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可以培养吗?[五篇]

时间:2019-05-14 20:3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造力可以培养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造力可以培养吗?》。

第一篇:创造力可以培养吗?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创造力可以培养吗

在多哈举行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荟萃交流世界范围内教育创新的最新成果。作为一场思想的盛宴,议题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

关于教育创新的讨论,一直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挟科技创新之神力,畅想未来教育和颠覆传统学校具有超越性的思想和批判的力量。WISE关于“2030年的学校”的调查,寄托了这样革新的创见和预言。

另一个方向是面对现实,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吗?在现实的学校中如何培养创造力?孩子如何才能成功?这显然更为艰巨,也更为重要。

有意义的玩耍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的托尼·瓦格纳教授的著作《创造创新者:如何打造将会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被译为10种语言。他在题为《创造创新者》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

为什么一个4岁的孩子每天有100多个问题?为什么随着教育年限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瓦格纳教授的观点是:学校在起着阻碍创新的作用。“创新是团队运动,学校却鼓励个人竞争;创新发生在不同学科的交界点,学校却在将知识箱格化;创新要求教师成为学习教练,现有教室文化却是消极的;没有试错就没有创新,学校却充满厌恶风险、惧怕失败的文化;鼓励玩耍、激情和信念才能造就创新者,而学校却太注重外部动机。”

显然,只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去‘找’一份工作。但是将来我们的孩子则需要‘发明’一份工作。”

但是,怎样培养年轻人解决问题的能力?瓦格纳提出了“七大生存技能”:问题解决与批判思维能力;合作与领导力;灵活性与应变力;首创精神与创业能力;有效的书面与口头表达沟通能力;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好奇心与想象力。

瓦格纳认为,对学习的真正激励主要来自内心的激动,特别要理解三个因素:玩耍、激情、信念。

玩耍是一种基于探索的学习,它可以导致年轻人产生激情并孜孜以求,并将激情转化为更为深层的信念,即通过玩耍将好奇心、兴趣变成激情,并成为一种信念和目标。因此,有意义的玩耍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保罗·图赫是畅销书《性格的力量》的作者,他将创造力培养转移到了对个性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被认为倡导了一场巨大的思想变革。这种非认知能力即性格: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因而,培养创造力转化成了如何培养创造的性格。

“重要的不是向孩子脑中灌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帮他形成不同的性格。”图赫认为创造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例如,怎样对待失败。对失败的负面评价会使学生慢慢地避免去冒险。因此,要敢于失败,帮助孩子在失败中学习。例如下棋之后的复盘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它使孩子能够理性地看待得失,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性格的力量是由失败而生的。让我们帮助孩子们从失败中成功吧!”

考试评价“必杀器”已成摧毁学生创新火花的“核武器”

畅销书《学校有什么用?》的作者、认识科学家盖伊·克拉克斯顿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实用性的教育方法,探讨如何将更多创造力带入教育领域。他提出“构建学习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孩子们固然需要知识,但更需要能让他们在真实世界中充分发展的思维习惯”。创造力意味着好奇心,意味 2

着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连接并产生异议;而成功的定义应该是有信心为世界带来改变。

无独有偶,“英国社会创新之父”杰夫·道格莫认为,“我们需要将下一代培养成数字技术的创造者,而不仅仅是用户。他们应成为世界的塑造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俄勒冈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巴格托主编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被誉为是一本突破性的著作。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现有课程设置的限制下,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清理出学校教育中扼杀学生创造力的9种“必杀器”:凡事要求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正确路径;培养学生对权威、尤其是对老师的服从感、恐惧感;不惜一切地遵循教学计划,只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打击纠正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天才是罕见的”的观念;阻止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思路,倡导“知识分界”的概念;嘲笑打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导诸如“智力是先天基因决定的”理念,打消儿童挑战高难度任务的尝试;用经典格言和口号来证明观点。

正是这些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使儿童失去了“意想不到的、新奇的、多样化的思考空间”。不难看到,在中国的学校,以标准答案和考试评价为主导,这些“必杀器”已经演化成足以摧毁学生任何一丁点创新火花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教室之内。”这是“美丽世界”(Teach for al l)首席执行官、“美丽美国”(Teach For Ameri ca)创始人温迪·科普的观点。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事,学校应当扎根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师的角色应当更像是教练。

印度一个从事青少年教育的组织Agastya,其最大特色就是提倡动手学习。它们会不定期组织移动实验室,把科学实验带给乡村孩子。其创始人相信,通过 3

讲座和阅读,仅仅能掌握5%和10%的知识;亲眼见,亲耳闻,学生能领会50%的内容;参与讨论,比率上升到70%;亲自实践,继续升至80%;如果教给别人,则能达到95%。

教育创新领域的“技术派”和“人文派”之争

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讨论的核心议题始终是如何认识和处理科技的作用。教育创新往往与互联网、大数据、慕课等令人炫目的新技术、新工具相连,但它们客观上成为创新的一种阻碍。

有一场关于大数据是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讨论。赞同者认为,通过大数据可以更为精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例如,2个考分同为90分的学生,他们学习的障碍和演算的路径是并不相同的。反对者担心,对数据和技术的依赖会降低对人的实际关注。例如,数据分析无论如何深入,也无法分析出一个学生的成绩不好也许是因为他当天没有吃早饭。反对者担心,大数据究竟是提供一种更为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还是导致一种现代的“泰勒制”,即对学习者精准的程序控制?现场调查,约60%多的意见认可大数据对教育改善的促进作用。

可见,在教育创新领域有着“技术派”和“人文派”之别。我更为心仪的是这种观点:“创新不一定需要高科技,可以是低科技、高关怀。”“个性化学习,最关键的并不是很炫的技术,而是了解每位学生需求的教师。”“权威带来纪律,信任带来自主,自主带来创造力。”„„这种“人文派”的观点,将我们从“星际穿越”的科幻拉回现实。我们固然需要互联网、慕课、手机和iPad,但更需要汲取高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如自主性、开放性、个性化、互动性、非行政化、去中心化和去权威化等概念,而它们是完全可以与现行学校和教学嫁接,产生生物 4

和化学反应的。这或许可以矫正我们一谈教育信息化就是靡费巨资不断更新信息设备;热衷为农村学校配备“白板”、多媒体设施而不关注教师之类的弊端。

想起80年前控制论的发明者维纳的那本著名的书《人有人的用处》,作为一个极具创造性的科学家,他却是个“人文派”,在那时就意识到技术和机器的有限性和人的创造力的无限性。爱因斯坦也是这样。

第二篇:如何培养创造力(范文)

《如何培养创造力》改写

夏邑县实验中学987

正确答案不唯一

创新需有创造力

创造思维赖自信

汲取知识是第一

灵活运用多尝试

抓住灵感莫放弃

心动付之以行动

锲而不舍保恒信

第三篇: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于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到:“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可见,创造力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甚至是国家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源泉。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因素都限制,甚至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其中有四大因素扼杀创造力:

1、思维标准化:指人的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规范化与模型化,追求的是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但很容易导致人思想僵化;

2、功能固着化:指个人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表现;

3、知识无活力化:指个人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

4、知识传授权威化: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扼杀创造力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使它发挥到实处。下面,我将从学校教师、企业、个人自身三个方面去理解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

一、学校教师

(一)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创造意识,使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形成的教学环境

创造欲望的形成是受所处环境的刺激。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将学生与特定的问题连接起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促成学生从普通的思维意识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探索愿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的,促成创造意识。

2、利用创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

创造热情和欲望是对创造成果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成果对学生创造意识激励的潜在动力,要充分觉悟到只有教师合理利用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让学生了解创造的意义

只有明白了重要性,人才会去重视。如果学生没有对创造能力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理性价值态度,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积极和正确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科学观 首先教师要明白教育是发展,而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教师要教会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去求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形态,要刻意的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启动学生的创造历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理论传授的创新性,运用灵活的、新颖的手段进行点拨、启导使教学过程呈现创造的气氛和活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培养思维模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性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问题思考的变通性和换位性。

2、开展教学创造活动

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总体上来讲是创造思维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成功体现。只有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结合才能检验创造思维,才能体现创造思维的价值。

3、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学习与实际结合,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注意教育教学的生活化、操作化和情景化。正是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四)教师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加减法

以原有东西为基础添加或减少某些因素或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扩展或缩小。例如:橡皮头铅笔=铅笔+橡皮,创造多孔电源插座等.2、类比模拟法

就是用创造的客体与某一类事物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有益启发的方法。

3、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指通过发现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技法。要让学生感到创造发明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想一想,动一动就可以了。

4、希望点列举法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希望点列举法指从人们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构想,产生出实用的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技法。

创造发明的技法还有很多,如逆向发明法、组合发明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设问创造法、多途径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移植发明法等。最基本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大家面对问题要敢想、大胆地想,设法解决问题。

二、企业

人尽其才是企业创造归属感的最好办法。如果一个企业能让员工觉得最吸引他的地方是:“我可以在这里把灵感变成现实”,那么这个企业就真正地培养和发挥了员工的创造性。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培养和发挥员工的创造性。

(一)营造鼓励尝试的氛围,注重创新个性品质的锻炼

创造是一种企业行业或社会行为,其组织内部的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等均影响创造活动的推进,其中文化的影响力非常深远。最关键的是企业要提倡创造的精神和做法,营造这样的氛围,鼓励员工在自己的本职工作或主管分配的工作之外,自己去做一些有兴趣的事情,或尝试一些特别的工作方法。员工只有具备了创新个性品质,才有可能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去克服困难,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和工作、追求卓越,才能去掌握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技法、创新技能,发扬团队精神、带领团队创建新的成功。

(二)高层与员工定期沟通,有意培养创新思维

及时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企业可以让员工清楚地了解公司发展的大方向,以及每个部门的方向,并且让他们明白这些发展一定会带来员工个人的发展,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的活力,引领员工培养创新思维,这样,员工才会更愿意呆在公司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造性意见和贡献。

(三)因人而宜制定发展计划,在实践中开发创造能力

公司的发展可以为员工带来职业发展,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并不是为了钱而工作,他们总是希望自我的价值能够被赏识和肯定,个人在公司里有好的职业前景。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培养和发展。事实上,每个人的能力和观念都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不是每位员工将来都一定能成为管理层者,也不是每位员工都有这种追求一定要成为管理者。比如一些研发人员,在技术方面很有天份,他也非常喜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作为管理者,关键是了解不同员工的兴趣所在,挖掘出每个人的优点和潜力,帮助员工按照这个方向去实现他们的想法,让员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努力地将所学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创造能力。

瑞典管理顾问Stefan Engeseth关于“提高企业创造力的10个建议”: 1.雇佣某方面的奇才:将能力类似的人放到一起的风险是,没有新玩意出来。

2.建立新的交流平台:日本一公司在厕所放空白建议单,为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找到落脚点。

3.活水养大鱼:一个公司应该是开放的,不断接纳新人、新思想进来。4.把孩子带到班上:简易才是好生意。而孩子们恰恰可以帮助你发现简单的解决模式。5.请客户参与项目:企业忌讳的是不理会客户实际需求的闷头发明,这种发明是没有用的。

6.街道智慧:与无业务关系甚至不相识的人进行一次会议,或许是获得灵感的好方法。

7.混合不同部门人员参加会议:不同的声音充分交流,产生竞争气氛。8.变化会议安排:在客户环境中举办会议,看客户所看,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9.制造不平衡:问题只出现那些稳定站立、静止不动的公司身上。10.使用简单的语言 :辞藻有时是沟通的障碍,有创意的理念也非来自辞藻。

三、个人

1、换位思维。绝大多数创造性思想都是缘于思维角度的改变。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不同群体等方面去看一看,想一想,往往你

到的发

现。

2、直觉思维:就是练习直接观察而不是间接认识。它可经由某种快捷方式而不循惯常的逻辑法则快速地进行。灵感就是属于直觉思维。

3、分解与综合。如果能将关注的事物分解得足够细,越细越好,把大问题分解成无数个小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考察一遍,就可能找到突破口或开辟新的领地。

4、非常规思维。想象一下理想状态会如何,极端条件会怎样,特殊人群会有什么需要,时间起点和终端的情况呢,或者无限夸大缩小一下又如何,变成懒鬼是啥样,故意犯犯错会怎样,极小极大极多极少时又会如何等等,这些思考可能会使我们的问题简化,或者拓展。

5、艺术性。能把平凡的不起眼的事赋予更多艺术性或社会意义,比如 变得有趣、富含深意,那就是一种创造力。把复杂的公式简单化,把普通的事做得更精美,更优化组合,更节能轻便,这是一种美学创意。把简单的东西做出复杂的 结构和多样的功能来,也是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所以,做任何事,要试着把它做得细致入微,精美有趣或有意义。

6、移植思想。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方法,就是将别的领域的思想方法用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或者将自己的思想方法拓展到其它领域,也就是学科交叉,甚至学科横

次。

7、形象思维。一 定要试着用图形表达各种意思,因为形象思维能够再现事物原型,能轻易发现言语容易遗漏的空间细节和时空逻辑矛盾。

8、行胜于言。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一些事情,才可能在某方面形成独到的见解。文学家如此,做科学研究的也一样。有时候不一定要有成熟想法才去做,而应边做边发现,摸索前进,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创造力之开发,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而是想不想的事情。换言之,世上的许多事情,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所以,发挥你的创造力吧!

第四篇:培养孩子创造力

培养孩子创造性六大绝招

◎ 招数1:不要有问必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好奇心是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而有兴趣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求异,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好奇心在孩子身上尤甚,其基本表现就是不断地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必答”。有些问题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寻求答案。

◎ 招数2:赞美孩子的创造性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创造潜能就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因此用心观察孩子在日常活动中的表现,就可以发现他的创造力。比如,孩子一会儿把扫帚当马骑,一会儿把它当冲锋枪,一会儿又用它来堆雪人,其中有丰富的想象,有“发散思维”,发现了同一事物的不同用处,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

◎ 招数3:教孩子有趣地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一些小困难、小问题,每当这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而要让他自己想想办法。

1.小猫把球掉到了河里,很着急,你帮它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球取上来,办法想得越多越好。

2.水可以做什么用?(洗头、洗衣服、洗水果等属洗涤类的用途,还有饮用、灭火、饲养、发电、做掺和剂、冷却等变通性用途。)

3.家长把一块小积木放进一个不能伸进手去的瓶子里,让孩子在不翻倒瓶子的条件下,想办法把积木从瓶中取出来。孩子想的办法越多,而且比较合理越好。

4.给孩子两个三角形,要求他拼出五种以上的图形

◎ 招数4:根据故事开头编结尾

故事:在一棵大树下,有一只狡猾的狐狸,它几天没有吃东西了,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忽然,它抬头一看,树上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小松鼠你爸爸会闭着眼睛跳下来,你会吗?”小松鼠说:“我当然会啦。”说着,它闭上眼睛往下一跳。狐狸连忙跑过去,一把抓住小松鼠,刚要往嘴里送,这时„„后来,聪明的小松鼠没有让狐狸吃掉,你知道它想了什么办法吗?

◎ 招数5:在音乐、绘画中表现

1.让孩子在充分感受音乐的同时,要求他为歌曲配上动作,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

2.为歌曲写新词。首先要注意让孩子把基本曲调掌握,启发他思考添新词。

3.让孩子画意愿画,使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也可给孩子规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围绕这个主题,通过对知识经验的回忆来加工与绘画。比如,要求孩子画小猫,孩子可能画小猫钓鱼,小猫捉老鼠,小猫的一家,小孩抱着小猫,加菲猫,还可能画《宠物小精灵》里的喵喵和猫老大等。

◎ 招数6:在游戏中想象

游戏,特别是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能够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用积木搭各种建筑物时,孩子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和意愿,无拘无束地进行建构,在玩商店、邮局、医院、餐厅、幼儿园等游戏中孩子可以在人物和活动情节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任意进行创造性想象。◎ >>>>孩子10岁前应该玩的32个游戏

世人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民族,中国孩子智商高,在各类知识性考试中往往是出类拔萃的,但中国孩子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

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

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

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

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影响孩子一生的6种好性格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一)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二)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

(三)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四)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宝宝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五)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六)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第五篇: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新作为人的最宝贵精神素质受到空前的推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程度在生物基础方面主要取决大脑细胞的结构,每个细胞的神经树突越多,人就越聪明。研究证明:0~6岁是人一生中脑细胞树突增长最快的时期。儿童受教育越早,潜能发展得越多,受教育越晚越不利于潜能发展,可见,创新应从学前教育开始作为一项重要培养目标,其核心即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过去那种幼儿模仿得多、启发少,老师讲得多、幼儿活动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好奇、猜测、提问、幻想的创造性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创造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只有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幼儿才会观察,而观察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只有养成经常观察的习惯,幼儿才能获得新的发现,才能有正确的创造。因此,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专门的观察活动以外,还在幼儿的一日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捕捉良机,如经常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环西广场、西公园绿地、体育广场等地,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和现象进行观察,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幼儿的创造积累了大量素材。由于幼儿对周围一切充满好奇心,于是我对这难能可贵的兴趣萌发倍加呵护,满足孩子的求知欲,给孩子始终带来新鲜、奇妙感,从而吸引幼儿去观察、探索、研究,把他们一步步领进创造的天地;与此同时拓展幼儿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信息和刺激,从而产生创造的动机。

二、环境的创设是培养创造力的条件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可见,宽松、民主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重要条件。而创新的涌现离不开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外部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充要条件。因此,在活动中我和幼儿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让自己成为参与者、思维的引导者、创作的欣赏者,用一颗宽容之心来对待孩子“与众不同”的言行,并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孩子解决问题中表 现出来的首创性、互异性和多样性,使幼儿在轻松、自由愉快、平等民主的心理环境中进行创意活动,释放自己的创造潜能。由于幼儿的思维伴随着活动而进行,于是我在室内为幼儿创设了美工区、科学区、数学区、阅读区、角色区等区角,并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以及大量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思考、操作、交往的“丰富信息知识环境”和“动手的外部环境”,从而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积极联想,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一切创新的活动都是从创新的想象开始,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创新活动的基础。想象是“创造之母”,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想象中的形象不是记忆表现的简单重复,而是新形象的创造,如果把他变为现实,就是为人类社会所承认的创造。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想象无处不在,他们在纸上画出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时常常不被别人理解,编出许多荒唐可笑的故事,也许就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未来世界。事实上过去许多幻想通过人们的努力已变成现实。因此我平时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中来解决问题。如:假如世界上没有钟会怎么样?假如没有水会怎么样?等等。组织幼儿讨论、大胆想象,积极思考,鼓励幼儿作出多样性、独创性的回答,由此迸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创造力的保证

活动是创造力的保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性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

(1)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的。如语言活动中先讲出故事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来叙编结尾;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创编歌词;美术活动中的意愿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构图等。

(2)幼儿的创造力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小天地,应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教育活动中都蕴涵着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教育因素。因此,我语言区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常常和幼儿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训练幼儿思维。如假如我会飞„„有的幼儿会说假如我会飞,我就变成飞行员和飞机赛跑,假如我会飞,我就到天上当指挥交通员„„在益智区内用“符号推理法”,如出示一些图形符号,让幼儿看看想想像什么,如圆,有幼儿说像太阳,有的说像钟面,有的说像呼拉圈„„再如讲出一种特性让幼儿讲出有此特征的事物,列举得越多越好。如电有什么用,幼儿很快地说出照明、电饭锅煮饭„„表现出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活动中孩子回答的五花八门,气氛活跃,沉浸这轻松愉快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完全发散开来,想象力极其丰富。另外,在晨间活动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他们高兴地玩着和家长一同制作的自制玩具,如沙包、布飞蝶、拉力器、魔棒等,于是在孩子们的高兴之余我们开展了“一物多玩”的方法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幼儿创造力的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年代,教师应树力“终生教育”思想,使自己的观念、知识、思维方式不断更新,如此方能跟上时代步伐,只要教师具有发展创造力的意识,便时时处处可创造条件和机会,造就时代所需的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做到“六大解 放”,即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因此,在活动中我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以平等、民主、合作的原则,给幼儿充分的活动和自由,为幼儿提供创设开放的活动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材料,给予开放的活动时间。如在美工区内开辟了“创作天地”等,让每个幼儿能感受到创新的体验,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激情。在科学活动区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鼓励大胆质疑,训练幼儿的求新求异思维。并给予讨论的自由,让孩子在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内,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现,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六、正确评价幼儿的创造行为是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发育健康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所谓创造力是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受知识、经验、能力、条件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能是初级层次,即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能力。实践活动证明:孩子一旦发现自己的创造行为为老师同伴的赞赏,就可能作出更多创造,并逐步形成创造性的人格。

因此,在平时工作中对于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我总要细致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 及真实想法,不急于否定他们的行为,在活动中对每一位幼儿,时常抱着多一分信心、多一分期待的目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或幼稚可笑的想法,只要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总要给予正确评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和鼓励,来保护孩子心灵迸发出创造火花,并鼓励他们把想象转变为现实。

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班幼儿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如今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教师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并把这种创造力的培养落实在我们的工作中,就一定能使创造之花遍地开放!

下载创造力可以培养吗?[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造力可以培养吗?[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案例出处】兼职经历 【关键词】创新 创造力发展发散性思维 培养 【案例内容】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幅命题画《漆黑的夜》,当听到了这个题目后,多数孩子坐在......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8大方法 一、多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反映。孩子的思维,一般随着动作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逐渐地萌生、发展,从低级到高级......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谈谈创造力的培养 李育升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是智力、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及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从教学模式、问......

    如何培养创造力[小编推荐]

    如何培养创造力 (2008-11-29 15:39:06) 转载 标签: 分类: 我の歪歪 青春 生活记录 随笔/感悟 文化 文学/原创 杂谈 创造 学习培养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

    Nurturing creativity(培养创造力)

    Nurturing creativity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nurturing creativity. I’d like to begin with a simple question. “What will happ......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推动教育的进步,又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个体要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必须具备创造性,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21世纪里,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迎......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范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教育专家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