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体系和系统
什么是体系和系统?
1,体系是指:一个或多个优秀的营销领导人在长年的实践中形成的庞大的营销团队或顾客群体。就是体系。
成功的体系应具备三大特点:
(1)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统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且经过长时间实践工作被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有的部门加入就要求统一买一万货,说可以上得快,看起来是统一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但是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时间实践工作被证明这个模式行吗?短时间就看到这种市场垮的很快。
成功系统几十年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创业成功。实践验证这个模式是可行的。
(2)是可以被复制的,是让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符合网络营销的四大通则;有些团队把做安利总结为九字方针:“简单,听话,相信,照着做”这话没错。简单没错,但不代表没有模式的个人瞎做。并且好的模式是可以很容易被复制的。
(3)在团队工作中,人人都是独立的,他们是伙伴关系,他们的价值观是相同或相近的。松散的人群之所以可以凝聚在这里不离开,是因为大家认同共同的价值观,系统的价值观导向就决定了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来合作,大思想的培训会吸引大思想的人,会放大人们的梦想,使人成长,成熟,反之,会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使人性的弱点更加强化。价值观使后加入的人们因为认同而留下来,但若觉得不合适,则会疏远甚至离开。
思考一下:许多团队也自称系统,但连以上三点都不具备,连体系都称不上,只是一群为了暂时利益凑在一起,随时可以散掉群体。
2.什么叫系统?
系统是成功的体系对你提供的常年不断的支持。系统是个完善的结构,需要借助工具来传递和复制资讯。
第二篇:什么是培训体系
第一讲:什么是培训体系
黄如飞(2009-4-25)
目前,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如“团队建设”、“培训体系”、“执行力”、“企业教练”等词汇,与此相关著作也是琳琅满目,与此相关的培训课程也是一个比一个开展的火爆。大多数的培训工作者(包括企业培训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讲师、人力资源管理等人员)在谈到培训管理时,都会引用“培训体系”这个概念。企业在招聘培训管理人员的时候也总喜欢问:“什么是培训体系,你在上一家公司是如何建立培训体系的?”,“你认为培训工作的难点是什么?”等问题。对于,培训工作的难点,大多数培训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用量化的指标来对培训进行绩效的评估是培训的一个难点。而对于什么是培训体系,则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明或是非常准确的定义。
那究竟如何解释“培训体系”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体系。在网络上输入“体系”你可以找到8600多万个结果,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从词义上讲,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自然界的体系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人类社会的体系则要复杂得多。影响这个体系的因素除人性的自然发展之外,还有人类社会对自身认识的发展。
关于体系,往大里说,总宇宙是一个体系,各个星系是一个体系。往小里说,社会是一个体系,人文是一个体系,宗教是一个体系,甚至每一学科极其内含的各分支均是一个体系,一人、一草、一字、一微尘,也是一个体系。大体系里含有无穷无尽的小体系,小体系里含有无尽无量的、可以无穷深入的更小的体系。众多的小体系,构成了一个大体系以至于总体系。总则为一,化则无穷,反之亦然,这就是体系。
汉语词典释义: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工业体系、思想体系等。
体系又可以分以下几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转换,又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有能量转换,没有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能量转换,又无物质交换。
这样说来,培训体系的定义就比较明朗了,培训体系是人力资源体系的一个分支体系,而人力资源体系又是企业营运体系的一个组成部份。因此,我们可以把培训体系定义成:“一切与培训运作相关的活动总和”。按照体系分类来说,培训体系就是一个孤立体系。
第三篇:什么是征信体系
什么是征信体系
作者:金投网
贷业协会和信用产业协会。这些协会的会员包括银行、信用卡公司、保证公司、其他金融机构、商业公司以及零售店等。三大行业协会的信用信息服务基本能够满足会员对个人信用信息征集考查的需求。比如日本银行协会建立了非营利的银行会员制机构,就是日本个人信用信息中心。日本银行协会的第一个个人信用信息中心于1973年在东京建立,之后,各地的银行协会相继建立了25家地方性的个人信用信息中心,地方性的银行作为会员参加“信息中心”。到1988年,全国银行协会把日本国内的信息中心统一起来,建立了全国银行个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信息来源于会员银行,会员银行在与个人签订消费贷款的合同时,均要求个人义务提供真实的个人信用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中心负责对消费者个人或企业进行征信。该中心在收集与提供信息服务时要收费,以持续中心的运行与发展,然而不以营利为目的。
同时日本征信业还存在一些商业性的征信公司,如“帝国数据银行”,它拥有亚洲最大的企业资信数据库,有4000户上市公司和和230万户非上市企业资料,占领70%以上的日本征信市场份额。
日本的消费者信用信息并不完全公开,只是在协会成员之间交换使用,之前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然而在银行授信前,会要求借款人签订关于允许将其个人信息披露给其他银行的合同。现在,日本正在制订和完善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基本法律,重点确定个人金融信用信息、医疗信息、通讯信息的开放程度。日本的有关信用管理法律主要有:1988年12月颁布了《行政机关保有的电子计算机处理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行政机关保有的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的个人信息提供了法律保护;1983年《贷款业规制法》和《分期付款销售法》对于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等做了初步规定,规定对信用信息机构保有的信息只能用于调查消费者的偿债能力或支付能力;1993年日本行政改革委员会提出《行政改革委员会行政信息公开法纲要》,对征信机构收集政府部门保有的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依据。另外,日本行业协会的内部规定对信用管理活动发挥着核心作用。
第四篇: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010-04-30
清华领导力培训
机电之家
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基础上设计一套全面系统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完成工作量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系统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进行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不是企业的业务系统,而是为企业的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一个软件的支撑环境。
目前已有上百种声称具有工作流管理功能的商品化软件或原型系统。为了对这些系统的功能、特点等有一具清晰的认识,可以根据工作流过程本身的特点、系统建模的方式、所使用的底层支撑技术、以及工作流过程的执行方式等的不同而对它们进行相应的分类如下:
1、结构化的与即席的
结构化工作流指的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反复重复、严格按照某个固定的步骤进行的业务过程。定义此种工作流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可以通过对业务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得到,从而得到完整的过程定义并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反复使用。大量的办公程序,如公文处理、审批等都属此类。即席工作流则是针对那些重复性不是很强或没有重复性的工作流程的,关于这类流程执行所需的有关参数(如参加者等)事先无法确定,而必须推迟到过程实例运行时才能确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间还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这种动态多变的特点在提供更高灵活性的同时,也为过程的建模与执行带来更多的复杂性。
2、面向文档的与面向过程的
前者的侧着点在于将电子形式的文档、图像等在有关的人员之间进行分发,以便能够得到不同人的处理与审阅。现有的文档管理与映像管理系统均属此类。在面向过程的WfMS中,工作流被描述成一序列执行环节。与各环节相应都有待处理的数据对象。各环节的数据对象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发到其他环节中去,如可以将数据对象的值作为控制条件、或者依此数据对象组装成其他的数据对象等。高端的WfMS一般都属此类系统。
3、基于邮件和基于数据库
前者使用电子邮件来完成过程实例执行过程中消息的传递、数据的分发与事件的通知。低端的系统所使用的经常就是此种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电子邮件系统在广域环境下的数据分发功能,但整个系统将运行于一种松散耦合的模式下。在基于数据库的WfMS中,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某种类型的DBMS中,过程的执行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数据的查询与处理。高端的大规模系统所使用的一般都是此种方法。
4、任务推动的与目标拉动的
前者指的是从过程的开始逐步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执行,当某个活动实例被处理完之后,后续的有关活动将被创建并被激活,由此直至整个工作流程的完成。这是目前大多数面向过程的WfMS所使用的执行方式。而在目标拉动的WfMS中,一个业务流程被看成是一个目标。过程实例执行时,该目标将被分解得到多个相互之间按一定约束条件的关联起来的可执行的多个环节,其中各环节还可以当成是子目标而进一步进行分解。在各环节均执行完毕之后,整个过程也就完成了。目标拉动是一种全新的执行方式,下一代的WfMS将具有此种特征。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分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的。一般来说,后面那些特点将给WfMS带来更好的灵活性,同时也将成为那些能够支持跨机构的大规模复杂工作流管理、面向关键任务的WfMS不可缺少的特征。
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本文深入研究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功能全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该系统结构。
1、引言
在一个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信息。在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往来信息。如果这两种信息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前一种属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后一种属于B2B电子商务系统。目前对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对业务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难度大,因此发展还不成熟。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组织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组织的业务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从模型建立、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通过一套集成化、可互操作的软件工具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Thomas Koulopoulos曾预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Windows NT)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它将带来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但是目前工作流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都还不够完善,要实现Thomas Koulopoulos的预言可能还需有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作者独立设计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分业务或全部业务的集成管理,有效的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组织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能。
3、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工作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工作流建模阶段,工作流模型实例化阶段和工作流执行阶段,如图1。在工作流建模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建模工具完成业务流程的模型建立,将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转为为计算机可模拟处理的工作流模型;在模型实例化阶段主要通过工作流引擎完成具体业务流程的实例化,为具体业务流程办理流转提供工作流相关数据和工作流控制数据,并为业务流程的办理提供所需要资源(如人力资源和物料、设备资源等); 工作流执行阶段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执行,重点是完成人机交互和系统内部应用或外部应用程序的调用。
图
1、实施的三个步骤
根据工作流的三个阶段的分工,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可以分为过程设计定义功能、运行控制功能和运行交互接口三个层次的功能,如图2。
4、过程设计定义功能
过程设计定义功能主要作业务处理流程的计算机定义,她提供了一种分析、建模、系统定义技术,将一个现实世界的业务处理过程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定义;最终的定义叫作工作流模型、过程模版或过程定义,她可以用图形符号进行表示。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这一层次主要包括以下功能: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组织管理、资源管理、内部应用开发工具、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工作流定义等功能。
4.1业务建模与信息建模
业务流程是由各业务环节连接而成,而每一个业务环节都由多个相互关联、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在业务建模时可自顶向下的将业务流程中各个业务环节最终分解成一系列的原子任务。所谓原子任务,即将有可能发生的每笔业务进行原子化分解,细分到不能再分割的操作单元,每个操作单元即是一个原子任务。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结也将最终转化为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这样各个原子任务的控制连接,就成为了工作流模型。因此,工作流是企业中过程流、数据流、信息流、协作流、资源流等各种流的综合集成。业务建模工具主要提供流程定义开发人员便捷的与数据流图工具或活动图等流程描述工具类似的业务流程分析工具。
业务模型是信息模型的出发点。信息模型说明了业务处理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或者说执行具体功能的活动的输入、输出数据、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信息建模工具可提供使用E-R图方法构建信息系统的逻辑数据模型;根据实际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适用于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物理数据模型,同时可生成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脚本。信息模型是个两层次的建立过程,先建立逻辑模型,再建立物理模型。逻辑模型支持数据的概念模式,它从抽象的层次上反映内部数据间的关联,不管具体的数据结构及数据存储方式等等。物理模型支持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它与具体选定的数据库类型密切相关。
4.2组织管理
在组织单位中组织结构是信息决策、任务执行和监督管理等重要活动的载体,组织结构揭示了组织单位人员管理的层次,反映了人与工作、决策、责权之间的联系。因此,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单位中如何完成业务流程的建模和提高管理、生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组织结构、工作流、过程建模等概念的提出,为描述组织单位业务流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也使过程到组织的映射模型的建立成为可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组织管理功能,用于定义业务单位的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职责分配等工作。为工作流模型的定义和工作流的实例化、执行提供人力资源约束和支持。
4.3资源管理
资源是进行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物资因素,在工作流的执行过程,必须得到企业资源的支持,相应的组织实体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同时,工作流要保证将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成员。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资源管理功能,用于建立组织单位的资源模型,表示组织单位的资源结构和配置情况,描述组织单位各种资源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为工作流模型提供资源约束和支持。
4.4内部应用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应用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图形化设计方法,开发出动态页面应用,其结果可保存为html或jsp或其他可直接调度执行的运用程序。这些内部应用程序具有数据库访问能力,能够访问或存储工作流相关数据和控制数据。在流程定义时流程开发人员可以直接设计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运行时用户可以在任务列表中直接调用,执行所需完成的工作。它的最大的优点是让开发人员避免了复杂业务处理应用程序的开发。
4.5数据窗口开发工具
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提供了图形化设计复杂报表页面的能力,可设计任意复杂的报表,并可画出各种统计分析图并能够使用多种形式输出。在流程定义时数据窗口开发工具就像内部应用开发工具一样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并提供流程节点预调用。当流程实例运用到指定节点时,用户可以直接调用该数据窗口以用户所需要的形式展现相关信息内容。
4.6工作流建模工具
工作流建模工具以工作流元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业务过程,采用有向图的方法对现实的业务活动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业务过程到工作流模型的映射机制。对于建模工具而言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建立规范的业务过程的接口,另一方面,所建立的工作流过程可以存储于工作流库中作为工作流引擎的输入,投入运转、执行并接受监控。建模工具的主要包含以下功能:
提供建立工作流模型所需的各类基本元素,比如活动、子过程、连接弧等;
支持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操作,比如鼠标的点击与拖动;
提供用户定义各模型单元属性的对话框;
模型的保存与读取;
支持多层次建模;
与外部自动应用的接口;
4.7工作流模型库
工作流模型库主要用于保存和管理已定义完成的工作流模型。在工作流程启动时工作流引擎将直接加载并将其实例化,同时为工作流的流转提供基础模板。
5、运行控制功能
运行控制功能主要对工作流模型的定义进行解释,创建并控制过程的运行实例,调度过程的各种行为步骤,调用适当的人力、资源和应用程序以完成任务的执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部件就是工作流管理控制软件——工作流引擎。工作流管理系统结构在这一层次的主要包括:工作流引擎和工作流监控管理2部分。
5.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可以说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心脏。一个工作流管理系统通常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不同工作流引擎通过协作共同执行工作流程。工作流引擎实际上是经营过程的任务调度器,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资源的分配器。在采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经营过程中,工作流引擎可以看成是一个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业务过程在她的管理、监控之下运行,因此工作流引擎的性能和可靠性就直接决定了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5.2工作流监控管理
系统管理与监控是工作流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工作流系统管理与监控工具能够对工作流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流动状况进行监视,并提供一系列的管理功能,实现安全性、过程控制和授权操作等方面的管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建立、设置和优化组成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各个软件。
2)对过程模型进行实例化。
3)将过程模型中的角色实例化。
4)将运行中的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和数据分发到各个工作流机中。
5)启动、挂起、恢复和终止过程实例。
6)管理正在执行的过程实例,并对正常结束或异常退出的过程实例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6、运行交互接口
运行交互接口主要提供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人员或应用程序工具的交互接口来处理各种活动步骤。交互接口对于活动间的控制传递是必须的,如确定过程的状态,调用应用程序工具,传递应用程序数据等。
7、结论
该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是作者深入研究了工作流管理联盟提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以该体系结构为基础作者领导开发了基于J2EE架构的新一代工作流管理系统UniFlow。UniFlow工作流管理系统目前已在电子政务中取得了广泛的运用。
第五篇:工会系统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保华公司工会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为加强对工会系统的人才培养,规范工会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根据人力资源部《关于加强业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公司工会下发通知,对全公司工会系统专(兼)职干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各单位填报,调查结果如下:
一、工会系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性别构成:工会系统现有专兼职从业人员151人,其中女性52人,性别比例合理,满足基层工会工作的特点和需要。
年龄构成:年龄大致分段为:20岁——30岁职工46人,30岁——40岁职工26人,40岁以上职工79人;呈现出青年后备力量充足,经验充足的老员工为骨干力量,但中青年人员缺少,今后基层组织内容易出现一段时间内缺乏中坚力量的情况
学历构成: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学历的103人,占总从业人员的68.21%;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45人,占职工占总从业人员的29.80%;未填报学历人员5名;总体教育程度较高。
专业背景:因基层工会组织多为兼职人员,专业构成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中经济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专业39人,以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电气 等工程类专业学科34人,中文、文秘、法律等人文科学类学科12人,其他为艺术设计、财会、表演、计算机等学科;工会工作的特点决定其需要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人才队伍。目前工会系统的人员专业背景的构成满足其特点,能够触类旁通,互相学些,但是也呈现出工会业务知识能力不足的特点,需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专业培训。
从业年限:五年以下从业人员为89人,五年至十年为21人,从业十年以上人员为27人;显示出其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新加入,以1至2年的新员工为主,他们基础素质好,充满活力,有较强的学习和可塑性,但是也呈现出不稳定,经验不足的特点。
二、工会系统人员配置需求预测
目前看工会系统人力资源的分布与储备,已经基本满足了现阶段性发展需求。但公司目前“三年大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对工会工作需求和人员配置需求将会不断攀升,目前除公司工会外,分公司级工会和基层工会多为兼职人员,个别项目工会兼职工会干部也无法保证。
根据工会三年发展规划,要确保有项目成立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并满足公司级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5名;分公司级工会组织配备专职工会干部2名;项目级工会组织满足配备5名工会委员会成员,即一名工会主席,一名工会生产、生活委员,一名组织委员,一名宣传委员,一名女工委员,以满足工会工作需要。并作出以下措施:
其一是充分控掘现有人员潜力,通过加强交流与培训等增强其业务知识。
其二是按发展需求多吸纳中青年工会干部,注重以导师带徒的形式,以老带新,自学和培训相结合,综合能力和专业特长兼顾,培养青年后备人才。
其三是利用基层的特点,通过在工会内部进行轮岗,短期培训等有效快速途径充实资源。
三、对下级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情况
2013年初召开工会工作会,下发《工会工作手册》,其中按照组织建设、民主管理、群众生产、职工生活、女工工作、宣传教育文体工作、工会经费、创先争优、考核评比等十大板块规范了工作流程和工作记录台账,按照要求年底收集,对下属单位工会工作全面掌握。
按照《工会工作手册》的要求,年初各级工会上报工作计划;年中时上报半年工作总结;年底时上报全年工会总结;及时以工会信息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报道其开展的工会工作。
每年工会工作会,签订工会主席责任状,年底综合其全年工作按照考核标准,对本系统各单位进行整体打分排名,在下一工会工作会兑现责任状,对先进单位予以奖励表彰,对落后单位提出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