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范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教育专家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茶、倒热水暖手、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东西”。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却更丰富多彩,比如“扣骰子、打人、摔碎了拼画、养鱼、栽花、当传声器、当作礼物、当玩具”等等都有。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小朋友在创造力方面反而优于小学
生。
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什么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逐渐减弱了呢?一个培训中心专家发现,往往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越开阔。上了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由于还有很多老师把教学过程简单的分为互不联系的两大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操作。新课的导入,新知的传授,方法的运用,尽管都有学生存在,但学生充当的只是参与者,一切都在老师的无形掌控之中进行着。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部分老师怕学生的思维太活跃控制不了,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不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重视学习的结果,名为个性化的练习,其实都是在教师暗地指导中进行的。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通过教学实践,本人有几点拙见:
第一:在教学中要帮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步化的源泉。”诗人雪莱也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也是一种综合的原理。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纵观历史,科学上的伟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借助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丰富的知识是迸发想象火花的基础,兴趣和爱好是发展想象力的起点,丰富的表象储备则是想象力的条件。可见,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并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启发学生想象。如:在“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学文”这一块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观图想象故事内容、情节;提示学生:“如果让你看图写一写所发生的故事,你会怎样写?”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运用模型、标本、投影片、影像资料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重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丰富的表象。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本人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坐在井底的青蛙所观察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后,让学生想象“井口那么大的天”到底有多大,能制作出一个类似“井口”的道具来观察天吗?这下学生们来了精神,有的小声讨论,有的立即动起手来。令人可喜的是有的学生竟用课本卷起了一个筒子来观察天,边观察边兴奋地说着他的发现,还有的学生把双手拢成“口”形来看天且发出感叹:“怪不得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哈!哈!”“„„”看,多么神奇——想象使学生成了“发明家”!
第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培养,一是可以进行变式教学。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进行变换处理。在任教三年级语文时,有这么一篇课文《称象》,教完这课时,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说了许多办法。有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而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的火花!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教四年级的《小珊迪》,可问学生: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学习了《石板屋》,学生们知道了石板屋比旧时民屋有许多的优越性,让学生讨论,石板屋还有哪里值得改进的?学生们情趣激昂,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不少石板屋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房型不美观,直通通;色彩太单调,纯青白;室内摆设太单一,就石板做的一些简单的家具„„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启蒙教育的课文,比如,《躺在波浪上读书》中体现的实践和科学知识的渗透,新教材三年级中《照片中的马活了》渗透了视觉残留的原理。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蒙,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思维。
第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1、注重情趣教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中、低年级的教学尤应如此。我根据年级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曲折的故事可以读读、演演、论论。学生在画、唱、演、论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发展语言,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松鼠的尾巴》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松鼠,可缺了尾巴,让学生看后有一种非常冲动的感觉:为松鼠画上尾巴,给它一个完整的身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随之活跃了起来。学习了《看月食》时,我有意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创造性的进行课本剧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张石匠拜师》一课时,学生自主分成两组,来了个“我想拜谁为师”的大辩论,同学们热情高涨,找原话,谈认识,说理由。每组都为自己找到了七、八个拜师的根据。一堂课,虽没一个人坐着,可不用我操心纪律问题,正是收效甚多。
2、重视探究、发现和合作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探究与发现,加强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使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地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到的见解。另一方面重视合作学习,我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得到启示。
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起合作的学习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还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3、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我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能培养想象力。
对于留有想象空间的课文,我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比如,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说说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做。读了《桥梁远景图》,让学生绘制自己理想中的桥梁。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读科普作品展开幻想,试写科普故事;练写童话等等。在读写实践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第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所以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在心理上有“自由”感到“安全”。如果师生之间缺乏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之间缺少合作,就会导致学生常常处于焦虑状态,创造力就会受到严重压抑。因为研究表明: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能力相结合时,才会促进学习;高度的焦虑水平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时,则往往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么重要。民主型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优良的人格力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及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对教师的观点也敢于提出挑战。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要轻易做出否定的评价。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些错误的想法也不要轻易加以否定,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寻找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与他们去共同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用自己的宽容与耐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爱心与机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第五: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发现问题,以“假如我是„„”,提出小学生独特的改进的建议;指导学生就“废电池的危害”的问题,进行调查访问,然后整理调查所得,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指导学生围绕“传统节日知多少”主题活动,搜集资料,召开主题队会,办成小报。学生在上述语文实践中,把课内学习所得,用于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语文能力,还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活,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能使学生爱学语文,进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漯河市郾城区实验小学 李小飞 电话:15290729709 电子邮箱:504698006@qq.com
第二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21世纪里,经济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面对国际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有关专家于1999年4月对我国青少年的创作能力进行了社会性的测试调查,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青少年能关注自身的创造力,但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能力的仅占被调查者的4.7%,可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创作能力相当低。像这样,我国青少年怎么能在国际间市场白热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今天立足呢?《路甬祥谈创造人才的培养》一文中指出:“21世纪的人才,不是做考试的机器,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的知识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是当今学校教育十分迫切的任务;它贯穿于课内和课外教学的全过程,而学科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主战场、主阵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首先要营造宽松的创造氛围,帮助学生冲破定势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当今学生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上的因循守旧;不敢“标新立异”,不敢有超越的创造。因此,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民主、自由、和谐、开发的教育氛围和环境。要实行民主管理,给师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师生各抒己见。一是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不随意批评、否定学生,消除其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成为师生相互讨论、质疑、争辩的乐园。三是创造教育园地,营造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校园文化环境。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知识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生活与劳动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立足课堂,更要面向生活,走进生活。这就是把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构成知识教学圈,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第二课堂教学的高度来规划。组建一条由“课堂—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构成训练能力的“驿道”,按照“课中学—课中练—生活用”的能力训练中学的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互补共存,在教学活动和生活实践中求得创新能力的发展。譬如在课外兴趣课上,我的老师曾经上过一堂以“有非典的日子”为主题的课,在课上老师先让学生讨论在有非典的日子里,大家经常做的是些什么事,(洗手、戴口罩、打扫卫生)经常看到的面画是什么(医生穿戴严实,抢救病人,环卫工人,商店阿姨、学校老师不怕辛苦到处消毒)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大家自由探讨,可以用记忆画,想象画,宣传画及绘画日记等多种形式来真诚流淌抗击非典的心曲。这样把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结合,最后回归课堂,学生的作品充满感情,情绪饱满,使学生的知识活化,培养了创新意识,实践了创造能力。
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创新教育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验成功,引发创造力,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大课题。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再度创造力,要让学生体验前一阶段创造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还应多鼓励、多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以求获得新一轮的创造。譬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时,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然后教师可从另一个角度去启发他,把当前的愉悦感转化为以求再度新创造的动力,产生新的创造思维。当教师发现个别学生有独创画面时,就更要让其体验成功,可把其作品放在展览室让全体师生去观看,去观赏,去赞叹。或在学校里开展“小发明”、“小创造”评比活动,激发起新的求知欲,达成新一轮创造,以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再度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衡量新时期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对于新时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秉承创新这一宗旨,一定会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第三篇:如何培养创造力(范文)
《如何培养创造力》改写
夏邑县实验中学987
正确答案不唯一
创新需有创造力
创造思维赖自信
汲取知识是第一
灵活运用多尝试
抓住灵感莫放弃
心动付之以行动
锲而不舍保恒信
第四篇: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动机。
以往的教学一般从学科知识开始,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的问题与杜威的兴趣观不同,不是以学生一时一事的个人兴趣为基础的,而是以语文知识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始,因而不仅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而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第五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英语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主要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如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没有彻底解决,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麻烦。
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对我们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创造力至关重要。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教师需要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
1、民主教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灵敏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2、适度激励原则
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对后进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说“Try again”、“Don’t worry, 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ill next time.”,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生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3、主体参于原则
传统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在教师语言轨道上运行,这样课堂教学不能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机会,也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我们必须使教与学两类活动真正形成多向相动的有利条件。这就要求师生主体换位,使教师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4、动机内化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爱好,学生只能被迫去学,根本谈不上创造学习。要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实现教学中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布满情绪让学生扮演各角色,相互对话,讲故事,当小老师,表演短剧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时间一久,这些爱好就会转化为强大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进行自觉、自主、有创造思维的学习。
二、构建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实用性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形成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运用习惯。
当代教学论一致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育活动”,就英语而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语言教学非凡是外语教学的专利。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际交流是听说交流,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都是“聋子”、“哑巴”。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必为读写创造条件。因此听说交际活动应作为外语教学突破口。有的人认为学生开口就算交际,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背词组,背对话,背课文就算交际。显然不是!课堂内听说练习分为语言能力练习和交际能力练习,前者重把握语言,后者重运用,要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交际和交际能力提高是创新教育一大目的。
在外语教学中采用情景交际法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在刚刚开始上课或下课闪,使用情景交际性游戏,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备课时教师要精心预备,周密组织,那么效果会锦上添花。如上课时教师应预备好必要的图画、卡片等。
在具体的操作中,则宜遵循先模后应用,先机械后活用,先语言练习后交际的总原则来安排和开展课堂活动,即呈现(Presentation),机械性练习(Meahanild Drills),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s)到交际性练习(Communicative Drills)。如JEFC(下)L115先呈现,How many/much do you want? How much is/are the„,再组成对话进行有意义操练,May I help you? Thank you, I’d„, How much is/are„?How many do you now? 后出示图片或创设情景让学生自由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性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在各种购物场所如clothes shop, food shop, supermarket等创造性地综合练习交际。
在经过一定的锻练之后,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把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交际练习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应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特点要求学生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
实践证明,在交际练习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适应交际练习。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备课费时费力费心。但是假如能通过我们的创造性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得。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根据需用要具有多元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加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总之,运用这样的思路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不仅在听说方面的交际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促进了读写交际能力发展,取得较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