教,无形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公平参与教学的权利。

教学组织形式定义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科学的利用教学条件,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构,即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其分类可以通过学生、教师、空间和时间安排这几个因素来划分类型。

从目前我区热点学校来看,我们应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减少班级规模,增加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由点到面,将班级规模调整至20-30之间为佳。

(二)多样化座位编排方式

座位编排是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学生行为、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有深刻影响。创造多样化的座位编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是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除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方式外,还有“圆形编排方式”、“马蹄型编排方式”和“ 放式编排方式”等非正式座位模式。圆形编排方式是让学生围坐在圆桌周围,教师处于教室前方的角落,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交流讨论。这种形式可使学生有较多的视觉接触和非言语交流,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马蹄型编排方式是座谈讨论时的一种常用空间安排方式,学生按照马蹄形状围坐,教师处于马蹄的开口端,这种编排方式使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视觉交流,适用于学生的自学活动;开放式的座位编排方式,将三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它主要适用于个别教学。教室的设计加入更多元素,如现代化媒体、实验器材、书柜等,并被分成功能不同的各种区域,如实验区、学习区、阅读区、合作区等。课桌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随意移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钻研课题,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编排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

(三)人性化教室设计

教室环境的物理因素包括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和气味,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造成直接影响。一方面他们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生理上的不同感觉,另一方面也间接对他们的心理情绪造成影响。目前区内的教室布臵都较为单一,墙壁主要统一刷成白色。学生和教师长久处于呆板的环境,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动力产生阻碍,也一定程度上对教师产生倦怠心理。因此人性化的教室设计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中小学的教室设计模式,他们崇尚个性鼓励创新,教室一般没有窗户,室内主要靠灯光和空调调节光线和气温。教室四面墙壁被运用的淋滴尽致,贴满五颜六色的图片、各类知识卡片表格和地图,还有学生的创造成果。室内空间较大,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座位,教室还设有学生个人学习用品的设施如书架、小柜子等。教室色调一般以暖色(如黄、橘黄)和冷色(如蓝、绿)为主。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付 秀 丽

一、课题实施的现状分析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自学相关理论知识,如《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的界定。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在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每次活动实行点名制度,并要求全体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进行学习记录。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把教学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结论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通过学习和研究,教师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观念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2)及时总结经验,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我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目标要求,把课题研究和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课题研究真正走进课堂,走进教师教学的实际,走进学生学的实际;同时要求各教研组根据各子课题研究方案,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的研讨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每学期开始,都要求各子课题对上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交流新学期课题组的研究计 划和做法。此外,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反思”、“沙龙”活动,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或借鉴成功课题组好的做法,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妥善处理课题组与学科组的关系,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课题组每月仅活动一次,因此单纯以课题组活动开展研究,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我们要求以学科组活动为主,让课题研究自终至终地进行;以课题组活动为辅,搭建交流平台,进行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从而大大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1、统一了全组成员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参与科研活动的自觉性。⑴通过对本课题的开题报告和系列专题理论文章的学习,使全体成员认清了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等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全体成员参与研究的自主性。

⑵分层次要求和个性化指导,使每一位成员自觉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分层次确定目标和要求:新上岗教师——着重学习教学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其尽快在教学上入门;中间层教师——着重要求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根据学科组子课题的某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以提高他们教学和科研水平;骨干教师——让他们自觉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反思、总结其教学经验,形成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努力打出旗帜。

个性化引导:各子课题内根据教师的特长、特点进行合理化分工,教学基本功扎实的带头上课题研究的示范课,写作能力强的做经验总结,年轻教师做好讨论记录和材料收缴工作,使课题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3、全组成员课堂有效性意识明显增强。

⑴集体备课的自觉性提高,有效性增强。部分备课组提倡课后备课,鼓励教师以创新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具有个性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⑵课堂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①做实验:多数子课题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内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抓各项实施措施的落实。

②重研讨:听课前,听课者必须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的要求;听课后首先听取授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及教改研究思路的阐述,教学各环节的设计意图,从中能发现老师独到的见解,对其他教师启示很大;然后再由听课者向授课者反馈听课的意见或建议;最后大家共同研讨,肯定好的做法并进行适时总结进行推广,同时指出不足和问题,提出明确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③促改革:结合新课改要求和新教材特点,即新教材中没有了明确的课文重点、知识要点、教学提示和背景知识,而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材料,设计了许多问题和活动,要求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自拟教学目标,增删资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行为,使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

⑶部分教师注意记录、整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新设计、教学个案、精彩片断、教案简历、反思日记,把教育教学中实践的经验及时上升到理论高度,内化为一种创新教育教学能力。

4、近一年有15篇论文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有25篇论文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5篇论文在国、省级刊物上发表。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部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客观上讲这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繁忙,教师个人理论功底浅有很大关系,但主要还是与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淡薄,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关。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学习,注重正面引导。通过有关理论和教师个人成功案例的学习,使得教师明确加强学校科研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示范性学校特色的客观要求,参加学校科研也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只有通过亲身投入到教育教学科研中去,才会从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的科学素养,从而促进个人的快速成长。

2、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研究方法还不够明确,以至于研究工作处于表面化、浅层次阶段。改进措施:加强学习,明确本课题或各子课题研究内容、3 常用方法;发挥部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性作用,以他们研究的成功案例作经验介绍或召开教师座谈会,使得课题组全体成员学有榜样、做有示范,以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3、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课题人员显然还达不到,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改进措施,加强正面引导,要求有作为的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而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理论认真进行反思,形成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和富有个性的理论研究成果。

四、课题实施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计划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使课题的深入研究得到保障。今后的工作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沿着有新意,讲科学的思路继续将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延续在我们工作实践中,以全新的理念,积极的态度做好结题工作。实事求是,富有新意地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为结题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继续推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做出贡献。

第三篇: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环境下的高效课

----------地理高效教学实验心得

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地理组:李尚春

新乡市第十中学进行“高效课堂”实验改革已有五年之余,其“一、四、三” 模式也日臻成熟。然而,繁琐的探究引导,学生展示空洞抽象。造成教师拖堂严重,展示过程只能凭嘴说而缺乏吸引力等等成为“高效”实验的瓶颈。然而自从我校安装北京“天士博”电子白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熟练掌握,由此我深深的感悟到电子白板为高效课堂插上充满活力的翅膀。

一、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提高探究效率:

在分解任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将小组所讨论的问题引导的更清楚。诸如:看哪页书,做那些题,重视那些信息等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附幻灯片)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图片、视频,实验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量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要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呈现、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甚至组织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增强教学效果。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灵活组织教学,随手应用资源,在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注释、桌面操作等功能,教师可灵活方便地在图片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随意切换,方便快捷地打开应用程序和调用各种媒体资源,可以直接在电脑桌面上书写、标记、突出显示、探照灯功能,回放功能,擦除等,还可以对网页资源进行标注,使教学更加方便、自主、灵活。

二、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师生情感交流,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中教师手中的一支白板感应笔可以完全实现鼠标对电

脑的控制,由此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

1、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电子白板的浮动面板功能可以让教师在地图、景观图、结构图、模式图或者停止播放的动画、视频上进行勾画、讲解,仿佛在电子白板上加上了一个浮动而透明的面板一样,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如笔者在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首先展示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洋流的特征,学生总结出:北半球中低纬度都是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洋流都是逆时针方向,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都是逆时针方向。然后让学生寻找洋流分布的规律。学生回答有困难,我便调出一幅世界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可以看出洋流和盛行风的关系,从而利用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推断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再让学生与洋流的实际分布进行对照。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先是从现象出发,观察现象,总结规律;接着提出假设,再将假设与实际情况对照,验证假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获得了关于洋流形成原因和规律的知识,更是学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科学探究的方式。如果没有白板,我在黑板上画图要花费许多时间,而在电子白板上我可以随时调用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图片,还可以将图片叠加,不仅节约了时间,也更加直观、形象。

2、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由于师生均可以在白板上调用资源、进行勾画、书写,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白板进行合作学习。如让学生进行省级行政单位的拼图游戏,这种游戏不同于Flash动画等预先设定位置的游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从哪一个省开始,自己设定一个顺序进行拼图。也可以让一位学生从资源库中调出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另一位学生将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省会进行连线或直接在白板上写出来。这样,让学生在白板上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三、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为评价,拓展搭建平台:

开放式的资源库功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多种资源库,并且每一种资源库

都可以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按学科和班级等进一步分类,方便查找和调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各学科准备了大量的素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目标,应用资源库中的素材形成自己的教案,我们还可以自定义自由加入图片、课件、模板、多媒体文件等教学资源,并保存下来。这样日常教学内容将更丰富、多样、有趣。在使用的时候,从图库中简单地一拖就可以显示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电子交互白板为资源型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在白板上直接上网寻找课程资源。

交互电子白板可以把练习制作成PPT,教师可以轻松自如地在白板前走动,并利用“画笔”进行圈划,还可以请学生到白板前做练习。如果是利用课件做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探照灯”、“幕布”、“画笔”等功能进行练习指导,这比起以往投影仪的使用更轻松、灵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一节课的容量明显增加。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学生展示可以给予多种多样的奖励。诸如:鲜花、掌声、动听的音响效果等等。

四、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凸显三位教学目标:

1、从“预制”转向“弹性”调用:利用交互电子白板,可以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课件等)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或放在计算机上随机调用。调用时,教师只需“点击”或“拖动”,如讲解黄河各河段的特点时,我暂停播放中的动画,然后把静止下来的画面作为底图,在上边用彩色笔(可用不同颜色、粗细还可以调节)描出黄河的各河段,可以一边描、一边问学生黄河流到了哪个省份,可以一边绘、一边注,还可以马上擦掉重绘。再如在讲我国的世界遗产时,我用图标在相应位置将世界遗产标出来。在讲中国的地形时,我将青藏高原、华北平原等地形区所在的区域用彩笔勾画出来,再用斜线来表示。在讲授中国交通时,我在中国铁路空白图中让学生填注铁路线的名称,或者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铁路线来。这些描、绘、填、涂等都可以马上擦除,既可以是教师操作,也可以让学生操作。综合以上各点,我认为电子白板对地图教学带来的变革主要由下列功能实现:描——线状地物线条;涂——面状地物颜色;绘——专题要素符号;填——点状地物名称。

2、促思解疑,激活课堂

初一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借助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是人手、眼、耳、思维的延伸,利用交互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课件整合使用,音乐加深意境,画面增进感知,其作用非可小视。

3、拓宽视野,丰富积累

”教师不应只停留在教材中的一个例子和有限的知识内容,而应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校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以教材的例子为引子,指导学生课前观察、收集资料,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和信息整理、汇总。五:电子白板使用中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1、处理好师生关系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该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究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技术、多媒体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练习。

2、处理好人与白板的关系

人与白板的交流是单向的,缺乏互动性,这就决定了它不能代替师生交流。利用电子白板上课,我们应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有知识的传授与反馈,又要有情感的交流,要做到合理地使用机器。如果因为电子白板的缘故而忽略了情感的交流,那么,这样的课堂将是僵化而没有活力的。

3、处理好真实与虚拟的关系

在利用电子白板与其他资源上课时,还要注意到“真实”与“虚拟”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利用图片、动画或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或把微观的事物放大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但是有的教师将本可以现场参观、考察、实践的内容放在多媒体上“整合”,使学生不能观察、比较、体验,教师煞费苦心搜集的“海量”资料只能让学生头晕目眩,这无异于传统教学上的“满堂灌”。要 把学生对课件的观赏热情转化到对知识的掌握上。

总之,利用电子白板可以完成呈现、展示、交流、互动、合作等系列教学活动,拓展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开 题 报 告

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提出“生存教育”理念时指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目标。在小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合作学习,既能使小学生在相互倾听、沟通、交流、交往、互动、协作、分享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又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小学生较好融入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出路和希望,是“生存教育”的需要。

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虽然几十个人在一间教室里学习,但学习方式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这种环境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习的激烈竞争,容易使学生形成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的性格。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教与学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的价值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育的目标是过程与结果兼顾;教与学方式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以主动、探究、合作为形式;教与学方法以调动学生主动自主活动和合作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实行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为合作学习的探索实践提供新的契机。合作学习是改变过去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合作探究、交流互动,实现“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在主体教育思想的研究、实践与发展中,人们提出,教育要在发展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必须强调人作为主体生活在社会中,处于自我和他人共在的关系中;强调发展人的“共生”和“交互”的主体性,即协同参与的意识和相互合作的精神;强调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解决学习问题与发展创新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协作一起提高学习水平,学会与他人沟通,分享共同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实现教育发展人的自主性与合作性的和谐统一。

由此,在主体教育的教育学层面上,开始注意了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全国基础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从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入手,在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矛盾方面获得了积极的进展。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提供了自主协作、讨论学习、交互探究、近距离与远距离交流互动的工具与平台,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广阔的研究新领域。为此,我们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力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律,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寻求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相应变式,建构与之相适应的教与学的新机制,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倾听与沟通、交流与互动、协作与分享,合作探究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效果和学习质量,并从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关键词界定

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信息化环境是指对一切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现象在空间位置上的统一的数字化表示。具体说来,是指以高速宽带网络通信技术为特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环境下,全面系统地解释和反映自然、社会和人文现象的信息系统体系。本课题的“信息化环境”是指以现代电教设备、校园局部网、多媒体网络课室以及能连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共享化、学习互助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三、国内外有关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近年来,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国外研究的合作学习,范围很广,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扩展到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国外,在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大学课堂和小学课堂的案例居多。国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起步于90年代早期,研究者多为大学学者,主要从理念层面对合作的价值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国外的一些研究进行了介绍。近年来,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后,才有较多的中小学投入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中。目前,还停留在对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没有深入到合作学习怎样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作为有效支持。

合作学习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属于信息技术整合的范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在我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设独立的计算机课程,普及计算机知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素养。第二阶段,计算机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和管理(即CAL)。第三阶段,计算机学科扩展为信息技术学科,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我国,现在正处在第三阶段。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的整合,已日趋成熟,基本上找到了各学科的整合章节和知识点。但信息技术与新兴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整合研究还是起步阶段。随着各地校园网的建成,一些“网络环境下自主性学习”的文章,也可看作是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方式整合的尝试。但关于信息技术与合作学习中的整合的研究成果还很少。

四、研究目标和具体方向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律,实现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为推进课改学习方式变革,建立教与学新机制,为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学习问题,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具体方向

1、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学科课程整合,进行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小学生如何合作学习。我们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比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

2、通过对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主要学科合作学习的相应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发在信息化环境下指导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具体策略:

(1)教学环境布置、创设策略;(2)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策略;

(3)适合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策略;(4)利用网络多媒体与家长学生互动交流策略;(5)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讨论策略;(6)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协调、管理、评价策略。

3、通过对小学各学科教育教学软件的开发研究与实验,开发、编制、遴选和积累一批适宜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课件或学习网站。

4、通过研究与实验,调动小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协作、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效果、质量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通过研究与实验,培养教师科研意识、锻炼教师科研能力,壮大科研队伍。

五、研究内容:

1、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和有效性研究:信息化环境,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相对合作学习的具体功能、优势、有效性和相关性归因,如何保障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2、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规律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合作时机的选择,学习过程要素的关系;人数多、组数多,教师对学习信息反馈和评价的时空的把握等问题。

3、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的途径、方法研究:信息化环境下合作学习过程中诸元素互赖关系的形成,自主合作与分组合作的协调,各学科的分组标准,各学科的合作学习变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达成,组间干扰的排除,以及教与学新机制的建立等。

4、合作学习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包括合作学习环境的创建,相应信息资源、课件,学习网站的开发、设计、制作、遴选、收集、存储等。

六、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以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用调查法、访谈法收集各方面对实验的反馈、评价和进行个案追踪研究;用调查法、测量法、统计法进行实验检测和数据统计;用经验法和文献法总结实验研究经验,提炼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实验研究论文。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在小学第二学段抽取两个班作为重点跟踪观察实验对象,并逐步扩展到全年级和全校。周期三年(2006年2月至2009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准备阶段(2006

年6月至2006年8月)

确定课题选项,上下结合论证,制定研究方案,申报立项;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建课题研究组,聘请课题研究指导人员;搞好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训;完善校内信息化环境,搞好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建立课题相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进行实验前测,作好实验的思想和物化的准备工作。

2、实验实施阶段(2007

年9月至2009年8月)

组织开题会议;抓软件的对路开发,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按教育科学研究规范搞好各项实验与研究活动;认真做好实验活动的观摩和案例分析,观察与观察记录,以及各类实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确定的四项研究内容;并撰写好实验研究论文和阶段研究报告。

边学习、边实验、边思考、边总结、边研讨、边培训、边组织学术交流,并在全校组织推广性实验。

3、总结鉴定阶段(2009

年9月至2009年12月)

整理课题各类实验资料和成果资料,全面分析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情况,编辑课例集和论文集,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工作报告,作好结题验收鉴定的准备。

七、课题研究支撑条件

1、学校有现代教育技术普遍应用和多项科研课题实验研究的经验,为本课题按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达到预期目标提供了借鉴。

2、学校有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实验室等,设备条件能满足实验需要。学校有应用和自制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的能力和条件,能保证实验的需要。

3、在创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和一流层次学校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有强烈的愿望和满腔的热情来实施这一新的研究课题,同时有各级教育局、电教馆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的指导。

4、课题研究组成员素质较高,观念新,有创新精神,研究能力较强,有一定教育科研经验。

5、学校领导一班人科研意识强,能关心、支持课题研究,确保实验经费的需要。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实验研究报告、论文集、课例集、学生作品集、适宜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信息资源、课件和学习网站。

九、课题参研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长:陈

通川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黎晓明

通川区实验小学校长

成员:朱国建

彭成江

赵顺国

曹仕强

朱国军

赵定恒

2、课题研究小组

负责人:黎晓明

通川区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研:

黎晓明

大专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负责实验研究的策划、设计、实施、调控和组织领导工作。

朱国建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语文学科教学实验研究。

曹仕强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数学学科教学实验研究。

赵定恒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负责综合实践课程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

瞿建设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语、数教学软件的开发与技术保障。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

负责数学学科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研究。

大专学历

小学一级教师,负责语文软件的开发和教学实验 研究。

3、课题指导人员

达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邓旭辉

达州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杜浩东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馆长

唐洪燕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办公室主任

朱光红

通川区电化教育馆技术室主任

通川区教研室教科处主任

第五篇: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

凸现“灵”字建设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

青曲中学

易伯坡

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有效实施,农村行政区划的调整,打工子女进城就学的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布局调整之后保留的教学点,逐步呈现出班级人数不足25人的小班额化倾向,个别教学点班级人数甚至在10人以下,即使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有的班级也不足30人。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班级的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方式等与城区的大班额并无质的区别,没有发挥出小班额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发挥班级人数少的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农村中小学的的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凸现小班额的一个“灵”,构建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

一、备课内容的“灵”

在备课时除了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到准确把握课标,确定好本课训练重、难点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由于学生数少,教师可以逐一分析学生学习的困惑、知识基础,根据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困惑,知识基础,确定哪些环节需用哪种方法完成,精心设计自学指导,让自学指导真正起到指和导的作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多长时间。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课堂模式的“灵”

可实行圆桌型排坐的“家庭对话”式;也可是走出教室的“户外写真”式;可用“电化式”教学;也可用“实验探究”式。总之,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活动的“灵”

1、有效的探究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如动手操作、批判质疑、有效沟通、积极参与等等。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途径之一,便要从单纯的讲授中解放出来,实现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小班额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探究,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将原先用于讲授的内容转化成适于学生探究的一个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化思维定势,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尤其要分层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呢过都能真正进行思考和动手。

其次,要为学生独立探究和相互合作提供思维操作的中介性工具。思维操作工具既包括有价值的问题,也包括教师的语言工具和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体工具。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语言要贴近教材、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实体的操作工具要精心设计好,使之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探究与合作及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展开服务。

2、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方面加强对组长的指导,提高组长工作能力。对组长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同学紧张、有序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比如合作时要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合作之前要对合作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合作时要让每一名学生都动起来,而且要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有条不紊,还要关注后进步生,要确保后进生也能学会所学知识等等。另一方方面,班上人数少,老师也可以对每一个小组进行个别指导,有效提高合作探究效果。

四、作业方式的“灵”

“灵”字还要体现在作业的布置上,如作业有独立思考型和交流合作型。所谓“交流合作型作业”即同分层布置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题目。或小组合作搜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资料,调查访问,让学生会小组如何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或把搜集来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选取有用的信息来分析,解决问题,课上引导学生结合搜集资料学习知识;或开一个搜集资料汇报会,大家交流搜集来的奇闻趣事,让学生感受资料的乐趣,激发搜集资料的积极性;或把课堂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小组合作到生活中寻找与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或大家共同动手实验探究的,共同合作完成的某些计划,如种植物,写观察日记,社会调查等

五、评价方式的“灵”

除实行常规评比外,可实行小组评比。评比内容分学习、纪律、劳动、体育、交往等各个方面。评比办法由各个负责的同学制定,然后组织同学讨论,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形

成定稿,评比记录也由学生自己来记,每周评比一次,评选本周学习小组、守纪小组、绿色小组、学雷锋小组、体育小组、爱劳动小组,分别颁发各种颜色的星,评选结果公布在墙上,每月一小结,评选本月优秀小组,每名同学都有奖励,每学期总评,评选学期优秀小组。通过优秀小组的评选,使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其他小组。

六、辅导方式的“灵”

小班额最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然而小班额最好的辅导效果就是学生间的辅导。把班里成绩最好,而且认真负责的同学当班里成绩最差学生的师傅;其他的成绩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不是很大的结成师徒。徒弟有可能胜师傅,师傅不努力也有可能当徒弟,这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开展“最佳师徒”评比活动,师徒签定协议,确定自己各学科要达到的目标,力争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月评选“最佳师徒”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他们多指导,勤督促对师傅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师傅监督自己的徒弟,徒弟不会的师傅必须负责讲会,确保当堂所学的知识所有同学都能学会,实现“堂堂清”。每天“日日清”时,师徒共同总结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师傅给徒弟出题考查徒弟,合格的在“日清记录”中记录下来,不合格的师傅要帮徒弟讲会,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较难,老师出题,难题小组进行讨论解答。

当然,小班额教学的灵活性远远不只这些,需要不但的探索,那种因学生少而上课上不起劲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那种套用大班额教学模式的做法更是难以取得教学效果的。只要教师善于钻研,充分发挥小而灵的特性,有效的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打造小班额模式下的高效课堂。

下载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班环境下高效学习组织形式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在国际上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我国领导人对于英语教育也越发的重视起来。我国英语教育在不断的......

    高效课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计划

    高效课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计划 宜君县高级中学 赵爱银 一、高效课堂下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成为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体育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节 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程序与实施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体育教学组织的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教学优点是可以根据每......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物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精)

    《信息化环境下中学物理自主性学习的研究》 实施方案 彭向宇广东省惠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创新教育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施展空间,对教育正在产生日益深刻的......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能利用图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发展趋势研究 王德祥等: 摘 要:基于各种原因,农村集体经济尤其是一些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在我国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广泛运用。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形......

    如何打造“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小班额”下的高效课堂 付自强 郧县青山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442513 【摘要】 “小班额”教学是当代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

    打造安静、高效学习环境倡议书

    说话是人的天性,交流也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在公众场合,尤其是集体学习的场合,自由随便地说话,往往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影响别人的学习。鲁迅说过:“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