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

第一篇: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必要性 资源享用 存在问题 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作者对目前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及享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体现了网络技术为教育资源的享用提供的平台与保障,以供参考!

1网络环境下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网络环境改变和拓展了传统的教育教学功能现代的教育教学功能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改变了学生必须亲自到学校才能够接受教育的传统方式。网络中蕴藏着大量内容丰富、范围广、新颖性高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网络资源又呈现出无限、无序的特点。因而如何对网络资源进行再组织,将之和本校本专业的资源融为一体,与网上资源交互保存后供学生学习参考,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局限,创建了最佳沟通平台。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父母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使命。在孩子身心发育的成长时期,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及时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学校管理,校方与家长的交流只是通过家长会、电话和家访等形式是有局限性的。然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网上学校,才能打造出家长与学校乃至社会的最佳沟通平台。

Internet建设促进了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网络伸延到各个角落,使教育教学手段更先进、复杂和高效,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的发展,对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网络环境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使学校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结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和数字化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正如有的专家所言:Internet将把学校推向继联机化和集成化以后的又一个新阶段。Internet把普通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将导致一个全国性的远程开放性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管理的新系。在这个新体系中,教育教学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同时也更彻底地改变了传统封闭注入式的教学环境。

2网络技术下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后现代课程观的必然要求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能重复使用是课程的必备条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网络教育的“课程”也不例外,任何资源都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多尔教授指出:后现代课程必备4R: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严密性(Regorous)、关联性(Related)特点。其中,回归旨在发展能力——组织、组合、探究、启发性地运用某物的能力,它的框架是开放的。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的必然要求为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国家和各高校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却没有产生与之相应的教学效益,一些资源开发出来后很少再被利用,这与网络教育最大限度的实现全民终身教育的目的相违背,与网络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教育特点也不相符。教学思想与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各高校共建网络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只有解决了教学资源设计中的共建问题,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各学校也才能享受到各学科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资源,促进各院校之间强势学科的相互学习和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全面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高校信息资源建享的问题

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日前我国各高校校际间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各高校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不但加入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而且自发建立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事体系。如: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建立等。中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3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高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网络技术条件下,高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如下:(1)体制与观念的陈旧。目前,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部门所有、条块分隔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管得过多过死,以及高校评估体系中过分强调硬件条件等是妨碍资源共享、造成资源浪费的根本性原因。一些人把资源视为自己或部门所有,宁肯浪费,也不愿共享。(2)网络信息技术的滞后。目前,各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了网络技术的建设和规划。但是各个学校网络技术的普及的程度较为悬殊,同时网络信息缺乏前瞻性、兼容性和规范性。甚至有的还需升级换代。网络建设的缺乏远景规划,各个学校的网络资源仅为满足学校自身的需要,网络互联程度极差。因此,只有在网络信息技术日逐完善和成熟的条件下,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3)相关管理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必将促使传统的工作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在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应用等方面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如:具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技能;熟悉各种网上检索工具的特点,掌握网上信息检索的技巧;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计算机事故处理技术;懂得设计和制作主页,能把信息资源的概况、服务项目介绍给读者,作好“网上导航员”等等。

4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享的相关措施

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采取专家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网络教学中,虽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教育的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衡量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在实施评价时,评价方式从时间上可分为事前评价和事后评价。事前评价,通过成立专家、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资源评价小组,根据事先制定的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编写不同的问卷来获取评价信息;事后评价,从资源发布后的一些统计信息和使用者在信息平台上发布的评论信息,并据此来完善该资源的不足之处。

网络教学资源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定要认真研究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综合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充分考虑网络技术、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效果等因素,建立一整套符合我国网络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及其评价体系。以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推动资源网建设数据库是整个社会信息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库支持,网络也形同虚设,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的特色化。在加大力度建设数据库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加强数据库的特色化,没有特色的数据库,甚至多余、过时、重复的数据库,在网络中只能充当信息垃圾的角色而妨碍网络资源的建设,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可以增加网络中的有用信息资源,同时剔出了无用信息,提高了有用信息的浓度和纯度,可极大地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获取,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2)数据库建设应遵循标准化。标准化是各行各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建设数据库时也不例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没有规范的接口和统一的技术标准,资源共享将成为空谈。目前网络上普遍采用的标准有:通信标准(TCP/IP)、字符编码标准、检索语言标准、安全标准等等。(3)利用网络加强虚拟数据库的建设。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变化频繁等特点,读者使用网络资源受到各方面的限制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成资源,我们要搞好虚拟数据库的建设,所谓虚拟数据库就是组织人员收集网上的有用资源,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序,从而使网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的虚拟数据库,指导用户使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大批既懂得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又能钻研创新、开拓市场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有了充足的财力、物力,也无法实现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人才培养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加强从业人员能力的培养,二是引进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秦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7).[2]徐祗祥.使用Asp.net技术开发网上书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徐祗祥.深入.net平台和C#编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学成为了一种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电脑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成为了很多学校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网络教学应运而生。但是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网络教学的特点、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并且针对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学;不足之处;对策

目 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3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4

(一)教学模式…………………………………………………………… 4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4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5

(一)课堂容量问题…………………………………………………………5

(二)自主学习问题…………………………………………………………5

(三)情感互动问题…………………………………………………………5

(四)课件通用问题…………………………………………………………5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5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5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6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6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6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计算机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个新兴的事物,更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网络教学主要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授学生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说网络教学的产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相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支援以及配合。网络教学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一般来说,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交互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获得老师的指导。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到新的知识,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对学习进行调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质量。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软件的共享以及硬件的共享。由于网上资源往往是丰富多彩并且图文并茂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轻松自如地获取各种知识。

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由于多媒体信息往往集超媒体与超文本于一身,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自然也就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讲究的教师的教学,而网络教学方式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在网络教学当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难以因材施教。而网络教学则克服了这种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自然也就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可以通过比较借鉴,选取比较优秀的课件进行学习,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一)教学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先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概念、原理等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同时也交代了任务背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2.自主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服务器的功能,对硬件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得有限的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通过自主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课程的难易程度,并且可以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1.视频广播。视频广播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学习者不用受地域以及人数的限制,且使用的带宽也是非常小的。主要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等等。

2.视频点播。视频点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服务器的视频进行点播。视频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电视教学片,可以是课堂实况的录像等等。

3.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一般主要用于实时传播的方式,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对于视频会议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主要用于教师进行答疑。

4.WEB教材。WEB教材就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的模式。由于这种方式编制难度小,运行也是十分的方便,因此也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多媒体课件。一般主要为通过多媒体语言或者课件开发工具开发而成的教材,只要通过下载到本机就可以运行。

6.BBS论坛。BBS论坛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异地

实时交流。

7.聊天室。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进行异地实时的交流。8.电子邮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容量问题

为了增加教学网络资源,相关人员都会在网络上放置超大容量的信息资源,虽然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学生

对于这些资料眼花缭乱。对于这些资料,学生连浏览都来不及,更别提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地吸收与消化的了。网络资源容量大往往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也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的状态。很多人清楚的事情就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与消化的知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二)自主学习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阅读教师应不应该加以干涉的呢?会不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呢?这几个问题的确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三)情感互动问题

情感互动问题可以说在网络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思想教育在计算机网络下又应该如何体现的呢?

(四)课件通用问题

一般情况下,课件的制作主要是为了某一课程制作的,因此,具有比较差的通用性。而考核课件效率以及效益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通用性。比方说,一个课件通用性比较强的话,不仅制作该课件的老师可以用,甚至全校、全国都可以通用。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网络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无限量地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 5

真正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合理处理好网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严重脱离了教材的话,就会变成无源之水。网络知识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话,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此,在网络教学之中,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推出重点以及疑难点。因此,一定要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由于在网络教学之中,教师减少了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生角色上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以及资源组织者转变。网络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加强了。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

应该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段网络教学课件展开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锋。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

提高通用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可以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模板。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不同的课件,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也可以发动学生制作,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之中更加会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

结论

来自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及优越的多媒体功能,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性选择。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电化教育.2000(3).[2]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9(10).[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教育技术中心.2004(10).[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 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1、2期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长处和方式、方法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对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设计展开论述,并从可行性,软、硬件设施要求,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

关键词:网络环境 教学设计 素质教育 网络教学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今社会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为了适应新形势,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手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必将有力促进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各中小学所关心的比较重大的问题。

一、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教学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网络教学,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新颖、多样化,教学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和资源,借助媒体手段,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将抽象内容形象化,深奥内容浅显化,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拓展知识面,了解最新技术成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思辩能力,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网络平台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智能环境

1、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必然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需要创新精神,而创新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国力的竞争,知识经济的竞争将最终演变成为对人才的竞争,而高素质的人才是培养和教育的结果。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带来的严峻挑战,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同时,新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机遇。

所谓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素质教育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即既重智力的教育,又重情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即教育的主体是人,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素质教育是注重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开放的。

2、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方法论

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如何发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为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把握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为教学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函,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整合的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很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夫论如何,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3、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资源是开放的、共享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

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但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在当前大都没有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4、我校校园网的建设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物质保证

我们为适应时代要求建立起校园。计算机硬件设施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初步建立了一支有强烈教改意识和一定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多媒体软件研究队伍。我们利用自己的师资优势,设计出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教学网站,使广大教师能够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式和手段,改变落后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拥有三个微机室,两个多功能语音室、一个多媒体电化教室、两个教师多媒体制作室,学校现共有200台586以上的电脑,两台视频投影仪,三机一幕已全部进入教室。学校将于省重点中学验收前建造校园电视台、广播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视听阅览室、软件制作中心等。由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目前师生们在各个办公室、计算机实验班和计算机专用教室的工作站,已经能通过校园网络完成获取各种教育、教学信息、通知、电子邮件、视频点播、运行多媒体课件等,现在我校已具备办公无纸化的基本实力。校园网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难以使学生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在短时间内直接有声有色的呈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完成从形象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认识。因此,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将有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秦兵马俑的录象,在学生面前真实地展现出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奇迹,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心灵得到震撼,达到“未学文,先有感”的效果。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阅读、理解课文对学生来说已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学习课文时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所见、所思、所感。此时此刻,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强烈的内心需要,一种有意义的创造活动,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夸美纽斯),给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与课文相融的图片,可愉悦学生的心灵,激发创作热情,从而一步步踏入老师所营造的情境中,产生共鸣。自清先生的《绿》,“格调清朗,节奏明快,充满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反映作者勇于进取的精神”,更动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进入情境,背课时准备了大量的精心挑选的色彩明艳浓烈的图片,其中有一张堪称美仑美奂的“梨花带雨”图片,以及与“绿”课有关的大量的录像片段,还有和本课有关的背景资料,把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机地链接在一起,以网页形式在学校的网络中心服务器上发布,上课时,学生一人一机,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等学生都可以在网上获得,网页上的图片和相关录像,加深了同学们对《绿》这篇文章的美好印象,在课上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了解他想了解的一切。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时间占了多数,很多学生在看到“梨花带雨”这个图片时,不由得惊呆了,任课老师趁机“从大家眼神中,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梨花带雨’图,大家能否用语言去描绘、赞美呢?”,同学们的写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发言,可惜许多同学语言干瘪,词不达意,老师顺势引入课文,“让我们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息样描绘梅雨潭那醉人的‘绿’的,学习他的表现手法,然后再描绘”。这样既然可以使学生多一次写作机会,在激发的创作热情中用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从而更深层次地融会贯通地描绘这些景物,事半功倍,一石三鸟。

又如,在执教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语文老师就是在网上找到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幽僻的小路、多姿的荷花、微微的晚风,缕缕的清香、淡淡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品味作者迷离恍惚、深沉抑郁的情感。这些不正是作者夏日荷塘边的窃窃私语么?不正是这种轻松中夹着哀愁,恬淡中和着丝丝苦涩的独特意境么?在这种情况中,学生轻松体会了作者那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彷徨、低沉、抑郁,从而自然的联想到当时腥风血雨的黑暗现实,理解当时的知识分子,理解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一般都有是在对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流露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眼前的传神写照即是“境”;而其中的思想的自然流露就是“情”,“情”与“境”天衣无缝的融合,就构成了作品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魏书生语)。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声音、图片、动画、文字等大量的资源等创设情境,获益良多。

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习软件“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究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加以验证。采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等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研究的态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①他可以进行“人机对话”,智能地分析接受人的指令并作出积极回应;②他可以循循善诱,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引向深入;③他可以全程监控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对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表现作出及时的评价,随时激励学生的学习情感,并能总结反馈学生学习成果;④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随机地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⑤他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起到帮助、提示的作用,等等。因此,我们要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和参数处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应用软件平台,积极研究、开发各种学习软件平台,制作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和实验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性、研究性转型。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包括大量知识信息、各种素材、各种应用软件等。我们要尽量挖掘这些宝贵资源,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资源库或网络中“探险寻宝”,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和信息量,使学生在获取、分析、加工、应用信息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对知识的重构和创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标。

网络资源的大容量性、集成性、开放性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的手段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能借助声音、图片、动画等的神奇配合,为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有效途径。

在信息化社会中,合作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在沟通、交流方面具有直接、方便、快捷等特性,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这种特性,组织学生在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的硬环境下,进行讨论、咨询、协商,完成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也可以延伸到校外并且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在这样一个没有围墙限制的网络空间里学习,可以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促进学生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要作系统安排,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分为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分析,设计学习资源,认知工具以及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支持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模式。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符合了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对教育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中,我的体会是:一是学生不太习惯于这种不太“象”上课的模式,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进入角式(可能与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有关),学生普遍反映信息太多,没有次序,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另外网页内容外观花样多干扰大。但这次教学设计实践是成功的,效果是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了自主获取信息,动手、动眼、动脑三维一体,多重刺激,学习兴趣增强了,创新能力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威信感受到了挑战,压力增大,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在教学当中不能由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代替,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唯一选择是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教学组织是单个教师所不能完成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因此,如何制作符合网络环境下优秀的教学课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整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首先要具有计算机知识(最起码是基础知识),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才能驾驭各种计算机软件,比如几何画板软件,要用它来进行学习,要知道软件本身用法及它涉及的数学、物理等学科各方面知识,这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它使学生形成了长久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互联网比特量以月成倍增长,传统教师念经式上课模式,其信息量充其量是九牛一毛。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教师、学生是否作好了准备?教师、学生要转型到这种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培训便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四、网络教学环境与支撑体系的建设

网络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的场所,是为了让学习者能够方便快捷的访问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提供的辅助环境。目前网络课程主要为学习者提供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建设

(1)网络化教学的基本环境:依托外接Internet的校园网。

(2)网络化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该教室配备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并由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系统,主要用于教员大课堂授课;多媒体的、网络化的语音实验室,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交互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可开展集中讲授、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多种交互方式的教学活动;电子阅览室,集中一定数量的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主要供学生使用,这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配合教学系统,也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借助于硬件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操作,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做出判断,并根据学习者的指令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物理特性上提供了积极性的要求。软件环境建设

(1)网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有赖于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我们必须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材制作的优势,专门成立了多媒体教材制作组。一是收集大量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并利用这些制作工具的升级版本中网络功能将它们发布网上,较好地实现了其在网上的浏览和远程学习。二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工具开发制作基于WEB的电子教案和网络课程。三是在多媒体教学服务器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网页素材:人物素材、图片、图形素材、音效、动画素材、音频、视频素材等建成多媒体素材数据库,供广大教师备课或制作课件时浏览和下载。

(2)多媒体授课系统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多媒体授课系统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的基本功能,它直接面向学生,由老师指导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学生通过授课系统达到学习的目的。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是多媒体网络应用的常见形式,它的核心是数据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以及视频服务器与用户的交互,需专门的视频服务器和特殊的网络传输特性。

(3)学习论坛、留言版和BBS的建构采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建立了学习论坛、留言版和BBS。学习论坛主要采用聊天室的形式,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进行实时地交流。BBS采用电子公告牌的形式,学生可在BBS上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任意时间访问BBS时,就这些问题可以做出回答;也可以通过留言版给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可以在BBS论坛上完成多媒体作业的发布、完成、提交和批改;教师也可以在BBS论坛上就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开辟一个专门的讨论主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工具构建的通信交流环境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条件下进行协商学习,使网络教学具有社会性学习的特征;另一方面,这样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使网络教学具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要求。

五、网络课程的教学主体内容的建设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该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进行。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特征,网络课程应能满足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根据此目的,可以为网络课程主要设置下列几项教学内容:课程导论、课程主体教学内容。课程导论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专门设置提示内容,如该课程的前导课程、学习者必备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内容简介等。这些提示性内容的罗列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学习目标的确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者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也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建立。使网络课程的学习体现出累积性、目标指引等特征。课程主体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该遵循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性的原则进行。主体教学内容以知识点的形式进行组织,并配以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及参考文献资料等说明。从内容来看,主体教学内容给出学习每一知识点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及建议性的学习方法等信息。这些内容的有机组合能促使学习者将原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建构。但如何提取有用的资料来完成知识单元的学习,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确定。从学习方法来看,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学习时数等辅助信息进行学习,也可自定学习步调、学习方式,但无论学习者采取哪一种学习方式,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断的分析各种资料,从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学习者必须用发现法、探索法等学习方法从各类资料种获得有益的信息,完成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者学习单元,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查阅课程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或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法解决。总体来说,主体教学内容的这样选择和组织既能满足学习者主动性地位要求,也能体现教师的辅导地位。

3.课程形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网络化原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育教学服务。

(2)、互动性原则: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网络互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具体地讲: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转化;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通过人机交互, 人与人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转化;其三: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掌握知识的全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习”向“我学会”转化,实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3)、自主性原则: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给予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知识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再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4)、层次性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这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具有独特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喜悦。这也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的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

(5)、合作性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网络模式教学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6)、创造性原则:在网络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创设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相结合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六、关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实践的思考

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

在传统电教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过程中,观念的更新首当其冲,站上网络信息平台,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面向未来使我们更感任重道远。我们认为在以下六个方面认识到位,对我们正从事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工作这一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学校构建校园网络,在网络信息平台上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学校构建校园网络是传统电教适应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象我们这样的实验校和示范校,在这一领域,进取责无旁待,观望和等待必将使我们痛失机遇,在竞争的挑战面前被淘汰没有同情可言。不等不靠,开拓进取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抢占制高点,展现实验校和示范校的风采,是历史的机遇和期待。

在学校构建校园网络,为学校的计算机校园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计算机校园文化必将成为现代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时代呼唤教师要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在学校构建校园网络,为在教职工中开展全天候的高质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供了最佳的物理平台,在这一网络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发挥受培训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和“要我用”向“我要用”的可喜转变。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渗透在信息化社会里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和学生,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和

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如前所述,这种教学环境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教学条件。在这种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也随之转变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育部长陈至立。为了顺应这种转变,信息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主要是掌握WINDOWS、文字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页编写、课件的编制、动画制作、学科教学专门软件等。同时,还必须掌握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思想和方法,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指导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商继宗 等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

3、郝合军 郭震华等《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方式初探》 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八期

4、周勤《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五期

5、张荣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自然探索学习》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八期

6、章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支持》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八

第四篇:TF论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国际商务学院 唐芳

摘要: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对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如何积极利用校园网络这个新载体,寻求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载体

一、当前高校校园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伦理观等方面都带来深远影响。从积极的意义上,首先,高校校园网络的广阔性和丰富性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在网络世界中能逐一变成现实,增强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其次在了解学校的重大决策、学校发生的一些大事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高校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很多,但是,网络的负面影响也会抵损教育的效果,这是一把“双刃剑”。实际上,网络资源由于甄别度不高,因此良莠不齐,所以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网络的自控意志弱,影响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同学上网时无意中打开感兴趣的网页, 不自觉中延长上网时间的现象较

为普遍。大学生对网络中涉及自身教育、文化、学术等诸多方面关注度不是太高。此外,校园网络影响极少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最主要表现在少数大学生过度痴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网络发泄,以至于导致人格扭曲的悲剧,不但危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影响学业,而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社会性发展,自毁前程。

第二,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消极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网络文化渗透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互联网上的资源、技术大部分来自西方世界,很多信息是虚假的,有些甚至是有不良用心的人刻意编造,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处理,如果大学生对此不加以甄别,没有必要的警惕性,就很有可能上当受骗。

第三,网络安全知识匮乏,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认识不清,网络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淡薄,同时猎奇心理对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标准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不需要真实身份、真实性别、真实姓名,是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因此,很多学生认为在这个世界中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都不会有人追究。长此以往,他们开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内心世界空虚,价值观扭曲、自制力下降。

第四,过度依赖网络,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沉溺于网络的虚幻中对大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带来的影响。网络是一个极其虚幻的世界,由于在网络中不用面对真实的自己,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因此很多学生为了躲避现实和弥补现实世界中自己的不足,寻找感情寄托,把自己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部分同学在网络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导致自身出现生理与心理出现问题。

二、高校校园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有着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等特点,可进行多媒体传播。网络信息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对高校大学生的自身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给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改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在新时期大力发展校园网络建设至关重要。

(一)校园网络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很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道德底线。校园网络会对大学生人生观、情感观、价值观、事业观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网络这个不分地域、不分国界的传播媒介,大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待善恶、黑白、是非。

(二)良好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不看到,网络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完善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挑战。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同时也完善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途径。

(三)良好的校园网络建设有利于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首先,校园网络对帮助大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校园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有利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校园网络提供的多姿多彩的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增进对社会的了解,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同时校园网络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人人平等,这就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也变得平和。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各种观点和情感得到

顺利的交流。

三、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

(一)加强队伍建设

首先要对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培训, 增强网络意识,提高网络技能,使大家了解并掌握校园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使之能熟练掌握及运用, 并经常性地组织他们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网络开展互动性思想教育工作。利用BBS、QQ、博客,就大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内容可涉及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社会时事热点观察、毕业生离校教育、辅导员家访心得、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社会现实,充分与学生交流思想, 沟通感情, 建立信任。其次,组织好学生“红客”队伍。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织成为一支精干的学生“红客”队伍,在校园网络信息监控、正面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规范网络伦理道德

对于处于网络教育体系的高校大学生来说,自律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更是时代赋予的独特使命。我们应积极营造出“网上网下两手抓”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教育者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阻止各类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真正建立起校园网络安全的“防护墙”。高校应制定出相应的网络系统管理规章制度,加大了对网上新闻、学生社区、电子公告栏的监管力度,对违纪处罚作出相应规定,使校园网络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也可将校园信息管理规定写入《学生手册》,把网络信息管理与评优和处罚挂钩,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展教育,以培养学生应有的网络道德。

(三)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在校园里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宣传,大力提倡教育活动。学校应积极提倡网络文明,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健康的网络观。同时应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一体的校园主网站,掌握校园网舆论,引导“网上舆论”,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站”创建活动,努力开拓“绿色网络空间”,积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四)引导并发挥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生是大学德育的主体。我们应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工作如栏目设计、网页制作、程序开发、网络安全、信息采编等。同时学生可组织网络调研,制定网上道德自律规范、网络文明公约,引导学生在网络中筑牢自律防线。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利用校园网开展理论宣传和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网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提高校园网络产品供给能力

首先可以建设受大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在具体网站建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对此产生学习兴趣,紧跟思想政治工作的步伐。其次,创办教育类和成长类网站、网页、博客,制作适合在网上传播的多种形态的文化作品,并实现相互链接,积极传播科学思想和先进文化。再次,为大学生提供网上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寓教于乐,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如“就业网”开发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沟通毕业生和就业中心及用人单位的联系,学生能及时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

信息。

(六)充分利用移动信息传递平台

充分利用移动平台的便利性,使用短信群发及飞信服务,提高通知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受大学生欢迎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学、音乐、摄影欣赏等;加强师生的及时沟通,通过移动互联网做好实施互动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对工作进行短信投票的方式等,可以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校园网络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学生只要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可以自由选择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随时参与网上的文化活动,利用网络看书学习、评论时政、谈心交流、听音乐、看电影,缩短了无聊闲暇和寂寞时空,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充实。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环境,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网络强化校园精神,激发校园文化的凝聚力,有其不可低估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l]刘萍.高校网络利弊谈.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O3(l)

[2]江玉安.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探析.教育园地,2006(5)

[3]王济伟.高校网络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6)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高校精品课程的应用研究 调查报告

精品课程资源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调查

李淑玲

范淑芳

一、选题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并保持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就是整体性地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大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启动,在带动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促进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利用率不高。本研究主要从精品课程资源在教与学两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找到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进一步了解有关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精品课程应用情况,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现状,查阅有关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及其理论基础的文献资料。

2、调查法

主要是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现阶段各学院所采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对现状调查的问题分析与评价;通过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了解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以及高校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需求。

3、个案研究法

在荆楚理工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园林专业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中,跟踪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收集数据验证自主学习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或模式的有效性。

4、比较法

主要是通过本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对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探讨网络环境下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新的网络教学模式的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利弊,并得出结论。

三、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影响调查

1、改变了教学模式的目标追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走向充分发展。因为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有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和创造性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网络精品课程资源下所建构的教学模式,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教学追求的最大目标。

2、使模式理论由片面走向科学。

教学模式是“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产物,这种“特定”的教学理论,由于其根基于某一种理念或观点,往往带有其片面性的一面,导致教学中难以把握目标和程序。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形成的理念基础,是由系统的、科学的。首先,是基于“人的发展”的哲学理论;其次是基于教育的“三个面向”的理论;再次,是基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思想方法;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作铺垫,使得网络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3、加快了教学模式的“人本化”进程。

纵观许多教学模式,大家一般把它作为一种固定的可套用的模式或格式,使得某些教学程序或内容无法在教学中完全实现。由于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本身具有网络和智能等特点,使教学模式走出了“标准”或“套用”的框框,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提供的平台上,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资源等之间,实现了灵活多样的“多向交互”,同一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交流,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可以交流,也可以寻找机会进行讨论与评价,学生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重复使用[5]„„教学模式逐渐趋于“人本化”。

4、促使模式“生成系统”的发展。

从目前使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情况来看,那种已经一成不变的程序化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相反,精品课程资源网,凭借具有交互性和增殖性等现代信息技术特点,努力为学习者提供帮助,当学习者遇到具体的学习内容或情境时,精品课程资源网络平台通过建立模块库、资料库、链接库、操作平台等学习系统,并从这些学习系统中即时生成相应的学习模式,便于学习者操作与学习。

四、精品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

1、学生对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使用情况

通过我们课题组教师的调查及访谈发现,我校学生中约 15%的学生“不知道有精品课程的存在”,也有 29%的学生表示“平时学习负担较重,无暇使用”,46%的学生认为“网站连通状况不好,使用不便”,此外还有近20%的学生认为“网上资源对学习帮助不大,不愿意使用”,也有部分学生反映,精品课程“更新速度极慢、没有新东西”,他们还表示,网上课件很多都是传统教材的电子化,特别引人入胜的内容不太多。

2、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的普及,不少学生沉溺于新闻、视频、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中,能够经常有意识地浏览精品课程网站的学生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应付考试的目的来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对精品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大。这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占了主导地位,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或是出于个人爱好的内在动机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建议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更加科学、人性化,增加网站共享资源的总量和种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扩充和完善,增加访问的乐趣等等。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我校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网上调查和实地访问的方式以及对个别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呈现两方面特点:

第一,学习动机强烈,但是能力水平不高。调查发现,学生对精品课程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学习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自我效能感不高,对高级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掌握程度一般,且难以熟练使用。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重点指导。

第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很好利用精品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比较少,可恰当选择学习策略,较好的完成学业,有的则不能适应对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利用,在网络操作技能上、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上、网络互动和交流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上网学习时间安排少,访问频率低等情况也存在。

4、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利用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比较喜欢参加精品课程网站的在线测试、实验练习等交互模块。对于获取内容和媒体格式,学生最希望获得的资源是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和练习作业等核心模块,资源的媒体格式倾向于视频、文档和网页视频素材,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信息量大,且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编排.五 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利用率的方案

1、加强网络建设,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

网络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在这一平台上,既应包含本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也应提供校外的精品课程网址链接,以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因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从加强网络建设开始。

①改善和提高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的高低决定着网络平台能否正常运转。由于目前使用精品课程的网络环境还不太完善,比如视频教材、CAI课件的网速过慢、耗时过长等,加上网络的不稳定,造成精品课程资源的浏览和下载不很通畅,导致应用精品课程进行教学的计划不能正确实施,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改善和提高网络传输技术成了当务之急。要征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措资金,更换高配置的服务器,满足网络传输的需要,为提供良好的应用平台打下基础。

②优化网络教学环境。目前,与网络平台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环境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精品课程的应用率较低。比如没有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对学生开放,没有足够的多媒体计算机让学生自由获取信息等。这就要求各校切实重视网络资源库硬件的建设,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设施,为学生配置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满足学生使用精品课程的需求。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精品课程资源应用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设计能力没有创新、网络操作能力较低等,就不能深入领会精品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意义,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使用精品课程,也不能应用精品课程以创新自己的教学工作,更不能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推广。所以,加强教师应用精品课程的培训意义重大。通过各种方式的培训,使教师明确网络教学的优越性,学会利用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教与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探索出最佳教学模式。

对教师的培训要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切忌盲目和随意。比如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与课程的“整合”二字认识不清,那么培训的重点应放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案例等方面,可利用教学公开课、教师研讨会等形式,通过研究与交流,让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将各种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进行现有资源的“整合”,并设计基于网络平台支持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然,教师本人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更要善于根据所执教的学科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学习,并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

3、加大宣传,提高实际应用的力度

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的核心价值。据了解,目前精品课程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精品课程的了解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连精品课程为何物也不知道。

①加大精品课程的宣传。由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让“精品课程”渗透到学生心中,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精品课程的内涵和用途,更没有使它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对精品课程了解较少,也没有养成较好地利用精品课程的意识,最后导致不能自觉地将精品课程的利用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所以,宣传也相当重要。比如,通过编印发放关于精品课程常识的各种手册,进行集中介绍,就能够使学生很快了解精品课程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讲解、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等等。

另外,除了宣传外,对于比较优质的精品课程更需要加以推广。比如那些具有智能化、个性化、情景化和形象化的精品课程,那些让师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技能、方法的精品课程,那些蕴含着思考、创新意识的精品课程等,都应该在宣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让其产生更大的应用作用。当然,精品课程的推广仅靠教师自己掌握其内容是不够的, 学生也应该了解并掌握其内涵,精品课程的提供者和网站人员、领导等都要齐抓共管,产生合力,为推广精品课程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②指导学生应用精品课程。对学生来说,应用精品课程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从网上学习最高水平的国内名师的课,全面实现优秀的教学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学习观摩精品课程,使学生学会掌握精品课程中倡导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创设的最佳的学习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服务,达到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应用精品课程的指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精品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批宝贵财富;其次,教师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一重大渠道加大应用精品课程的宣传;再次,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提供最优化的指导与帮助,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应用落到实处。

③强化教师应用精品课程。对教师来说,应用精品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领会精品课程的设计理念,科学地把精品课程的实质完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强调的是,在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不能充当“保姆”的角色,不能在教学中进行“满堂灌”,更不能停留在重复性的无创新性的工作上,而应做好输与导。因为书本上的知识点已经在精品课程网站都做了相当好的设计和表述,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收集、处理,放在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从而更好地完成应用精品课程的实施过程。

④及时调整和完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再“精”也不会适合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因此,在精品课程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可以让老师和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应用精品课程的过程及时评价和反馈,找出共性的问题,提出应用精品课程的措施、修改意见或建议;可以根椐师生们的反馈情况,设置专职人员定期维护精品课程,以保证用户访问;可以设立相应的邮箱或者论坛,以方便所有应用精品课程的人员对精品课程使用后的情况进行反馈。反馈的步骤一般是: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用后的感受反馈给精品课程网站,然后再反馈给相关教师。相关教师可以根据上述反馈意见,定期调整网站上的课程内容,实现精品课程应用的良性循环,达到资源的真正意义上的开放。

4、完善制度,加强应用的保障

由于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严重脱离实际应用,大多数精品课程网站的仓促建立只是响应上级的号召,而网站的应用也仅仅停留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层面上,加上管理者、建设者、使用者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精品课程网站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或基本不更新,网站利用率太低。

①建立评价机制,不断更新教学资源。重建设、轻应用是目前精品课程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其最主要原因是缺少完善的评价机制体系。事实上,被评选为精品课程的资源很少进行更新,大部分教师只完成申报精品课程时要求完成的任务,对后续的应用、更新等方面却不重视,然而学科内容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的评价机制体系,及时评价与检查精品课程的管理情况,提供完整、持续的应用反馈过程,能对精品课程的管理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评价机制体系一是督促教师按照规定继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精品课程;二是促进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困难。三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设立精品课程淘汰制,把学生也作为精品课程的评价者,可以参考学生反映的意见或建设,淘汰个别不合格的精品课程。在评价机制中,精品课程允许退出,允许替换,更鼓励更新。因此,评价机制的评价指标要具体,用于指导精品课程建设时容易操作,让大家比较容易获得精品课程实践的信息,得到分析精品课程实践的结果,促使精品课程资源良性循环的实现。

②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应用热情。全面推广和应用精品课程资源更需要激励机制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鼓励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能加速精品课程的推广和利用。当然,激励措施的具体细则应涉及到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效果、反馈等各方面,使教师应用精品课程资源所付出的努力得到鼓励和肯定,还要把激励的具体细则与教师的晋职晋级、评优树先等挂钩。比如,对于不定期更新精品课程的教师实行考核一票否决;对于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的“精品课程”要坚决拿下,并对责任人批评与处罚;对于那些“拿过来”就用而没有思想的教师要批评教育;对于积极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的教师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广大教师推广和利用精品课程资源的热情。

结语 总之,我们要做好精品课程、用好精品课程、管好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好网络精品课程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互动的环境下学习,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不懈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淑玲.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52(5):70-71 2.曾玉华,杨高全.网络环境下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1):102-105 3.李淑玲.网络精品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90-91

下载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论高校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建享及其措施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论文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 摘要: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乐器音色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3、利用电......

    政治教学论文_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杨乐友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教学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校教师人人配备笔记本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目前,网络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摘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小结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我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我校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题也拉开了帷幕,网络应用于教育领......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余胜泉1、路秋丽1、陈声健2 1、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875;2、曲靖师范学院 物理系,云南 655000 【摘要】在......

    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学的理论基础 活动详细: 学习不是“被灌输”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调动自己独特的经验,对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和重构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