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网络环境下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摘要] 网络在新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与繁多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改变了经理人员监督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能力,便利了企业的组织管理,加强了企业员工的交流以及企业与客户的交流等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对策来加快企业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企业文化 建设 探讨
一、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具体内涵
网络时代的到来赋予了企业文化新的内涵。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价值观、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等均表现为企业独有的文化心态和氛围;它又是一种管理理念,即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企业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因此,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了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论,成为企业的灵魂所在。
1.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人本管理,它可看作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以价值取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再是稀缺的自然资源,而是充满无限创造力的智力资源,企业把发展无形资产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不再注重以往的流水线、节拍性等严密的分工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而是更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企业在经营理念上,不再简单地去满足市场需求或适应需求,而是积极地去创造需求,引导消费。
2.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显著特征是构建企业价值观,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形成已人为主体的人本化,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企业文化整合,形成创新管理模式,实施软管理。
3.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功能
网络时代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具有的多种功能,它能起着分界线的作用,即:它使不同的企业相互区别开来;它表达了企业成员对企业的一种认同感;它使企业成员不仅仅注重自我利益,更考虑企业利益;它有助于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它通过为企业成员提供言行举止的标准,把整个企业聚合起来。
二、网络在新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1.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无尽的空间与繁多的手段
企业人员通过网络的新型沟通渠道营造了公司文化的新天地,并以此诠释着效率、民主、平等、畅通、愉悦等等价值。有效沟通方式因为网络的出现而增加了很多的可选择空间。公司内部的人员既可以选择在局域网的BBS上发布信息、讨论专业问题;也可以越级向上司发送电子邮件以征询意见;更可以通过企业OICQ、MSN的聊天途径与同事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只要有足够的自觉性,我们认为这样的交流对于维护同事之间的合作友谊是无与伦比的工具);甚至文件的传送也无需离开座位,音频及视频的多媒体支持也使得不同地点的同僚们可以成功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议事模式。
2.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经理人员监督和控制组织活动的能力
网络文化固然给现代企业带来沟通渠道的创新,但新型企业文化应然是多元的,这种正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只是对管理控制信息资源的一种增加而不是取代。在高歌猛进地倡导以信息技术创新沟通机制的同时,我们仍然不能否定其他传统沟通机制的有效性。
会议、短暂的会面、单独谈话、四处巡视、社交活动、电话交谈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仍
然是经理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何种情况下采取何种沟通技巧或途径最为有效,才是关键所在。并且职业人士在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及拓展,尤为重要。网络在这方面为企业经理人提供了方便,诸如当主管经理正在气头上,如何与之沟通的问题,可能一个带有动画的电子邮件的作用更大于任何其它方法。
3.网络为企业内部成员的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
一方面企业成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行非现场交流,另一方面企业成员之间也因为邻座的随机组合而大大提高了面对面交流的范围。这种沟通体系也许一般企业还难以做到,但是对于遵循网络化生存规则的企业来说,通过网络进行非现场交流却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几乎就在一瞬间,很多企业的成员都喜欢上了内部网络。先前通过纸质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开始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大家开始习惯于在网络上进行任何信息的交流,包括企业的,生活的,甚至是绝对个人的。
在惠普(中国)公司有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办公桌的数量永远比员工的数量要低,企业鼓励员工带着便携电脑在办公室以外的其他地方比如家中办工。员工的办公地点并非固定,员工总是处于流动性的办公状态之中。即便企业的管理者也是遵循这一规则,在公司并没有专用的办公区间。惠普的这种做法显然是基于其强大的内部网络基础,或者说,正是内部网的支撑,惠普才真正实现了其梦寐以求的无纸化办公。我们发现,这种规则的实行,除了对惠普直接产生高效、节能的功用之外,对惠普的公司文化建设也产生了新的推动。
4.网络加强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网上交易将成为企业重要的销售渠道,而且也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般企业都渴望在自己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之中,能同客户保持充分的交流,那么企业在打造“客户服务中心”的时候,如果能设计网络平台,所谓的“客户生态圈文化”就有了基本的实现途径。再者,由于国际互联网24小时不停顿地运转,使企业网上交易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而产销在网上直接联系,使信息交流更直接、更快捷,降低了交易成本,而且也弱化了中间层次的作用。
总之,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紧密,这对网络时代下新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企业文化随着员工和领导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慢慢的形成了。在网络交流中,个人的创意可以很自由的放到网络上来讨论,实现了新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
三、网络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刻不容缓。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能否建成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将成为在新世纪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1.注重企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21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2.树立企业品牌,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同步发展
网络时代,经济与文化的共生互动关系日益明显。文化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同时
又渗透于经济,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后劲。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济中的文化含量大小、文化力作用的强弱和经济力与文化力相结合的程度。品牌既是一种实力,也是一种文化。好的品牌既具备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也能满足消费者精神诉求的深层文化需要。面对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域特色和高度国际化的行业特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要注重文化力的开发,并以争创品牌为突破口,通过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优势,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战略。
3.塑造形象,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实力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显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赢得客户信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它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企业进步的“法宝”。面对竞争,我们应该利用文化的整合力,全面重塑企业的崭新形象,以期对顾客形成可信赖的企业形象,对员工形成关怀型的企业形象,对社会形成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对竞争者形成开拓型的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4.实现自我管理
在网络时代,个人主义行为将会越来越突出,然而,我们所说的个人主义与个人私利是根本不同的概念。在网络经济时代,每一个网站就是一个领导者,每一个人就是一个领导者,每个人要靠他的智慧、知识,通过他的网络施展他的影响力。网络时代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比如,一个人有音乐 或其他方面的天赋,他可以将他的曲子或其他作品通过网络传遍整个世界。这样是不是会助长自私自利的行为了呢?可能会,但在21世纪很难生存下去。因为每一个人的信息沟通基本上是通过网络,要把海量的信息传出去,如果人家接触几次以后,发现你不可信赖,不懂得尊重他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网德低下,那么人家就会将你的地址从他的网络中切断;同时,人家有好的信息,也不会送到你的信箱里。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没有信息,就很难生存下去。所以,自我管理在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越来越重要。自我管理虽然只管一个人,但它却适用所有的人。自我管理与其他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自我管理包括那些内容、有什么方法、不同的人自我管理有什么差别等等,都需要我们去探讨。
5.重视个性发展
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同是美国文化区内的企业,惠普公司文化便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倡导团体主义,主张建立轻松、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6.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强化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因受到一定刺激而获得继续或中断的过程。获得行为继续下去的结果的强化,叫做正强化或积极强化;使行为中断或中止的强化,叫做负强化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的刺激使人们获得奖赏性情绪体验,而消极强化的刺激带给人们惩罚性情绪体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
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我们应该以建设一流企业为目标,以培育和发扬企业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员工素质、建设一流队伍为基础,注重文化规划,实施品牌战略,塑造企业形象,重视个性发展,积极强化持之以恒,最后形成涵盖英模文化、经营文化、服务文化、精品文化为等基本要素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蔡国强梁瑞心: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1):145~146
[2]杨子新:论新型企业文化之构建[J].学术交流,2004(3):123~127
[3]宋雪梅: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6(2): 104~105
[4]崔强闵相基:知识经济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地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6(2):56~58
[5]朱传杰:企业环境变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J].经济与管理,2003(7):37~38
[6]尚广占: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J].有色金属工业,2003(9)56-57
[7]王家斌刘阳: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8
(1): 65~67
[8]刑以群:管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策略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策略探讨 作者:何登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03期
[摘要]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随着网络在学生公寓的普及,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则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四个层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进行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公寓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何登溢(1972-),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团总支书记、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9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时代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SJB88013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05-0168-0
2大学生公寓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在公寓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群体文化,以及通过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反映着大学生的专业特色,体现了大学生的活力和朝气,折射出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几方面的良好状态。因此,建设大学生公寓和谐文化成为一个崭新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拟在网络环境下,探讨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结构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四个层面:
第一,物质文化,即硬件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一层面。主要包括学生公寓区的文体教育设施、服务生活设施、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学生公寓环境的美化等诸多物质条件。
第二,制度文化,又称管理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二层面。主要指大学生公寓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情况,如大学生宿舍文明公约、宿舍管理条例及公寓网络管理条例等。第三,行为文化,即运行文化,为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三层面。主要指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表现在公寓区内舍风、学风、人际交往等大学生文娱活动、群体行为及生活方式等。
第四,精神文化,即核心文化,是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第四层面,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主要指大学生在公寓文化活动中,形成团结友爱的文明风尚,增强公寓成员的凝聚力,逐步形成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群体形象。
物质文化是公寓文化的载体,是公寓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的制度体系,是公寓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整个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为文化是大学生言行举止的外在体现,是公寓文化的写照;精神文化是公寓文化的核心,主导着公寓文化的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和行为文化。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互联网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条件趋于成熟。信息网络是代表现代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网络作为极其便利的交际工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网络以其承载信息量大、知识传播成本低等优势,为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网络进入大学生公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把网络普及到学生宿舍,每个人设立独立账号,通过网络建设实现向公寓文化视角的渗透,建立健全的公寓学习网络和学习体系等都已成为可能。
2.公寓网络的普及促使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思路创新。大学生公寓网络的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公寓网络的正确利用有助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现代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和学习观念。在学习型社会中,如果一个人、一个群体学习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就可能被淘汰。网络进入公寓给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平台、创新了思路,网络提供的社会信息资源、课程学习辅导与人际交往平台,为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生生存提供了软环境。
(二)挑战
1.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物质文化的不和谐。目前,我国各高校公寓网络硬件建设存在着较多的不完善之处,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网络速度慢,导致了很多学生对公寓网络不满意,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校在公寓网络的建设上资金投入不足,网络管理技术不成熟,网络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很好地成为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生公寓的网络文化和谐建设就无从谈起。
2.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管理制度文化的不和谐。互联网在大学生公寓的普及为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公寓网络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的组织体制还不健全,现有公寓网络管理水平还不能对大学生在公寓上网时间及内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没有有效的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就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时性。高校普遍存
在大量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公寓网络文化的现象,管理体制层面的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公寓网络文明程度缺乏保障。
3.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行为文化的不和谐。虚拟的网络世界使得一些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失去约束,部分大学生长期滞留寝室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导致他们脱离群体,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有小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这部分学生往往自我封闭、生物钟紊乱、反应迟钝、经常旷课,成绩一落千丈。由于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创造和发布信息,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非直观性充分向网友展现自己心理的阴暗面,利用网络入侵他人电脑窥视别人的隐私,发表一些与现实中伦理道德完全相悖逆的言论,甚至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网络游戏甚至充当网络黑客的现象给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4.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与精神文化的不和谐。公寓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特征既给人以创造,又产生虚假,会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网上部分西方国家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容易影响那些辨别能力差、意志力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大力加强大学生公寓网络建设,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
三、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公寓网络硬件投入是公寓物质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现在各高校的公寓网络建设参差不齐,发展也极不平衡。有些学校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网络体系和颇受学生欢迎的公寓网络,有些学校还没有意识到公寓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拥有一些网络设施也形同虚设,尚未形成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网络阵地”的意识。大学生公寓网络硬件建设仍然是校园网络工程的基础工程,建设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发展、成长和规模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大学校园信息化的进程。
(二)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公寓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基础
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出台公寓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公寓网络管理做到依法办事,有章可循。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寓的相关规章制度,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遵守。公寓管理工作者要对公寓大学生自备的电脑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档案,发挥综合测评机制的作用。网络行为档案包括学生的个人情况、政治面貌、联系方式、家庭情况、上网时间记录等资料,这样便于管理者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
况。公寓区网络行为档案是作为学生入党、学年评奖评优和助学金的重要依据,这样既有助于规范学生在公寓区的行为,又能充分发挥综合测评指挥棒的威力及管理育人的作用。
(三)建立公寓管理网站是公寓行为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
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公寓管理网站。公寓管理网站不仅是“人机交互”的工具,更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大学生公寓管理网站,及时发布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宣传和谐公寓文化内容,把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影片挂在公寓网上,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在公寓管理网站上开设公寓文化论坛,大学生以实名制注册和登录,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公寓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如以“丰富寝室文化、构建和谐网络”为主题的寝室文化节、公寓文化节,举办以绿色上网为主题的“网络文化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如以寝室为单位的网页设计大赛,网上寝室文化建设评比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与兴趣,引导学生绿色上网。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利用公寓网络平台开展网络办公,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与大学生在网上见面,就学生关心的问题形成定期网上反馈制度。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使学校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双方沟通了解,便于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公寓网络不仅是获取外界信息的平台,而且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良好空间。大学生公寓网络作为一个契合点,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完全可以把公寓网站建设成为一个融信息手段与教育服务为一体的、渗透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与平台。
(四)网络工作队伍是公寓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公寓网络虚假或负面信息很多,还会有安全隐患,要保证其长期高效而良性的运行,需配备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充当起公寓网络文化的监管员和把关人,成为公寓网络安全卫士。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网络工作队伍日益成为各高校建设公寓网络工作体系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成立一支专门的网络技术教师工作队伍,严密监控网络犯罪,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适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疏导。二是积极培养发展一批思想素质好、网络在线时间长、网络威望较高的学生担任网络管理信息员,深入到学生喜爱的论坛、网站上,将积极、健康的想法和主题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三是重视辅导员网管队伍建设,一些有能力的辅导员在所管辖的宿舍区构建虚拟的空间,通过QQ、论坛、MSN等网络工具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心里真实想法和辅导员在网络上面对面的交流,便于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军.和谐视野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09(4).[2]陈震.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平原大学学报,2004(2).[3]白洁.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4]邓礼坤.关于对大学生公寓网络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6(12).[5]董国荣,朱丹芳.网络进公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8(4).[6]赵勇.关于高校公寓网络管理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
以网络的名义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当今世界,个体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巨大变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经典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该报告指出:21世纪的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求知(学习)(learn to know)----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做事(learn to do)---学会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学会共处(learn to go together)---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学会做人(learn to be)---以适应和改变自己的环境。以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这四种学习既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需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需和学习同伴结成伙伴关系合作共事,可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有助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 关键词:网络教学 教学设计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那么,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等。[2]
1.教学内容的变化。网络教学丰富了书本中原有的知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二维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图像构成的动态的。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样,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例如,在网络课《珍稀动物》[3]的教学设计。专题网页所呈现的珍稀动物不仅仅局限于书中所介绍的大熊猫、白暨豚、金丝猴三种,而且对于这三种珍稀动物的介绍的内容远远多于书本中所介绍的。教师的设计中,又增加了江浙地区所熟悉的一些珍稀动物,扬子鳄、丹顶鹤。教师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书本中的珍稀动物尽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能见到的不多。教师增加江浙地区能见到的珍稀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同感。
2.教学过程的变化。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在小学六年级的音乐网络课《秋诗、秋画、秋乐》[4]中,教师设计一个环节,分别展示4段音乐,8幅图片。让学生自己选择,哪四张和前面四段音乐相符合图片吗?。这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不能实现,也无法想像的。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来学习。去搜索所需要的知识是大量被采用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
4.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
但是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要真正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根据新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比较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具有信息资源开放、跨越时空限制、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传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学习者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例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自己主动建构知识及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基于Web的教学设计具有超链接功能,可以使学生用多种方式探索同一专题,有利于实现认知的灵活性,同时给予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最大程度地支持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综合各个学科内在知识体系,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调动了学生纵向与横向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这对于开发人力资源很有益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 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d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在线讨论、在线答疑等实时交互,照顾个别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习者可以协作学习。
传统教学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即教学是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级向上,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习者既有的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设计出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方案。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路线,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基于wed 测览方式的超链接,很容易实现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区别也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教学目标代表教师期望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掌握的知识,学习目标则是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定的目标。传统的教育中主要关心预定教学目标,而现代教育的设计思想认为学习者目标是第一位的。因此,基于Web 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较灵活,能够支持和帮助学习者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
在设计时,可以采用有指导路径的方法引导学习者,有指导不等于强制,仍然要给学习者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由学习者自己生成学习目标的内容,即允许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路径,而不需要设计者预先确定学习路径,系统必须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的支持,在学习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某种策略影响学习者决策,如通过合作学习策略等。
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等,使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因为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从前台走到了后台。教师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是教师在教学当中不可能被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所取代,相反教师在这种模式下的重要性更大了,计算机只是一种信息加工和呈现的工具,教师惟一选择是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扩大知识面,教学组织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的群体协作。网络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制作教学课件、如何把它们组织成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形式。
计算机及网络固然是先进的工具,但是任何一个工具如果使用得当,都可以成为认知工具,判断一个工具是否成为认知工具的惟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因而建构工具的设计关键仅在于工具种类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工具使用方式的设计。
总之,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的知识和信息往往集中在一起;学生需要通过对这些知识和信息的整合,发现和获得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并进行新的意义建构,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而这恰恰是信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是一种现实的生存空间,学生要想学会生存,就应该包括学会在网络空间中生存,因此,网络能力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最主要的是网络教学设计要适当。
参考文献:
[1]http://61.144.60.222:8080/0518/jxms1/pages/p1-4.htm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
[2] 网络对教学模式的冲击——谈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 北京四中 钱晓菁
[3]专题网页http://dw.zslxx.net 此课曾获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等奖。[4]此网页在http://www.zslxx.net 中山路小学瑞博网络平台上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发展
网络环境下企业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内部控制内容和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应探讨在新的环境下,重新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使之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互联网对 经济 生活的 影响 越来越大。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经济单位,其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网络的发展对企业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可以这样说,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
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挑战,网络逐渐成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媒介。面对日益变化的网络经济环境,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其发展趋势已初见端倪。网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环境支持企业传统的宣传手段主要依靠纸质媒体和平面媒体,其传播速度和范围十分有限,但宣传成本却十分昂贵。对于大企业来说,因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且财力相对较雄厚,在宣传上从一开始就占有一定的优势。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发展阶段的新生企业,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中利用宣传来提高品牌知名度相对于成熟企业来说无疑要困难。也就是说,在传统经济环境下,新生小企业的成长速度比较慢,发展机会比较少。而在网络经济时代,这种局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使得新生企业可以极小的成本进入市场,企业的宣传手段不仅可以依靠传统媒体,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媒体来进行,其中通过网络进行宣传无疑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结果看,除了极少部分毫无竞争力的企业外,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和富有远见的小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的页面链接,将企业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产品情况介绍给感兴趣的潜在目标客户群,同时收集各类信息建立企业需要的数据库,服务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这种将企业信息发布在internet上、通过与搜索引擎合作的方式,使得企业只需花费很小的成本就可以在数秒钟之内,把需要展示的信息传送给世界每一个角落里的现实或潜在购买力。这种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在费用方面,也仅限于硬件的投入和网络接入及维护的费用。与搜索引擎的合作,可以通过“窄告”的方式来发布广告信息,其付费根据目标客户的点击数进行 计算 ,点击的目标客户大多是潜在的客户。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这些费用投入少,但是却不会比传统媒体广告投放取得的效果小,而且与搜索引擎合作发布广告,点击者大多是对产品感兴趣的目标客户,企业为其点击付费完全是超值的。
近两年来,人们对网络经济的热情迅速升温,大量资金、人才和其他要素资源纷纷向网络概念聚集,对网络经济的讨论乃至争论也一直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是我们讨论网络经济对当代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何种影响的基础,是探讨网络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
网络经济的实质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的网络经济,以因特网的迅速普及为基本特征。短短的四年时间,因特网的使用人数就超过了5000万,而达到这一规模,收音机、电视和电脑则分别花了38年、13年和16年。证据表明,因特网的出现完全可以与印刷术、蒸汽机、电话和装配线等相媲美。
对现代企业而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网络经济核心内容之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思想、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革命性变革。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我们不能因为在网络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泡沫”,而否定网络经济本身,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尽管一哄而起的网络“激情”所导致的一轮“泡沫”已经破灭,网络经济大潮并不会因而停滞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器和震荡之后,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正在越来越明显地突出出来。同时,人们也日益清醒、冷静地认识到,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实体经济,而且一定会扎根于实体经济。生产力变革的最终实现,取决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能否进一步整合。只有当网络经济创造的生产力可以使传统经济的创新能力获得更大的提升,“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尽管这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因此,从企业运行的角度,应当这样定义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基础之上,各类企业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源,并依托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网络进行动态的商务活动和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按照这个定义,网络经济绝对不是网站经济,也不等同于网络公司经济,在网络经济中唱主角的,恰恰是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而进行研发、制造、销售和管理活动的各类实体企业,自然也包括一切传统产业中的各类企业,它们才是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各类网站企业或网络公司只不过是为各类实体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而已,它们中的一些不景气正是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并不意味着新兴企业的破产。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管理与发展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目前看来,网络经济下对现代企业的影响可以简要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成长方面
进入网络时代,人们正由稳定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转变为临时的商品供应垄断者主宰的经济,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销售正在让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谁的科技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谁最先发现最终消费者,并能最先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谁最先顺利地为消费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务,谁就是成功者。这里并不是说企业可以忽视发展科技,而是要把技术研发看成是工具、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企业经营方式
以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将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企业经营方式,摆脱常规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这不仅要求交易双方和服务部门的商业信用和支付的银行信用高度成熟,而且要求保险机构、金融机构、供应商和客户在电子网络交易系统中的高度整合与兼容,使网上市场成为交易参与者密切关联和利益攸关的集合体,从而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其间,一些传统的规则和惯例的确在发生变化。因特网可以使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急剧降低成本,将客户关系管理(CRM)提高到超乎想象的新水平,进入企业原来因为地理条件而被排斥在外的市场,创造新的收入渠道,并最终重新界定它们所经营的业务的本质。网上交易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扩张和普及,就在于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这是由于,一方面每个采购合约中投标企业数量增加,增强了竞争,导致价格下降;另一方面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谈判可以大幅度减少,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
在因特网的支持下,传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以国际品牌为龙头,通过原厂委托制造的方式把生产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其极端的形式是全部产品均为外包生产,品牌公司只负责设计和营销。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大小的意义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与大企业同样好地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
(4)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
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将会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进一步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开发出来,使企业的内部机制和管理更为高效、协调和及时。通过因特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形成内部的高度整合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网寻找客户、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职能。第三步是对价值链或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实现电子化管理的高效运作,使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发生实质性变化。最后是通过网上销售扩大相关的服务范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完善。
(5)企业组织结构
网络经济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得以创新,从而使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事实上,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运行的环境呈现复杂多变、无法预测的趋势,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越来越难以适应;另一方面,同样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又为应对这种趋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手段,推动着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的创新和发展。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工业经济时代严密的企业层级制组织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而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强大支撑下,非层级制正呈如鱼得水之势,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和分立化等基本趋势。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能够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使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成为企业改革与调整组织结构的新时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经济还会继续展示其巨大的变革力量。同时,这也意味着企业运行方式和管理方式有着无限的创新空间。
在网络环境下,企业越来越多的经营活动将直接通过网络来完成,因此,网络的应用将促使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传统业务流程的一些环节被省略或合并。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了新的问题,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也有其不足之处:、组织结构。传统方式下,编制记账凭证、审核、汇总和登账及报表的编制设将设置不同岗位,呈现“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沟通效率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网络环境要求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很大的柔性、灵活性和实时性,要求信息得到及时的沟通。
2.权责分派体系。随着网络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扁平型组织结构的建立,企业的权责分派体系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涉及岗位设置和交易授权两个方面:(1)岗位设置。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一些业务职能将被取消或合并,一个人可以同时执行在手工方式下多项不相容职务,工作岗位及其职责需要重新合并和划分,工作岗位重心也会出现迁移。就会计而言,会计岗位可以按照会计信息的不同形态,划分为会计核算组、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组、管理组。在网络环境下,会计岗位的重心由传统的会计核算转变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这种工作岗位及其职责的变化更加强调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合作;(2)交易授权。传统的交易授权方式大都采用签字和盖章等手段,而在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的交易授权都镶嵌到了计算机软件模块中,相应的交易授权方式一般采用计算机口令和数字签名等手段。这种交易授权行为可以在人工介入很少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它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授权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潜在风险。由于财务信息的开放性和保密性,会计信息系统各类人员对其权限内的工作都设置一定的口令或密码,但他们的工作态度、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某内部人员盗取他人的口令或密码,改变他人的权限,就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带来威胁。
3.信息安全保障会计信息化平台是搭建在计算机与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要借助网络等通讯手段来完成,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个隐患。例如,网络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对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来讲,如果内部控制不严,会计信息会很容易地被毁损、失窃和失真而导致不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也会产生非法访问、未经授权拷贝。另外,大量会计信息通过网络通讯线路传输,有可能被非法拦截、窃取甚至篡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遭受“病毒”入侵或“黑客”攻击的可能性更大等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保证信息从传递到接受的真实性、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企业内部员工素质的控制在网络环境下,企业内部人员合作和竞争的趋势日益显著,这就要求每位员工不仅要熟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成为符合时代需要和适应企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使得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足够和必备的人力资源。另外,网络也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信息道德危机,即企业内部员工道德素质的败坏将加大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世纪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时代背景,已容不得我们对信息化和网络经济有模糊的认识和肤浅的理解。实际上,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对网络经济的理解和态度将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丢掉幻想,积极参与,勇于创新,急起直追。对我国企业而言,首先,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已经如此紧迫地逼到了各行业企业的面前。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或是商务模式的选择问题,而是适应和顺应国际潮流,在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竞争力的战略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惟一的选择,任何忽视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彻底转变观念,中国企业才能够通过学习来认识和把握未来社会的基本走向,调整、变革企业的战略构想、运作模式和组织构造,以求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合作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中国企业应对网络经济,既要主动地抓住机遇积极融入,又要稳妥地防范风险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脱胎换骨般地改造企业,是对企业家战略远见、创新胆识、经营智慧和管理艺术的最大考验。一般说来,近期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结合企业信息化战略和对传统运作方式的改造,促进自身结构优化升级,适时推动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经营模式创新。当务之急是找准切入点,构建企业内部网,用最新的、最适宜的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经营组织方式。通常可以选择从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门做起,然后逐步推广,直至全面提升企业自身业务流程的运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业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已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紧密结合宏观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设计、选择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开展电子商务的长期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与不断变化的网络运用环境相适应的多档次技术和经济组合,完成循序渐进地、从基础到高端地分阶段、分步骤发展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危机的发生几乎是突发性的,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想办法来处理。此时企业面临的压力却是空前的,尤其是发生企业内部危机时,危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系统,危机发生前能够预警,发生时有能力应急,发生后可以迅速恢复。尤其是企业发生产品危机等内部危机时,企业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前途。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也是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的普及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消费观念,也使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可能催生一批新兴产业,传统的各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不断调整自己,使自身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不断地进行经营创新,充分利用网络经济信息时代。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法学
谈网络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开展课程导学
[摘要] 在现代远程网络技术条件下,法学教师如何来开展网上课程导学,这就需要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提高法学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以此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网络条件 法学教师 课程导学
随着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导学,加强法学专业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们法学教师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网上导学是指网上课程辅导,法学教师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法学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利用远程网络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的指导。它主要有以下几部分构成:
(1)课程学习之前的导学:主要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制订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计划。网络教育为法学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导学的首要任务是法学教师应根据法学专业学生个体的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制订出科学务实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在课程学习之前法学教师有责任让其了解课程的难易程度、媒体资源情况,供他们自主选课,确定学习任务与目标,并根据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的情况指导其制订课程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2)阶段性导学:当课程学习开始后,法学教师导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明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时发布阶段性导学材料,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把握学习进度节奏,明确各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多种教学媒体中获取知识的技巧。
(3)考试后的导学:课程考试结束后,法学教师根据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反馈及时矫正偏差,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再提高。师生之间在经过一定阶段的教与学后,法学教师要根据多向的反馈信息,特别是通过试卷分析,了解法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网络与其就学习成绩、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个性化问题进行再沟通,及时修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媒体组合、师生交流等方面的不足,帮助其克服自学中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导学任务。
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网上辅导,法学教师在导学中要着重培育法学专业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
一、在课程导学中首要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不按传统的教学班形式组织教学,而是成立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辅导、网上答疑 等活动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法学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程导学中,法学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计划的指导者、学习方法的咨询者、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成功的激励者等多重角色,法学教师能否提供行之有效的导学支持往往成为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成败的关键。
首先,法学教师要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完整的自主学习计划有助于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进度,不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同时,法学教师也能根据计划有效地督促、检查、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法学教师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合理利用教学要素组合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指导他们把自主学习与学校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对每一门课程的教学都要设计一份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把自主学习指导和教学支持服务结合起来,把学习进度安排意见和教学进度安排结合起来,使教与学良性互动,构成有机的整体。再次,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针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法学教师可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首先要面向全体法学专业学生,按自愿的原则把分散在各个单位、各个地段、各个行业的学生组织起来,力求使每个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习小组的主要活动形式可以围绕每个阶段课程导学过程中提出的思考讨论题,通过自主网上学习,相互协作,寻找答案,提出见解,展开讨论,结合网上讨论答疑活动,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既有对法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又有对他们学习支持服务的设计。依托网络环境所具有的共享性、在线性、交互性和时空非限制性等特点,设计出有利于法学专业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以达到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目标。因此,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不仅仅让学习者学到特定的课程知识,还要使法学专业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为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课程导学设计中必须着眼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社会需要具有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信息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网络条件下的课程导学突破了书本是知识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程导学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扩充学习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量。作为未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法学专业学生不应该仅仅是接触教材中的内容,而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个意义上,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上,让他们在面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课程内容更深层面的理解。这就要求法学教师在课程导学过程的设计中将所 2 需的课程相关教学资料收集整理好,保存在特定的文件夹或网页的相关窗口中,让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简便的方法能够访问到或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也可以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事件、人物等,通过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更多关注,由此引导大家进一步去阅读相关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让法学专业学生逐渐学会选择并有效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由其自己对大量素材进行快速提取、加工整理和再应用。这一阶段的课程导学过程设计,重点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信息加工和思维的流畅及表达能力,围绕课程导学要求,形成使大量的信息转化为法学专业学生内在知识的良性循环。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融合在课程导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使法学专业学生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能力,为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协作学习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服务环境。网络学习的基础是个别化学习,但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协作化学习有助于促进法学专业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获取信息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在课程导学设计的操作程序的指导下,可通过竞争和角色扮演等途径来实现协作化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法学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课程导学过程设计中充分提供多种网络技术的支持,如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BBS讨论区、留言板、QQ群、电子邮件等,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让法学专业学生在相互的协作学习中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共享性和交互性,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共享性和交互性是网络技术的显著特征,使网络教学资源的形式呈现多样性,对于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技术训练、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合作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法学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资源设计、网络交互等激发、唤醒法学专业学生网络学习的潜在能力,并采取适当的策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与交互,使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在网络课程导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把网络教学中的抽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而且还可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揭示事物的特征。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信息传递单一,法学专业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等情况。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程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达了教学意图,调动了法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法学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同传统的学习形式相比,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交流极大地扩大了交流范围的时间和空间,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法学教师的网页、QQ群、聊天室、在线回答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并且还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对于远程学习3 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法学教师及时并充满热情的反馈信息有利于维持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每个学习者从单个式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识中走出来,学会了协作学习,获得了群体力量的支持。另外,每个学习者在网络中都以平等的身份与他人合作,这种平等地位无疑大大增加了协作的有效性,使法学专业学生感觉到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是进行分工合作。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是在这种协同学习和学习同伴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时师生之间、法学专业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可以不断变换角色。
参考文献:
[1]刘新萍、赵铁成:网络环境下的导学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 2007,(1)[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许冰冰:开放法学远程教育多元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
[4] 牛丽娜、丁新:基于网络交互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3,(6).[5] 张杰:在网络课程中实施发展性法学专业学生评价[J].教育评论, 2002,(6).[6]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1).[7]王国清:远程教育中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