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精选)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学纲要]
1.什么是符号?它由哪些因素构成?
所谓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符号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形式和一定意义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形式是符号的外壳,是可以被人的感觉器官感知的,因而形式具有物质性。意义是符号形式所代表的内容,也就是现实现象事物。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中两个方面的要素,二者互相依存,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缺一不可。符号一般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触觉符号三种。任何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符号相对地存在着。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别何在?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符号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便是征候和符号的本质区别。
3.什么是语言符号?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来表示意义的符号。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语言也不例外。语言符号是由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的,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所依附,无法让人感知,根本不可能存在,更别说交际运用了:没有意义内容,语音形式存在就失去意义,也没必要存在了。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所以从本质看,语言是一种符号,只是它比任何符号系统都要复杂得多。
4.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样的区别?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构成很简单。
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且这种内容简单而固定。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
5.语言符号中的声音和意义与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约定俗成”便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符号的这些条件实际上说的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现实现象”,不仅指周围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事件、性质、动作等,而且也指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评价以及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现象,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东西。将事物概括成类是心理的认识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因此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即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实现象归现实现象,相互之间无从建立联系。
6.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同一般符号音义之间的联系一样,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也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不可解释。
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7.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具体体现
1)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如前所述,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2)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比如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3)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
4)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完全一致。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
8.怎样正确认识理解任意性特点的含义?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的,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指最初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客观事物现象这个意义内容是任意的,不是说人们可以对语义内容作随意解释。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个人绝不能随意更改,也无权更改。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9.什么是语言的线条性特点?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一个顺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来,宛如一条联绵不断的线条,这就是语言的线条性。我们说话时,是将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串好发出来的,词语是通过语法串在一起形成我们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的。
语言的线条性说明,语言中的各个单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位都要受前后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哪个单位先出现,哪个单位后出现,哪些位置哪些单位不能出现,都是有一定规则的,改变了它们的顺序,表达的意思不但变了,而且还可能说出有语病的句子来。
因此,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正因为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才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10.怎样认识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也是如此,分不出意义的界限。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和
表达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个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的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1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
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
系统论有一观点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语言符号的特点也符合系统论的观点。语言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开放的倒三角形,越往上层,数量越多,到句子则完全是开放的,无穷的。
语言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
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语言符号所独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
12.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
1)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还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符号的形式部分,而形式是要依托一定的意义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音位组合一经同相关的语素结合,代表一定的意义,既具有形式部分,又具有意义部分,这样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符号;
2)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往往只有几十个,而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表示意义的语素,多达数千,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
13.什么是组合关系?怎样认识?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语言具有线条性特点,也就是符号与符号是依次挨个出现的,不可能同时出现,因而具有时间性,不具有空间性。正因为符号是先后依次出现的,符号的组合顺序是有条件有限制的,顺序位置不同,组合起来的关系就不同,意义也不一样。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14.什么是聚合关系,怎样理解认识?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几个词,一组词,性质相同,组合功能相同,在语言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生成不同的句子,这些词之间的这种替换关系,就是聚合关系。组合关系指词语(符号)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关系是词语(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语言中的词语正因为具有相同功能和特性,就类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聚合关系。
1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聚合的规则是潜存于人脑中,随时可调用的。聚合规则与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就是每个结构单位在这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所以,聚合规则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
语言中的每个词语,都不是孤零零的,都要与别的词语发生关系。因此,每个词语,在语言系统中实际上都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交叉点上。
1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对于人类使用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它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理论上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能把握这种交叉点,就不难了解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语言结构的视角。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对于我们运用语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合关系使符号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有序性,反映了语言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法则,是以较小的单位组合成较大的单位必须遵守的。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简化语言系统。因此,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17.什么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条件? 掌握语言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
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即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两者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代代遗传,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所以,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是后天的。人学会的语言取决于人所生活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一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8.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和动物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
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维持生存的劳动活动中锻炼了大脑,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而在共同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最重要的标志。
某些动物能够复述人教的话,但不明白复述的意思,不能装卸话语中的单位,进行替换和组合的联系,不断造出新句子,根本原因是动物没有分析、抽象的能力,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总之,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19.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创造性:即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第二篇: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语言的系统性
第一,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第三,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1.动力部分: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2.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3.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2.国际音标: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能发出不同的元音。在掌握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第三节 音 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例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就必须结合汉语语音来认识。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这些变体的出现不需要任何语音条件,可以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甲变体能出现的场合,乙变体也能出现。几个变体可以自由互换,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变体就是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等,其中的u有些人发成带摩檫性质的半元音w,有些人把它发成唇齿音v,但这两个变体的出现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自由互换,它们就是/u/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语音一章重点注意音素-音标-音位的相关知识,不设问答题。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注意双语现象的概念及双语现象的发展结局。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只限于某个社会集团使用,使用于某种场合,缺乏广泛性;混合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重点问答题: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本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重点注意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般认识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理解历史比较法在研究语音变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般掌握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对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有所了解即可。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以下三个方面都是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随时代变化停止使用,如“天子、宰相”
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
三、词义的演变
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要求理解并能任举一例说明。重点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篇: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 【教学目的要求】 • 认识语言的性质; • 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
• 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课前练习
1、任何符号都是由____和____构成的。• 形式 • 意义
•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____,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____,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意义)•(形式)
• 3.语言符号是___和____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____。
•(语音)•(意义)
•(形式)
•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____。•(约定俗成)
• • • • • • • • • 5.语言符号具有____和____特点。
(任意性)(线条性)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____,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____,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____,第二级是____,第三级是____。(音位)
(序列)(语素)(词)
(句子)
•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____和____。
•(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 8.组合关系是指___,聚合关系是指___。• 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 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____能力和____能力。
• 抽象思维 •
发音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 • • 【教学大纲】
一、什么是符号:甲能代表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一、什么是符号
• 1.什么是符号:符号又叫做记号、信号,是用来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 如果两个不认识的人见面,约定双方手拿玫瑰花,那么玫瑰花就是代表特定身份的符号。
• • 如果有两束花,一束是玫瑰花,另一束是牡丹花,甲乙两个人都想要玫瑰花,于是两个人约定,拿来两片纸,一片上面画一个十字,另一片什么也不画。一方把两片纸团成一团,让另一方挑选,约定好挑到画有十字纸团的一方有权得到玫瑰花。这时,玫瑰花又成了被代表的事物,而画有十字的纸团是代表玫瑰花的事物,是玫瑰花的符号。
2.什么是征候:
• 如果人们闻到某种浓郁的芳香,就知道附近可能有玫瑰花或别的一种什么花。
• 这种芳香就是玫瑰花或者别的花的属性。这种自然存在的属性,既没有通过别的事物表现出来,也没有用来代表其他的事物,就只是事物本身的征候,而不是符号。
• 可见,符号和征候是不同的。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呢?也就是符号的实质是什么?
• 请同学们思考。• 以甲代替乙。
各种各样的符号
• 根据符号的定义,举出各种符号。
• 战场上,冲锋号是进攻的符号;白旗是投降的符号;举手是缴械的符号等等;
• 在考场上:打铃是考试开始和结束的符号;准考证上的号码和姓名是考生的符号;ABCD是答案的符号;考完后老师阅卷,80、90是考试成绩的符号等
• 其他符号:
• 窗外传来的一段悠长哀怨的乐曲 • 摩登女郎的异国风情的一件服饰 • 舞台上小丑的一个滑稽可笑的动作 • 救护车发出的“哎哟哎哟”的呼啸 • 后花园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 等等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 • •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用声音来代替所有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符号系统。
一个词是符号,例如,一个名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件事物(桌子、教室、道德、品质),一个动词可以用来代替一个动作(吃、买、看、想、认为),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代替一种性质(高、矮、胖、瘦),而一个连词可以用来代替事物、动作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和、或)。
• 词是符号,这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个篇章是不是符号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思考。
•(一般认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而句子则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而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 能不能这样认为呢:
• 一个句子是也是符号(一串符号),用来代表某件事情,比如“我吃饭”“他上街”等。一个句子、一个篇章也是符号,用来代表某个过程或说明某种道理等。)
• 语言符号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的语言符号构成某种系统,这一点后面还要讲到,在这里我们想强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2.对语言符号的认识
• 既然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那么,语言符号到底是什么呢?
• •
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作为基本语言符号的词,也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语言符号的形式,指的是它的声音,语言符号的意义,指的是它的意义。音义的结合体,就是语言符号。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是现实的现象。书上28页用图的形式来说明语言符号的音、义同现实现象的关系。
(约定)
(反映)
• 音
义
现实现象 •
符号 •
代表 •
• 这个图来源于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定义:
• 这是把语言符号分成“音”和“义”两个部分,称为语言符号的二分法。
•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语言符号应该分为三个部分,即语言符号的三分法(如图)。
代表项(符号)
• 对象
解释项 •
狭义的符号
代表项
• 对象
解释项 •
广义的符号
• •
皮尔士是这样给符号下定义的:
符号,或者说代表项,在某种程度上向某人代表某一样东西。它是对某个人而言的。也就是说,它在那个人的头脑里激起一个相应的符号,或者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我把这个后产生的符号称为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符号代表某样东西,即它的对象。它不是在所有方面,而是通过指称某种观念来代表那个对象的。(转引自丁尔苏《语言的符号性》p58-59)。
皮尔士对“符号”的解释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符号”被用来称谓“代表项”(representamen)、“对象”(object)和“解释项”(interpretant)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狭义上来讲,“符号”相当于“代表项”。
• 3.语言符号的特点
• 笼统地讲,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 严格地说,任意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而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 下面分别说明。
a.任意性
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 例如“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法语personne,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
• 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
• 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即使是那些“一言九鼎”的权威,如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b.线条性
•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 如仍以前面说过的“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一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中同时嘣出两个字来。
• 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 【教学大纲】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 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 【教学内容】
•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一、语言的层级性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
•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嚎叫,分不•
但是,只要“音”和“义”经社会的约定而相结合,我们既能分出音的结构成分,也能分出义的界限。例如汉语“钢”的音是gang,“帮”的音是bang,比较这两个字音的差异,只有最前面的那个音不同,“钢”是g-,“帮”是b-,这就是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这种结构成分一般称之为音位(这个问题后面再具体讨论)。
• 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gang, bang之类),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比较上述的g-和b-)。
• 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
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 音位
语素
词
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 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
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 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
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语言结构的层级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语言学纲要》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
• 什么是组合规则?就是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 聚合规则与这种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每一个结构单位在这一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
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我们用下面的图表来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这是语法上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考虑一下,语音上有没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 以上面举过的“钢”gang为例。
• 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 【教学大纲】
一、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
【教学内容】
• •
一、语言能力
只有人类才具有语言能力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另一方面,要有灵活的发音器官,也就是说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只有人类才同时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二者的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 正是由于有了语言能力,儿童才能在短短几年内掌握一门语言。而其他动物不具备先天的语言能力,因此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动物学会语言。
• • 在教动物学习语言方面,人们做过一些实验,其中最有影响的恐怕要算是“瓦舒计划”了“瓦舒”(Washoe)是一只雌性的黑猩猩(在进化程度上,黑猩猩被认为比包括大猩猩、猩猩和长臂猿在内的其他灵长类动物离人近得多)。20世纪60年代,两名美国心理学家贝特丽丝加·丁纳和阿伦·加丁纳(Beatrice and Alan Gardner)在野外捕捉到年仅一岁的瓦舒,教它学美洲哑语(American Sign Language)。
美洲哑语是北美聋哑人社团所使用的语言,按照流行的观念,这种语言可以算作是一种人类语言。这项实验的结果曾经轰动一时:瓦舒学会了一些符号并能够以小孩特有的方式将学会的哑语符号举一反三地应用到新的事物上。据说瓦舒还能够将符号用没有学过的方式进行组合,表现出了能产性。加丁纳夫妇还暗示瓦舒能够将符号的顺序用作一种句法手段。学多评论家根据这些情况得出结论说,瓦舒已经学会了一种人类语言。
• 然而,对于这一结论,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持怀疑态度的人指出了一些事实,来反驳这一草率的结论。例如,瓦舒的正确的符号组合形式是夹杂在大量的无意义的组合形式之中的,这就使人怀疑这些正确的组合是意外的巧合。瓦舒能过将符号顺序作为句法手段的说法也难以令人折服,因为瓦舒用很多方式来组合符号,而且符号之间还有大量的重复,一般来讲,这一点与儿童学习母语的行为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 这个实验说明黑猩猩具有一定的掌握符号的能力,但是它掌握不了人类的有声语言。黑猩猩通过强化训练掌握一定的手势语,其使用的范围主要限于直接的实用目的(例如从训练者那里获得食物和照顾),而不能用来达到认知的目的。人掌握语言的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胀密切相关,儿童在学说话的过程中爱用语言来了解周围的世界,因而语言的发展也极为迅速。
• 黑猩猩却不是这样,它们对周围的事物不怎么感兴趣,因而语言的发展也限于较低的水平。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一般的黑猩猩最多只能掌握手势语的一百多个词,学习的速度也十分缓慢。这很可能是由大脑的发育水平所决定的:刚生下的婴儿大脑的重量只及成人的24%,而黑猩猩刚出生时的脑重已达成年黑猩猩的60%。可见人类发育期间大脑增长的速度要比黑猩猩快得多。人类正是在大脑迅速增长这段时期内掌握语言的。
三、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许多动物也有传递信息的符号,比如蜜蜂、海豚、蚂蚁、狐狸等,都有比较发达的信息符号,用来简单的信息功能,如帮助觅食、逃避危险等有的更像人的语言,有的动物还可以听懂人类语言所表达的简单信息,如鹦鹉、猿猴、狗等。鹦鹉甚至还能维妙维肖地模仿人的语言。那么,与这些所谓动物的“语言”相比,人类语言有什么根本区别呢?
性、能产性、任意性、互易性、专用性、不受环境限制和传授性。
• 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C.F.Hocket)从区别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类语言所具有的七大基本属性,它们是:二层• 《语言学纲要》书上讲了六种: • 哪六种?
• 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环境的限制。
• 二层性(duality):语言在结构上由两个抽象的层次组成。
• 在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有意义的单位(如词和语素)的组合;在另一个层次上,语言被分析为没有意义的语音单位(如音位)的序列。
• •
也就是说,语言系统有两个结构,一个是语音结构,另一个是语义结构。
此二层结构对于语言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为数不多的语音单位可以经过反复组合和再组合形成较大数量的语义单位(即词语),而这些语义单位又可以经过不同的排列和在排列形成数量无限多的语句。因而,人们能过说出任何话语,表达任何意义(在他们的知识范围之内)。任何动物的交际系统都没有这种“二层性”。
• 能产性(productivity):语言使用者能够理解并说出数量无限的句子的创造性能力。与动物的非能产性(non-productivity)“语言交际”相比,能产性是人类语言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开放性)
• 任意性(arbitrariness):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赘。
• 互易性(interchangeability):人类的任何一员都能发出和接受信息,既可以作为信息发出者,也可以是发出者接受者。长臂猿和蜜蜂的交际方法具有这种特性,但另外一些动物的交际方法就不具有这种特征,例如,有些雄性鸟类的叫声雌性鸟类就发不出。
• 专用性(specialization):指人们交际时,甲告诉乙去做某事,乙做某事是甲的话语所产生的触发后果,但不是直接物理后果。例如,一个人看到妻子在餐桌上摆食具,他知道要开饭了,于是到卫生间去洗手。摆食具的动作具有开饭的直接物理后果,它能提醒家中其他成员做好吃饭的准备(如洗手)。
• 这两件事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摆食具的动作对交际行为而言不是专用的。如果妻子提醒丈夫“快开饭了”,说这句话的直接物理后果是周围空气的振动,而触发后果却是和前面的情况一样。把一个行为或信息的直接物理后果和触发后果加以比较,如果两者有密切关系,它就不是专用的,如无特殊关系,它就是专用的。
• 不受环境限制(displacement):指交际时传递信息的内容和当时的环境无关。语言可以用来指称不在眼前的事物,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遥远的地方的、现实的或者是想象中的一切事物。动物有没有这种特点呢?没有。动物的叫声都是作为对情境的即时变化而发出的。比如说,遇见危险了,或者身上感到疼痛了,它们就会发出叫喊,而一旦危险或者疼痛消失,它们的叫喊也就停止了。以长臂猿为例,它绝对不会为去年吃过的什么食物而发出叫声。
• 传授性(cultural transmission):也叫文化传授性,指的是语言不是象遗传基因或动物本能那样从父辈那里继承或代代相传的。语言作为一个体系,必须后天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 诚然,按照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假说,儿童先天具有习得母语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基础,但是人们所要学的某一特定的语言是和文化传统中的任何其他东西一样,要经过后天学习得到,不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而动物的鸣叫是通过遗传的基因传递的。动物生下来便能发出为其同类所独有的那一套特殊的叫声。比如,所有的猫、猿都具有一套与任何其他的猫、猿几乎完全雷同的交际方法。
• 霍凯特就上述七大属性把一些动物的交际方式同人类语言相比,列成下表:
•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七大属性只有人类语言才是齐备的,而且具有很高的程度;动物的交际或者全无,或只有个别某些方面,其程度也根本不能同人类语言相比。
第四篇: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一、填空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和()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和()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
6、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和()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7、语言符号的()和(),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8、语言符号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层的最小单位。
9、()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0、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活基础看是不具有()和().二、判断正误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6、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7、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8、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9、句子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10、“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三、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2、语言符号如何增进人的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5、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7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第二章答案
一、填空
1、词、规则
2、形式、意义
3、心理现实
4、听话、心理现实
5、编码
6、客观现实、语言符号
7、任意性、线条性
8、形式、符号
9、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0、大脑的结构、功能
二、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8、×、9、×
10、×
三、思考题
1、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懂事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组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响亮度等发音的特点,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长时间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特点与意义结合了起来,从而理解了这种声音所传送的意义。
2、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密/蜜”,英语是me B.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
C.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英语【sait】:sight/site/cite 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4、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出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次关系。
5、张三请李四周日春游。
李四请张三周日春游。请张
三、李四周日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语言系统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两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最小的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语言符号以少数的最小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的更大的单位,级级翻翻增量。符号数量少,便于记忆,翻增量靠组合。
6、语言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例如北京话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者方法的共同性构成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7、汉字是具有二层次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
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
第五篇:第2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题
一、填空题
1.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3.语言符号是()和()的统一体,声音是语言符号的()。
4.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
5.语言符号具有()和()特点。
6.语言的底层是一套(),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
7.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和()。
8.()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力和()能力。
10.总起来说,语言的结构要素是()、()、(),其中,()和()都能表达语义。
11.人类揭示语言的本质,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语言是(),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
12.语言是一种(),这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是(),这是语言的功能特征;语言是(),这是语言的结构特征。
13.语言符号的特点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合符号原则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B、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是可变的
C、最基本的单纯初始符号都是任意的D、任意性是指一个符号先由某一个群体约定,继而向周围扩散推广
2.下列关于”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组合规则关注的是线性搭配问题,聚合规则研究同功能的替换问题
B、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
D、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各自独立
3.“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的提出者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三、名词解释
1.符号
2.语言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4.语言符号依存性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6.语言结构的二层性
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10.组合关系
11.聚合关系)12.能指
13.所指
四、判断题
1.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2.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3.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
4.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就是说我们平时说话用什么样的语音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是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
5.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6.语言符号可以拆卸拼装,重复使用。()
7.语言符号是由大大小小的单位按一定规则构成的。()
8. 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9.“失去生命”这一意义,汉语用“sǐ”表示,英语用“die”表示,那是因为不同民族对这一意义有不同理解的缘故。()
10.语言系统是由不同层级构成的,低一级的单位少,组成高一级后数量翻番增加。()
11. 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指各个符号具有相同的性质特点。()
12.人类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人类具有说话的生理特征,这也是语言的本质特征。()
13.鹦鹉、八哥都会说话,有的甚至还会背古诗,可见,动物也有语言能力。()
14.语言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15.动物掌握“语言”是先天的本领,人类掌握语言则需要后天的学习。()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2.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他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3.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4.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6.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7. 符号和征候的区别何在?
8.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样的区别?
9.语言符号中的声音和意义与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10.什么是语言的线条性特点?
11.怎样认识语言的层级体系?
12.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
13.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
1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15. 什么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条件?
16.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和动物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17.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式
意义
2.意义
形式
3.语音
语义
形式
4.约定俗成5.任
意性
线条性
6.音位
序列
语素
词
句子
7.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
8.组合聚合9.抽象思维
灵活发音
10.音位
语素
词
语素
词
11.交际工具
符号系统
12.特殊的社会现象
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3.任意性
线条性。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三、名词解释
1.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2.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象。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是它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人义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它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
4.语言符号依存性: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6.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即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是造句材料,是交际的基本单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7.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8.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9.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 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10.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11.聚合关系: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12.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13.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四、判断题
1.×。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的。
2.√。语言是用声音作为形式表达一定意义的,其代替作用同一般符号没有本质区别。
3.×。选择声音是因为声音形式使用方便。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
5.√。任何语言都是由社会大众决定其音义关系的
6.√
7.√
8.√
9.×。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10.√。从几十到成千、成万、无穷是语言作为层次装置所提供的效能。
11.×。符号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特点是指符号和符号之间具有聚合关系。
1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语言的本质特征。13.×。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14.√
15.√
五、问答题
1.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的音和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任意性的,非本质的,没有逻辑关系的,完全是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结果。例如同样是“成本的著作”这样的意义,汉语普通话用语音shu表示,英语用[buk]表示,这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是任意性的,没有必然联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2.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他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符号与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学习”与“外语”组合,形成述宾关系。
聚合关系就是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学习外语”,其中”学习”可以用“研究”替换,“外语”可以使用“知识”替换,“学习”与“研究”、“外语”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而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一个句子都必须是新的组合关系,那么语法规则将不计其数,难以掌握。
3.什么是符号?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甲能代表乙或指称乙,甲就有条件成为乙的符号。
语言是一种符号,因为它能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比方说,词就是一种能代表和指称某一种现实现象的符号,我们一听到“人”这个词就知道它指的是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符号,因而成为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离开词,我们就无法造句,自然也就无法指称现实现象,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和义相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的符号。例如“人”这个符号,rén是它的语音形式,“会说话、用两条腿走路、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和这个音结合在一起的意义,构成符号的内容。
音与义是语言符号的两个“面”,彼此依存,犹如一张纸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只要正面而不要反面,也不能只要反面而不要正面;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与此一样,只有和特定意义相结合的声音才能叫做语音,由特定语音表达出来的意义才能成为交际所需要的语义。
符号的意义是现实现象的反映,如果“人”不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那么“人”的意义中也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内容。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性质和特点的关键。
《语言学纲要》第28页的三者关系图可以帮助大家正确地理解这种关系。人们就是用语言符号进行交际、认识现实的。
4.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什么?
语言符号的特点,简单地说,一是任意性,二是线条性。这两个特点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他的著名论著《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来的。
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现实现象的性质决定的,还是由社会约定的?就是说,它们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北方说“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俄语说R,&,8,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我”(I)。人们根据诸如此类的现象得出结论,认为什么样的音和什么样的义相结合构成语言符号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简称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或约定性。
一般的语言学著作都用荀子的“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的“约定俗成”四字来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人们都非常推崇荀子“约定俗成”的学说,认为这一认识比西方语言学家还要早二千多年。任意性或约定俗成是构成语言符号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时的情况来说的,至于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它对人们就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乖乖地接受它,绝不能随意更改;即使是那些“一言九鼎”的权威,如皇帝、总统等等也不例外,都只能接受社会已经约定的符号。
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借口任意性而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如仍以前面说过的“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一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中同时嘣出两个字来。
总之,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5.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符号看起来零零散散,好像是一堆乱糟糟的材料,但实际上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
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犹如笑声哭声、虎啸狼毫,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的情况也是如此,混沌、模糊,分不出意义的界限。
但是,只要这两者经社会的约定而相结合,我们既能分出音的结构成分,也能分出义的界限。例如汉语“钢”的音是gang,“帮”的音是bang,比较这两个字音的差异,只有最前面的那个音不同,“钢”是g-,“帮”是b-,这就是音与义相结合而划分出来的音的结构成分,这种结构成分一般称之为音位(这个问题后面再具体讨论)。
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如上述的gang, bang之类),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比较上述的g-和b-);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表达的。用来表达意义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
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系统的层级结构可以图示如下:
音位-- 语素-词- 句子
这是语言系统结构二层性的缩影。这个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
三、四十个音位可以组成五、六千个语素的语音形式,五、六千个语素可以组成几十万个词(大型英语词典大致收词四十余万条),而这几十万条词则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句子虽然无穷,但句子里所用的材料却不会超出这几千个语素的范围,就是说,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这就是说话的人可以纵横驰骋,放手造出符合表达需要的句子来,而在听者的感觉中,新句子都是似曾相识,不会发生理解的困难。语言为什么能够成为人们得心应手的交际工具?语言系统的这种灵活的层级装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为人们以少数驾驭多数奠定了结构的基础。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如何运转?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是驾驭语言系统运转的“纲”;抓住了这条“纲”,我们也就能把握住语言系统的结构脉络。
《语言学纲要》就是以这条“纲”为基础来安排、组织语言材料,阐述语言的基本结构原理的。什么是组合规则?就是结构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组成上一层或上一级的一个结构单位,好像一个个连接在一起的链圈,一环扣一环,组成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聚合规则与这种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每一个结构单位在这一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卸下来,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
所以,什么是聚合规则?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我们不妨用一个语音的例子和一个语法的例子来说明这两条规则。比方说前面说过的bang,b, a, ng是三个音位(ng这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如用国际音标表示就是N),它们前后相续的顺序就是汉语音位的一种组合规则,每一个音位各有自己特定的位置,颠倒顺序或互换音位的排列顺序,比方说,abng或angb等都不是汉语音位的组合规则,因为它们都不能构成上一级的结构单位(语素)的语音形式,因而语言中根本不允许有这样的音位组合。
bang有三个音位的位置,每一个位置都可以换成其他的音位,以构成一个新的语素语音形式。比方说,如b换成p,就是“膀”;换成g,就是“钢”;换成d,就是“当”,换成s,就是“桑”„„。由于b, p, g, t, s„„可以在同一位置进行替换,因而它们在构成语素语音形式的时候具有相同的作用,人民将它们称之为声母。其他两个音位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替换。这就是汉语音位层面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语法的组合和聚合规则可以沿用第一章用过的例子:
小王
打碎了
杯子。
小猫
撞翻了
花盆。
中国人民
打败了
日本帝国主义。
从语句的结构层面来说,这里有三个结构单位的位置(每一位置上的结构单位又由若干个低层级的结构单位构成,这里不细说),每一个位置上有一个结构单位,彼此前后相续,组成一个句子。这是汉语语法的一条组合规则,一般称之为“主--谓--宾”。
每一个位置上的结构单位都可以用别的单位来替换,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句子,例如句首位置的“小王”换之以“小猫”、“中国人民”或其他什么结构单位,就构成了不同的句子。在同一位置上能进行相互替换的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例如将句首主语位置和第三个宾语位置上能相互替换的单位归为一类,称为名词,将第二个位于位置上能相互替换的单位归为一类,称为动词,等等。抓住这样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大体上就能分析语句的语法结构。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替换,所以他们犹如纵、横两轴,每一个结构单位都可以在纵、横两轴的交叉点上找到它的位置;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种交叉点,也就不难了解一个结构单位的性质和特点。
正确理解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这是理解语言符号系统的关键。
6.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现在发现,每一种动物内部各有其自己的特定的交际方式,一般称之为动物”语言”。有些动物的“语言”,例如蜜蜂,据研究,已相当复杂,能传递很多种不同的信息。这种“语言”和人类语言有无原则的区别?如果有区别,那么其根本的区别在哪里?这可以根据人类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和结构原则进行比较分析。语言符号的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动物表示震怒、恐怖、觅食、求偶、警告新信息等的叫喊,虽然有音有义,但都是囫囵一团,分不出音义结合的结构单位。这种囫囵一团的叫喊大致都是因时因地而发,与环境的刺激有关,音义之间没有任意性的特点;因为分不出结构单位,自然也就谈不上结构的线条性。这种叫喊与生俱来,用不着学习,不像人类语言,不经艰苦的学习,是掌握不了的。语言符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规则,任何动物语言都不可能具有这种特点。
人类语言是一种二层多级的装置,隐含着以少驭多的机理,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成几千个语素的语音外壳,使意义具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几千个语素排列组合成几万以至几十万个词,乃至无数的句子。动物“语言”仅仅是囫囵一团的叫喊,分不出单位,因而其中不可能具有以少驭多的机理,自然也就谈不上结构的二层性和组合、聚合的运转和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即使是人类的近亲黑猩猩,虽然经过严格的训练,也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了解动物”语言”的囫囵一团的叫喊,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的特点。
7. 符号和征候的区别何在?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符号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符号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便是征候和符号的本质区别。
8.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样的区别?
1)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2)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构成很简单。3)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且这种内容简单而固定。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4)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
9.语言符号中的声音和意义与现实现象的关系怎样?
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由社会“约定俗成”,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约定俗成”便是语言符号的本质。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交际工具的作用。符号的这些条件实际上说的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现实现象”,不仅指周围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事件、性质、动作等,而且也指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评价以及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现象,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东西。将事物概括成类是心理的认识活动,它的成果就是意义,因此意义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符号,成为现实现象的代表。音和现实现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意义是联系现实现象和音之间的桥梁。没有意义,即没有对事物的反映,那么声音归声音,现实现象归现实现象,相互之间无从建立联系。
10.什么是语言的线条性特点?
符号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线条性,就是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形式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个一个的声音,这一连串的声音,是一个挨一个顺次发出来的,我们不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来,宛如一条联绵不断的线条,这就是语言的线条性。我们说话时,是将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串好发出来的,词语是通过语法串在一起形成我们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句子的。语言的线条性说明,语言中的各个单位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位都要受前后要素的影响和制约,哪个单位先出现,哪个单位后出现,哪些位置哪些单位不能出现,都是有一定规则的,改变了它们的顺序,表达的意思不但变了,而且还可能说出有语病的句子来。因此,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的音与义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的,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结合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即可以论证和解释的。正因为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有规则的联系之中,才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11.怎样认识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相互间存在着规律性的联系,组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这种系统:一是组成规则,二是运转规则。
语言系统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就是说,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但每一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下到上去观察语言系统的结构层次。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因而音与义自然处于最下层。“音”本来是一条混沌、模糊的线性音流,分不出音的结构成分来;“义”也是如此,分不出意义的界限。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三、四十个,但这些有限的音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基本上就能满足意义表达的需要,构成语言符号。音位本身没有意义,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意义如果不经语音的包装,也是无法显示和表达的。音位处于语言系统的下层,其特点就是单面性,因为它本身没有意义。音位经组合而与某种意义相结合就能构成语言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是语言的上层。这一层又可以分若干个级:第一级是语素,这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结构单位,第二级是由语素的组合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的组合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12.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二层性?语言符号二层性的核心是什么?
语言的层级体系,其音位层和符号层我们合称为语言的二层性。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从音位到语素具有质的飞跃。系统论有一观点叫做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语言符号的特点也符合系统论的观点。语言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如一个开放的倒三角形,越往上层,数量越多,到句子则完全是开放的,无穷的。语言层级结构的奥秘,简单地说,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一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构成。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旧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以遵循。层级性和开放性是语言体系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语言符号所独有的特点,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的确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几十个音位组成数万个、数十万个词,词再组成无穷的句子,从而满足社会成员之间交际的各种实际需要。
13.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有性质上的飞跃?
1)音位与音位的组合,还只是单纯的声音组合,只是构成了符号的形式部分,而形式是要依托一定的意义内容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音位组合一经同相关的语素结合,代表一定的意义,既具有形式部分,又具有意义部分,这样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符号; 2)一种语言里的音位,往往只有几十个,而音位与音位的组合构成表示意义的语素,多达数千,在数量上也是一个飞跃。
1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聚合的规则是潜存于人脑中,随时可调用的。聚合规则与组合规则有紧密的联系,就是每个结构单位在这前后相续的线性链条上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而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换成另一个结构单位,从而构成上层或上级的一个新的结构单位,犹如环环相扣的链条,某一个环可以被另一个环替换掉而成为一根新链条一样。所以,聚合规则就是在同一结构位置上不同结构单位的替换规则。语言中的每个词语,都不是孤零零的,都要与别的词语发生关系。因此,每个词语,在语言系统中实际上都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交叉点上。
15. 什么是人类的语言能力?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什么条件?
掌握语言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即要有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发音的能力。两者相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人类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代代遗传,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所以,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至于运用这种能力学会一种语言,是后天的。人学会的语言取决于人所生活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语言环境对潜在的语言能力变成现实的语言能力或者维持一经具备的语言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6.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和动物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自然不可能学会人类语言。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维持生存的劳动活动中锻炼了大脑,改造了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而在共同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于是产生了语言。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最后最重要的标志。某些动物能够复述人教的话,但不明白复述的意思,不能装卸话语中的单位,进行替换和组合的联系,不断造出新句子,根本原因是动物没有分析、抽象的能力,无法学会人类的语言。总之,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17.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
4)开放性/创造性:即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5)传授性: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就学不会一种语言;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6)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