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C语言符号意义大全
C语言符号意义大全
32个关键字及其含义:
auto :声明自动变量 一般不使用
double :声明双精度变量或函数
int: 声明整型变量或函数
struct:声明结构体变量或函数
break:跳出当前循环
else :条件语句否定分支(与 if 连用)
long :声明长整型变量或函数
switch :用于开关语句
case:开关语句分支
enum :声明枚举类型
register:声明积存器变量
typedef:用以给数据类型取别名(当然还有其他作用)
char :声明字符型变量或函数
extern:声明变量是在其他文件正声明(也可以看做是引用变量)
return :子程序返回语句(可以带参数,也看不带参数)
union:声明联合数据类型
const :声明只读变量
float:声明浮点型变量或函数
short :声明短整型变量或函数
unsigned:声明无符号类型变量或函数 continue:结束当前循环,开始下一轮循环
for:一种循环语句(可意会不可言传)
signed:生命有符号类型变量或函数
void :声明函数无返回值或无参数,声明无类型指针(基本上就这三个作用)
default:开关语句中的“其他”分支
goto:无条件跳转语句
sizeof:计算数据类型长度
volatile:说明变量在程序执行中可被隐含地改变
do :循环语句的循环体
while :循环语句的循环条件
static :声明静态变量
if:条件语句
第二篇:语文中符号意义
句号①。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请您稍等一下。
问号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叹号!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停止射击!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我哪里比得上他呀!逗号,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分号②;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冒号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引号③ “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括号④()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省略号⑤ „„ 1.用于引文的省略。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连接号⑥-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书名号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号⑦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司马相如者,汉 蜀郡 成都人也,字长卿 16
第三篇: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一、什么是符号
1.符号的含义:符号就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符号是人们用来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构成:符号是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构成的结合体。形式就是符号外在的形状、结构,它是以某种物质的方式存在的,或者是声音,或者是线条,或者是色彩,等等。意义就是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内容,任何一个符号,都有一定的意义。形式和意义在一定的符号系统中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语言符号及其特点
1.语言符号:从本质上看,语言也是一种符号,也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具有符号的一切特点。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构成,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同一般符号一样,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一样,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大家共同遵守。
2.语言符号又不同于一般符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理解,首先,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其次,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再次,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最后,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
3.语言符号的特点: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其中重点理解任意性特点。
(1)所谓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什么样的声音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由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为什么人类会有这样多形形色色的语言?这也只能从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联系的任意性角度来解释。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具体表现:要求结合人类不同的语言的种种现象来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符号的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音义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方言。
(3)所谓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使用过程中,其声音形式只能一个一个依次出现,一个音素或一个音节发出来才能紧接着发出另一个音素或音节,形成线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伸,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同时在空间范围内展开。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与符号的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语言结构就是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我们称之为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定义-核心-展开)。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我们都能看到,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实际上是以少驭多,以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如语言结构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就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数量成倍扩大。例如汉语,音位层只有30来个,它们可以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又可以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
语言就是各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上构成的一个层级装置。在这个层级装置中,各个层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那就是层次的单位数量逐层增多,从有限到无穷。最底层的音位系统,一般只有几十个,它们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音位组合与意义联系构成数千个语素,语素组合构成数万个词,数万个词再组成无数的句子。在这些组合中,从音位到语素是最关键的,因为音位还只是形式,结合成语素后与意义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定义,二是举例分析,三是认识其作用。
1.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组合关系就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在一个结构中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组合关系直接体现了语言的结构规则要求,并非是任意两个词就能构成组合关系。
2.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这些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具体结构中的符号和用来替换的符号)聚合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聚合关系。聚合关系其实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特点的一群符号之间的关系,由于它们的功能相同,所以在同一结构中可以互相替换,替换后虽然具体内容有所改变,但功能与结构关系没有变化。
语言的组合关系说明了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聚合关系说明了替换规则。组合规则使得语言符号的结构呈现出有序性,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因此,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三、语言的系统性
第一,语言层级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相互联系;第三,各个单位之间具有组合、聚合关系,具有功能上的联系。第一节 语音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二、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三、人类的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发音体、共鸣腔。
1.动力部分:人类发音的动力主要来自肺部的空气,肺部呼出的气流经气管到喉头,撞击声带,发出声音。2.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两片构成,前端与甲状软骨相连,后端与两片勺状软骨相连,勺状软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以开合,控制声带,声带中间的通路叫声门,气流就从中间通过。3.共鸣腔,即口腔、鼻腔、咽腔,这一部分主要是调节气流,起共鸣器作用,人类各种音色的音素,主要就是通过这一部分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变化形成的。
四、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2.国际音标: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期末复习重点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第二节 元音和辅音
一、元音的发音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任何一个方面的改变,都能发出不同的元音。在掌握汉语普通话元音的基础上,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二、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
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檫音、塞檫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第三节 音 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例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别,就必须结合汉语语音来认识。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划分音位的重要的原则。判断一个音素是不是音位,判断几个音素是属于一个音位还是几个不同的音位,我们不能凭空下结论,而必须拿出根据来,以理服人,这就需要运用对立和互补的理论说明问题。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例如普通话音节[p‘à] 和[pà]中的两个辅音。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即使它们的区别特征很小,只要能区别意义,就构成了对立,只要是对立,就是不同的音位,不用考虑其它任何条件。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指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其出现的场合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条件才出现,没有相应的语音条件,这个变体一般不会出现,而且这些变体虽然同属于一个音位,但由于受语音条件限制,一般不能换用,当然,从理论上说是可以换用的,换用后不影响意义,即仍然没有区别意义,所以还是属于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的/a/音位,有//、//、/A/、//等变体,但它们各有不同的出现条件,所以这四个音位就是音位/a/的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几个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一个音位有多个变体,这些变体的出现不需要任何语音条件,可以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甲变体能出现的场合,乙变体也能出现。几个变体可以自由互换,不受语音条件的限制,这样的变体就是自由变体。例如普通话以u开头的音节,如uei、uang、uan、uo等,其中的u有些人发成带摩檫性质的半元音w,有些人把它发成唇齿音v,但这两个变体的出现没有任何条件限制,可以自由互换,它们就是/u/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形成的音位)
第四节 音位的聚合
音位的区别特征:可结合元音和辅音的发音特点来理解认识。第五节 音位的组合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时发生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受相邻的音位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强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汉语的轻声、变调,都是,如“西瓜”中的“瓜”念轻声,“展览”中的“览”念阳平。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如汉语变调)、弱化(如轻声音节)、脱落(豆腐)等。
语音一章重点注意音素-音标-音位的相关知识,不设问答题。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融合的过程:融合一般是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语言融合过程一般是,先出现双语现象,最后完成语言的统一。注意双语现象的概念及双语现象的发展结局。
二、语言融合的原因
语言融合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是一种语言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得以融合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只限于某个社会集团使用,使用于某种场合,缺乏广泛性;混合语可以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
重点问答题:
什么是借词?意译词是不是借词?为什么?
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本章的学习有一定难度,重点注意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
一般认识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理解历史比较法在研究语音变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 语法的发展
一般掌握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对于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有所了解即可。
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以下三个方面都是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随时代变化停止使用,如“天子、宰相”
二、词语的替换: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指称现实现象,而所指称现实现象并没有发生变化。产生词语替换现象的原因是:第一是社会的因素,“俸禄”变成“工资”;第二是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如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今天变成了双音节词,如“蝇-苍蝇”、“目-眼睛”。
三、词义的演变
包括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个方面。要求理解并能任举一例说明。重点问答题:
词汇的发展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什么是词语替换?产生词语替换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篇:医保目录符号的意义
医保目录特殊符号的涵义
1、★:《药品目录》中,不同剂型同一品种只编一个号,重复出现时在编号栏标注“★”。
2、*:《药品目录》备注栏标有“ * ”的药品,其费用先由个人自付15%,余额按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工伤保险不受此限制。
3、**:《药品目录》备注栏标有“ ** ”的药品,其费用先由个人自付35%,余额按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支付。工伤保险不受此限制。
4、△:《药品目录》备注栏标有“△”的药品,为限定在门诊使用时由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基金按规定支付的药品。工伤保险不受此限制。
5、●:《药品目录》备注栏标有“●”的药品,为仅限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6、◇:《药品目录》备注栏标有“◇”的药品,因其组成和适应症类似而进行分类,所标注名称为一类药品的统称。
第五篇: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一、填空
1,、说出的话语句子是无限的,但无限多的句子都是由有限的()和()组装起来的。
2、符号包含()和()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离。
3、语言符号的意义是对它所指代的一类()的概括。
4、我们是通过()认识到“孔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这个()的。
5、语言的表达是对心里现实的()
6、心理现实是存在于()和()之间的人脑中的信息存在状态。
7、语言符号的()和(),是语言符号的基本性质。
8、语言符号二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层的最小单位。
9、()和()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10、动物无法掌握人类的语言,从生活基础看是不具有()和().二、判断正误
1、一种语言可说出的句子是无限的。
2、语言是一种社会规约,所以每个人说话是不自由的。
3、符号的形式和意义都具有一般性。
4、语言是丰富人的心理现实的重要途径。
5、心理现实是对客观现实的认知,与客观现实是等同的。
6、语言符号形式与意义的关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属的符号系统。
7、现实中的句子是无穷的,所以组合关系也是无限的。
8、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语素。
9、句子是比词组高一层级的符号单位,所以句子的长度一定大于词组。
10、“飞鸟”和“小鸟”具有同样的组合关系。
三、思考题
1、听到一个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2、语言符号如何增进人的认识客观现实的能力?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线条性和符号系统的关系?
5、说明“张三”、“李四”、“请”、“周日”、“春游”可以构成哪些句子,从符号的系统性说明为什么同样的语言符号单位可以构成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意思?
6、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为什么说符号的聚合和组合是相互依存的? 7汉字是否是具有二层性的符号,为什么?
第二章答案
一、填空
1、词、规则
2、形式、意义
3、心理现实
4、听话、心理现实
5、编码
6、客观现实、语言符号
7、任意性、线条性
8、形式、符号
9、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0、大脑的结构、功能
二、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8、×、9、×
10、×
三、思考题
1、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懂事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组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响亮度等发音的特点,我们听一个人说话,长时间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特点与意义结合了起来,从而理解了这种声音所传送的意义。
2、心理现实为语言符号的最初编码提供了初步的材料。语言符号,是对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
现实的“房子”只能是具体的——平房、楼房、四合院、别墅„„ 口称的“房子”,从来都是抽象,是心理现实现象的概括。即,语言符号的意义,是一般的、概括的东西。如“粉笔”,和实际的粉笔是由很大的区别。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音和义的关系是任意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对使用者来说是随意的,不受制约的。事实上,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的约定俗成,不能任意的改变,否则就无法交际。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mi】汉语是“密/蜜”,英语是me B.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英语“book”,汉语“书”
C.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英语【sait】:sight/site/cite 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如,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4、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在语言交际中,不管你要表述的思想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语言符号都只能一个一个地按次序出现,不但众多音节不可能、也无法同时共现,就是两个音节也不能同时出现。
语言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是由一个单位在不同的层和级构成的一个层次装置,这就是语言的层次关系。
5、张三请李四周日春游。
李四请张三周日春游。请张
三、李四周日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周日李四请张三春游。语言系统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两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最小的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语言符号以少数的最小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的更大的单位,级级翻翻增量。符号数量少,便于记忆,翻增量靠组合。
6、语言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聚合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例如北京话中和an有组合关系的有b,p,m,f,d,t,n,l,z,c,s„„由于这些音能在相同的语音结构位置上出现,所以构成一个聚合——声母。在声母这个大的聚合中,还可以根据发音部位或者方法的共同性构成成小的聚合,例如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表,b,p,m,f就是根据相同的发音部位排列的。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7、汉字是具有二层次的符号。
文字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字形作形式,以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作内容。文字也有大小不同的各级形体单位,有文字单位的聚合类和组合规则。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文字系统必然有一级较小但不是最小的形体单位对应语言的某一级音义结合的小单位。汉字一般以占据一个方块空间的形体单位“字”对应汉语里的最小语法单位、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与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相对应的那一级文字单位(字或文字词),一定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形体单元。汉文的方块字可拆分为“字元”(传统称为“偏旁”、“部首”),汉文的字符则有的与语素的意义有关,有的与语素的音有关。
如“晴”的左一字符“日”,其意义与“晴”的意义有关(天晴一定有太阳),音ri与“晴”的音完全无关,所以称为“义符”;右一字符“青”与“晴”在语音上有十分相近的关系,所以称为“声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