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5 02:5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创造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第一篇: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李育升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是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及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和人际关系三方面入手。“使学生面对问题或困惑、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是培养创造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培养创造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面对蕴含创造力的问题,设计这类问题的技巧是教师必备的技能。创造力中非认知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瓶颈和突破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

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了倍受关注的话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知道什么是创造力、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如何才能表现出创造力、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力

就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导致了人们对创造力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创造力即创造的能力,是指从事创造活动的个体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这种产品既包括物质类产品,如复写纸、打印机、圆珠笔等等,也包括精神类产品,如思想、方案、技巧等等。有些学者从自己研究角度出发,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有人甚至认为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的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等[1]。

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释创造力,有些研究者认为我们只能在知识领域(domain)、学术圈(field)和个人(individual person)这三者的相互关系中观察到创造力。他们将创造力定义为“改变既有领域或是将既有领域转变成新领域的任何作为、理念或产品”,而创造性人物则是思想与行动上改变了领域或建立新领域的人[2]。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创造力的研究者们强调,创造所造成的领域改变必须要得到相应学术圈的公认或默认。如果潜在的创造性人物所制造的物质或精神的产品不能被学术圈认可,那么这些潜在的创造性人物便未能表现出创造力,也就是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创造力。

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本文倾向于从个体角度解释创造力,即创造力是一种生产创新性产品的能力。但我们并不赞同将创造力等同于创造性思维甚至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观点。首先,发散性思维不等同于创造性思维。在人们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互不能替代的作用。其次,也不能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等同于创造力。尽管创造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创造力的核心内容,但个体要表现出创造力仅仅靠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再现性思维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如果只有思维活动,而没有思维成果,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具有创造力。因此,思维成果是判断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重要外在标志。要有思维成果,仅仅有思维能力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忽视动机、毅力等人格特征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思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客体,虽然联系紧密,但具有不同的结构[3]。

如果将创造力解释为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能力,那么就必须确定什么样的产品才算是创新性产品。创新意指“无中生有”和“首创”,这就意味着要有一个比较。根据比较的对象或范围不同,我们将创造力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生产出的产品针对创造者个体而言是一种创新,那么创造者便表现出个人的创造力。如果创造者所在的学术圈认可了创造者所生产产品 的创新性,那么创造者的个人创造力便转变为第二类创造力,即被社会认可的创造力。

这两种创造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培养的目标。第一种创造力可视为潜在创造力,是第二种创造力的前身。激发个人创造力并促使个人创造力向被社会认可的创造力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创新性教学的基本过程。当然,学生所面临的学术圈与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所面临的学术圈是不同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所面临的学术圈是由具有相当学术影响力的专家们或具有相当市场影响力的公司企业老板构成的。而学生所在的学术圈是以教师为最高权威的由其它学生共同构成的人际环境。

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就创造者个人而言,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哪些呢?在众多理论和学说中,Sternberg的“创造力三面说”是最具说服力和解释力的。SternBerg认为,个体的创造力是个体的智力(Intelligence)、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和人格特征与动机(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1]。按照SternBerg提供的框架来讨论影响创造力的个人因素将会是比较合理的。

(1)智力

这里所讨论的智力,不是IQ所意指的先天智力。SternBerg认为,导致个体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不是IQ所意指的先天智力,而是经后天学习和教育所获得的求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关键方面: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并判定思想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4]。

智力活动也即是思维活动,既包括创造性思维活动,也包括再现性思维活动;既包括发散性思维活动,也包括聚合性思维活动。任何一种思维活动都是智力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很难厚此薄彼。而构成人类有效思维活动的便是知识,因此持智力的知识观的研究者们相信,智力和能力就是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以说,个体要想具有创造力,前提条件便是具备相当程度的领域知识。

尽管各种思维形式在创造性智力活动中各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但创造性思维仍被公认为创造力的核心内容。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根本不会有创造力。所以说,个体要表现出创造力,他的智力活动就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如:善于从新的角度来界定问题、易于接受新的思潮、精细的观察能力、对事物易形成整体认识、易发现事物间的相似之处、善于想象等等。相对而言,下面一些智力特征将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不能辨析问题的关键所在、过多局限于细节、忽视基本概念的界定、观察不到事物间的相似特征、缺乏想象力、信息不足而妄下结论等等。

(2)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加工信息过程中所使用的加工方式。比如,有些人擅长从语言文字中精确地获取信息而有些人从图像中会获取更多的信息;有些人擅长符号分析而有些人倾向于表象思考;有些人擅长在操作中思考而有些人喜欢安静地沉思;有些人依靠逻辑推理给出判断而有些人依赖直觉作出决策;有些人比较固执而有些则特别善变等等。目前尚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哪种认知风格与创造力构成高相关。但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如果大量使用右脑进行思维,人的创造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人们在研究具有杰出创造成就的人群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想象能力。脑科学认为,想象的职能是由右脑来承担的。相应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也表明,右脑不但具有图像思考、大量高速记忆能力,而且还具有高速自动运算的功能[5]。所以很多人认为,训练右脑将是提高人类创造力的突破口之一。

(3)人格特征与动机

高创造力者的人格特征与动机一直是教育及心理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相应的研究成果非常之多。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创造力者经常具备的人格特征至少包括[1]:

①好奇心强,对于感到困惑的事物好发问 ②自信心强,愿意独立思考和判断

③勤奋、忙碌、工作和学习很投入并能善始善终 ④毅力坚强,不惧怕困难,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⑤兴趣广泛,富于幽默,心胸宽阔,生活态度乐观 ⑥有高远的目标和理想、敢于幻想 ⑦不墨守成规,但重证据,追求认可

⑧能忍受混乱和不和谐、尊重他人的成就并不为他人的成就感到沮丧 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研究也表明,下面这些人格特征将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①人云亦云、随声附和,不敢有自己的见解 ②不喜欢发问,总以为发问会表现得很愚蠢 ③喜欢以偏盖全,过分相信逻辑和理由 ④固执己见,不愿说服别人和被人说服 ⑤只想不做,对问题浅尝辄止

⑥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想做得到,不想做得更好 ⑦容易沮丧、嫉妒

⑧兴趣狭窄,只关注自己的领域

⑨解决问题时不关心问题而过分关心答案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教学模式、问题设计和教学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入手。1.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模式需要反映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威廉斯、吉尔福德、帕尼斯、泰勒、陈龙安等人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模式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综合他们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1)使学生面对问题或困惑

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开端通常是问题或困惑。学生所面对的问题或困惑,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如果问题是由教师提供的,问题所引发的思考应该以发散性思维为主。如果问题是由学生发现的,教师要负责将常规问题转化或提升为同一主题但以训练发散性思维为主的问题。教师如何设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及如何将学生发现的问题转化或提升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请参考后面介绍的问题设计技巧。

这一步的另一个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对问题理解得越全面越透澈,越有助于学生找到好的问题解决方案。让学生复述问题是一个检测学生是否理解问题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有偏差,就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重新复习旧知识或阅读收集来的材料以便纠正对问题的错误理解。

对问题正确和全面的理解是有效进入下一步骤的前提条件。(2)让学生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或摆脱困惑的方案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开动脑筋,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想法和规划。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切观念、思路、方法和技巧,越多越好,并且做好学习记录。要想获得尽可能多的想法,通常需要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小组方式的学习会使学生们的想法相互刺激、相互补充,这样最可能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宁愿将创造性思维技能视为“一组人发明或发现新方法解决旧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某个体的能力。

(3)选择出最佳方案以便实施

通过步骤(2),学生们拥有了许多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其特色,并且可能隐含着错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各种方案提出评价意见。方案的提出者们要努力说服他人(包括老师)接受他们的方案,而作为方案批判者的学生和老师要提出各种问题要求提出者们给出解释。最后,全体学生要达成一个共识,即哪(几)种方案是最好的。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除了要引导(不是强制)学生按照某种标准去评价问题解决方案之外,还要关注学生在试图说服别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错误认识并及时提供反馈和补救。教师不应该过多关注学生的智力成果,而应该将重心放在学生智力活动的过程上。从过程中诊断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错误和困难。对于学生的智力成果,无论好与坏、优与良,教师都要接受。由于智力成果在一般水平上都予以接受,学生将较少面对学业失败带来的心理负担。

如果实施中遇到新的问题或困惑,就回到步骤(1)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学习。2.问题设计

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发起人通常不是创造者本人。因此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设计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充当创造性智力活动的发起人。

问题的设计是整个创造性思维教学的关键,没有蕴含创造力的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那么如何设计旨在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呢?美国学者米克(Meeker)应用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SOI)智力理论设计的一套SOI的发问技巧,实用性强,易学易用。陈龙安先生又将其综合归纳为创造性发问技巧“十字口诀”:“假列比替除,可想组六类”。[1]

下面是对这个十字口诀的解释和举例:

(1)“假如”的问题,要求学生对一个假设的情境加以思考。可以利用时间、地点、人和物、事件等因素进行假设发问。比如,假设你是北京市长你会怎么办?

(2)“列举”的问题,要求学生列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征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比如,你可以利用一枝笔做些什么事情?

(3)“比较”的问题,要求学生找出两个或多个事物或关系间的异同。比如,说说粉笔与铅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替代”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其他的字词、事物、意义或观念来取代原来的材料中相应的部分。比如,你能为《小兵张嘎》这部电影换个电影名吗?

(5)“除了”的问题,针对原有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比如,除了黑板上给出的证明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

(6)“可能”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可能性。比如,导体被熔断是很令人讨厌的,但它是否可以加以利用呢?

(7)“想象”的问题,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描述未来或未发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比如,想想,如果没有重力,会看到什么现象?

(8)“组合”的问题,提供学生一些资料(字词、事物、图形等),要求学生加以排列组合成另外具有意义的材料。当然,提供的资料应该具有相当程序的重组性。比如,用多个滑轮可组成滑轮组,多个杠杆能组成什么?滑轮和杠杆组合又能构成什么?

(9)“六W”的问题,利用Who(谁)、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ere(哪里)和hoW(如何)作为发问的题目。比如,学完凸透镜的放大作用后,想一想能否将物体放得更大一些?(如显微镜)能否放大视角呢?(如望远镜)学完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想想如何改变电压表的量程?学了并联电路后,想一想如何改变电流表的量程?还要教学生要学会提问,并解决问题。有一次上午上课,离放学还有几分钟,很多同学往后看,发现时钟还停在7:45。因此我问同学们,你们能据此提出三个以上问题,并解决它们吗?这时学生很活跃,一下提出了很多问题。如,钟为什么会停?为什么钟停了,分针还在晃动?为什么分针停在9字上?分针每次都停在9字上吗?为

什么?怎么样让时钟走时更长一些?

(10)“类推”的问题,利用两项事物、观念或人物的相似之处,类推产生新的观念。比如,飞机不用扇动翅膀就可以飞行,小鸟不扇动翅膀可以飞吗?

3.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动机是构成创造力的一个要素,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是构成创造性思维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学生们要想共享他们的思想,创造者要想使其他人接受自己的创造成果,就必须能够很好的交流。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利用自己教学管理者的身份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帮助建立师生间和生生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教师首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乐于听取学生不同的意见,对于“显然错误”的观念也不要立即给以批判。

在知识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告诉学生“不要服从权威,重要的是说服别人或被别人说服”。学生犯错误的时刻,其实也正是教师实施最有效教学的时机。当教师认为学生犯了认识上的错误,不要忙于纠正,而是通过反问、要求进一步解释等等手段引导学生自己看到错误。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时教师认为学生在犯错误本身也可能是一种误解,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未能很好的沟通。教师误解了学生的观点或者学生误解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师生间认知上的冲突。所以,当冲突出现时,教师要与学生进一步交流,明确冲突的根本原因,再采取补救措施,而不能盲目地批评学生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确保学生间的人际交流是有效的。自发的学生间的人际交流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交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态度不友好,伤害同伴;有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想法等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有效的补救措施,有针对性地排除人际交流过程中的障碍。

五、小结

要培养创造力,首先不要压抑学生原本就有的创造力,其次不能让学生的创造力自发地发展,而应该利用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相比,创造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必将是一种强调综合素质的大教育。旨在培养创造力的教学必将对传统讲授式教学、只重行为结果不重操作过程的教学、只重认知发展忽视综合素质的教学构成强大冲击。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必将为我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

参考文献

[1]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 Mihaly Csiksentmihalyi,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3] 李洪玉

何一栗,《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厚粲,《一次颇具启发的超越―――评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教育技术通讯》在线杂志,[5] 田真七,《超右脑革命》,中国生产力中心出版社,1998

第二篇:培养孩子创造力

培养孩子创造性六大绝招

◎ 招数1:不要有问必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寻求答案。

◎ 招数2:赞美孩子的创造性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心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孩子一会儿把扫帚当马骑,一会儿把它当冲锋枪,一会儿又用它来堆雪人,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

◎ 招数3:教孩子有趣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每当这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而要让他自己想想办法。

1.小猫把球掉到了河里,很着急,你帮它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球取上来,办法想得越多越好。

2.水可以做什么用?(洗头、洗衣服、洗水果等属洗涤类的用途,还有饮用、灭火、饲养、发电、做掺和剂、冷却等变通性用途。)

3.家长把一块小积木放进一个不能伸进手去的瓶子里,让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条件下,想办法把积木从瓶中取出来。孩子想的办法越多,而且比较合理越好。

4.给孩子两个三角形,要求他拼出五种以上的图形

◎ 招数4:根据故事开头编结尾

故事: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忽然,它抬头一看,树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下来,你会吗?”小松鼠说:“我当然会啦。”说着,它闭上眼睛往下一跳。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刚要往嘴里送,这时„„后来,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让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么办法吗?

◎ 招数5:在音乐、绘画中表现

1.让孩子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同时,要求他为歌曲配上动作,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

2.为歌曲写新词。首先要注意让孩子把基本曲调掌握,启发他思考添新词。

3.让孩子画意愿画,使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给孩子规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对知识经验的回忆来加工与绘画。比如,要求孩子画小猫,孩子可能画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小猫的一家,小孩抱着小猫,加菲猫,还可能画《宠物小精灵》里的喵喵和猫老大等。

◎ 招数6:在游戏中想象

游戏,特别是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能够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用积木搭各种建筑物时,孩子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进行建构,在玩商店、邮局、医院、餐厅、幼儿园等游戏中孩子可以在人物和活动情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任意进行创造性想象。◎ >>>>孩子10岁前应该玩的32个游戏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

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

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

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

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影响孩子一生的6种好性格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一)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二)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

(三)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四)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五)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六)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第三篇: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什么是创造力,它和我们日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搜索一下创造力,你会看到一堆堆的搜索结果。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够概括:就是另辟蹊径解决问题的本事。如果你的创造力很好,那么在平时做事你会省很多力气。比如,考试前看书,觉得看书很慢,效率低,那么会想“有没有一种更好的读书复习方法”,然后就思考,实践。这是我在大学时候经常干的一件事。并且,每次考试之前发明的看书方法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科目。再比如上班的时候,你有一大堆的数据要处理,看着同事在那里忙忙活活的,那么会想“有没有一种效率更高的方法呢”,然后想到一种方法,省时省力的把事情解决掉,等等。

网上搜到的创造力的培养,都是理论上的一大堆,很多人一看就头疼,适合自我的却找不到。其实,培养创造力其实很简单,没有必要弄那么一大段文字去吓唬人。

创造力的根源:真正的创造力,其实是一种习惯,其根源就是因为“懒”。懒得去麻烦的去做,就想找简单的方法。这就是创造力的根源。

具备创造力的关键:潜意识中要有一种自信,“我必须能找到方法”,并且对此确信不疑。是不是有这种自信,是创造力好坏的关键。这和性格有关,喜欢冒险,喜欢尝试新东西,喜欢日新月异的生活的人,比较容易培养创造力。喜欢墨守成规,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人,创造力一般很差。打个比方,我是练习大脑密码的,大脑密码软件升级到了5.0,训练方法无论从效率还是编排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我的尝试后感觉很好,可是和一部分人的交流中,却发现他们恰恰相反:就算以前练的不是很如意,也宁可去守着老版本练习。原因就是“新的版本用的不习惯”,对他们来说,换一个方法,心里就很没底,生怕失去什么。其实人都是这样,越是畏畏缩缩的患得患失,失去的就越多;反而不断的创新,不断探索的人,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很多人整天爱抱怨“我怎样就没有****,怎样人家就有”什么什么的。我问他“你去做了吗?”,回答是“没有,我怕*****”。没做,你抱怨什么?自我向前看一眼就吓死了,怎样能和那些看到还要去征服的人相比呢?得不到,理所当然。不好意思,扯远了。

具体的方法:怎样创造出新的更简单的方法呢?我上学时候,喜欢的步骤是这样的:

1.确定好自我的问题,表述的越简单越好。如果能把问题浓缩成一个意念更好,因为能够在后面的步骤中方便导入。

2.让心静下来,尽可能的全身放松。

3.任由大脑思维,胡思乱想,不加任何干涉。

4.感觉大脑进入呼吸乱想,不受主观意识控制的状态后,把问题导入到大脑中。也就是把问题丢给大脑,然后就不管了,任由大脑处理。开始的时候,大脑会继续自我的胡思乱想,不理会这个问题。你自我不要丧失信心,继续任由大脑胡思乱想,可是脑中始终保留着这个问题。

5.灵光突现:大脑会忽然想到一种解决办法或者思路。此时能够评判一下,可行否。如果可行,任务完成。如果不可行,从第二步继续开始。

要想使自我的创造力很强,就要不断的去看书学习,扩大自我的知识面。并且,看书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说的到底对不对,对的话,就记住这个观点或者方法;如果不对,你认为错在哪里,如何改善。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篇:小学生创造力培养问卷调查

小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情 况 调 查 问 卷

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

1、请问你所在的学校举办科普讲座或科技活动的情况?

□1 经常举办□2偶尔举办 □3不经常举办□4 很少举办□5从不举办 □6不知道

2、请问你所在的社区举办科普活动的情况?

□1经常举办□2 偶尔举办 □3 不经常举办 □4 很少举办 □5 从不举办 □6 不知道

3、请问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科普信息。(可多选)

□1 网络 □2 电视 □3 图书、报刊 □4 课外培训□5 我不关注科普信息 □6 其他

4、是否经常在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

□1经常□ 2偶尔□ 3从来不

5、请问在上一个月内,你阅读科普书籍(或报刊)的情况?

□1 读过很多本 □2 只读过几本 □3 只是随便翻翻 □4 没有看过

6、请问如果有科普讲座或科普活动你会去参与吗?

□1肯定去□2 视内容而定□3学校组织集体去才会去 □4 不去□5 不知道,说不清楚

7、你对学习持什么态度?

A非常喜欢学习B有一点兴趣C不感兴趣D讨厌学习

8.你对哪几门课程最感兴趣?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科学 E音乐 F美术 G体育 H品德 I信息J其它

9.你个人的兴趣爱好是:

A歌舞 B器乐 C书法 D绘画 E球类 F棋类 G 看书 H 小制作J其他

10.选出三个中央电视台中,你最爱看的“栏目”。(限选3项)

A大风车B动画城C幸运52 D开心辞典E新闻联播F非常6+1 G今日说法 H同一首歌 I东方儿童 J人与自然 K动物世界 L焦点访谈 M非常周末 N探索与发现 O其它

11.你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或经历?

A养花B养鸟C养昆虫D养金鱼、乌龟E养猫、狗、兔

12.除了在学校的正常学习外,你是否经常还参加了下列中的学校活动小组?

A科技活动小组B书法绘画小组C文艺活动小组D体育活动小组E其它 F都没有

13.你最喜欢(读过)哪类读物?()

A幽默故事B高科技的C冒险(探险)故事D反映我们自己生活的小说E日本卡通F科学普及读物G奥林匹克数学H科学幻想I外国小说J中国童话 K体育读物 L外国卡通或漫画 M军事读物 N寓言 O大自然的故事或知识P幻想小说Q少年儿童的真人真事的故事R百科全书S思想品德类 T中国古代童话U诗歌V儿童生活小故事W历史故事 X武侠小说Y侦探小说 Z中国卡通或漫画

14.您喜欢(读过)看下列哪些杂志?()

A故事大王B我们爱科学S故事会 D卡通先锋 E童话大王 F北京卡通 G米老鼠 H儿童文学 I漫画大王J巨人K少年漫画L东方少年M奥秘N少年文艺O少男少女P少先队员Q少年科学画报 R中外少年S中国卡通T中国少年文摘U大灰狼V儿童文学选刊 W少年科普报X小学生学习指导

15.你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感受是:()

A学习轻松B稍有负担C负担过重D说不清

16.有了烦恼,你最想对谁说?()

A对老师B对父母C对同学D对其他人E不说

17喜欢上学校的微机课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D从来不上

第五篇:Nurturing creativity(培养创造力)

Nurturing creativity Good afternoon, everyone.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nurturing creativity.I’d like to begin with a simple question.“What will happen when snow melts?” Do you have any answers? It was a question in a quiz of a primary school.It’s a common knowledge that snow dissolves into water.And we even know water evaporates into steam.However, surprisingly, there was an answer given by a little child.——“Spring!It’s spring!When snow melts it comes spring.”

At the very start, I thought the child must be a little poet, but on second thought, I found that everyone can be a poet.Art originates from life.In real life, everyone has urges to tell stories, express opinions and pour forth feelings, which is the impulsion of creation.The love for lif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And when I say love, I mean loving life just like a child.Only when we combine our life experience with childlike innocence, we can love life purely without any sophistication, we can love life extensively, deeply and enduringly, and we can love life with the ability to imagine and the courage to create.Our beloved life has a nature of dream.And owing to this, the notion that the emotions in the works come directly from real life and the works are personal biography of the artist or the author is a widespread mistake.Mozart was down-and-out in his late years, but at the same time;he composed Jupiter Symphony, which was filled with optimistic heroic spirit.He showed us what does the love for life means for a great artist.And also, it is beyond imagination that if any work is created without inspiration.Inspiration, as is widely recognized, is the core of creation.The Romans called the disembodied creative spirit a genius.The genius is like a mysterious goddess who loves unexpected visits, who comes and goes of her own free will.Now that the genius can never expect to meet, is that means artists should wait until it comes to them in an unexpected moment? Hegel said in Aesthetics that the greatest man of genius lies on the grass for days and days.When there comes the breeze, he looks into the blue sky.However, tender inspiration never comes.The genius does be mysterious, but it does not mean the completion of the works all depends on the contingency.Obviously, efforts of will cannot force the house elf to come out, but it prepares for the visit of the elf.The important point is that how can the artists get rid of the distraction of chance and subjectivity.This kind of preparation will sometimes be extremely suffering, that’s why creative people across all genres, as Elizabeth Gilbert had said, have reputation for being enormously mentally unstable.Provided that an artist is employed to create a mural, and the employer finds the artist doesn’t throw himself into work immediately and actively.Instead, he does nothing, just idles away his time.The employer should not get annoyed, actually, he should not do anything but waiting in patience.In fact, the undisciplined appearance draws the curtain on artist’s nervousness and anxiety.He is clear about the truth that he doesn’t know where to start, he can do nothing but waiting as well.He’s waiting for an unexpected moment, searching for a geniu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visit of inspiration.He’s waiting, he’s seeking, he’s insisting.And finally, it comes the stirring moment!At that kind of moments, most artists, if not all, can hardly wait to take down the sparks for ideas.Every stroke, every letter, and every punctuation is rushed out in no hesitation and with no doubt.Some people have completely accepted this notion that creativity and suffering are somehow inherently linked and that artistry, in the end, will always ultimately lead to anguish.Yet I, on the contrary, believe that creativity and happiness is mo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han creativity and suffering.Children always have instinct of curiosity to everything;they climb with dogs, talk to trees, and taste their toes as if they’re as delicious as French fries.If you love life like a child, as you love it more, you will get more power for creativity.Because only at that time, artists are admittedly grown up, but still retains commendable children’s simplicity.This is, in a sense, true maturity, different from sophistication and worldliness.That’s where the creativity comes.Though there might be suffering, nervousnes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 should keep in mind that all sparks are not accidental luck but inevitable fortune.As long as you love life, experience life, and enjoy life, while you are endeavoring, an elf called genius will come and peep at you in a corner, hoping to get into chat with you.Some elves may be outgoing and passionate, others maybe a little shy or timid.Just wait!Do you think it is suffering? Let me put in another way.There is an ambiguous period before every romance.In that period, you will hesitate, you will suffer from uncertainty, and you will be swayed by consideration of loss and gain.Some girls may even ask themselves again, again and again.Is he attracted to me? Does he like me? Does he love me? It is exactly what the artists feel during the long time of waiting.And so it is the sweetest period of creation.Remember!Wait, search, and insist.The moment the genius comes up with you, you will be the happiest in the world.Thank you!

下载谈谈创造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创造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案例出处】兼职经历 【关键词】创新 创造力发展发散性思维 培养 【案例内容】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幅命题画《漆黑的夜》,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

    如何培养创造力(范文)

    《如何培养创造力》改写 夏邑县实验中学987 正确答案不唯一 创新需有创造力 创造思维赖自信 汲取知识是第一 灵活运用多尝试 抓住灵感莫放弃 心动付之以行动 锲而不舍保恒信......

    “五部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五部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本文摘自:广州早教全优加 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21世纪里,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迎......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爸妈总是容易把创造力限定在创作艺术品、音乐作品的艺术能力上。简单地说,创造力就是思考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是把想像的事......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石凤艳 满城县神星镇神星幼儿园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

    幼儿音乐创造力培养策略

    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音乐不仅可以熏陶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本文分析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及意义,探讨了幼儿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