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表现
浅谈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成了腐败的高发领域,为了加强工程建设中的廉政建设,有效制止腐败的发生,必须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惩防体系建设。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近期组织人员进行了走访座谈,深入研讨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找出产生的原因,探求制止的对策。
一、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程建设由过去国家投资改为多家投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施工队伍也由部门过去独家经营,改为向社会招投标。在这种变革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腐败问题,从工程建设方面的案例分析,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工程发、承包环节。现有的工程建设多采用业主负责制,承包方的命运掌握在发包方手中,承包方为了揽到业务,往往不择手段。一是拉关系走后门,送红包贿赂掌握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二是让发包单位的上级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少数承包人揽到工程后,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另一承包人,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2.在工程施工、验收、预决算环节违纪。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以小恩小惠,如请吃、请钓、甚至用钱物贿赂等手段收买建设方施工员,而一些施工员往往经不起拉拢腐蚀,“睁只眼、闭只眼”,为施工方大开方便之门。一是默许施工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方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二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选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三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进行交工验收而将工程交付使用,有的甚至将不合格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3. 征地拆迁弄虚作假。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腐败问题集中出现的一个环节,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征地干部不认真核对有关征地数据,甚至收受贿赂,相互勾结骗取征地款。二是有的村干部利用工作之便虚报青苗补偿款或私分征地款。三是有的村民借工程建设之机抢种抢建以求获赔。
4.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在工程建设市场上,国有、集体、合资、独资、私营等多种企业参与,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为承揽工程不惜以贿赂手段竞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但工程建设项目仍是“僧多粥少”。寻找项目谋求生存发展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然选择,激烈的市场竞争催生了以贿赂承接工程的“潜规则”。
5.有些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环节,没有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无法对施工企业遵守廉政规定实施有效的监督;行贿犯罪打击乏力,司法实践中出于取证考虑,对行贿人大都作“污点证人”从轻处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
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存在,一是造成工程建设市场的混乱。让一部分不符合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竞争,极大地扰乱了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二是断送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前途。使一些原本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干部、党员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极大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有的甚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造价被人为抬高,使国家资金大量流失。
二、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成因
工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热点部位,涉及面比较广,是经济案件易发部位,那么究竟腐败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部门发生的经济案件涉及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基层干部和工程管理人员,这些人由于流动分散,平时忙忙碌碌,自身学习抓得不紧,因此,对于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缺乏纪律约束观念。
2.管理模式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适应。前几年,有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往往是由地方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指挥部的形式来指导工程建设。由于这种机构是临时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有制度,但管理难到位。二是承包不规范。部门内部的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采用合同管理的比较多,制约工程的诸多因素都掌握在发包方手中,如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质量的要求,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验收和结算都在发包方的控制之中。因此,承包方为了在施工中顺利过关,不得不加大感情投入,由最初的小恩小惠逐渐发展到用钱物贿赂发包方有关人员。发包方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利用手中的大权,主动向承包方索拿卡要。
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没有严格的工程结算制度,在工程结算时,仅凭施工人员认可,就付了款,结果造成了多付工程款情况的发生;内部虽有审计,但往往只起到核实财务帐目的作用;有的虽有制度、规章,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如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这些伸缩性很大的工作,一般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监督制约条款,在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的制约规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容易给腐败者留下可乘之机。
三、防止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对策
1.建立工程廉政保证金制度。廉政保证金制度是在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事先在廉政合同中约定,为保证施工企业不向工程建设单位相关人员行贿,而由施工企业事先预留一定数额的工程款作为廉政保证基金的制度。
2.切实建立起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
3.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一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4.五大措施强根固本。一是规范审批行为,工程建设审批应进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二是严查犯罪案件,形成社会合力,重拳出击,依法查处工程建设腐败案件;三是建立举报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工程腐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的认识,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四是强化法律意识,对所有工程从业人员进行法律宣传,增强法律的震慑力;五是推进制度建设,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设招投标制度,加快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改革。
5.严格执法、执纪,强化监督制约。一是对工程项目发包进行监督制约。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二是对工程设计进行监督制约。工程设计必须由有设计能力并有资质的单位承担,严禁随便找几个人画一张图纸就开始施工。三是对工程招标进行监督制约。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措施,确保招标各环节依法进行,严禁漏标或“内定”。坚决制止工程招标过程,不法发包者打着“合法”招标的幌子,大搞权钱交易。四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制约。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特别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施工、监理和业主对质量监督部门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要认真按要求进行整改。该整修的整修,需推倒的,坚决推倒重做。监理单位要按业主的委托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五是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督制约。工程完工后,要严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对已完工工程进行认真验收,严把工程质量的最后一关。
第二篇:浅析园林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及对策
浅析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及对策
许小过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随着生产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园林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园林工程建设涉及招投标、园林工程增减、检查验收款项拨付、立项审批、土地征用、预决算、房屋拆迁、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园林工程验收等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涉及管理部门多,且部分职能交叉,使得园林工程建设程序复杂,产业链长,而且园林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动辄上百万元、千万元,获利空间弹性特别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
项目决策违反程序。研究表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累计投入,只占项目总投入的10%左右,却决定了90%的总投入。因此,按照民主、法定的程序决策,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不少“三拍工程”(拍脑袋决策、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是否进行园林工程建设由“一把手”拍板决定。在监督乏力的情况下,有些领导干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违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乱铺摊子,乱上项目,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园林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园林工程;有的违法违规决策建设项目和审批规划,违法违规审批和出让土地,致使一些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严重消耗资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最终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审批环节行贿受贿。园林工程建设涉及招投标、园林工程增减、检查验收款项拨付、立项审批、土地征用、发包、招投标、预决算、房屋拆迁、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园林工程验收等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涉及管理部门多,且部分职能交叉,使得园林工程建设程序复杂。为使每个环节畅通无阻,承建方在项目决策、物资采购与资金管理、招标投标、土地矿业权审批和出让等方面往往会不择手段行贿所涉环节的决策者、主管者、具体办事人员等关键人员。
招标投标暗箱操作。园林工程建设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是园林工程的招投标,这是权力寻租空间最大,最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尽管建筑法和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了园林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公开招投标,然而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现实中却屡有违规操作的发生。比如建设单位或主管园林工程建设的个别领导,为谋取个人私利,利用职务便利介绍施工单位或直接插手园林工程招投标,甚至提前泄露标底,使有关系的施工单位顺利中标。有些领导为了关照给过自己好处的园林工程老板,竟把国家规定必须通过招投标的园林工程直接指定给这些企业承包,而不按照正当程序招标。或者建设单位规避招标,有的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有的表明倾向,度身招标;有的将工程定为“献礼工程”,以工期紧而指定施工单位。还有施工单位不正当竞争,如不少资质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园林工程队为了合法“中标”,除了挂靠资质较高的建筑企业进行参标之外,还不惜代价私下找其他建筑企业进行“陪标”等等。
采购物资中饱私囊。在工程建设中,物资采购占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的60%~80%,因此,各方人员争抢物资采购权和供应权。建材采购存在的回扣现象,导致建筑行业大宗物资采购中出现“舍优求劣”、“舍廉求贵”等现象。为杜绝这一现象,可采用政府统一定价或指导价。但在园林绿化行业,最主要的物资采购是苗木。对于苗木特别是古树名木来说,个体差异性非常大,又具有唯一性,无法做到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比如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以地面以上1米左右的树木胸径为指标制定的指导价,但树木枝丫支数、树冠形状、树高等都难以做成统一的指标,导致价格随意性很大。同时,苗木难以像一般物品一样登记入固定资产库,移植到城市的树木,成活率是个未知数,后期补种资金也给腐败留下了滋生空间。由于园林工程中苗木等相关要素价格具有随意性,可操作空间大,加之专业性强,很难杜绝腐败的发生。而且,即使在园林工程中通过招标形式购买苗木,也难以做到相关人员不在其中拿“回扣”,陪标、议标、围标等各种违规操作也可能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
园林工程建设领域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事关园林事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要严格按照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
预防腐败体系,努力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园林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工作机制,抓紧完善园林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相关法规制度,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园林工程建设领域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园林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或遏制园林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发生。
首先,要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环境,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竞争手段来调配资源。深化改革,以市场手段来调配资源,通过公平竞争来选择优胜者,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切实减少腐败的发生率。同时增加政务透明度,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对园林工程建设的立项、审批、发包、施工管理、验收都应有严密、完整的规章制度予以明确并公布于众,让每一个参与竞争的承包商有相同的知情权,减少权力运行的主观性与自由性。如招标时事先将评标原则、程序向所有投标者公布,在评标时邀请司法、监察、反贪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督,杜绝暗箱操作,保证招标工作公平、公正进行。
其次,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多年来,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如此猖獗,大要案件连续不断,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些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只看重经济效益、轻视廉洁教育,放松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以教育预防为主。一要突出教育的重点内容,要联系工程建设领域的实际内容,对症下药,避免大众化、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现象。工程建设领域与其他领域不同,分工较细,权力相对独立,每一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负责同志手中都有一定的支配权,只有时刻牢记权力是一种责任,坚持光明磊落清正廉洁,才能避免犯错误。二要抓住教育的重点对象。工程建设领域的教育必须按岗位、分层次进行。各级领导班子,尤其是一线“一把手”,他们手中握有人、财、物、产、供、销之实权,如果“一把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能带好一个项目班子,每个项目部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负责,就能带动一片,确保廉政建设万无一失。三要注意改进教育的方法。根据工程建设领域分散、流动、多变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新”、“活”、“实”上下功夫。坚持变单一的灌输为灌输和疏导相结合,融大道理于情理之中,从而达到以理服人,合情合理。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受教育,通过座谈、讨论、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党
员教育效果。变说理式为感性直观式教育方法,采用典型引路、举办报告、图片展等形式,让广大职工干部从感性直观中受到启迪。
再次,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同时发挥人民群众及媒体的监督作用。任何权力都有潜在的扩张性、侵犯性和腐蚀性,脱离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专制与腐败。要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注重说服教育,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把各种经济犯罪现象消灭在萌芽中。建立领导干部廉洁档案,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项目、重点人员的廉政行为。加强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工程质量监督和项目效益监督。在横向对比中,发现问题,督促广大干部职工清正廉洁,做好本职工作。建立便捷直达的举报投诉体系,拓宽信息来源,重视信息收集,防微杜渐,凝聚智慧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最后,加大廉政宣传,利用园林特殊功能建设廉政公园反腐败要取得实效。园林系统一般都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建设廉政文化应当整理和挖掘其中的廉政文化内涵,并使之与新时代的廉政思想、理念、制度和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形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不竭源泉。如南京清凉山的 “扫叶楼”、鼓楼公园的“康熙戒碑”、阅江楼的朱元璋与“四菜一汤”典故等,用历史廉政名人、现代廉政楷模来引导和激励干部群众,使人们在游览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廉政教育。同时,可以在节假日以及活动期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廉政方面的横幅、彩旗、灯谜等,以及在市民广场的报刊栏放置廉政报刊、海报等,宣传廉政文化,举办书画摄影展等形式宣传廉洁思想,使廉政文化与园事活动实现了有效结合、自然串联,既突出活动的文化内涵,又弘扬了廉政文化。
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决不可有半点疏忽。特别是我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启动后,必须把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为我市经济新一轮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腐败问题
腐败现象的原因 分析及遏制政策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腐败现象的原因分析及遏制政策 [摘要] 老百姓都知道,中国的腐败问题很严重,大官大贪小官小贪,腐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其主要原因有: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够,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及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应当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和治理。[关键词]腐败;反腐败政策
一、当前中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 当前,中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改革的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在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换过程中,旧的体制可能已经破除,而新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并且,新的体制可能存在漏洞或短板,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这样,在制度与制度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的地方就会出现大量的体制缝隙和漏洞;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双轨制”成为一定时期和部分领域改革的策略选择,这样,也导致体制缝隙和漏洞的大量存在与产生。体制转型期出现的体制缝隙和漏洞使贪污腐败者有机可乘,一些掌握了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资源权力的腐败者正是利用体制缝隙和漏洞,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占有、攫取国家和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
2.对腐败的惩罚力度不足以遏制腐败的蔓延 惩罚是对付违法犯罪与腐败行为最重要的手段。对于某种“流行”的恶行,惩罚一定要及时,将它“扼杀”于起始之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长期以来,中国的反腐败工作,特别是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往往集中在受贿者,即主要是党政官员的一方,并且,对行贿者和受贿者的惩治力度存在较大差距。首先,受贿者所受到的最高量刑要高于行贿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行贿罪最高可处以无期徒刑,而犯受贿罪最高却可处以死刑。其次,2005年之前实际因为行贿罪而受到起诉的人很少。在1998年至2002年的5年间,中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行贿案件6440件,只相当于同期立案侦查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数(207103件)的3.1%。
由于惩处的力度不够,增强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侥幸意识,削弱了他们的自律意识。看到一些人非常腐败,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不少人心理不平衡,开始起而效尤。这种逆向激励和示范效应,使得一些人热衷于所谓的官场技巧和社会关系,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从而开始滑向腐败的深渊,也使得各种腐败行为因“低风险、高收益”变得非常活跃和猖獗。腐败者所付出的代价太低,激励和促长了腐败行为,由此导致的腐败行为泛滥成为因对腐败惩罚不力付出的另一种代价。
3.部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削弱
“心清则自正,无欲则自廉。”廉洁是从政之德的基本内容,它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通过学习、教育和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各种不良风气有了滋生的土壤,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社会转型时期往往是政治、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利益冲突最激烈的时期,还是各种利益对处于“脱贫致富”过程中人们诱惑最大的时期,这对领导干部无疑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同时,在体制转型时期,体制缝隙和漏洞导致正向的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反而出现了一种逆向的激励机制。有时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甚至反受他人攻击;而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弄虚作假、鼠窃狗盗之徒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反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4.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
在这点,和封建社会是没有区别的。做官好。为什么一定要做官呢,说到底官有权,权可以延伸到钱和荣誉。这种延伸才是官本位思想发展动力。官,本来是人民请你来办事的来管理这个社会的,是人民大众赋予了你权力。可事实却是官都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去看望下人民那叫“慰问”,去送点东西给需要求助的人本是你义务却是“亲切关怀”,当保姆当家做主了,这个“家”就要乱了。权力失去控制没人管,不腐败都难。
中国是跨过资本社主义社会,直接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而不同社会性质只是简单的到底是谁在掌权的问题。封建社会是皇帝一人说了算,资本主义是一群资本家说了算,社会主义是无数老百姓说了算。这其实就是投射出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小时候课本里把资本主义说的一无是处,长大了才发现人家也有优点。那就是人家法制建设非常的完善。中国跨过了这一步,所以要喊加强法制建设。可这路途似乎太过遥远。法律制定能不能得到执行是问题关键所在。
二、遏制腐败政策
1.加强制度建设,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
制度是关于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它规定和塑造着个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制度作为规范、规则和惯例的总和,是社会秩序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利于人或者组织获取一种共识信念,从而使得人或者组织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邓小平非常强调制度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可以说,合法性政权和良好的制度安排所导致的有效的政府能力和经济绩效即制度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持久强大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许多体制存在缝隙和漏洞,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与条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部门,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可能产生腐败的体制缝隙和漏洞。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制度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筑牢反腐倡廉的政治基础;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反腐败的法治基础。2.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筑牢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防线
当前,领导干部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可能受到的诱惑越来越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些领域和地区是非、美丑、善恶界限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各种价值观念都开始在社会上占据一定的市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强。不少领导干部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也缺乏廉洁自律和风险防范意识。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他们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廉洁从政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切实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抵御风险、拒腐防变。
3.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监督是关键。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促进领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是有效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当前,要不断完善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确保国家机关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的相对独立与高效运行。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是国家职能实现的具体体现,分属国家三种彼此相对独立的职能机构。权力行使的相对独立性要求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具有相对的独立地位,在各种权力行使过程中不被其他权力所左右和控制。在确保国家机关立法权、司法权与行政权行使相对独立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从而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
4.加强对腐败的惩治力度,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重要作用 惩治腐败,必须从严。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威慑力。惩治无力,教育就缺乏说服力,制度就缺乏约束力,监督就缺乏威慑力。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2003年至2009年,各级人民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4万多件。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中国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加大惩治和预防行贿犯罪力度。2009年,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当前,要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违纪违法的案件,严肃查处贪污、受贿、行贿、挪用公款等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失职渎职、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案件,严肃查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案件,并严肃查处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
【结束语】如果我国想到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就必须解决政府的腐败现象。只要政府决心大一点,惩罚力度大一点,腐败现象肯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遏制。
第四篇:交通工程建设腐败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交通工程建设中腐败涉发,交通建设领域成了腐败的高发领域,为了加强交通建设中的廉政建设,要有效地制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通过探讨,认识到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其表现形式及危害,找出产生的原因,探求制止的对策。
一、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现象及危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交通工程
建设由过去国家投资改为多家投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施工队伍也由交通部门过去独家经营,改为向社会招投标。在这种变革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违纪问题,从交通工程建设方面的案例分析,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环节:
1、在工程发、承包环节违纪。现有的交通工程建设多采用业主负责制,承包方的命运掌握在发包方手中,承包方为了揽到业务,往往不择手段。一是拉关系走后门,送红包贿赂掌握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二是让发包单位的上级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一些不懂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承包人揽到工程后,将工程转包给另一承包人,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2、在工程施工、验收、预决算环节违纪。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以小恩小惠,如请吃、请跳、请钓、甚至用钱物贿赂等手段收买建设方施工员,而一些施工员往往经不起拉拢腐蚀,“睁只眼、闭只眼”,为施工方大开方便之门。一是默许施工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方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二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选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三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进行交工验收而将工程交付使用,有的甚至将不合格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存在,一是造成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混乱。让一部分不符合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竞争,极大地扰乱了交通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二是断送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前途。使一些原本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干部、党员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极大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有的甚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公路建设造价被人为抬高,使国家资金大量流失。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成因
交通工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热点部位,涉及面比较广,也是违纪者投机钻营的活跃场所,也可以说是经济案件易发部位,那么究竟违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交通部门发生的经济案件涉及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基层干部和工程管理人员,这些人由于流动分散,平时忙忙碌碌,自身学习抓得不紧,因此,对于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缺乏纪律约束观念。
2、管理模式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适应。前几年,有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往往是由地方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指挥部的形式来指导工程建设。由于这种机构是临时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有制度,但管理难到位。二是承包不规范。交通内部的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采用合同管理的比较多,制约工程的诸多因素都掌握在发包方手中,如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质量的要求,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验收和结算都在发包方的控制之中。因此,承包方为了在施工中顺利过关,不得不加大感情投入,由最初的小恩小惠逐渐发展到用钱物贿赂发包方有关人员。发包方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利用手中的大权,主动向承包方索拿卡要。
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没有严格的工程结算制度,在工程结算时,仅凭施工人员认可,就付了款,结果造成了多付工程款情况的发生;内部虽有审计,但往往只起到核实财务帐目的作用;有的虽有制度、规章,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如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这些伸缩性很大的工作,一般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监督制约条款,在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的制约规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容易给腐败者留下可乘之机。
三、防止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还不完善,有的太笼统,操作性不强,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监理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
(二)、切实建立起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临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路段、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一是落实
第五篇:工程建设中的节能考虑
工程建设中的节能考虑
项目建设必须坚持 “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方针,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节能工作的大力开展:
1.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注重对项目建设人员的节能宣传、教育并组织实施。
2.密切关注物资材料市场行情,注意对新型、节能、环保、高效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的收集、了解、分析。会同有关部门就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交流。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积极采用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及时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
4.加强对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力度,杜绝违背节能政策、法规、标准的落后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
5.加强对成套供货设备的条件图或加工图审查力度,杜绝违背节能政策、法规、标准的落后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在成套设备中的出现。
6.针对施工图纸、成套设备图纸中存在的落后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提出技术、经济、节能等方面的替换方案和建议,提报上一级主管领导或部门评审并确定。
7.在成套设备的订货过程中,认真执行技术会签制度,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生产维护部门的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均参与技术会签,从不同的角度对成套设备的技术条款进行审核,保证设备供货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8.对于货到现场或安装过程中的设备、工艺或材料,认真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部门的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均参与现场检验,对于违背节能政策、法规、标准或技术协议条款的落后或淘汰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及时清查并通知供货商更换,情节严重者予以退货。
工程建设部门是杜绝落后或淘汰的设备、工艺和材料进入生产一线的关键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权威部门的节能政策,把好项目建设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节能关,是工程建设部门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