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时间:2019-05-15 02:4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第一篇: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010-04-30

清华领导力培训

机电之家

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基础上设计一套全面系统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量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系统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进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的业务系统,而是为企业的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软件的支撑环境。

目前已有上百种声称具有工作流管理功能的商品化软件或原型系统。为了对这些系统的功能、特点等有一具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工作流过程本身的特点、系统建模的方式、所使用的底层支撑技术、以及工作流过程的执行方式等的不同而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分类如下:

1、结构化的与即席的

结构化工作流指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反复重复、严格按照某个固定的步骤进行的业务过程。定义此种工作流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可以通过对业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得到,从而得到完整的过程定义并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反复使用。大量的办公程序,如公文处理、审批等都属此类。即席工作流则是针对那些重复性不是很强或没有重复性的工作流程的,关于这类流程执行所需的有关参数(如参加者等)事先无法确定,而必须推迟到过程实例运行时才能确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间还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种动态多变的特点在提供更高灵活性的同时,也为过程的建模与执行带来更多的复杂性。

2、面向文档的与面向过程的

前者的侧着点在于将电子形式的文档、图像等在有关的人员之间进行分发,以便能够得到不同人的处理与审阅。现有的文档管理与映像管理系统均属此类。在面向过程的WfMS中,工作流被描述成一序列执行环节。与各环节相应都有待处理的数据对象。各环节的数据对象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发到其他环节中去,如可以将数据对象的值作为控制条件、或者依此数据对象组装成其他的数据对象等。高端的WfMS一般都属此类系统。

3、基于邮件和基于数据库

前者使用电子邮件来完成过程实例执行过程中消息的传递、数据的分发与事件的通知。低端的系统所使用的经常就是此种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电子邮件系统在广域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功能,但整个系统将运行于一种松散耦合的模式下。在基于数据库的WfMS中,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某种类型的DBMS中,过程的执行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数据的查询与处理。高端的大规模系统所使用的一般都是此种方法。

4、任务推动的与目标拉动的

前者指的是从过程的开始逐步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执行,当某个活动实例被处理完之后,后续的有关活动将被创建并被激活,由此直至整个工作流程的完成。这是目前大多数面向过程的WfMS所使用的执行方式。而在目标拉动的WfMS中,一个业务流程被看成是一个目标。过程实例执行时,该目标将被分解得到多个相互之间按一定约束条件的关联起来的可执行的多个环节,其中各环节还可以当成是子目标而进一步进行分解。在各环节均执行完毕之后,整个过程也就完成了。目标拉动是一种全新的执行方式,下一代的WfMS将具有此种特征。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的。一般来说,后面那些特点将给WfMS带来更好的灵活性,同时也将成为那些能够支持跨机构的大规模复杂工作流管理、面向关键任务的WfMS不可缺少的特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本文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功能全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该系统结构。

1、引言

在一个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信息。在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往来信息。如果这两种信息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前一种属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后一种属于B2B电子商务系统。目前对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对业务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难度大,因此发展还不成熟。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组织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组织的业务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从模型建立、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通过一套集成化、可互操作的软件工具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Thomas Koulopoulos曾预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Windows NT)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它将带来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但是目前工作流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都还不够完善,要实现Thomas Koulopoulos的预言可能还需有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作者独立设计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业务或全部业务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如图1。在工作流建模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控制数据,并为业务流程的办理提供所需要资源(如人力资源和物料、设备资源等); 工作流执行阶段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部应用或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

1、实施的三个步骤

根据工作流的三个阶段的分工,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可以分为过程设计定义功能、运行控制功能和运行交互接口三个层次的功能,如图2。

4、过程设计定义功能

过程设计定义功能主要作业务处理流程的计算机定义,她提供了一种分析、建模、系统定义技术,将一个现实世界的业务处理过程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定义;最终的定义叫作工作流模型、过程模版或过程定义,她可以用图形符号进行表示。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这一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内部应用开发工具、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工作流定义等功能。

4.1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

业务流程是由各业务环节连接而成,而每一个业务环节都由多个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在业务建模时可自顶向下的将业务流程中各个业务环节最终分解成一系列的原子任务。所谓原子任务,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每笔业务进行原子化分解,细分到不能再分割的操作单元,每个操作单元即是一个原子任务。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结也将最终转化为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这样各个原子任务的控制连接,就成为了工作流模型。因此,工作流是企业中过程流、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等各种流的综合集成。业务建模工具主要提供流程定义开发人员便捷的与数据流图工具或活动图等流程描述工具类似的业务流程分析工具。

业务模型是信息模型的出发点。信息模型说明了业务处理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说执行具体功能的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建模工具可提供使用E-R图方法构建信息系统的逻辑数据模型;根据实际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适用于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数据模型,同时可生成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脚本。信息模型是个两层次的建立过程,先建立逻辑模型,再建立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支持数据的概念模式,它从抽象的层次上反映内部数据间的关联,不管具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存储方式等等。物理模型支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它与具体选定的数据库类型密切相关。

4.2组织管理

在组织单位中组织结构是信息决策、任务执行和监督管理等重要活动的载体,组织结构揭示了组织单位人员管理的层次,反映了人与工作、决策、责权之间的联系。因此,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单位中如何完成业务流程的建模和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组织结构、工作流、过程建模等概念的提出,为描述组织单位业务流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使过程到组织的映射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组织管理功能,用于定义业务单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职责分配等工作。为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工作流的实例化、执行提供人力资源约束和支持。

4.3资源管理

资源是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资因素,在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必须得到企业资源的支持,相应的组织实体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同时,工作流要保证将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成员。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用于建立组织单位的资源模型,表示组织单位的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描述组织单位各种资源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为工作流模型提供资源约束和支持。

4.4内部应用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应用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化设计方法,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html或jsp或其他可直接调度执行的运用程序。这些内部应用程序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能够访问或存储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在流程定义时流程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设计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运行时用户可以在任务列表中直接调用,执行所需完成的工作。它的最大的优点是让开发人员避免了复杂业务处理应用程序的开发。

4.5数据窗口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设计复杂报表页面的能力,可设计任意复杂的报表,并可画出各种统计分析图并能够使用多种形式输出。在流程定义时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就像内部应用开发工具一样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当流程实例运用到指定节点时,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该数据窗口以用户所需要的形式展现相关信息内容。

4.6工作流建模工具

工作流建模工具以工作流元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采用有向图的方法对现实的业务活动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业务过程到工作流模型的映射机制。对于建模工具而言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建立规范的业务过程的接口,另一方面,所建立的工作流过程可以存储于工作流库中作为工作流引擎的输入,投入运转、执行并接受监控。建模工具的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提供建立工作流模型所需的各类基本元素,比如活动、子过程、连接弧等;

支持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比如鼠标的点击与拖动;

提供用户定义各模型单元属性的对话框;

模型的保存与读取;

支持多层次建模;

与外部自动应用的接口;

4.7工作流模型库

工作流模型库主要用于保存和管理已定义完成的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程启动时工作流引擎将直接加载并将其实例化,同时为工作流的流转提供基础模板。

5、运行控制功能

运行控制功能主要对工作流模型的定义进行解释,创建并控制过程的运行实例,调度过程的各种行为步骤,调用适当的人力、资源和应用程序以完成任务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工作流管理控制软件——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在这一层次的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和工作流监控管理2部分。

5.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可以说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心脏。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不同工作流引擎通过协作共同执行工作流程。工作流引擎实际上是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资源的分配器。在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经营过程中,工作流引擎可以看成是一个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业务过程在她的管理、监控之下运行,因此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直接决定了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2工作流监控管理

系统管理与监控是工作流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工作流系统管理与监控工具能够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建立、设置和优化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各个软件。

2)对过程模型进行实例化。

3)将过程模型中的角色实例化。

4)将运行中的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和数据分发到各个工作流机中。

5)启动、挂起、恢复和终止过程实例。

6)管理正在执行的过程实例,并对正常结束或异常退出的过程实例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6、运行交互接口

运行交互接口主要提供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人员或应用程序工具的交互接口来处理各种活动步骤。交互接口对于活动间的控制传递是必须的,如确定过程的状态,调用应用程序工具,传递应用程序数据等。

7、结论

该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是作者深入研究了工作流管理联盟提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以该体系结构为基础作者领导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新一代工作流管理系统UniFlow。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目前已在电子政务中取得了广泛的运用。

第二篇:工作流与AO系统

OA系统与工作流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InternetPIntranet技术及其应用给我们工作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传统的办公方式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各单位都希望能够拥有一个能真正满足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以工作流为核心的OA 系统,已成为当前OA 系统的主流,逐渐受到政企办公部门和软件开发商的重视。1 概念阐述 1.1 办公自动化

简称OA(Office Automation),意为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是指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各种办公业务,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办公自动化系统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单机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以OFFICE 等应用软件及传统的MIS 系统为代表。第二阶段是以网络为基础,工作流为中心的网络协同工作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正在进行知识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探索。1.2 工作流及工作流管理系统 1.2.1 工作流

工作流(Work Flow)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目的是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约束与监控这些任务的执行,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根据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的定义: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进行传递与执行。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一个工作流包括一组活动及它们的相互顺序关系,还包括过程及活动的启动和终止条件,以及对每个活动的描述。工作流系统是以规格化的流程描述作为输入的软件组件,它维护流程的运行状态,并在人和应用之间分派活动。

1.2.2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支撑工作流的相应软件系统,根据WfMC的定义,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种在工作流形式化表示的驱动下,通过软件的执行而完成工作流定义、管理及执行的系统。”按照传统的时空分类法,工作流管理系统属于支持多人进行异地、异步协作的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可以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上,主要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它与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交互,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2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OA 系统模型

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要实现信息的采集和自动整理,而且应该能开发和利用信息辅助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办公自动化系统必须是一个综合的,且具备多种办公信息处理功能的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需要单位内部的领导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文秘人员、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办公室的工作种类繁多,有信息录入、收发文件、文件编辑、人事管理、文件及信函归档和查询、邮件发送、会议安排、个人、部门及领导日程安排和接待管理等。它的特点是一项工作一般由多个办公人员协作完成,并且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办公流程。按工作流管理的概念来分析,每项工作都由一个任务集和任务之间的流程关系组成。任务集是独立的工作项集合,分别由特定的人员或机构来处理;任务之间的流程关系是文档对象的传递和处理关系。2.1 OA 系统模型

根据学校日常办公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我们提出了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的OA 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整个系统由公文管理、信息发布管理、工作日程管理、资源使用管理模块、文件档案管理、邮件管理、系统管理及自定义工作流管理等模块构成。各模块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2 公文管理模块

公文流转是办公系统的核心,公文管理可分为收文管理和发文管理两大功能,其中包括公文查询和归档处理。采用数据库模式实现内部公文的收发,保证了对公文流转的有效控制。2.2.1 收文管理

实现收文、登记、处理、查询、归档。实现对公文分类、标识信息(包括标题、种类、缓急、密级、收文字号、主题词、收文机关、发往单位、印发时间、生效时间、承办人等)的登记;批示和处理情况登记;查阅收文办理情况,包括经手的领导、部门名单、收文时间,相应的处理意见等;按归档要求对收文进行立卷登记或销毁登记。2.2.2 发文管理

实现发文、处理、查询、归档。包括设定发文题目及发文负责人,填写发文拟稿纸,草拟文件内容,领导对草拟文件内容审核、批示意见, 有关领导对发文稿进行会签并签发, 对正式发文稿进行校对,按要求查阅需要使用的公文内容,按归档要求对发文进行立卷登记或销毁登记等工作。92 2.3 信息发布和交流建立一个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内部信息采集、编辑与发布,以达到信息集中、高效的管理。该模块为用户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信息发布与共享功能,包括:新闻通告、交流园地(BBS)、留言本、征求意见等。其中,新闻通告的发布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通过审核则自动发布在学校网站(主页)上,没有通过则限于OA 中浏览。2.4 自定义流程管理模块 可以进行自定义工作流程的规划和设立,工作流自定义包括定义整个流程的名称、所属类别、流程适用范围、流程权限等;定义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名称、办理方式、办理人员、办理权限等。对于常用、固定工作流程,系统预先加以定义形成工作流模板,供用户使用;并允许用户自定义工作流程模板。自定义流程管理模块还承担对工作流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从一个工作流的启动,到各个工作步骤流转,直到工作流结束的整个过程中,自定义流程管理模块可以按照规则自动选择下一步工作的接管人,管理工作附件及流程进展信息。相关工作流之间可以互相协调,例如一个工作流的完成是另一个工作流的开始触发条件。2.5 文件档案管理

本模块主要是对单位的文件、案卷及重要信息(新闻)等电子文档资料进行归档及管理,并提供多种查询方式,供用户根据权限查询和阅读。常用文档可以收入自己的文件夹。2.6 系统管理模块

此模块定义了系统管理员、部门管理员及各类用户的各种不同权限, 实现了用户层次化的管理。用户权限的设置可以使各级、各类用户有不同的权限,在用户登陆系统后,可以使用相应的系统功能。添加部门或用户、用户的权限设置、系统各类工作流模板等系统设置均在此模块中完成。

2.7 系统其他模块简述

系统还提供了邮件管理、工作日程安排、资源使用管理模块等。其中邮件管理可以提供校内用户相互传送信息,并可以传输文档附件。工作日程安排设学校工作安排、部门工作安排及个人工作安排三个层次的模块,并根据工作日程安排的需要(侧重点)设置重要提醒;资源使用管理可以对公用资源(如汽车、会议室等)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 OA 系统结构级运行架构

采用BPS 网络体系结构,软件的安装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客户端实现零安装。所有系统管理及升级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各个客户端无需任何设定。网络的数据库,使用基于MICROSOFT WIN2000Server 的SQL Server 2000。整个系统用Visua l Stu2dio.NET 开发,ASP.NET 技术框架,实现语言采用C# 或VB.NET语言。要求客户端使用WIN98 或以上版本,浏览器要求IE6.0 以上。开发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4.1 重视分析现有工作流程,抽象出适用的工作流办公处理过程有它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开发一个成功的OA 系统不但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还会受到传统模式和相关人员整体素质的挑战。系统开发前期必须做好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首先,明确组织结构、业务划分和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及其处理过程的数据来源及流向。实际的工作流错综复杂,要实现软件模块的原子化和系统的自组织性必须使软件系统模块与具体的处室、人员无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对现有的组织机构、每个工作的工作过程、活动内容、数据来源、数据去向及约束性等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提取的工作流进行优化,提取出与具体的组织机构无关的工作流逻辑模 型。这样,才能保证OA 系统的灵活性,才能适应单位组织机构的不断调整变化。这一优化过程,不能受限于现有组织机构及现在工作流程,不能局限于对现状的简单模拟。否则,轻则降低了系统的效率,重则会造成系统的开发失败。办公自动化是一场变革,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而是长期的、持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更不可能花钱一买就得。必须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并获得单位领导的理解与支持。4.2 系统安全性设计是贯彻开发过程的主线

由于OA 系统使用人员构成复杂,涉及数据一般比较敏感,所以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本系统主

要通过下列两种方式进行安全管理:(1)每个用户都要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系统在进入每个页面时都要检查当前用户的状态。(2)通过用户权限设置,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只有经过授权才能使用相应的功能。本系统在权限进行分配时,引入了系统权限和工作流权限两类权限,可实现多级组织结构和用户多角色的权限分配机制。系统管理员同时拥有上述两类权限的所有管理权限。基于单位的层级结构,在系统权限中分设管理员、部门级和员工级三个级别。其中管理员具有系统管理最高权限,如系统初始化、用户管理等;部门级用户有发布信息、管理自己发布的信息、管理本部门用户等权限;员工级用户则只拥有最基本的浏览信息权限。同时管理员可以修改任何用户任何模块的读写权限,部门级用户可以把自己拥有的权限分配给下属用户。这意味着权限具有可继承性和灵活性。在工作流执行过程中,权限大小则是由用户在工作流中所处的位置所决定,不受系统权限等级的限制。工作流发起者具有此项工作流的管理权限,可以察看工作流执行状态和修改工作流,工作流的其他参与者只具有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权限。另外,数据加密、数据的及时备份、系统日志等安全技术也被采用,以加强安全性。BPS 结构由于不需要安装客户端,很难做到高等级的安全防护。为此,针对一些特殊应用,系统采取了IP 地址与用户名绑定的措施,限制一些高等级操作。部分采用CPS 结构可能是更好的选择。4.3 友好的用户界面、操作快捷方便是系统开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用户满意度是衡量一个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功能完备、使用方便是直接用户最为关心的主要问题。为此,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1)应尽量采用图形化、表格化的用户界面;(2)设计过程中注意操作的简便性,在统一的界面上,充分考虑信息流程和用户的原有操作习惯,减轻用户的重新学习负担;(3)设置方便快捷的查询体系,增强用户对系统的依赖性;(4)通过多种提醒方式,实现实时通知,可以保证办公工作流的正常流转。实时通信是目前办公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本系统设置了系统启动时提醒、定时提醒、邮件提醒等多种提醒方式。如果能实现手机短信、外部邮件提醒,对于外出人员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将有极大的帮助。与类似腾讯TM 之类的实时通信软件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实时信息处理能力,简化系统开发。

4.4 在信息集成环境下的OA 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在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从整体和集成的角度加以考虑,做好和各类已有系统的集成工作一般学校都有教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多种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相当一部分可能是专用系统。如何实现与这些系统的信息共享,是OA 系统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已有系统,可通过各系统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实现与本系统的数据交换,对于今后可能建立的系统,应预留数据转换接口。在数据库设计时,应给予更多的考虑。4.5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1 修改痕迹的保留办公数据在流转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多人对文件的修改。工作流处理过程中如何保留文件修改痕迹,是一个难题。保留修改痕迹,可以通过使用系统专用文本编辑器、集成OFFICE 类软件等方式解决。使用系统专用文本编辑器,虽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痕迹保留的问题,但是设计开发难度较大、可能和用户的原有操作习惯不一致,且存在与日常通用文档的数据兼容问题,所以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集成OFFICE 类软件,直接处理WPS、DOC、XLS、PDF 类文本,可以较好的克服使用专用文本编辑器所带来的缺陷,但是修改痕迹可能被非授权地破坏。如何有效保留修改痕迹,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4.5.2 信息有效性的确认

信息的有效性体现在保证重要数据是真实有效的,可以认为是数据的源是真实有效的,比如校长办公室发布一条消息,OA 系统关心的是这条消息是不是校长办公室所拥有的账号发布的,发布后有没有被修改。当然可以通过加强账号和口令的管理,但更可靠的方法是通过数字签名等加以确认。已发布的数字签名法并没有具体限定未来网上签名使用何种模式。目前使用的数字签名主要有三种模式:智慧卡式、密码式、生物测定式,无论哪种方法都涉及硬件的投入问题。自主开发数字签名的难度很大。5 结语

本文给出的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和采用BPS 结构的OA 系统设计方案,能够通过InternetPIntranet进行办公业务处理,提供规范、灵活的办公流程管理,具有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并已得到实际应用。智能化决策、网络协同办公已经成为现代化管理的趋势,基于工作流的网络OA办公系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篇: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范文模版)

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摘要: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是在信息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支持的情况下(即CS),人们协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即CW)。本文介绍了CSCW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以及工作流技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与应用。讨论了基于CSCW技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管理系统,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1 CSCW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信息化时代,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相融合, 产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简称计算机协同工作。它是信息化进程 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 它将带来人们协作方式的变革, 提高人们协同工作的整体效率。计算机协同工作应用系统的发展和推广会改善人们交流信息进行协作的方式, 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必然走向计算机协同工作的方向。CSCW 是地域分散的一个群体借助计算机及其 网络技术, 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它包括协同工作系统的建设、群体工作方式研究和支持群体工作的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系统的开发等部分。通过建立协同工作的环境, 改善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消除或减少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分隔的障碍, 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群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从而提高企业、机关、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效益和人类的生活质量。一句话定义就是: 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中(即CS), 一个群体协同工作完成一项共同的任务(即CW)。它的目标是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

CSCW涉及的主要成分应当包括技术成分和人文成分两个层面。确切地说,它们是:技术成分,包括:通信系统,如电话、电子邮件、桌面视频会议系统等;共享工作空间设施;共享信息设施(用以存储、存取、安排和管理参与协同的人员的共享信息);共享活动支持设施,这类活动如决策、指挥、教学、设计等;人文成分,包括:人的个性方面,如人们喜欢如何工作和通信、人的服饰习惯如何等;组织方面,包括工作组的大小、组织的管理及变化等;小组工作设计方面(如协同工作的分析、设计CSWC的解决方案等);小组工作的动态性质方面。CSWC系统涉及的要素可以归结为三个,简称为CSWC三要素:通信、合作与协调。其中,通信是CSWC的基础,其实在CSWC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方式常常可以分为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两大类。合作则是CSWC的形式,CSWC关心的是群组在工作中成员之间的协作,所以是CSWC群组活动的重要内容。协调则是CSWC的关键,群组协作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群组成员活动的协调。从多媒体手段上看,CSCW的发展可以看作从支持单媒体发展到支持多媒体、从简单媒体到复杂媒体的过程;从非线性形式上看,协同环境中信息从线性方式变成了非线性形式,成了超文本形式,和多媒体技术结合以后,以超媒体的形式出现:当然协同支持是又一方面,它包含了E一mail、Mailing list和工作流等技术的支持。一句话,CSCW是众多技术的集成。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不同的研究者和工作流产品供应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但是这些不同的工作流定义基本上都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工作流是经营过程的一个计算机实现,而工作流管理系统则是这一实现的软件环境。使用工作流来作为经营过程的实现技术首先要求工作流系统能够反映经营过程的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经营过程是什么(由哪些活动、任务组成,也就是结构上的定义)、怎么做(活动间的执行条件、规则以及所交互的信息,也就是控制流与信息流的定义)、由谁来做(人或者计算机应用程序,也就是组织角色的定义)、做得怎样(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所以,工作流是一种反应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支持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这里强调工作流模型是可被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这主要是为了区分工作流模型和一般意义上的过程模型。一般的过程模型并不要求它用计算机来进行执行,而工作流模型,从建立的目的来讲:就是为了实现业务过程自动化,要由计算机来执行的。这就要求工作流模型不及能够描述活动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而且需要定义许多其他的信息,如组织、资源、数据等,这样才能够由计算机进行解释和执行。另外一方面,由于工作流模型需要由计算机来执行,这就对工作流模型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流模型的定义也更加严格和准确。3 工作流管理系统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运行在一个或者多个称为工作流机(又称为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的,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系统,它和工作流执行者(人、应用)进行交互,推动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工作流的运行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工作流管理系统并不是企业的业务系统,而是为企业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软件支撑环境。所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都提供了三种功能:建立阶段功能:主要考虑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功能。运行阶段的控制功能:在一定的运行环境下,执行工作流过程,并完成每个过程中活动的排序和调度功能。

目前为止,工作流管理联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00个的成员组织,从生产商到用户,从理论研究到咨询应用,展现着工作流的各个方面。开发的独立工作流管理系统产品超过了几百种,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能太令人满意。根据所实现的业务过程,底层实现技术,所采用的任务项传递机制等分类标准,可以将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成不同的类别:根据所实现的业务过程,工作流管理系统可分为四类: 1.管理型工作流(AdmnistiartvieWorkflow):在这类工作流中活动可以预定义并且有一套简单的任务协调规则。

2.设定型工作流(AdHocWokroflw):与管理型工作流相似,但一般用来处理异常或发生机会比较小的情况,有时甚至是只出现一次的情况,这与参与的用户有关。

3.协作型工作流(Collaborative Workflow):参与者和协作的次数较多。在一个步骤上可能反复发生几次直到得到某种结果,甚至可能返回到前一阶段。

4.生产型工作流(PorudctofnWorkflow):实现重要的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特别是与业务组织的功能直接相关的工作流。与管理型工作流相比,生产型工作流一般应用在大规模、复杂的和异构的环境下,整个过程会涉及许多人和不同的组织。根据底层实现技术,可将工作流产品分为三类: 1.以通讯为中心:以电子邮件为底层的通讯机制。这种类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适合于协作型工作流和不确定型工作流,而不适于生产型工作流。

2.以文档为中心:基于文档路由,它同外界应用的交互能力有限。许多基于表的管理型工作流可以用以文档为中心的工作流实现。

3.以过程为中心:这种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应生产型工作流。它们一般建立在数据库之上,有自己专用的通信机制并且提供了同外部进行交互的接口。根据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所采用的任务项传递机制的不同,市场上的工作流产品又可以划分为四类: 1.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共享文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项传递。这种类型产品开发得最早、发展最成熟、其产品品种较多。代表产品有FilNeet的VisualWor甘

10、IBM的FofwMark、ICnoncert的ICnoncert。

2.基于消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来传递文档信息。这种类型的产品一般都提供与一种或多种电子邮件系统的集成接口。代表产品有Novell开发的Ensemble、eJtFomr公司的ITne哪。、Keyfile公司的Keyflow。

3.基于Wbe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Ini~t来实现任务的协作。这一类产品起步较晚(在95年以后),但是发展迅速,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许多供应商纷纷改进原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以增加对Wbe的支持。代表产品有ActofnTecnlioofgesi公司的ActoinW0krsMetor、uh而us公司的Utiimus。

4.群件与套件系统虽然这一类产品与上面介绍的三种产品在任务传递方式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叠,但是在这里却有必要把它们单独划分成一类,因为这一类产品都需要依赖于自己系统的应用基础结构,包括消息传递、目录服务、安全管理、数据库与文档管理服务等,它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环境。代表产品有IBM几。tus公司的LotusNotes、Microsoft公司的office与Exchange、Novell公司的Groupwies。

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缺点。工作流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工作流管理系统还是处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主要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在工作流中使用了过多的概念。在这个领域中的大量规范和工具没有一个是相似的。它们相互之间有重叠并且会相互参考引证。这是由于工作流的涉及面太广,很难对工作流的相关内容下一个严格定义,这也制约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第二、工作流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缺乏标准,工作流管理系统显得还不成熟。虽然工作流管理联盟为工作流的标准化做了很多努力,但制定的标准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而且制定的标准具体化程度不高,很多细节部分没有考虑到,这也造成了现有的工作流产品各自拥有自己的标准,不能通用。第三、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客户个性化定制方面存在不足,在协同原有客户系统方面做的不好。造成了很多工作流管理系统不是适应客户的需求,而是要更改客户需求来满足工作流管理系统。3 CSCW与工作流结合

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提供一个工作流平台,进行工作流管理。工作流管理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能够预先定义工作流程,总的来说它注重的是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这说明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把现实社会的工作过程映射到计算机中,但这个映射过程只是死板的把现实中的工作过程转换为工作流,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协作性。这导致现有工作流都是按照预定的一成不变的流程定义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不考虑能否与别的工作流进行协作提高效率。而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来临,协作性的工作己成为生产的主流模式,作为现实生产的映射,工作流管理系统也越来越需要协同的管理工作流,因此对各个工作流程之间协调的好坏,是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实现协调的重要手段就是对系统内部错综复杂的工作流进行有效管理。工作流由一系列相互协作的任务组成,但是任务的执行次序遵循一定的偏序关系。有些任务由计算机自动执行,有些任务由人用计算机完成。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一项任务,这时就需要CSCW环境及其工具的支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因此,将CSCW与工作流管理系统相互融合,能使工作流管理系统更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是工作流管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4 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以往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相比,更注重协同 工作,可以解决以往工作流管理系统协同性差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但是,也因 为协同工作需要在各个工作流之间的信息交换,互相协作等新操作,对旧的工作 流管理系统提出新的问题。4.1统一的工作流定义

由于工作流管理系统在CSCW环境下,无可避免的要遇到如何处理两个不同的定义格式的工作流之间如何协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同定义格式的工作流之间的数据如何互相感知和交换;不同定义格式的工作流如何协作。在大多数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用户不得不对工作流流程的细节进行静态的预定义,使得工作流之间可以交互,但这会大大增加商业流程的复杂度。文采用XPDL作为工作流过程定义工具。XPDL即为XML过程定义语言(XML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工作流管理联盟在2005年10月3日发布了最新的XPDL第二版,XPDL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大量不同的工具被用于分析,构建,描述和文档化商业过程导致的格式不统一的问题。XPDL定义了一个统一的交换模式,从而支持了两个独立的产品之间的过程交互。XPDL是基于XML的,由于XML的开放性和结构化的数据表达能力,使之能够在不同的用户和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而不论其平台如何。而且由于XML的自定义性及可扩展性,它足以表达各种类型的数据。对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中需要在不同节点或是不同平台上交互的数据,无论什么格式,都可以把它转化为XML的形式。同时XML格式的数据又可以轻易地转化为系统专有的数据格式。XPDL定义了一套标准的数据类型。4.2工作流感知

旧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只需要监控工作流引擎中运行的工作流情况就行,但是在CSCW环境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要协同各个工作流,所以必须使各个工作流互相了解之间的信息,才能有协同的基础,这里分为两种情况:待加入的工作流与运行中的工作流的相互感知运行中的工作流之间的相互感知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是通过协同工作流中的活动达到协同的目的的,因此工作流之间的感知主要是活动的执行情况。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工作流活动称为原子活动,在原子活动执行期间,不能进行对该原子活动的操作,换句话说,无法在该原子活动执行期间对其进行任何协同操作,而且,最终的协同也是原子活动之间的协同。因此可以以原子活动状况作为工作流之间感知的基础。工作流之间主要感知原子活动的执行情况,包括执行开始,执行进度,执行异常,执行完成等情况。而对于上述的两种情况,需要感知的内容是不相同的,对于待加入的工作流,因为其信息对于其它工作流来说,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应该把组成该工作流的活动,活动的优先级,执行顺序,需要的资源对相关的工作流发布。而对于运行中的工作流,只需在原子活动执行完成后,将这个消息发送到相关的工作流,更新该工作流的信息即可。对于同时需要的感知的信息,要根据感知信息对协同工作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感知的优先程度。动态感知信息对协同工作的影响程度可以用感知敏感度来描述。一般对协同工作贡献大的动态感知信息,应该赋予高的感知敏感度,反之亦然。如图1所示是工作流感知模型,对于待加入的工作流和运行中的工作流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管理监控工具监视下的,因此把管理监控工作作为待加入的工作流和运行中的工作流之间的桥梁,其中的信息过滤器的作用是过滤不需要的信息,例如,某工作流的活动因为保密的需要,不能被感知,那么该活动的信息就会被信息过滤器过滤,只被管理监控工具感知。

图-1 4.3并发控制

在CSCW环境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并发的情况要比普通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严重,主要是共享资源的使用上,因为如前所述,最终的活动为原子活动,所以使用共享资源的也是原子活动,对于请求共享资源的原子活动,由监控管理工具查看共享资源是否被占用,如被占用,则拒绝使用,如无,这在请求该共享资源的原子活动中,选取优先级别最高的原子活动,分配使用该共享资源,如图2所示。

图-2 4.4死锁

由于协同工作的缘故,很多在单独执行不会出现死锁的工作流,在协同工作的环境下会出现死锁的问题,如图3.5所示,活动B是活动D的前驱活动,活动D是活动E的前驱活动。经过协同后,活动B和活动E合并为同一活动,这个活动既是活动D的前驱活动,又是活动D的后继活动,形成死锁。为了避免基于CSCW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出现死锁,需要注意以下容易引起死锁的几点:

1、有顺序关联关系的工作流活动

2、循环的工作流活动

3、有多个前驱或者有多个后继活动的工作流活动

管理监控工具在调度工作流活动进行协同,应对协同后的工作流管理活动进行死锁检验,如发现死锁,则取消执行协同。每个工作流活动应有参考的执行时间,如果发现超过执行时间达到一定程度,应看作出现死锁,执行死锁处理。4.5负载平衡

负载平衡是提高性能的重要方法,在CSCW环境下,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达到负载平衡:(1)分配工作负载给多个工作流引擎执行,这样,在重负载的情况下,工作流管理系统仍然能保持可以接受的性能水平。

(2)将工作流活动分配到更适合的工作流引擎上执行,提高执行效率。5工作流固定协同策略

工作流固定协同策略是指按照固定的协同规则,将符合条件,能进行协同的工作流协同。在本节中,首先分析了原有工作流管理系统中各种没有考虑协同的工作流执行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相应的固定执行协同策略。协作策略包括工作流自身的协同策略和工作流之间的协作策略。5.1冗余流程的化简

根据80一20原理,在所有工作流活动中,20%的活动经常执行,占到了执行频率的80%,这也就是说,在工作流管理系统里,正在执行的工作流,以及即将加入执行的工作流中,往往存在相同的活动,在原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这些相同活动往往反复执行,造成资源浪费,以及效率的低下,在生产型的企业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如图4.7所示,在工作流1至工作流n中,每个工作流里都有相同的活动,这些相同的活动被重复的执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将相同的活动节点合并,如图4.8所示。这样,将原来的多个顺序执行的工作流变为一个或连接和或分支相结合的工作流。工作流中相同活动的任意一个前驱活动就绪后,相同活动即可执行,相同活动节点执行时间没有受到拖延,而执行次数由原来的n次变为了1次,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相同活动节点的执行结果保存,相同活动节点剩下的或连接前驱活动到来时,可以越过执行相同活动节点这一步,直接执行下一步活动,提高了效率。更改活动执行顺序现有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有一个特点是工作流流程一旦定义后,不能更改,按照固定的活动顺序执行,这有可能会导致后继工作流活动的无谓等待。如图4.9所示,工作流2中的活动B是与连接逻辑活动,而它的其中一个前驱活动是工作流1中的活动A。假设活动B除了活动A外的别的前驱活动均己完成,只待活动A执行完毕,活动B即可执行。但活动A的执行,必须要等待它的前驱活动的完成,这些活动对于活动B来说,是无谓等待活动。正是因为这些活动,导致整个工作流2需要等待,增加了运行时间。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更改活动执行顺序如图410所示将活动B的无谓等待活动排在活动A后执行,这样,活动A不必等待这些活动的执行完毕即可执行。活动B也相应的消除了无谓等待,提高了效率。执行这种优化的前提条件是:工作流中的活动具有相同优先级别的,并且更换活动的执行顺序对工作流的执行结果没有影响。5.2分解活动

现有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工作流执行前定义了组成工作流的活动,活动在执行工作流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协作需要分解,这会带来一些问题。工作流1中的活动A中有两个子活动Al和AZ,子活动Al的后继活动是工作流2中的活动B,子活动A2的前驱活动是工作流3的活动C,因为不进行分解,活动B必须等待整个活动A的执行完毕才可以开始,而活动A的执行必须要等活动C及其前面的活动的执行完成,无形中,工作流2多了很多等待时间。在 这种情况,活动B的直接前驱活动是A,而活动A的前驱活动是活动C,所以活动C可以称为活动B的间接前驱活动。如果可以在工作流执行过程分解活动,则上述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将工作流1中活动A分解为活动Al和A2,这样,活动B不在需要等待活动A2的执行完成。活动C不再是活动B的间接前驱活动,活动B减少了执行约束,整个工作流2提高了执行效率。应用这种固定协同工作策略,需要注意: 1.将被分解的活动是否有限制,导致不允许活动的分解。2.分解出来的活动彼此之间的顺序。

3.分解出来的活动的前驱和后继活动的关系。5.3并行执行活动

工作流的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工作流中的各个活动是相关且又可以并行执行的,当由于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限制,必须以顺序逻辑模型表示和执行,效率低下,如图4.18所示。如果改变为与分支和与连接的逻辑形式,将工作流并行执行,将大大减少工作流的执行时间提高效率如图419所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协同方式对减少执行所需要的资源的没有多大的帮助,主要优点是降低工作流执行的时间和提高工作流整体的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1、WilVanderAaslt&KeesVanHee,工作流管理,王建民,闻立杰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史美林,向勇,杨光信,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4、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软件学报,2000,vOlllNo.7

5、史美林,杨光信,向勇,WFMS:工作流管理系统,计算机学报,1999(3):326一328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软件学报,2000,vOlllNo.7

14、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 Process Definition Interchange-Process Model TC-1016-P[S].Oetober2005

第四篇: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2009-10-14 13:06:57.0 机经网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研发部 毛宏毅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浪潮中,MIS(信息系统)与ERP(企业资源计划)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但是,MIS/ERP的开发方式的缺点在于对需求表达不清晰、效率不高。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的流程管理与真正的企业流程管理成了“两张皮”:ERP仅仅是IT领域一个不重要的支系,而非作为一种驱动力。更严重的是流程被固化在系统中,企业不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而方便迅速的改变自身的业务流程。如何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使得各自相对独立业务实现无缝集成,如何保持商业伙伴之间的协同,并建立一种灵活的机制已经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

BPM的出现,改变了这种IT思维方法。它希望在现有的MIS/ERP系统开发中表达商业需求,对根植在应用系统中的流程做出清晰的定义。为实现BPM,管理系统必须能够提供方便迅速分析业务流程、商业数据的工具,以便企业决定使用最适合流程引导商业目的的实现。

本文研究了业务流程管理理论,分析了业务流程管理与工作流管理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改进的工作流管理,实现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1、业务流程管理理论研究(1)业务流程管理概念

什么是业务流程管理? BPM是一个描述一组服务和工具的一般名词,这些服务和工具为流程管理(如流程的分析、定义、执行、监视和管理)提供支持。它将生产流程、业务流程、各类行政申请流程、财务审批流程、人事处理流程、质量控制及客服流程等70%以上需要两人以上协作实施的任务全部或部分由计算机处理,并使其简单化、自动化。

从管理理论或战略的层面看,业务流程管理(BPM)就是在一个存在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的环境中,由一组相互依赖的业务流程出发,对业务进行描述、理解、表示、组织和维护。从具体实施的层面看,BPM还可分为流程分析、流程定义与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管理、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流程设计阶段,业务流程被定义或者是重新定义;系统在配置阶段,定义的流程在基于流程的信息系统中实施;在流程运行实施阶段,业务流程开始利用在配置阶段的内容开始实施;在诊断阶段,系统开始分析业务流程以发现其中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流程设计阶段重新定义,往返循环不断的优化业务流程。(2)工作流管理概念

20世纪60到70年代就有学者清楚的表达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想法,但是,工作流的真正成熟还是以1993年工作流技术标准化的工业组织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的成立为标志的。工作流管理联盟成立以后,发布了用于工作流管理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工作流参考模型,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工业标准。使得工作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热潮。

工作流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我们可以将整个业务过程看作是一条河,其中流过的河水就是工作流。(3)WFM与BPM的区别与联系

事实上,WFM和BPM之间没有严格的概念界限区分。如果说WFM是早期人们为了解决“办公、流程自动化”而诞生的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话;那么BPM则是为了“对全局性的业务分析、整合”,以及“能够基于这些分析提供对上层管理决策的支持”的一种应用技术和解决方案。与业务流程管理相比,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的重点仅仅存在于BPM的下半部分,即流程设计、系统配置、流程运行三个部分。此外,传统的工作流管理对于设计阶段的支持很少,仅仅提供了一个编辑器,而对实时的设计分析没有支持。因此,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软件中,几乎都无法支持流程设计的仿真,验证,确认以及对实时数据的收集、解释。从理论上说,可以从工作流日志中可以挖掘业务流程,然而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很少。

2、基于工作流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实现(1)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的定义使用C/S模式。C/S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在流程定义阶段,用户只需定义组织结构,流程和表单就能够完成流程的设计。

业务流程的运行为B/S模式,软件系统设计遵循目前国际上流行的B/S三层结构系统模型,即整个系统分为客户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这种模型具有软件发布更为灵活、程序开发更为高效、重负载下性能更好、系统安全性更强等优点。(2)系统实现

本系统采用J2EE平台结合Oracle数据库架构,流程页面主要有两种。

一、表单页

表单页的流程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流程表单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后台表的设计和前台界面的绘制,这也是工作流的基本使用。

二、接口页

接口页,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已有的B/S模式的页面提供接口,使页面在工作流系统中流转。它成功解决了企业已有的ERP等信息系统流程固化无法进行流程优化的问题。使用接口页真正实现了业务的随需应变,可以随意的对于B/S模式的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流程的按需设计按需管理。

例如采购订单审批流程从两级审批变为一级审批,但是原有流程固化在ERP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接口页方便的改变现有流程。

在整个定义中,工作流系统通过适配器提供工作流和业务数据进行数据交换的功能,根据业务数据进行流程的分支判断,实现业务流程的随需应变。

三、流程诊断

使用工作流系统的“已办流程”和“管理流程”两个功能,获得工作流系统的流程运行数据,对工作流系统的中正在运行的和已经运行完毕的流程进行管理和分析,发现系统中流程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修改流程后重新发布,在发布之后发起的流程则按照新版本流程进行流转,这就实现了类似业务流程管理生命周期中的诊断功能。

第五篇:金融合规体系管理系统

金融合规体系管理系统一、建设目标

金融行业的监管相对来说更加严格,企业会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为了减少企业在合规检查这方面的成本,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我们开发了这套合格体系管理系统,把企业的制度,组织,流程和工作记录的相关信息按照各种合规审计的方式加以分析和整理,大大减少准备相关资料的工作量和时间,有利于企业能轻松有效地应对各种外部审查和进行企业内部审核。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家、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国际金融管理机构,各种ISO认证公司等各种机构的外部审核。

适用于企业进行内部各种审计要求,如财务审计,运营审计,ISO内审等活动。

适用于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和ISO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社会责任管理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等)。

三、使用对象

企业领导层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 企业风险管理部门 企业合规管理部门 企业相关运营部门

四、系统特点

流程可视

管理层随时可以查看整个企业的体系运行情况,了解企业目标,人员,流程和相关工作的执行状况。

上下对接

实现企业总部与分部(子公司)间的相互对接情况。如:

1.目标对接

总部与分部之间目标分解,目标考核,目标预警,目标实现的层层汇总等(包括体系目标,安全目标和绩效目标等);

2.体系对接

保证企业内控和各种管理体系的一致性,方便进行内部审核和评定。具体工作包括分部文件的报备审批,企业内部行审的计划实施,体系运行的监督和管理等;

3.流程对接

保证总部与分部之间的流程一致,便于管理和考核。流程执行监督,流程绩效对比,流程文件执行率考核,红头文件下发贯彻率等;

工作可查

员工填写的工作记录会自动跟流程文件关联,保证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流程文件支撑。管理层很容易了解企业关键流程的执行情况和知道哪些流程涉及面广而应该不断改进。

这样,企业的管理有整个管理体系框架进行指导,企业的目标可以通过绩效进行考核,企业的运营有流程文件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有流程记录来证实。

例如:管理机关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企业签收之后会调整相应的管理目标,修订相应的管理流程文件,员工会按新的流程文件完成相关的工作。如果管理层想检查红头文件的贯彻情况,系统会自动汇总相关的目标修改历史,文件修订状况和员工按照新流程要求的工作记录,整个红头文件产生的效果一目了然

五、系统功能

本系统紧紧围绕合规体系管理这个核心,实现了合规管理体系从策划,运行,检查到改进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为了使整个合规体系落到实处,系统增加了一些辅助的管理工具来帮助用户提升管理水平,如目标管理工具,流程管理工具以及企业未信息化的相关业务流程的管理工具。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对以下功能进行适当的增减。体系管理

根据最新的国际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整个合规管理体系的进行了PDCA的闭环管理设计。1.1 体系策划

按照标准化管理方法,将整个体系划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企业的管理体系的划分更加科学,便于管理,可以应对将来管理体系的变更,保证企业管理体系的连续性。具体的功能包括:体系框架策划,管理制度建立,管理组织建立,管理方针的确定,企业流程梳理和编写,岗位职责的划分。1.2 文件管理

按照有关ISO文件管理的严格规范,将企业的文件划分为四个级别,管理手册、流程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并实现文件的编写,审批,分发,查询,培训,修订,作废整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多层多人的审批流程和进行多种形式的文件查询。1.3 审核管理

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审核活动管理。具体的功能包括:审核计划编制和审批,审核活动策划(主题,范围,小组,人员分工,审核清单),审核会议管理,审核记录,不合格项处理,审核报告的编写和审批等。审核流程时会自动产生历史问题,自动关联各种相关的流程记录,流程文件,管理规范等,并推荐要进行审核的检查清单,使复杂的审核工作变得轻松简单。1.4 不合格项管理(问题/事件管理)

参考国际流行的问题/事件管理模型,对不合格项管理进行了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具体功能包括:不合格项的分类,不合格项的确认,不合格项改进分工,改进措施,改进结果检查,改进结果跟进,不合格项关闭等,典型的不合格项的管理事件流程可以进入知识库作为将来类似案例的一种参考。1.5 管理评审

实现管理评审工作的信息化和流程化。具体功能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的编制和审批,管理评审资料的收集与签收,管理评审议程管理,管理评审会议管理,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评审报告的编写和审批以及分发。1.6 持续改进

用户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定制不同的持续改进的记录表格和执行流程。具体功能包括:改进类型定义,改进表格定义,改进的发起,改进的分派,改进的执行,改进的检查,改进的跟进,改进的关闭等。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根据国际流行的目标管理理论,采用标杆管理的方式,进行多目标多级别的目标管理,提升企业科学的量化管理水平。2.1 目标发布 1

2.2

2.3

2.4

2.5 企业可以制定目标集合和分解成半年,季度和月度目标,在上报审批后,发布到各部门和各个分部。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并审批。

目标分解

部门或分部接收到上级目标后可以进行时间维度和部门维度的分解,并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负责人,用户还可以增加各自部门自定义的其他目标。在执行目标的过程中,对于上级下发的目标,可以申请进行调整。目标实现

进行目标的考核,并通过录入和导入的方式填写目标完成情况,在检查后进行目标考核的确认。目标预警

在每次目标考核时,系统会根据用户定义的阀值进行预警,通知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必须分析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目标改进

对于无法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提升业绩的目标,用户可以发起目标改进申请,启动一个完整的目标改进的PDCA循环。

流程管理

流程是所有工作的依据和规范,而工作的具体执行情况都是通过流程记录来体现。本系统提供可视化的流程管理工具,从流程到定义到流程记录以及流程考核进行科学的管理。

3.1 流程定义

可以定义企业运行的各种管理流程,这些流程跟各项管理规范以及流程文件相关联,并提供流程检查的评估模版以便参考。用户可以定义各种流程,子流程之间的流转关系,流程审批的权限等。3.2 流程记录

用户可以将日常的工作计划和记录跟流程自动关联。可以对流程进行讨论,查看流程流转的状态,检查流程执行的关键点,了解流程的执行过程,督促下级流程的完成等。3.3 流程考核

用户对流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流程的绩效考核。根据流程的运行情况,对流程进行相关的改进活动。对于成熟高效的流程可以保存到知识库中作为流程模版,以备将来建立相关类似流程提供参考。

综合管理

这个模块是企业未实现信息化的流程的一个补充功能。它涵盖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流程,并将这些流程天然的纳入体系的管理范畴。4.1 培训管理

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在线课程,在线考核,课程管理,培训记录管理,培训效果调查。4.2 队伍建设

包括各种功能小组定义,小组活动记录,小组奖励记录。

4.3 QC小组活动管理

包括QC小组定义,小组活动记录,QC小组活动各个阶段的管理,小组活动4 评比,小组活动奖励等。

1.课题的选定

2.课题选定说明(选定理由)3.现状的把握 4.目标的设定 5.要因的解析

6.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或人员分工)

7.要因调查与对策(针对解析出的要因进行对策,区分真因与非真因)8.效果确认 9.再发防止

10.今后推进方向(今后发展方向,效果衡展)11.活动记录(活动总结)4.4 12.QC完成效果审核(小组能力评价,确认实施效果及总结)科技创新建议管理

包括科技创新建议分类,建议申请,建议内容及相关进度记录,建议活动评4.5 比,建议活动奖励等。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包括科技创新立项和审批,创新项目计划,创新项目实施(人员,成本,进度,成果),创新项目结题报告,创新项目评比,创新项目奖励等。

六、系统支持

本系统紧紧围绕合规体系管理这个核心,实现了合规管理体系从策划,运行,检查到改进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为了使整个合规体系落到实处,系统增加了一些辅助的管理工具来帮助用户提升管理水平,如目标管理工具,流程管理工具以及企业未信息化的相关业务流程的管理工具。 团队支持

我们的产品主导开发人员都是各个行业富有10余年经验的专家型人才。有ISO认证咨询专家,有IT管理咨询专家,有软件开发专家,他们志同道合的走到了一起,实现了融合了最新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管理系统软件。 管理支持

本系统参考了很多先进和使用的管理理论,并创造性的融合到了产品中。如知识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绩效管理等。 技术支持

本软件采用了Java的开发技术,通过SOA架构能轻松与企业已有系统集成。而且将RACI-VS的角色管理创造性的引入到自主开发的工作流中,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下载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训管理工作流(大全五篇)

    培训管理工作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训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却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于是企业不仅重视培训,而......

    UCML工作流系统与现有应用系统集成

    The best solution for how to develop WEB application on .Net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UCML工作流系统与现有应用系统 集成实现方案说明 金富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Goldfr......

    面向钢铁集团测量过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精选5篇)

    面向钢铁集团测量过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设计 赵晓东陶晓磊,张凯 ,(1.中国计量学院 计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学 信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要:为实现测量过程在钢铁集......

    基于zemax的反射式系统的结构设计

    基于zemax的反射式系统的结构设计基于zemax的反射式系统的结构设计11.球面和非球面22.典型的反射系统32.1牛顿望远镜(抛物面镜)42.2经典卡塞格林系统52.3里奇-克列基昂(R-C系统......

    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样例5]

    摘要: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普及和Web技术的发展,为Web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而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服务为异地办公及跨企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采......

    水利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其在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精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水利网格工作流管理系统及其在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杨宁 杨明祥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第05期 0 引 言......

    基于工作流的公文流转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基于工作流的公文流转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分析电子公文流转要素,针对电子公文复杂的公文表单和流程,提出动态设计公文流转页面和流程的方法,最后说明实现过程。[关键词]工......

    贸易金融文档的准备和生成工作流系统

    贸易金融应用程序的处理需要银行浏览大量不同来源的文档,比如来自己进口商的,出口商的,海运代理商的,还有空运代理商的。这些提交给银行浏览的大部分文档包含许多的差异。这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