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就学校而言,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盲点。网络环境有其特殊性,未成年人世界观尚未最终形成,识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培养既要用好网络资源,又要加强教育引导,这样才能趋利避害,进而健全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网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引导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正日益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一方面是网络资源共享引发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大幅提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诸多便利;另一方面,青少年由于对网络的虚拟性缺乏足够认识,自控能力相对薄弱,较易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技,导致心理和生理受到伤害。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当然,网络环境有其特殊性,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需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既遵循未成年人思想发展变化规律,又要兼顾网络的诸多特点。笔者谨结合本校工作实际,提出浅见,期待抛砖引玉。
1.开发网络道德教育校本课程
和日新月异的网络相比,网络道德教育已远是滞后,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我们应把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日常工作序列,开发网络道德教育校本课程,使之有目标指引,有时间开展,有计划实施,有考核保证。
网络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具有紧迫性、针对性、形象可感性、交互性等特点。
紧迫性。学校教职工应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实施的战略意义,本着对学生、家长负责,对学校发展考虑,对社会形成良性影响的宗旨,这项工作要从速从快开展。
针对性。要开展先期研究,查阅资料,广泛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地设置课程基本内容。
形象可感性。开发出的课程应形象化,能让学生感悟:在自由度极大的网络上,也要有道德观;让学生通过具体可查的事例了解:网络上哪些行为触犯法规,有违公德,浪费资源(时间、精力等)。
交互性。网络道德教育不能是一言堂,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注重交流。
2.学会思考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深夜返回实验室,看到一个学生还在伏案工作。他很吃惊地问这位学生:早上干什么,学生答:工作。中午干什么,学生还答:工作。学生满以为能得到恩师的赞许。不料,卢瑟福却很惊奇地问他:那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我思故我在”,思考对于人生大有裨益,所谓一日三省明辨事理。初中学生生理处于青春期,心理正处在激荡多变期。易冲动,少冷静;易盲从,少理智。因此,这个生理心理段的未成年人更要学会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对日常生活学习状况有清醒的意识、认识。思考并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因为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最缺乏的正是自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激发学生思想的热情,让学生乐于思考;并帮助学生构建思考的平台,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交流的对象,有分辨对错、是非、善恶的权威。
我校政教处为此专门组织了“该不该进网吧”,“做错事要不要告诉老师”,“离家出走的危害”等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或者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曾经或正在困扰着学生,因此这些讨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欲望。
团委组织了辩论会,文学社、校报编辑部开辟了讨论专栏,使学生有了交流思考成果的平台。学校还专门请了辖区派出所领导来校作讲座,请市关工委负责人给学生作网络道德专题报告。这些权威人士的精彩讲析给学生的思想强劲的冲击,又引发了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重新思考。
3.积极引导
除草的良方是种花。这是一个许多人都听过的故事:老和尚叫小和尚把一块荒地上的草铲除。有人用火烧,但“春风吹又生”;有人用锹铲,但三日不动锄头,小草又生芽;只有一个小和尚,他在草地上长了花,花儿吸取养料,花繁叶茂,野草再也没有生存的空间。心灵也如一片地,在孩子们的心灵植种鲜花,播撒“爱、理解、尊重、怜悯—”这些良种,我们终能有一天看到孩子们的心灵之花茁壮成长,花香四溢。
某位知名的教育家曾说:教育的真义是解放,而不是禁锢。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专门设置“美丽的网络”课时,分为寻找美、分析美、感受美、创造美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正面接触网络,了解纷纭复杂的网络其实也可以成为美的天堂,只要我们心存美丽,不仅能寻找到美丽,也可用我们的智慧创造让人印象深刻的美丽。在寻找美的环节,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听歌,搜索“扬州宽带网”,“天籁村”等知名网站的音乐,既听流行,又听古典;既看MTV,又选择性欣赏FLASH。学生们从没有机会上过这样过瘾的课,一旦身处这样的课堂,其兴奋之情态让人忍俊不禁。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会寻找其它的美。发现美的电影,美的中国汉字,美的男模特女模特,美好的人生经历等。我们在校园里依托微机房创建“绿色网吧”,每周六、日正常向学生开放。通过教师巡视,安插反黄软件等手段,屏蔽不良信息,纯洁上网环境。我们提倡教师布置上网作业,让学生带着目的来上网,高效利用网上时间,在网上检索学习资料,查阅时事新闻,观赏优秀影片等。
诚然,网络是个大杂烩。信息量巨大,又良芳不齐。让学生在其间自行摸索,或者人为地制止学生接触网络,造成网络的神秘,反而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网络的内涵,不能让学生以正常健康的心态对待网络世界。如果我们从感受真善美的角度和学生一道介人网络,开阔学生的视野,释放学生的天赋灵性,力促学生对美好心灵,美好行为,美好人生的审视崇拜,还能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热情。
4.巧妙沟通
众所周知:沟通让师生加深了解,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沟通是师生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础,是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态的基本途径。
同样,我们也要让学生、家长、社会教育因素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让几者之间懂得沟通,学会沟通和逐渐善于沟通。
实践中,我们注意:网络条件下的沟通更有一番妙处和趣味。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员流动频繁,而且人们对生活的私密化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家校联系方法面临诸多尴尬。如教师家访,家长或出外打工不在家;或者不愿意让教师了解到自己的家境等情况,婉言拒绝。再者,接连不断地人事制度改革,教育行政力促新课程改革,但升学考试的分压力不轻反重,教师们完成日常工作尚且力不从心,再抽出时间联系家校社会,显然有点强“师”所难的感觉。试想:在多难前提下,我们如能借助网络,沟通工作必能打开一个新局面。
我们尝试利QQ视屏聊天,在每个工作周选择固定时间,各科教师轮流在线与家长们交流学生在校情况;江都市每年都要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自如地收发邮件,学校为每位教师设置电子信箱,并向学生、家长公布。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网络有其趣味性,学生们乐于在轻松的娱乐性氛围中畅所欲言,自如表达;网络有其隐蔽性特点,平时学生、家长有些不便说,不敢说的话也出现了,有利于我们发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我们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
可见,网络为教育的沟通多元化提供了诸多便利,为教师真实深人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辟了一条新路,使及时、准确地对学生不良品行矫正成为可能,其种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堪称一举多得。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目录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1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工作模式化(二)对象成人化
(三)内容过度理论化和相对陈旧化(四)途径单一化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程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 2 3 3 3 3(一)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未成年人在知识基础、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增强课(二)认真研究和切实把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抓住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三)认真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研究,丰富和创新德育内容。
(四)切实处理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辅渠道的关系,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功能,构建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模式化、对象成人化、途径单一化、内容过度理论化和相对陈旧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对策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2004年3月2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进一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思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效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薄弱环节和改进不适当的地方,是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效果的当务之急。本文仅就中小学德育工作这一范畴,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目前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模式化
指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因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不同而导致未成年人在知识基础和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工作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显得刻板、僵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课程教材模式化。即德育课程和教材过于统一和单调,缺乏适应性和多样性。目前中小学开设的德育课程,在结构上过于强调理论本位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过于注重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在内容上过于注重理论且体系僵化,过于注重传统而缺乏创新,过于注重显性课程而忽视隐性课程;在类型上过于注重国本教材,地本教材和校本教材严重不足;在实施上机械地执行国家课程行政主体制订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脱离本地区和本校实际。
2.方式方法刻板化。即德育方式方法机械刻板,缺乏灵活性。目前中小学德育的方式方法,大都存在“三个为主”和“四重四轻”的现象,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为主,以理论灌输为主;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重接受轻体验。这必然会导致学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自主性差,从事道德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不足,因而学得不深用得不活,还易造成知行脱离。
3.工作队伍模式化。即德育工作队伍由既定的人员构成,形成一种相对僵化的模式。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构成,基本上都是在政教主任的具体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为主,团队负责人和课外辅导员为辅。这种模式虽然有职责分明、任务具体的特点,但忽视了其他有关社会成员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二)对象成人化
指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忽视了他们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他们与成年人同等看待,德育工作缺乏适应性,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以下简称知、情、意、行)的“合金”,“思想品德的发展就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1 ](p171)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提高受教育者“知”的基础上,促进其“情”、“意”、“行”的发展并达到四要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德育工作的共性。但对未成年人来说,德育工作又有其特殊性或叫个性,既侧重点应在“情”的激发培养和“行”的锻炼上,这是由未成年人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决定的。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使他们的“知”缺乏深刻性和广阔性,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使他们的“意”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但他们的“情”具有易感性和丰富性,直觉的和形象的道德情感体验强,并且参加道德活动的积极性高,这就构成了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契机。加强“情”的激发培养,可以借助“情”的力量提高他们“知”的水平并导致“行”的发生;注重“行”的锻炼,可以在实践中培养他们“意”的品质并提高“知”的水平,最后实现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但一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特性,把侧重点放在“知”的提高上,花大力气讲大课本、读大文件、说大道理,既不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情”,也不注重组织道德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行”和“意”。有的人则抱着使学生品德结构四要素均衡发展的良好愿望,不分主次平均分配力量。这些做法由于违背了未成年人德育工作的规律,将其成人化,效果自然不好。
2(三)内容过度理论化和相对陈旧化
过度理论化指德育内容过于侧重理论性,实践性不足,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联系不够。
目前中小学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基本都是围绕哲学、政治、经济、道德和法律的有关知识来组织的,小学阶段是一些基本常识,中学阶段则是较系统的理论。日常的德育内容也基本是理论性很强的方针政策、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可否认系统的德育理论对提高学生“知”的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德育内容如果缺少实践性知识,如果不能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结合,不仅不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发展,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失去兴趣。相对陈旧化指德育内容过于注重传统的、经典的政治道德理论,对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摄入不够,对社会生活中与思想品德有关的焦点、热点问题重视不够,缺少新、活、鲜。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德育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必须坚持和不可或缺的。但同样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的,德育内容也是与时具进不断创新的。如果德育内容不吸纳新鲜血液,就会缺乏活力,就得不到丰富发展乃至萎缩。
(四)途径单一化
指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倾向于依靠或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轻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德育途径单一乃至唯一。
未成年人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学校这个主渠道外,家庭和社会也是重要的渠道。学校教育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和高度的计划性决定了他的主导地位,这个地位及其发挥的功能是家庭和社会无法取代的,但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也是学校无法取代的。如果说学校教育侧重于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那么家庭和社会教育则侧重于导之以行和炼之以意;如果说学校教育更突出理论性和系统性,那么家庭和社会教育则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三种教育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发挥着整体教育的功能。但一些学校却过于注重学校教育,轻视家庭和社会教育,使德育工作几乎近于封闭状态,既没有“走出去”(即主动与家庭和社会联系),也没有“请进来”(即请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即使偶尔“请进来”,也只是服从某些特殊任务的需要,没有制度化和常规化。由于德育途径单一,不能把三种教育整合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自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未成年人在知识基础、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执行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课程计划,保证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又要结合本地区和本校的实际,在课程设置、开设顺序和教学时数上作适应性调整,开设 3 一定的选修课和有特色的活动(实践)课,实行弹性教学时数;既要以国家确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又要根据当前的形势任务、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拓展课程内容的范畴,引进新内容和提出新要求,并合理调节教学进度。既要加强和改善显型课程,又要注重开发隐型课程。在教材使用上,既要以国本教材为主导,又要配合使用地本教材,并根据当地社会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使德育教材多样化。在德育方式上,“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 2 ]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性趣味性强的课外校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道德认知和丰富道德情感。青岛市在青少年中开展了以“看百部优秀影片、读百部优秀图书、唱百首优秀歌曲”为主题的“三百”教育活动, [ 3 ]黑龙江省开展了“远离网吧、远离乱花钱、远离不良嗜好”的“三远离”活动, [ 4 ]这些活动形式新颖,值得借鉴。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又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任务,突出一个主题,唱响一个主旋律。
在德育方法上,既要注重理论灌输,又要注重行为指导和训练;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觉实践。要改变教师刻板说教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_______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在德育工作队伍上,既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主导性功能,又要高度重视学生家长、社会有关人员的作用。要建设好三支队伍,即由学校德育工作者组成的专业队伍,由各类市场文化管理人员、校外教育机构有关人员、德育工作志愿者组成的辅导员队伍,由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队伍。[ 2 ](二)认真研究和切实把握未成年人心理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抓住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和关键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水平低,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认识不深,判断力和舍取力较差,正如柯尔伯格所说,他们的道德发展尚处于“前道德水平”和“原则水平”之间。
[ 5 ](p37030304-09(11).[ 5 ]李伯忝,燕国才.教育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6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1982.[ 7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
卢建
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长春市第九十八中学卢 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有必要、更有责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将来更好的为国服务。结合我校校情,摸索出一些有效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一、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
欲教学生,先正师德。教师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实施者,教师的道德观念、育人水平以及他们本身所掌握的育人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及其成败,因此,首先要广泛开展了“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师”活动。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师德演讲,把教师中的先进典型和他们的感人事迹宣传到全体教师中去,让老师们学习、借鉴,让学生感知教师崇高师德,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学生言行,锤练品质,陶冶情操。其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要加大德育工作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全文学习了《纲要》、《意见》,开展了讨论,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了《未成年保护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等相关材料。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全校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观念进一步更新,方法不断改进、措施更加得力,效果更加明显,一批执教有方,育人有术的德育工作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与壮大。
二、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班级授课制,要想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就必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我们的做
法有两点:一是制定并落实了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目标责任制,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向学生进行相应的做人、做事方面的引导,把教师执教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情况作为推荐优质课、评价教学能力、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内容;二是积极开展寓德育教育到各科教学中的研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色,每个教研组都要定期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讨论,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统一指导,对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予以指导解决。利用班主任例会汇报各班级上一月的德育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布置下新的工作。
三、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以素质教育为切入点,积极通过听、写、看、讲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诚信教育和学习新守则活动,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中进行创新实践,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台阶。
一是在听、写、看、讲中进行传统教育。听:组织学生听传统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讲革命故事。看: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指导学生写观后感。写:组织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讲:注重抓好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开展“雷锋在身边”,以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民族美德。
二是在“行”中开展诚信教育。注重在诚信教育上下功夫。以“不说谎话”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开展了“诚实守信”主题班会。指导学生撰写“诚信”征文。同时,开展了“无考试作弊、无作业抄袭”活动,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已深入学生心中。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的实施,诚信氛围已经形成,诚实守信的风尚逐渐深入学生心中。
三是在“学、背、做”中开展讲守则活动。多年来,学校一直把《中学生守则》学、背、做活动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特别是新《守则》颁布以来,学校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
展了“学、背、做”活动,将新守则内容张贴于每个教室,要求学生处处以《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结合《守则》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展了学生规范知识竞赛,引导学生参与积极、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
认识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校园广播站”,通过播出爱国主义、诚信守法、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等方面材料,对学生进行好理论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倡导看优秀电影、电视,唱优秀歌曲,做优秀小公民活动,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注重对特殊学生的教育。
作为一所学校,学生的状况各不相同,特别是有些特殊学生,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教育措施:一是对品行较差学生采取集中教育、个别谈话、真情感动等办法进行帮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吃上了“小灶”,进步较大。二是对“学困生”采取了多作鼓励、单独辅导、区别作业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减轻了学习压力,使他们在学习上找到了自信心。三是对单亲生、孤儿学生,采取多给机会、消除阴影、爱心帮助、心理矫正、申请课本、杂费减免等方法,使他们感受到班级和学校温暖,防止了他们自暴自弃,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六、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
未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深知,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争取主动,不辱“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这一使命,我们主动争取了家庭、社会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一是与家长配合,广泛宣传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先后给家长印发学习材料,每学期召开专题家长会,学校领导对家长就未成年人教育专题进行了报告、培训和辅导,家长们对此较为满意。
二是与职能部门配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社会化。学校每年都要邀请配备的法制校长做法制报告2次,与交警部门配合,为学生讲授交通安全常识。这样,使学生逐渐知法、懂法、守法。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勇于创新,全面推进,努力把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的更好,取得更大实效,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论文
摘要: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学成为了一种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电脑以及网络的不断普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资源进行教学成为了很多学校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网络教学应运而生。但是我们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网络教学的特点、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并且针对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教学;不足之处;对策
目 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3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4
(一)教学模式…………………………………………………………… 4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4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5
(一)课堂容量问题…………………………………………………………5
(二)自主学习问题…………………………………………………………5
(三)情感互动问题…………………………………………………………5
(四)课件通用问题…………………………………………………………5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5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5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6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6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6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
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计算机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是个新兴的事物,更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网络教学主要是运用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传授学生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可以说网络教学的产生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颠覆,相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支援以及配合。网络教学的应用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多媒体的网络技术学习新的知识。这种新型的、开放型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一般来说,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交互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可以获得图文并茂的教育信息。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获得老师的指导。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学习到新的知识,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对学习进行调整,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质量。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软件的共享以及硬件的共享。由于网上资源往往是丰富多彩并且图文并茂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轻松自如地获取各种知识。
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由于多媒体信息往往集超媒体与超文本于一身,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自然也就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主要讲究的教师的教学,而网络教学方式讲究的是学生的学习。在网络教学当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与自身需要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的起点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样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话,难以因材施教。而网络教学则克服了这种弊端。多媒体网络教学带来了许多真实的情境,自然也就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网络教学中,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可以通过比较借鉴,选取比较优秀的课件进行学习,自然也就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方式
(一)教学模式
1.集体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先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概念、原理等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同时也交代了任务背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更是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
2.自主教学模式。自主教学模式就是利用服务器的功能,对硬件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使得有限的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率。通过自主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去选择课程的难易程度,并且可以与老师以及同学进行交流。
(二)网络教学的方式
1.视频广播。视频广播实际上是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学习者不用受地域以及人数的限制,且使用的带宽也是非常小的。主要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等等。
2.视频点播。视频点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服务器的视频进行点播。视频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电视教学片,可以是课堂实况的录像等等。
3.视频会议。视频会议一般主要用于实时传播的方式,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对于视频会议的应用并不是很普遍,主要用于教师进行答疑。
4.WEB教材。WEB教材就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页的模式。由于这种方式编制难度小,运行也是十分的方便,因此也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多媒体课件。一般主要为通过多媒体语言或者课件开发工具开发而成的教材,只要通过下载到本机就可以运行。
6.BBS论坛。BBS论坛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进行异地
实时交流。
7.聊天室。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进行异地实时的交流。8.电子邮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学习上的交流。
三、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容量问题
为了增加教学网络资源,相关人员都会在网络上放置超大容量的信息资源,虽然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与此同时,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多数的学生
对于这些资料眼花缭乱。对于这些资料,学生连浏览都来不及,更别提对这些资料进行进一步地吸收与消化的了。网络资源容量大往往会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阅读随意的现象。这也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的状态。很多人清楚的事情就是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吸收与消化的知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
(二)自主学习问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学生阅读教师应不应该加以干涉的呢?会不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呢?这几个问题的确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三)情感互动问题
情感互动问题可以说在网络教学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思想教育在计算机网络下又应该如何体现的呢?
(四)课件通用问题
一般情况下,课件的制作主要是为了某一课程制作的,因此,具有比较差的通用性。而考核课件效率以及效益的重要标准就是它的通用性。比方说,一个课件通用性比较强的话,不仅制作该课件的老师可以用,甚至全校、全国都可以通用。
四、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中针对不足之处所采取的对策
(一)对于网络资源应该合理利用
网络教学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无限量地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是 5
真正的目标。因此,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合理处理好网络与教学之间的关系。网络知识如果严重脱离了教材的话,就会变成无源之水。网络知识如果只是局限于教材的话,就变成了电子课本。网络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此,在网络教学之中,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明确教学目的,并且推出重点以及疑难点。因此,一定要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对于教师应该角色应该重新定位
由于在网络教学之中,教师减少了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生角色上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以及资源组织者转变。网络教学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加强了。
(三)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
应该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一段网络教学课件展开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锋。
(四)提高教学课件的通用性
提高通用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可以设计一些内容简洁、重点突出的网络课件模板。教师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制作不同的课件,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也可以发动学生制作,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之中更加会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
结论
来自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及优越的多媒体功能,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教学发展的一种必然性选择。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戟峰.教育技术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中国电化教育.2000(3).[2]张秀英.世纪回眸——从媒体的演变看电教的发展.中国电化教育.1999(10).[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教育技术中心.2004(10).[4]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 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1、2期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