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0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第一篇: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三元实验小学 赵永兰

自然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场所,也成为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资源。它有着比普通教室更多、更深、更广的内涵,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神秘和新奇的吸引力。在这种特定的场所中,标准化的建设、齐全的设施、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重视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实验室这一潜在 的课程资源呢?

一、加强自然室建设,优化教学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继续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标准化。”自然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仪器的配备,是优化教学环境的必要条件。我校自然实验室自96年达市标准后,就逐年投资,不断改善,2000年8月搬进新建的实验楼,于2001年开始按省标实验室建设,室内的改建、装潢、设备安装,由专业人员设计、施工,五十四座的实验桌水电安装到位,照明设备符合标准,室内安装了双项闭路电视系统,添置了实物投影仪、VCD、电脑等。用于装修和添置设备的资金约64577.5元。动植物标本室投入资金40731元,实验仪器投入资金近69408.2元,总计投入174716.7元。每学年投资在自然教学中的经费有2000元以上,本学期又配备了三----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材料。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标准完全配套,达到了两名学生一组进行分组实验的要求。现在自然实验室各项建设标准化,教学仪器配备齐全,为优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充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质量。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实验教学环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实验教学任务量增大,在实验设备、实验仪器齐全的情况下,科学(自然)老师结合新课程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足开齐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不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并且强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一些抽象的实验形象化,模糊的现象清晰化,微观实验得到宏观演示,解决了许多以前无法克服的难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做出了很大努力。

三、加强仪器管理,充分发挥效益。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条件的投资效益,教育效益,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四个管理:(1)计划管理:每年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教学仪器添置管理计划、实验教学计划,凭计划去组织、实施、检查、总结各项工作。(2)技术管理:对教学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仪器分类造册,每个陈列橱上贴上目录,使帐物相符,一目了然。抓好管理,提高效率,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3)制度管理:根据自然室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保卫制度、实验室维修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借还赔偿制度,标本室维护保养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学校通过看记录、听课、看现场、了解制度,落实情况,使实验工作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4)教学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实验教学工作序,按新课程要求和教材规定的要求完成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并做好记录。每学期教导处进行检查。

关于自然室的管理情况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所有仪器设备、模型、标本根据使用需要存放,常使用的放在下面几层,难得使用的放在上面一层。

2、标本、模型、仪器、量具、工具分门别类,科学有序,定橱定位。物卡一致,帐卡相符。

3、做好防潮、防霉、防腐蚀工作,定期给所有剥制标本放置樟脑丸、干燥剂,经常给浸制标本添加或更换药水;经常检查仪器设备,做好防变形、防碎裂等工作,并做好每一次记录,确保每节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4、实验室设有《仪器设备借还登记簿》、《仪器设备损坏赔偿登记簿》、《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登记簿》、《实验教学情况记录簿》。

5、每节课下课都将使用过的玻璃器皿冲洗干净并放回原位,最后整理、清扫室场,课桌椅排放整齐,使实验室始终保持整洁、文明的环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强化安全、科学管理。

(1)实验安全 在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特别是明火或化学反映产生气体、发热、膨胀等实验,每次实验前都给学生讲清楚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序的实验步骤,防止事故发生。

(2)药品安全 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有毒药品、危险品重新分类存放,并严格保管制度,实行由主管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实验员双人双锁管理,药品领用登记,并由主管领导、实验员、使用教师三方签字的制度,以保证安全。(3)三防安全 防火、盗、电工作步步到位。门窗安装了防盗设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器线路天天检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由于学校领导不定期的抽查,任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实验教师的努力,因此,我校历年来实验室工作和管理一直处在正常的轨道上,并处于区领先地位。今年10月份区首届名特优学校展示会在我校举行,实验室的工作受到了局、其他学校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实验科学水平。

实验室工作要紧跟当前素质教学的新形势,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现代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学校还为教师订购了《科学课》、《小学科技》等杂志,专职自然老师能积极参加区中心组的学习研讨活动,实验员能坚持学习有关实验专业知识的文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在注意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参加计算机中级培训、网的培训,自己设计自然教学网页、课件,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现代教学技能,并能进行校内外的公开教学。

学校十分注重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善于研究总结,赵永兰老师撰写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行探索的能力》、《浅谈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等论文,《在小学自然课渗透环境教育》获市科技论文二等奖。为了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新任务的需要,我们进行了实验人员定岗,在岗和平时跟堂学习,并针对专业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新规划,新方案。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渗透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能挖掘教材内容,多方面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通过 教学《保护益鸟》、《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一些保护措施》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家 乡、热祖国、爱大自然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利用重大纪念日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 等节日开展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编黑板报、宣传口号,走出校门到社区进 行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假日里,学校组织部分高年级学生参加街道举办的科技夏令营,进行过科普知识竞赛,参观过海洋世界,组织过全体师生农林大世界春游,让同学认识动植物,亲手种植盆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通过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如果只念书,没有爱好,没有实践活动,没有动手能力,就会缺少创造力。动手能引发动脑,激发创造欲,催化创新意识。多年来,我校的自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室能密切配合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还专门组建了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手采集,并制作成标本,供学生学习;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的科技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见附表)。其中陈若馨在江苏省第十二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小论文《“走”访古城老店,“小”谋经营浅》获二等奖,苏州市一等奖。李佳喆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行为与社会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教具、学具、动植物标本、拼装航模、建模、风筝等。近几年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航模、建模、风筝等比赛,多次获得许多奖项,学校获组织奖。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分析、思考,获得了真正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自然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内容,进行综合科学教育、生理卫生常识教育,如通过《人的营养》、《人的消化》、《踏上青春路》等课,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卫生保健。从营养分析看偏食的坏处,改掉偏食习惯,保证身体健康。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了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实验教学能贴近生活、接触实际,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如《杠杆》、《热气球和竹蜻蜓等等的小实验》,能提高劳动技能。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自然实验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的场所,更应该成为科学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资源,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有效利用,让自然实验室成为学生学习的沃土和科学理想的家园。

2006、12

第二篇: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2011-2012第一学期实验教学计划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为了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任课老师业务水平,本学年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加强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在科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提高科学任课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进一步让科学科学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实践等能力,切实使学生充分重视、学好科学这门基础学科,引起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工作任务

为了实现实验室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本学期各项实践教学任务,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本学期实验教学将从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意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建设符合标准;装备综合配套;管理科学规范;使用注重实效。

2、按照合格科学实验室的标准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设施。凡与现行教材配套的仪器、器材要配齐配足,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等活动的服务工作。

3、仪器保管责任到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与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要做到:

(1)定期检查、核对、统计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到帐、物、卡相符;对丢失、损坏、报废的要进行登记备案并上报;存放定位存放,取用方便,尽量做到科学、整齐、美观。

(2)实行仪器设备等入帐、借用登记制度,凡丢失或损坏的要酌情处理。(3)实行易耗品入库、领用登记,严格控制易耗品在使用上的浪费。

(4)经常维护保养实验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完好率,做好使用与维修记录。

4、科学学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的基础学科。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领导。学校实验教学由校长负责,科学教师的配备要相当集中、相对稳定,另外要配备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老师当兼管员。

5、执行好科学实验室守则、借还赔偿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

6、配合组织教师开展活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上好实验课或公开课,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并撰写论文。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搞好实验室安全与日常清洁卫生工作。

2、认真学习合格科学实验室的标准要求,逐项对照、认真改正,形成共识,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各项工作。加强科学教学的常规管理,继续实行“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促使教师上好实验课,在实验课上大力提倡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期初认真做好各实验室内设备的检查维修工作,使设备能够正常运转,保证实验课正常开出。

3、加强请示汇报,及时向领导汇报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取得领导支持。

4、加强现有人员的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的提高。由专职教师组织全体科学老师学习科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科学科学的要求,重视科学科学的重要性,上好科学科学课。开展对科学实验仪器使用的培训学习,充分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和电教材料(如投影、光盘资料等),开足、开全实验课。组织科学老师间相互听课、外出听课,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不足,取得科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最佳效益。

5、教师撰写学科论文,积极参与各项竞赛。专职教师要上二节实验课或公开课。

6、鼓励教师自制教具,丰富教学材料,充实实验设施。

7、做好期末工作小结,清点仪器、设备、药品,制定采购计划。

二、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4、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组织本校专兼职教师贯彻本学期计划; 十月份: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学科老师业务学习。十二月份:1.本学期工作总结;

2.制订下学期工作计划。2010-2011第二学期实验教学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现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验内容要有趣味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进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如在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就安排了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实验,让学生利用提供的多种材料吹出一个又大又不容易破的泡泡。学生对吹泡泡这项活动非常熟悉,但要吹出一个又大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他们的兴致极高,认认真真投入实验探究了。

二、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

更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验相对于验证性实验,两者原理不同,前者是指人们在结果、现象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设计去探索,进而获得结论,而在探究中往往有新发现,因而指向性不强。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实验中有同学就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我们就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蚂蚁对不同气味的反应的其它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他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材料要具多样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多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

1、合理利用小学科学工具箱器材,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每种材料分十组)。

2、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3、在前两种方法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

通过这三种途径准备的材料全部汇集起来,设立一个“材料超市”,随着学习的深入,“超市”内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探究学习也有更大的帮助。

四、实验形式应具开放性

科学教材中实验教学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实验内容、方法、设计等方面的开放性,如在学习“摆”一课时,教材中原来安排要先了解伽利略发现摆的秘密,然后再来认识什么是摆及摆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而摆、摆动的现象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我提供了支架、细线、钩码、秒表等材料,让学生做一个摆,并达到每10秒摆动20下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完成了摆的制作,而且在制作过程中摆线长短、摆锤轻重的调节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也一清二楚。学生做摆的过程、途径、方法不同,这些独具个性的经历、体验,说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成功的解决问题,这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而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这种满足感、兴奋感的体验又是各不相同的。这些孩子在课堂上研究的经历远比原教材中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更重要。

另一方面许多探究性活动,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开放活动空间,学生探索活动的空间除了教室外,更多的应是大自然。因为学生要认识探索的就是大自然中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学课回归大自然,做到室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如认识蚂蚁、蟋蟀,认识叶、花、果实,认识石头、到校园里去观察土壤、到学校旁的鲥渔港研究水污染情况等,都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科学。实验中许多具体内容(材料、步骤、方法等)都不应作硬性规定,具有灵活性,这有助于进行开放性实验。

五、实验实施要小组合作化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研究“物体都能导电吗”实验中,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个小组内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都分工合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2010-2011第二学期科技活动总结

经过几年的积累,我校的科技活动以遵循“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技创新”为宗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学校开展创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载体。这一个学期,学校的科技活动精彩纷呈,小有成就,现小结如下:

1、开展“科技节”科技系列活动

每年3至5月学校都要举行科普系列活动。今年开展的主要有科普知识、科普小报、科学幻想画比赛。

2、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课内外紧密结合

学校坚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我校几十个红领巾社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展着各种科技活动,成为学校课外科技教育的基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拓宽了知识面,还提高了能力。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

我校坚持“总结—提炼—开发—拓展”,开发了一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智慧性、可操作性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完善适合我校特点的科技教育模式,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扎实工作,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领域中作出新的贡献!

2011-2012第一学期科技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学生拥有科学生活的态度、科学探索精神及人文科学素养。

二、工作重点:

1.以 “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进家庭”为主题,在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

2.继续将环境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道德建设,促进学生绿色文明素质的养成。

3、将学生科技活动与劳动技术课程实践相结合,在劳技课实践中发现科技特长学生,培养“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现有科技活动培训班的年龄层次和培训质量,探索青少年科技人才早期培养的模式。

三、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推动科技活动项目的开展,活跃校园文化,全面围绕“让绿色生活方式走进家庭”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形成“拥有科学,探索科学”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四、科普活动:

1、常规活动

在平时工作中,紧密围绕科技主题,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科技教育提高到“科技兴国”和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度上,并将其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日常活动中要求教师真抓实干,加强研究,注重实效。学校将加强检查落实,确保科技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

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实施科技教育的途径是多渠道,多层次的。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开展好自然、语文、社会、劳技、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学习知识形成和科学文化发展及科学家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2.科技月活动 1.绿色箱子活动

(1)举手做环保,生活更美好

在学校内开展绿色箱子进校园活动,回收废旧电池和废旧手机电池,为绿色生活绿色校园做贡献,推广“举手做环保,生活更美好”的生活理念。

(2)小幼来衔接,绿色进校园 高年级学生到幼儿园内为幼儿园小朋友宣传绿色箱子环保活动,幼儿部、小学部学生共同携手为营造绿色校园一同努力。

2.科普宣传

(1)利用板报、班会课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2)各班制定科普计划。

第三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一)实验室的建设

1.学校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是学校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校、学院(系、所)的领导下,根据教学、科研的要求制定实验室建设的近期、中期和长远期发展规划(包括方向、任务、基建房要求、装备、经费、人员配备、管理和效益预测等),经专家讨论、评估后报校部批准,报市委备案。

2.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实验室所有建设和改建计划应根据财力和物力制订,并按科学现代化的要求逐步更新仪器设备,建设一批适合上海工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

3.组织审定新建实验室(包括实验室名称)、改建调整、撤销实验室的工作。

(二)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备

我校各类实验室按分类和性质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合理配置仪器设备的原则:

1.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基础实验室应按教学计划,实验室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专业特点,分组配置选用面广的仪器设备。

2.专业实验室根据各专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人数,在学校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步配置仪器设备。

3.校级和学院实验室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适当配置,专用和通用型的大型精密设备10万元专管共用。

4.校级中心和系级中心实验室应按通用型的设备配置。

(三)实验教学管理

1.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对学生切实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能力和现代化实验办法。

2.我校各类实验室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大纲,根据学校对培养专业人才的全面要求,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编写实验室教材。

3.实验教材应具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实验教材应有相应实验指导和实验报告、实验教材在使用前必须经学校教务处审定。

4.实验项目开出率:以教学为主类实验室应执行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开出率,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实验项目

开出率为100%,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开出率为90%,全校各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视实验内容的更新和方法上的改革,逐步由演示型、验证型过渡到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报告与实验考核

1.实验报告是验证教学的重要途径,各种实验室按照演示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等不同实验特性提出实验报告或实验作业的内容,给于评阅,报告或作业,包括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主要原材料,结果与数据处理、体会与讨论等内容。

2.实验考核,各类实验室都应严格考核或考证制度,一般分考核与实验操作二种,参照平时成绩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用百分制,具体内容由各实验室提出,教务部门批准后执行。

(五)实验室经济管理

1.协同校财务部门和校实验室教育事业设备经费的平衡和分配。

2.组织实验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审核经费分配方案,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资助经费以及10万元以上申购设备可行性技术论证报告等。

3.主管校外委托实验,分析测试,实验室小批量产品的加工,生产任务的安排,签订委托合同,计算收费并开具发票等。

4.各实验室主任负责经费开支与管理,并按其来源和渠道的差异合理开支。教育事业费用于实验教学设备和材料的,其数额不得超出当年的教学设备、材料拨款分配数,科研为主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应由科研项目经费支付,教学、科研共用设备,费用分摊支付。

5.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支持勤俭办学的方法,经常开展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教育,提倡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

(六)实验室常规管理

1.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规定

(1)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章,使用维修保养制度。

(2)实验室安全、卫生、保卫制度。

(3)制订仪器设备保管、借用、损坏赔偿等条例。

(4)制订实验室技术人员责任制。

(5)建立设备帐、卡,并定期检查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6)每半年进行一次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检查。

2.实验室技术信息管理

(1)建立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使用卡和维修记录,定期检查。

(2)建立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和信息系统。

A.实验技术人员信息

B.实验室技术装备信息

C.实验教学情况信息

D.实验室科研情况信息

E.历年实验室建设投资信息

F.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功能开发信息

G.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信息

3.实验室统计管理

(1)实验室经费使用情况统计

(2)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情况统计

(3)教学科研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效益情况统计

(4)实验室技术人员情况统计

(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1)学校应选派一批政治党悟高。热爱实验室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验教学,经济和组织管理能力的讲师(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中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会计、统计等专业技术干部及工人、质量的岗位职责,按照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人职务试行条例的职责要求及实施细则,由实验室主任具体制定。

(3)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定期去实验室工作,相对稳定,使成为精通有关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技能的专门人才。

(4)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实验员、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并根据学校不同类型实验室,安排合理的比例。人员职务任级晋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协助人事部门进行工作。

(5)建设全校实验岗位人员一览。

(6)组织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业绩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八)实验室评估和评比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教授、讲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校实验评估(比)小组,定期对实验室进行评估(比)。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以达到表彰先进,推进改革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2)评估和评比条例和方法详见上大实验室评比条例。

(九)实验室安全制度

(1)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保证。全校各实验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加强安全制度教育,重视安全技术工作。各学院(系、所)、研究室分管实验室的主任分管此项工作。

(2)每个实验室设一名兼职安全技术人员。安全技术员对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不利于安全的问题,有权提出询问,对不听劝告或有碍安全的人有权停止其操作,各领导要支持安全技术人员的工作。

(3)各实验室根据实验教学工作的特点,建立安全规程的防火、防盗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4)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与身心健康,实验室应对易燃、易爆炸、粉尘、有毒(物质)气体、放射性物质、高频电源、超高电压、大幅度振动、强烈持续噪音。对高温、高压、热幅射、极强光闪烁等各种及有关设备,制定出严格的操作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并由安全技术人员监督执行。

(5)对由于官僚主义、违章操作、玩忽职守、忽视安全而造成失火、被盗、严重污染、中毒、人生重大损伤,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损坏严重等重大事故时,实验室要保护好现场,立即向学院(系、所)、校报告。学院(系、所)、校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作出严肃处理,直到追究刑事责任,并把处理结果上报市教委。对隐瞒不报或缩小或扩大事故真相者,应严肃处理。

(6)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易爆和剧毒危险品,应按规定设专用仓库存放,并指定专人(二人)妥善保管。领用时要严格掌握,严密手续,专人领用保管,安全防范措施可靠。

实验室的安全规章制度要贴在墙上。安全防范措施要齐全,各种安全设施任何人不得借用或挪用。

公共实验室管理条例

■申请进入实验室制度

□1.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本中心科研人员、研究生及外单位有需要的科研人员均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工作。

□2.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前,必须提前预约填写进入实验室申请表,填写拟进行的研究课题,计划使用的设备,预计使用实验室的时间等,交导师或课题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名(外院人员应附上单位证明和详细研究计划),报实验室审批。

□3.实验室每年双月前10个工作日集中组织申请人进行岗前培训及上岗资格考试,合格者领取准入证,方可正式进入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同时建立该人员的电脑管理档案。

□4.岗前培训主要内容如下:简单实验技术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同位素和有毒实验材料的安全操作;实验室日常规章制度的学习和维护;重大安全隐患教育,主要有:安全使用水电气,防火防盗防事故;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规则;违纪违规处罚规定等。

□5.新进入者凭上岗证交纳押金100元和预交3个月台面费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入室时间从给予台位使用权之日起计算,不论中途是否在此做实验。□6.眼科中心研究生优先安排。

□7.本实验室室实行有偿服务制度,其收费按眼科中心有关规定执行。离开实验室制度

所有人员在结束实验室工作之前,必须填写“离开实验室申请表”,清理、带走自备的实验相关试剂、器材,交还实验室的所有财物、交回准入证、大门IC卡和钥匙,经实验室工作人员审核并签名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研究人员守则

□1.进入实验室研究人员必须具有齐备的入室手续。

□2.服从管理,严格遵守本室各项管理制度。

□3.及时交纳台面费,逾期(2周)不交者将以自动放弃台位使用权处理。□4.不得进行超出申请实验范围的工作。

□5.爱护实验设施,用后清理自己的物品,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爱护实验室仪器设备,凭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上岗证使用仪器设备,贵重仪器使用后登记,出现故障及时报告主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致仪器物品损坏者要按规定赔偿。严禁逾权使用仪器设备。

□6.不得擅自挪动实验室的公用仪器、物品。自己的物品用毕应收好,不得放在公共场所。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权清理随意乱放的物品,后果自负。离开实验室时不得带走本室任何物品,否则按偷窃论处。

□7.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规程使用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化学品)。对用过的凝胶、有害试剂、传染性材料和同位素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操作人员在操作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台面及相关仪器,不准戴手套开启冰箱、操作各类仪器的按钮、开关实验室大门等,严防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清洗或特殊处理。实验废弃物按类别分别到入不同的污物桶内。随时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切实做好防护工作。如若违规,严肃处理。

□8.禁止在本室饲养动物。

□9.未经许可,禁止带其他人员使用实验室任何仪器设备及物品。

□10.注意防火防盗防事故。每日最后一位离开实验室者应检查水电,关灯锁门。易燃物品勿靠近电炉。

□11.实验室电话只能用于工作联系,实验者尽量缩短通话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不得闲聊。

□12.发现违反规定者,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款,第三次通知其导师或课题负责人并取消其在实验室工作资格。

■ 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1.本室原则上实行24小时开放。需要在夜间/节假日进行实验的人员,需在每日下班前向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经登记后建立夜间值班制度,实验者离开时要切断所有仪器(冰箱、温箱及提前说明的除外)的电源,关闭水源和各室门窗及消防通道的门。填写离开时间及离开实验室时的水、电、门窗记录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并在下一个工作时间开始时由本室工作人员查实签字。

□2. 本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欢迎外单位同行参观学习。但是外单位参观人员必须要有本中心的相关人员陪同参观。参观人员和陪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室的有关规定,否则有权拒绝参观。

□3.实验室内物品进为科研活动所用,严禁挪为它用,若发现,视情节轻重,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

□4. 本实验室实行全面禁烟,严禁任何人在本室吸烟;进入本室研究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休息区域的功能划定,严禁在工作区域展开任何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诸如:打牌下棋、读书看报、进餐、饮酒、电话聊天等)。□5. 不得携带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室;保持实验环境相对安静。□6. 实验室及实验设施应保持清洁卫生,各类设施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并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控环境条件。

□7.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收集和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设施及清理消毒设施;对含有挥发性、放射性和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应严格设置管理和使用设施。

□8. 应具备保管实验方案,各类材料,原始记录,总结相应和有关档案文件的设施。

□9. 卫生管理:

(1)实验人员要对自己的实验过程的清洁卫生负责,不得随便丢弃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物。

(2)生物垃圾、玻璃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存放,妥善处理。

(3)水、电、明火、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严格管理。

(4)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实验室大清洁,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主要负责清洁所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公共部分的卫生,整理常用试剂库,清理公用冰箱,清理废弃物品,清理废弃实验仪器等。

第四篇:浅谈如何在实验室管理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的作用

浅谈在实验室管理中如何充分发挥17025体系作用

颜 红

(保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摘要: 本文以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经验和体会为例,从体系建设、全员参与、考核监督三大方面阐述了在实验室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17025体系的作用。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体系 ISO/IEC17025标准

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17025标准)规范了认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检测技术活动,它是世界上无数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经过数次改版,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接受和应用。可以说,一家优秀实验室的发展成长过程,一定是按17025标准要求建立体系并逐步发挥其更大作用的过程。

保定检验检疫局综合实验室于2003年依照ISO/IEC 17025国际标准要求建立了实验室管理体系,2004年7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认可及国家计量认证“二合一”评审,成为河北检验检疫系统率先建立17025体系的分支机构实验室。

在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前期,书面化文件与实际工作存在“两张皮”,部分文件制定的目的只为迎接评审,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大,一线人员理解不深甚至不了解;内审、管理评审表面现象成分重,内审发现不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有相当一段时间体系文件没有任何变动,体系持续改进的意识不强。

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实验室基本做到了体系文件贴近实际情况,要素规范细节化,强化各级文件和SOP的落实执行,准则文件培训常态化,管理活动和持续改进全员化,考核监督的有效性增强。目前,每个实验人员对ISO/IEC 170256标准理解更精,参与体系管理的积极性更高,参与实验室体系运行和管理的能力更强,现在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自我改进能力,各项制度规范的要求完全成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为,17025体系运行对实验室管理和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愈发凸显。从实践经验中我们体会到,要充分发挥17025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关键要把握好体系建设、全员参与和考核监督三大方面。

一、体系建设

1、体系文件是体系建设的基础。有了合适的体系文件,实验室一切工作、行为、过程就有了指南和依据。

编写体系文件要把17025标准这一普遍真理同实验室具体情况相结合,要具有实验室自身特点。不同实验室的规模、检测领域和项目、人员构成和技术水平、业务变化、委托检测市场要求等各异,体系文件不能照搬照抄,要花心思、下功夫,使体系文件既符合标准要求,又紧贴实验室实际情况。

编写体系文件要涵盖到实验室技术、管理活动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特别是三级文件、标准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等,要明确规定每人应干什么,怎样去干,怎样才能干好,怎样才算干好,干好或干不好怎样。以保定局实验室每台仪器设备的保养核查规范为例,我们把这台仪器由什么人负责保养,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如何进行保养核查操作,怎么做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体系文件的细化还体现在目标管理的计划性上,保定局实验室针对各项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经常对照计划检查,随时修正,如有必要,重新拟订计划。

编写体系文件要注重文件规范要求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有句话叫“能量化、能测评的流程制度才是能管理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验室人员、设备、样品、标准品试剂等、检测方法控制、环境控制、检测工作质控(人、机、料、法、环、测)等每个环节的工作规范、计划要求等都应该有具体开展时间和时限、具体工作责任人、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要有具体规定,据此对实验室及人员能力作出的现状判断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同人员的综合绩效考核挂钩等内容,都要涵盖到文件要求中。

2、体系文件的执行和落实是体系建设的保障。

组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执行力。并不是有了制度就有了管理,真正有效的管理在于规范制度的执行。保定局实验室的要求既简单又明确:把确定的程序、规范、标准操作程序当成纪律一样去遵守,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遍做对;不容易就是把规定的容易之事认真地做好。

文件执行落实的宗旨主要有四个:一是制度规范的合理性;二是实验室从上到下,从主任到一线实验员,在制度面前一视同仁;三是严格的执行情况考核;四是注重细节,注重坚持。总而言之就是要不折不扣执行,并且长期坚持。

3、持续改进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新版17025标准中专门增加“改进”的章节,要求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它的目标是追求卓越,追求长远的发展,是管理的增值。

保定局实验室努力营造利于激励改进的氛围与环境,建立推动持续改进的机制,以各种方式识别改进机会,增强实验室体系运行的能力。不夸张地说,实验室从建立体系到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得益于体系运行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多种形式:

1)17025标准要素和体系文件的重复性、连续性培训是在运行中改进体系的前提。每次的重复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提高,对标准要素和文件规范的掌握要做到全面、深刻,而不只是泛泛了解;

2)以全员参与的方式组织对文件、规范、制度的定期核查、修改,提高符合性和可操作性;

3)认真组织内部审核,不断改进审核方式,尽可能全面地发现实验室体系运行、开展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以多层面、多角度的质量监督抓细节的改进,以点带面;

5)充分发挥管理评审的作用,注重评审计划、评审输入、评审报告、制定措施和计划的落实效果以及后续跟踪验证等对体系改进的促进。

二、全员参与:

1、“全员参与”是ISO9000八项管理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利益【4】。质量体系和质量保证不是实验室领导一人的,是全体的事。

保定局实验室在建立和运行17025体系的初期,许多支持性、管理性的程序和工作只由几个人来完成,一线实验人员始终处于被管理、被培训的被动地位。现在,实验室明确提出,“人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强调一线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起主体作用,这一作用体现在实验室管理的全过程,实验室动员和组织全体人员从各种不同角度全方位献计献策,在执行中群策群力地发现并消除各种不良管理,参与对实验室管理效果的评价,改善管理。实践表明,制度化的全员参与对体系运行的改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强化实验室管理的主动性和适宜性,增加制度建设的开放性和有效性。

2、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全员参与”主要有四个主旨:

1)要把全体实验人员推到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解决各种问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创造有利的人才发展环境,识别不同层次、岗位人员的能力需求和意愿,有针对性地引导意愿,激励参与。这是全员参与的内在动力;

2)要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为切入点开展管理体系的改进,这是全员参与的关键目的;

3)要建立多方位、多形式的一线人员参与管理的渠道,这是全员参与的主要措施; 4)要形成制度化的全员参与,形成长效机制,要致力于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实验室文化环境,培养归属感、集体认知度和自豪感,这是全员参与的重要保证。

3、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全员参与”主要做法:

1)对全体人员进行体系文件、规范的持续性、反复性培训,这是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前提,更是开展全员参与管理工作的前提;

2)全员化的人员培训方式。每个成员既是学生也做老师,由一线实验人员就方法、样品、档案、试剂、仪器、记录等与实验工作密切相关的各要素内容对全体人员进行讲解,轮流授课,培训者和受培训者都能提高。这是开展全员参与管理工作的基础; 3)开展全员参与的文件检查、修改、补充完善工作。文件的制定修改千万不能由几个人“闭门造车”,要做到前文所讲文件编写的“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规范涵盖到每个细节、每个环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等目的,如果没有全员性的参与,效果会大打折扣。

4)“全员内审”。顾名思义,“全员内审”就是改变以往模式,将全体人员分别编入若干内审小组,由授权的内审员任组长,按照实施计划,针对不同审核部门、岗位和管理过程制定审核表,开展审核,全体人员都是审核员也都是被审核方。这种做法的特点和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审核既“向下看”也“向上看”,一线人员对不良管理以及管理的薄弱环节的识别更具有发言权,在这种内审方式下,基层人员执行规范不到位能够被识别出来,规范制定的合理性、管理监督工作等方面的缺失也能够被识别出来;二是从要素审核为主转变为过程审核为主,审核人员以实验室每个技术、支持过程的关键要求和容易疏忽的薄弱点为制定审核表的重点,使内审结果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更全面。

5)全员参与的质量监督活动。同“全员内审”一样,一线人员能够直接参与质量监督计划内容的确定,参与监督、检查、处理、验证、总结等工作。同样道理,监督工作有了新观察点和视角,就能发现许多新问题:例如管理性岗位对运行中的审核、检查工作滞后、开展不彻底、不到位情况;改进机会未能识别情况;签字审核人员复核记录、报告存在的的死角和盲区;对检验差错调查一般只把关注点放在一线人员身上,忽视了规范制度制定、执行中的监督、后续审核验证等活动中的偏差等等。全员参与的质量监督活动,特别是针对管理缺失的纠正活动,是一线实验人员的关注点,也是强化管理、实行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考核监督:

监督和考核对任何组织、单位管理效果的重要性勿需赘言。在这里我们讲的是比较大范围概念的监督考核,既包括17025标准中要求的对各级人员的监督(4.1.5),对实验室检测数据质量的监控(5.9),也包括培训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监督等。这些监督考核工作是对实验室规范制定是否有效的考量,是对文件执行效果的检查,是对人员能力水平的验证,实验室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质量监督是体系建设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监督考核的结果是体系改进的依据之一。实验室管理中的监督考核的具体要求有:

1、一是人员培训效果的考核要内容形式并重。开展文件规范的重复性、连续性培训,就必须进行经常性的考试,目的是要让全体人员对系统流程要求、方法标准规定、SOP、实验质量控制要求等基本熟练掌握。实验室在要求每次培训的授课者针对培训内容出题,集中进行考试。培训总结时要注意“日常测验”和“期终考试”相结合,侧重于日常考核结果,全部考核结论都要同人员绩效收入挂钩。

2、二是质控和监督计划的动态化。所有的监督考核计划都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依据日常工作情况变化,各类内外部审核不符合项整改、解决措施和验证要求,质控计划执行中发现的问题,管理评审报告制定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修改和增删。

3、三是考核监督评定的可量化。对实验工作质量控制结果,内外部能力验证、比对数据,还有各种人员能力、工作过程的监督结果,实验室都应该制定出数据化分析、统计和评定办法,这种可量化的自我评定应该尽量细分。

4、四是考核监督覆盖全面,不留死角。监督要覆盖主要管理过程的全部,每一个分计划要有针对性,一级对一级进行监督,要分别制定一线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监督计划。

5、监督考核要“从头管起”。新版17025标准中有四处提出最高管理者“应”或“应该”做到的方面(4.1.6、4.2.3、4.2.4、4.2.7),说明在实验室体系运行中最高管理者的履职好坏作用很大。因此,无论内审或日常监督都应该对最高管理者的具体工作和效果提出明确要求,避免因最高管理者工作缺失造成的不良影响。

总之,ISO/IEC17025标准是实验室管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总结,它的基本法则是实验室运行的普适真理。作为基层检验检疫实验室,要践行“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无论是执法检验、委托检测还是进行科研制标活动,都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取决于实验室的综合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在这一点上,以17025标准建立有效运行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就成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真正发挥好17025标准在实验室体系管理中的作用,就要做好体系建设、全员参与和监督考核这三大文章,体系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全员参与管理是体系建设的关键,而有效的监督考核又是体系建设的保证,三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偏废任一方面。

参考文献:

1、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检测实验室结果质量保证要素》 沈荣梅 《CNAS认证认可论文集》(2008年4月)

3、《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3年8月

4、GB/T 19000/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第五篇:实验室的作用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逐步加大,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讲话中指出的:“高水平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实验室的数量与水平是一所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

因此。可以说实验室是最能体现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的平台。

一、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配置体系中,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量和固定资产额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室集中了学校主要的技术装备与教学资源,特别是许多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功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对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形成了强大的支撑。学生通过对这些设备的使用了解,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技术氛围。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基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现代科学、知识创新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人才,二是装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是科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摹地。

“十五”期间,高等学校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保持在25万左右。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等项目,依托高等学校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已经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大多数的科研成果是在实验室产生的,而新的成果也需要仪器的检测作为支撑。据统计,“十五”期间。“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技计划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置科学仪器,“985工程”、“211工程”以及知识创新工程更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科学仪器购置。实验室是社会服务的基础

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的知识(智力)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生产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高等学校的需求。相关统计表明,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基础研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高等学校参加R&D活动的人员达到22.7万人年,用于R&D活动的经费为242.3亿元,其中133.1亿元来自政府,88.9亿元来自企业,16.3亿元来自国内其他机构,4.0亿元来自国外。高等学校在技术市场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为4.2万项,其中68%被转让到各类企业,合同成交金额达122.6亿元(2005年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活动)。2006年高等院校输出技术项目18 401项,输出技术交易额65.0亿元(2006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而这都离不开实验的支持。

二、目前国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也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人员流失严重;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对科技创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等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根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报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总数为157598人,队伍构成情况见表1。

其中实验教师的数量占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的56.4%,实验室技术人员为35%,技术工人和其他人员为8.6%。由此可见,实验教师在实验室工作中占有极重的分量。在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量为37207名,占总人数的23.6%;其中实验教师为24799名,占总人数的15.7%:实验室技术人员为12408名,仅占总人数的7.9%。

教育部实验室建设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10月组织委员进行了全国实验室队伍建设情况调研,返回有效调研报告15份,涉及国内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百余所高等学校,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目前在所调研的各高等学校的实验室队伍中,中级以下职称的人员为3072人,占人员总数的66.5%;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人员为3796人,占人员总数的82.1%: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为2171人,占人员总数的48.5%。

从以上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发展的瓶颈,而实验室人员职称、学历层次偏低、年龄老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上述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工作长期得不到应有重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

受我国历史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被看作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教辅”,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一般教辅人员等同。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样定位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与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比,实验室队伍建设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不利于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其次,忽视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及科研中的作用,实验室工作人员中不乏兵强将,这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打击了高水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人员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目前,实验系列没有正高职称,无论实验室技术人员具有多高的技术水平和优秀的业务水平,都与正高职称无缘,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没有“奔头”。也严重地挫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实验室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缺乏培养

各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本科以下的技术人员占绝大多数,且所学专业十分繁杂,专业对口的少,整体力量相对薄弱;学校为了引进各方面的人才,将大量的家属收入实验室队伍,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在专业结构上比例严重失调;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

(3)实验室岗位缺少竞争,没有合理的人员流动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影响以及职称、待遇、职务等种种方面的原因,高素质、有能力专长的人员不愿意到实验系列队伍中来,而在岗的年轻高学历实验人员往往思想不稳定,积极性不高,想转岗或调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211工程”、“985工程”的实施,高等学校中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全面推进,教学科研设备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2006年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有大约1100多万台件,总金额超过4000亿,与“十五”相比,增加的幅度是184%和160%。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不仅在数量上有了提高,在结构和性能上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我国目前财力、物力和人力尚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充分发挥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设备重复购置

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是由国家投入购置的,设备购置经费来自建设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投资。使用权归申请单位和基层使用单位,这样就易产生“不要白不要”的错误思想,造成设备的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设备所在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没有联系,用好用不好一个样,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2)封闭式管理,没有资源共享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只用于本校甚至基层单位的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内外的开放使用不够甚至不开放,缺乏明显的经济约束机制,造成使用效益低下,同时引发改造和正常运行的费用不足等问题。

(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

大型仪器设备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了变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识程度不足,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先进设备没人会用或者只能使用部分功能,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功能开发,设备利用率不高。

(4)缺少外检测资质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各级科研实验室中,其测试数据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但目前高校实验室中很少有取得认证资质的(如CMA认证,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取得强度检测CMA认证的高等学校只有北京工业大学强度检测所一家),没有取得法定检测的授权,从而导致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影响了利用大型设备对外服务的能力。

三、对当前实验工作的建议充分认识实验室队伍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切实解决在实验室队伍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实验室队伍目前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对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的实施,实验室的地位更加重要,而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科研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都离不开实验室人员的参与。没有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必须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1)完善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系列职称没有正高级职称,而实验室人员大量的时间都在从事实验教学、进行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技术改革工作,很少能够在科研、论文等方面有所提高。因此,从稳定实验室工作队伍的角度出发,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时应对实践能力较强和工作业绩较好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技术水平高、成果多、确实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实验人员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如上海大学在校内设立实验技术总监岗位,清华大学实验室技术队伍可以晋升正高“研究员级高工”。中南大学评正高级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按照实验系列进行评审。武汉大学实验室队伍采取特殊政策设立了教授级实验师。

(2)建立资格认证体系和培训机制

建立实验室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可仿照公务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实验室技术人员上岗的要求和人员素质采取资格认证。

对现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知识层次;通过短期培训、进修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务知识、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技术水平,也能够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支撑。

(3)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工作

①制定科学、完善的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办法。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要以业绩与成果为主,并与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职业道德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奖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②建市“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和考核不称职人员的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实验技术队伍发展需要且接近退休年龄的人员,可安排提前离岗;对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要逐步退出实验技术队伍,鼓励并帮助他们应聘适合自己的岗位;确实无法安排的,应将人事关系转至校人才交流中心。同时,应鼓励青年教师到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的管理、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设立实验技术成果奖,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致力于实验技术的研究与探索、实验设备的功能开发与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与共享、特色设备的研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实验教材编写和科研活动等,奖项与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同等对待。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大型仪器设备优质资源信息平台

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目前各高等学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利用现代信息与网络技术对设备的购置论证、信息共享、使用考核等实现信息网络化传递,建立跨校、跨地区的大型设备共享平台,促进联合、共建、共享、共用,血向社会开放,努力提高其投资效益,更好地为新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大型仪器设备专用基金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及运行维持费用不足是各高等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应抓好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建议各校建立设各维修专用账号,对6%的设各维护费用由学校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立维修基金、分析测试基金等辅助基金。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以此保证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高、新、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待遇,鼓励实验室人员进修,不仅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各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设备的原有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大型仪器设备深层次功能的开发。

实验室是大学整体实力的体现,做好实验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而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基础是人,只有真正建立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水平突出;结构合理、严谨治学:勤于服务、乐于奉献的高素质实验室队伍,才能使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真正得到发展,才能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创新型国家方针的实施所提出的要求,真正做到为社会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为建设一流的大学而共同努力!

下载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单位】科技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2-04-18 【生效日期】2002-04-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

    实验室管理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构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的重点实验室体系,规范和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评估需要准备的材料 一、 学校领导 1、 汇报材料(两份) ⑴学校规模:完中:高中班数 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初中:初中班数 实验班数 小学:教学班数 实验班数(3-6年......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根据国家重点实验......

    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实验室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教学中心实验室运维服务,逐渐面临着课程多变化快,实验室设备、软件多样化,服务人员不足等问题,很难全面的对实验教学工作提供较高质量的支持和保障。......

    电子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

    电子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 我院电子实验室承担了全院5个系部多个专业的学生电子实验课的教学任务。2001年学院投资200万元对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改造,使实验......

    保健实验室建设

    陇南师专体育系综合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目前保健实验室设兼职实验员2人,现有实验室面积1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有按摩床3台,心肺复苏模拟人一台,硅胶人体模型6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