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进制度
一、目 的
为应对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潜在通关风险以及存在的差错,特制定如下改进流程及措施,以对原因进行分析检讨的同时,改进流程、规范行为操作,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或再发生。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关务管理和进出口经营活动中,对已出现的或潜在的通关风险或差错的控制。
三、定义
通关风险和差错:没有满足海关规定的要求,可能存在违法违规风险。
改进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报关风险或差错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用的措施。
四、程 序
1、风险和差错报告的提出
进出口部或法务监察部门针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进行登记,并形成报告;存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业务过程中的不合理经营措施或行为; 2)在进出口过程中已表明个人未遵守制度有差错时。
2、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应对报告阐述问题进行分析,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问题是由制度不健全还是个人造成,以及已经造成的不良后果。
3、改进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符合原因,责任部门应在法务监察部门的协助下在5个工作日内制定改进措施。
4、措施确认
改进措施的确认须由部门负责人确认: 1)涉及多个部门的预防措施应提交关务负责人批准
2)重大的预防措施(涉及体系调整)应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5、措施执行
责任部门遵照公司制度执行,并保留相关
6、整改效果
定期或不定期验证纠正后情况,并将整改效果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关务负责人审核。
共2页,第-1-页
8、本规定未尽事宜,将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
共2页,第-2-页
第二篇:持续改进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持续改进措施
1、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接班者未到岗前,交班者不得离岗。
2、值班医师不得临时换班,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值班者,应事先告知科室主任,妥善安排替班人员后才可离开。
3、医师在值班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告知值班护士,巡视病房。如因有抢救、急会诊等确需短暂离开者,应将告知值班护士去向。禁止外出,杜绝离岗现象。
4、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对新入院的急诊病人应做好急救医疗工作。如因故未能处理完毕时,应认真仔细地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
5、交班前,应将重危、病情变化、新入院等特殊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本。
6、晨会全体在班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值班人员汇报病人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特殊检查等病人的病情变化。科主任对病区工作进行布置或安排
7、危重病人或有特殊情况的病人,必须进行床边交班(包括当天补液情况)。接班者如有疑问,应及时提出,交接清楚。接班后发生的一切问题,原则上应由接班者负责。
8、对危重病人应作书面记录交接班,交接双方均应签名,以示负责。值班人员接班后应巡视病区病人,尤应详细观察危重病人。
9、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10、交班记录应简明扼要地记录患者的主要病情、诊断治疗经过,计划进行而尚未实施的诊疗操作、特殊检查和手术,患者目前诊断,主要病情和存在问题,今后的诊疗意见、解决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项。
值班交接班制度持续改进
一,列出当前存在问题,譬如,早上交接班人员不齐,迟到现象、看小门诊现象司空见惯,科主任对科室存在问题视而不见,晚间交班流于形式,床边交班缺失,接班后不查房。二,针对当前存在问题列出操作性强的措施。譬如,1.早上所有医生(除门诊)必须准时到六病区医生办公室参加晨间交接班。2.值班人员汇报病人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特殊检查等病人的病情变化。3.科主任对病区工作进行布置或安排。
4.晨会结束立即查房,查房时间(7:30---9:30)不得在病区看门诊。
5.晚间所有值班人员提前15分钟到病区,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不交不接。接班者未到岗前,交班者不得离岗。
6.接班后病区值班医生必须及时巡视病房。发现病房不能独立处理的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生。
7.门急诊值班医生常规处理好门急诊病人外,要对病房危重疑难病人处理提出指导性意见。
8.遇到门急诊急救病人,需要他人帮忙时,病房医生要及时到位,两人同时到位还不能处理,汇报行政班,请求支援。处理要分轻重缓急,不得无故推诿。
9.医师在值班时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如因有抢救、急会诊等确需短暂离开者,应告知值班护士去向。10.交班记录应当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应当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
11.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一主任负责检查劳动纪律,发现连续两次晨会迟到扣**元,一月内超过三次迟到扣***,上班期间,无故离岗扣***。晚间交接班不到位扣**元 12.科内大家相互监督,请医教科不定期抽查。三,三个月后重新评估当前存在问题。
第三篇:质量改进控制制度
质量改进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
为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品质量符合要求和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与验证。
三、职责
1、厂办是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协调重大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2、质检科是产品质量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产品质量问题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协调、监督及组织重大质量问题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工作。
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各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
5、仓库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
第二章 管理规定
一、持续改进的策划
1、公司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体系各过程的改进。
2、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以下二、三条款。
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3.1涉及对现有过程和产品的更改及资源需求变化,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效果。
3.2重大技术工艺改进的实施:由研发技术部、生产部根据公司精神、公司设备运行及使用情况提出,或由生产安全小组根据工艺要求提出,或由质监部根据实际操作情况提出,通过各相关部门对方案的论证,经管理者代表、集团公司总监审批后执行。再执行过程要求:
a、由食品研发小组指定一个专职的技改项目负责人,由该负责人对该项技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直到技改项目验收完毕。
b、技改方案的设计、需有总监审核,工艺流程需由生产安全小组负责审核。c、技改中的配方由研发小组负责实施,现场的工艺流程由生产安全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d、配方技术改进完成后,研发部门要提出鉴定申请报告,将改进情况、自验结果、经济效益、存在问题等陈述清楚,经生产部、质检部、安全小组初步审核后,报总监审批。
e、将技术改造整套资料整理入档。
4、公司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设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配方改进、资源配置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订改进计划报食品安全小组审核,公司总监批准后,予以实施。
二、纠正措施
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2、识别不合格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共有以下几种不合格情况: 1)过程、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指同一批号出现50箱以上同样的质量问题),或超过公司规定值时;
2)管理评审(或经济工作会议)发现不合格时;
3)顾客对产品质量投诉时(指同一批号20箱以上同样的质量问题); 4)内审发现不合格时;5)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6)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对以上种种识别不合格情况,可采用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1)对情况1:由质监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交生产管理者,生产管理者根据情况召集相关责任部门讨论,填写“原因分析”栏,制订纠正措施,并规定实施和完成时间,报集团公司总监批准,生产部、质监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2)对情况2:由总经办根据实际情况召集相关责任部门讨论,分析问题原因,填写“原因分析”栏,制订纠正措施,并规定实施和完成时间,报集团公司总监批准,总经办、生产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对情况3:由售后服务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转质监部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规定完成时间,报集团公司总监批准,质监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并将结果反馈给售后服务部。4)对情况
4、情况6:由生产部根据《不符合项报告》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交责任部门制订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间,报总监批准,生产部负责跟踪实施效果。
5)对情况5:按《供应商认证管理制度》执行。
4、每项纠正措施完成后,监督部门进行跟踪验证,该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三、预防措施
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第四篇:制度堕距与制度改进
——对安徽省五县十二村1503份村民自治问卷调查的研究报告
一、制度堕距——村民自治的现状
笔者认为任何一种制度都存在三种状态。制度的当然状态指称制度的文本或要义,制度的实然状态标示制度的执行状况,制度的应然状态暗示制度改进的目标。一般来说,这三种状态是分离的,如果按照增进社会福利的标准,往往是应然状态优于当然状态,而当然状态优于实然状态。理想的情况下三者统一于实然,但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此制度的三种状态之间必然存在差距,即制度堕距。制度堕距又可分为两类,上向堕距是制度的应然状态和当然状态之间的差距,下向堕距是制度的当然状态和实然状态之间的差距。
我们用制度堕距来形容村民自治的现状,是说明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既未得到一体的执行,同时其本身也存在改进的空间。村民自治的实质是在村民中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因此下文我们将按此顺序逐一对村民自治的现状分析。
(一)民主选举。村民选举是基层民主的政治基础,它不仅决定着基层民主的深度,还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而选举的普遍性和公正性的程度则是关系到民主精神和原则能否得到落实的重要方面。当然,我们也必须注意另外一个细节。往往在村民选举的时候,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出外打工,因此也就造成了参加选举的选民人数降低。因此,我们建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村民选举时间的安排做出灵活性调动。
(二)民主监督。如果说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那幺民主监督则是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的保障,它是为了保证村委会实际工作的透明度而开展起来。在现行的制度框架,基层民主监督的措施非常有限。而在这有限的措施中,村务公开应该是亮点,可以说村务公开是村民监督的唯一平台,有价值的信息都应该在此披露。对村务公开了解深度和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村民民主监督程度的高低。(2)村民对村务公开了解的深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去看村务公开栏的村民有362人,占27.9%;有450人根本不去看或根本没听说过村务公开栏,占34.7%。有431人经常谈论村务公开,占33.2%,65.6%的村民对村务公开感兴趣,而这其中70.3%的村民仅对“村务帐目”感兴趣。由此不难看出村务公开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他们较感兴趣的往往是“村务帐目”栏目,可见他们对村务公开的关心更多的是存于维护基本利益方面,而没有真正上升到政治参与的高度。实际上很多村民对村务公开的内涵并没有了解,甚至很多乡村干部对此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村民的监督意识不高,制度包含的监督理念不到位,这是制度的下向堕距。但我们不仅仅要怀疑制度的实然状态,我们也必须考虑制度的当然状态是否是最优的,村务公开的操作者是村委会,因此到头来还是自己监督自己,所以说这种制度设计本身并不是最合理的。任何一种制度,如果能让制度外力量钻空子,它就必须得到改进。
(三)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如何代表村民利益的问题,这都需要村民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其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因此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决策管理上的失误,保证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正当性。村务决策和管理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那幺村民自治实施十多年来村务管理和村务决策的现状又如何呢?
2、决策者和管理者漠视民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村民的意见和乡(镇)政府的指示发生矛盾,有33.5%的村民和57.4%的村干部认为应该按照乡(镇)政府的指示去做。而当这种情况实际发生时,74.9%的村民和78.4%的村干部都认为一般是以乡(镇)政府的指示优先,而认为村民意见优先的村民和干部分别占21.6%和17.6%。另外有98.3%的村干部把“完成乡政府布置的任务”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而认为加农业服务非常重要的仅占30.4%,认为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非常重要的也只有30.4%。于是我们不难发现,当村民意见与乡(镇)政府指示发生矛盾时,村民委员会往往依赖上级意见。这种做法违反了政治领域的一个基本原则:谁授权,就对谁负责。既然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他们就应该能够反映民意,对村民负责,可传统思维以及私人利益往往促使他们宁愿违背民意也要讨好上级。
3、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干预严重,使得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无法展开。许多乡镇组织无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撤换村委会干部,肆意破坏村民自治的行为大量存在,民主决策和管理成为空谈。
总的说来,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水平仍很低,一方面是农村没有形成一种民主文化,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很弱,另一方面制度也没有解决如何协调乡镇与村的关系问题,没有排除制度外的干预。
二、制度绩效——村民自治产生的影响
制度堕距的存在,并不排斥制度绩效,村民自治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对我国农村依然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农民的经济水平显着提高。“随着各个国家经济上不断增长,并进入经济发展的中间地带(转型带),在这些国家内部开始形成压力,要求开放政治体制,并加以民主化。”(亨廷顿,1998)于是此时制度层面上实行村民自治也就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了。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实行基层民主的制度保证和技术保证,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举。十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亨廷顿在其名著《第三波》中提到“在现代世界中民主的体制比不民主的体制更容易避免社会暴力”(亨廷顿,1998)。在基层社会实行村民自治,同样也可以避免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为村民委员会可以起到缓冲和桥梁的作用,合法化的机构在化解矛盾和取得信任方面往往优于不合法机构。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上述观点。比如,村民中赞成通过选举干群关系有了改善的有897名村民和176名干部,分别占69.1%和86.3%。赞成上访有所减少的村民是433人,干部是151人,分别占41.0%和74.0%。第三,村民自治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的水平、形式和基础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高水平的政治参与总是与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相伴随,而且社会和经济更发达的社会,也趋向于赋予政治参与以更高的价值。”(亨廷顿,琼·纳尔逊,1988)的确,经济与政治是始终相互交织的变量,本身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作用力。基层政治的发展通过协调利益关系,规范制度,改进技术保证经济的进步。此次问卷调查中,分别有778位村民和178位村干部承认通过民主选举村经济有了发展,各占其总体的59.9%和87.3%。
总之,我们认为村民自治的制度绩效是明显的,对于农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制度堕距也是存在的,因此制度绩效只是制度能力的未充分展现。我们渴望的是制度的完全功能,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制度改进。
三、制度改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制度改进的目的,在于缩短制度堕距。好的制度改进能在缩短上向堕距的同时,缩短下向堕距。对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和改进,一方面要使制度逐渐完善合理,制度文本或要义真正能够促进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切合中国农村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其实践操作能达到制度的本义。
首先,制度改进要确保一个关键,即制度能被一体的执行。所以说,制度改进的成功与否往往得益于环境或关联制度的改进。农村村民自治的改革的关联面很大,传统文化历时性积淀而形成的贫困文化中蕴含的反民主意识必须被首先清理,宣传力度、教育力度地加大,相关联的经济制度改革等等也都牵涉其中。制度改进必将是一个系统工程,单轨的制度完善必将是软弱无力的。
其次,改革选举制度,真正实现村官的“民选制”。虽然,我国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没有规定具体的选举程序和技术操作,但在若干年的实践中,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创造了各种各样的选举制度,如辽宁的“海选”制、安徽的“组合竞选”制、山西的“两票”制,王力雄先生在其杂文集《自由人心路》中更是提出了“逐层递选制”(王力雄,1999)。暂且不论这些选举制度的本身功效,好的选举制度必须保证自由意志表达、低干预、高参与以及更重要的一点,使选举行为与人们的利益建立联系。对照这几点,我们发现“组合竞选”是一种比较优秀的选举制度,能够有效地排除制度外干扰使人民表达自由意志,从而建立起利益表达机制。我们也希望,组合竞选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趋于更加合理。
第三,完善村民委员会的监督机制。政治交换论者认为,就像在商场上包退包换包修是消费者的权利一样,在作为交换的政治中,选民也有这样的权利,选民对用选票换来的东西,有权要求包退(罢免)、包换(选举必须是定期的)、包修(选民有权要求政治家收回、修正错误地决策和行为)。作为交换的政治为选民保留了出差错的特权,这样万一选民判断发生偏差,或是受了蒙蔽,仍然可以通过定期的选举监督和罢免来得到补偿。(布坎南、塔洛克,2000)有效的监督机制是村民自治的一部分,但长久以来以村务公开为核心的监督并未达到应有效果。真正的监督应该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此必须完善村民代表会议等监督机构。设计更富合力的监督平台。
村民自治,事关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事关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而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就是基层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但是,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社会的完全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村民自治实施过程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障碍,这都需要去解决,去克服。笔者相信,只要坚持改革的思路,我国的乡村民主建设必将得到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2、【美】塞缪尔·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3、【美】 塞缪尔·亨廷顿,刘军宁译:《第三波——二十世纪厉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年。
4、【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汪晓涛等译:《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年。
5、王力雄:《自由人心路》,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年。
6、【美】詹姆斯·A·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五篇:村改进干部作风制度措施
滇源镇麦地冲村改进干部作风制度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宣传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从严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社会评价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服务水平。
二、加强内部纪律督查,配备相应的设备,丰富督查手段,加强督查力度,实行随机抽查和平时督查相结合,督查到点、到人,确保督查满覆盖。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评优、评先、晋级实行一票否决,并在年终考核时,按违纪程度扣除相应的目标分。同时严格实行问责制度,被督查到的干部作风问题,除对当事人进行纪律或组织处理外,还将追究各支部负责人的责任。
三、积极开展争创“四优”树“四风”、“读好书强党性”等主题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分支部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促进干部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四、鼓励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高一级学历教育、职称培训教育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律法规、业务管理指导、专业技术等相关知识讲座,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促进干部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科
1学判断、应对各种局面、综合管理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好务。
五、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行为,把自我约束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力争工作争创一流业绩。深入村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热难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六、认真研究、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各支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增进团结协作。切实落实“三项制度”,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交心谈心等方式,提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干部自觉想事、谋事、干事的氛围,推进我村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麦地冲村党总支委员会麦地冲村民委员会
2010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