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棘洪滩教委办 王珂 联系电话:87801494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理念、网络教学课件的特点与要求、制作网络教学课件的一般性步骤、网络课件的环境要求等几个方面来谈在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关键词:网络、课件、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学校建起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创新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教师的课件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课件设计做简要说明。
一、网络教学课件的设计理念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个性化和协作学习的特点,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式学习,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灌输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促进者和协作者。由于我国网络教学刚刚起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在网络课件中给教师提供怎样的技术条件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网络教学水平,成为目前在网络课件设计时一个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网络教学课件的特点与要求
网络教学课件的特点是不但把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集于一体呈现给读者,而且要实现对学生的了解和调控功能,一般文件很大,一堂课的课件(用Authorware制作)大小一般在20MB左右。这用光盘存储在单机上运行尚可,若在网上运行,则因文件太大未经压缩处理而不好使用。这是因为网络传输都有一定的带宽限制。为此,网上教学课件的制作就按以下要求进行:
(1)多用文字,少用图片与动画,即使用图片动画也要文件的容量小,对图片来说一般用JPG格式。
(2)动画尽量使用二维动画,像FIG动画或Flash动画。
(3)一个显示页面文件最大不要超过40KB。
(4)图形文件尽量使用颜色少的图形格式以减少文件大小。
如:在制作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鸟的天堂》这一课的课件时,首先把该课的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词语解释、重点句子解析、段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课后练习…等所有部分分别制成单个的文本文件;再把各种姿态的榕树,以及榕树的各部分别制成JPG格式的图片;然后把“起初周围到处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一只大鸟飞起来,第二只,第三只……到处都是鸟声”这一动态过程用FLASH制成动画;最后,用管理软件把所有文本文件、图片文件、和动画文件按一定的结构制成包含各类媒体文件的页面,学生通过点击按钮可进入各部分知识内容。这样制成的课件即生动形象,容量又不大,可以在网络教学中方便使用。
三、制作网络教学课件的一般性步骤
1、制作脚本
课件的脚本相当于影视剧的剧本,编写脚本是制作课件的直接基础,它是教学设计与程序设计的中间环节,是课件制作的依据。
脚本的编写通常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设计课件的基本框架,即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部分,组织各部分之间的转场顺序,安排交互形式和效果。第二步是对第一步得到的脚本进行完善,写出详细的文字内容(包括画面文字和解说词文字),并设计屏幕画面、角色动画和合适的背景音乐,同时对重难点内容从画面或声音上作出强调,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式学习。如:在制作“鸟的天堂”这一课的课件的脚本编写,第一步是将教学内容的各部分设计出如下基本框架—以“鸟的天堂”四个字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本课的四部分主要内容“划船出游”、“一经鸟的天堂”、“二经鸟的天堂”、“留恋”。点击“鸟的天堂”进入“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两个选项;按顺序点击“划船出游”、“一经鸟的天堂”、“二经鸟的天堂”、“留恋”都分别可以进入各自的“赏读”模块,在赏读过程中还配有音乐及字幕。其中在“一经鸟的天堂”的“赏读”模块中还配有美丽的榕树图片;在“二经鸟的天堂”的“赏读”模块中还配有动画。在每一个“赏读”模块后都联接着“生字、词”和“段意”模块。如果学生完成了以上所有模块就可以进入“课后练习”模块,根据学生做练习的正确率,来判断是否可以进入“奖励”模块。第二步是对以上框架中的各个模块进行细化和加工。如选择背景音乐,制定字幕的详细内容及艺术效果,选择图片的内容及格式,制定动画的每个动作,写出练习题的详细内容,最后还要写明“奖励”措施,如:在做对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的基础上每做对一个题奖励一个“笑脸”或一个“星”图标,或“你真棒!”语言,并记入学生档案。这样脚本的撰写才能体现多媒体和网络的特点,使之脚本合理、详实。
2、搜集多媒体素材
“多媒体素材”包括课件中用到的各种视觉、听觉及动画材料。有些内容可以使用现有的素材,如各种图形或图像可从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得到,也可利用扫描仪获得,或者使用图形设计软件如CorelDrqw、Freehand等,还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设计或修改。对于声音素材,音乐类可利用各种光盘中的,但解说则必须通过话筒录入。
3、构架课件实体
可基于WWW的WEB网页制作技术来制作课件,采用这种技术与制作网页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差异。一般采用Frontpage作为制作平台(也可用其它软件平台,如Dreamweaver),课件的组织架构以页面为单位,通过超链接技术,按线性、非线性、层状等不同结构来构架课件实体。
课件制作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把教学资料做成若干个材料库,按照需要,用写成的编辑程序另时组成课件,这种积件式的课件便于更改,便于增加,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4、制做按钮
在以网络为平台的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超链接的启动是通过超文本与图标作为触发体,而图标做成各种形状并小型化后即成了按钮。要做到界面的美观大方除了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得当外就是按钮的设计。下面就课件中常用的按钮设计技术作一介绍。
静态按钮设计一般都Photoshop为工具,其步骤如下:(1)在新建或已打开的文件上,用矩形或椭圆形选取工具建立自己需要的按钮形状的选区。建立选区前,在打开的工具选择对话框中把羽化参数设定一个需要值。(2)在选区内填上所需颜色或图案。(3)复制街区的画面。(4)建立新层,并粘贴上选区画面。(5)点击(图层/效果)菜单,并选择Bevel and Emboss选项。(6)在弹出的Bevel and Emboss对话框中输入所需参数,并点击确定钮。
动态按钮的制作通常是用Frontpage软件,其制作步骤如下:(1)在Frontpage的Editor窗口中,点击Insert菜单。(2)Insert菜单中的Active Element选项。(3)在Active Element选项中,选择Hover Button子选项。(4)在弹出的对话框内输入完参数,点击OK钮。此时在预览窗口中就可预览效果。
四、网络课件的环境要求
一个课件一般要基于一定的教学环境,基于网络环境下设计出课件适用于网络化多媒体教室,通常指的是在普通单机机房或普通教学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间/视频传输卡、信号传输线、控制部件、耳机、麦克风等设备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进行连接,实现计算机之间屏幕、声音的实时交互切换,并且具有多各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系统。因此,在环境上要求:
1、应在网络化多媒体教室进行。
2、单机配置应具备音/视频传输卡、信号传输线、耳机、麦克风等。
3、具有辅助教学管理功能的教学软件。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课件的设计,是一项集技术性、教研性、艺术性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只要我们真正把新课改理念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一定会设计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课件,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提供更为优越的手段和工具。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与素质教育更紧密集合起来,因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建成,农村小学也已具备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的条件。下面,我就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猎奇性来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一方面就具有其它方式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生活中的小数》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小朋友测量身高和体重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读出图中身高和体重数据,从而引出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实际上就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二、讲解重难点时,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师精讲,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把四条腿的椅子,让一个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形了。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四边形是容易变形的,接着课件继续出示用两根木条与原来的椅撑组成一个三角形固定在椅子下面,再让小朋友坐上去结果椅子变得牢固了,同学们看到这是三角形起得作用,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学生对三角形的特性就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该计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计算公式,这一点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用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操作,学生亲自经历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体现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我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先用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角,并提问下列各是哪一种角?导入新课后,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和范围。紧接着教师投影出示多个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个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并填入老师下发的表中,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学具。小组通过集体讨论、操作后,选派代表上台展示各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老师又引导“你能把这些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类吗?”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之中,这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多媒体优化组合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层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利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例如在《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章节的练习课的课件中,把习题划分为容易、较难、难三个层次。学生从容易入手,每做一题都可以立刻得到评分,并及时的得到鼓励。在完成了基础题后就可以向较难、难这两个层次挑战,这样不仅能使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完成容易的题目,得到成功的喜悦,恢复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增强了探索钻研的精神,使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运用多媒体,在思维困惑处得到点拨、疏导。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特别是理解有关几何形体的组合图形是比较困难的。在他们思维困惑处适时介入多媒体,呈现“切割”、“旋转”、“平移”、“提取”等动态过程,有利于及时点拨疏导,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如: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产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两者的区别。此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通过了多媒体的操作演示并稍加提示,使学生明白“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对此解法突破了思维困惑,从而化难为易,化隐为明。
总之,多媒体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通过带娱乐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质”之目的。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石首市小河口镇小学教师 徐孝银
网络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通过网络来学习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如果学校中有便捷的校园网络和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教师和学生就能方便地获取、传递、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不受时空限制,从网络上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编教案向学生传授;可以足不出户地与同行、专家进行学术讨论,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下,自主寻求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吸取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和已有的知识加以融合对知识加以重新建构和创新,可以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效果。网络资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莫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人网络资源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结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行程问题应用题》,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
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
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
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或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式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老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的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数学教科书提供的有价值而又有限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数学课堂的教学脚本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地、协作地构建知识的学习空间。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努力创造条件,对重点知识(如性质、定理、法则规律等)的探索,尽可能地从学生的不同水平出发,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入不同的活动空间(或多个活动空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构建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在探索行程问题应用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创设了三个活动空间:其一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通过网页界面,从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入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三是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创设过关测验,通过测试,便可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方面要为“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化”,比如,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为充分体现协作化学习,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创设课堂交流、课堂论谈等形式,软件方面应充分让学生在这里面去发表自己的问题、观点、见解等,并能将这些信息公布于网上,为协作化学习的实现提供充足的素材
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网上随时可以点击提示按钮得到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这一功能将自己的问题发布,等老师或别的同学来参与解决和讨论,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同时,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应是建构知识的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以及有关线索,而不是传送知识信息本身。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此形成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作好评价反馈,将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设计方面应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采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中,既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的学习状况,又要了解不同环节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才可能有助于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真正地、充分地实现。二是学生亦可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了解到自己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自主、独立、协作的学习的速度、强度。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每一环节的学习,按要求做完相关内容并提交后。老师可以通过查询个体完成情况和查询整体情况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利于老师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
3、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认识基础上,教学的设计中,应适当地作些补充材料。当然要做到:一是尽可能地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并作适当的扩展;二是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可适当地补充与数学相关的史料知识、趣味知识、具有育人的知识等;三是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活跃学生数学思维等相关的数学网站。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当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数学网站上网浏览。
总之,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应呈现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内容应走出数学的“金字塔”,出现的学生能力应走出分数的怪圈,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数学教育,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还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会交往、学会实事求是、学会做人的准则;关注数学教育应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法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有差异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总之,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