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时间:2019-05-15 13:5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第一篇: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

许英刚

一、注重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等重要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已基本采用。

二、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激发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激发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很有用,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等。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有活动的动力,创造的激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激发兴趣。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的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一节好课就是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顺利地直观地完成预设目标。

二、要享受成功,更要经受挫折

在新课改中,广大教师都很注重为学生提供成功的契机,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你真棒”等表扬语弥漫课堂,确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误区:有的教师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给予“真了不起!真聪明……”的表扬。事实上,这种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起到真正激励的作用,相反会助长学生浮躁的学风。我认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好转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提倡获得成功的同时,应该要让学生经受一些挫折与失败。在学习这一艰苦的劳动中,必然会经受挫折或失败。成功只有在失败的折射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在挫折的磨炼下才更有价值。

三、根据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第二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内容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还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鼓励互助,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运用激励性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效性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空。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还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课堂教学没有固定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导致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更加需要运用智慧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出现的点点滴滴,培养自己的教学智慧,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 1

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又如教学“认识图形”中,创设一个去数学王国游玩的情境。小朋友想不想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呀?今天数学王国可真热闹啦!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美妙的音乐,活泼的画面,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凝聚动力。

因此,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拓展有效的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它虽然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选择,增加、补充、有效整合教材资源,真正使教材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有效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109页“用数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图对学生进行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很快就会说出“水里有8人,岸上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能列出一个怎样的算式?“8 + 6 = 14”。这时,问题已解决,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已该结束教学。而我接着又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可以按男女生性别两部分算,有的说可以按老师和学生两部分算,还有的说可以按有游泳圈与没有游泳圈来算等。这样,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同时,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得愉快就是最好的“减负”,学生及时“消化”知识就是最好的“高效”。

摘 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成为关键。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质量又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应提高课堂效益,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三、注重有效的动手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

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培养21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合作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思维含量,扩大参与面,使各自分散的发现变成集体的共同财富,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协作创新,实现自我调控,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时,我突破教材的局限,开放性地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圆形物体的应用?(2)你能动手画一个圆并将其分成16等份吗?(3)你能将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推出圆面积公式吗?(4)还有其它的推导方法吗?(5)谈谈你推导公式的体会?这一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全员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想说就说,想怎么拼就怎么拼,或拼成长方形或拼成平行四边形等,无拘无束。课堂气氛十分宽松、民主。不少学生还突破思维常规,利用三角形、梯形等,探索出了多种具有创新

意义的推导方法,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喜悦和乐趣,就不会有“重负”,而且还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增效”。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别开生面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意识,不但生成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求问题的积极性,更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创新的天地。学生不仅在思考和创新的感悟中构建了新知,而且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增长了才智,真正成了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精心设计活动化教学程序,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联系实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活动中学习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版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问题情境 实效性 趣味性 操作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实践性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数的奇偶性》一课,教师可以设计抽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分别从两个分别写有奇数和偶数的纸箱里,各抽出一张扑克牌,并告诉学生两个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可以得到奖品。其实,无论学生怎样抽取相加,都不能得到偶数。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规律,体会到规律的价值,那么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年龄特点相符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共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情境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笔者安排了画、围、拼的活动,其中通过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通过用线围三角形,可围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不强求学生只能围某种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还有在教学“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笔者安排了撕一撕、折一折、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撕图形这一活动,学生从中认识了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折一折使学生发现有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通过剪一剪,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效性研究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变化之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理应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下面我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在五年来课程改革研训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建议。

一、吃透教材、巧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教师的教对于学生来说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认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的编写意图。对这些,教者只有仔细琢磨,深入钻研,做到胸中有书,才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还要研究教材内容与现时生活及学生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怎样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1、纵观教材全局理清知识体系。

数学是一门知识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任何新知识都是在已学过的旧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学时才能做到瞻前而顾后,将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新知识做好铺垫、搭桥;学后面的知识又能有计划地复习和运用前面的知识。怎样钻研才能系统掌握教材,又能统观全局呢?我的建议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概念进行教学。如:单位“1”这个概念不仅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在以后的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学习分数乘法时,必须把这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困难。很明显,单位“1”是贯穿分数、百分数这部分教材“始终”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教学分数部分一开始就要紧紧地抓住它,通过种种形式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单位“1”的意义。第二,研究各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分数再认识》这部分知识在教学时,必须对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进行分析研究,再对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进行升华、拓展,展示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第三,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如:工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跟相遇问题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与相遇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对学生理解工程问题是有帮助的。不盲目地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不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教学效果,还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2、课上1分钟课下10年功功夫在课外。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授业和解惑,是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是否清楚适当,主要是看教师对知识是否能正确、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所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做一番认真深入的研究、分析,以达到透彻理解,熟练地掌握,才能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如:在教学四年级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节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理解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道理,可先提出这样四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己进行探究,学会弄懂,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搞清它们的来龙去脉。(1)为什么一个小数中的小数点位置一变,小数的值就变了呢?(2)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就变大了呢?(3)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变小了呢?(4)一个小数的小数点每移动一位,小数大小的变化,为什么是十倍的关系呢?如果课前教师对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较透彻,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点拨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情景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材深入的研究、分析,领会意图,从而为创设最佳情境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如:在教学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作为教学的开篇,提出的问题是,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情形?有几种情况你能赢?这样,学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戏与本节的搭配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改进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找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后,还要进一步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选择教学方法要从各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强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经验及做法,但也有几条大家是可以共同遵循的规律,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落脚点,通过课前的搜集、整理,课上提问、发现,把难点化成几个小问题,顺利过度到新知。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节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在具体的实例中,找出百分数的话题。教学伊始可让学生先汇报,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巧设悬念,探究新知,学生感到新知不新,难点不难,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较牢固知识,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不需要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调动学生学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节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发现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探究、验证。首先引导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实验要求----小组商量活动方案-----小组汇报活动方案-----合作实验、初步推测----学生汇报在小组实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将各组的意见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推理、验证、归纳,打开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联系刚才的实验结果,问你明白了什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如果给你一枚一元钱的硬币,将它掷出,结果会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三、超越教材、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师生共同努力解决了学生学懂的问题,才只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三分之一。因为“懂”,只是学生把教材的新知识弄明白了,这并不等于学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识,他们往往离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还有一段距离,还没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当堂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训练的效果,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性。训练时要防止盲目地多练,多而杂抓不往关键的练,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并不好。所以训练的内容防止脱离实际,追求偏、难、怪的现象。每节课都应该紧紧围绕本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训练,把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机地整合,适当地调整教学预案,训练的针对性才强。

第二,训练要注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般来说,一节新课,课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钟的训练,特别要注意训练题的数目不要过大,应用题的语言叙述和题目结构要清楚简单,不要在数字语言上干扰学生对本节课主要知识的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口述或口算一些问题,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但要注意训练题的形式,避免学生死套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第三,不同水平的学生训练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虑到这个实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在训练中也应经常安排两套作业,这样做,教师花费的时间和气力都比较大,但是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效果上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总之,在教学和研训的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最重要地一环是改进课堂教学。但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又与能否吃透教材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教师对教材的系统性掌握得好,又善于体会理解编者的意图,再有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那课堂教学一定会生动活泼。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范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洛南县三要镇中心小学 刘建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开展,数学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挂图、卡片等多种手段;运用游戏、故事、实践操作、媒体渲染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堂,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但是,通过反思不难发现,很多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教学活动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效果很不理想。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不偏离核心内容。

在教学设计与组织中,教学目标是特定教学内容核心价值的演绎。然而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很多教师在构建教学方案时,往往重过程设计而轻教材分析,更忽视对教材的整体分析。轻教材分析的直接后果是对教材的把握不准确,影响目标界定的精确性,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只有对教材、学生、教学策略全面系统的思考,才能真正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具体设计教案时,教师可以这样思考:一是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涵盖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内容;二是衡量学生能接受何种程度的知识、学习方法比较合适;三是教师考虑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提供怎样的学习材料,才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这些思考,教师才能提出有效的决策。具有可行性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核心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保障。

二、情境创设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有价值。

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高效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对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进行认真思考,还情境以本来面目,使情境真正成 1

为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最佳环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褪得繁华显得精华,让学生能体味情境蕴涵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情境创设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有效地情境创设,要尽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情境,真实的情境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任务的真实性使学生能确切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激发起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出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教授的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睡眠现状令人担忧,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初中生睡眠严重不足。提问:同学们在这句话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2/3是什么意思?(生:把全国的小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有2份的小学生睡眠不足。)师:这个分数还能告诉我们什么?„„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分数知识的学习,回归到现实空间,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厚,理解更为透彻。这些数据来源于网络、权威部门和专家的调查统计,选择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素材,真实可信。这些内容具有丰厚的现实内涵,较好的解读分数意义的抽象内涵,较为准确的表述每个分数的情境意义,并使学生最终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意义,同时也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合作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克服小组合作学习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等弊端,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呢?

1、小组合作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当今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足,这 2

时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明晰正误,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让学生对平均分有更深刻地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为对和错两个阵营,我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正反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商量对策,并推选出代表。辩论开始了:只见正方代表把手中的圆形纸对折,沿折线把它分成了两份:我把圆分成了两份,这里的每一份是不是圆的二分之一?反方代表点头称是,但不慌不忙的也拿起一张圆形纸,两手随意一撕,圆形纸变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份:你们看,这里的哪一份是圆的二分之一?正方毫不示弱的说:你们没有平均分,只要平均分就是。反方又说:题里没说平均分,你说这种说法对吗?„„通过辩论,双方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必须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才能用分数表示。这时分数的概念才真正被纳入了同学们的认知结构。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合作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合作时机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需要合作探究,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结论。当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依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可以从他人的思维成果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学生不仅能深化对知识地理解,而且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是一个情感场,学生们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感情上每一节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要在平等的前提下,严爱有度,走进 3

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信心,给学生温暖,给学生希望,给学生可以触摸到的未来,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也就能够达到美国教育家巴士卡利亚“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就能把他培养成优等生”这样的境界。

请把你的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的微笑,会缩短师生的心距,会激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习。如在一次上课时,整节课我的表情都很严肃,学生的表现也不是很好。下课后,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同学说:老师今天不知怎么了?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没有笑过,真希望老师能笑一笑,我们就更喜欢数学课了„„多么小的需求,多么实在的要求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微笑着点点头,微笑着面对学生,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其

一、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其

二、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其

三、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一堂有实效的数学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新理念、高效率”课堂展示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目的是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扎扎实实地上......

    浅谈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性:即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要提高英语课堂教......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济源市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研 究 报 告 济源市思礼镇洛峪学校课题组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课改下,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充满个性化而且使自己的教学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教学任务和质量,改变一味的追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常规训练总结学习

    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大多数年龄只有6岁左右,来到新的环境,接触新的老师和同学,周围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新鲜,充满的吸引力。很多同学自制力不强,很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干扰,做......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五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性进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结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