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5 02: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一篇: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

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

思源实验学校:何海

【内容摘要】腐败被称为“政治之癌”,对一个国家的政府具有这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腐败问题自古有之,其本质的根源是“失去了制约的权力”。它是人们切齿痛恨的社会顽症,也是执政党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上以来,虽然经过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惩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在惩治和预防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看到成绩的同时问题依然突出,行政腐败如久治不愈的顽疾,反腐倡廉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在体制转轨的今天,腐败问题的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对腐败问题产生的现状、特征、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对比中外行政体制中的腐败问题与预防解决对策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吸收借鉴外国经验,可探求预防与解决腐败问题的合理途径。

【关键词】 行政腐败

现状

特点

防治

对策

根据社会学的概念,腐败问题是指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在政府、党派、以及社团中的表现,往往涉及到依靠权利谋取利益。其实质则是社会中公共道德的沦丧以及对法律的践踏。腐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卖官鬻爵、钱权交易、乱收费等各行各业中的丑恶现象。腐败问题对整个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如果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人们心中对法律以及道德的尊敬就会消失的干干净净。结合现在中国的情况,许多社会矛盾就是由于腐败问题引起的,所以说腐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如果不加紧治理的话总有一天会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行政官员腐败问题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行政大国,官员系统庞大,体系尚待健全,官员素质尚待提高,官员腐败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政坛的一大难题,加强对我国行政官员腐败问题的现状了解,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大有裨益。

(一)行政官员腐败的含义

行政腐败是指行政人员违背公共利益,以权谋私,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本质是指国家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官员,没有履行被赋予权力的相应职责,为谋取私利,非法用权,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二)我国行政官员腐败的特点

当代中国的腐败现象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国外的腐败现象有明显的差别且具有扩大化、弥散化、复杂化、网络化的趋势,体制化的苗头已经出现。

1、新旧体制的交替客观上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在破旧立新的进程中,旧未破已松动而新未立,新旧体制并存,各种双轨制,旧己破新未立、出现事先未估计到的空白,都在客观上给了某些人腐败以可乘之机。

2、转型期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多样化,不利于遏制腐败。

解放思想是启动改革开放的号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价值出现失范现象,社会思想多样化,国外思想大量流入,思想上、价值上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从客观趋势来讲,社会变得更有活力,人的自主性 显著增强,另一方面也给腐败的思想根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政治麻木、急功近利等观念都有很大市场,而腐败的蔓延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些不良观念的膨胀。

3、当代中国的腐败己经呈现出体制化的恶性态势

中国的腐败还没有完全体制化,但在某些领域、某些地区已经形成了腐败体制,而且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当代中国腐败呈现出以下极为令人担忧的趋势:一是个体腐败与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二是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三是腐败行为己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了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

总结上述三大特征,当代中国的腐败问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与发达 国家法治相对完备状态下的腐败局势不完全一样。与国外非转型社会的腐败不完全相同。

(三)我国行政官员腐败的主要表现

目前,不少领域存在易发多发腐败现象和问题,这是我国实际国情所导致和产生腐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存在于不少领域易发多发的腐败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上收贿受贿、公饱私囊

有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权力部门的干部,长期在岗位权力严重失控,滥用职权,老百姓不给好处就不办事情,“收红包”还美其名曰“劳务费”、“收入提成”,数额巨大的,干脆直接给存折或者支票,行贿还有更隐蔽的方式:邀请考察、介绍职业、调动工作、聘任顾问、提供性服务等等[1];截留、挪用、骗取国家用于基层农村建设和给群众的政策性减免照顾、补助资金。在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支出审批方面,严重违反管理原则和制度,权利失控,独断专行,以权谋私,挥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资源,弄虚作假。

2、政治上背离党、脱离群众

有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能很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按党的组织原则处理党政事务,脱离领导集体的民主集中制,不能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工作纪律,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个别少数领导干部自酿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有些行政官员在工作中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行为失范,令不行、禁不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3、生活上腐化奢侈、贪图享乐

有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公开带头利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行贿受贿,拉拢关系,借会议、考察、培训等各种名义,经常公款境外旅游、公款高额消费;有的单位铺张浪费成风,讲排场、搞攀比,办公场所、办公用品越来越高档;

有的地方一些领导干部道德沦丧,生活出入高档酒店、夜总会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找“三陪”、包“二奶”、养情人,把这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视为很正常。

二、中国行政官员腐败的原因

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有其深刻的社会与时代的原因。权力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相当复杂的。腐败的本质就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它与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在官员手中,使用不当就容易产生腐败[2]具体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行政政治中用人不透明

无论是机关进入,还是提拔任用、目前尚缺乏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靠关系”、“走后门”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存在。由于“任人唯亲”这一现象还在存在,使得我国的官场腐败甚重;还有一些上下级之间的利益共享,使得官官相护,腐败现象此消彼长。

(二)、对行政官员的防范不周到

我国对于官员的监督与防范意识不是太强,其中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于各种官员疏于防范,并且不太注重监督体制建设。我们要学习西方,加强对官员的防范,因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二是防范体系过于单一。目前对官员的腐败行为监督主要依靠上级领导和专门部门。而专门部门的监督防范更是因为与有关部门或单位缺乏直接联系而形同虚设。

(三)、我国政治体制制度上的疏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度变革,社会结构深度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时期。经济增长先于社会转型和制度更替,而体制制度的转换有一个此消彼长的渐进过程,加之又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客观上助长了权力的扩张和膨胀,而监督制约权力的配套制度又跟不上去,必然增加权力腐败的几率,市场体制还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使腐败现象有滋生的土壤。

(四)、我国对腐败问题惩治不力

官员的腐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的专家将我国查处腐败的情形比喻为“隔墙砸砖头”,砸到谁谁倒霉。还有就是对于已经查出的官员惩处不严,由于腐败大面积的发生,致使案件的查处标准在一些地方不断被放宽。如厦门远华案,贪污5万元以下的免于处理;马德卖官,涉案265人,只有4人被处理。而出现这种情形据说是由于“涉案人员太多,如果全部处理,整个政府就跨了,无法运行,而具体做法只能是抓大放小”。可是这种处理结果与情与理都是对腐败的纵容和鼓励,必然使腐败更加猖獗。

第五、行政官员的个人原因。传统的崇拜权力、信奉权力至上的社会制度环境的影响至今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三十年,受市场经济思想的影响,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个人主义思想对权力的追逐;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人精神与肉体的刺激;各种价值观念对人的诱惑,无不干扰官员以往信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上我国腐败监督体制不完善,所以,如果当她坚信自己被发现的机会等于零的话,她会受到诱惑;如果贿赂大而风险小,她会情不自禁地滥用这一职权作出串通之举[3]。

三、中国行政官员腐败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反腐倡廉的强大精神支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成了剥削阶级思想的精神俘虏。因此,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铲除腐败赖以产生的思想根源的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就是要解决好思想入党的问题,而要真正做到思想入党,就必须自觉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

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包含着具体的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记使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高尚的人、百姓的贴心人。

(二)政治体制改革

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贪污腐败问题,政治体制的改革也是当务之急。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至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无非民主与法制,所谓民主并不单单是举个手投个票那么简单,而是要保证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权与知情权,这同时也为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提供了可能。所谓法制,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则是必须坚持有法必依,这样做可以有效约束权力,约束那些超越法律之上的行动自由或特权。

当前,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使腐败由“低风险、高回报”转变为 “高风险、低回报”。首先,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是廉政制度建设的突破口,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和经济审计、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回避制度、加强组织人事部门的自身建设等。其次,从党的内部建设来看,党需要“自我改革、自我创新、自我转型、自我建设”;从党面对的外部挑战来看,党需要“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主动转型、从严建设”。党内民主制度的建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出台与实施,就是党为遏制腐败而构建的一种预防机制。因此,我们要完善党内外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党的举报和申诉制度等。最后,就政府职能转变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制度与机制。换言之,就是要建立、完善与创新制度,逐步实现政府由“越位”、“缺位”、“错位”到“定位”、“到位”、“正位”的转变,从计划手段、行政手段调节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从而在源头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温床。

(三)开放报禁

媒体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舆论的监督对于贪污腐败问题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但是处在政府控制下的媒体在监督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却要大打折扣,所以对媒体应当采取垂直管理,减少地方政府对媒体无限制的监管。

(四)各界共同努力

解决贪污腐败这一社会痼疾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记得蒋方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国家生活久了,人的很多价值判断和底线都随之沦陷了。平庸的恶都觉得不算太坏,马虎的好就觉得是业内经营。确实如此,全社会对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的漠视也是造成腐败问题不可忽视的外因。我想,很少有中国人求人办事是没有送过礼吧?全民化的行贿成风实在让人担忧,但是这个问题却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只有希望政府与媒体携手创建一个积极正确的舆论环境,最重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完整的社会阶层通道。若是手握权力的人都能刚正不阿,这个问题也就不服存在了。

(五)借鉴西方

再让我们看看国外发达国家是如何解决贪污腐败问题的。以新加坡为例,他们的反贪机构具有独立性、授权充分、职业化和专业化等特点。而我国的反贪污机构却下属于检察院,这是得反贪部门往往自己就不干净,如何指望他们监督别人?再看美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新闻媒介和舆论载体把各种腐败现象向社会曝光,让社会批评、监督。美国政府诸如水门事件、拉链门事件都丑闻不都是媒体曝光的?而外国媒体之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行使所谓的“第四权力”,得益于其新闻媒体的独立性。我国的香港地区曾经也深受腐败问题的困扰,但是香港政府成立廉政公署,体现了其反贪反腐的决心。我国治理腐败问题也必须要有非凡的勇气和决心,若是总是想着既解决问题,又不付出代价,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总之,要通过严格的法治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使腐败分子不敢贪、不能贪、不想贪,才会迎来中国人民的福音!

参考文献:

[1]李雪琴、李雪慧 《中国:警惕十种腐败现象》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 李浩根 《官员的腐败心理》 2005年

[3]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杨光斌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4]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深入开展[z].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等工作.新华社北京2007年12月18日电.[5]陈杰人.破除职务消费腐败的关键[n].南方日报,2007、03、14

第二篇: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

15级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1班

陈俊

学号***

问题

引发官员腐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人还是制度?该采取什么措施从根本上去除?

回答: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全力反腐。一大批高官落马甚至有像***这样的正国级官员,老百姓欢欣鼓舞大力支持。然而在反腐不断取得新成就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引发官员腐败的根本原因:人还是制度?我们国家能够建立起让官员永不贪腐的长效机制,做到真正的廉政吗?总之,依我看来,贪腐问题不是单纯的人或制度的问题,需要二者有效的结合,如此贪腐问题就能得到根本的解决。亚洲最清廉的国家新加坡就是很好的例子。下面具体讲述贪腐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中国官员腐败的原因

(一)人性的自私和贪婪

一些领导意志薄弱,廉洁自律的意识容易丧失,进而导致腐败发生。西方经典理论家的说“假如有可能的话,人人都愿意成为上帝”,并认为腐败根源于人性自私的'原罪',人在本性上是自私的,自私的本性使人产生私欲膨胀,一但与公共权力结合,就会引发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这样的说法虽有些过激,但也有一定道理,倘若人们都对钱财不感兴趣,那么这就大大降低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二)制度的漏洞和缺陷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新的体制可能存在漏洞或短板,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这样,在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许多官员“精心研究”并发现后就钻了空子,从而导致腐败发生。

(三)权力的失衡和“失明” 官员权力常常容易出现过于集中,权力不能相互制衡,或者“权权联合”类似垄断而出现权力过大,难以被干涉的现象。***的严重违纪问题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十八大前关于***一案的严厉查处,表明了中国在未来十年中对官员腐败问题解决的决心。此外,权力不在监督和制衡中运行,一些官员行事不透明,没有将自己的作为公之于众,缺乏舆论,使人们误以为一切安好,一派和谐,却不知道其中勾当。如此一来,官员腐败更加猖獗。

二、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解决办法

中共十八大代表、公益律师佟丽华对记者说:“我对反腐败问题高度关注,因为老百姓对十八大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反腐败。”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佟丽华说,人民参与了、机制透明了、权力制衡了、党带头了,依法治国就能有效推进,腐败就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党的执政地位就将更加牢固。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从长远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和根本,其着眼点在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必须不断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新的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腐败是制度漏洞的表现,反腐败本质上就是不断完善和创新制度的过程。医治腐败的根本途径和突破口就是构建国家廉政制度。一个国家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采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腐败的程度多么严重,建立国家廉政制度对于医治腐败仍具有普遍性意义。这既是人类反腐败智慧的结晶,又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完善党的内部运行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滋生腐败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以制度创新来根治腐败,使腐败由“低风险、高回报”转变为 “高风险、低回报”。为反腐败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也是十分必要的,避免那些钻空子的官员出现。

(三)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如果思想防线不坚固,经不起诱惑,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想腐败轻而易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腐。

1、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程度。

2、加强党内监督,必须进一步加强纪委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纪律部门干部队伍建设;

3、增强党内民主,强化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

4、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了解人民意见,同人民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

在未来的十年里,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还要看政策实施的办法和执行力度。新一任的领导班子要注意百姓对官员腐败问题的关注,并通过网络平台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我期待并相信这个官员腐败的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遏制。

第三篇:以行政伦理思想浅析官员贪污腐败问题

《行政管理学》课程论文

以行政伦理思想浅析当今官员贪污腐败问

学 生:蔡龙

学 号:10061040102 专 业:行政管理 班 级:行政管理2010.1 指导教师:杨钊

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

二O一二年六月

摘要

宋代清官包拯说:“贪者,民之贼也。”观如今的贪官污吏,皆为了自身利益或为了自身更大欲望的满足而置百姓的利益而不顾。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建设的日趋完善,行政体制也跟随着代代革新。虽然革新的成绩显而易见,但是却无法彻底除掉官员贪污腐败的根源。此外,贪污腐败现象自古至今都存在,试问,到底是什么使得官员如此滥用职权为己谋取私利呢?本文基于行政伦理思想对其现象进行探讨,归集于官员的个人价值取向扭曲,传统行政管理的后遗症和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行政伦理法治的执行受阻。

关键词:行政伦理思想,贪污腐败,行政体制

ABSTRACT

Baozheng said:“the greedy person,the thief of common people.”Now corrupt officials,the all don't care about the interest of common people only for themselves.From reform and opening-up to now,with the law qiukly developing in China,and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too.Although the achievement is obvers,it don't remove absolutly.Besides,the phonomenon aways exists.But why?This artical will explain the phonomenon which bases on administrative mind.It gathers in the officials own value,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sequelae,the supervising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is not perfect and the resistance of administrative ethics laws.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thic, corruption, administrative system

前言

在国家行政体制的革新中,行政伦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行政伦理思想也逐渐对官员的执政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行政伦理,“就是伦理在公共行政关系、公共行政活动中的体现;是指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和国家公务员在行政管理领域,在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应然关系,与调节这种应然关系的伦理规范,以及执政党、国家机构和国家公务员由于内化伦理规范而形成的伦理品格”【1】。然而在公共职位的激烈竞争中,官员的职位可以说是来之不易,可是少部分人却把这种职位看作是为自己服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因此,贪污腐败之风油然而生。从行政伦理的角度来看,有着其客观必然的原因。官员的个人价值观的错乱

在激烈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提高,但这作为人的本能生存欲望本来无可厚非。在生而平等的当今社会,对不同职位的职能分配而言,却有着悬殊,就像官员执政为民有着其特殊性一样。身为百姓父母官,就不得不将自身的利益放在其次,首先为百姓谋福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少数官员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但没有造福于民,反而祸害一方百姓。

2.1 人生观的错乱

在不同的的阶级社会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观,这并不排除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也有相同的状况。商人只要在不触犯国家法律的情况下谋取利益那是合法的。官员身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就必须将自己错乱的人生观进行改变。人类生存不是为了能够过上奢侈享乐的生活,而是为了能给予别人帮助。让别人也能在你的帮助下过上幸福舒适的生活。但是贪官污吏并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人生在世上就要过上别人不能过上的生活,只要自己的生活过得舒坦,何必去管什么百姓呢。殊不知,自古就有“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2.2 权力观的错乱

对于当今官员而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价值观可以说是其必修课,对这方面的学习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其思想却未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官员滥用职权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视国家法律为无物,中饱私囊,更为甚者,越俎代庖,把不归属自己权力范围之内的职务都强制执行,使之成为满足自己贪利,贪欲,贪权的手段。但是他们忽略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行政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2】 官员行使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说到底,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体,官员是行使权力的主体,而行使权力只是为了服务大众。而贪官污吏却认为他们才是权力的主体,权力倒错,祸害百姓,真是法律所不容,必当受到严惩。传统行政管理的后遗症

传统行政管理为现在的行政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给予了管理文化的铺垫。虽然随着新的思想和模式的日益更新,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丰韵的国家而言,传统行政管理对现在的行政行政伦理思想也有着其特殊影响。“中国古代的传统倾向是重德轻法,从总体上讲古代中国属于“人治”的国家。这一历史传

【3】统,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现代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屡屡强调的是法治社会,但同时又出现一种偏差,那就是一定程度上又把德放在了次要位置,法治和德治没有完全很好的相结合,这样也就给了腐败官吏有了可乘之机,道德败坏,即使知道贪污腐败是违法乱纪,在监督遗漏或者监督不力的情况下,良心却未能受到道德的谴责,这样周而复始,对百姓贻害无穷。因此,在国家严抓法治建设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道德的培养及“强制”对官员进行道德教育。那么,在这样两手狠抓的方式下,贪官污吏必定将大大减少。行政伦理监督的不完善

行政伦理监督,寓于强化党政内部建设,维护公共权益,提高权力透明度和抑制不正之风,让官员能够敬业,勤业。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行政伦理监督的执行有着其局限性。

4.1 人民的监督意识不强

人民的监督和人民对于权力的理解是互相结合的,但是,在很多区域,人民对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知之甚少,他们没搞懂“政府的权力到底是来自哪里?”,“政府运用权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官员的权力是“大”的。只要你不服从,他们就会找机会剥夺你的利益。同时,官员也不公开他们的权力,贪官污吏甚至为权力披上神秘的外套。人民对权力的不理解导致他们望而生畏,这样谈何监督。做为监督的主体,对“权力究竟是什么”一无所知,监督的效率当然就会大打折扣。

4.2 自律机制的不愿执行

自律机制是内在的、同时也可以说是从古至今最为有效的反贪污、反腐败手段。古语有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意思是说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伦理道德立场,不要轻易被外界事物所诱惑。只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致,谁能够左右你呢?但事实并非如此,自律体现的是自己对法纪的赞同及自身道德认可,对于贪官污吏而言,他们既然身为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必定比大众了解的多,那么为何还还要贪污腐败呢?那就是自律中的道德塑造问题。他们虽然承认法律的存在,但可以以他们的“权力”让整个区域黯然无光,中央也不知道他们具体的行为措施。因此,没有道德的规范化及普及化。自律机制也就无法健全。

4.3 反腐机制的执行受阻

反腐机制是行政伦理监督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和完善反腐机制旨在打击贪污腐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当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依然易发多发的态势,我们必须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决不能姑息,决不能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向广大人民群众表明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对腐败不可动摇的决心,才能消除腐败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才能遏制住腐

【4】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也才能教育一大批干部。””由此可见,中央对贪污腐败的强度是很严厉的。但所谓“山高皇帝远”,虽然现在相对以前的监督制度要严厉些,可是即使中央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地方官吏却不能执行中央下放的任务。非但如此,随着制度的一步步下放,其本质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甚至官官相护,百姓抬头不见天,官员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国家的制度策略视若无睹。

5行政伦理法治建设受阻

自改革开放,国家对人们理解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进行强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做出了严肃的处理。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此进行了阐述,“其中的第五条经验就是:“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 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领导对于物质文明结合精神文明、依法治国协同以德治国的方针是非常重视的,同时也在实际行动中表明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行政伦理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少不了阻力。有些地方上行下效,搞得农民鸡犬不宁。因此,在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等方面可谓是“夸夸其谈”。对于政治建设、国家政策反其道而行之,行政伦理法治建设在腐败官员的“保密”中销声匿迹。如此态势,法制建设不能得到全面施展,如何反应出国家的法治建设?所以,贪污腐败官员借此机会犯下大案,受害的却是无辜百姓。法治建设的发展关乎国家治安的保障,假如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其后果不言而喻。

结束语

在黑格尔看来,“法是客观外界的法,是人格的定在,是意志的普遍性。道德是主观内心的法,是内心信念的规定,自我的特殊规定,是意志的特殊性。伦理则是客观法与主观法的统一;它调整主观和客观、内在和外在、普通个特殊之间的关系并在伦理的关系中实现人格的定在。”【6】这说明伦理统筹着法治和德治的发展,对于贪官污吏横生这一现象,显示出行政伦理建设在国家建设新型社会主义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解决贪污腐败的问题,行政伦理思想的普及化必须全球化,这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7 [2]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56 [3]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3 [4]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255 [5]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452 [6]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5:2

第四篇: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问题现状及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出现后便一直存在。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腐败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已。通过认真地对61年的反腐败历程加以回顾和总结,探索其中的规律,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从而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反腐倡廉工作找到切实有效的对策。

一、腐败问题的现状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给类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设计亿元以上的有21件。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4、“隐性”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

二、反腐败的对策

1、以制度建设打开反腐败局面

在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史上,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但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制度反腐,才能使反腐败斗争更可靠、更理性。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完善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事实证明,如果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就极易被滥用。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土壤。“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线的地方才停止。”因此,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以“权力监督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和使用显得特别重要。

3、以法制保障反腐

在我国反腐败的历史上,曾经历过运动反腐和权力反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后,鲜明地提出了“反腐败必须依靠法制”的重要思想,反腐败斗争“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反腐倡廉,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法制是保障。

2、加快新闻立法,充分利用网路力量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13】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凡法制化程度比较高和政治比较廉洁的国家,都十分重视舆论监督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篇:关于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探究

关于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探究

一杂志上这样写道:“早在十多年前,老百姓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中国的处级(其实应该从正科级一把手算起)以上官员全部枪毙,不会有几个冤枉的,但如果隔一个枪毙一个,就会有一大批漏网的。”也许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调侃说法,但也足以说明中国的贪官多得让人触目惊心。

一、官员腐败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中国官员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腐败对象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分为三种:集体腐败、个人腐败、家属渗透。

集体腐败不以个人为单位,遵循“利益均沾”原则,有福同享、有难同担,其表现形式有集体行贿、集体走私、集体贪赃等,以集体的名义进行经济犯罪或违纪行为。集体腐败因其“抱成一团”的作案特点,风险得到分担,成为当代盛行的腐败形势。根据1994年3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在福建闽江工程局集体受贿案中,原局长章椿宝、党委书记乔延龄等61名各级领导干部涉案,其中厅局级5人、处级25名。这个工程局全年利润为235万元,而违法的金融竟达340多万,相当于当时6000多闽江人辛辛苦苦一年半创造的利润。无独有偶,根据1996年最高法院工作报表,原丹东市市长常义,搞所谓为公谋利,经集体研究协调,从银行拆借400多万,投资走私,在港务局边防武警支队配合下,掩护市属5家企业,共走私汽车272辆,获利4171万元。在1991年案发的原宁夏烟草专卖局局长杨杰贪污受贿案中,杨杰把所属公司的主管都换成“圈内人”而形成了一个犯罪的独立王国,除一人外,各级主要领导全部涉案。

个人腐败的表现形式繁多,有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权色交易、挪用公款等等形式。不少官员深受贪污风气的熏陶,以致产生了及时行乐的念头,可往往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许多官员加速贪污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雄难过美人关,也就是所谓的“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轻则时常出入相关的色情场所,重则在外包养好几个女人,要想做到金屋藏娇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伴随着权色交易将会产生个人受贿、挪用公款、权钱交易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1990年被判死刑的原首钢北京钢铁公司的党委书记管志诚,贪污受贿150多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长期供养十余个“小蜜”。也有不少的官员甚至高级官员,曾经做过很多利国利民的业绩,但在关键的时刻却不能善始善终,最终落得个一无所有的地步。据1997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报道,头顶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优秀企业家、优秀共产党员等耀眼桂冠的陈铭,原是北京电子动力公司(75l)厂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本来兢兢业业、已年近六旬的他,却在临退休前的一年半内,贪污公款574.6万元人民币,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家属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腐败形势,这种腐败的渗透能力效果之显著令人发指,官员也难以抵挡。行贿人往往会抓住官员的拒绝心态,间接性地通过其家属劝说、受贿等等来达到行贿的目的。据中新社2000年3月13日报道,江西鹰潭市副市长魏时中原来一直很廉洁,为拒送礼,他甚至逢年过节带全家躲在亲戚家中,因为这样做既可以不收礼,又不伤送礼者的面子。在某些人的怂恿下,他的妻子侯水娥后来不干了,她对着丈夫嚷嚷:“你怕什么,别人都这样搞,不搞是傻瓜,有事我来承担,与你没有关系。”在侯的一再煽动下,夫妻双双接受贿赂,不久东窗事发,魏时中被判刑15年,其妻被判刑4年。据《南方周末》报道,原北京延庆县委书记刘金生就是先买通了陈希同的儿子陈小同才获得顶带花翎,最终获得更多私利的。报道说,此人曾先后送给领导干部子女7辆高级轿车,其中陈公子3辆、副市长王宝森的公子1辆。他还三次请陈公子出国,其中两次到美国、一次到泰国。此外,他也巴结这些公子们,光送礼就达85万人民币。如此手法,让官员们防不胜防、一个个成为了瓮中之鳖。

二、官员腐败对社会的危害

2006年1月18日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披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贪污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多亿美圆在逃,其中有的已经潜逃国外,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使一些国有企业难以为继,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可见官员腐败已给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具体分析看来,这种不可逆转的后果可具体分为七点:

(一)国有企业资产大量流失。根据社会科学院的一个统计资料,“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各种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亿元至12570亿元之间,占全国GDP总量比重的13.3%-16.8%之间。

(二)降低经济增长率。经济学原理表明:投资率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有利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投资者一般以经济增长率作为其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因此,人们除考虑市场、利润等因素外,还要求具有廉洁的政府、稳定的政局等条件。由于“贪污犯罪类似于一种不可预见的随机性税收”,必然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腐败和贪污受贿的程度越是不可预见,对投资者的影响就越大。“腐败对投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绩效、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都会阻碍经济增长,但腐败抑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机制是影响投资这个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决定因素。”

(三)损害市场竞争规则。许多腐败分子常常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将贪污受贿所得“入股”,以股金、红利作掩护,隐藏非法所得的收入。从而使这些有“股金”注入的企业常常有大笔的“非法”资金,可以以大大低于市场标准的价格补贴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提供低于制造商成本价的产品,因此比从金融市场融资的合法公司更具有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合法企业很难、甚至不可能和这些企业竞争,进而有可能导致把合法企业排挤出有关行业,严重违背了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则。

(四)破坏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贪污犯罪“产生于权力资本,而权力资本自身具有迅速扩张的递进倾向和极强的示范效应,这是权力资本的形成所需成本极低而收益率却很高的特点所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贪污犯罪所体现的分配原则是按权力分配,即按权力大小和滥用次数的多少决定分配的原则,贪污所得往往与权力大小成正比。

(五)减少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机会。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总是涌现大量的贪污犯罪,将会腐蚀人们对市场的信心,使得人们无法根据利润来判断一个企业的业绩。长此以往,腐败分子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不良名声除减少这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合法机会及其可持续性增长以外,还会吸引国际犯罪组织前来达到一些短线目标,这些都将对发展和经济增长起到妨碍作用。

(六)危害公众安全。推进社会服务和进行公共建设时,若贪污则导致监管松懈,检验不严,便会严重危害公众的健康和性命。

(七)影响政府运作。政府如不能有效的打击贪污,甚至连政府官员也知法犯法,这必然会降低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使政府的威信荡然无存,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程序,使政令无法切实执行。

三、官员腐败的原因探究

(一)体制、机制、制度上的缺陷给腐败提供机会、条件。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许多改革措施还不到位,出现了法律空白和管理漏洞,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完全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交叉,私有制和公有制混合,让贪欲膨胀者通过插手经济活动以谋取私利提供了机会。用人机制的不完善,选拔干部自上而下的“官主选举”,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制约机制的无力等等,导致了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过分集中,让贪官提供了腐败的权力条件。

(二)大部分官员自律性极差,心态严重扭曲。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严峻考验和巨大诱惑面前,腐败分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荡然无存,心态严重扭曲变形。特权、侥幸、吃亏、扳本、敛财、好色、失衡、攀比、赌博、疯狂等等心态,不一而足。“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胡长清语),“50多岁了,不抓紧时间享受就没有机会了”(贾永祥语),“牺牲我一个,幸福几代人”,“查到了,算我运气不好”(李国蔚语)是典型代表。心灵的扭曲,使消极腐朽思想急速膨胀,使他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几近疯狂。

(三)打击力度小。由于反腐人员素质偏低、执法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等因素的制约,加上立法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关系网干扰,处罚偏轻等等,导致打击不力,造成犯罪成本很低,使绝大多数腐败分子心存侥幸,胆大妄为。

(四)反腐队伍人员少,力量弱。全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50万余人,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903万余人,二者共为3553万余人。我国反腐败队伍由检察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组成,检察机关中从事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人员近5万人,加上纪检监察机关中专内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共约10万人,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比为1:355。队伍小,人员少,政治和业务双过硬的人员不多,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人员又不够稳定。加上体制、立法上的原因,造成检察机关办案力量上的先天性侏儒,基层检察院对副处级以上的职务犯罪无权管辖(实践中连正科级的都管不了),而有管辖权的上级院又无暇管辖。因此,反腐力量非常弱小,选择性打击便成为常态,使得许多案件没得到查处,留下很大腐败黑洞、真空。

(五)公民容忍度高,反腐败的民间基础薄弱。黑龙江省某区搞了一个调研,结果表明,八成的人对腐败沉默。广州市也搞了一个类似的调查,在最不能容忍朋友的十大缺点中,腐败排在最后一位。这两个调查结果与国际权威机构公布的我国公民腐败容忍度高达8.6相吻合(腐败容忍度以10度计,度数越高表示社会反腐败力量越小。全球腐败程度最低的前十名的国家和地区,其公民的腐败容忍均不超过1.0)。一边是贪官们大肆腐败敛财,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群众保持沉默;一边是贪官们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一边是绝大多数人丧失批评之声、揭发之举。人们痛恨的不是腐败本身,而是能搞腐败的人。生活中当涉及私利时,诸如求学、职务升迁等,最先想到的是用腐败的手段进行解决。我国反腐败的民间基础相当薄弱,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三、官员腐败的对策探究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其本质是权力的滥用或不用,它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阻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败坏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下面,针对官员腐败现象提出几点对策:

(一)积极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政治基础,牢固拒腐防变根基。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败的最有效手段。”我们必须将教育面向全社会,深入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理论、方针政策、基本经验和工作成果,宣传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教育民众做好自身的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鼓励和支持民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活动。通过教育降低公民的腐败容忍度,提高公民的反腐败意识,是廉洁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例如,香港地区经过二、三十年的教育,公众的腐败容忍度由6.0以上降到1.0以下,对腐败的举报近100%,署名举报达97%,社会效果很好。

(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当前,最主要的是完善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健全党内监督制度,规范集体领导的体制。完善违纪行为惩处制度,健全对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公务员的纪律处分规定,制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人员的纪律处分规定。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具体制度。

(三)强化监督,重在制约。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加强对干部人事权行使的监督。坚持和完善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有效防范考察失真和干部“带病提拔”。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坚决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司法权行使的监督,坚决防止和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行使的监督,保证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运行。

下载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官员腐败问题与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

    中国社会主义腐败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列举了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要腐败现象,从制度上分析了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社会主义防止腐败发生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强化......

    第七章 公共行政中的公民道德与行政腐败问题

    第七章 公民道德与反行政腐败本章重点:行政腐败本章难点:公民道德与反行政腐败之间的关系一、公共行政中的公民道德的内容 横向参与意识 公共利益意识 公民教育意识 社区意识......

    贺国强解决群众身边十种腐败问题

    贺国强解决群众身边十种腐败问题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基层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局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

    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研究

    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研究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事关党的宗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成效......

    如何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如何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发生的腐败问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

    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研究

    浅谈如何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 为贯彻落实全国、四川省、成都市《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抓好我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下......

    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自 考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对策 作者姓名 王霄霄专 业 名 称行政管理学专业准 考 证 号030112150171 指 导 教 师 王志松2014 年5月11日......

    当前社会腐败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摘要: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当前中国出现了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上升的趋势;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