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部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计划工作方案2015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护理部
关于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15号)和江苏省卫计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护理部针对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服务质量。
目标:①全院范围护理单元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100%;②优质护理服务展现专科特色,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各专科病房积极开展专科特色服务;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居家护理服务的病区扩大到6~8个;④全面履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到人;⑤落实分层次培训和使用护士,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合格率100%;⑥患者满意度院方自测达95%以上,第三方调查达90%以上且在全市14家医院中排名前五;⑦、护理服务投诉零容忍。
措施:
1.护理部成立护理服务投诉快速处置网络
明确职责和分工。护理部主任负责与社会服务部、门诊部、医务科、财务等各部门的协调与联络;科护士长和护士长是投诉处置直接责任人,负责收集信息、取证、调查核实、与患者沟通;责任护士和值班护士负责立即上报护士长,并最大程度做好补救工作。形成主动介入、上下联动、快速应对机制,让患者不满意的感受第一时间消化或减弱。一旦无效,立即启动投诉预警程序:整理好事情经过,主动上报社会服务部。
2.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特别是门急诊服务住院病区已100%开展优质护理,非病区如血透中心、急诊观察室、输液室、手术室等正在探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但门诊的分诊、导医、各专科门诊治疗室少数护士的服务理念仍然陈旧,下一步重点在门急诊推行。
2.1 明确门(急)诊护士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岗位说明书,制定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与奖金挂钩。
2.2 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门诊护士的行为规范、电子叫号系统操作规范,一周一课,学练结合,用三个月时间强化训练,考核合格。不合格人员另行处置。
2.3 以新门诊大楼启用为契机,创新门诊服务流程,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制定服务评比标准,评比流动服务明星护士,每季度一次。
2.4 调整门(急)诊护理岗位人力资源配置。一是增加人力2 ~3个;二是改变结构,优先安排身体好、为人热情、主动服务意识强、有良好沟通能力、临床护理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承担分诊工作,做好分诊、咨询、解释和答疑;三是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就诊高峰、平峰期合理安排。
2.5 对急、危重症患者要实行优先诊治及护送入院,书写并保留好交接单。2.6对候诊、就诊患者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至少每小时巡视一次,记录巡视单,发现异常给予及时、有效处置。
2.7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候诊、输液、换药、留观等期间的患者健康教育,陈列健康教育资料,打开健康教育的多媒体。.利用八个专业护理学组,统一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提供同质化护理服务。4.加强督查,持续改进
门急诊护士长将上述内容列入日常管理工作,在“五查房”中体现,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科护士长列入每周质量管理中,记录在科护士长手册,护理部将此列入每月抽查、每季度必查内容,优护督导组每半年一次进行现场督查,各级质控人员要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本人和下级质控组,及时整改并持续改进。5.每年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总结与评比,以提高科室及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二、规范病房患者入出院及转院流程,改善服务面貌。目标:患者住院“来有迎,走有送,账单明、结算快” 措施:
1、护理部会同财务部修订完善入出院及转院流程、结算流程,在醒目位置标识。
2、制定并培训入、出院患者服务流程指引,在2个病区先行试点,下半年全院逐步推行。
3、结账前提供清单和电子查询,有疑问病区护士长前往结算处专门解释。
4、行动不便无家人陪伴者,住院处可实行预约式床边结账。
5、入出院服务由责任护士或办公班护士、护士长完成,不得交由进修护士和实习护生代替完成。
6、有条件的病区尽量为出院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保证护理服务连续性,满足患者需求。如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新生儿科、康复科、呼吸科、产科等。
7、落实病房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行为。
责任护士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规范提供身心整体护理。要严格落实护理分级制度,重点对患者实施全面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予以必要的专业照护。按照有关要求定时巡视患者,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及治疗后反应,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注重用药、检查、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指导,并能体现专科特色。
8、强化人文关怀、隐私保护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主动服务和人文关怀意识,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和保护患者隐私,给予患者悉心照护、关爱、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关注患者的不适和诉求,并及时帮助解决。
9、护理部每月对各病区进行“护理满意度测评”,持续改善护理服务态度,杜绝态度不热情、解释没耐心、服务不到位等现象。
三、强化护理人力配备,保证临床安全。
目标:①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②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平均不低于1:0.4(特、一级护理比例超过30%的病房不低于1:0.5);③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达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达1.5—1.8:1。④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工作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措施:
1.引进护士20人左右:补充退休和辞职人员。
2.加强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提升护理服务能力。针对不同能级和层次的护理人员,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制定不同的达标要求,落实不同的训练计划,考核侧重点也不一样。如理论上10年以下护士以“三基”训练为主,10年以上护士以临床案例分析为主,操作以临床实际应用为主。从岗能匹配出发,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促进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3.加强第三方护理员公司的管理,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和监督下,对患者提供简单生活护理等。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配合第三方护理员管理公司做好护理员的岗前培训,督促第三方公司执行护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护理员公司的规范管理,每月考核,以保证患者安全。
4.重视护理人员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根据我院特点完成护士岗位的设置,体现人岗匹配。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层,实现能级对应。建立护士科学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逐步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5.落实患者安全措施
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5.1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
5.2落实风险预警与评估制度,降低患者跌倒、压疮等风险事件发生。
5.3护理核心制度培训、考核纳入常规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督查,对于不合格者与科室目标考核挂钩。
5.4每日安排护士长及护理骨干晚夜间对全院进行巡查,对于不规范现象及时纠偏。5.5 鼓励积极上报不良事件,每月汇总,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深入持久,持续改进,确保取得实效
1.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方案开展工作,服从医院总体安排。
2.半年对专项工作小结一次,全年总结一次。
3.每年1~2个重点,通过2~3年的努力,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改进卓有成效。
护理部
2015年6月24日
第二篇:护理部改善服务行动计划
护理部改善服务行动计划
护理部为落实2015年雁塔区卫生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具体如下:
一.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1.护理部建立二级质控体系,定期检查护理质量。确保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8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2.修订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各类疾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并严格落实,定期检查。
3.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制定陪护和探视制度,并严格执行。4.加大培训力度,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二.强化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制定患者安全查对制度,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安全准确性。2.术前标记手术部位,确保手术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3.设置防滑、防跌倒等设施及警示标识,降低患者意外风险。4.改善急诊服务,急危重病人实行医护人员全程陪检和护送住院服务。5.优化出入院服务流程,入出院服务由责任护士或办公班护士、护士长完成,送患者至电梯或楼下。
6.保护患者隐私,不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病情,不在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
7.确保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8.护理服务投诉零容忍。
三.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整体护理。1.全面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特别是门急诊服务,住院病区已100%开展优质护理,非病区如血透室、急诊观察室、输液室、手术室等正在探索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但门诊的分诊、导医、各专科门诊治疗室少数护士的服务理念仍然陈旧,需要重点推行。
2.优质护理服务展现专科特色,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各专科病房积极开展专科特色服务;各病区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体现中医特色。
3.全面履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到人,每名责任护士分管病人不超过8人。
4.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普通病房实际护患比不低于0.4:1。
5.实施护理岗位管理,落实分层次培训和使用护士,使护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6.明确护士岗位职责,制定并落实岗位说明书,制定考核细则,加大考核力度,与奖金挂钩。
7.定期随访,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家庭保健护理服务。8.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 95%以上。
四、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深入持久,持续改进,确保取得实效
1.在医院的统一部署下,严格按照我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方案开展工作,服从医院总体安排。
2.每年制定1~2 个重点,通过2~3 年的努力,使护理服务的 水平和能力取得成效。
第三篇: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服务品质培训班
NO1
MEWS概述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医疗机构为了及时识别“潜在急危重症”患者,“风险患者应急小组”应运而生。
1997年:英国Morgan提出了早期预警评分。2001年:英国Subbe提出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由体温、收缩压、心率、呼吸及意识水平5项指标构成。通过对相关的每一项生理参数进行观察并赋值,即给予一个分数,并将所有参数评分相加得到一个总的评分并判断是否达到或超过了事先所定的触发值,从而启动或调整相应的医疗护理监护预案。NO3
SBAR概述
SBAR交流模式是英国医疗行业内用于传递患者信息的一种标准病情交流模式,医护人员运用SBAR的简洁表格模式传递病情,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性,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进行病情汇报。
Situation情况:发生了什么事;沟通上的重点(病人的姓名、床号、想要沟通的问题与传达的情况。
Background背景:病人的基本资料;沟通上的重点(说明病人住院的日期与诊断;简要的病史;到目前为止的治疗情形;病人最近的生命征象数据;所观察到的改变状况或检查数据。
Assessment评估:就目前的资料显示所做的专业评估,也就是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roblem is?沟通上的重点(最近的生命征象数据所观察到的改变状况或检查数据)。
Recommendation建议:即建议后续处理措施或方向;即需要做什么。
S 病人发生什么事? B 临床背景资料? A 目前问题为何?
R 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善问题?
NO3
1、护士职责界定、责任护士该不该做基础护理的问题 护士职责:
(1)专业照顾——医学照顾
医学照顾与生活照顾的界定与相互转换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是基础护理专业化(2)协助诊疗(3)沟通协调(4)健康促进
责任组长的定位与职责问题: 谁是“责任护士”的问题:
广义:当班当责(包括中班、晚夜班等)
“狭义”(核心):白班(A班),要尽可能的相对固定长一些时间,一名患者住院全程有几名责任护士负责护理。
2、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本质内涵:
要避免在形式或模式里打转反而忽视了优质护理的内涵建设。
护理工作科学合理的模式:是指在这样一种工作机制下,护士能够利用每一个接触患者的机会,运用专业知识,通过读、听、看、问、查、交流等方法,主动和个性化地评估以及报告治疗效果、自理能力、医疗误差、早期并发症或治疗副作用等,据此设 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治疗处置、生活护理、教育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护理方案并加以落实,达到确保安全、加快身心康复之目的。改模式只是工作的手段或方法,绝不是工作的目标。
3、关于如何有效实施护士在职培训的问题
原则:护士在职培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以临床一线和各护理岗位为培训基地,以提升护士人文素质为基础、以夯实“三基”为重点,以提升专科能力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加强对护理人员岗位能力的培养。
《湖南省护理工作规范》护理人员在职培训制度(1)岗前培训(2)毕业后规范化培训
(3)层级培训(依据科室、部门实际灵活实施,各个层级融会贯通)
(4)专科护士培训
(5)护理管理干部岗位培训
护士的培训要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每个专科的培训应当对接收培训的病种、护理级别、临床观察、健康宣教等提出要求。
关于“护士分层培训与责任包干”问题
培训的考核:要围绕具体病案出题,个案健康问题为中心,将考核内容全部贯穿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其中,而不是单纯技能。
4、专科护士的定位问题:大家(大师)与大家(基础)
5、护士分层不分级的问题
6、扁平化管理的问题
7、岗位问题(N0、N1、N2、N3等)与护士职称系列(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的关联问题。
8、护理员(护工、助理护工)的身份问题等。
9、护理工作核心价值(核心效应)的体现
做实基础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安全感、减轻痛苦
做精专科护理——实现治疗措施效果最大化,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加强护患沟通,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10、处理好特殊的接触——患者投诉
关键是及时回应,做到三个“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立即对患者的抱怨作出反应,明确告知医院的态度,并且使问题立即进入解决程序。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医院有合理和有效解决患者问题的工作程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解决患者不满意的问题。
第一时间改善提高:要尽快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提高,从根本上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11、关于护理文书
目前建议(1)住院病人告知书(可不归入住院病历)(2)入院评估(可归入住院病历)(3)生命体征监测单(三测单)(4)医嘱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
(5)护理记录单(可否与护理计划单合二为一?商榷)(6)病危患者护理计划单(如果实在保留,要思考怎样写才是对实际护理工作有指导的,能够帮助提高病危患者护理质量的,再不要照搬北美护理临床的护理计划形式即PIO形式了)。
(7)手术清点记录单(8)手术安全核查表
(9)高危评估单(必要时):疼痛、跌倒、压疮、自理能力评估单等,只是经入院评估初筛后,针对那些某个风险较高的病人使用。
上述建议可参考执行,正式文件下发后按相关要求执行。
第四篇:护理部改善医疗服务做法
改善医疗服务主要做法:
1、与检验科协商,将大小便标本纳入检验科上门收集标本范围,减少家属送标本次数。
2、进行“五个多一点”护理服务经验交流会,各科室相互学习提高。
3、下科室督查静脉治疗行业标准执行及落实情况
4、新聘护理人员,增加护士数量。
取得的成效:
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送标本次数减少,方便了患者; 药液渗出及感染几率减少;护理服务水平提高。
下一步打算:
1、各科室准备各种健康宣教资料并统一制作成宣传版面。
2、规范科室仪器设备管理。
3、组织全体护士长参加优质护理服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4、进行低年资护士操作考试,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
护理部
2015年7月
改善医疗服务主要做法:
1、各科室准备各种健康宣教资料并统一制作成宣传版面。
2、规范科室仪器设备管理。
3、组织全体护士长参加优质护理服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4、进行低年资护士操作考试,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
取得的成效:
健康宣教效果提升,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护理管理规范化,科室操作规范。
下一步打算:
1、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下科室收集表扬信及锦旗,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2、进行心内科护理查房,提高抢救技术及提高医护配合水平。
护理部
2015年8月
第五篇: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2015—2017年)
为了加快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为县域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根据国家卫计委下发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国卫医发[2015]2号)、省卫计委下发的《**省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省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办法》以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医院的具体要求,结合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全县“两会”对我院的测评结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医院管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健康龙山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与要求
自今年起至2017年底,利用三年的时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医改工作,加强行业建设,大力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利用现代医院管理方式与信息化手段,构建医院质量效益型的精细化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解决医疗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组织领导
成立**县人民医院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医疗组、护理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一)领导小组
1、人员组成
组
长:院长
副组长:总支书记
副院长
工会主席
成员:医务科
办公室
护理部
宣传科
总支办
2、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组织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2)不定期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要事项,不断完善各项工作。(3)督促全院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定期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做好绩效考核工作。
(二)办公室
1、人员组成
办公室主任:医务科长
办公室副主任:护理部主任
科教科长
成员:周 * 邓** 陈** 尚 * 向 *
2、工作职责
①督促全院各部门认真落实本实施方案,定期考核执行情况。②承担领导小组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事务。③做好会议记录、资料保管、考核记录、考核结果统计、工作总结等工作。
(三)医疗组
1、人员组成 组长:业务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长
成员:彭 * 周 * 曾* 彭* 临床及医技科室正、副主任
2、工作职责
①按照本方案要求及考核办法制定所分管科室(包括医疗、医技、药剂、院感、科教、病友服务中心)的具体整改措施并负责督促落实。落实措施有具体的日程安排。
②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患纠纷,完善医疗纠纷处置办法,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指导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④组织医务人员深入社区、乡镇等开展各种义诊活动,每年6次以上,并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⑤深入基层了解病员的情况,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1-2次,组织召开病友座谈会1次,征求病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⑥完善出院患者的随访制度。
⑦定期对各科落实情况督导、考核、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四)护理组
1、人员组成 组
长:工会主席 副组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龚* 邓* 陈* 张* 临床科室正、副护士长
2、工作职责
①按照本方案及考核办法要求制定所管理部门(各临床科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整改措施。
②对照标准逐项落实各项措施,有具体的日程安排。③认真做好常规工作。
④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及公益活动。⑤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指导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⑥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完善导诊服务。⑦完善出院患者的随访制度。
⑧定期对各科落实情况督导、考核、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五)宣传组
1、人员组成: 组
长:丁院长 副组长:滕主任
成员:高** 向** 向*
2、工作职责
①按照本方案及考核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有具体的日程安排。
②负责做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宣传报道。
③经常深入各社区、乡镇等部门,做好健康教育、义诊活动及其他公益活动的宣传报道。
(六)后勤保障组
1、人员组成 组
长:丁院长 副组长:彭* 穆*
成员:瞿* 曾* 李* 胡* 潘* 谢 * 贾* 贾*
2、工作职责
(1)按照本方案及考核办法要求制定所在部门(包括人事科、爱卫办、医保农合科、总务科、保卫科、信息科、服务中心、物价科、设备科)的落实措施。
(2)对照标准落实各项措施,有具体的日程安排。
(3)加强资源的合理调配,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4)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机构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
(5)完成本部门的常规工作任务,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保证临床科室工作正常运转。
(6)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督导、考核、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四、行动范围及参加人员 全院各科室,全体干部职工。
五、内容与要求
(一)改善就诊区环境,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
1、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结合本院门急诊患者病种的特点,在遵循国家制订的门急诊工作规范的前提下,以减少患者领取诊疗卡、缴费排队次数和候诊时间,方便患者就诊,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与银行联系推行银医一卡通,合并划价、缴费等环节,推行费用预付结算模式。在现有人员规模情况下尽可能科学调配门诊急诊出诊医生,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继续推行无假日门诊,减少患者集中排队等候现象,引导患者均匀选择就诊时间。按照诊
疗与检验检查时间衔接的最佳方案,适当调整诊室与医技检查室分布,合理配置医技检查设备,利用错峰预约检查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就诊区环境整洁。加强就诊区环境卫生管理,结合门急诊患者流量,配备足够数量的保洁人员。规范保洁人员的防护着装,按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统一规范保洁用具的清洗消毒和位置摆放。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要设置醒目的卫生间指示牌、引导牌,卫生间保持清洁卫生、整洁有序,设施设备齐全完好,使用正常。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保证标识牌醒目准确。就诊区的标识牌的用语、文字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门急诊、住院楼等区域大厅设置本建筑楼层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和区域多向指示标识,门诊各楼层应有指引标识,各级导向标识应根据功能不同,放置在相应的醒目位置,标识设置完整、清晰、明了、准确,色彩整体统一。急诊科按功能设置分区标识和导向地标。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消防设施标识符合规定要求。
4、提供便民设施与服务。进一步完善导诊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台,配备接受过医学教育的人员担任导诊员,对危重、行走不便的无助患者实行全程导诊。逐步配备与患者流量相适应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打印等服务设备设施,为患者提供免费饮水、应急电话、纸、笔、轮椅、担架车、寄存小件物品、测血压等便民服务与设施。对接受射线检查的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设施。
(二)实行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5、逐步推行预约诊疗。根据本地患者就医的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使患者可选择不同的就诊预约方式,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力争2017年底门诊患者诊间、住院患者出院后月平均复诊预约率≥50%,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月平均复诊预约率≥60%。
6、积极推进双向转诊。探索建立“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实行“预约转诊优先”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的患者实行“三优先”(专家诊疗、住院床位、大型检查优先)。建立门诊、住院与医技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
7、逐步实现分时预约。全面推行住院分时段检查预约,合理安排门诊、住院患者的就诊、检查时间,实现错峰检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8、加强资源的合理调配。根据门急诊患者就诊病种的峰值时间,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的数量与出诊时间。根据门急诊患者检验检查的峰值,合理调整检验检查的时间安排和人力配备,推行预约检查,尽量做到按预约时间安排患者检查,逐步缩短检查等候和检查报告出具时间。
9、逐步推行日间手术,提高周转率,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10、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的信息共享与服务衔接,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人力资源,在急诊患者量多的季节配备急诊加强班(医、护、技)。落实应急救助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危重伤患者,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的社会影响恶劣事件。加强急诊科与临床科室间的衔接,畅通急诊住院绿色通道,对于需住院的患者能及时收入院治疗。
11、逐步建立急慢分治模式。逐步建立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急慢分治模式,对在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急性期患者,应正确引导患者到我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进一步治疗、康复。同时,加强与上级医院的联系,积极做好远程会诊,优化卫生资源利用。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2、加强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促进信息资源在院内的高效利用,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要实现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同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疗行为的监管效率。逐步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力争在边区医院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逐步建成相对比较完善的信
息系统。
13、充分发挥信息引导作用。积极开发信息系统应用手段,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疗机构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
14、力争在2017年底前逐步实现自助打印与信息查询服务。要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在门诊、住院病区为患者提供自助打印检验检查报告的服务。逐步实现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完善住院服务流程,提高服务内涵质量。
15、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将入、出、转院(科)的流程、注意事项印制成《入(出)院患者指引》,明确门诊接诊医师与病区责任护士为患者入、出院、转院(科)事项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的责任人,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实行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病区应设置提前通知设施,尽量减少患者及其家属在结算处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16、改善住院环境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逐步完善多人病房患者隐私保护设施(床间设置布帘、临时屏风等),在普通病房同一房间内尽量安排同性别患者。逐步规范探视和陪护制度,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逐步完善住院服务中心的功能,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
17、做好在院就诊病人意见征求及住院患者随访工作。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出院患者随访的方式、频次、内容与记录规范,并将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作为随访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分类为重要患者与一般患者,对重要患者应制定随访计划定期上门,一般患者可利用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必要的面谈形式开展随访。收集整理出院患者的意见与建议,分类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整改,不断提高住院服务内涵质量。临床、医技科室、门诊、急诊科及病友服务中心定期进行满意
率调查,收集病人意见,召开病友座谈会每月一次。条件具备时在门诊窗口或者办理出院手续处设立即时满意度评价自动装置。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8、加强护理力量。力争2017年底前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普通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为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为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19、落实优质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在扩大覆盖面基础上重在提质、增内涵,要结合科室实际,充分体现专科特色。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条件时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20、落实患者安全措施。以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为重点,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21、逐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对符合路径管理的病种逐步实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力争2017年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按照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病例数占出院总病例数的比例≥70%。
22、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授权监督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应≤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的作用,规范激素类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23、积极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
推进同城同级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利用远程医疗手段为本院就诊患者提供检验检查服务。
24、诚信诊疗收费。在门诊、住院大厅醒目位置公示诊疗、检查、药品收费项目与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对住院患者收费提供一日一清单。患者及家属可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查询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逐步扩大实施单病种支付范围,降低患者费用负担。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25、加强队伍建设,展现良好精神风貌。建立职业礼仪培训及考核长效机制,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在工作时间佩戴胸卡,着装整洁、规范,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职业风貌。
26、注重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为患者实施诊疗服务时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27、保护患者隐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在为病人进行特殊治疗、护理时采用临时屏风遮挡。力争在2017年实现“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
28、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管理制度。优先为老幼残患者和孕妇提供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主要承担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开展儿童、艾滋病患者关爱组织等合作,提供体现专科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9、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建立以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
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逐步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提高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积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风险互助金、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
30、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
六、行动步骤及工作要求
(一)行动步骤及安排
1、策划部署,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7月31日)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召开动员大会,并积极利用媒体、网络等进行宣传,接受群众监督。
2、查找问题、落实整改阶段(2015年8月1日—2017年7月31日)各部门、各科室要进一步梳理医疗服务中和行业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逐项进行整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总结成绩与不足,改善各项工作。
3、结合评议,总结提高阶段(2017年8月1日—2017年12月31日)
领导小组及各工作小组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
(二)工作要求
1、落实责任,强化督促考核。根据本院医疗服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切实落实相关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监督考核。按照《**县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考核办法》对主管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要求达到相应的指标,对未达到考核要求的部门及科室将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将各部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纳入到每月及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及中层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落实工作不力的,造成
不良社会影响,将予严肃处理。
2、加强协作,整体联动。各部门、各科室之间要加强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结合本地本院实际,进一步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各部门制订的措施要切实可行,检查考核细则具有同质比较并能反映工作的实效,使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见成效。要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主动性,鼓励医务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每月开展一次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效果评价,进行满意度调查,公布评价与满意度调查结果,并将其作为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根据满意度调查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不断整改、完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措施。
3、助力改革,协合推进。要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医改同步推进,与进一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及县“两会”测评意见整改工作相结合,通过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要通过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等改革措施,改善医疗服务条件,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使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与医改互相助力、互相促进,形成工作合力。
4、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各部门各科室要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注意发掘、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形成全体医务人员主动积极参与的局面,并积极争取全社会的支持。本院对于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并组织院内院外宣传报道,作为医院工作的典范,引领全院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