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来来说明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的研究及效果。从以下两大方面探究: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主题词:网络环境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实效性 正文:
“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研究新课程如何教和如何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师、学生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展开,使教师的作用、学生的能力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以各种方式进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为: 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指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创新知识。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学生不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更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讨论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中,学生实现知识的探索,实现发现学习、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需要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这才是关键。力争优优组合,达到效果优化。
下面,我用执教的《当灾害来临时》一节网络课来说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及与教学效果。
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我把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 5个具体的目标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特别是地震等的一些逃避办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学难点: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逃生办法。使学生懂得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一定要镇定,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放弃!
教学的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共有5个分目标,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我综合使用了创设情景法、“按按按”教学法、目标控制法、教师技术监控法、自主浏览法、分屏展示法、网上反馈检测法、模拟演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一、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本节课共有5个具体目标: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教学中,不同的目标,我采用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分别用了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按老师要求网上自主学、学生看学法要求自主网上学等方法学习。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对于目标1的学习,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网上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做“认一认”自我检测练习,检查自己对自然灾害类型知多少。浏览“自然灾害种类”信息,了解自然灾害类型有多少,对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对自然灾害种类的认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在原有的零散、不全面的认识上得以提升。
对于目标2的学习,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带着问题自主浏览信息的方法进行教学。网上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衡阳大火”。问题是:自然灾害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和人类有关系吗?学生带着相同的问题,去选择不同的信息自主学习,边浏览、边感受、边思考问题、边内化认识。最后,学生总结概括回答两个问题。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自然灾害与我们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我们人类不断的践踏着大自然,大自然也用各种各样方式无情的报复着我们人类。人人都想有个家,有个温暖幸福的家,那就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人类共有的家,才能有我们温暖幸福的家!首先,我们人类要管住自己,不要再去破坏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再有,当自然灾害不可抗拒的发生时,我们要学会自护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把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是非常必要的。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同时又为下一个目标的学习做了铺垫。
对于目标3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灾害来临时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是本课重点内容。我采取幻灯片出示学习方法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的方法。学生边浏览信息、边选择不同的方式完成题目“当„„ 灾害来临时,我有„„好方法”的制作、上传指定网址文件夹中。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记事本浏览、复制、粘贴、再重新整理加工信息的方法,使所学到的灾害来临时的方法得以不断强化认识、记忆,武装到自己头脑里。有的同学会使用幻灯片制作,通过浏览、筛选、再整理加工信息、提炼总结出要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作品,强化识记所学知识。还有的同学利用幻灯片超链接功能,打出所所提炼的自救方法要点,再链接网页中的fashi动画和相关录像。总之,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学习,都不同程度的学到了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或护救方法,人人有所获。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得到了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功能,把学生作品与大家交流分享。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学习方法。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辨析能力的检测,我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带着 “看一看,辩一辩,为什么同时面临自然灾害,结果却不一样?”问题,自己网上自主学习,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用学过的知识要点分辨事例,边思考,最后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认识得到提高,辨别行为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明确了行为要求。
对于目标5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后自测,我采取教师指导,学生网上按目标按钮内容学习和利用按按按检测反馈。学生根据网上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读一读、看图选择选择灾害来临时自救或互救。在利用按按按新媒体进行遥控选择做法。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的学习成果,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收获了知识和能力。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如果在课的导入部分,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音视频效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再利用网络环境下教师机广播的功能能大屏幕显示,每个学生电脑也同时显示所要展示的情景,可以渲染气氛,达到情鸣认同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开的导入部分,我先出现快乐和安康生活的图及相应的配美好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接着再出示自然灾害图配相应的音频效果,如地震图配地震房屋倒塌声;洪水图配洪水湍流的哗哗声、大火图配大火烧东西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仅有快乐和安康,也时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来危害人类。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一下子就被震撼了,深深的被吸引着、感受着、恐惧着、思索着、迷惑着„„。这时,教师适时的导语把学生的不多种情感引导到本课的核心问题上即:同学们,我们享受着生活的快乐和安康,我们又怎样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哪?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话题,共同来探讨!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学习。
2、利用“按按按”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认知前测,学后反馈检测。
导入新课后,利用学易软件按按按的选择功能,对学生进行进行认知前测和学后反馈检测。达到对学生认知的了解,以加强教学针对性。对学生学习效
果的了解,增强教学实效性。同时,新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创设了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如:我执教的我在执教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导入新课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种类和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做法的的了解,通过指导学生利用遥控按板对“当地震来临时,你怎么做?对4个选项进行选择,学生非常兴奋,认真听题、思考、心中先做选择,当老师指令开始选择时,同学们积极利用手中的遥控按板兴奋的进行选择。老师采取选择后暂时不统计答题结果的方法,调起学生“胃口”。当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到学生特别想知道自己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的急切心理时,教师适时告诉大家等学习本课后自己就知道答案了。这时,学生带着这种想知道结果的急切心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网上学习。
当学生学完本课知识后,教师又利用按按按平台对学生进行学前结果统计和学后检测反馈交流,统计学前和学后两次同学们的选择,进行对比,明显看出学前选择和学后选择不一样。学前同学们正确35人,10人错选,学后选择统计,只有一人错选,还是因为这名同学坐的最后没听清题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学生很兴奋,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体验着成功的快乐!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乐学、爱学。
3、利用目标控制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的结构按照课的目标一步一步展开的。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当灾害来临时》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能力三维目标打散渗透到贴近学生的5个具体的目标中,如:
1、认一认、测一测,灾害类型知多少。
2、看一看、测一测、灾害危害知多少。
3、学一学,灾害来临别紧张,自护自救我有方。
4、看一看、想一想,为何结果不一样。
5、做一做、测一测,看我掌握有多少。在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后,老师提示本课目标的老师课的结构就是按照这5个目标逐步展开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目标学习,避免了学生无目的、散漫、自由学习的状况,针对性强,有实效。
4、利用教师技术调控法,导航学生学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后,进入网上学习环节,为了避免了教师“大撒把”,学生“大放洋”的惯性教和学,我采取了教师技术调控,导航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对5个目标逐一学习,教师用技术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点击视窗。这种方法完全按照教师对于教学进程控制展开的。使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地,在网络海洋的畅游中,教师的任务是导航、引领;学生的任务是,在老师的导航下,自主网上学习,按着老师的引领,一步步到达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避免了学生没有引航,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畅游,时而触礁,时而迷航,时而翻船,时而逃亡„„总之,多数情况会半途而废。取得实效。
如:学习目标1,先让学生点击学习目标1,进入目标内容,老师交代学习方法:按老师要求逐目标按钮内容学习;交代浏览方法:老师没有要求点击
“返回”按钮,同学们就在本目标内容页面下学习,学习完毕,老师要求点击“返回”按钮回到“学习目标”页面,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点击学习。5个目标都是这样,教师技术监控,导航学生的学习,整个学习是在老师的技术监控下,学生自主网上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自主浏览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浏览法,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品德与社会课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对5个目标的学习中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目标1,学生按老师要求,自己做网上自然灾害种类选择自测,自己浏览“自然灾害种类”总结分类;学习目标2时,按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网上自主浏览三个典型事例:“98九江洪水”、“76唐山大地震”、“湖南衡阳大火”,学生边浏览、边感受、边体会、边思考问题,最后总结回答:自然灾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类有关系吗?学习目标3时,教师出示本目标学习方法和问题,学生按要求和带着问题:“当„„来临时,我有„„ 好方法”,网上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理。有的学生用记事本,通过浏览、筛选、复制、粘贴、整理等过程,对所选定的信息即进行强化识记;有的同学通过使用幻灯片的形式,在网上先通过浏览、筛选、加工提炼出要点,制作成幻灯片来识记;有的同学喜欢资源中的火灾flashi动画,就利用幻灯片制作成要点再进行超链接,就可以通过动画识记灾害来临时的好方法等等。对于目标4和目标5的学习同样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网上自主浏览学习、感受并回答问题;学生自主网上进行读一读选择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再进行看图进行当灾害来临时的做法。整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有目的、有主次,有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6、分屏展示法,展示和交流学生学习成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学习成果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评价;利用教师机广播功能对学生机进行全体广播、交流、评价。两种广播功能都能通过分屏展示法,展示、交流、分享、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网络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不仅学知识,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收到了实效。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完目标3,了解和学习当灾害来临时的自护自救和互救方法后,教师在指导学生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传上来的作品进行筛选,选出有特色的作品,再整理成分屏效果,一屏展示相同做法的几个学生作品,通过教师机向全体学生广播、交流和评价。通过教师机对学生机广播,让学生自己介绍作品和学习方法,让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每个学生不仅自己有方法学习,还向这些学习方法有创新的同学学习,知道了怎样学习更快捷、更实效。学生即学到了知识,又学到了方法。收到了实效。
7、网上反馈检测法,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很
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网络环境优势,人手一机的方便条件,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检测,让学生不仅检测自己学习成果,同时,学生还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和体验,体现了学生乐学、爱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了解和学会了一些自然灾害来临时自互自救方法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上自测页面,学生读一读,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学生看图选择选择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做法。当学生全部作对后,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100分,恭喜你!”,得100分的同学们非常兴奋的举起自己的小手,告诉老师我得100分了!这时,老师祝贺同学们!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兴奋和喜悦!当学生没有全部答对时,电脑自动出示“你的得分是╳╳分,哪道题有误,本课内容要认真学啊!”的友好提示。这时,老师提示同学,别着急,请你再做一边,学生再进行重新选择,直到选正确。总之,通过网上反馈检测法,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也自己了解了自己学的效果,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
8、模拟演练法,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确道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行为要求,知道怎么做?网络环境下学习,当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明确了行为要求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模拟演练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加强教学针对性,增强教学实效性。
如:在执教《当灾害来临时》一课时,当学生明确了自然灾害来临时自救自护和互救的方法后,针对北京属于地震多发区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现场地震模拟演练活动。老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做法,再创设情境,把用幻灯片制作的12秒配钟表声倒记时,及地震到来时房倒屋塌的音效课件,通过教师机广播到大屏幕和每个学生的电脑,制造出紧张、恐惧的情境,学生选择就地避震,有的躲到电脑桌底下,有的用凳子搭好钻到凳子底下„„。这时老师告诉同学们地震暂时过去,可能一会还有余震,请同学们赶快从桌子底下和凳子底下出来,在老师的指挥下不同方位的同学有不同方位的老师护送快速撤离网络教室,本课结束。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近乎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地震的突然到来,学生用学到的本课的三个要点:保持清醒不惊慌;自互自救有方法;不放弃“生”的希望做引导,很快在地震到来时采取不惊慌的态度,找到了自己的就地避震方法。加强了教学针对性,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创设情景,采取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法和学法;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达成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三维目标,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无
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单位: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姓名:刘俊兰
邮箱: hbl_fsf_cn@sina.com.cn 联系电话:***
第二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运用心得体会
关于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
通过近期县教育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的短期培训,使自己倍受体会到,我国教育信息发展状况急速上升,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的,出了具有一般教学设计的特征以外更加注重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学习指导,更加注重分析媒体资源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的作用,已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注重讲到:
最宝贵的资源是思维方式;
最重要的资源是学生的大脑;
最生动形象的资源是多媒体资源;
最容易传播的资源是数字化教育;
因此,我们在跟上时代的步伐前提下首先在自身教学当中做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现代教育教学研讨和实践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创新教育”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日趋成为现代教育的总目标和重要要求。为此,作为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我们不仅要能够熟练的使用媒体技术,更应成为制作的能手,来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我们教师平常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第三篇: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心得体会
杨晋庄中心小学
石广峰
7月10-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的《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计算机培训活动。
通过5个模块的学习,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应该怎样做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从理论上知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征;知道了什么叫做教学媒体,以及为什么要用这些媒体,运用多媒体的依据及使用原则;理解了教学设计的过程,以及我们所用的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的区别于联系;学习了课件制作的方法及技巧,提升了多媒体应用的能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学内容新颖,且理论性强。
在这次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各种教学设计的过程及理论依据,我们原来的学习是老师讲学生做,这次的培训中,每个模块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步骤供学员实践,其中有反思;有讨论;有分享…总之,所有内容以交流为重要手段,使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获得共同的提高。
二、老师特别下功夫。
本次为我们培训的老师有很多是多媒体教学中的高手,他们把这本书中纯理论的知识用丰富多样的课件给我们展示出来,有讲解有演示,有感想有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把自己作品拿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探讨、体验多媒体对教学的帮助。总之,枯燥的内容在他们的精心准备下,成了一次次感受美的旅程。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好的教学设计对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五篇: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濮阳县第六中学 晁琴英
经过几天的信息技术培训,我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个我们需要教会学生的:
1.我们需要教学生学会处理海量信息。
2.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学会全球交流。
3.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导向,并懂得如何不断组织自己的学习。
三个困惑:
1.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处理海量的信息吗? 2.我们改变了教学方法来回应新时代的变化吗? 3.你的学生知道如何全球化交流吗?
事实是,我们的年青一代远远没有为今天的工作需要做好准备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变化是不可改变的!
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准备好了吗?
更重要是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的如何应对未来变化,我们的孩子、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吗?他们对未来的职场要求的能力、素质有所了解吗?
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我们很少教学生学习为了什么?而美国时时处处贯穿“学习为了找工作”的理念是我们所缺乏的,今后的教学要从这个根本出发点来进行。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五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