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01:0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

第一篇: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

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

杜薇薇

保师附小

【摘要】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丰富的扩展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改革 扩展资源 创新 教学模式

一、网络课堂的必然性: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在教育的深刻变革中,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二、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关系:

(一)网络提供的智能环境:

新的课程改革中,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它不是指单纯的物质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而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二)网络提供的实施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学习内容具有自主性。这些都迎合了新课程标准“人文性”的基本理念。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会略读和浏览,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要求。

(三)网络实现了教学改革:

自从保师附小推行在语文学科内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以实现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的课题实验之日起。该实验正在不断完善,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法,在网络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借助网络环境提供的丰富的扩展资源,以“扩、打、留、篇、思”五维教学环节为基本模式,从而体现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验结果表明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全新的学习方式,借助丰富的扩展资源,完全能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式提高。课题实验也表明了遵循“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网络环境下借助丰富的扩展资源进行学习,完全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重大改革。

三、网络环境下进行扩展阅读的目的:

“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研究”的课题实验中为什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扩展学习资源,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扩展阅读呢?

扩展阅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深化新课程标准,使学生对新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落实和跨越式的提升。

(一)在拼音教学中:

在学习拼音阶段的学习中让学生借助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进行阅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再认、巩固拼音,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强大的母语基础,而且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学前知识累积,让拼音成为一种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工具,较好地体现在了“语言环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教学理念。

(二)在识字教学中:

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扩展阅读,目的则强调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再认巩固生字、运用字词,使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落到实处。强调了在语境中学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运用中巩固的科学理念。

(三)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教学中,丰富的、优质的扩展资源不但有着扩大知识量,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而且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思想意义的拓展资源对课文内容起到了极好的补充和延伸作用,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

四、活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扩展资源,使拓展资源较好地服务于教学。下面试结合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课文教学等不同教学内容,引证对资源的灵活运用:

(一)拼音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a o e时,在教学完a o e的音和形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或合作阅读)到“资料城”里去读儿歌,再以“捉迷藏”的方式找出a o e藏在哪里。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方式,“资料城”里的儿歌又都琅琅上口,所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儿歌读了一遍又一遍,有的都能背出来了。最后,我让他们同桌比赛找出a o e,他们找的都特别准确。不但能找出a o e带声调独立做音节的,而且连他们藏在声母的后面一样能够找出来。经过检测,学生都能准确地识记并辨别出a o e的音和形。在“资料城”中的8篇阅读资源中出现了很多汉字,经学生反复的阅读,也一定能带动学生识字量的大幅度提高。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本工具。由于识字量的局限,许多老师都认为在拼音教学阶段不适合让学生进行扩展阅读。这样的想法,完全忽视了学生在上学前的知识累积。

上面拼音教学的案例中,在学生们对a o e的字形已经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扩展阅读资源,让他们多次巩固了韵母的发音,并通过扩展阅读反复再认了韵母的形状。拼音教学中最关键的两个知识点音和形,都通过生动活泼的儿歌阅读轻松地完成了。而且通过对儿歌的识记,他们还认识了很多新字,大大地超出学生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量。教学实践证明,简单、顺口的儿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读得快乐,也学得轻松。因为对扩展资源的巧妙运用,贴合了“以语言运用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规律,所以学生的学习才切实而高效。

(二)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在学习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识字

(一)里的《一去二三里》时,本课的生字和教学内容都比较简单。教学中,我决定灵活地运用资源,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对资源进行了处理:我把资源分成两层,一层较为简单浅显,放在本课的生字学完之后,采用读儿歌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识记,让他们独立阅读《猜一猜》、《鸡妈妈》、《数星星》和《过大桥,猜桥墩》这四首儿歌。利用儿歌里多次重复出现的生字,让学生读、认,可以有效地巩固对生字音、形的识记;让他们动脑筋猜一猜谜语,又很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层难字较多,但有较强的故事情节,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专注的阅读,对于扩大他们的识字量、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来说,是极好的方法。阅读时,让学生小组内合作,一则可以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量,二则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了学习伙伴的帮助,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他们也更愿意学了。

在识字教学的课堂中,对资源的运用一定要突出资源的作用——为了巩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充满趣味的文章,一则可以使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再现,巩固对生字的认知;二则可以通过对资源的阅读,更进一步地增长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第三,学生对充满趣味的扩展资源的喜爱会大大提高 2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运用资源,使资源的作用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灵活地运用资源,创设出全新的课堂面貌,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课文教学案例分析:

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第11课《我们成功了》讲的是2001年7月13日夜,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喜讯传来时,首都北京到处到处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课文虽然短小,但内容却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体验到那份喜极欲狂的感觉。没有学生的切身体会,朗读指导和课文理解就无法落到实处。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的学习做好铺垫呢?我将“资料城”里的几篇资料整理出来,用几个问题穿插引导,并结合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借助扩展资源先了解课文的背景和相关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做好铺垫。然后,再让他们打开课本去读课文。这时,根本用不着老师引导,他们的朗读已是声情并茂,这说明,在前面几篇扩展资源的铺垫下,他们对申奥成功的喜悦已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已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在这篇课文里,把阅读扩展资源的教学环节放在学习、理解课文之前,使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基石,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学生对扩展资源的学习还能更进一步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活动中保有高度的热情。对于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把相关的“扩展资源”巧妙地切入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提前阅读,能让学生通过资源更好了解课文的背景或相关知识,扩大了学生对课文相关知识的认知,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五、网络环境下的反思:

有很多人提到教学模式就觉得会存在僵化的问题,甚至有的人“谈模式色变”,但我觉得模式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关键是怎么去理解模式,运用模式。对于跨越式教学模式的理解,根本在于明确扩展阅读和打写作文的本质作用,而不是割裂课标和“跨越”之间的关系。针对“跨越式”理念指导下“扩、打、留、篇、思”的五维教学模式,教师完全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扩展资源,进行教学的创新。而且教学模式也应该有大模式和小模式之分,跨越式教学是一个大模式,有心的教师在跨越式教学模式的框架下是仍然可以创新的,其创新就是如何处理课文,并使扩展阅读和写作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对课标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实现在小模式之中的教学创新。

成功的教学模式肯定都要历经研究→形成→打破→重建的过程。只要在教学中能够深入思考,认真钻研,不断地打破已有的模式,就能不断地重建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适合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书目: [1]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 ——对皮亚杰(J.Piage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

[2]林崇德 《小学语文发展心理学》

[3]骆坤勇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改革》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三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及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

yoyo

摘要

自计算机和Internet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研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如何把握住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理论,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联想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阐述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文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通过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变革,为传统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应该设计出的教学系统要能够让学生超越自己局限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给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传授知识,采取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对全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点。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主动建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语文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老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老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学生学为中心”。那么,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老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老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角色定位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如下: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者。老师首先应掌握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复制、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

四、网络环境下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中教学共享资源丰富的特点,注重知识“框架”的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设计的知识“框架”的引导下,通过老师指定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知识,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通过学习论坛将阅读收获的结论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个别式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难度和教学重点。在网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件及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问题,同时提供问题探索的信息资源,老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提示后,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进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要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老师所拟问题的分析;学生搜集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组成若干协作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使学生个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五、小结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拓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

第四篇: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

浅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 铜鼓县第一小学 杨芳

沐浴在21世纪,我们进入了高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正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双赢的局面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这片广阔的天地,优化语文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的特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时代产物。学生以网络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性目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相对于传统语文教学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

一般说来,学校里的网络环境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封闭的网络教室,它的网络可以由网络教室服务器和教师机进行控制;另一种则是开放的与因特网直接连接的校园网,校园网上的每一个工作站都可以直接上网,并可以进行校园网上的互访,资源共享。就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这两种环境的学习都可以进行,目前更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在网络教室里进行学习,同时结合校园网的优势,把语文学习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

二、网络环境提供给语文教学的优越条件

1、资源的开放性

网络的大门是对任何人都敞开着的。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没有地域,没有时间的限制。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在有限时间里面获取尽可能多知识的可能性。你绝对不会有“入宝山而空回”的遗憾。网络的开放性也突破了教师辅导的一个难题,网络可以轻松地实现一人和多人的对话,这就可以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阅读的高效率。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

例如上《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水力发电站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即时了解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从语文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3、内容的丰富性

“给人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这句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名言是过去对老师知识储备的量的要求。可是,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时代,教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如何来应对学生不同的需求,如何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在线图书馆,网页上的东西包罗万象,无论是动画、影片、图画、照片,还是作家作品、作文辅导、优秀习作等等,学生都可以一一点击查看到,这远远要比光是教科书上的内容对他们来得有吸引力。而且对他们而言,自己动手搜索想要知道的知识,这也要比等待在那里被动地被老师塞进知识来得有趣兴奋得多。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就可以较好地处理教师的有限知识和学生的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4、情景的生动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将学生引入学习的主题中,由好奇心产生对主题的学习动力,创设的情境要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接近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专题学习《五彩池》中,教师以四川松潘组委会的名义给学生发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们做四川松潘的小导游,邀请函充满对学生的信任,能激起学生想说、愿说的积极情感。接着设计了“小导游培训班”、“演练室”,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表演舞台。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创新的乐趣,展现特有的风采。

生动逼真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明确了学习任务,提供了学习动力,引导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情和创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经历充满乐趣的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载着知识、技能、情感的“情境之旅”。在专题学习《五彩池》中,学生围绕担当“导游”的特定任务,议一议导游词的要点,找一找网站中的资料,说一说导游词的初稿,练一练导游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再进行小组汇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精彩表现层出不穷,课堂成为了一个众彩纷呈的舞台„„

5、活动的新异性

网络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学习的平台,而且为学生创设了新异的学习活动。在一个专题的覆盖下,学生可以广泛浏览知识信息,利用相关的信息,完成深化理解和自然拓展的学习任务;可以完成测试练习,在即时提供答案的题型测试中巩固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进行在线交流,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看法,修正观点,共享智慧;可以展示学习成果,以自己独特的创意,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交流学习收获。这些学习活动是传统教学环境中无法实现的,因而也是对学生充满吸引力的。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打开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焕发了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语言素养的提升意义重大。

例如学习《秦兵马俑》就可以实现学习活动的新异有趣。先提供一个图文并茂的专题学习网站,将课文内容通过超级链接与各种秦佣的文字介绍和图片展示联系起来,让学生快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感兴趣的兵马俑,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观察图片,浏览文字,将观察、思考、想象有机结合,对喜欢的兵马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介绍。然后,学生利用“网站链接”搜索更多有关兵马俑的资料,探讨新的发现,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展。接着,学生可以在“研究天地”中选做测试题,也可以在“秦俑论坛”中发表自己的感想。最后,老师布置创造性的作业:画秦俑图,为画面配故事。在这样丰富多彩、新异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将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充满快乐,满载而归的享受。

6、学习的互动性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可以体现师生的互动性。互动性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网络环境为师生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技术支持,使其成为可能。例如在设计网络课件时,可以运用留言板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输入在计算机里,上传给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监看功能进行浏览、选择,然后进行分析读者讨论,或给予个别帮助。我们还可以利用电子信箱,师生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这样,学习的时空就大大地拓宽了,而在有些学习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比如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程序,设计学习策略制作网页等等。

三、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在这种环境下,一方面学生获得信息的机会突然间会膨胀到令人吃惊的地步。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又使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是自己需要的,哪些信息对于现阶段是不能轻易涉足的。这要求学生要有自我设定目标、确定学习方法、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等各项能力。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首先应该有自知之明,能了解自我水平,才能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及确定学习的进程。其次是基本的对于外界事物的自我评定能力,能够明确自己学习内容的正确与否,进而能够对自己的作为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加以约束和反思。

2、快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网络优越于其他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容量大。在范围上可以说是包括了整个世界,在内容上又可以说是容纳了古今历史的多样性。无穷的信息与学生“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性”就构成了一个矛盾。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信息就成了网络教学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讲学生首先要能够快速登录、快速确定信息检索内容、信息快速浏览、下载、筛选整合。此外,学生面对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来选择?哪一个信息才是最好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对于信息的一种快速的评价能力。不但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还要学会识别、选择。要找到最好的信息。而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如果不具备这几种能力,很多时间就会消耗在寻找的过程中,而不是用在思考整合上面。这就不能集中体现网络教学的高效性。

3、具有协作学习精神

为了寻找某一个知识的背景或材料,我在课外阅读后,常常需要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网上查找资料,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交流提供了方便。如上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找到了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片,有的找到了草原风光的照片,还有的找到了介绍蒙古族情况等资料,我们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1+1〉2的高效。

4、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将会突破和减少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很可能不再通过传统的作业本来加以检查,学生和教师都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电子文档来进行交流。但是,作业形式是多样的,不可能仅仅是word形式。它可能有图表、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对于信息的管理和加工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对有关的信息加以整理、保存和再利用。

四、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对自我角色的重新定位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因而,师生关系在网络环境中是“民主平等”的。如古诗《泊船瓜洲》课后的思考题:“‘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作者曾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教师没有提供学生明确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接着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展开研究讨论。讨论时,不再是教师指定,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各取所需,多向互动,协作学习。此时,教师也已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成员,适时地提供自己所占有的资料,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2、给予学生更大的信任与自由

网络内容的多样性,的确让我们为学生能否把握好自己的学习感到担心。可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就是教师所拥有的时间,只是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我们可以说,这样的学生也是很难取得理想学习成绩的。所以不敢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只能证明教师对于自我的人格魅力缺乏自信。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

3、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我认为,不断扶植并加深学生设想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通过特殊的工作方法实现他的这一愿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而今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不能算作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呢?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阶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4.对于教学过程高超的预知和调控能力

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网络内容的丰富性,但是也绝对不是让学生无目的、无计划地在网上“遨游”。我们必须清楚,网络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它始终还是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预知到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着事先设定好的学习主题来开展活动。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教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不足之处。首先,它的制作量很大,制作过程纷繁,尤其作为语文这门学科,需要资料极多,查找、登载相当麻烦,这会给任课老师增加工作强度,无形中加重了工作负担。因而我们也不可能每节课都使用网络教学这一手段。所以很希望针对语文课本的配套网络资源能早日开发研制出来,这将会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福音。另外,网络教学由于内容过于丰富,也有可能造成一部分程度基础较差同学无法适应,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也许还有可能造成另一部分学生的懒惰心理:反正网上什么都有了,我就什么也不用做了。最重要的,网络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会使用电脑,熟练程度越高的达到的效果就越好,这是和学校电脑课相互配备起来的,这对一小部分学生来讲目前还是问题。这些就是目前网络教学还存在的局限性。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势不可挡。但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特别是在语文学科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还需要多方调研,寻找网络环境与语文、与学生年龄和知识结构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和生长点,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向着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实效性的方向发展,使语文教学更具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提高法学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网络条件 法学教师 课程导学

随着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导学,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法学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网上导学是指网上课程辅导,法学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远程网络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指导。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课程学习之前的导学:主要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制订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网络教育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导学的首要任务是法学教师应根据法学专业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制订出科学务实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课程学习之前法学教师有责任让其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媒体资源情况,供他们自主选课,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并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情况指导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阶段性导学:当课程学习开始后,法学教师导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时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把握学习进度节奏,明确各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多种教学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技巧。

(3)考试后的导学:课程考试结束后,法学教师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反馈及时矫正偏差,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再提高。师生之间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教与学后,法学教师要根据多向的反馈信息,特别是通过试卷分析,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与其就学习成绩、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进行再沟通,及时修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组合、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其克服自学中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导学任务。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网上辅导,法学教师在导学中要着重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不按传统的教学班形式组织教学,而是成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辅导、网上答疑 等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导学中,法学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计划的指导者、学习方法的咨询者、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成功的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法学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首先,法学教师要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完整的自主学习计划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同时,法学教师也能根据计划有效地督促、检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法学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要素组合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指导他们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设计一份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进度安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再次,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法学教师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围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他们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法学专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课程导学设计中必须着眼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条件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他们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 2 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事件、人物等,通过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由此引导大家进一步去阅读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法学专业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并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由其自己对大量素材进行快速提取、加工整理和再应用。这一阶段的课程导学过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的流畅及表达能力,围绕课程导学要求,形成使大量的信息转化为法学专业学生内在知识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法学专业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法学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充分提供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BBS讨论区、留言板、QQ群、电子邮件等,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让法学专业学生在相互的协作学习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法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资源设计、网络交互等激发、唤醒法学专业学生网络学习的潜在能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与交互,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法学专业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法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法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法学教师的网页、QQ群、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远程学习3 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学教师及时并充满热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维持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法学专业学生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刘新萍、赵铁成:网络环境下的导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 2007,(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4] 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5] 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法学专业学生评价[J].教育评论, 2002,(6).[6]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7]王国清:远程教育中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下载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环境下语文扩展资源的灵活运用[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网络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以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当灾害来临时》一课为例来来......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 张红 【摘要】在世纪之交的信息时代的今天,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推荐)

    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教学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由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也从物质、制度、观念等各个方面深......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

    谈谈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谈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 ●杨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必要性 资源享用 存在问题 措施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作者对目前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享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教学中也逐渐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相应的转变,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