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

时间:2019-05-15 02: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

第一篇:《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

《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课题中期总结

教师:王巧珍

信息技术课程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相比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而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基于这样的发展形式,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教育厅教研室的组织下,于2010年9月15日申报立项,2010年12月29日在宁夏教研网上公布本课题审批立项,自此我们的研究正式开始,下面我就这一阶段课堂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说明。

一、课题探究的提出与修改

由于我校是一所面向农村学生的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基本没有任何电脑操作技能,甚至有些学生面对电脑胆怯不敢动手。而部分来自县城家庭的学生因为从三年级就接触电脑对微机的部分简单操作驾轻就熟,这样的差异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难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关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故此我们经课题组讨论确定将课题名命名为《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后经过第一阶段的研究、论证,发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而我们能处理或未能应对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于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后经课题组共同研究决定将课题涵盖范围缩小,重新命名为《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二、本阶段课题研究任务 任务:

1、发现并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2、发现并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协调学生关系,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4、开展课堂教学实验。

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总结加上第二阶段的深入研究、探索,特总结出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存在的问题以及我的应对措施并做如下说明:

应对措施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对计算机的技能掌握几乎为零,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缺乏学习兴趣,不能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上学期我带的七年级,在一节《文档美化》课上,我布臵任务让学习自主实践操作,巡视检查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你一过去他立马就打开Word软件开始操作,你转头去看其他学生的他立马就打开游戏玩耍。我有点生气就让他打开他前节课的作业完成本节任务,他磨磨蹭蹭半天都打不开,最后妥协的承认说自己没做。我问为什么不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学生的回答竟然是:“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不让我们做作业,都是老师直接讲,讲完就让我们自己玩游戏呢。”我哑然。这样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也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针对七年级出现的这个问题,我在我所带的三个班级里专门上了一节谈心课,这节课我没有讲任何知识就只是轻松的与学生交流。我让同学们谈谈这样几个问题:在小学的时候信息技术课是怎么上的?信息技术课上大家最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呢?问题一出,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我总结就是:上信息技术课不能干巴巴的老师老讲,讲完不能没有作业巩固,操作任务时老师要巡视辅导,还有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做他们想做的事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参照学生的建议,我在后面的教学中逐步实施,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回来了,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善,主

2、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学生凝聚力

互助与挑战是创新心理生成的条件教学中师与生、生与生相互协作,在互助中有挑战,在挑战中体现相互激励,从而促进探索的意志品质,动操作意识也强了,动手能力好了我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实效性。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合作学习过程是为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产生的互帮、互助行为。在教学实验中发现,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合作学习活动明显表现出共同努力的特点,同学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靠、相互信赖的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即使他们之间成绩具有显著差异,学生也会认为他们的水平、能力是相近的。这种认识会引起一种平等的自我评价,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使思维活跃。教学实践还发现,学生在成功的集体与在不成功的集体中,对自己的成就会有不同的评价。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更能激起个体成就动机的追求。

在课题实施第一阶段前,我一般授课为了方便都是按照座位分组,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这样在完成作品或者作业中有些组就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或者只有部分组员完成任务而其他组员未完成。比如在讲《芳草地》板报的制作时,我要求学生六人一组分组进行板报内容的填写,图片的插入、文字的技巧使用并最终完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在巡视检查中我发现各组组员好似独立成组,独立完成作品。熟练的快速操作,不熟练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组员之间没有探讨,没有互相帮助,甚至有些是一个组的成员都不能熟练操作。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如我所期望的把作品都完成,我的教学任务也就没有完成,当时有深深的挫败感。后来在听了同组冯老师的一节优质课后,他课堂上学生优劣搭配的分组法,激励性的奖励让我茅塞顿开。课后我就针对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差异进行了摸底调查,按照优等生带动学困生的原则重新安排座位重新分组,在课堂实施中不断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赞扬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一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在分组操作完成任务时都很积极,兴趣浓厚,能达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目的。

3、有效利用教学机制,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能力

由于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个体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总存在这样那样一些“怪”思路、“怪”问题,反映到课堂上就是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机制。我曾上过这样一节课在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组成》这节课上,我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时讲到鼠标,我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输入设备鼠标的形状和鼠标指针。正在和同学们探究鼠标外观的的特点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鼠标的形状太有趣了,是谁 发明了鼠标啊?他又为什么要设计成像老鼠一样啊?”当时我心想:“坏了,这个学生怎么会问这些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准备,我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沉思了片刻,问道:“有没有同学知道答案呢?”同学们都在摇头。随后我便解释道:“刚才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老师在课前也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所以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在我们可以上网,现在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弄清这个问题吧!”后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在网上搜索到了答案。

课后我就这个问题和同课组的几个同事探讨,同事都说遇到过这样类似的事情,每个人的解决方案都不同,有让学生自己下去思考的,有直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也有让学生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作为教师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时实在是尴尬,但是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生有涯而学问无涯,教师不是知识的化身,所以不要忌讳说“我不知道”,要以真实的自我展现给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我们不仅要敢于承认“我不知道”,而且要积极利用“我不知道”的问题,创设师生协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积极与人协作的良好习惯。对“我不知道”的问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共同探究,从而使师生共识、共进、共成长,这样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这件事也反映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会课本中的知识,还要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要设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技能能力。为此,我主动自学了《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原则和校本推进模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等书籍和网络资料。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发现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2、少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不明确。

3、极个别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和自控力差,较多的时间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干扰影响全班学习。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比如引课方 面过多的注重于形式而忽略了实效性。

2、重视结果而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处理缺乏有效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不能启迪学生思考、探究、感悟,主体参与不够,直接影响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不够,过多地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地讲解,既辛苦又无效。

四、下一阶段设想

《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课题的研究第二阶段也要结束了,下一阶段我的设想是继续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同组同事探讨好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总结智慧经验,抛弃糟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上这样那样超出教师备课范畴的事例很多很多,每天几乎都有不一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反思,需要我们改进。《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充实我的课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教学,和同事探讨好的教学经验希望能使自己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自身涵养上都提高一定梯度。面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准备接受更多挑战,从挑战中汲取经验,从挑战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不断创新我的课堂。

回眸我们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无论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还是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对于推动教学改革还是促进教学自身的发展,科研都是最佳途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们将以创新教育为动力,克难奋进,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争创更大佳绩!

附: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论文 图片资料

《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案例反思

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10年了,从最初的计算机课延伸到信息技术学科,从老教材的课标推进到新教材的新课标,信息技术课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的计算机课我们培养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只要能操作就完成教学任务,但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把我们的目标要求提升了,它不但让我们要教学生学会操作,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思维、动手、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的基本素养。这些要求让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武装自己,以达到新课标要求。

我校是一所面向农村学生的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他们基本没有任何电脑操作技能,甚至有些学生面对电脑胆怯不敢动手。而部分来自县城家庭的学生因为从三年级就接触电脑对微机的部分简单操作驾轻就熟,这样的差异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难度,教学实效性的把握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挑战。从教10年课堂中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考验着我的耐性也考验着我在 课堂上的教学机制。

有这样一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教案的撰写,备课,教学素材、教学评价表、课件,然后兴致勃勃的来上课。刚到教室门口我就看到很多学生还在教室内打打闹闹,教学使用的背投也没有打开。当时心里很生气,脸上立马就表现了出来,准备就这样进班先教训教训这些学生。眼光随意的巡视了一下教室突然发现坐在前排的学生中有三位学生毕恭毕敬的站了起来,眼光直直的看着我,目光中充满着胆怯充满着不安。当时我的心似搅了一下,立即压抑下发脾气的冲动默默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等全部学生安静下来然后就开始上课。也许是看出我的不开心,也许是我无言的责怪整个教室除了学生刷刷翻课本的声音其余变的鸦雀无声。趁机我也马上转变态度开始用温和的语气授课,先演示课件——提问问题——回答——布臵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展示——巩固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下来学生积极配合,认真完成任务并上交作品,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的就完成了。事后我进行反思,如果那天我发脾气训学生也许就会触动学生的逆反心理,既占用课堂教学用时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实效。这样看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机制很重要。

还有这样的一节课。在七年级上册《计算机组成》这节课上,我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部分时讲到鼠标,我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输入设备鼠标的形状和鼠标指针。正在和同学们探究鼠标外观的的特点时,有一位学生突然问道:“老师,鼠标的形状太有趣了,是谁发明了鼠标啊?他又为什么要设计成像老鼠一样啊?”当时我心想:“坏了,这个学生怎么会问这些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准备,我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沉思了片刻,问道:“有没有同学知道答案呢?”同学们都在摇头。随后我便解释道:“刚才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可老师在课前也没有查阅相关资料,所以也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好在我们可以上网,现在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弄清这个问题吧!”后来,我和学生们一起在网上搜索到了答案。这节课我的反思是:作为教师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时实在是尴尬,但是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生有涯而学问无涯,教师不是知识的化身,所以不要忌讳说“我不知道”,要以真实的自我展现给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我们不仅要 敢于承认“我不知道”,而且要积极利用“我不知道”的问题,创设师生协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积极与人协作的良好习惯。对“我不知道”的问题,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共同探究,从而使师生共识、共进、共成长,这样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

课堂上这样那样超出教师备课范畴的事例很多很多,每天几乎都有不一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反思,需要我们改进。《面向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的课题研究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充实我的课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教学,和同事探讨好的教学经验希望能使自己无论从知识角度还是自身涵养上都提高一定梯度。面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我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准备接受更多挑战,从挑战中汲取经验,从挑战中提升自我业务能力,不断创新我的课堂。

重温课标、教材心得体会

教 师:王 巧 珍

这学期,在师资培训中心牵头、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对信息技术教材又一次进行深入的学习,有了几点体会。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我感觉到新的教学课程无论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还是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经过原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新课程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地方。

首先,新课程带来了新教材和新观念,教材是我们从事教学活动的线索,我们与新课程的对话是通过对实验教材的使用而展开的,因此,一拿到教材,我就下意识的把它与原有的教材进行了比较,很明显,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几乎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全新的教材蕴藏着全新的理念,过去那种教材中写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新的理念教育我们,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那么怎样使用好这个工具呢?我的体会是:

1、深入挖掘教材,把每一课,每一幅图中蕴含的教学因素都发掘出来,同时,根据教学实际合理的组织教材。

2、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使用达到最佳效果,现有的资源包括书中的情景图,学生手中的学具以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3、教师要勤于动手,制作各种教具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活动。

4、老师还要善于动脑,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其次: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性能否真正得到体现,课堂教学中能否真正实现互动,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下,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每当教师板起脸,学生就低头认罪,万马齐喑的场面,这样的师生关系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要贯彻《课标》理念,教师必须先转变自身角色。在新课程教学中,孩子们上课不再只是单纯的坐着听讲,他们想说想动,因此教师由居高临下者转为“平等的首席”,怎样来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已习惯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时时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才会真正从心底里喜欢这位老师,从而构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三、新课程要求我们组织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课堂教学的。为了采证“小组合作”的时效性,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1、合理组建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四人学习小组,然后民主选举一名小组长。

2、确立合作学习目标。明确的告诉学生,四人小组在学习时要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

3、完整小组学习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之前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评价的标准,以及合作的重要性,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怎样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小组成员分工,探索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4、要注意小组交流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有一定难度,否则学生毫无兴趣,有时还会趁机聊天。

5、要合理控制合作讨论的时间,不要在学生刚刚投入时就拍手叫停,也不要让学生漫无边际的说下去,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总之,通过新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感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勤奋,学会钻研,还要向孩子一样善于动手,乐于动手,其次,教师应具备出色的调度能力,使开放的课堂教学与必要的学习纪律的关系达到和谐。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长知识,更增长能力,通过数学课程教学让人人得到不同程度上的发展。

教 学 设 计

能工巧匠—ACDSee图象处理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ACDSee中图片裁剪、旋转、曝光、添加文字等基本功能。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利用ACDSee调节图片亮度及添加文字。

2、较熟练掌握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裁剪及自定义旋转。

情感目标:

1、在软件探索中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在评价中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2、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体验图片处理带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ACDSee对图片进行裁剪、旋转、添加文字。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对图片裁剪 【环境与素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

2、制作带有问题图片的网页,准备一些经恰当处理过的图片,准备好学生上交作业的共享文件夹。【教法及课时】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探究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巧妙导入

展示“福布斯2007年名人榜网页”

师:这是老师的学生做的网页,网页的主题关于“布斯2007年名人榜网页”。你们听过福布斯名人榜吗?

生:有

师:简单介绍福布斯名人榜,你都认识图中的那几位名人? 生:姚明,刘翔,张艺谋,章子怡,巩俐,周迅,李宇春,徐静蕾

师:指出:“网页中的图片放在站点下的images里,站点里图片发现变化,网页刷新后,会发生相应变化。”请同学帮助这位同学修改网页,让网页变的更漂亮。

(取学生最关注的明星为素材,从素材上吸引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中给学生进行一个爱国教育。)

二、重温旧知,掌握新知

1、师:发现有同学看网页头是转过来的?

2、分析2张图片,分别是90度和任意角度的图片,学生演示:90度旋转的图片的旋转

(重温上节课对图片90度的旋转,也解决了“对图片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新知识。)

3、师:能否用刚才的90度旋转方法来处理另外一张图片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生活动

求助方式:可请桌面上的“小助手”帮忙;可结合课本;可相互讨论;可向老师求助

三、学生示范,突破重难点

出示处理好旋转的网页

1、师:再看看已经处理好任意角度的图片,这张图片与其他图片协调吗? 生:周围的一圈是不要的,所需要的是图片中间的这块。师:那该如何处理,只保留中间部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

2、学生上来操作,以做示范。控制学生演示速度,边解说。

3、网页中还有类似的图片吗?

4、布置任务,共对3张图片进行裁剪。

四、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1、提出问题:这网页在色彩效果上有什么缺点呢? 生:最后一幅图片特别暗。

2.解决问题:用我们所学的ACDSee工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动手操作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不断的强调、鼓励学生去挖掘新功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4、布置下个任务,选择1或2张图片添加相应的文字。

(分层教学: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出ACDSee的其他新功能,让完成本节课4个基本技能的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再学会其它的操作技能。)

五、点评作品,课堂总结。

1、作品上交 注意把网页文件夹改成自己的姓名后,再上交。

2、学生自评,描述自己在修改作品所用的操作技能

(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小结,另一个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互评

(通过对比作品,找出作品中不足之处,让学生逐步学会怎么去评价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观,去其不足,吸收优点。在互评中,不断提高自己。)

4、总结课堂,布置作业,探索ACDSee新功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课后学生的反馈也说明学生收获很大,并且好多学生表示要继续学习ACDSee这个软件。

一、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两个方面:

1、教学用的素材(即图片)来学生最关注明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素材都是有中国代表性的明星照片,为中国体育事业作出贡献的明星。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的紧密性,使信息技术课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产生学生的探索求学的动机。

2、利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这节课很好的利用了探究式学习方式,每个任务的布置基本上是:学生发现网页中图片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下,解决图片中的问题,掌握新知,挖掘新功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自己自主学习、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中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作出巨大变革,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必将无法跟上课改的浪潮。而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上,因此,如何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就必然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今信息时代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当代中小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常识和操作技能。

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进而转化成一种技能,非一朝一夕之功能为;同时,信息技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应用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当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这都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小学,各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情况及教学实际情况良莠不齐,导致了这部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信息素养参差不齐,这给我们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教学难题。比如,教师要在每节课中穿插讲授一些学生本来应该在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无形中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同时,教师考虑到要照顾这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需要放慢教学进度,这都与教学课时本来不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将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现实问题,甚至是教学难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是我们关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点问题。

2、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已经多次更新了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从而大大改善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条件,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电教媒体设备绝对化或简单化的理解和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由于受资源、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不够;由此我们感受到,如何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探索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与学,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使得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还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信息技术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仔细研究学生,搞好学情分析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是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因此,要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作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比如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基础,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信息技术课程,连基本的汉字输入都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下来,都应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对学生了解得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追问,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有机整合,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学习方式单

一、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呈现出兴趣性、自主性、探究性,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问题,给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许多卓有成效的信息技术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五、多种手段巩固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必修课,所以我们必须高效利用课堂的45钟。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效率:

1、精讲细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动手与动脑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留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最后5分钟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熟练、提高、巩固知识的目的。

2、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

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信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随堂测试、填空等练习形式,还有图片进行匹配,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评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每个知识点都会设计成一个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小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大的任务可以分小组协作完成。然后将学生们每个人的表现在班级学习网上给予肯定,对作品进行发布,有优秀作品、进步作品、特色作品等。恰当地应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学生多方面主动学习的产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探究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重新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我们探究一下影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

3、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

4、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了解不够,过多的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上不厌其烦,造成了教师辛苦而无效。

5、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性采取的措施:

首先,每课时、每单元都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好比野外锻炼,老师只带着学生走,还要他们走快点,加油走,学生还是走不快的。其次,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于渔”,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再次,课堂教学要结构严谨,布局合理。一篇好的文章,因此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既要绵绵有序,又起伏有致,这样才能紧扣学生心弦,拨动学生思维。

“虎头”——导入设计,讲究先声夺人,要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在学生心中荡起层层涟旖,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学生才能自然而然进入了学习状态。

驼峰——教学高潮设计。教师应精心设计突破重点和难点的策略,使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最佳状态,更要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凤尾——教学结课的设计。好的结尾如品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教学结课应力求首尾呼应,我们的教学才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使导入、高潮、结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顺应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保证他们参与的实效性,否则,教师孤掌难鸣。

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客观的、真诚的、又是发展性的评价,始终注意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感受。教师评价要及时、恰当、适度。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是靠老师的教学经验与智慧,二是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第四篇: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往往因其是非高考、中考科目而不重视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随时关注、指导学生的操作,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信息技术课看似简单,其实“高质量”完成较难。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应用多种策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更促进学生喜爱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实效 没有教学设计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没有学生思维和知识体系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有效、高效,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课前的设计。教学设计的实施,是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应重点研究学生活动的设计(1)研究学情 学情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根本;充分研究学生后,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差异,努力实现差异化教学。研究学生还要落实在教学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如果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或者教学目标仅仅是完成教学内容,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降低。(2)设计学生思维活动 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生学习实效的关键,包括如何设计提问、如何设计学生研讨活动研究主题和要求、如何设计习题练习、学习任务等。信息技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改变为更注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考虑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活动设计方面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也应当尝试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为了提高常态课堂实效性,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三年行动研究项目。首先,通过向初/高中教师、学生和家长发放调研问卷形式,找出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最主要指标;其次,依据专家、骨干教师座谈对各项指标排序并赋予权重,教师据此自评常态课的课堂实效性。学校把骨干教师、学科教研组长等进行分组,在全面听课基础上对每位教师课堂实效性进行评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具体措施,引导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课堂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因素的可操作性,我校提出了“无效因素越少,有效性越高”的研究假设,在影响常态课有效性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把避免无效因素作为本课题纵向深入研究的突破口。学校对全体教师几百节常态课的听课记录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汇总列出常态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无效教学现象,以开放问卷形式下发给部分教研组进行调研。经过5次征集意见,归纳出教学情境问题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应用三大类,包含20个具有典型性的无效因素。2.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教学设计,还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特征 教师只有整体把握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特征,在日常的教学设计中,才可能实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三位一体,真正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和提升,使课堂实效真正落实。佛教故事集《百喻经》中有一则《奴守门喻》,其实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中。例如,我们把一款软件的功能介绍给学生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结合教师的讲授完成具体的习题或任务,好像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设计目标了。但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可能还是想不到应用这款软件解决实际问题,过一段时间就忘却了所学内容。怎样让学生透过软件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是我们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只有学生能把所学内容应用到自己学习生活中,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我们的课堂教学才真正发挥了实效。运用激励策略建立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应由“主导型”向“指导型”转变,让学生在安全、友好、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中学会学习,发挥每个个体的才能及长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减少压力,进行多感观刺激,关注每位学生,为他们营造大脑平衡的条件,使学生好学、乐学,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让教师获得课堂教学的成功、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这种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在课堂上,可以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让更多的成功带来兴趣,进而让“成功→兴趣→成功”成为一条规律。如学生在学习新授课时的表现成果,经常当场给他们打分,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展示和分享作业或作品、成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重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互相管理学习,成果好的介绍方法经验,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实效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不应仅仅关注如何传授知识,还应当关注学生是如何建构知识的,也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软件推出的惊人速度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款软件的使用,而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信息技术课也要关注学生头脑中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反复讲解,可是还有个别学生没有接受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对于认知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来说非常适合,但是如何让所有学生都有最大收获呢?这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考验。1.课堂教学中要及时发现问题 要及时发现课堂上没有“听懂”的学生,课堂上可以把最重要、最需要落实的内容,设计成习题,让学生动笔做一下,教师要及时查看结果并给予评价,在保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让没做对的孩子表述一下思路,然后课上或课下及时解决,不造成问题的积累。2.经常鼓励学生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发现,尤其是班级里大多数不爱表达的学生甚至认知能力低的学生,他们往往并不是智力水平低,而是由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的。所以,他们更需要成功的感受和鼓励。在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下,他们的学习会更努力,更自信,认知水平也会有提升。3.重点内容要慢下来 课堂上,教师不要被回答出问题的聪明学生“牵着鼻子走”。每节课都有些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学生容易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毫无益处。建议教师要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这些内容上设计1~2个问题,不要急于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孩子有思考或动笔的机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学生留白(思考的时间),然后再公布答案,对于动笔写的却不完全正确的学生,一定要有所了解和指导,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以免造成问题的积累。总之,恰当运用教学策略,对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创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并适当地运用到相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作者单位: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第五篇: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互动探究的实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互动探究的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则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内在的动力得以调动起来,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为了能培养出敢于探究,富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人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一、创设合理、有效地探究情景,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是为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创造情境而创造情境,创设情境一定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情境。要达到互动探究的有效性,学生首先需要一个温馨和谐、平等安全的心理环境,需要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实践的自主探究环境,需要一个充满好奇疑问的问题环境,需要一个与伙伴教师互动合作的交流环境。创设学习环境要遵循“实效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创设诸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主动开展探究。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时,以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星期天,松鼠妈妈带着小松鼠去森林里采松果。小松鼠边采边玩,到太阳快下山了,才采了 4个。松鼠妈妈采得又快又多,数了数有25个。”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这样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欲,而且锻炼、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的教学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对问题缺少深入的认识与体验。实际上,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开发一个探索问题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感受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了一只拴在木桩上的小羊,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羊能吃到草坪上多大面积的草吗?”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只有知道了如何解决圆的面积才能求出小羊吃草的面积,从而激发学生想办法解决圆的面积求法,唤起探究的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操作探究活动,保证学生互动探究的有效性 学生探究活动的实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探究目标制定的有效性。探究目标制约着探究活动的进程与发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实效。要注重探究目的的有效性就必须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实际。合理的探究目的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如果设计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则会影响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例如探究活动的目的设计较低,则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在活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得开展的探究活动毫无价值。如果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设计的过高,不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则学生很难在有效的时间里得到探究的答案。过高过低的探究目的都会影响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尽量避免这种无效的劳动,合理设计学生探究活动呢?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安排加以删减和调整,使安排的学生探究活动的目的更接近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使探究活动的价值更趋于合理化,更加具有实效性。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意义,在操作中探究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然后利用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圆的周长。按照教材的安排有三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我在第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没有给学生合理的设计操作探究活动。结果学生自己准备的圆,纸质比较软,在直尺上无法滚动,想在圆的周围围上一条线也很不容易,再加上圆的大小不一,给计算上也带来了很大困难,致使学生的探究低效,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重新设计了操作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准备直径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也不让准备毛线或细绳了,而是直接用透明胶带轻轻的在圆的周围粘一周,慢慢的揭下,测量周长。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按照要求有序的操作着、探究着,交流着。这次探究活动的合理设计使学生的互动探究达到了实效。

三、采用的教学形式要有助于学生的互动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采用的教学形式要有助于学生的互动探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亲历数学化的过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经验,教师在让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猜测为个位上是3、6、9的数)然后,让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100以内的数表上圈出3的倍数,怎样能圈的快。很明显一个人完成等于要计算100道口算,这样使学生想到小组分工合作可以节省时间,促使学生合作互动,为后面的探究打下基础。如在我校这次“三课”达标活动中任继敏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十》时,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引入,比赛捆小棒,提出要求:10根一捆,比在1分钟内谁捆的最多。老师计时,1分钟到了,老师宣布停止,让学生汇报一下自己捆了几捆,是几个十。然后要求同桌2人把自己捆的小棒凑到一起,看有几捆,是几个十。四人小组凑到一块,6个人凑到一块,数数有几捆,是几个10……这样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学习的情境。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脑子中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有益念头,向预定的目标探索前进。让学生有咀嚼的兴味,使他们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互动探究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理解了整十数的意义。

四、抓住课堂生成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宽容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机智筛选课堂生成,从而达到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互动探究。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探究的出发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用数学问题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的需要。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提出适当的探究问题,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探究数学知识注入活力。如面对探究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大胆猜想,再通过观察、操作、实验进行科学的论证,得出正确结论。在探索中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巧妙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反思、调整,使解决问题策略得到提升。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这时教师适时提出一个问题: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接近180°说明什么?(测量的方法会产生误差)接着追问:那现在我们能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验证呢?使得学生进一步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

学生是富有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的生活背景不同,认知个性不同,课堂上孩子们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问题,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会各俱情态。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错误”资源,错误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很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杜绝旧病复发。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找错、议错、辨错这一互动探究的过程,生成的知识、技能就更牢固。由于这种学习是学生自发产生的,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判断身高和体重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生意见有分歧,我没有立即做出反应,而是让学生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给学生搭建了互动探究的平台。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各自阐述了理由,明白了在某一时期人的身高增加,体重也会跟着增加,但每次增加的值不一定,也就是体重和身高的比值不一定,所以身高和体重不成正比例。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自主的探究,在互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学生如同拾麦穗的孩子,老师就是麦田的守望者,及时的将走出田埂的孩子拉回到麦地里。

下载《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向农村学生的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中期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中期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中期工作报告 一、课题简介 2012年3月,我校申报的市级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已获得立项审批......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许英刚 一、注重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

    试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试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究 [论文摘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在此现状下,对我国百万大学毕业生而言,摆在其职场的路是在就业或创......

    党支部中期总结学生党支部

    2018年五六十新松学生党支部中期工作总结 自2018年新学期以来,党支部在党总支的领导下,在支部所有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服务群众、促进科研工作、丰富学......

    学生中期学习总结

    学生中期学习总结通用 学生中期学习总结通用1 初二的第一次大考匆匆结束,这次考试总体是进步了一些的,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失分最严重的就是数学了,数学一直以来就是我的薄弱环......

    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培智数学教学实效性 内容摘要:在培智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培智学生的年龄及生理特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学 校: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 科 室:信息技术教研组 学 科:信息技术 课题负责人:张娟 时 间:2012年10月 《提高农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