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

时间:2019-05-15 02: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

第一篇:“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

建设安全社区道路交通安全组工作方案

“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居家安全是建设安全社区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居家安全。按照建设安全社区家居安全促进项目建设工作的要求,结结我镇的实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安全社区的工作要求,围绕居家安全工作目标。从居民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安全问题入手,大力开展各项促进镇域内居家安全的措施,排查安全隐患,有效整治存在的居家安全问题,基本控制隐患问题的增量,实现居家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动态化管理。

二、实施范围:全镇所有村(居)委会

三、工作目标

(一)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居家安全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居家安全和健康意识。

(二)调查摸底,掌握社区公共设施和居民家庭设施设备的安全及维护情况。

(三)督促整改,有效整治社区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基本控制安全隐患问题的增量,实现居家安全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动态化管理。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调查摸底阶段(2011年2月—4月)广泛宣传,发动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安全社区工作,同时,对居家安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掌握居家安全的现状及基本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全面推进居家安全工作打好基础。主要工作有:

1、制作宣传板面、发放告居民书及相关宣传资料,使广大居民了解创建安全社区的目的和意义。

2、召开各村(居)委会安全干部、安全志愿者会议,同时培训相关调查摸底业务知识。

3、开展社区公共设施、居民家庭设施设备安全情况调查摸底。四是汇总和分析调查情况,制定干预方案。五是对近2年的社区居民伤害情况进行分析,制定相关干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和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5月—8月)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居家安全干预方案和工作安排,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推进居家安全的整体提高。主要工作有:

1、对社区居民进行用电、用气、防盗、防偷等安全知识培训,广泛宣传居家安全的相关知识。

2、整治社区公共设施安全隐患。

3、组建救护志愿者队伍,开展逃生和救护技能培训。

4、依托社区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讲座。

5、分期分批开展家庭用气安全检查和检测。

6、指导和督促社区居民对家庭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7、针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三阶段:持续改进和评审阶段(2011年9月—11月)认真总结居家安全整治工作,组织人员对前阶段的工作成效进行初步评估,进一步改进干预方案和工作措施,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基本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居民安全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同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和归档,迎接上级部门的评审,对评审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完善工作方案,及时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居家安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安全社区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安全社区工作的总体目标,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项目工作目标,推动居家安全促进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严格要求,落实责任。居家安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细致地对辖区内的居民生产、生活、设施设备等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和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同时,强化工作责任,层层分解治理职责,落实整改任务,做到不走形式、不留死角,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广泛宣传,强化措施。加强对辖区内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居家安全知识,提高社区居民们对居家安全的认识。同时,加大工作力度,对发现存在居家安全隐患的、能够立即整改的、由工作人员或居民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劝告居民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依据有关条例,进行强制整改,以降低辖区内安全隐患问题的增量,防止居家安全事故的发生。

设安全社区居家安全工作组

赵巷镇建

第二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单项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任务。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在“人”,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阶段。

在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这两个概念。正确认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工业化,使GDP在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达到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将新世纪初的“总体小康”水平,变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全体人民都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作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阶段性反映,与在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努力方向上都是完全一致的。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第一,时限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单纯是党和国家在至2020年期间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是一项更长期的战略任务,它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第二,重点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兼顾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建设。注意着重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矛盾。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主要任务是在兼顾加

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建设,努力完成所规定的经济计划指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的关系还表现在: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把全面小康的目标简要概括为“六个更加”,其中包括“社会更加和谐”。并且提纲挈领地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基本原则。但总的说来,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党的十六大还未能将就如何进行“社会建设”做一个专题来系统、全面地加以阐述。此内容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六中全会和总书记胡锦涛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得到了系统阐述和完善。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和需要,针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有利于党和国家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方面的发展与经济方面的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主要是:资源能源紧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体制的深化改革进一步触及了深层次的矛盾问题;社会组织管理面临新问题,等等。只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力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新的杰出贡献。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第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完成此项历史任务。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三篇:专题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专题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时政背景

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

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

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材料二: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二、典型问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3)这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4)这是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5)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2.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

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

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迫切

3.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但它们又密切联系,互为条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言,建设“和谐社会”不仅是对“全面小康”的坚

持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目

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它们共同统一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4.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谈谈你的看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

力。(2)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

(3)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6)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解决好“三农”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扶持弱势群体、逐步消除城乡

差别,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5.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什么?简述其理由。

(1)最根本的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这是因为: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

己的发展。④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才能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⑤社会主义初级要把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

点。

6.科学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既是前提与保证的关系,也是途径与目标的关系。因为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建设之中。

7. 国家还存在着哪些不和谐的因素?(至少说出三个方面)

(1)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

(2)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

(3)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应得到的补偿不对等。

(6)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力多,城镇就业压力大,就业矛盾突出。

(7)人口增长速度快,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等等。

8.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哪些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请为消除这些

不和谐的现象献计献策。

(1)一些人诚信缺失,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②社会风气颓

废,各种赌博行为泛滥。③道德素质不高,精神空虚,封建迷信活动屡见

不鲜。④法制观念淡漠,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⑤腐败现象屡禁一止,部门腐败和行业腐败依然存在。

(2)对上述与社会主义社会不和谐的现象,我们必须: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国家;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

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③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使全体人民懂得依法

律已;⑤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8. 举三个事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

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9、青少年学生怎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1)要树立崇高理想,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2)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

(3)在社会实践中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建设中去,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

(4)坚决同一切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为作斗争。

三、探究与实践

例题一: 为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某校初三年同学开展了一次社会实

践活动。

(1)假如你要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一份与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

相关的“提案”,你打算选择关于老百姓的哪些热点问题?答:看病贵,读书难,住房问题难解决。

(2)通过调查与观察,你认为当今社会上还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3)针对所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你准备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例题二: 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人心,各

地各单位纷纷行动,落实到实处。某学校提出构建“和谐校园”。

(1)请你为该校构建“和谐校园”征集活动形式。(演讲比赛、主题班会,黑板

报、宣传画报,调查报告)

(2)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你所在的班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召开主题

班会,请你为班会设计一个主题。(构建和谐校园,从我做起)

(3)为了这次班会,班主任请你对校园不和谐现象进行做一次调查,你调查到

哪些不和谐因素?

(4)针对所调查到的不和谐现象,请你向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例题三:料一: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创建平安校

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具有重大和现实的意义。

(1)为什么国家如此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答:(1)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意外

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答:社会: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

强立法和执法,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意识,严禁打架

斗殴。同时,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开展逃生、救护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家庭:父母对未成年人要尽到保护的义务,用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

人,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安全意识的教育。

自身: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积累生活经验,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3)围绕上述材料,以你所在班为单位,以“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将我校创建成一所优质文明的学校,提高我们广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克服和纠正学习、生活中的不文明言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特提出如下倡议:

①、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认真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文明学生。

③、积极参与“创文明学校,做文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④、增强道德和纪律观念,举止文明,礼貌待人,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乱扔垃圾。⑤、做到考试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积极举报各种不文明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投入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活动中,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做一个举止文明的中学生。

XX中学XX班XXX

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又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伴随这一新的战略思想的提出,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芽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两个不同的战略思想,具有不同的含义。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单项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任务。众所同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使我们的社会成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都属于社会建设的范畴。也就是说,和谐社会只是我国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而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提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是说,小康社会的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建设。哪一方面的任务完不成,都不能叫做小康社会。因此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而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任务,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社会作为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社会,更要追求和实现社会的和谐。即使到了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和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决不是暂时任务,而是长期的目标。不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而且在整个漫长的社会主义社会都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而小康社会的建设则具有阶段性。小康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目标。到20世纪末,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这一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一个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因此,必须紧紧抓住2l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整个现代化建没的重要任务。但这种任务具有阶段性,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任务即告完成。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在“人”,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在“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厂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主要特征讲的都是社会关系,着眼点都是在“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质也是讲人的问题,只有做好人的工作,整个社会才能和谐。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需要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个方面不能齐头并进,不分主次。由于我国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才能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就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指标,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实现。同时,经济是基础,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心在“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在“经济”,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互相不可取代,但彼此之间又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身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小康社会的建设包含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小康社会的时候,已经明确指出,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同时也需要社会更加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应该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能想象只有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文化繁荣,而没有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因此,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的同时,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和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各种利益关系相互缠绕、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的情况下,构建和谐社会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另一方面,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古人云:天下祥和在民富,天下可忧在民穷。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要使社会实现和谐,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经济,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只有通过发展政治,既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又坚持以法治国,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恰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支撑。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只有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的失败教训。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面临一些复杂而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和理顺各方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可以保证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常说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这里说的稳定其实就是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确是勿庸置疑的。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保障。政治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离不开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主要特征的第一个,就是民主法治。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观念得到增强,使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落实,这本身就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推动政治建设是完全一致的。而且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就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为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文化建设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这些都离不开社会的和谐。因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如果社会充满矛盾,人们之间互相对立,很难想象他们会去追求崇 高的理想信念,去创造和繁荣文化事业。因此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切身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质。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人们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这种情况有助于激发人们投入到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的创造活动中去。社会越和谐,越有活力,人们对精神生活就越重视,这势必促进文化的繁荣。此外,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这对促进全社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政治的进步、文化的繁荣,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有利的条件,因而必然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无论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或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五篇: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过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没有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标准;一些现代化指标同国际通用标准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经济领域和经济体制、政治领域和政治体制、文化领域和文化体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还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所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小康社会程度的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达到的水平不平衡;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在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同时,使社会更加和谐;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可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切实保证和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在全社会切实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好各个社会阶层以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从而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要经过艰苦努力,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民主法制环境。社会主义民主是体现绝大多数人意志的新型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秩序,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团结,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必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社会安定就是社会平安、稳定,包括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与社会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有序强调的则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有章可循。政治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权力授予和权力运行要代表人民的意愿,符合民主程序,权力监督制约完备有效。经济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为企业、市场、政府的功能定位要正确,行为方式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思想文化领域的有序,主要表现在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上。社会生活领域的有序,则主要表现为坚持共同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前提下的充分个人自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和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友爱强调的则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条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是全面性的,要使目前达到的小康从低水平发展到更高水平、从不全面发展到更全面、从不平衡发展到比较平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全面性的,要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并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这个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只有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协调发展,才是全面、真正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具体地表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之间的和谐、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是有机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而发展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当然,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困肯定会导致社会不和谐。马克思就曾经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然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这个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城乡发展存在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存在的事实上的发展机会不均等,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着消极的影响。这些差距的逐步缩小,这些不协调、不平衡、不均等的逐步消除,都要靠发展来实现,都要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实现。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提出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就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就要努力地使社会更加和谐。因此,我们在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奋斗

下载“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全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各行各业,关系到千家万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