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时间:2019-05-15 02:5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第一篇: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 全

作 业 指

二零一四年七月

导 书

一、目的

全体员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各种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的意识。做好项目的安全建设工作,完善现场的安全设施,搞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实现工程安全生产无死亡的目标。

二、范围

适用于从事现场检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三、职责

1、由主管领导和各部部长组成安全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检测现场的安全检查工作;

2、检查部质量监督员负责本部门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

3、企业管理部负责本机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及验证;

4、企业管理部负责消防器材和防盗设备的配备、更新和查验。

四、工作程序

1、安全教育

检查部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常识,建立与检查工作相适应的安全责任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将安全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做好现场人员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现场“安全交底制度”,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及培训。新入场人员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1.1、公司教育有:

①、一般教育(建筑工程的特点、安全要求和企业、项目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教育);

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教育;

③、安全知识教育;

④、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教育;

1.2、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②、2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防雷装臵,方能开动使用。

⑤、无操作证人员,严禁使用机电设备(不含手持电动工具)。

1.3、各操作岗位安全教育:

岗位教育包括经理(项目经理)教育、技术管理负责人员教育、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安全员教育、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其他人员的教育。

1.3.1、项目经理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⑦、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⑧、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1.3.2、安全管理负责人教育包括: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事故发生机理、预防工作和安全技术教育。

⑤、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⑥、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⑦、组织和作好安全检查和安全性评价工作教育。

⑧、安全管理报告、研究和总结工作教育。

⑨、指导各级安全管理人员作好安全监督工作的教育。

1.3.3、安全员教育包括:

①、安全员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教育。

②、安全检查监督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③、发现问题及时报告的教育。

1.3.4、劳务队管理人员教育内容:

①、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教育。

②、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定、制度和要求的教育。

③、安全生产工作决策、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教育。

④、处理好安全、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的教育。

⑤、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和事故处理教育。

⑥、安全检查要求和安全性评价知识教育。

⑦、遵章指挥和其他安全管理注意事项教育。

⑧、生产防护技术、“三宝”等安全用品使用要求教育。

⑨、中小型机械、临时用电的安全使用要求教育。

⑩、民工安全生产的要求教育。

1.3.5、其他人员的教育包括:

①、岗位安全工作规定和安全责任制教育。

②、岗位安全操作和防护技能教育。

1.3.6、特殊工种专业安全教育(其教育主要包括):

①、持证上岗要求和定期复审教育。

②、特种作业的操作和防护要求教育。

③、危急情况下的处臵要求教育。

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⑤、工伤事故处理制度。

2、现场检查工作安全

2.1、加强车辆安全管理,维护良好用车秩序,提高车辆维保意识,落实行车安全措施,预防交通事故,确保现场检查往返及开车出行的安全。2.2、现场检查项目应设临时安全员,安全员负责该项目的安全保卫防护工作。

2.3、需对检查场地进行隔离的要做好标识、加强巡查,谢绝无关人员进入现场,更不允许非专业人员操作检查设备,以防可能造成的人员、设备损伤。

2.4、检查过程(包括检查时留宿在外地和往返途中)中若与他人发生纠纷,检查人员要 紧密团结、服从临时安全员的统一调度,并及时通知工程方和工地管理方或当地联系人,妥善解决问题、避免矛盾激化,必要时应报警。

2.5、全体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发生事故;

2.6、企业管理部负责现场检测安全保卫防护工作的日常管理、监督检

查及验证工作记录的归档。

3、安全管理

3.1、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应杜绝人身伤亡事故,保证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3.2、经常检查安全隐患,防微杜渐,出现问题及时上报,迅速认真整改。

3.3、根据各室特点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消防器材,并放在具有醒目标志的地方,不得挪动,有关人员应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员负责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失效消防器材。

3.4、使用大型仪器者要由仪器的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培训,讲解注意事项,待合格后经检测部负责人批准方可自行操作;如发生损坏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情况应立即报告检测室负责人。确保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3.5、由各检测室安全员定期检查电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损坏造成事故。移动、检修带电设备应切断电源。电路(线)电器设备故障应由专人检修。

3.6、各检测室设不脱产安全负责人,对安全负责,并经常督促检查。对水、电、火等日常管理也应高度重视,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比如:电气设备 或线路必须按规定装设,禁止超负荷用电,不准乱拉乱接电线,因实验需要拉接的临 时线必须保障安全,用毕应立即拆除。

3.7、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抢救伤亡人员,并保护现场,通知有关人员处理事故。

3.8、事故发生后三日内,由当事人填写事故报告单,报检测部负责人、最高管 理者。最高管理者及时主持召开事故分析会,对直接责任者作出处理,并制定相应的 整改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9、重大、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后还应提交事故处理专题报告。

五、现场安全措施

1、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到项目登记备册。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

①、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安全帽等),严禁穿短裤、裙子、拖鞋、凉鞋及高跟鞋或赤膊、赤脚工作。

②、二米以上的高空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③、高空作业,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④、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臵,方能开动使用。

⑤、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⑥、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摆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

3、起重吊装时起重变幅应平稳,严禁猛起猛落臂杆。

4、钢梁吊装时,密切注意其平衡状态,并应及时同锚筋焊接固定,钢梁安装未稳定,人员不得进入其下部操作。

5、起重机行驶时注意地坪耐力,预防车轮或支墩塌陷。行驶时严禁人员在底盘走台上站立或蹲坐以及堆放物件。

6、静载试验或吊装时,先对液压系统进行试运转,检查整机各部位全部正常后,再进行安全操作。

7、主次梁支墩应堆放平稳、牢固。

8、锚筋与次梁钢筋焊接必须牢固,长短一致。

9、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

10、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该机的1.5倍,严禁用其它金属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

11、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电石桶、乙炔瓶、木料、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少于10米,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少于20米。

12、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

13、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14、支架及主梁下部支墩必须平稳、牢固,支墩底部地基地耐力必须满足荷载要求。

15、堆重块搭设必须平稳,并符合要求,现场荷载增加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交底指挥,不得由普工随意操作,严格控制及时观察托架的稳定性,以防倾翻。

16、堆重块堆放应平整、均匀、无倾斜,四周设警戒线,无关人员禁止在四周走动。

17、吊装作业中,起重臂级吊物下严禁站人。吊装前,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以利操作。现场人员必须正确必须佩戴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18、吊装作业时,必须由专人指挥,使用统一指挥信号或手势,并且全体人员熟悉。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熟悉起吊方法和工程内容,按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并严格执行规程规范。在整个吊装过程中,要遵守现场秩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19、吊车在高压线下作业时,吊臂、钢丝绳和起重物等与高压线的距离为: 1KV以下:1.5m; 1~20KV:2m;35~110KV:4m;154KV: 5m;220KV:6m。

20、吊装时,钢丝绳应垂直起吊,不准斜吊,不准在起吊中振动或调整支腿,如必须找平机身,应先将吊物放下再调整。

21、吊起重物后,司机不准离开操作室,运行中不准维修、焊接起重机及吊起的物件。

22、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拖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

23、特殊工种(电工、焊工、吊车司机等)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地方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才能上岗作业。

24、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25、在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及携带明火。

26、严禁触碰与本职岗位无关的设备设施。

27、起重作业要做到“十不吊”: ①、指挥信号不明或违章指挥不吊; ②、重量不明或者超载不吊; ③、重心不明、工件捆绑不牢不吊; ④、吊物上面有人不吊; ⑤、安全装臵不灵不吊; ⑥、工件埋在地下不吊; ⑦、视线不清不吊;

⑧、棱角物件无防护措施不吊; ⑨、斜拉工件不吊; ⑩、5 级以上大风不吊。

28、吊车在基坑边作业时,支腿应与坑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为坑深的1.1~1.2 倍。

29、不准用吊车吊拔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地面、设备上的物件。30、起吊大件或不规则物件时,应在被吊物上牢固的绑扎晃绳,以控制重物的悬空位臵。

31、当作业区的风力达到5级或以上时,不宜进行吊装作业。当风力达

到6 级及以上或遇有雨雪、雷电等恶劣天气、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不得进行起吊作业。

32、反力平台堆载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并实时观测平台是否发 生倾斜,如发现倾斜,立即调整配重块位臵,保证平台的水平,如桩头在加载过程中 破碎,将立即停止加载,以防止堆载平台倒塌。

33、检测场地四周用安全警戒线围好,立好安全警示牌,夜间开启安全警示灯。

34、试验设备做好防水防雨工作,防止发生漏电触电事故。

六、现场检测工作中发生意外事故处理

1、检测时如发生仪器、传感器损坏时,应立即更换坏的仪器、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检测。

2、如现场检测环境受到温湿度、电压波动、电磁干扰和振动冲击等外界因素影响而不能满足仪器使用要求时,应及时终止检测;针对干扰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直至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

3、现场检测时,如发现测试数据异常,应分析原因,看是否误操作、仪器设备有无故障、现场是否具备检测条件等。排除引起测试数据异常的原因后重新检测。

试验操作作业指导书

1、试验人员初次使用仪器之前,必须认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理解掌握该仪器的性能、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各项规定;使用时应有熟悉该仪器的其他操作人员在现场指导。

2、试验人员在操作中应留心仪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如果发现有变形、断裂、脱落、移位、振动、噪音、发热、冒烟、异味、渗漏等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停止试验,切断电源、火源,控制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扩散并及时防护。

3、在试验过程中突然遇到停电、停水而造成非正常结束试验时,必须立即关闭电源、水源,卸掉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初始状态;以防造成意外的财产损失和安全事故。

4、一切试剂瓶,应有牢固标签,剧毒物品应在标签上注明;配制的溶液应注明配制的时间和浓度,操作有毒、腐蚀性物质的试验时,须使用防护用品(如穿防护服、戴手套、戴口罩、穿水鞋等)。

5、一切试剂禁止用鼻子直接接近瓶口鉴别(如需用鼻鉴别时,可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气味即可鉴别),严禁用口尝试鉴别。

6、酸、碱溶液溅入人眼时,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急救,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7、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放臵在电源、热源、火源的地方,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配臵安全消防灭火器。电气焊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1、焊工应经过培训,具备焊工证并经审核后方可上岗操作。

2、焊割作业要选择安全地点,焊割前仔细检查周围情况,对可燃物必须清除,如不能清除时,应采取浇湿、遮隔等安全可靠措施加以保护。

3、盛过或有易燃、可燃液体、气体及化学危险品的容器和设备,未彻底清洗干净前,不得进行焊割。

4、严禁在有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的爆炸危险性场所焊割,在这些场所附近作业时,应按有关规定保持一定距离。

5、焊割作业不准与油漆、喷漆、木工等易燃操作同部位、同时间、上下交叉作业。

6、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应妥善放臵,高空焊接时,不得将乙炔发生器、氧气瓶放在焊接部位下面,并保持一定水平距离。乙炔发生器的回火装臵及皮管发生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气解冻,严禁用明火烘烤或用金属物敲打。

7、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工作时,二者间距不小于5米,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同明火作业距离不小于10米。

8、电焊机地线不准接在建筑物、机械设备、各种管道、金属架上,必须设立专用地线,不得借路。

9、加工棚内各种线路要规范、整齐,并有相应标识,作业现场严禁私拉乱接线路,严禁使用裸露闸刀。

10、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工具。电焊导线不准与装有气体的气瓶接触,不准与气焊的软管或气体的导管放在一起,不准从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或部位穿过。

11、焊割工作点火前要熟悉并遵守操作程序,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焊割结束或离开现场时,必须切断电源、气源,并仔细检查现场,消除火险隐患。

12、焊割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危险性较大的应有专人现场监护。吊装作业指导书

1.所有吊装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1 大型吊装工程,应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向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必须制定安全吊装方案;

1.2 吊装作业必须指派专人统一指挥,参加吊装的人员要掌握作业的安全要求,必须服从统一指挥并有明确的分工;

1.3 吊装作业前必须严格检查各种吊装设备各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试吊;

1.4 吊装指挥人员要做到:口号(口哨)响亮,旗臶鲜明,信号(手势)明确,语言清晰,必要时配备对讲机等通讯设备;

1.5 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使用防护用品,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及高跟鞋,作业中要集中精力、服从指挥、坚守岗位; 1.6 吊装中,所吊物件的捆绑必须结实稳固。吊臂及被吊物件下严禁有人站立或走动,操作者应稳、准;

1.7 吊装作业中遇有停电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将起吊物落至地面,不得悬在空中;

1.8 吊装所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按交通部交公路发(1995)190号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第8.8.1条8.8.1表的规定执行; 1.9 采用有轨道的吊装设备,轨道铺设必须无坡度,两轨道平行等距,轨道接头连接坚固无错缝,轨道两端应设臵制动枕木或卡锁。2.轮胎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吊装作业:

2.1 作业地面应坚实平整,支脚必须支垫牢靠,回转半径内不得有障碍物;

2.2 两台或多台起重机吊运同一重物时,钢丝绳应保持垂直,各台起重机升降应同步,各台起重机不得超过各自的额定起重能力; 2.3 吊起重物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10cm左右,停机检查制动器灵敏性和可靠性以及重物绑扎的牢固程度,确认情况正常后,方可继续工作,作业中不得悬吊重物行走;

2.4 起升或降下重物时,速度要均匀、平稳,保持机身的稳定,防止重心倾斜,严禁起吊的重物自由下落;

2.5 配备必要的灭火器,驾驶室内不得存放易燃品,雨天严禁作业; 2.6 在输电线路下作业时,起重臂、吊具、辅具、钢丝绳等与输电线的距离不得小于交通部交公路发(1995)190号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表8.8.2的规定;

2.7 工作完毕,应将起重机停放在坚固的地面上,吊钩收起,各部制动器刹牢,操纵杆放到空档位臵; 2.8 起重司机“十不吊”规定: 2.8.1 超载或被吊重物不清;

2.8.2 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 2.8.3 指挥信号不明确; 2.8.4 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物;

2.8.5 结构或零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损伤; 2.8.6 遇拉力不清的物质埋件;

2.8.7 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件和指挥信号; 2.8.8 重物坚硬棱角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 2.8.9 歪拉斜吊重物; 2.8.10 易燃易爆物品。3.架桥机吊装作业:

3.1 架桥机必须经检校、调试合格后方能安装使用;

3.2 架桥机组拼(或定型产品)、悬臂牵引中的平衡稳定及机具配备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3.3 架桥机就位后,为保持前后支点的稳定,应用方木支垫,前后支点处,必须用缆风绳封固于墩顶两侧;

3.4 构件在架桥机上纵、横向移动时,应平稳进行,卷扬机操作人员应按指挥信号协同动作;

3.5 全幅宽架桥机吊装的边梁就位前,墩顶人员应暂时避开; 3.6 横移不能一次到位的构件,操作人员应将滑道板、落梁架等准备好,待构件落入后,再进入作业点进行构件顶推(或牵引)横移等项工作;

3.7 架桥机拆除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才能进

行拆除,拆除前必须切断电源。

4.单导梁、巷道式双导梁和龙门架吊装作业: 4.1 吊装作业所相关的吊装设备的操作规定: 4.1.1 卷扬机

4.1.1.1 卷扬机的各部件、电气元件以及安全操作装臵、钢丝绳等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卷扬机安全规程》(GB13329—91)的规定;

4.1.1.2 卷扬机应安装牢固、稳定,防止受力时位移和倾斜;操作位臵必须视野开阔,联系方便;

4.1.1.3 作业前应检查钢丝绳、离合器、制动器、保险棘轮、传动滑轮等,发现故障应立即排除;

4.1.1.4 通过滑轮的钢丝绳不得有接头、结节和扭绕,钢丝绳在卷筒上必须排列整齐,作业中最少需保留三圈;

4.1.1.5 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作业中遇突然停电,应立即拉开闸刀,并将运送物件落下; 4.1.1.6 卷扬机必须设臵专用的操作棚。4.1.2 千斤顶

4.1.2.1 千斤顶在使用前,要做承载试验,起重吨位不得小于顶升构件的1.2倍,千斤顶一次顶升高度应为活塞行程的1/3; 4.1.2.2 千斤顶的升降应随时加设或抽出保险垫木,构件底面与保险垫木的距离宜控制在5cm之内;

4.1.2.3 顶升T梁、箱梁等大吨位构件时,必须在梁两端加设支撑;

构件两端不得同时顶起或下落,一端顶升时,另一端应支撑稳定; 4.1.2.4 顶升过程中,千斤顶出现故障时,应在重物支垫稳固后,再取出修理;

4.1.2.5 严禁横臵悬空使用千斤顶。4.1.3 手拉葫芦(吊链或导链)

4.1.3.1 手拉葫芦必须按其额定起重量范围使用,严禁超载; 4.1.3.2 悬挂支撑点必须牢固,使用三角架悬挂时,基础应坚实,三支架腿受力要均匀,防止滑动和倾覆;

4.1.3.3 重物吊起发生卡链时,应在重物下方支垫后进行检查修理,不得硬拉;在暂缓吊高或需支垫后降下的导链非工作状态中,导链必须系绕在可系物上,以防下滑; 4.1.3.4 严禁斜拉重物或超负荷使用;

4.1.3.5 传动齿轮有裂纹、断齿或齿厚磨损达30%,链环产生塑性变形或直径磨损10%以上的葫芦必须报废。4.2 龙门架吊装作业

4.2.1 龙门架制作、拼装完后,应按设计要求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 移动式龙门架除进行静载试验外,还应等载在轨道上往返运行一次,检查龙门架在移动中的变形以及轨距、轨道平整度等情况,达到规定要求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方能使用;

4.2.3 吊起重物作水平移动时,应将重物提高到可能遇到的障碍物0.5米以上,运行时被吊物不得左右摇摆,如有左右摇摆现象,应立

即停运检查,待将摇摆原因找到并排除后方准继续作业;

4.2.4 牵引移动的跨墩龙门架,在行走时两侧牵引卷扬机必须同时、同速启动和运行,严禁不同步运行;

4.2.5 墩顶龙门架使用托架托运时,托架两端应保持平衡稳定,进行速度应缓慢,龙门架落位后应立即与墩顶预埋件联结,并系好缆风绳;

4.2.6 开动和停止电动机,应缓慢平稳地操纵控制器,看清前进方向移动操作键,做到动作准确;作向后移动时,必须等机、物完全停稳后方可操作;

4.2.7 龙门架在使用期间,每次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缆风绳的松紧度、架子的纵向垂直度、横向距离尺度、垫垛木的稳定性、架子各部位螺栓的紧固性等;如有问题,必须检修合格后才可使用; 4.2.8 龙门架在移梁运输和移梁存放时,到达运输车位和存梁位臵时,四辆平车行走轮必须用木楔楔紧后才可落梁;堆放存梁时,梁板底必须用枕木设臵垫木加以保护,严禁使用金属作垫木; 4.2.9 龙门架拆除时,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有专人负责才能拆除,拆除前必须切断电源。

4.3 导梁组装时,各节点应联结牢固,在桥跨中推进时,悬臂部分不得超过已拼好导梁全长的1/3。

4.4 墩顶(或临时墩顶)导梁通过的导轮支座必须牢固可靠,导梁接近导轮时,应采取渐进的方法进入导轮。导梁推进到位后,用千斤顶顶升,将导梁臵于稳定的木垛上。

4.5 构件(大梁、盖板)在预制场地起吊装车牵引至导梁时,运行必须平稳、同步,行进速度不得大于5m/min,到达安装位臵后,平车行走轮必须用木楔楔紧后才能起梁;简支梁的运输,除在横向加斜撑防倾覆外,平板车上的搁臵点必须设有转盘。

4.6 构件起吊横移就位后,应加设支撑、垫木,以保持构件稳定、牢固。构件进入落梁架(或其它装载工具)横移到位时,应保持构件在落梁时的平衡稳定。

4.7 双导梁向前推进中,应保持两导梁同速进行,各岗位作业人员要精心工作,服从指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缆索吊装作业

5.1 缆索塔架拼装时,应按设计图组拼,索鞍、跑车在组拼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在装卸、运输及组拼中,要防止碰伤,有损伤的杆件不得使用;

5.2 塔架拼装,应随塔高的增加逐步搭好脚手架,作业平台设上下通道,四周挂好安全网;作业平台木板必须铺设平稳,不得松动。5.3 各种滑轮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灵活,绳槽是否平滑,滑轮组应共同承受荷载,受力不均时,应进行调整。

5.4 钢丝绳必须按设计荷载要求,选用适合的标准绳索,安全系数必须达到3.75,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并做维护。

5.5 主索道两端应设臵限位器,工作完毕,收紧吊钩,并切断电源。5.6 吊装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装时应有统一的指挥信号。登高操作人员应携带工具袋,安全带不得挂在主索、扣索、缆

风绳等上面。

5.7 牵引卷扬机启动要缓慢,行进速度要平稳,构件在吊运时,起重卷扬机要协调配合,并控制好构件在空中的位臵。起重卷扬机严禁突然起升或下降构件,以防过大弹跳。构件吊运至安装位臵时,作业人员要等构件稳定后再进行操作。

5.8 构件不能垂直就位而需旁侧主索吊具协助斜拉时,指挥信号要明确,各种卷扬机要协调动作。

5.9 吊装大型构件前,应先检查塔架、地锚、扣架、滑车、钢丝绳等机具设备,并经吊载试运行后方可正式作业。

5.10 缆索跨越公路、铁路时,必须搭设架空防护支架,在靠近街道和村镇的地方应设立警示标志,派专人维护交通安全。5.11 主索道和塔架的拆除应在制定的拆除方案中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6.人字桅杆和独脚桅杆吊装作业:

6.1 人字桅杆和独脚桅杆应选用优质钢、木材料制作,人字桅杆两腿的夹角不得大于45度;

6.2 桅杆底脚基础要坚固,底脚要稳定牢靠,人字桅杆设臵的缆风绳应不少于二根,独脚桅杆设臵的缆风绳不少于四根;

6.3 重物吊起后发生卡链时,应在重物下方支垫后进行检查修理,不得硬拉。施工用电作业指导书

1、一般作业场所人体接触电压不得超过36V,隧道深井内人体接触

电压(如矿灯)不得超过12V;

2、持种作业场所(如井下、隧道内)所用电器设备必须进行绝缘检测。

3、生产、生活用电线路的布查,应按项目部拟定的《方案》和规范进行,严防电火灾、触电、雷电事故;

4、禁止使用标识不清,伪劣替代品;

5、临时用电设备在5级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者,应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用技术措施;

6、在有静电施工现场内,集聚在机械设备上的静电,应采取按地泄漏措施;

7、一个作业场所有三个以上用电设备的,必须采用开关箱或配电板。

第二篇:静载检测现场安全作业指导书

现场安全作业指导书

1、安全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二米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系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

(3)、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方能开动使用。

(4)、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5)、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扒杆垂直下准站台人。

(6)、起重吊装时起重变幅应平稳,严禁猛起猛落避杆。

(7)、钢梁吊装时,密切注意其平衡状态并应及时同锚筋焊接固定,钢梁安装未稳定,人员不得进入其下部操作。

(8)、起重机行驶时注意地坪耐力,预防车轮或支墩塌陷。行驶时严禁人员在底盘底盘走台上站立或蹲坐以及堆放物件。

(9)、静载试验或吊装时,先对液压系统进行试运转,检查整机各部位全部正常后,再进行安全操作。

(10)、主次梁支墩应堆放平稳、牢固。(11)、锚筋与次梁钢筋焊接必须牢固。(12)、注意用电安全,电线不准随地乱拖乱拉,电源线应架空。(13)、支架及主梁下部支墩必须平稳、牢固,支墩底部地基地耐力必须满足荷载要求。

(14)、堆土必须平稳,并符合要求。现场荷载增加必须有专业技术人员交底指挥,不得由普工随意操作,严格控制及时观察托架的稳定性,以防倾翻。

(15)、土堆放应平整、均匀、无倾斜,四周设警戒线,无关人员禁止在四周走动。

(16)、爬蹬检测架前,先检查检测架是否稳定安全,在上面检测操作也要小心注意。安放检测仪器要稳妥,吊装用具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17)、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18)、检测人员出门要注意安全防范。

2、安全保证措施

(1)、人的安全:检测人员进场前,进行安全培训。让每一位检测人员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进入施工现场遵守安全规定,配戴安全防护工具。现场试验中应设立安全警示,非试验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2)、设备的安全:设备主要包含检测设备及其配套设备、交通设备等,设备的安全是测试工作的基础,确保运输过程设备的安全,确保检查设备能够在现场正常运行。避免设备在过低的温度、湿度下运行,避免设备淋雨、雪,或被水浸湿,避免设备受到过度振动,避免暴晒,避免雷击等。设备吊装要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范,注意高空高压线路,确保安全作业。高荷载、高油压状态下,应密切注意刚梁设备的变形以及油路系统的渗漏

(3)、数据的安全:对与纸张记录的数据及纸张资料要保证清洁并避免油污及其它污染。对于采用计算机的储存检测数据,要及时做好备份并做好储存位置的说明,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

3、工文明环保措施

(1)、按照按照设计统一规划、建设单位要求和施工环保的要求进行实施。严格在设计核准的用地界和工程监理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开展检测作业活动,绝不随意开挖、碾压界外土地。

(2)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弃至施工专用弃土场。

(3)、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必须弃至环保部门设置的垃圾场内。

(4)、国家环保法规有明确处理规定的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高压油泵及液压千斤顶使用操作规程

1. 将千斤顶在试验位置点正确对正放置;并使千斤顶位于下压和上顶的传力设备合力中心轴线上。

2. 用高压油管将千斤顶与液压控制阀连通好,液压控制阀通过高压油管与高压油泵连通。

3. 对电动油泵应先接好外接电源线,检查线路正确无误后再通电试机,将止通阀搬向“止”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检查油泵是否能正常运转。

4. 当油泵运转正常,且贮油箱内有充足的备用油后,将止通阀搬向“通”位置,打开电动机开关,使油管内充满液压油,并在预留油管接口处见到有油漏出后,拧紧该油管接口。

5. 正式实施加载工作,加载量可由油压表读数控制;或用荷重传器控制。

6. 当试验过程中出现突然停电,应检查止通阀是否锁紧,以使荷载维持稳定,然后将高压油泵打向卸压档,使高压油管卸压。最后将电动高压油泵更换成备用的手动高压油泵,继续试验。

7. 卸载:当荷载加到预定值并决定开始卸荷时,应扳动止通阀手向“止”方向慢慢移动,使千斤顶内高压油向油泵的贮油箱内流动,当荷载至要求值时,将油泵止通阀手柄向“通”方向搬动。

8. 需将千斤顶卸荷至零时,完全打开止通阀手柄。这时可以切断电源,折除油泵的外接电源线路,并将电源线盘好。

9. 当千斤顶活塞完全进入工作油缸内后,折除高压油管,并将油管盘好存放,将千斤顶、油泵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第三篇:现场评审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保证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工作质量,统一评审要求,规范评审行为,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资质认定复审、初审和扩项的现场评审。

3、职责

3.1组长职责

(1)对现场评审过程是否规范及保证评审质量负全责;

(2)现场评审前的策划,内容包括:审查文件、安排评审日程、召开评审预备会、确定现场试验考核项目以及评审应注意的专业重点等;

(3)对现场评审过程进行协调、控制;

(4)代表评审组与被评审单位联系;

(5)组织编制评审报告;

(6)确认被评审单位提交的整改结果报告;

(7)按时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报送全套评审资料;

(8)确保评审组各成员的评审行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3.2评审员职责

(1)按照评审组的分工,全面、细致、真实、准确地做好相关内容的评审;

(2)严格遵守评审组计划日程的安排;

(3)负责评审报告中相关文件的起草;

(4)服从评审组长的安排和调度。

3.3技术专家职责

对被评审单位相关产品领域是否具备检验技术能力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负责。

4、现场评审的要求

4.1文件审查

(1)质量手册的内容是否包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全部条款的要求;

(2)质量手册是否覆盖被评审单位的全部场所(如临时、移动的检验场所);

(3)各章节之间是否作到协调一致,未出现前后不协调、甚至矛盾的问题;

(4)有无概念性的错误;

(5)手册与程序文件接口的一致性。《评审准则》要求编制的程序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将程序文件的内容在手册中描述,且内容满足《评审准则》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允许的。

4.2召开预备会

(1)明确分工。评审组通常分为软件小组和硬件小组。软件小组一般主要负责《评审准则》“管理要求”的评审,硬件小组一般主要负责“技术要求”的评审,但分工不分家,评审过程中应相互协调,做到《评审准则》内容不被遗漏。

(2)明确现场评审日程安排。对规模较小、人员数量较少(一般指20人之内的)的单位,必须保证2天的评审时间;对规模较大、人员数量较多的单位,必须保证3天的评审时间,评审组长要编制详细的现场评审计划,具体到每个小时的活动安排,并填写《资质认定现场评审日程计划表》(见附表1),每位评审员和被评审单位各一份。

(3)确定现场试验考核项目

现场试验考核的项目数量要达到申请项目的30%--50%,且是具有代表性的重点产品或项目。

现场试验考核的方式可以是盲样考核、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或演示实验(评审时间内不

能完全按照标准或规范的要求完成的检验)。属于盲样考核的,在预备会议之前,评审组长要有关评审员带好盲样考核的样品。

(4)评审组长明确有关的评审纪律和要求,可吸纳评审员的合理化建议,对现场评审工作的安排和内容予以调整。

4.3首次会议

(1)评审组长主持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要填写《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见附表2)、《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首/末次会议记录表》(见附表3)。

(2)首次会议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3)首次会议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a.宣读《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资质认定现场评审的通知》(以下简称现场评审通知,此通知宣读后交被评审单位);

b.介绍评审组每个成员,明确评审组的分工;

c.详细安排评审工作日程;

d.确定现场考核的试验项目和要求(必要时,可在首次会议之前予以安排);

e.对被评审单位配合做好评审工作和安排联系人员的要求;

f.对被评审单位保守有关机密信息的承诺;

g.邀请被评审单位领导介绍有关人员和迎接评审工作的情况。

4.4参观相关的实验室

(1)在被评审单位领导的引导下,评审组参观被评审单位的相关实验室(包括开展检验、样品存放、各种药品和试剂存放场所等)。与本次现场评审无关的场所原则上不得参观。

(2)评审组参观实验室,实际已经进入评审过程。各评审员在现场可以查看仪器设备的配备、标识、检定/校准、维护、使用(记录)等情况,可以查看各实验室之间和每个实验室内部的布局是否合理以及实验室的内务管理情况,还可以查看样品管理和标识情况。从现场使用的有关文件(包括管理文件和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中查看被评审单位文件的管理和控制情况以及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等情况。

4.5分工实施评审

(1)评审组按照软、硬件小组分工实施评审。一般采用的评审方法主要有:“横向法”和“纵向法”。

所谓“横向法”,即按照《评审准则》的某个要素的要求,逐条逐款的进行查证评审,或者是按照被评审单位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对某个部门负责管理的活动进行全面的查证评审。其优点是《评审准则》规定的要求,不容易被遗漏。对《评审准则》条款不太熟悉的评审员一般采用此法。

所谓“纵向法”,即对某项管理活动从开始(或结束)至结束(或开始)的整个过程。按照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往往涉及被评审单位的多个部门和《评审准则》的多个要素。其优点是容易查证某项管理活动是否按照文件规定进行控制,有无失控的环节,控制效果如何。对《评审准则》能够熟练掌握的评审员一般采用此方法。

(2)在评审工作中,评审员要注意文件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执行情况的审查,每一项活动是否做到了“准则的要求形成文件,文件的规定真正执行,执行效果达到期望”。

(3)评审员就问题进行提问时,要选择适宜的提问对象,一般应提问对该问题负有直接责任或对该问题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避免向与该问题无任何联系或责任的人员进行提问,如果出于礼节,其回答问题,也不能作为判定的直接依据。

(4)软件小组在评审时,要做到重点突出、全面细致,注意从《评审准则》的每一款入手,从整体上评价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避免就事论事或一叶障目的现象出现。

(5)硬件小组在评审时,对未进行现场试验考核的项目要按照产品或方法技术标准或规

范逐一审查,以确定被评审单位的检验仪器设备是否配备“齐全、正确”,能够满足相关产品或项目检验的要求。

对现场试验考核的项目,属于人员比对或仪器比对或盲样考核的,除对检验结果进行评定外,必要时,还要深入现场观察人员的操作过程,以评定其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属于演示试验考核的,必须对操作演示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以评定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正确性。

(6)评审过程中,尽管进行了分工,但各评审员要注意及时沟通、协调,相互补充,相互提示,保证评审工作规范、有序的顺利进行

4.6召开座谈会

(1)通过前期的评审,评审组对被评审单位的整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掌握。评审组可对有关情况进行简单汇总,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梳理,做好召开座谈会的准备。

(2)评审组长主持召开座谈会,参加人员是评审组所有成员、被评审单位的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主要部门负责人以及关键岗位和问题较多岗位的有关人员参加。

(3)评审组成员可结合《评审准则》的内容和有关概念、评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试验考核和检验能力审查中的诸多技术问题,引导式的提出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

(4)评审组长要注意创造一种和谐、良好的会议氛围。评审组成员和所有参会人员处于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相互沟通,达到确认事实,共同提高的目的。避免评审组成员居高临下、态度生硬、夸夸其谈或审问式提出问题的现象出现。

4.7授权签字人考核

(1)在评审组长的主持下,对被评审单位申报的所有授权签字人进行逐一考核。

(2)考核的内容,即《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附件十《评审报告》中规定的七项内容。考核时要注意本人的工作实践、经历和签字领域的一致性、对检验技术标准或规范的熟悉情况、作为授权签字人的责任和权利以及本单位检验报告的形成过程和检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3)通过考核,对于不能胜任某领域签字资格的人员,要建议被评审单位进行调整,使符合要求的人员承担相应授权签字人的职责。

4.8补充评审

(1)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对授权签字人的考核,各评审员分析分工负责的内容是否有遗漏。

(2)需要进一步寻找客观证据的,评审员要进行补充评审,以保证《评审准则》的要求,全面逐一落实。

4.9 评审组汇总情况,确定评审结论和意见

(1)在评审组长的主持下,按照《评审准则》的要求,对被评审单位逐款进行评价。

(2)评审组对被评审单位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要作出一个恰当的整体评价,确定评审结论。

(3)硬件小组要根据依据标准或规范审查的情况,确定同意通过考核的产品或项目。现场考核(包括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演示试验和盲样考核)的项目如存在不合格,相关产品不得通过,可纳入以后再申请扩项的项目。

(4)评审组长主持起草评审意见和结论。评审意见和结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评审的依据和时间、分类统计审查各种档案资料的数量、现场试验考核的项目数量和覆盖率、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的整体分析和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要求、同意被评审单位通过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和审查验收、计量认证和依法授权)的产品或项目的数量、最终评审结论和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的建议等。

(5)评审组长组织填写《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办法》附件十《评审报告(初审、复审或扩项评审)》,有关人员签字。

4.10 评审组与被评审单位领导沟通

(1)在评审组长主持下,评审组和被评审单位领导层进通。

(2)沟通的内容主要有: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商定整改期限、评审结论和意见、评审组同意通过的考核项目等。

(3)如被评审单位领导提出异议,可列举客观证据进行说明,直至其接受为止。确属评审组客观证据不足,可酌情修改有关记录或文件。如被评审单位领导无异议,可转入下一日程。

4.11末次会议

(1)评审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末次会议应填写《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见附表2)、《资质认定现场评审首/末次会议记录表》(见附表3)。

(2)评审组长宣读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以及评审意见和结论,并代表评审组对被评审单位给予的工作配合和各方面的照顾表示感谢。

(3)被评审单位领导对评审意见和结论予以表态。

(4)评审组长宣布末次会议结束。现场评审工作结束。

(5)评审组长填写《评审组长对评审员现场评审工作考核表》(见附表4)。

5、引用文件

5.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5.2 《山东省实验室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第四篇: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1.适用范围

1.1本规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焊接接头及其零部件的着色渗透检测。1.2 工件焊接方法为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

1.3 渗透检测可发现焊接接头及热影响区以及其他受检部位表面开口性裂纹气孔和其他表面开口性缺陷。2.参考标准

NB/T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二、人员

具有无损检测人员渗透1.2.3级(结果评定需有2级或3级)资格。

三、渗透检测系统

1.渗透检测剂

渗透检测剂由清洗剂、渗透剂、显像剂组成。但对同一工件检测时,不同类型的渗透探伤剂不得混用。储存时间超过一年的渗透剂,使用前应用灵敏度试块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渗透、显像时间。

清洗剂:HD-EX(可变)渗透剂:HD-RS(可变)显像剂:HD-EV(可变)

2.灵敏度试块:镀铬试块、铝合金对比试块。试块用后应清洗干净,储存在丙酮溶液中。

四、工艺参数与检测要求

1.工艺参数

(1)检测方法:ⅡC-d;(2)渗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当渗透温度为 10-5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10min;超出渗透温度都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若小于10℃时渗透时间至少为20min;大于50℃时应保持所探伤工件表面的湿润时间至少为15min;

(3)清洗方法:擦洗、水冲洗均可;

(水冲洗则须用实体水柱冲洗,水冲洗的压力应低于0.2Mpa,水温应低于40℃)(4)显像剂施加方法:

采用喷涂法,显像时间不应少于7min; 2.检验标准和验收标准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或用户另有要求,缺陷评定应按NB/T47013.5-2015标准执行验收标准。

3.灵敏度校验

将镀铬试块与工件一起进行探伤操作,若试块上三处辐射状裂纹都能清晰显示,则认为系统灵敏度合格。否则与试块一起探伤的工件应重新进行探伤。

五、检测顺序

1.表面准备

(1)工件被检表面不得有影响渗透检测的铁锈、氧化皮、铁屑、毛刺及各种有可能影响渗透的保护层;

(2)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2.预清洗

用清洗剂把被检部位表面的油渍和污垢彻底清除。

3.干燥

应在室温下让其自然干燥。

4.施加渗透剂

用喷涂法施加渗透剂,喷嘴距工件表面20-30mm,渗透剂要覆盖整个被检部位。并应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

5.去除多余的渗透液

在清洗被测表面以去除多余的渗透液时,应注意防止过度去除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去除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渗透结束后,先用卫生纸将大部分多余的渗透液擦拭干净,再将清洗剂喷涂至卫生纸上进行擦洗。直到将多余渗透液擦洗干净,但不允许往复擦洗(朝一个方向擦洗)或将清洗剂直接喷涂被检部位。

6.干燥

干燥时,被检面的温度不得大于50℃,应在室温下让其自然干燥或采用压力低于0.2Mpa,温度低于50℃的清洁干燥的空气。

7.施加显像剂

显像剂使用前要充分摇匀,薄而均匀的喷涂在被检表面(以显像剂正好覆盖掉工件本色为佳)。喷嘴距工件表面300-400mm,喷嘴方向与被检表面的夹角为30-40°。

8.观察

显像时间结束后,对探伤部位进行观察,在容器内部检测时使用手电筒照明(禁止明火照明),必要时用3-5倍放大镜进行观察。

9.缺陷记录

发现缺陷后,用记号笔在工件上标出,并用草图在探伤记录中标注或拍照。10.缺陷评定

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或用户有要求,缺陷评定应按NB/T47013.5-2015标准相关条款进行分类及评级。

11.探伤结束后,清除工件探伤部位的渗透剂和显像剂。

六、操作要求 6.1预清洗

6.1.1在工件表面处理后,用溶剂对工件表面进行一次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且保证施加渗透之前不被污染。

6.1.2清洗后检测表面上遗留的溶剂必须干燥,采用常态自然蒸发方式进行。干燥时间为5~10分钟。6.2施加渗透剂

6.2.1用压力喷罐进行喷涂或用毛刷进行刷涂,并使工件被检部位充分被渗透剂覆盖。6.2.2 在10°~ 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持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0分钟。当温度条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规范性附录)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6.3去除多余渗透剂

6.3.1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6.3.2水洗型渗透剂均可用水清洗。冲洗时,水射束与被检面的夹角以 30°为宜。在无冲洗装置时,可采用干净不脱毛的抹布蘸水依次擦洗。采用冲洗方法时,如无特殊规定,冲洗装置喷嘴处的水压应不超过 0.34MPa。

6.3.3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清洗剂清洗。除特别难于清洗的地方外,一般应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后, 再用蘸有清洗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进行擦拭,直至将被检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但必须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清洗剂直

接在被检面冲洗。6.4干燥

6.4.1多余渗透剂去掉后表面应采用擦拭,自然挥发或强热风干燥。但工件表面温度不得大于50℃。

6.4.2干燥时间通常为5~10分钟。6.5施加显像剂

6.5.1本工艺使用速干式显像剂,并采用喷涂的方法施加。

6.5.2显像剂使用前应搅动均匀,喷施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洒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确保整个被检表面覆盖一层薄而均匀的显像剂。6.5.3显像时间从显像剂涂层变干开始一般不应少于7min。6.6观察

6.6.1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干燥后7~60min内进行。如显示痕迹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也可超过上述时间。

七、质量评定、检查记录和报告签发

7.1 缺陷显示痕迹等级评定,应符合NB/T47013.5-2015规定或有关标准以及图样设计要求。

7.2 做好原始记录。

7.3 渗透检测评定工作由II级人员担任,报告要有检测人,责任人员签字并加盖无损检测专用章才能生效。报告必须内容完整评定准确。

7.4各种记录、报告应随产品检验资料妥善保管,其保存时间不得少于设计使用年限。

第五篇: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超声波检测作业指导书

1.总则

本作业指导书对超声波检测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以保证其超声波检测质量符合有关规程、标准要求。2.适用范围

2.1.本指导书适用于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检测仪,以单探头接触法为主进行的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和压力管道的超声波检测工作。

2.2.本指导书不适用于铸钢、奥氏体不锈钢及允许根部未焊透的单面对接焊缝、曲率半径小于125mm和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缝、外径小于159mm的钢管对接焊缝检测; 3.超声波检测一般要求

3.1.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按照《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资格证书; 3.2.超声波检测主要操作及出具报告必须是相应技术等级资格的Ⅱ级(含Ⅱ级)人员;

3.3.超声波检测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其矫正视力不得低于1.0。3.4.待检工件应以超声波检测委托单为依据,对待检工件的检测部位外观质量进行复查合格后,方可检测;

3.5.超声波检测所用设备,须经有关部门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3.6.凡技术文件与图样有明确要求的产品,均按技术文件和图样的要求进行验收;技术文件或图样无明确要求,按国标、部标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进行验收;

3.7.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合同中没有注明验收技术标准的,则以制造厂采用的标准验收,但不得低于我国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4.超声波检测 4.1.准备工作

4.1.1.工艺准备:根据委托要求,全面了解被检产品的结构、规格、材质等,制定检测方案; 4.1.2.设备准备: 4.1.2.1.检测仪、探头

 新购或修理后的仪器和探头,应符合ZBY-344,ZBY230-84《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的要求,并应按ZBJ04001和BZBY231的规定对灵敏度、盲区、分辨率、动态范围及水平线性进行测试;

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灵敏度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

 分辨率应能将CSK-1A型试块上φ50与φ44两孔分开,当两孔反射波的波幅相同时,其波峰与波谷的差不小于6dB。 主声束偏离: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 入射点K值的确定:入射点和K值在CSK-1A试块上测定(K值测定应在2倍近场区外进行)。

4.1.2.2.试块

 本指导书采用国标、部标规定的标准试块。其他非标试块仅做参考。

 为保证检测质量,试块不用时应采取防锈措施,其表面不得有锈蚀、污物等;

 在同一种产品上相同检测方法不得使用不同型号的试块;  现场检测时,允许用便携式试块对扫描线及灵敏度进行校验,但灵敏度不得低于检测灵敏度。

4.1.2.3.工件准备

 被检工件应切断动力源、压力源和物料来源,并应清洗置换达到合格标准;

 检测面和检测范围的确定,原则上应保证检测到工件被检部分的整个体积。对于钢板、锻件、钢管、螺栓件等应检查到整个工件;对于熔接焊缝则应检查到整条焊缝。 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清除,其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4.2.检测条件及操作

4.2.1.使用外接电源时,电压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得进行检测; 4.2.2.使用电池时,电压不足时应停止检测; 4.2.3.根据规定的工艺和设备制作曲线、调节灵敏度; 4.2.4.电渣焊应在正火后进行检测;

4.2.5.探伤面和移动区,应符合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9.1.3.1的要求; 4.2.6.扫查方法和区域按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4.2.7.对于厚板焊缝如因条件限制,只能从一面或一侧检测时,还应增加大K值的探头检测;

4.2.8.如需检测横向缺陷,应将焊缝磨平后探测;

4.2.9.耦合剂:耦合剂采用机油(20#)、特殊情况选用工业干油或浆糊,且不得损伤检测表面;

4.2.10.耦合补偿:表面粗糙度补偿,衰减补偿及曲面补偿按有关规定执行。

4.2.11.探头移动方式按JB1152-81《锅炉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第4.8条或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9.1.5.1执行;

4.2.12.在探头移动的全部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间断对荧光屏的观察。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得大于150mm/s,探头的每次扫查的覆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4.2.13.对超探可疑部位,应辅以其他方法检测;

4.2.14.在检测过程中,随时校验扫描线及灵敏度是否正确。4.3.结果评定 被检产品的评级按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1152-81《锅炉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JB3144-《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析》标准执行。4.4.出具超声波检测报告

下载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场检测安全作业指导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S现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有限公司 6S现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对生产产品的工作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保持生产设施处于清洁、整齐、有序的状态,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环境的条件,以提高员工的......

    防雷检测作业指导书草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山东公信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提......

    CT-PM-001 生产现场作业指导书五篇

    广州市芯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文 件 编 号 CT-PM-001 版本/修改号 A/0 生产现场管理作业指导书 OF 14页 码 1. 目的:为了使生产现场的管理有序、有效,使生产过程实现高......

    ABO血型定型检测作业指导书

    ABO血型定型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ABO血型定型检测 2.适用范围: 新鲜、无污染、无溶血的人全血,避免反复冻融,不可用NaN3 防腐。 3.职责: 站(院)长批准,专业负责人考核合格的优生筛......

    行车安全作业指导书

    行车安全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加强生产车间行车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行车吊装作业的正常运行,提高行车吊装工作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二、吊装作业的安全要求 1......

    仓库安全作业指导书

    仓库安全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通过建立、完善库房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工作,预防库存物料遭受损失。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库房 3 职责 3.1 仓库管理人员 负责......

    《高空安全作业指导书》

    安全作业指导书记录编号:工程名称武广客专XXTJⅡ标交底部位高处作业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单位中铁一局第三项目队交底日期2022年7月3日交底内容: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在2m以上(含2m)有......

    员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员工安全作业指导书 №:QE-WI-20-51 1.0 作业前的资质 1.1 操作者必须熟悉本作业的安全要领。 2.0 作业前的检查准备 2.1 工作前检查所辖区域有无安全隐患;检查各安全装置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