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22:1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第一篇: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王 生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既能极大激发师生潜能,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提升教学层次和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本文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论及基于网络学习的教学设计,探讨了一种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合作学习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它的积极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信息来源、学习方式还是对现有教学条件的使用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信息社会环境下人们学习、工作所必需的协作精神。将合作学习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一种方法的探索,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的传播。

二、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多个学习者组成协作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任务。网络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有助于维持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学习场所。在这个场所中,系统与某个学生交互作用,而且尽量根据学生的需要将教学个性化。

在基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讨论协商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每个合作学习者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它将是一种更加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协作组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采用智能互动的、多方交流的方式来建构知识。在网络中,学生间的多方交流,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三、基于网络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网络课堂中,学习任务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它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源于真实生活的、富有挑战性的某些问题;也可以是为了解决问题、来自于学习需要的真实任务;或者是结合学习内容所提出的研究课题。

在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2.合作学习情境设计

合作学习的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Web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BBS论坛等认知工具,在网上获取问题的答案。其次,学生可以利用Web网页技术、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制作、Excel电子图表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处理信息,并以多种媒介方式表达、展现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合作学习小组的设计

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非常重要,学生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小组成员的角色参与更加广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依据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水平进行分组,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一台电脑,这样既有利于自主学习,又有利于相互促进,有利于合作学习优势的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学生间的多方交流,以完成某项研究课题为主要学习任务,在网络中,可以通过基于网络讨论来实现。

4.合作学习方式的设计

最常用的是BBS论坛方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参与讨论和交流,在其中发表帖子,每个人的发言随时都可以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浏览到,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网页浏览并参与讨论、发言。其次,也可以采用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讨论和交流。参加者建立一个融洽的讨论环境。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把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或有研究的人集中起来,让每个参与者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以集思广益。还可以采用E-mail、ICQ等方式来实现讨论和交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人机、人人互动交流的方式,将更加受到新技术的支撑而变得更加多媒体化、网络化、个性化。

5.合作学习的评价

在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面,我们不能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态度如何,所完成的作业表述方式是否清晰,陈述理由是否足充,解决方法是否新颖,学习效果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公正的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反馈改进学习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观念。当然,这种过程性评价仍然需要不断的修改和完善。

四、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过程

1.以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拟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为学生获得相关成功体验提供了机会,并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进行解释的过程中,不管是给予帮助还是接受帮助,都促进了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学习。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因此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3.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班级集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而被动学习状况,赋予全体学生远比传统课堂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性课题,并在课题小组中承当一部分研究任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目睹基础好的同学所做的示范;同时,与在那种不承担个人责任的小组中的同学相比,学生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突出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各小组成员在本班成立学习小组过程中,学生将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给予学生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的支持。另外,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任务的设计、分工、实践等都由小组成员按自己意愿去完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5.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

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

6.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操作能力

利用小组合作并且制定相关的操作任务,使学生充分了解到,计算机其实只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只介绍一些基本的操作,进一步的操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探索验证。比如在字处理软件使用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在完成小组任务过程中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应当看到未来网络教育的发展方向,加大研究力度,促使基于网络的教育应用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国生《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贾雪梅 杨改学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及其策略构建》(《中小学电教》2005.2)

[3]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教育信息技术》2005.1.)

2013-12-11 人教网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探究

新世纪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的人必须具备四项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广大教师正在改变老一套“静听”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实施这种新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展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的过程。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如何培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网络丰富的资源给我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一些弊端。它在教育领域尤难驾驭,我们不能太高估了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在教育内容上不能彻底放任自流。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自主去探究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真正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如: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科技课程的外延知识等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建议。

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把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学系统,不仅是为了顺应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新教材中新的教育理念。而网络这个新技术的发展给全世界的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育必然就是首当其冲。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是孤立单—的存在的,而是在与周围.人及环境的相互的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通常说的互动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在这里所说的互动,是狭义的互动,指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把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群言堂”,无论形式或内容都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组织好相对稳定的实实在在的合作学习的集体,围绕课堂主题内容开展活动。正如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所说的:自主性的主动学习,比教师强加逼迫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自由程度越高的活动,往往身心投入的程度也越高”。坦诚交流促进“生生互动”。共同目标推进“生生互动”。

教师参与促进“生生互动”。教师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即“促进者”。讨论前,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他们自主获取知识。讨论中,老师及时发现富有创意的见解,当场给与鼓励性评价。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加以引导,为他们的讨论“推波助澜”。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作用,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而是引导学生获取资源的人。以往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则要求老师不仅自己要有长流水,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探寻那不息的源头活水。这就改变了教师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使孤军奋战的老师有了并肩战斗的伙伴。

对学生学习的情况我们专门有一个评价体系,进行定期开放性评价,填入相应的评价表,及时反馈至教师机中,并自动统计出过程评价分,结合结果评价,能基本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除了评价知识、能力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加以评价、矫正。生生、师生共同评价,真正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基于网络环境下及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成都列五中学初中部

yoyo

摘要

自计算机和Internet诞生以来,短短几十年间,以计算机和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覆盖了全球范围内几乎各个领域的研究平台。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产方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信息时代,如何把握住契机,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学习理论,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运用,打好语文运用的基础;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习和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健康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有关的意志、态度、心理等非智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联想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阐述通过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开展语文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形成相应的语文教学模式。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环境,语文教学,交互式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主义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教育家们的关注,他们发现通过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能够给教学带来新的变革,为传统教育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与他人进行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这样我们应该设计出的教学系统要能够让学生超越自己局限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能够了解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对事物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成为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给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变革。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老师传授知识,采取以“老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以同一种进度、同一种方法对全班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要求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便老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概念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点。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学生主动建构,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老师或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得到解决。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交互式语文学习中老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即老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众多的学生充当着传播对象的角色。教学中常以教师为中心。而在网络环境下,老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即老师已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信息源,教学以“学生学为中心”。那么,信息技术能否取代老师的地位呢?答案是否定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老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老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老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搜索资源,如何把它们整合成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总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老师角色定位发生较大变化。具体如下: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者。老师首先应掌握交互式教学系统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其次,老师应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将教学资源清单以及使用方法,及时向学生介绍,使学生能随时查阅、复制、学习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尤其要结合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娴熟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逐步习惯自主学习。同时,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信息技术将文本、声音、图像、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融于一体,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乃至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将教学内容立体地多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能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全过程之中,达到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老师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导学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帮助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组织学生讨论,不片面追求所谓“唯一正确”的结果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

四、网络环境下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语文教学模式将以信息化为特征,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运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信息化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学习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备课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中教学共享资源丰富的特点,注重知识“框架”的研究。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将在老师设计的知识“框架”的引导下,通过老师指定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所需知识,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通过学习论坛将阅读收获的结论与老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相应地,老师也在线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具体的几种教学模式:

(一)个别式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我们可以通过个别式教学模式来加以实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难度和教学重点。在网络环境中,这种教学模式通过网络课件及老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进行。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广泛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拟定某些问题,同时提供问题探索的信息资源,老师给予适当的启发与提示后,让学生自主的在网络中进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知识要点。一般分为六个阶段: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对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

老师所拟问题的分析;学生搜集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学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将抽象提炼上升到理论;学生对结论进行反思。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四)协作式教学模式

协作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们组成若干协作学习小组,在网上进行交互合作,从而使学生个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五、小结

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拓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交互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让语文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既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量大,操作简单快捷,形象直观的特点,又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

第五篇:浅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

浅谈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

【摘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具备了许多传统教育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展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个人的经验构建知识和理解事物的一个主动过程。因为个体在遇到新的经验时通过同化或顺应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认知主体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而不是仅仅靠教师的传授得到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通过意义建构的途径而形成的。该理论强调学习者要更多的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与咨询。

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以“学”为中心成为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学习模式,成为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必然需要。

一、网络环境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但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教学网页,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设适合学生自学的条件,挖掘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渴望和潜能,建立起一套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2、发展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面对知识急剧增长的社会,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学生将来能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选取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努力钻研、探索所获得知识的领悟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产生兴趣,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效率地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3、协作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提倡协作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十分重要。教与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的闭门造车,不是没有师生交流、学生交流,教师应要求学生的学习在带有主动性的同时又能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

4、反馈及时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同时设计好当堂训练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而不是直接由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

5、激励性原则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及时发现每位学习者的进步,随时给以鼓励性反馈和学习建议,有效地保护学习者的自尊、树立学习者的自信、锻炼学习者的自强,并激励学习者获得成功,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施展。

二、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1、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设计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搜集大量信息素材,制作成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多媒体课件、网页,以及把它们组织成一个系统,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它,让学生去探索,去讨论,在自主学习中解决有关问题。并借助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及时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

2、教学过程的具体实例

(1)教学目标分析。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意义建构的对象(通常是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2)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我们可以从生产生活实际入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介绍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在《氯气》一节中可以从氯气作为化学武器在二战中的使用、漂白粉的使用、氯气泄漏导致中毒事件等入手创设情境;又如《实验室制取氯气》在课堂中进行演示(电脑模拟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然后学习网页上的模拟实验等,这样通过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这些都是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

(3)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先浏览“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网页,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然后学生自主浏览网页、自主探索,教师利用教学平台监控辅导或巡堂指导。

(4)交流讨论。学生在个人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当前学习主题的意义建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也可通过由学生提出。在《氯气》中,主要设计了讨论题并放在“问题探究”网页。其问题有:a、氯水为什么呈现黄绿色?b、氯气跟水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c、氯气可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不能使干燥的布条褪色,这个事实说明什么? d、氯气跟金属反应有什么规律?e、市售的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什么?f、漂白粉的生产原理、漂白原理又是什么?漂白粉为什么具有漂白、消毒作用?g、实验室用那些物质制取氯气?想一想,还可选用哪些物质替代反应物?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用哪些主要仪器?h、用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作用能制得氯气?若用含4摩尔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在标准状态下能生成多少升氯气?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组际交流、思维碰撞、集体性评价。教师归纳总结,帮助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5)实验探究:由于氯气有毒,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在课堂上操作做实验是不现实的。为此,可以利用Flash制作了《氯气与铜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氯气与氢气光照爆炸》、《氯水光照分解》、《次氯酸的漂白性》、《氯气实验室制法装置组装》、《实验室制取氯气》、《氯气工业制法》等逼真的电脑模拟实验。但对于现象好、没有毒性、安全性强的实验让学生分组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各组上台交流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成果,同学进行自评和互评。

(6)达标检测。在网页上主要设计一些与本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相关的选择题,可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检测的目的是供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用。

(7)总结创新。教师最后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达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陶行知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之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之能学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总之,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让新的思想渗透课堂教学,不断去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慧贤著: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2.熊燕:科学探究——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

3.陈晓慧、李馨: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环境创设

4.庄岩:在校园网上构建学习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英语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共五则)

    小学英语网络环境下的合作互助学习————跨越式模式下英语教学中的合作互助学习摘要: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英语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的......

    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

    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竞争与合作

    网络环境下的营销竞争与合作摘要:在当今社会的发展非常迅速,比较显明的销售市场也很受限制,根据大众的需要我们的网络市场诞生了。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把网络市场销售做好,市场......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之初探

    网络环境下,语文学科如何进行合作与 探究式学习问题之初探 湘阴县长康中学 吴建珊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目前流行的多媒体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倡导全新的网络资源支持下......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一般是与教师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学生要依靠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资源是一种分布式的......

    谈谈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

    谈谈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 ●杨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

    浅谈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教学 姓名:摆玲 单位:农二师38团学校 联系方式:*** *** 浅谈网络环境下211跨越式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现代化教育的......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内容摘要: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中的教与学进行详细的阐述。基于网络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