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知识恐慌

时间:2019-05-15 02:1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领导干部知识恐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领导干部知识恐慌》。

第一篇:领导干部知识恐慌

领导干部如何应对“两个恐慌”

2009-9-23 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人遇到了“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领导干部如何克服两个恐慌,笔者认为,必须克服惰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增长才干,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勤于学习克服“知识恐慌”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所谓“知识恐慌”,指的是对于知识缺乏的一种恐惧、紧张感。“说者不行,听者不信”,“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就是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出现的知识恐慌现象。一个干部有没有才,一是体现在知识上,二是体现在能力上。譬如: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办等等。有的领导干部讲话出口成章,让人喜欢听,听的舒服;有的领导干部会写文章,写的文章吸引人,能引起大家共鸣,并给人以启迪,这些都源于学习,也是能力的表现。但是现在有些干部满足于现有知识,满足于已有经验,不愿读书,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有的只看报,满足急功近利的快餐式阅读;有的习惯于交往应酬,无心学习;有的借口工作繁忙,事务较多,无暇读书。不学习,或者不愿意学习,或者不深入学习,或者学习与实践脱节,必然会出现知识恐慌、才能恐慌,那就无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生活、工作得更好。特别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时代,知识恐慌,搞发展不了解世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和规律,搞经济国际化不掌握国际经贸规则和外语,搞城市化不懂得城市规划,搞信息化不会利用网络,搞依法治省不熟悉法律法规等,领导干部在管理活动中就难免遭遇尴尬;知识恐慌,就不能正确理解国家政策、正确判断形势发展,正确区分大是大非,领导干部就会瞎指挥乱决策,甚至触犯刑律。针对一些地方发生严重的群体上访事件,习近平同志曾在地方任职时严厉批评某些官员“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他说,这样一种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这种状况必然会误事误国误民。

知识恐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量上的不足,二是知识结构的不尽合理。当前解决领导干部知识恐慌的重点是要改善知识结构。现代领导既要有专家之精益,还要有杂家之博闻,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法律等方面都要认真学习,并有能力在领导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转化。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锦斌同志上任之初,就向省委组织部同志推荐学习他喜爱的《新华文摘》。据有关报道,2007年春节,时任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向全市领导干部推荐《世界是平的》。还有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他在刚刚担任省长的时候,就给下属送了《改革政府》、《致加西亚的信》,当省委书记后,2007年他精选了人民日报《说境界》、《说共事》、《下苦功》、《干出特色来》、《说“胆”论“识”》等十篇文章编辑成册,送给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从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重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也能体味出领导们希望大家少些烟酒味,多些书卷气,热爱学习的良苦用心。

解决领导干部的知识恐慌问题,靠学习。学习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自学,二是培训。但主要在自学,要自觉学习。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学习、虚心学习、认真学习、深入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摆进去,边学习边思考,才能获得真谛,增长智慧,破解难题,迎接挑战。

勇于实践 消除“本领恐慌”

本领是什么?本领就是指一个人的才能和能力。本领恐慌就是一个人对要胜任的工作、完成的任务认识不明确,把握不准确,不知怎么办,因此而产生的担忧和害怕。针对一些地方发生严重的群体上访事件,习近平同志曾在地方任职时严厉批评某些官员“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种不会说话,不会沟通,就是一种“本领恐慌”的表现。

毛泽东同志曾在全国解放前的1939年就说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他号召大家要多读书,善于学习新事物。为消除“本领恐慌”,我们党随后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学习运动,提高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和水平的增强又转化为一种领导能力与自觉意识,转化为一种无坚不摧的战斗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智斗勇,终于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全国胜利。

当前,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些领导干部自感知识和能力不足,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心里常有一种慌慌的感觉。出现的这种“本领恐慌”现象,究其原因,有社会日益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要求日益提高等客观因素,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注重“前半生充电”,忽视“后半生放电”的主观因素,放松学习,致使“电力”渐渐不足,工作力不从心;还有一些干部虽然事业心、责任感都很强,但由于领导艺术不够,往往吃力不讨好,因而工作压力很大,感到恐慌。

消除“本领恐慌”,必须善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到群众多、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摔打磨练,在经受锻炼和考验中增长才干;必须敢于创新,勤奋工作,在真抓实干中学习本事,提高能力。

增强“恐慌”意识 提高执政能力

辩证的讲,动力来自压力。领导干部要有知识和本领的恐慌感。有这种感觉其实是一件好事,它是一种忧患意识的体现。它可以转化为一种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鞭策领导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是深谋远虑的战略举措,更是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提高能力和水平的努力方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前所未有的跨越,给国家以富强,给社会以进步,给人民以信心。同时,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越深,碰到的难题越大。“深水区”、“攻坚战”、“矛盾凸显期”、“改革在闯关”……这些人们熟悉的关键词,反映了我国的发展一直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危机意识中,在困难和矛盾的挑战中破浪前行。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领导干部更要增强“恐慌”意识,提高执政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强“恐慌意识”,能催人警醒和自觉奋进。当今社会发展之快、变化之大确是日新月异。当领导的更是面临着一道道难题、一个个考验。比如如何通过招商引资和资本运作,把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如何依托资源开发带动型经济,又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环境代价;如何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改变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如何在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下,因地制宜发挥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潜能;如何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有效地应对和处臵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等等。面对这些新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克难奋进的信心和能力,凭老经验老办法肯定不行。

增强恐慌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要转变思维方式和更新观念,丢弃那些曾经属于自己的“光环”,打破固步自封的坛坛罐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条件下谋划和推进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大背景中寻找发展的定位和机遇,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格局中转变发展方式,要从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套路中解放出来,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增强恐慌意识,提高执政能力,要在学习中融入,在实践中创新。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没有哪一位“大手笔”的领导干部不是由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而成才的;反过来看,没有谁是不经勤奋学习、领军创新而成为“大手笔”的。作为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许多领导同志有这样的体会,不学不觉“恐慌”,越是勤学越觉“恐慌”,越是“恐慌”越逼自已勤学。有的领导同志还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完成一项工作之后,让神经松弛下来,有针对性地读点书,看看有关报刊资料,心里就会觉得充实许多。有时甚至会觉得:某件事件如果那样办,肯定还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导干部重任在肩,只有把“恐慌意识”升华为可贵的奋发意识,确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中,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担当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第二篇:谢亦森知识:永远的“恐慌”

知识:永远的“恐慌”

文/谢亦森

从前当秘书时,对那些秘书出身而且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领导总是充满了敬佩和好奇。我曾不止一次地求教于某领导:书记,看您修改文稿和在各种场合即兴讲话,无论讲什么工作都显得很熟悉、很在行、很到位,好像信手拈来,从来不讲外行话,这是为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这位领导告诉我:这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关键在于三点: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的确,古今秘书界涌现过多少令人仰视和钦佩的知识富翁。他们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政经财文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这固然与天赋有关,但更多是勤于和善于学习的结果。朱镕基同志在评价胡乔木的学识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你跟他说话,就使你感到,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可见胡乔木学识何其了得,“看不到边”,那就是海啊!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令人叹服的锦绣文章,成为人们所公认的“党内第一支笔”。

可见,知识是笔杆子的“源头活水”。知识丰富必然左右逢源,下笔有神;知识贫乏必然文思枯竭,笔杆失灵。我们在起草文稿时也常常碰上这样的情况:明明理清了思路,搭好了架子,但就是写不下去或写不顺畅,总觉得没多少东西可写,想 1 讲清某个道理但讲不透彻,想阐明某个观点但依据不足,想就某项业务工作提出要求但无从下笔,想引用某段格言警句或某个人物掌故但不知出处,只好干巴巴地东拼西凑,一字一句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写出来的稿子浅薄枯燥、苍白无力,连自己看了都生气。这都是知识面太窄、信息量太小和词汇量太少的缘故。所以,要成为优秀的笔杆子,首要的任务在于学习,而且你不学还不行,书不能不读,文件不能不看,情况不能不了解,知识面不能不宽。要时刻怀着一种强烈的知识恐慌感,在“恐慌”中勤学、善学,学深、学好,最终战胜“恐慌”。

◎“恐慌”之一:不仅要多学多知,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这个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基本层次,即公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包括公文的种类、写作要求和规范,还有如何确立主题、谋篇布局、提炼观点、说理论事等;二是核心层次,即公文写作必然涉及的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情况和相关知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技、党建、群团等各个方面的方针政策、基本业务常识,还包括领导科学、管理科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三是辅助层次,即公文写作中有助于提高文稿厚度、深度和可读性、启迪性的知识,如历史、哲学、文学、音乐、宗教、美学等。这三个层次的知识,前两者必须掌握,后者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这就像建造一幢高楼,第一层次的知识是它的基础部分,第二层次的知识是它的主体框架和 2 粗装修部分,而第三层次的知识则是它的精装修部分。你可以不搞精装修,文稿质量一般也过得去,但层次不可能太高;要是能搞精装修,效果自然大不一样了。

尤其是领导讲话和个人署名文章,适当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是大有好处的。历史知识能使之厚重,哲学知识能使之深邃,文学知识能使之生动,音乐知识能使之飘逸。当然,这要依据实际需要而用,不可多用滥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毛泽东本身就是文思锦绣的大诗人,他的著作中经常用到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所以他的文章生动、新颖、有文采、有气势,大家都喜欢看。总书记的讲话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来说理论事。比如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韧劲和耐心,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用这种语言提学习要求就比一般性的官样语言显得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让人们在文学知识的熏陶中领悟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另外,讲到反腐倡廉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和宣传思想工作等,他都能画龙点睛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来阐释道理、申明主张,而且都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使每篇讲话都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还有音乐知识,看起来与公文写作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对文稿起草大有裨益。当然,这不是要你成为作曲家、演奏家或指挥家,而是多少掌握一些,找到音乐与公文写作的某些共性并加以运用,能使文稿增色不少。以音乐创作和讲话稿起草为例,音乐创作首先要找到“动机”,即骨干音,整个旋律依据骨干音来展开,旋律才会紧凑、流畅、动听;这就等于文稿写作中提炼主题,首先要明确主题,整个文章围绕主题而铺排拓展,才显得重点突出,结构紧凑,不致松散杂乱。音乐注重节奏,快与慢,轻与重,激越与舒缓,休止与延续,以体现音乐语言的丰富性和旋律的内在张力;讲话稿语言也要讲究词句的节奏感、气势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以提高可听性和感染力。乐曲进行到三分之二处,一般会出现华彩或副歌乐段,也就是曲子中最优美、最打动人心的高潮部分;讲话即将结束时也需要高潮,用一些带有号召性、鼓动性的语言来鼓舞士气,渲染气氛,激励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共同奋斗。这些共同点,即使你不懂音乐,其实在起草文稿中也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只不过没有意识到罢了;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就会运用得更好、更巧妙一些,使文章更添几分灵动、飘逸的色彩。最近看到一则新华社消息,南非某葡萄酒庄园日夜播放古典音乐,因为庄园主经过实践证明:悦耳的声音能产生正能量,有利于提高红酒品质。如果这一结论成立的话,那么,音乐对酿 4 酒尚且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何况对人脑思维和写作呢?

◎“恐慌”之二:不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业务需要而学,还要善于“投领导所好”而学

这并不是贬义,而是说,领导喜欢看哪类书也跟着看哪类书,领导侧重掌握哪些知识也跟着掌握哪些知识,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服务工作与领导工作更合拍、更对路。这是因为,领导者由于文化层次不同、个人兴趣爱好不同以及关注点、兴奋点的不同,除了那些大家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外,看书学习的内容、类别和方式方法都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喜欢文史,有人喜欢经济,有人喜欢厚重深奥的东西,有人喜欢浅显易懂的东西,总之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都是兴趣爱好的差异所致。我开始给地委书记写稿那会儿,有一段时间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运用在文稿中的某些知识和见解总是被书记改掉。后来发现,书记每年订阅的报刊中都有《求是》杂志和《新华文摘》,我每次给他清理桌上的报刊,他唯独不让我把这两本杂志清掉。偷偷翻开一看,上面用红蓝铅笔画满了横线和着重号,一些地方还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再一细看,发现他改稿时引用的一些观点、言论多半出于此处。我赶紧订来这两本杂志,每一期、每一篇都认真细看,并把其中的重要片段摘录下来甚至背下来,这样才慢慢做到与书记“保持高度一致”,给他写的稿子也基本能一次性过关。几年后换了地委书记,那又完全不一样了。新 5 书记此前任行署专员,对各种流派的经济理论特感兴趣,包括对激进政治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五花八门的理论也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或借鉴、或批判,经常在讲话中予以运用。这可苦了我这个小秘书,逼着我又得去把凯恩斯、李嘉图、萨缪尔森这班老夫子的比砖头还厚的著作搬过来啃,书中那些像朦胧诗一样晦涩难懂的概念、论述和绕来绕去的欧式长句,直把我“啃”得晕头转向、眼冒金星。不过还好,这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写的稿子还多次得到书记表扬。这一对比就说明,秘书积累知识往往需要因领导而异,这样才能提供精准式、个性化的有效服务。

◎“恐慌”之三: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向干部群众学,向活生生的实践学

向书本学习固然重要,平时多向领导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也必不可少。作为秘书,千万不能自恃学历高、文化水平高而居高临下、自以为是、不懂装懂,而要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虚心求教,不懂就问,了解掌握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积跬步以致千里,集小流而成江海。比如,起草或修改有关部门工作的文件和领导讲话,必然涉及一些专业知识,秘书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要向该部门的领导和秘书人员求教,以免写外行话闹出大笑话。又如,通过登门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接触基层干部群众,不仅能了解群众 6 需求,增进与群众的感情,还能学到书本上、机关里学不到的很多知识。单说起草文稿中经常要用到的群众语言,不深入到群众中去是学不到的,即使用了“群众语言”也不是群众说的,而是自己瞎编的。比如有一次我看某秘书起草的“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总结,其中讲到某工作组帮助一对留守老人修好了危房,老人激动地说:“土改干部的好作风又回来了!”这叫什么话?都老掉牙了,肯定不是老人自己说的。于是我问该工作组负责人,才知老人说的原话是:“干部真是好啊,比我儿子还好!要不然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就要埋在这里了!”就用这话不是挺好的吗?还用得着闭着眼睛瞎编!人们注意到,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运用群众语言的行家里手,如毛泽东批评党八股,说某些文章“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邓小平要求加快发展生产力,“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习近平批评某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是“缺钙”,得了“软骨病”,批评某些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对群众的态度是“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等,既贴切又形象,比那些干巴巴的官腔和文绉绉的书生腔生动多了。

◎“恐慌”之四:不仅要巩固和用好已有的知识,还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贵在“源”与“活”,无“源”则枯,不“活”则腐。掌握知识也一样,不学习7 则枯竭,不更新则陈腐。不少秘书同行说,现在稿子越来越难写,这的确是事实。难在哪儿呢?我认为表现在“四高”:一是领导者水平比过去高了。过去领导干部中文化水平高的不是很多,写稿还比较容易,特别是有些工农出身的领导,你怎么写他怎么念、怎么用,一二三四五,观点加例子,写起来比较省事。现在不一样了,领导干部知识化、专业化,很多领导本身就是研究生、博士生,本身理论水平、思想水平都很高,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很强,对文稿质量的要求当然比过去要高得多。如果起草者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水平,自然很难跟得上。二是受众的水平更高了。受众就是广大干部群众,他们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等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因而对领导集团的决策水平、领导者素质能力的评判水平也不断提高,这样也必然对机关重要文稿的质量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质量高,干部群众就佩服你,听你的,领导威信就高;质量差,就不可能佩服你,领导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作为普通群众来说,他们还特别关注决策性文件、领导讲话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如果不是这样,尽讲些官话、套话、废话,他们就会觉得与自己无关,不感兴趣,甚至反感。三是媒体和社会对机关文稿的关注度更高了。现在媒体这么发达,机关某些重要文稿通常要借助报纸、电视和网络向社会公开,其质量怎样,实用价值怎样,社会各方都 8 会予以密集关注和评价。特别是网上,民主氛围很浓,挑剔的水平也很高,什么样的说法都会有,如果稿子质量不高,所表达的领导意图和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不符合公众愿望,特别是出现某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就会把领导搞得很被动。四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机关文稿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与过去计划经济年代不同,进入市场经济年代,领导更难当,机关文稿也更难写。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如此重大的战略任务,如何树立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破解新课题、实现新突破,实际上是对领导者能力和素质的一场严峻大考,因而也是对机关文稿质量的一场严峻大考,如果还是用过去的眼光看问题,用过去的知识和理念写文稿,那肯定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连已有的某些知识也会成为前进的障碍。以上四个方面都说明,秘书人员学习和掌握知识永远没有终点线而只有起跑线,只有不满足,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写作中才能化难为易,跟上时代步伐,适应领导需求。

回首秘书生涯,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恐慌”生涯:小心翼翼,诚惶诚恐,为秘书工作无小事而“恐慌”,为生怕服务工作不到位而“恐慌”,尤其为知识不够用而“恐慌”。但正是这种“恐慌”所带来的压力感、紧迫感,迫使一代又一代秘书人员发奋学习,刻苦磨炼,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成长为学识渊博、才华 9 出众的优秀人才。

“恐慌”就是自我加压,“恐慌”就是自我造就,“恐慌”就是永不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恐慌”其实是不可战胜的,一旦你认为战胜了它,就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你可以远离“恐慌”,那就只能亲近平庸。

永远的“恐慌”,永远的动力之源。

第三篇:《食品恐慌》读后感

第一篇:食品恐慌读书笔记

作者试图诠释整个现代食品行业的链条运作,并试图证明其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崩溃边缘。但论据有些牵强和前后矛盾。

不过,其中还是有很多可吸收的养分。

1、现代的食品行业,已经非常全球化和工业化了。全球化带来的后果是,集中生产大批量的单一作物。零售巨头利用其优势地位迫使食品生产商让利,而食品生产商则利用其原料收购市场的垄断地位压低支付给农民的价格。农民无法转嫁价格压力,只有采取降低质量的方式来弥补亏损。最终导致消费者取得的食品是低价而低质量的。

2、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食品的远距离运输、以次充好的卖方理性行为,都是农业被工业化和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果。现代食品业一味追求价格最低和成本最低化,从而忽视了食品最根本的作用----为人类提供健康的饮食。

3、作者认为高油价、气候变暖、出口补贴、大规模农场等,均是现代食品行业面临崩溃的原因。但他提出的药方是:小规模多元化种植的农场。但在从事农业人口急剧下降的时代,这样的药方很难实现。另外,说“theendoffood”似乎为时过早。

第二篇:

我们都说人类是自然界最具灵性的动物,那是因为我们有懂得思考的智慧头脑。不错的,是懂得思考赋予了人类在自然界的绝对优势。

善于思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且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纵观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重大的发现与成就的最初“雏形”都孕育与“思考”,人类因为善于思考,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一次观察世界地图,看着看着,觉得地图上的陆地就如拆开的拼图。于是他产生了疑问:“会不会是一整块陆地被分开的痕迹?”这被触发的火花,终于演化为一门新学说_大陆漂移说。我们试想一下,假如魏格纳不懂得在观察后进一步深入思考,也许,这也伟大的新学说就不会产生了。

人类的善于思考,使一个个灿烂的文明成果不断涌现,使世界不断向前、不断丰富。思考是我们的行为更加规范,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成熟。不善于思考的人,看问题只能停留在表面,他的思想世界是狭窄而乏味的;善于思考的人,对待事物的表面去挖掘事物的本质,从而获得新的发现,他的视野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宽阔,知识也越来越丰富。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善于思考呢?

首先,我们应通过各种如阅读书籍、看电视、听收音机、上网、看报纸等途径积累各种有用的知识。我们要知道,丰富的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其次,我们要善于学习,并把学习和思考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观察,任何地方都可以是思考的“实战场地”,任何普通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也都可以是我们的观察对象。

“思索,是愚变智的钥匙;不思,是智变愚的根由。”思考,如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的知识,通向新的世界。朋友们,善于思考吧!

第三篇:

本领恐慌不仅与经济恐慌、政治恐慌相提并论,而且比经济恐慌、政治恐慌更加可怕。不克服本领恐慌,经济恐慌、政治恐慌等一切恐慌都会接踵而至。本领恐慌实则是一种最为严峻的恐慌。人所面临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因为自身本领不够强大所致。人与人的差异,从本质上说,就是本领上的差异。现实生活中不难观察到,一些职工群众业务技术过硬、理论知识丰盈,不但会成为本单位的技术大拿,而且还会被其他单位高薪聘请为技术顾问等,进一步彰显了本领的重要性。谁有本领,谁才有生存权、发展权、享受权,才能拥有他所向往的一切。

面对矿井投产十周年和安全生产五周年后面临的的严峻形势,面对济三煤矿的内外部知名度,我感觉作为济三人除要从内心骄傲外,还应具备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克难攻坚,再接再厉,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向安全生产更长周期迈进。如果,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本领恐慌的迟钝认识、麻木不仁、站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那将是最为可怕的恐慌。解决本领恐慌的办法和唯一的出路在于学习。传统学习不能克服本领恐慌,而且正是产生本领恐慌的根源。正如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_开拓者奖的名著《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所说:“学校的教育成为片断知识的传授,和枯燥的学术性演练,最后竟发展到愈来愈和个人成长与真正的学习脱节,成效也愈来愈差。”

我们煤质发运科党支部从四个方面入手,保证了本领恐慌最基本要素(学习)到位。首选是强化学习意识。制定了学习型党组织三年(2013-2013)创建规划,安排专人负责干部职工的轮训,正确引导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构筑了“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体系,投入资金购买1000余册学习书籍,优化学习环境,加强阵地建设,营造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其次是完善学习制度。认真落实矿党委2013年工作思路,健全完善了补学、自学、督学学习制度,引导职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职工每天抽时间自学,并利用周二科务会集中学习,推动了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重新整理了采样工等14个岗位工种岗位责任制和精细化学习指导标准,编制了管服岗位党员、煤质管理岗位党员、煤质发运岗位党员、煤质发运维修岗位党员职责;印发了煤质发运党支部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职工行为,明确了干部职工的学习责任,实现了党支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是创新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把周四业务骨干学习与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支部书记讲解与党员干部讨论相结合的有效方式进行交流,每月组织不少于4次。采取岗位培训的方法,健全干部职工定期培训制度,每月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每季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结果,评选前三名给与奖励。食品恐慌读书笔记 2013年7月,三名职工参加公司第五届煤质化验工技能比赛,并获得第一、三、五名的好成绩。采取调研学习的方法。把学习由室内延伸到生产现场,引导职工学会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科值班人员每季主动撰写调研报告,在煤质发运科网页公布。采取个人自学的方法。党员干部做到了日学一小时,周读一本书;职工月读一本书、月写一心得。并利用矿网站优势,开展网上自主学习。仅化验室(班组)就有5名技师,3名高级工,7名中级工,具有中级以上技术等级的职工占班组总人数的94%。

第四是注重学习效果。2013年以来,共有12篇论文获矿党委“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党支部工作”征文、“宣贯责任文化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征文、“诚信尽责做贡献,率先垂范促发展”理论文章评选活动二、三等奖。其中论文《浅论基层工会在和谐矿井建设中的作用》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四性》刊登在全国政工论文选编中。

现实中的很多“为什么”,是传统学习无法解释,也无力回答的。只有实现了真正的学习革命,使干部职工具备了敢打善战、舍我其谁的锐气,思想上、工作上、言行上、生活上等都具备了克服本领恐慌的行为,才能不惧任何恐慌,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第四篇:克服本领恐慌心得体会

克服本领恐慌之我见

什么是本领恐慌?在我们公司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吗?如果有,我们该如何克服?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开展学习运动时提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里的本领恐慌,实际上就是知识的欠缺、能力的不足,就是面对问题拿不出解决的方法和应对的措施。

本领恐慌的问题,不仅存在于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同样也存在于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当世界变化的速度超出一个团队知识和能力增长速度的时候,当问题出现的数量比一个团队应对问题的方法要多得多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本领恐慌的问题。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恐慌是人的天性之一,例如心理恐慌、情感恐慌、办事恐慌、说话恐慌,交际恐慌等,这些恐慌可以归结为一种恐慌——能力恐慌。如果一个人身陷于能力恐慌之中,那么他就是遇到了一生中最严重的问题。”

毫不客气地说,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面前,我们的员工面临着本领恐慌的问题,我们的管理者也同样面临着能力短缺的问题。

我们XX公司在经过五年创业五年发展之后,现在已经进入到转型提速的“快行道”。在今后的5年内,公司将以创建“亿只鸭工程示范区*百亿产值龙头企业”为目标,逐渐完善“8场1中心、10区1000户”肉鸭产业化的大格局。公司发展规模扩大了,必然要求管理者知识储量的扩大;公司发展速度加快了,同样也要求管理能力提升的速度也必须加快;公司的格局提升了,更要求我们管理者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发生大提升。

如果依旧用多年前的眼光来看今天的市场,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眼花缭乱;如果依旧用多年前的老经验,来处理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就会让自己疲于应付,手忙脚乱,心慌气短;如果依旧用从前的胸怀和格局,来做事情,就难以打开局面,难以形成新的气象。

这两年,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不是养殖生产问题,不是市场问题,也不是经营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公司已经走出艰难的“求生存时期”之后,已经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打造一个高素质、高能力、高本领、高效率的管理团队。

我期望的团队,应该是一个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是一个既具有宏观的战略思维又具有敏捷行动力的团队,是一个聚优秀市场营销人才、优秀公关人才、策划师、技术专家、经济分析师、会计师、培训师、企业家、优秀管理专家等高素质人才于一体的团队,是一个能够推动公司从省域市场走向全国市场并进而走向国际市场的团队。凭借这样一个团队,我们鸿翔公司会在不远的将来打造出国内一流的肉鸭产业链条,拓展出空间辽阔的销售市场,并锤炼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鸿翔模式。

但现在,我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团队离这个目标还存在不小的距离。我们的团队依旧还存在不思进取的暮气,存在原地踏步的懒惰气,存在封闭自大的骄狂气,存在各自为阵的乡愿气。如此种种,将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负能量。因此,我们的管理团队需要蜕变,需要锤炼,需要更高要求、更大力度的打造,需要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的“本领恐慌”。

那么,我们该如何克服本领恐慌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这迅变的时代中适应、发展、成功。毛泽东曾说:“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并风趣地比喻:“我们掌握的那点知识,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就好像一个杂货铺子,没货了就办不下去,需要进货,而我们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所谓进货,就是扩容,就是增加库存,就是持续不断地将新知识和新能力放进大脑,就是让我们的自身的仓库永远不要出现短缺。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一旦学习停滞了人的能力增长就停止了,而能力的增长停止了那么一个人的进步和发展就停滞了。适应新时代的生存方式,就是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把学习生活化,把学习惯化。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歌德说得好:“人不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学习,不仅是每一个人进步的台阶,而且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阶梯。每个企业都要变成学习型的企业,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变成学习型管理者,每一个员工都要变成学习型员工。美国杰出的管理思想家戴维斯与包特肯在他们合著的一部书中预言:21世纪的全球市场,将由那些通过学习创造利润的企业来主导。

克服本领恐慌,到底应该学什么?

首先要学习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家政策,培养自己跳高一层看问题的宏观思维能力。我们公司是一家集种鸭饲养、鸭苗孵化、肉鸭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品深加工、熟食制品加工、饲料加工、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沼气、有机肥加工于一体、产供

销“一条龙”的大型农牧企业。公司的发展,和国家政策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我们的管理者必须关注政策的变化,关注产业发展的趋势,绝不能把自己的目光锁定在厂区之内,把自己的思想限定在院墙之间。国家出台了哪些涉农政策?哪些政策和我们养殖企业相关联?哪些政策可以给我们带来发展机遇?哪些政策又会给我们带来挑战?我们改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应对挑战?

其次,是要学习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现在,我们公司正在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精益化,传统简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公司现在的发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策划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要把目光放高远一点,多读读一些优秀管理者的传记,学习他们高超的管理技能;多读读管理学及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多了解世界著名公司的发展历程,深入把握企业发展的核心奥秘。要不断地把自己放到更大的坐标中去审视自己,去要求自己,从别人的经验智慧中吸收营养,在具体的工作中去体悟去印证,然后变成自己管理能力和管理智慧。

三是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提升自己与市场打交道的本领。今天的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买方市场阶段,顾客的需求是影响市场变化的最根本力量。生产什么不是由生产者来决定,而是由顾客的需求来决定。而研究顾客的需求,就需要我们掌握一整套科学的流程和方法。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如何走向市场?如何通过一定的渠道,走向最终的消费者?如何定价?如何塑造被顾客认同的品牌?如何在品牌中灌注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必须要研究的。在市场营销问题上,鸿翔公司不仅需要渠道创新,而且需要终端创新。我希望,在今后的两年时间内,100公里范围所有县市及乡镇超市要有鸿翔公司的肉鸭产品;在今后五年的时间内,500公里乃至1000公里范围内所有县市的大型超市要有鸿翔公司的肉鸭产品。如何把这个希望变成现实?这就需要我们的营销队伍运用强大的市场营销力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习法律、养殖、饲料生产、肉鸭加工、公共关系、市场经济学、现代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更新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将本领恐慌变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今年4月至5月,鸿翔公司全面启动了“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培训计划”。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周少勇主讲了“鸿翔的文化理念”,王林主讲了“卓越领导人之安全执行力”、“精益管理”,邱国安主讲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养殖业的影响”、“有效沟通技巧”、“卓越团队的九项修炼”。这些课题的讲座,上接国家宏观政策,中联经验管理规律,下探鸿翔公司发展战略,既体现出敏感的政策意识,又具备高远的战略眼光,同时还显现了前沿的知识视野。不仅灌输了新知识,引入了新思维,而且带来了新气息。这次的培训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意义是重大的。

我希望,今后要把培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把培训的对象从中高层管理者一直覆盖到基层员工。公司的全体员工,要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要像饥饿的电池一样从每一次充电中获取能量。其实,培训也出生产力,也出个人的发展力。忽视培训,就是忽视成长学习的机会;忽视培训,就是浪费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培训课题,今后还可以继续增加,继续丰富,比如适当设置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策划与运营智慧、人道与商道、禅与人生境界等课题,让我们的培训更有人文内涵、更有智慧含量。

我们要把本领恐慌,变成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我们要凭借一流的的学习力,造就一流的管理者、一流的员工、一流的团队。

有人曾经很担心地对我说,如果一旦把丑小鸭“培训”成了鸿鹄,怕不怕他们会在某一天展翅飞走?我说,不怕!首先,我会通过公司的文化让他们舍不得飞走;其次,即使他们有一天飞走了,我相信我们还会不断培养出新的鸿鹄来——因为我们公司有一个孵化鸿鹄的温暖窠巢,我们公司有一套造就人才的良好机制!

第五篇:职场白领陷年龄恐慌

职场白领陷年龄恐慌

时间: 2014/7/16 10:39:00来源: 河北搜才网

日前,某知名论坛上的一则《人在外企,45岁以后漂泊到哪里?》的帖子引起关注。发帖人对自己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做了总结,却悲哀地发现:中年以后,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帖子一经发出,引起许多网友的共鸣,特别是已经或者即将步入中年的白领,光鲜背后面对的却是体力不支、与新人竞争的压力。而他们最担心的,则是在哪里能干到退休?究竟哪儿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年龄恐慌集中在33~42岁白领群体

今年34岁的廖玲在某广告公司工作快8年了,从最初的普通职员如今已晋升到部门经理,尽管工作很出色,收入不菲,廖玲前不久还是报考了公务员。

“其实真是挺喜欢现在这份工作的。”廖玲说,“这些年来对从事的广告工作已经很得心应手了,所以在报考公务员时我也挺矛盾的,毕竟现在的薪酬很高,专业也比较对口。”“可生活毕竟是现实的,现在虽然熬到了中干,可是再晋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而且私企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即使领导很看重你,但靠竞争求生存的企业前景实在是个未知数,如果哪天企业垮掉了,而自己年龄又大了,想再出去应聘都难,而公务员虽然工资没有现在多,却能让你稳稳当当干到退休,可能到了我这个年龄考虑的东西更现实。”廖玲说。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职场白领陷入对年龄的恐慌不但是普遍现象,而且呈上升趋势。这部分人群以33~42岁的外企、私企的白领居多。20多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站稳脚跟,在职场立足。而42岁以上的中年人则基本上“定型”了,职业前景也比较清晰,基本不太担心未来去向问题。

相对而言,33~42岁是个比较特殊的年龄段,这部分人群多数已经在职场工作十年以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部分人在自己的领域也小有成绩,或者职位有一定的提升。但这并不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反而使他们更加焦虑。

某外企职员郎箐告诉记者,“我们单位一般是三年左右签一次合同,合同期一般都不太长,有两年的,也有三年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这段时间里是相对稳定的,只要过了合同期就有被炒鱿鱼的危险。我从31岁来这家外企,已经签两次合同了,如今我38岁,如果到了下一个合同期被解除了劳动合同我该怎么办呢?现在招聘员工一般都是要35岁以下的,而我一旦失去现有工作可能就会陷入相当尴尬的境地。”

特别是一些做到企业中层的白领还面临着一种困惑,就是如果去其他单位应聘从底层做起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而且应聘普通职位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30以下的人群有优势,而能否再应聘上中层岗位却是个未知数,因为摆在前面的还有42岁以上更有经验和工作能力的人群。

此外,由于竞争的压力,一些近而立之年的“80后”也提前进入年龄恐慌,70%以上被调查对象都对能否在现单位干到退休感到渺茫。

文职岗位人员相对更易恐慌

同样是在企业打工,记者发现从事文职工作的人员对年龄恐慌程度要远高于一些理工、技术类工作人员。

“我从大学毕业就在私企给老板做秘书。”梁珊珊说,“现在都7年了,职位却一直没什么变化。工作虽然比较琐碎,但也无非是写写文件,提醒老板的日常安排。这些活儿如果是新人来工作几个月就完全可以胜任,那么随着年龄增长我就会比较担心,因为雇用新人不但比我的成本低,而且这个岗位也更适合年轻人做。”

据记者调查,一些文职类工作,如文秘、行政职员、导游、记者等职业属于年龄恐慌高发群体,而像工程师、律师、会计等专业对年龄的恐慌相对要弱很多。

某旅游公司导游小吴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工作经常要往外跑,以前经常带团去外地并不觉得辛苦,但现在连在本地带队都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了,这两年公司招了不少新人,无形中给了我们很大压力。要想在这个行业干到退休实在是不敢想,如果有可能我想积累点经验将来自己开个小型的旅游公司,这是我给自己想的出路。”

与小吴不同,在三好街附近某公司搞平面设计的唐磊倒是很从容,“我从不担心自己将来没饭碗,因为我不是吃青春饭的,现在我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而且还处于上升期,即使这家公司不要我,我还可以去别的公司,只要我有技术,就不愁出路。”

据某知名外企人力资源主管谭小姐介绍,目前该公司40岁以上员工约占公司总人数的35%,基本上都是工程技术人员。

专家:懂得割舍和有目的学习可缓解压力

对于职场白领陷入年龄危机的状况,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分析,这是三四十岁职场群体存在的一种状态。

“这类人群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进入管理层,有一定业绩,这大概占百分之二三十;另一种属于工作上不太占优势,也包括一些吃青春饭的,这大概能占百分之六七十。他们把人生的最好时光都贡献出去了,又没进入管理层,一旦被炒了就很难保持原有的工作机会。”张思宁说。

张思宁认为,第一种人本来是应该有绝对安全感的,而且有跳槽的可能,别的单位可能会来挖人,但事实相反,这些人也陷入危机。因为他们的期望值过高,尽管别的单位给更丰厚的待遇,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他们仍会产生恐惧感,或者说是对新单位能否适应缺乏安全感。因此这类人既想跳槽,又不敢轻易跳,而且还希望在现有单位能得到提拔。但老板也有老板的想法,既想留住这些人又不敢对他们太过重视,这是管理者的手段,因为太过重视怕员工提出加薪。而且人到中年,家庭对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也会有更高的期待,所以很多人就会陷入这种矛盾的处境。

“第二种人觉得自己给单位做了很多贡献,自己年龄大了就会被一脚踢开了,所以压力更大。”张思宁说。

张思宁建议,第一种人要善于把握时机,一定要明确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要懂得割舍,敢于做一些新的选择和放弃。比如跳槽到新单位就不要怕是否稳定等因素,如果瞻前顾后可能会更加矛盾。第二种人期望值不要太高,心态尽量放平稳一些,要懂得善待自己。其实第二种人主要是自身的压力,也叫预期焦虑。“一方面要敢于接受任何现实,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重新选择一下,这是面对危机处境的最好办法。寻找新的开始,不是马上抛弃工作,想好自己的退路,做好足够准备。比如看一些招聘广告,适当时候去想办法,自己做一些其他梳理。平时要不断地有目的性地学习,考取一些相关资格证书,可以提高自信,从而减轻年龄恐慌。”张思宁说。

链接

人到中年,你恐慌了吗?

所谓年龄恐慌症,是指通常年龄在25~40岁的职场人,对于自己职场表现的一种焦虑。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来看,主要细分为以下四大方面:

一、成就恐慌

三十岁以上的人因为自己的事业而感到恐慌,他们认为看不到希望。女性多为自己的容颜渐老而焦虑;男人则为年岁渐长事业却没有多大进展而愁闷,尤其看到人才招聘要求都注明“35岁以下”时,不少人深为自己的前景担忧。

二、婚育恐慌

过度忙于事业的人,往往会出现对家庭的忽视。王小姐,32岁,在企业担任渠道经理。结婚4年来她一直挣扎在要职业还是要孩子的艰难抉择中。最终,王小姐决定辞职读书,而且还可以边读书边完成生孩子大业。第一学期结束,王小姐没有如愿怀孕。王小姐清楚再不怀孕,等到毕业的时候职业链肯定会接得不顺畅。直到有一天,她宣布说自己不再测试了,夫妻互相说服对方:此生不要孩子也不是不可以,可压在心里的却是越来越膨胀的期待。王小姐突然发现自己对“生”(孩子)的期待已经取代了“升”(职)的初衷。

三、定位恐慌

在这4种危机中,最令职场中人困惑的便是“定位危机”。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无论是正在寻找工作的朋友,还是已经工作的朋友,许多人都有无法给自己的职业做出定位的困惑。

四、竞争恐慌

当前职场竞争激烈程度使人诚惶诚恐。职业发展怕就怕在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局势。在一些公司就职时间较长者,在看到新人的生龙活虎之时,不禁会想到自己的潜在处境。“嫉贤”一词用在此,是一种竞争恐慌心理的反映

下载领导干部知识恐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领导干部知识恐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极度恐慌观后感 杨远

    《极度恐慌》观后感 自从冷战结束之后,战争与核威胁一度被人忘却,而病毒成为人类的新一代恐惧症。艾滋病毒,艾博拉病毒,已经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他们不象战争与武器那样直接杀......

    极度恐慌观后感(精选五篇)

    《极度恐慌》观后感 这部影片讲的是人类与病毒抗争,以及人性的救赎的故事。那是一种能在空气中传播的新病毒,该病毒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蔓延,致使很多人相继患病。这种病的潜伏......

    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体会--丰富知识

    《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由集团公司纪委编著的《领导干部法律法规》学习读本一书,从党纪党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和企业规章等五个部分汇编知......

    2014年领导干部廉政知识测试题

    2014年师市各级领导干部廉政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40分,每题1.6分) 1.《党章》规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组织服从上级......

    领导干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领导干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解我省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政策、法规及知识的认知度,请您对以下问题给予填写,在此,我们对您给予我们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 A1、您所在部门......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识(手册)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识手册 2010年8月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知识 一、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部分 1、《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上台演讲,如何克服紧张恐慌心理

    上台演讲,如何克服紧张恐慌心理 上台表演紧张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有的 ,适当的紧张有利于更好的发挥,过于紧张,就有可能影响发挥水平了,多锻炼就会好的,熟能生巧,每一个心理素质好......

    科学认识核辐射 冷静面对不恐慌

    .什么是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下释放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广义的辐射包括光、电磁、高频等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如,核辐射属于电离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