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时间:2019-05-14 15:3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第一篇: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摘要:学习力是竞争力的根本,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当夸世界的潮流。社区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建立学习型社区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更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文章从宣传终身教育理念、整合资源、组建社区学习型组织和法制建设方面,对构建学习型社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习型社区;和谐社会;构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意味着操纵和支配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力量不再是血亲、权力、金钱,而是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能力经济。面对这一新形势,顺应时代发展,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看,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必然要求。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发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及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一)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1968年,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在《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肯定并多次提出这一概念。该报告认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那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型社会。”1972年10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专门通过了一项决议,强调该报告的重要性。不少国家和地区把“学习型社会”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来描绘本国和本地区教育发展蓝图。

我国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5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峰会上深刻论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他提出了“中国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十六大进一步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学习型社区的基本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认为,学习型社区是指以社区终身教育网络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能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社区。具体内涵为:学习型社区是以社区文化为背景,广泛开展各种学习活动的社区;是社区成员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终身学习的社区;是以社区学习者为中心,围绕保障社区成员学习基本权利和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需求的社区;是以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社区,是以促进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的社区,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社区。

(三)学习型社区的特征

学习型社区有如下特征:(1)社区内基本形成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共识和氛围。全体社区成员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成为社区居民的内在需求。(2)各类教育资源实现整合、开放、共享,基本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学习需求,如中小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老年大学、图书馆、科技馆等。学习设施完备、先进,师资力量强,学习场地充足,教学仪

器先进,能够充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3)制定了政策和制度,建立了社区全民终身学习领导机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引导和鼓励社区成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满足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保证社区居民的学习活动能够无障碍地顺利完成。(4)各种学习型组织普遍建立,如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事业单位、学习型社会团体和学习型政府机构等,社区组织和成员善于不断地学习,强调全员学习,强调全过程学习,强调团体学习。整个社区呈现出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局面。(5)居民对社区终身学习认知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较高。(6)社区成员的精神文明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7)社区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程度高。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作用与意义

(一)是学习型社会的社会载体和重要环节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要素或环节组成的。学习型城市一学习型社区一学习型组织(单位)一学习型家庭,这是它的不同层级或层次的要素。这些要素称之为学习型组织集群。由于这些纵向和横向要素的内在联系及系统整合,共同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社会建设系统工程,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体系或目标集群。从学习型社会内部结构来说,学习型城市、社区与组织,则是学习型社会的组织基础和社会载体,而学习型社区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和层次。

(二)是社区居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发展其才能,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其内涵为:一是人本身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发展,消灭任何束缚人的一切才能自由充分发展的障碍。二是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种手段。从学习型社区中及时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营养,使其道德、情操、智力、体力和审美、创造美的能力高度统一,和谐发展。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全面发展即“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三)完善社区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建立学习型社区,能够在学习中破除社区居民及社区组织的思维和行为惯性,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做好社区主人,做好社区自我管理。

(四)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开发人力资源的源泉

学习型组织努力使员工丰富的家庭生活与充实的工作相得益彰。学习型组织对员工承诺支持每位员工充分的自我发展,而员工也以承诺对组织的发展尽心尽力作为回报,从而实现组织最高目标。这样,个人与组织的界限将变得模糊,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消失,两者之间的冲突也必将大为减少,从而提高员工家庭生活的质量,达到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当前城市与农村社区居民家庭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习氛围不浓厚,家庭成员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不高,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的家长忙于生计,一天劳累下来,回到家哪会想到去学习什么或还有什么学习计划;有的家长无所事事沉迷于麻将或舞厅,对自身要求不严,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由于家长不带好头,造成小孩也放松学习。二是家庭结构和关系的变化,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农村,年轻父母大多数外出打工,家里仅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一般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意识不强,对小孩谈不上学习辅导或营造学习氛围。三是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一些家庭期望值过高,对子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沿袭“棍棒下出孝子”的信条,无形中加重了少年儿童的心理负担。一些家长缺乏自律,吃喝玩乐,道德失范,生活上攀比,养成一些少年儿童好逸恶劳的习惯。四是社会对家庭学习的影响。一些媒体对价值观、消费观的宣传不当,黄色书刊、音像泛滥,打架斗殴频繁发生,使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五是家庭潜在危机影响家庭学习。一些家庭因父母离婚,争吵不休,少年儿童缺乏家庭温暖;一些家庭因债务负担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儿童学习;一些家长下岗失业,少年儿童生活压力加重等等。

学习型社区是以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的基本学习权利和终身学习需要,旨在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而创建的一种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学习型社区里,每位居民把学习作为基本需要,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家长通过学习,实现自身观念的现代化。家长不断学习,带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学习不再是义务式责任,而是一种内在的需要,是享受愉悦。在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使家庭成员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构建学习型社区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的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正向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发展,各方面正在探索中建设。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社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在社区内形成奋发向上的学习风尚

人的一生是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我的过程。社区成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各级党政领导和各类媒体要大力倡导和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居民对创建学习型社区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使社区成员形成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重视学习,爱好学习,主动学习,实践学习的浓厚风气和良好氛围。

(二)整合资源,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学习型社区的构建,需要构建活动的支点和物质基础,建立各种学习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和学习场所。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1.完善教育网络,加强各种组织资源的整合社区区域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组织管理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要把它们的优势整合起来,形成社区教育工作的合力。可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全社区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组织落实;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明确教育、民政、文化、人事、劳动、财政、工商、税收以及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把关心、支持社区教育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各尽所能,为社区教育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2.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社区内“有钱者、有力者、有闲者、有需者”的积极作用,加快社区人力资源的整合。可根据社区教育需要建立专兼结合和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富有社区教育特色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专职人员主要是在现有的社区内教育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中统筹安排,兼职人员按照教学工作实际需要延揽聘用。社区内有在职的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有离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他们在多年工作中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是开展社区教育极其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可以把他们组成一支社区教育的志愿者队伍。建立诸如社区德育宣传服务队、专业司法服务队伍、老年艺术宣传服务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队、社区义务法制辅导员队伍等。

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当地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除了发挥各种国家机关等正式组织在构建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外,特别要重视社区志愿

者队伍。总之,要充分挖掘人才,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3.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首先,引导社会各方面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或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发展社区教育。其次,了解社区内社区教育硬件设施情况,努力打破单位界限,引导社区内各单位向社会开放已有的服务性设施,由开放发展到社会联办,再进展到以社区兴办为主,加快发展社区教育机制,做到横向联系、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驻共建共享,促进驻区教育资源逐步向社区开放。根据社区教育的需要,对全区各类物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拓展社区物质资源的功能,挖掘潜力,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社区物质资源的整合,建立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学院,形成社区教育各种网络:一是教师、医护人员及公务员等人员的业务进修、在岗培训等继续教育网络;二是有关人员岗前、岗后培训,转岗、再就业培训等职业技术教育网络;三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会实践等青少年校外教育网络;四是依靠社区学校统筹安排人口、家政、计生、科普等为市民提供服务的市民教育网络。总之,集基础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自学考试、资格证书考试、能力等级证书培训、老年教育、扫盲教育、青少年成长教育和各种闲暇教育为一体,而且实现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面。当然,这是一项庞大的基础工程,除了社区各种物质资源整合之外,需要巨资投入,政府要将这些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三)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相互学习和团体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叶忠海教授指出,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区的基本要件,学习型社区是由一个个学习型组织组成的,没有一个个学习型组织就没有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是指社区内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事业单位、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中介组织等。通过建立学习型家庭,加大家庭生活的知识与科技投入,促进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生儿育女、家庭婚姻、家庭赡养、个人进步、闲暇娱乐诸方面知识化、科学化,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建立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增强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革新能力和成长动力,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把学习引进党团组织的活动中,以加强党团组织自身的建设,提高党员和团员的政治素质和社区工作能力。

在学习形式上,开展相互学习与团体学习。在社区中,蕴藏着包括教授、学生、领导、普通工作人员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才,居民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居民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长,达到共同提高。开展团队学习,要注意营造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学习气氛,加深沟通,自由交流。

在学习内容上,通过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可以从内在文化教育包括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取向诸方面有效提高居民现代素质,培养公民意识,调动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区参与精神;通过学专业、学技能,培养居民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和吸引特色人才,促进社区成员与决策机构合作,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状况,把社区建设与国家富强、建设小康社会融为一体,开创居民安居乐业和社区生活发展新局面。

(四)加强法制法规建设,为学习型社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在推进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区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日本,在1990年6月29日,颁布了推进终身教育的专项法律——《生涯学习振兴推进法》,终身教育已成为日本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终身教育思想也早已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各界及国民的心目中。目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区处于起始阶段,要根据实际,科学地制订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构建学习型社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罚、评价等制度和法规,比如社区学习网络开放制度、社区干部的任职制度、终身学习法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和援助自发学习和多种类型的办学活动,发展教育中介机构和终身学习市场。这既确保社会各方面在此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

保障社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和场合都可以利用任何学习机会来参加终身学习活动。总之,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手段,为学习型社区保驾护航,保障了学习型社区构建,保证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能建设良好的社区生活秩序,促进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建设文明美好家园。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区建设的主旋律,重心在基层,基础在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导。东丽区华明示范镇作为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典范,在村民整体迁入华明新市镇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针对社区管理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把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紧紧围绕服务东丽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总体要求,着力维护社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多措并举,先行先试,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对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一、创新组织模式,夯实社区管理服务基础

社区管理服务承担着支持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责,搞好组织建设是做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华明示范镇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成立了华明示范镇管理委员会,配强管委会党总支班子,班子成员由熟悉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处级干部组成,加强对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和领导。管委会下设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区事务办公室和城区管理办公室,建立起运转协调的基层行政管理机构。按照每个居委会3000户的规模组建6个居委会,在居委会成立党支部,在楼栋建立党小组,实行社区党政“一肩挑”。同时,每个居委会根据居民生活需要成立各种服务组织,搬入示范镇的居民在生产及经济建设中接受原村级组织的管理,在居住和日常生活上享受所在居委会的服务。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华明示范镇形成了街道党委、示范镇管委会党总支、居委会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新型社区组织架构和以村级组织(过渡型)、社区居委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执法体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推进示范镇社区执法体系创新,要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的“三利于”原则,办实事、解难事,夯实社区工作的群众基础,保证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一)创新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升社区执法水平。经市、区两级批准,华明示范镇成立华明示范镇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交管办公室、城管办公室,区建委下设华明市政管理站,园林绿化管理站,确保了从社区整体管理到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综合执法、市政、园林等各项执法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重大问题由管委会牵头,各部门协作配合,实施综合执法,形成一个单位牵头,多个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一起上的工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多头执法、分散执法、重复执法以及执法懈怠等问题。另外,在示范镇管委会的牵头下,各执法单位与相关职能科室做到了四结合:一是执法部门之间的有机结合。如治理燃油三轮车违章行使、非法营运等问题,交管办人员不足,就从城管办和执法队抽调20名人力,集中时间,配合交管办统一行动。二是执法部门与物业公司结合。针对乱摆乱卖、私搭乱盖、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治理。三是执法部门与居委会结合。如开展居民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除陋习,遵纪守法等宣传教育活动。四是执法部门与经济办公室结合。着力解决里空外卖、占路经营、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问题。

(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区治安安全。为维护社区治安稳定,公安东丽分局华明派出所在认真分析辖区治安特点的基础上,把全方位、立体化防控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构建警防网、民防网、技防网三网并举的打击、防范体系。一是构建以监控探头和红外线自动报警器交叉防控为主体的技防网体系,设置30个液晶显示屏,由专业人员实施24小时监管。

目前,华明家园内安装了1100多个电子眼,基本上覆盖了居民居住区、街道、广场、银行、商店、停车场等。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实现技防、警防、民防联动。二是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强化警防网建设。派出所加大警力投入,不断加强巡逻防控,组建由12名专职巡逻民警组成的专业巡逻队,以活动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延伸,形成了警车、电瓶车、步巡相结合的巡防模式。为方便群众、加大警力覆盖范围,该所先后在华明家园内的6个社区建立了警务站,形成以派出所为核心,6个警务站为扩散点的网状防控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群防群治,构筑严密的“民防网”。以治保会为依托,以治保积极分子为基础,积极动员和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建立了300余人的物业保安巡逻队、治保会巡逻队、志愿者巡逻队、构筑起全方位的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有效维护了辖区的平安。

三、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

华明示范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率,对社区居民最关心、最需要有效解决的问题及时高效地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使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物业管理难题。针对社区物业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由社区管委会牵头,滨丽公司有关部门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问题,明确职责,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实解决措施。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社区管委会、滨丽公司、物业公司分别派员成立了受理群众投诉联合办公室,设立固定办公场所,设计制作《业主反映问题登记表》、《处办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做好登记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向相关维修单位和人员下达《处办单》,限时解决处理问题,由业主签字后反馈到联合办公室。针对物业公司和建设单位维修力量不足的现状,社区管委会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抢修队伍,对集中突发问题和常规维修人员工作日外出现的问题进行抢修,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或把群众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疏、堵”结合多措并举,根治社区管理顽疾。

所谓“疏”就是想办法、给出路、化解矛盾。“堵”就是对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者,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实践中,两者缺一不可,互为前提,互为保障。例如:针对“马路市场”和路边摆摊设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本着方便居民出行购物的原则,先后兴建4个菜市场,可容纳各类摊位510多个。既解决了“乱摆摊”这一顽疾,又为规范管理创造了有力条件,还为经营户带来收益。再如:不让居民封护栏,就首先做到社区治安防范到位,建立起“民防、警防、技防”三张网,几年来没出现入室盗窃案件;禁止“燃油三轮车”非法营运,就由管委会发放资金补贴,批量购置电动四轮车,进行电动车整体换代,既保护了社区环境,又提升了示范镇的整体形象;不让乱贴小广告,就在小区入口处和门幢入口处设立“宣传栏”和“宣传板”专贴小广告;不让设置大锅盖天线,就保障每套房屋通有线电视线路等。

(三)创新管理模式,疏通交通管理障碍。长期以来,华明街以运输行业闻名,运输户多,驾驶员多,交通管理问题也多。为疏通交通管理障碍,加强交警与驾驶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华明交管大队配合示范镇管委会成立“驾驶员协会”。“驾驶员协会”以为驾驶员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把帮助会员排忧解难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协会真正成为连结会员,沟通会员与交警思想感情的纽带。“协会”成立以来,围绕“文明交通社区创建”,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以交通安全知识及新市镇概况为主题的“华明新市镇驾驶员协会知识竞赛”;组织会员代表参加华明新市镇交通专题会议;召开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由华明交通大队警长、警员向会员们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组织观看交通宣传片,通过实例警示驾驶员时刻注意安全驾驶等。每年年底,“驾驶员协会”还组织召开年终总结会议,对优秀的会员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金、奖牌。为维护驾驶员的切身利益,“驾驶员协会”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引进保险公司人员进驻园区,负责电动车车险和园区内停车场的保险事宜,一方面维护了车主的利益,同时也保障了镇内的交通安全。

(四)以人为本,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与管理。针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街司法所配合社区居委会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制度,及时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核对登记,建立安置帮教档案,采用一帮一的方式确定重点帮教对象,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召开帮教会议、入户走访等形式,及时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做到预防在先,帮教随后,防止或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同时街司法所还与街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协作,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积极引导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自谋职业。目前,全街安置帮教人数为152人,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8%。按照区《关于刑释解教人员发放临时救济的通知》精神,在刑释解教的当月街道还为刑释解教人员每人发放救济补助款1600元,切实解决其燃眉之急。

为扩大安置帮教效果,街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还建立了延伸帮教工作机制,即:一是配合区司法局,把犯罪服刑人员请出来参观华明示范镇的建设,为其举办婚礼,以真情、真景、真事进行感化教育;二是以实际行动帮助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解决生活困难,为犯罪服刑人员解除后顾之忧;三是重大节日期间,由社区居委会采取座谈会、入户走访慰问等方式向服刑、劳教人员家属转达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爱,让服刑、劳教人员在监所内安心接受改造。

(五)突出服务,加强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一是结合平安东丽创建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治保会、单位保卫组织、调委会、治安联防队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协助做好外来人口治安管理;按照300名外来人口配备一名专职协管员的总体要求,全街配备213人的协管员队伍,其中:33名专职人员,村(居)180名兼职协管员,专门负责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二是建立街劳动服务中心,推荐外来务工人员到空港物流加工区、华明集团、华明新市镇物业管理等部门就业;协调相关部门为农民工缴纳、办理职工大病医疗和工伤保险;采取各种方式在计算机应用、手工艺编织、汽车驾驶、电气焊工等方面对农民工开展培训。目前,中心共安置外来人员就业2213人,培训887人。同时,严厉打击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华明街法律服务所,积极推行法律服务进社区,在社区内为外来农民工、经商户提供法律帮助。据统计,去年法律服务所调处涉及农民工工资和外来经商户及置换房屋等矛盾纠纷达200余起。四是尽最大努力安置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并在学籍管理、评优奖励、考试竞赛、文体活动、加入团组织等方面平等对待,解除外来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安心工作

芙蓉里东社区是一个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每年流入流出的务工经商人员达200人左右,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特点,芙蓉里东社区结合“讲团结、转作风、强本领、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对于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高度重视,从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理念出发,不断创新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社区实行属地登记制度,确保信息登记不遗漏;发挥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制度,规范运行全国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及时了解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信息以及相关信息变化情况,不断提高信息交流、查询、联系、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异地查询畅通,流动人口基础信息完整、准确。

实行流动人口管理日清、周结、月报制度。在社区开展“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制定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制度(四知:知育龄妇女姓名、知婚姻状况、知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知避孕节育措施;四清:流动人口情况清、基础教育对象和内容清、协会基本情况清、避孕节育随访对象清;四掌握:掌握政策法规、掌握辖区育龄妇女信息动态、掌握各类药具及用法、掌握计划生育基本数据)。牢牢把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及时登记、认清核对、及时注销”工作程序,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工作落实到每名包片干部身上,当天下班1小时前将登记情况上报,做到“日清”;每周将责任巷道,片区的流动人口全部走访复查一遍,及时调整和补充流动人口工作台帐,做到周结;每月将工作情况汇总上报“团结街街道综治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办公室”,做到月报。

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机制。社区的计生专干利用培训的机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发放《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指南》等宣传资料;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奖优政策,在实行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保证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提供零距离的计生政策、避孕节育和预防艾滋病咨询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服务;为她们建立了“姐妹QQ群”,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解决社区内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帮助妇女们化解“恩怨”。同时,社区还成立了DIY会员生活创意中心,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大家在编制过程中,相互交流经验,并根据群众需求,集思广益,不断编织有新意的作品,并将平时制作的工艺品定点在三洋广场商铺销售,流动育龄妇女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自己编织的手工艺品真正推向了社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强化宣传教育,完善租房管理制度,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首先,通过在辖区繁华地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其次,把流动人口宣传教育纳入全市综合治理宣传月和平安建设中。宣传月中向流动人口发放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通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手册》和《房屋租赁须知》1000余份,发放《致流动人口一封信》和《平安手册》1500余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市北区突出“民主、管理、服务”三大主题,积极探索以社区建设规模化、社区自治民主化、社区管理精细化、社区服务品牌化和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即“四化一加强”为重点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努力实现社区建设跨越发展,为建设国际化高品质特色城区提供扎实的基层基础保障。

一、以整合社区资源为出发点,逐步实现社区建设规模化。

以本次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着力解决部分社区规模小、社区用房小、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少的问题。一是适度调整了社区规模。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参照常住居民户数,对无物业管理或实行物业管理较少的社区,调整到3000户左右。实行物业管理较多的社区调整到4000户左右,使全区社区总数由113个调整到目前的80个。二是壮大社区工作力量。规模调整后,每个社区工作站一般配备社区专职工作人员8职,其中,社区“两委”专职工作人员职数统一调整为1正2副,社区党组织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职,社区党组织专职副书记和居委会副主任各1职),聘用专职社工5职(现有社区工作助理和新招聘专职社工)。社区工作站设站长1人(原则上,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兼任),副站长2人(原则上,1人由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居委会副主任兼任,1人由招聘的专职社工兼任)。新招聘的专职社工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三是有效整合了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目前,全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从调整前的平均45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606.5平方米,力争至“十二五”期间每个社区均建设一处1000平方米以上档次高、功能全的社区综合性服务用房。规范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统一、三大功能、四个窗口、五项服务、六大活动”规范化建设目标,将社区用房统一冠名为“社区服务中心”,统一“社区一家”社区标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办公、服务、活动三大功能区,办公区原则上集中设置社区党务、社区居务、社区警务、社区物业四大服务窗口,服务区突出养老、儿童、互助、康复、缴费五大为民服务事项,活动区主要组织居民开展学习、文体、网络、才艺、志愿、协会六大服务活动。

二、以扩大居民参与为突破点,稳步推进社区自治民主化。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区居民的自治活动,从制度和程序上进一步进行引导、规范和保证,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畅通民情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积极推进居民直选,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本次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加大了社区居民委会直选力度,在全区80个社区中,有43个社区采取了居民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二是创新民主管理体制。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主体的“两委一站一协会”社区民主管理新体制,通过在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工作站,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还在物业管理小区创建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依法自治、业主委员会依法维权、物业服务企业服务到位的“四位一体”管理体制,较好地解决了物业管理小区的各种矛盾纠纷。三是创新民主自治机制。探索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的 “2+X”民主自治运行新机制,培育了3378家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了2074个“一长八员”楼院协管会,推行了“八必访”、“八必报”、“九条线”、“十项承诺服务”的“88910”社区服务新方法,全面深化为民服务代理制,实现了居民自治从社区向楼院、楼栋的有效延伸。

三、以创新工作机制为着力点,规范促进社区管理精细化。

积极建立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合作互动的社区管理网络,实现对社区事务的责任承接、全面覆盖和精细管理,使各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到基层,服务于群众。一是设立社区工作站。按照“一居一站”的原则设立社区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实行居站分设、交叉任职、合署办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和水平,有效减轻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负担。在社区“两委”、社区工作站人员构成上,实行“选聘分离”。在职责分工上,实行“政社分开”。在民主自治上,实行“议行分设”,使社区更好地承担起日益繁重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二是强化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管理。以楼院为网格单元,合理划分责任包片区域。楼院党支部书记、居民小组长、楼院协管会成员和楼栋单元长协助做好包片区域管理工作。街道党工委成员对包片社区的管理工作负全责,结对科室协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健全区级联系领导、街道党工委成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的街道社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辖区内综合管理工作,研究决定重要事项,布置落实工作任务。公安、消防、城管、人社等垂直领导的协管人员,进入网格管理。水、电、气、暖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协助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和服务进社区,无缝隙、全覆盖。三是实施社区信息化管理。建设了区街居三级社区信息网络。完成集社区事务管理、信息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涵盖社区100多项管理和服务业务的社区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国内首个通过音视频即时通讯方式的“市北民情在线”网络服务系统。四是建立“10+2”社区工作考评体系。“10”即社区党建、社区居民自治与规范化建设、社区救助保障、社区卫生、社区计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10项社区单项工作,2为民主评议和创先争优两个方面。通过明晰标准、细化指标、量化责任、兑现奖惩等措施,激发社区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扎实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优质快捷地服务居民群众,努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和谐社区。

四、以提升服务水平为落脚点,努力形成社区服务品牌化。

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的目标,以“为民服务”为主题,在全区深入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一是努力打造民生创业沃土服务品牌。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实施民生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投资建设3700平方米的民生创业服务基地、35000平方米民生创业园,开办10处民生夜市,创办家庭创业小作坊,设立小额创业基金,形成了以创业培训、商贸流通、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现代物流等服务项目为主体的民生创业服务体系,使4000余户困难家庭走上自食其力的创业之路,其中1650户低保家庭成为致富之星。实施了大学生就业“亲情协助”活动,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全区540名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与2600名毕业回社区的大学生结成就业帮扶对子,提供就业信息,挖掘社区就业岗位,就业率达到90%。二是努力打造民生文化客厅服务品牌。把实施民生文化工程作为服务民生的突出任务,以文化凝认同、聚合力、育文明、促和谐。深入开展“我爱市北•我爱我家”主题实践活动,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社区图书室、居民学校等700余处,成立612支特色文化队伍,通过以广场文化、楼院文化和家庭文化为载体,年均举办100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紧紧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的中心任务,按照“一街一品牌、一居一特色”的要求,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培树了“党员在身边”、“社区帮您办”、“为民服务一线通”、“居民生活事事通”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社区党建品牌和社区服务品牌。三是努力打造民生宜居家园服务品牌。大力推进面向社区低收入困难群体的阳光救助工程,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民生创业为根本、社会互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应急救助为绿色通道,医疗、教育等救助政策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市北区民生指数评估与保障机制”,在全区建设了113处社区阳光互助家园,零距离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大力实施面向老年群体的“爱心助老服务计划”,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2张,并为全区9000户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为老服务一键通”,实现24小时应急应需保障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使1900户困难老年人得到每天2小时的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了集商业业态、旅游景点、人文内涵和环境再造于一体的天幕城、文化街、体育街等17条特色街群,形成了独特的“市北特色街现象”,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五、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根本点,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一是创新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按照构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行社区“大党委”模式。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下的,设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50-100人的,设立党总支;党员人数在100名以上的,工作基础较好,设立社区党委。目前,在全区80个社区中,设党委的34个,党总支的45个,党支部1个。社区内以楼院、楼宇、物业小区、路段为单位划分网格,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增设了社区书记1职、专职副书记1职。吸纳部分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等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委员或兼职委员,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推动发展的能力。二是大力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述职评议和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党组织的重大活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情况定期向党员群众公开,定期组织党员群众评议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成效,加强对党务公开的监督。三是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拓宽选人用s人渠道,切实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龄较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努力形成一支以45岁左右、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任职,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回社区任职,选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等,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四是着力加强党员管理。经常性组织开展“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围绕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搭建街道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联系帮扶生活困难党员群众,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方式,增强管理教育实效。

第三篇:谈检察机关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身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检察机关担负着依法治国的重要职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必须做出积极的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检察机关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具体应当立足于检察职能,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主动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工作。

一、靠发检察建议促进和谐

实践证明,检察建议在预防犯罪,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检察建议,首先要注重合理性,要讲事实,摆道理,这样才易于被相关单位所接受;其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犯罪发生的具体成因,管理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检察建议,要有的放矢,不能空穴来风;第三要有可采性,建议的对策要便于操作,便于实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际效果。

二、靠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维护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没有良好的社会治安作依托,几乎是不可想像的。提高公民的安全感,当前情况,就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检察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员单位,且负有法律的职能,所以更应承担更多的职责,更好地落实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要抓住“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措施不动摇,不但要强化“严打”力度,更要加强防范力度,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充分发挥督导、检查、协调的职责,把各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好,提高公民的安感度。

三、靠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检察机关应当有效发挥惩治犯罪、维护稳定的职能作用,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性质犯罪,以突出的打击成效,彻底遏制严重刑事犯罪势头,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和谐的社会局面,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四、靠预防职务犯罪 惩治腐败现象发展和谐官吏腐败历来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问题,也是影响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检察机关应当进一步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促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通过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取信于民。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清除腐败发生的根源,减少腐败发生的机会,从而创造廉洁的政务环境,增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五、靠强化法律监督实现公平正义创造和谐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标尺。检察机关肩负着法律监督的神圣使命,维护法律公正实施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法律监督;充分行使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四项刑事诉讼监督职能,坚决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裁判不公等突出问题;切实运用好民行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新型社区 构建和谐社会

张兴荣

〔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社区发展模式,建设新型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建议。

〔关 键 词〕 建设社区和谐社会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民政局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新型社区是城市工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培育中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六盘水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六盘水市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2004年市委、市政府实施银政合作以来,经多方筹措资金,相继投入30亿元,改造钟山大街、凉都大道、乌蒙大道(人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凉都城市品牌,这就对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提出了很多新的课

题。

一、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建设现状

六盘水市下辖四个行政县、区,98个乡镇(办),2004年年末人口300万,国土面积9914平方公里。经过2003年的社区整合,目前,全市共有89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六枝特区17个社区,盘县18个社区,水城县5个社区,钟山区49个社区。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2002年12月,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民政局关于推进全市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在全市启动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2003年,四个县、特区、区已全部出台了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有关成员单位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如《六盘水市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建设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六盘水市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等具体的工作指导性方案。同时,市和各县、特区、区都成立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副书记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分别从公安、财政、建设、劳动等部门抽调有关人员合署办公。各县、特区、区涉及到城市社区建设的镇、街道都成立了相应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市中心城区的4个街道和盘县红果镇、城关镇都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专门的城市社区建设办公室,做到社区建设有机构、有人员。

(二)建立城市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从2003年开始,市、县两级都建立城市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力地推动城市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社区建设试点。2002年,根据市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意见,决定在六枝特区平寨镇团结路社区和钟山区区府路社区、红岩社区进行了城市社区建设试点。三个社区都根据要求制定了具体的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了社区领导和工作机构、开展了社区环境、治安、卫生、文化、警务等工作。

(四)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2003年,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推开城市社区建设,市中心区和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城所在镇100%完成了社区规模调整和资源整合。市中心城区的49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警务室,做到一区一警,社区治安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当前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市、县、街道三级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文件,开展了警务进社区工作,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但是,我市城市社区建设启动较晚,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社区建设处于初始阶段,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特别是社区办公用房严重不足。大多数社区没有办公用房,有的是租用,有的是借用,有的根本没有办公用房,只有极少部分社区建有办公用房。二是服务进社区内容单一。目前,我市警务、烟草、双拥等已基本进入社区,但卫生、教育、文化、科技、法律、娱乐、助老、扶孤、帮教等其他服务还没有真正进入社区,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三是社区干部待遇低。我市社区干部工资待遇非常低,在全国和全省都最低的。以前,每个社区(居、村)干部每月工资10元,经过2003年的调整,目前,社区干部工资每人每月在120元到260元之间,大多数社区干部做工作都是在无私奉献。四是社区干部综合素质与建设和谐社区要求不相适应。我市社区干部大多只有初中、高中文化,大专和本科文化的极少。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时不能全面理解,在贯彻实施上不能完全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五是社区自治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社区基本上成了街道、乡镇一级政府的腿和脚,许多本应是街道、乡镇一级政府自己的事,却成了社区的主要工作,而社区自治和社区事务却很少开展,或者开展得不够理想。这就需要政府职能尽快转变,不要把自己的事给别人做,让社区真正自治。六是社区自治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大多数社区都制定的一些工作制度和办法,但是还不够规范,比如社区居民议事程序、会议记录、服务规定等都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三、六盘水市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新变化

(一)社区服务对象扩大化。社区服务对象面临着“一变四增”:社会成员的“单位”属性逐步弱化,大量“单位人”向“社会化”转变,新兴的多种所有制成份的“无主管”企业增多。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的外来流动人员增多,下岗失业人员增多,老龄人口增多。这些变化导致城市社会人口教育和管理工作弱化,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代替过去单位式管理的全新管理模式。

(二)政府职能基层化。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的改革,原先由政府代替社会承担的如退休职工管理、住房、医疗、就业等许多职能都将由社区来承担。城市社区的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三)管理行为民主化。社区居民的多元化和社会化,迫切要求社区管理从传统政府行政管理模式向民主、自治型管理模式转变,把传统

街居组织由政府的“脚”变成社区居民自己的“头”。

(四)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的不断扩展使社区构成的基础单位呈现多样化,城市区域(社区)之间差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明显,要求社区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走出各具特色的新路子。

三、建设六盘水市新型社区的几点建议

要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新型社区发展模式,建设符合六盘水城市发展目标的新型社区,为凉都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新型社区建设。

(一)大力推进社区自治。总的原则是以党组织为核心,议行分设。社区党组织在街道(镇)党(工)委领导下,充分发挥领导社区发展的核心作用,对社区的总体工作实施领导。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是社区的权力机构,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社区常设的民主议事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作城市居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社区在保留部分协助型的职能外,主要职能转变为按照民主性、自治性的原则,把社区内的各类社会单位和社会成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办好大家自己的事情,使社区真正成为广大居民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二)全力推进服务进社区。2004年,全市推行警务、教育、卫生、体育、烟草专卖等服务进社区,使社区治安形势发生了质变,生活更加方便,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称赞。实践充分证明,服务进社区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创造一个适宜的人居环境,必须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强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切实做好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等社会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建立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维护社会福利设施和社区内的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和市政设施等。做好社区退休、失业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等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就业、保障服务等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国家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互动共进,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形成社区居委会主办,社团运作,居民参与,有关部门指导服务的社区服务新机制。

(三)努力建设学习型社区。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社区居民的构成日趋多样化,知识文化素质差异性较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是当前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职责。社区要通过引导、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都是学习之人,时时都是学习之机,处处都是学习之所”的良好氛围,努力把社区建成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为建立学习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努力建设文明型社区。市民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社区建设水平,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和投资环境。六盘水正在打造凉都城市品牌和积极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事关全市300万人民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都承担着具体责任。要充分发挥文体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社区群众文娱、体育、教育、科普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养成文明风尚。通过建设文明型社区,为凉都城市品牌和争创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安居型社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激发社区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基础设施完善、治安环境良好、群众安居乐业是新型社区的重要目标。社区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功能,加强法制宣传,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失足青少年帮教、流动人口管理、防火防盗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路不拾遗、和睦成风、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完善社区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服务功能配套,做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地面绿化,为广大居民安居乐业创造必要条件。

建设六盘水市新型社区,我们必须敢于创新,突破传统体制下的单纯行政性管理模式,超越以往社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以适应凉都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

第五篇:创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创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创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亿万人民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旋律的演奏者。

一、什么是学习型

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家庭模式。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生活方式,家庭的学习弥散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这种学习不仅来自于书本,更多的来自于生活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实现了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家庭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围绕着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玩,又包括着家庭的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包括家庭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由此而影响支配着家庭的生活方式。

学习型家庭的学习方式是“自主”,自己制订目标,自己选择内容,没有一个统一模式,不是你要我学,才学;而是我要学。终身学习的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二、学习型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和谐就是和平协调,体现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协调、引领和凝聚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中得来的,在学习中提高的,在新的世纪,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社会对每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的相互适应、协调、引领和凝聚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学习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不学习将无法协调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不和谐将带来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学习不再只是学校的事,不再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的事,而是全体公民的事,是每一个家庭的事,是每个人家庭成员一生都要面对的事。

1、学习是引领21世纪家庭生活的主题

随着我国入世,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专家预测,新世纪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超过过去一个世纪,我们常说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以全球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实质是教育经济,它不是书本经济,也不是学历经济,而是“学力”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知识爆炸、信息骤增,那种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认为学习是孩子的事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有专家指出,一个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大部分知识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继续学习获得的。而且,由于高科技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比如虚拟超市,网上购物,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也得不断学习。另外,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使人们有了全面发展的可能。个性的完善、精神的丰富、创造潜力的开发使人享有高品位的生活,这也要通过学习才能达到。所以,“学习”将成为大部分家庭最明智的选择,成为21世纪家庭生活的主题。学习型家庭为家庭成员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在家庭的每个成员中,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是无限的,较强的学习能力为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条件,让每个人都可以在学习中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为家庭和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一个和谐的家庭又为社会和谐培养了健康的社会细胞,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2、学习成果是21世纪家庭财富的主要标志

我们曾经有一个口号,叫做“劳动致富”,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里,“知识致富”、“智慧致富”成为共识,而知识和智慧是在学习中积累的,学习已成为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开启富裕之门的钥匙,学习成为每个人一种回报无限的投资。我们都知道谁最拥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拥有更多的财富。过去有一句话叫做“家有万贯不如身有薄技。”“万贯”可以坐吃山空,“薄技”却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永远管用的“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未来家庭的幸福,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充裕,还有家庭成员心灵的丰富和共同的精神追求所维系的高尚情感。因此未来家庭最为宝贵、最有增值潜力的财富,不是金钱、股票,而是智慧、知识和创新能力。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家庭是学习的团队,学习带给每个家庭最高的奖赏是“快乐”。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通过学习可以得到身心的愉悦,有了学习,才能生活着并快乐着;有了学习,工作着并快乐着。快乐的生活每一天才是家庭生活的理想目标,更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条件。自主的学习让每个人找到自我,不管是已退休的还是下岗的,学习可以提升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学习型家庭的最高境界是让家庭中每个成员在学习中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让每个人在学习中与时俱进,和谐地发展。

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选择了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幸福与和谐,选择了学习型家庭就是选择了成功的人生。因为学习是和谐家庭的精神支撑,学习型家庭则是和谐社

会的强大基石

3、学习型家庭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最大贡献

有人把创建学习型家庭称作21世纪“家庭的革命”,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就认为:“终生教育概念的提出可以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比”,“学习型社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未来的文章版权归好范文 wenmi114.com作

者所有!教育发展和学习活动所构思的理想社会图景,“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如果我们社会大多数家庭都能建成学习型家庭,那么,我们国家人的整体素质必然会大大提高,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包袱就会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高素质的国民素质为高水平的社会和谐奠定了基础,因此,通过学习促进人的素质提高,是21世纪家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

三、怎么样创建学习型家庭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更没有凝固不变的家庭教育,所以对每个父母来说,都需要不断学习,通过学习达到自我改变,自我完善,与时俱进,与孩子共同成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创建学习型家庭呢?

1、探索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学习方式

家庭是千差万别的,家庭学习的模式也是多姿多彩的。对不同的家庭而言,其学习方式却会因地制宜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可以这么说,在千姿百态的学习模式中,没有一种模式是最好的,只有一种是最适合自己的。从学习的途径的维度分析,学习模式可以分解为:文本学习模式,生活实践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模式,人际交往学习模式。这些学习模式互有优势互相补充,适应于不同的家庭成员,每个家庭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的学习模式,可以以一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也可以多种学习模式交替使用,选择的学习模式是否合适,以学习的效果来检验。

2、在时间的缝隙中学习

一天24小时,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公正的。现代生活的节奏愈来愈快,时间愈来愈紧张。工作这么忙,竞争这么剧烈,还有什么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怎么办,最好的办学是在时间的缝隙中学习,譬如说在双休日学习,在节假日学习,在晚餐后学习,在时间的边边角角中学习。如果我们把一天24小时划分为三块:上班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可支配的休闲时间。如何提高休闲时间的文化含量,将成为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关键所在,工作再忙,时间再少,也可挤一点时间学习。这种学习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为个人进修学习时间,第二类为全家分享时间,其中包括共同讨论家庭事务时间,全家共同阅读时间,全家相互谈心沟通时间,这三种时间属于家庭成员共同时间,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来共同创造。

当前的家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社会竞争愈来愈剧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二是每年每月休闲的时间却越来越多,除了每周双休之外,一年之中还有三个长假。前一个特点给学习带来紧迫性的同时,也给学习带来了时间上的压力,而第二个特点则恰恰为缓解时间上的压力提供了条件,学习可以让我们的休闲时间变得丰富多彩。

学习不仅可以渗透到我们的休闲中,而且可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中、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学习时间的渗透使学习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学习从“阶段性”向“活到老,学到老”的全程性转变;家庭成员从“各管各学”向“共同学习分享交流”转变;学习时间的合理计划方案之一:让一天24小时中的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一用于看书读报,学习分享交流沟通运动锻炼,提高家庭生活文化含量,那是生活中的一件要事。方案之二:每个双休日,作为父母,不管工作再忙,时间再紧,也要挤出一块时间,作为家庭共同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家人相聚共同时间的数量多少与品质高低是家庭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

3、读万卷书是学习,行万里路也是学习

家庭学习不同于学校学习。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反思、体验、感悟更是学习。家庭的学习弥散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在家庭的每一个细胞,可以这么说,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当你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现代科技的时候,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学习。如在一家人游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领略祖国美丽山水,欣赏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投入大自然的怀胞,感悟社会的多姿多彩,这无疑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种立体的阅读,用双腿去体验的学习和感悟。

4、学习为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学习不是为了装饰门面,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你想改变孩子吗?那么首先要改变父母自己,如果自己不改变,不转变观念,不转变教育行为,最终孩子也无法改变。

学习型家庭的学习成果并非都可以“物化”的,大量的体现在“精神”“人文”的层面:一是家庭每个成员的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二是改变了“想当然”的心智模式,以系统思考的方式去寻找家庭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使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可发展的空间;三是建立家庭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期望,家庭是父母的,也是孩子的,家庭的事务让孩子共同来参与,家庭目标让家庭每个成员来共同努力,让家庭每个人都成为主人;四是父母放下架子,营造家庭共同学习,相互学习的氛围,让家庭成为快乐的健康的港湾;五是建立畅通无阻的对话关系,亲子之间、夫妻之间,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宽容,学会感恩,架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六是家庭每个成员在共同学习中提升生活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其中包括:看书读报的能力,电脑上网能力,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沟通分享能力,欣赏赞美孩子的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因势利导发现孩子潜能的能力等。学校的学习成果也许通过文凭、成绩得到体现,但家庭学习的评价指标是什么呢?家庭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家庭的生活是否幸福、美满,家庭的成员是否健康、快乐,因为只有学习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快乐的家庭

5、需要一种学习动机与自我激励的境界

学习的动机是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源泉。她不仅体现了人对生活的追求,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种需求。当一个家庭在物质上达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对学习,对人文关怀会有更多的追求和需要,可以这么说:家庭对物质的需求是有限的,但对精神的需求却是无限的,每个家庭成员对学习的动机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对社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每个公民的需求。按照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家庭学习动机也是逐步递进的过程,人在满足了低一层次需求以后,必然会摆脱功利向高一层次的需求发展。

“学习动机自我激励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终身学习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二是学习的功利色彩在逐步淡化,家庭学习动机正从生存需求走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需求;三是共同愿望成为家庭学习的重要凝聚力量;四是家庭学习正从被动的“要我学”走向自主的“我要学”;五是学习已成为人们评价一个健康的家庭,美好的生活的重要标尺,学习成为家庭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学习者

在家庭学习中存在着以孩子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父母充当孩子陪读角色)和以父母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只有学习型家庭才是父母与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两代人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才可能跨越代沟,提供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

学习主体的多元是网络时代、知识经济社会对每个现代人的要求,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父母与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如果不“终身学习”,就难以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为了适应社会,必须终身学习,学习和工作“合二为一”,将成为每个家长终身面对的“两大主题”。

由此可见,学习主体多元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父母角色正从教育者向共同学习者转变;二是家庭学习开始从“以孩子为中心”向“多中心”“多主体”转变;三是亲子关系从“家长制”向“平等民主”转变;四是家庭每个成员不管男女老幼都是学习者,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学习团队。

7、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习的内容也浩如烟海,为什么?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兴趣,对生活有不同追求的目标,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其学习内容的选择会各不一样。

从家庭的功能分析,从家庭经济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包括:投资理财到财富创造;从家庭生育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包括:营养健康,优生优育;从情感交流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内容包括:沟通分享技巧,心理调适……

从休闲娱乐功能出发,家庭学习应包括:体育、文化、艺术、卫生保健……除此以外,作为家庭建设的需要,还离不开公益道德,环境保护到法律常识的学习……

学习不仅贯穿于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同样地贯穿于家庭生命的每一个周期。在家庭生活过程中,每一事件,每一个问题和矛盾,从发生、发展到结果无不贯穿着学习。可以这么说,在问题发生之前的“提前学习”到遇到问题的求助学习,面对问题的探索学习,挫折以后的后思学习,成功以后的感悟学习,不同阶段其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一样的。

学习内容选择自主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家庭学习内容开始从书本走向生活,从技能走向人文,从经验走向智慧,从传统走向现代;二是学习范围从“单维”走向“多维”;三是学习重点从以“学”为主转变为以“习”为主,偏重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学习难点,贵在改变心智模式,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8、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学习的空间是无限的学习空间弥散化是家庭学习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家庭学习大量的是一种无意学习。何谓无意学习?所谓有意学习,是在一种经过周密计划或控制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的学习活动。而家庭学习、无意学习则是在生活过程中不在严格控制下,甚至个人也未觉察的情况下获得的经验。

家庭学习是一种经历学习,学习渗透于生活的全过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包含于我们各种生活状态,显性与隐性交融,正规学习与非正规学习交替,有宽泛的学习内容,而又不限空间的约束。

作为家庭的空间是有限的,进入网络时代以后,学习空间则是无限的,家庭学习的空间早已突破家庭的四壁,走向无限。其中包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在亲近大自然中学习,在接触现代科技中学习,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学习。

《创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和谐社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建学习型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下载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构建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引领学习型家庭建设__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引领学习型家庭建设促进和谐社会构建——黄浦区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上海市黄浦区妇女联合会摘要:随着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的深入,形成了向高层次发展的态势。家......

    什么是学习型社区

    什么是学习型社区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学习型社区”的提法越来越多,但对什么是学习型社区,大家看法不一,是否就学习型社区的基本内容作一解答?党的十六大强调要构筑全民学习......

    谈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范文模版)

    谈物业管理与构建和谐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消除社会矛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份,物业管理越来越为......

    谈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谈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一、 以人为本的涵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人文精神

    社会的人文环境如何,对社会是否和谐有直接影响。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需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问题,是近年来理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所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规范信访工作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应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加强责任心,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公......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规范信访工作(模版)

    □国家信访工作机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政务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各级行政机关应为信访人提供便利条件,加强责任心,从源头上减少侵害群众利益所引发的信访事件□公......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者:郭秀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