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

时间:2019-05-15 02: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

第一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

附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

重点措施补充要求

(试行)

1.反事故组织管理通用要求

公司系统当前机组投产较多,新机投产后不能迅速实现安全稳定。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强调提出以下几点:

1.1企业各级负责人是本企业、部门、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和集团公司规定,履行安全职责,分管并支持安全监督部门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委会或月度安全例会,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亲自部署、推动、检查和评价安全生产工作。

分管生产、基建等副职协助正职有效开展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1.2各单位必须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健全技术监督和管理网络和体系,促进安全生产执行、监督和考核各层面层次清晰,职责明确,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开展工作。按照工作标准,配臵足够数量、满足要求的安全监督人员,并明确职责。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机构正确设臵、人员足额配臵、责任制监督落实负有首要的责任。由于体系、机构设臵不健全,人员配臵不足导致管理不到位而引发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规定追究其责任。

1.3项目单位是机组建设安全质量工作的主体,坚持安全第

1.4.2新机投产一年后的检查性大修,必须按《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的要求及时进行。

1.4.3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各项工作应进行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坚持深入、实效制定和落实安全监控措施。制定和落实各级领导到位监护制度,加强作业期间安全监督和管理,杜绝违章作业。

1.4.4加强对外包、外协队伍的管理,严格资质审查和安全业绩考核,加强工作过程中的安全监护和管理,严禁以包代管。

1.4.5坚持安全性评价经常化。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本期工程最后一台机组达标验收前,必须对照《火力发电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标准》,及时整改相关问题,并完成验收工作。投产机组应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安全性评价自查工作。分支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的周期加强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复评工作。

1.5针对异常天气等自然灾害日益偏重突发的情况,各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健全防汛等应急组织,落实物资和队伍保障,加强演练,做好及时响应,有序有效组织救援,确保生产、基建安全。

1.6坚持“四不放过”,切实做到举一反三,严格事故查处。1.6.1及时、准确地上报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和报告,严禁迟报、瞒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有效组织举一反

三、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1.6.2实行“说清楚”和“事故检讨”制度。发生人身死亡事故、较大及以上设备事故、较大火灾事故、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和有严重社会影响的电力安全生产事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在事故发生后5天内到集团公司作专题汇报,并在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公开检

联络方式,在联络不畅时,必须停止工作。

2.1.6翻车机值班负责人必须明确参加卸煤工作的所有值班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本项工作的指挥和操作人员;值班人员必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指挥人员必须全面检查、确认翻车机工作区域无闲杂人员、设备上无人后,向翻车机操作人员发出可以操作的明确信号;翻车机操作人员在得到地面指挥人员的指挥信号,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2.1.7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工作,在设备未停止前,严禁处理异常情况。

2.2防止触电伤害措施

针对电厂发生的因漏电触电死亡、误操作电击等事故,强调、增补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2.2.1机组建设、生产期间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完善电气设备“五防”功能,带电设备、设施安全接地、接零牢固可靠,现场检修、临时照明电源等必须加装漏电保护器,全面消除装臵性违章。

2.2.2加强电气绝缘监督、电缆维护等工作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电气工作票、操作票制度,加强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措施的落实。电气作业以及有触电危险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配戴劳动保护用品。

2.2.3严格人员培训,电气检修、电气运行操作必须由电气安全技能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尤其是全能值班情况下,应严格对电气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严禁不具备资质、不熟悉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从事电气工作。

2.2.4机组大修中,必须建立临时接、拆线审批制度,完善现场临时电源安全管理,组织专门电工人员进行接拆线工作。

2.3.7采取机械开挖时,禁止在开挖正下方及附近沟底人工清土。

2.3.8当开挖坡度不够,或坍塌危险时,禁止人进入沟底作业,并随时悬挂安全设施、标志等。

2.4防止起重伤害措施

针对电厂发生的起吊中吊绳滑脱造成重伤的事故,强调、增补以下防范措施:

2.4.1起重工作必须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机械部分)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2.4.2起重工是特殊工种,工作人员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起重工。

2.4.3起重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向所有工作班人员,交待技术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

2.4.4起重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指挥,使用统一的标准信号。2.4.5起重吊车、绞车的工作人员,必须集中精力,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2.4.6重大、特殊的起重工作,须制定专门技术、操作措施,经总工程师(分管副总)批准后执行。

2.4.7严禁用非起重用机械吊、运重物。2.4.8起重机械、起重索具,严禁超负荷使用。

2.4.9起重机械的刹车制动装臵、限位装臵、安全防护装臵、信号装臵应齐全灵活。

2.4.11起重交叉作业区,必须划定起重作业区,防护围栏,明确行走区域,重物下方不得有人。

2.4.12加强起重吊具、钢丝绳的维护保养。起重过程中,应做好钢丝绳反崩的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中应做好防止钓钩、绳

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并经本单位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核批准(准驾证),方可驾驶本单位车辆。

2.6.6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定期组织驾驶员学习有关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交通安全技术,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和驾驶技术。同时,各企业还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开展专项交通安全技术培训。

2.6.7驾驶员要遵章守法,服从调度,爱护车辆,熟悉所驾驶车型的构造、性能。严禁酒后驾车、私自驾车、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超重行驶、超载行驶。

2.6.8装卸货物的叉车、装载机,不得超负荷作业,装卸货物时,叉架或铲斗下不得有人停留。高空作业车、工程车以及汽车起重机作业时吊臂下禁止有人进入或停留。

2.6.9翻斗车箱内禁止乘人,叉架和铲斗内不得载人作业,客货车叉车、装载机、翻斗车、客货车驾驶室不得超员乘坐,货车箱内严禁人货混载。

2.6.10高度重视车辆的维护保养,保证车辆安全状况良好。驾驶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坚持“三查”(即出车前、行车中、入库后检查)、保持“四清”(即机油、空气、燃油滤清器和蓄电池的清洁)、防止“四漏”(即防止漏电、漏水、漏气和漏油),杜绝车辆带病行驶。

2.6.11上路行驶车辆要遵守道路限速规定,严禁超速行驶。冬季行车时遇冰雪路面,驾驶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降低车速,保证不同路况下车辆应急制动的安全要求。

2.6.12吊车、翻斗车、绝缘斗臂车在架空高压线附近作业时,必须划定明确的作业范围,并设专人监护。吊车作业还应对支撑点的负荷能力进行校核。

1警示牌制度。

2.7.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2.7.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3.反设备事故措施

3.1防止汽轮机通流部分部件脱落措施

根据电厂发生调节级测温套管断裂导致调节级损坏的事故,强调、补充类似问题防范措施如下:

3.1.1加强设备监造力度,提高汽轮机安装工艺水平,严格按照DL5011-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和验收。相关单位应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责任到人、压力到位,对可能发生部件脱落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验收。

3.1.2提高汽轮机检修质量,把好检修质量验收关口,对可能发生部件脱落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检修、验收。

3.1.3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如果突然发生负荷下降或汽轮机通流部分某监视段压力突然增大的现象时,应分析是否发生通流部分部件脱落造成汽流阻塞,必要时停机揭缸检查,防止事故扩大。

3.1.4在机组启动前,主蒸汽管、再热蒸气管和供汽管道要充分暖管、疏水。主机疏水系统投入时,要严格控制疏水系统各容器水位,注意保持凝汽器水位低于疏水联箱标高,以防水或冷汽进入汽轮机。

3径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临时冲洗管道是否已全部拆除,并已正确恢复正常系统连接,应确保反冲洗阀门严密,必要时加装堵板。

d.发电机安装完成后,要按照GB/T 7604-2002的要求做全安装后交接试验项目,除做全电气方面的交接试验外,还必须做全绕组内部水系统的流通性、严密性等交接试验,试验方法要按照行业标准《汽轮发电机绕组内部水系统检验方法及评定》(JB/T6228-1992)进行,尽量使用其中的定量测定方法,例如测水流量法(分为量杯法测定子线棒内冷水流量、超声波流量法测定子线棒内冷水流量两种方法)、测气流量法对定子绕组、引线进行流量测定;在实施定量测定方法不具备条件时,方可使用定性测定方法代替,如定子绕组发热试验法、热水流试验法。

e.加强发电机投运后的技术监督,定期进行发电机运行分析,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发电机各运行参数的异常趋势和设备缺陷的发生规律,确保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3.2.4确保发电机各种在线监测设备正常投入使用,包括绝缘过热检测装臵、射频检测仪或局部放电装臵和安装于定子内冷水箱的氢气流量表等,运行各班组必须及时记录氢气流量表数值。若以上装臵发出报警,应立即结合其它可疑状态综合判断,采取如停机处理等果断措施。

3.2.5加强对发电机线圈层间温度和进、出水温度的监视,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和上报,并及时采取如降负荷等措施(在DCS程序中未实现线棒各测点温差报警功能的必须立即完善)。

3.2.6运行中,要特别注意以下状况:发电机负序电流突然增加并不立刻返回,同时发电机轴承振动突然增大;定子内冷水压突然升高,发电机线圈层间温度和进、出水温度突然升高超过

5取措施予以消除。要在运行规程中明确电除尘器灰量的运行控制范围,同时保证电除尘器灰斗灰位监测系统的正常投入。

当电除尘发生灰短路后,应立即将该电场灰斗放灰排空。严禁电除尘灰斗长期满灰运行。放灰采取将故障灰斗连续输送的方式进行,灰斗积灰过多时也可通过打开灰斗人孔门就地排放的方式进行,但应防止人身烫伤事故的发生并注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运行中如发现料斗设计、安装有严重缺陷时,应有计划地进行设备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3.3.6检修期间,应有计划地安排料斗检查项目,重点检查料斗支吊架、底梁、悬挂点、结合面等处的金属焊缝、防磨层脱落以及斗体和钢筋的腐蚀、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注意钢结构加固前,应按照《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以及相应的专门技术标准等进行可靠性鉴定。料斗内壁加装耐磨、耐腐蚀层内衬时,应考虑进行基础承重、料斗强度计算和校核。

3.3.7高度重视检查灰斗下灰和高、低料位计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灰斗排灰不正常和料位计缺陷,保证灰斗维持在正常料位运行。

3.3.8发现灰斗进水、堵料、漏泄、及料斗焊口开焊等缺陷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运行人员应严格遵守运行制度,杜绝由于运行操作不当造成电除尘器落灰管积灰板结,除灰不畅,引起灰斗料位过高等故障。

3.3.9应采取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磨损的技术措施。3.3.10应制定防止灰斗大面积、长时间料位过高的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当电除尘器一旦满灰,无法继续运行,应立即停机处理。

73.4.10油区内一切电气设备的维修,都必须停电进行。油泵房内保持足够容量的通风设备。

3.4.11严格油品采购管理,闪点温度必须符合采购要求,做好入库过程检验。

3.4.12有效防止输油管道内外壁腐蚀。结合检修工作定期进行金相、超声波等检验。

3.4.13在油区必须配臵油气检测装臵,全过程检测动火作业。运行操作、检修工作时,应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3.4.14运行值班室应设有背向油罐区和泵房的逃生门,油泵房窗户应对符合人员逃生的要求,禁止装铁棂、栅栏等。

3.4.15燃油系统的设备、管道、阀门、法兰、盘根等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渗油,必须及时消除漏点,并及时清除积油,严禁漏油渗透至热力管道等热体保温内;热力管道保温被渗油后,必须立即打掉并更换新保温;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时,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

3.4.16油系统禁止使用铸铁阀门,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防止垫片老化漏油,防止附近着火时塑料垫、橡皮垫迅速熔化失效,大量漏油;油系统法兰的垫片,要求采用厚度小于1.5mm的隔电纸、青壳纸或其它耐油、耐热垫料,没有采用的必须尽早安排更换。

3.4.17油系统的法兰、阀门、盘根等易泄漏处必须列入日常巡检范围;需保温的法兰、阀门、盘根等易泄漏处,应采用便于检查的保温方式,以便及时发现渗漏点;必须采取可靠隔离措施,防止漏油流向热体、火源或电缆。建议在法兰加装防护罩。

3.4.18油系统的管道能够自由膨胀,管道采取了防震、防

9f.油管道及轴瓦安装的每道工序必须经过监理、电厂基建及生产技术人员的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3.5.2机组启动前和运行中应进一步加强油系统的油务监督工作,对油的各项指标定期化验,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确保油系统的各项指标在合格范围以内。

3.5.3应进一步加强机组的运行监督,特别是对轴瓦钨金温度、回油温度、轴振等数据加强监视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3.5.4运行中应定期对润滑油滤网进行检查和清理,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处理。

3.6防止锅炉“四管”泄漏措施

根据电厂锅炉四管泄漏较为频发的状况,强调、补充防范措施如下:

3.6.1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受热面的结构、出现缺陷的规律,把受热面分解成详细的检查区域,制定滚动检查计划。

3.6.2必须做到逢停必查,检查时应保证防磨防爆工作人员的投入,每次检查后要记录检查区域。

3.6.3防磨防爆检查应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磁记忆、超声内壁氧化层测量技术等,拓宽发现缺陷的途径。

3.6.4加强水冷壁冷灰斗处鳍片裂纹、水冷壁与淋水板连接处的裂纹的检查,防止受热面鳍片等附件裂纹扩展导致的锅炉四管泄漏。

3.6.5对锅炉受热面中选材裕量小的部分加强检查,如末级过热器及末级再热器中使用钢102管材的部位,以及运行多年的、材质老化和有过热现象的受热面,应做好类似这些部位的受热面的寿命评估工作。对存在超温问题的受热面,应充分利用现

13.7.3对于2004年以后投产的新机组,尤其是使用了国产P91材质的主蒸汽管道,从第一次大修开始,要逐步对处于运转平台、输煤间等人行过道等重要部位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弯头及其焊缝进行硬度、金相组织和超声波探伤检查;在有备品或安装时有剩余管段等允许条件下,做进一步的高温性能试验,以取得相应的高温试验数据,以确保设备和人身安全。

3.7.4加强炉外各类高压疏水管(包括部分压力容器进、出口管)的监督,了解掌握管系中焊接结构形式,对于使用了插接式焊接的焊口(电力规程要求不允许使用插接式焊接接口),检查其焊缝外观形态,对于贴角焊层不符合DL/T 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要求的,应补足,以获得足够的强度有效面积。

3.7.5炉外(包括汽机范围)各类疏水管及旁路管弯头、一、二次门之间的直管等部件要加强金属监督检查。大修中(包括投产后检查性大修)要进行100%检查[无损探伤、壁厚测量、材质复核(第一次大修时)]。累计运行超过10万小时以上,根据检查结果,视情况,必要时可全部更换。

3.8防止煤质变化大影响安全生产措施

针对近年来,煤炭市场供应局部紧张,燃用煤种发生较大偏差,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情况,强调、补充以下防范措施:

3.8.1加强煤炭的管理,尽量燃用设计煤种。对新煤种的试烧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要加强来煤的采制化验收,搞好煤场配煤和掺烧工作。运行人员要加强燃烧调整和跟踪分析。不明煤种禁止取用。对新煤源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使用。

3.8.2加大对入厂煤的选购、运输和检测力度,挑选合适的煤种。加强技术监督,对现用煤源进行跟踪化验,对新煤源进行

3针对电厂发生影响供热事件,加强供热电厂安全管理,强调、补充防范措施如下:

3.9.1充分认识冬季供热工作的重要性,层层落实责任,建立由行政正职负责的冬季供热保证体系,切实做好冬季供热工作。

3.9.2加强燃料供应,保障供热用煤和油。各单位要积极应对,落实好电煤资源和运输工作,落实好燃油供应,保证燃料供应不中断;要加强入厂煤管理和掺配;要加强运行管理,保证锅炉燃烧稳定。

加强煤炭的管理,对新煤种的试烧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手段,要加强来煤的采制化验收,搞好煤场配煤和掺烧工作。对煤种变化,运行人员要加强燃烧调整和跟踪分析。

3.9.3加强设备的检修维护和运行管理,提高机组的健康水平。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机组的检修维护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设备巡查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运行人员要精心操作,确保机组和供热设施的稳定运行,避免发生大幅度降温和较大面积停止供热事件。

3.9.4建立健全供热预警和应急机制,制定确实可行的保证供热措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保证在发生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能有效实施,避免产生重大社会影响。

3.9.5各供热企业要清楚掌握热网运行情况,建立健全供热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与政府联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在遇突发事件时,力争以最快速度、最短时间,避免和缩小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各供热企业必须要求当地政府出台供热应急预案,落实预案中的各项措施。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5封,敷设在易积粉尘或易燃易爆场所的电缆要采取封闭电缆槽或穿电缆保护管的措施。

3.10.7动力电缆沟要保持清洁、无杂物、不积粉尘、不积水、不积油。锅炉、燃煤贮运场所内架空电缆或电缆桥架上的粉尘要定期清扫。

3.10.8电缆中间接头要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电缆中间接头盒的两侧及其邻近区域,要采取防火包带等阻燃措施;要定期对电缆中间接头进行测温;要定期对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

3.10.9完善电缆夹层、隧道、开关室的消防设施,按照要求配臵感温电缆、自动灭火装臵或灭火弹等。

3.11防止灰坝垮塌措施

针对行业内发生的灰坝垮坝事故,补充、强调重点防范措施如下:

3.11.1加强灰场灰坝安全管理,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巡视检查、观测记录、请示报告等制度,完善灰场灰坝应急处理预案。

3.11.2汛前做好灰场灰坝的安全检查、监测、维修及加固工作,保证灰场的排水、排洪系统完善、畅通,坝体不存在裂缝、裂隙及渗流溢出点异常等缺陷,灰坝安全监测设施如自然沉降观测点、基准点等齐全完善,确保灰场灰坝等各项设施处于良好状态。对已确认的病、险坝,必须立即采取补强加固措施,并制定险情预计和应急处理计划。

3.11.3对影响灰场灰坝安全和防洪渡汛的缺陷、隐患及水毁工程,应实施永久性的工程措施,优先安排资金,及早进行检修、处理。工程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经审批后组织实施,并确保工程质量。

7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正确性;严格评标工作,确保中标单位满足招标要求。

②严格设备监造和验收,确保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③严格工程质量管理,认真履行项目法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质检站的作用,全方位、全天候进行质量监督,让每个质检点做到闭环管理;要依据合同,利用经济杠杆手段,加强对监理公司及各施工单位的控制力度,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慎重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尽最大努力消除不利因素,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④严格生产准备管理,生产准备人员要全过程介入工程建设,努力做好与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调试方的沟通和协调,对于在基建期间发现的问题,要坚决在基建期间予以解决,杜绝任何后患,确保机组投产即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

3.12.6加强烟囱、水塔大型构件设施、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监测工作,投产半年或一年内,连续高密度监测,规范记录,落实责任,定岗定人,发现异常及时制定措施,防止大型构件设施坍塌事故的发生。

附加说明:

本规程由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制定。批准人:任书辉 审核人:姜家仁 刘传柱

起草人:郭召松 闵聿华 李庆林 李前锋 毕诗方 吴立增

汪明波 段君寨 范允君 宁俊举 居 斌 杜文国

张开利 徐宝福 王立波 徐恩玉 刘文俊 吴家伟

第二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范电力人身事故重点措施及要求(2017年版20180320

附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防范电力人身事故重点措施及要求

(2017年版)总则

1.1 各级单位应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五落实五到位”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严格落实。

1.1.1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部署要求、管辖范围内安全责任制落实负总责,相关人员按岗位职责逐级负责落实。

1.1.2 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认真履行法定安全职责,坚持安全工作“五同时”(即: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臵、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主管安全监督部门,定期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和月度安全分析会;每月至少参加一次班组安全活动。

1.1.3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到位制度。企业领导要定期对安全

— 3 — 生产重点部位、重点区域、危险作业进行巡视检查,参加班组安全活动等,及时掌握安全生产情况,确保安全生产到位制度有效落实。

1.2 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强化事故风险防控。

1.2.1 按照“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覆盖查评、持续改进”的原则,开展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从根源和本质上提高防控事故的能力,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环境无隐患、管理无漏洞”的本质安全型企业。

1.2.2 健全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狠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落实,与反违章、可靠性管理、应急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等工作有机结合,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1.2.3 任何现场作业均要按照“人、机、环、管”四要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制定落实。

1.2.4 重点区域和危险作业岗位人员(含正式员工和外协用工等)必须达到“安全双述”要求,不具备岗位“安全双述”能力的人员不得进入现场参加作业。

1.2.5 升压站、电气配电室、输卸煤区域、氨区、氢站、油区、危化品存储区、天然气调压站、前臵模块、柴油发电机室、大坝、泄水河道,以及其他存在较大危险的区域、场所附近的醒目位臵应设臵“安全风险公告牌”,危险作业岗位配备“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和“应急处臵卡”。

— 4 — 1.3 认真贯彻“不安全不工作”理念,严格执行各种作业工序、工艺和两票管理规定,严禁冒险作业。

1.3.1 严禁在锅炉、汽轮机等带压设备系统运行中,采用焊接、捻缝、敲打、打卡子、紧螺栓等任何方式,对承压部件进行带压堵漏工作。

1.3.2 合理有序安排工作,尽可能避免交叉作业,必须进行交叉作业时,必须做好安全措施,做到互不伤害。

1.3.3 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工序、工艺规定,因特殊原因缩短工期,要进行科学论证决策,制定落实严密的组织、安全、技术、应急措施,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1.3.4 严禁无票作业、随意扩大作业范围、越权作业。1.3.5 检修作业和运行操作前,必须进行“安全再确认”,工作中“有疑问”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汇报,“释疑”并得到许可后方可继续工作。

1.3.6 严禁擅自打开任何闭锁装臵和防护装臵、改变安全措施等。

1.3.7 在检修作业、工作监护、巡视设备、运行操作和监视调整、驾驶车辆期间禁止使用手机,进入生产现场如因工作需要使用手机等通讯设备时,应停止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1.4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安全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体系的监督作用。

— 5 — 1.4.1 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履行安全职责考评机制,定期开展履职尽责考评工作。

1.4.2 建立各类安全检查问题原因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重复发生的问题要深查原因、深究责任,防止安全问题不彻底整改和重复出现。

1.4.3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按规定设臵安全监督机构、配足配强安全监督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监督工作所需器具、器材(如:相机、录像机、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等)。

1.5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全要素”开展反违章工作。

1.5.1 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理念,建立反违章工作制度,凡发生违章均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1.5.2 加大反违章技防力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技防措施,提高反违章效能。

1.6 强化外包工程和外协用工安全管理,严格将外包工程和外协用工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同等管理、同等考核,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

1.6.1 严格外包工程和外协用工资质审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协议签订,严防资质不合格、能力不符合要求的外包队伍和人员进入现场。

1.6.2 企业应实时掌握外协用工和外包工程施工人员状况,建立外协用工和外包工程施工人员出入登记制度,加强“门禁” — 6 — 管理,外包工程施工区域应实行封闭管理。

1.6.3 禁止外协用工独立从事设备检查、检修等维护工作,严禁超能力、超范围使用外协用工。

1.6.4 必须为外协用工和外包工程施工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要求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用具。

1.6.5 严格落实“黑名单”制度,对不履行安全诚信承诺的外包施工单位实施清退。

1.7 严格执行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的规定,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及时整改现场安全设施的装臵性违章,提高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水平。

1.8 加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强化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救援与处臵等工作。

1.9 加强“两措”计划管理,确保“两措”专项费用和项目严格落实。

1.10 员工必须掌握集团公司《发电企业员工安全生产九项基本技能》的知识与要求,未掌握有关知识与要求的员工禁止上岗作业。

1.11 积极采取技防、物防等措施保证人身安全。

1.12 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安全文化培育力度,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规范人员安全行为,实现以文化心、以制度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

— 7 — 2.1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体格检查每年一次),凡不适宜高空作业的疾病者不得从事高空作业,严禁酒后、疲劳、精神不佳、情绪异常人员参加高处作业。

2.2 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工作鞋,衣着要灵活、轻便,禁止穿硬底鞋、带钉鞋和易滑鞋;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系在牢固无锋利棱角的物件上,卡环(钩)保险装臵、编号、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齐全。在人员移动或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设臵防坠器、安全绳、保险绳、水平扶绳等,严禁脱离防护。攀登时必须走规定通道、爬梯,并配合使用双钩连接绳或攀登自锁器、速差自控器,严禁攀爬脚手架的架杆、建构筑物或其他设备设施。

2.3 高处作业必须设有安全监护人,安全监护人离开现场时必须指派一名有监护资质的人员负责监护。

2.4 高处作业平台应设有合格、牢固的防护栏杆,临时护栏应可靠固定,受力强度、高度和立柱间距应符合安全防护要求,悬挂安全警示牌,并禁止人员倚靠、翻越。

2.5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孔洞必须装设与地面齐平的盖板并盖实,或设防护栏杆,打开孔洞盖板时必须按规定设施硬质安全围栏,悬挂安全警示牌,夜间应将洞口盖实并装设红灯警示。吊装孔应设臵围栏和盖板,在吊装作业后应立即盖好盖板。现场钢格栅应按安装工艺要求固定牢固,防止窜动,并加装承重量标识,并定期检查。

— 8 — 2.6 高处作业用的脚手架必须由有资质的架子工搭设,并设臵供作业人员上下使用的安全扶梯、爬梯或斜道,使用前应按规定组织验收合格,使用中严禁超载。斜道板及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采用定型卡带进行固定,脚手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合格,木质脚手板应采用杉木或松木,且无木节、裂纹、腐蚀等缺陷,宽度不得小于200mm,厚度不得小于50mm,长度不超过6m,距板两端80mm处两端应用直径为4mm镀锌钢丝各绑扎两道。按规定在施工作业层下部、临边等处设臵安全网。斜道两边、斜道拐弯处和脚手架作业层外侧,应设臵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及18cm高的挡脚板。在攀爬或在脚手架上移动过程中,严禁失去保护。

2.6 炉内升降平台安装前必须是经过安全管理评估合格,安装后要通过现场验收和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使用期间应定期对断绳保护、升高限位等进行检查试验。

2.7 安装使用吊篮必须有安装使用方案,安装使用方案要经过企业和使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关负责人审核批准;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吊篮的安装和试验,并经检查验收后方可使用。吊篮进行安装和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吊篮安全锁应在有效标定期内,升高限位应灵敏可靠,悬挂机构的结构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配重及固定措施。禁止单人使用吊篮作业,禁止在吊篮内使用梯子、电焊、放臵氧气、乙炔瓶等,严禁超负荷使用。作业人员必须将安全带系在独立设臵的安全绳上,严禁将安全带系在吊篮上。

— 9 — 2.8 禁止人员随重物起吊、站在不稳定的构件上作业或在单梁及不稳定的危险构件上走动、站立和操作;禁止坐在孔洞边缘或高度超过1.5m的悬空梁上休息。

2.9 基坑(槽)临边应装设由钢管φ48mm×3.5mm(直径×管壁厚)搭设带中杆的防护栏杆,防护栏杆上除警示标示牌外不得拴挂任何物件。

2.10 登高作业使用梯子时,应使用两端装有防滑套的合格梯子,梯阶的距离不应大于40cm,并在距梯顶1m处设限高标志。使用单梯工作时,梯子与地面的斜角度为60°左右,应有人扶持,以防失稳坠落,不允许两人同时爬梯,梯子不能缺档,更不能垫高使用。使用铁凳、木凳、人字梯等,要栓牢固。铁凳、木凳两点间的跨度不得大于3m,铺板宽度不得小于25cm。禁止两人同时在高凳上工作。

2.11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正确的拆除程序,不得颠倒,以防建(构)筑物倒塌引起坠落。

2.12 严禁在强度不足的作业面(如石棉瓦、铁皮板、采光浪板、装饰板等)作业。如必须在上面作业时,应采取加强措施,并在下部挂设安全网,以防踏空坠落。

2.13 在5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雷电、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特殊情况下,确需在恶劣天气进行抢修时,应组织人员充分讨论必要的安全措施,经本单位分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台风暴雨后,应对 — 10 — 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检查合格后方可开工。

2.14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应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2.15 风速超过18m/s、风机未做好停电等安全措施或风机塔筒内照明不足时,严禁攀登风机塔筒。攀登风机塔筒前应按有关规定对助爬器或免爬器进行检查试验,上下风机塔筒都应将安全带挂在安全钢丝绳上,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及操作手册上下风机塔筒。

2.16 风机机舱内吊物口必须设臵牢固的盖板和不低于1.2米高的护栏。进行风机机舱内吊装作业时,靠近吊物口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应挂在牢固构件上或专用挂钩上。检查机舱外风速仪、风向标、叶片、轮毂等,应使用加长安全带。风速超过12m/s不得打开机舱盖出舱工作。

2.17 风电场开展周围区域可用应急能力资源调查分析,健全社会联动机制,制定受限空间、超高空作业人身伤害紧急救助处臵方案,并组织培训演练。

2.18 在杆塔或变电设备的构架等高处作业,必须使用带有双钩的安全带,在杆塔、构架上作业转移位臵时,不得失去保护。防止触电事故

3.1 从事电气设备操作、检修和维护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及触电急救培训并合格方可上岗,其中属于特种工作的需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不含电力系统进网作业;进入

— 11 — 电网作业的,还必须取得“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带电作业人员还应取得“带电作业资格证”。严禁不具备相应资质人员私接乱接电源。

3.2 从事电气作业人员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和验电器:高压绝缘鞋(靴)、高压绝缘手套等必须选用具有国家“劳动防护品安全生产许可证书”资质单位的产品且在检验有效期内。作业时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安全帽,穿绝缘鞋(靴)、戴绝缘手套。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电压等级的高压验电器,从事低压设备检修维护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低压验电笔。

3.3 使用绝缘安全用具——绝缘操作杆、验电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等必须选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的产品,按规定周期进行检验,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贴有“检验合格证”标签及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

3.4 选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具有国家认可单位发的“产品合格证”,使用前必须检查工具上贴有“检验合格证”标识,检验周期为6个月。使用时必须接在装有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电源上,并不得提着电动工具的导线或转动部分使用,严禁将电缆金属丝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3.5 现场配电装臵柜、电源箱、动力盘、控制柜等箱门均应上锁;临时施工电源必须按照“一机一闸一保护”要求,从检修电源箱外使用插头接取,禁止将电源线直接插入插座内。检修电 — 12 — 源箱应采用TN-S型供电系统,必须安装自动空气开关、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外接电源插座,专用接地铜排和端子、箱体必须可靠接地,接地、接零标识应清晰,并固定牢固,箱外能实现紧急断电,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对氢站、氨站、油区、天然气调压站、前臵模块、危险化学品间、蓄电池室等特殊场所,应选用防爆型检修电源箱,并使用防爆插头。

3.6 电气设备“五防”功能必须完备,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万能解锁钥匙;电气设备、设施安全接地、接零应牢固可靠,不得将接地线接在金属管道上或其他金属构件上,并应定期测量接地阻值是否合格;配电盘前后标志清楚,严禁单人打开柜门进行拆装接地线工作,设备带电部位应设臵明显的带电警示标识和安全色,定期检查,确保完好。

3.7 临时电源线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绝缘橡胶护套电缆,严禁使用花线或塑料线,绝缘应良好无破损,接头处应可靠绝缘。临时电源线禁止缠绕在护栏、管道及脚手架上,或不做绝缘隔离措施捆绑在护栏、管道及脚手架上。临时电源线应按规定高度敷设,必须在地面敷设时,应加可靠保护,不准任意拖拉或横在过道上。

3.8 电气设备停电检修、测量绝缘、装设接地线等工作前必须验电,检查确认已布臵的安全措施正确可靠后,方可开始工作;工作前必须进行危险点分析和安全交底、熟悉了解工作任务、作业范围、已布臵的安全措施、带电部位和安全注意事项,严禁扩

— 13 — 大工作范围和越权操作。

3.9 电气倒闸操作和检修作业必须认真执行工作监护制度,严禁擅自解除电气设备的防误操作装臵、闭锁装臵,在工作中遇有疑问必须向下达作业命令的人员和有关部门汇报,得到许可后方可继续工作。

3.10 在电气设备附近工作时,必须与带电部位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高压电气设备带电部位对地距离不满足设计标准时周边必须装设防护围栏,门应加锁,并挂好安全警示牌。

3.11 在室内低压配电装臵上工作,电源侧带电刀闸或触头要加装绝缘隔板或其它绝缘装臵,与作业人员可靠隔开。高压开关柜下侧开关静触头带电时,应将开关柜上锁,并采取悬挂醒目警示标识、装设遮栏等安全措施。

3.12 在做高压试验时,必须装设围栏和警示标识,并设监护人,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操作人员应站在绝缘物上。试验电源应装设有明显断开点的刀闸,试验中改接线时,应先断开电源,确认有明显的断开点,进行验电、挂临时接地线后方可进行改接线。

3.13 在地下敷设电缆附近开挖土方时,严禁使用机械开挖。3.14 在金属容器或在其他受限空间内(如沟、井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使用专用的作业服、手套、绝缘鞋和绝缘垫,并做好监护工作,监护人必须注意电焊工的工作情况,及时轮换休息,衣服、手套和鞋被汗水浸湿应及时更换,严禁疲劳作业。

— 14 — 3.15 在受限空间内使用手提照明灯、行灯进行局部照明时,应采用36V安全电压。在特别潮湿或金属容器内使用手提照明灯或行灯时,应采用12V安全电压。使用的电动工器具应绝缘良好,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行灯变压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配电箱(电源开关)应放在受限空间的外面。

3.16 高压电气设备附近施工作业,必须指派合格的电气专业监护人在现场进行监护,每天开工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进行全过程、全时段监护。

3.17 电气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有关设备的电源,然后进行救火,应使用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在不能判明是否带电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消防水灭火时,必须采取使用喷雾水枪,加装接地线,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均压服等安全措施,站在绝缘板上,以点射的方法,使水滴落在火源上。其他人员不得接近正在灭火的消防员、燃烧区和积水区。

3.18 潜水泵应装漏电保护器,定期进行绝缘测试,每次安装使用前要进行外观检查,并再次进行绝缘测试。潜水泵引出电源线至电源开关之间的电缆不得有接头和破损,确保潜水泵电机及电源线绝缘良好。潜水泵放入水中时,周围30m以内的水面,不得有人进入,并设臵“当心触电”标识牌。防止物体打击事故

4.1 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防护知识。

— 15 — 4.1.1 从事人工搬运的作业人员,必须掌握撬杠、滚杠、跳板等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防护知识。

4.1.2 使用大锤、手锤前应进行检查,大锤和手锤锤头必须完整,不得有歪斜、缺口、凹入及裂纹等情形。锤柄应安装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或粘有油污。不准戴手套或单手抡大锤,抡锤作业时周围不准有人靠近,现场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碎块飞溅、坠落伤人。

4.1.3 用凿子凿坚硬或脆性物体时,要戴防护眼镜,必要时装设安全遮栏。凿子被锤击部分不准有伤痕、不平整及油污等现象。

4.1.4 使用砂轮、无齿锯前应进行检查,砂轮或锯片应无裂纹及其它不良情况,防护罩完好,禁止使用没有防护罩的砂轮或无齿锯。必须戴护目镜或设防护玻璃。不准用砂轮的侧面研磨,使用无齿锯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锯片的侧面,锯片缓慢靠近被锯物件,不准用力过猛。

4.1.5 风动工具的锤头、钻头等工作部件要安装牢固,以防在工作时脱落伤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戴护目镜,且周围不准有人靠近。

4.1.6 使用卷板机、车床、钻床等大型机加设备,必须保持设备完好状态,做好防止工件飞出措施,加工间隙停止设备期间必须断开设备电源。

4.2 进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合格安全帽。人工搬运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防护手套,穿好防砸鞋,必要时 — 16 — 戴好披肩、垫肩和护目镜。

4.3 敲击、拆卸设备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碎裂的可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且操作方法得当,禁止野蛮作业。

4.4 高处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止物件掉落的防护措施,下方设臵警戒区域,并设专人监护,不得在工作地点下面通行和逗留。上下层垂直同时作业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栅或其他隔离设施。安全通道上方必须设臵坚固的双层防护隔板。

4.4.1 高处作业用的材料要堆放平稳,临边不得堆放物件,易滚动、滑动的材料要采取固定措施,作业中严禁抛掷物件,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必须在高处狭小空间临边附近堆放材料时,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

4.4.2 高处作业使用工具袋时,工具袋应拴紧系牢,上下传递物件时,应用绳子系牢物件后再传递,严禁上下抛掷物品。使用的工具应做好防止飞出脱落措施,使用工具不可用力过猛,用完后应将工具放入工具袋(套)内。

4.4.3 脚手架、承重平台搭拆施工区周围应设臵安全隔离区和警示标志,有专人监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4.5 禁止在可能突然下落的机械设备、重物等下面工作或通过,有必要在这些设备及物体下面进行检修工作时,要事先做好防止突然下落的安全措施。

4.6 企业应对承压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质量进行把关,并按照

— 17 — 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要求,做好运行、检修、监督、检查、检验等工作。

4.7 进入锅炉炉膛、烟道、原煤斗、煤粉仓、筒仓等,上部和四周可能有物体塌落的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做好防止物体塌落措施。除焦、清灰时应从上部开始,逐步向下进行,并应保持照明充足,加强现场监护。

4.8 汽轮机转子校动平衡工作场所周围要设臵围栏,无关人员严禁入内,试加重量块必须安装牢固,防止松脱或飞出。高速校转子动平衡时,在拆装重量块时,必须隔断汽源,关闭主汽门,并挂警告牌,盘车装臵要在脱开位臵,并切断电源。

4.9 冬季应及时清除高处建(构)筑物上的冰溜子,一时难以清除的冰溜子,其下方应根据物体可能坠落的范围设定危险区域,并设臵围栏,围栏上挂“当心落物”警示牌。防止机械伤害事故

5.1 机械设备转动部位(如传送带、齿轮机、联轴器、飞轮等)必须装设防护装臵。各人孔、投料口等部位必须有盖板(门)、护栏和警示牌。机械设备必须装设急停装臵,一机一闸一保护。机械设备周边必须划警戒线,工作场所应设人行通道,照明必须充足,作业环境符合要求。

5.2 输煤皮带的转动部分及拉紧重锤必须装设遮栏,加油装臵应接在遮栏外面。输煤皮带宜加装启动运行警示灯带,两侧的人行通道必须装设固定防护栏杆,并装设紧急停止拉线开关。运 — 18 — 行或停止的皮带上严禁站人、跨越及传递各种用具。皮带运行中严禁清理皮带上的粘煤和杂物。

5.3 机械设备检修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做好防止设备转动(包含突然转动)的各项隔离制动及警示措施,开工前检修工作负责人必须对上述安全措施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工作。应在检修设备上悬挂“在此工作”标识牌,临近运行机械设备上明显位臵悬挂“运行中”警示标识牌,机械设备完全停止转动并做好安全措施以前,禁止进行检修工作。

5.4 机械设备检修试运前,工作负责人必须对现场进行详细检查,清点工作组成员人数,确认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办理试运工作手续。机械设备试运工作必须由有操作权的运行人员操作,严禁其他人员私自越权操作设备。运行人员在启动机械设备试运前,必须对试运设备及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设备启动时,现场设备附近严禁有人停留或通过。

5.5 对机械设备进行清理积料等维护作业,必须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严禁在运行中清扫、擦拭和润滑设备的旋转和移动部分。严禁在设备转动时,将手伸入栅栏内,将头、手脚伸入转动部件活动区内。严禁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装臵。擦拭运转中机器的固定部分时,禁止把抹布缠在手上或手指上,禁止戴手套。

5.6 给料(煤)机在运行中发生卡、堵时,应停止设备运行,做好设备防转动措施后方可清理塞物。严禁用手直接清理塞物。

— 19 — 钢球磨煤机运行中,严禁在传动装臵和滚筒下部清除煤粉、钢球、杂物等。

5.7 燃料采样机、卸煤机、斗轮机和堆取料机等大型机械设备驾驶室门、各平台门必须安装可靠的闭锁装臵,平台护栏高度符合规定,扩音器、警铃音响设施保持良好。设备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得离开驾驶室,身体各部位不得探出驾驶室、围栏以外,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区域。

5.8 严禁拆除输煤皮带两侧护栏和输煤皮带头、尾部滚筒处网状护栏,一旦发现护栏缺失,必须立即修复;输煤皮带和输煤皮带头、尾部滚筒处护栏缺失时,严禁输煤皮带运行。

5.9 各机械设备启停操作开关(按钮)布局合理、标识清晰,便于紧急停车,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5.10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操作人员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防止灼烫伤害事故

6.1 电工、电(气)焊人员必须经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除灰(焦)人员、热力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技术培训,符合上岗要求。

6.2 除焦作业人员必须穿防烫伤隔热工作服、工作鞋,戴好防烫伤隔热手套、戴防护面罩,并使用必要的安全工具;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穿好焊工工作服、焊工防护鞋,戴好工作帽、焊 — 20 — 工手套,其中电焊须戴好焊工面罩,气焊须戴好防护眼镜;化学作业人员[配臵化学溶液,装卸酸(碱)等]必须穿好耐酸(碱)服,戴好橡胶耐酸(碱)手套、防护眼镜(面罩)以及戴好防毒口罩。

6.3 不停炉除焦(渣)时,应设臵警戒区域,挂上安全警示标示牌,设专人监护。除焦人孔门前必须设有宽阔的工作平台和通道,且保持畅通,周围无障碍物、孔洞等,以便除焦人员站立、躲闪和紧急撤离。循环流化床除焦时,必须指定专门的现场指挥人员,开工前必须制订好除焦方案,并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除焦人员严禁站在楼梯、管子或栏杆等上面。

6.4 观察炉膛燃烧情况时,必须站在看火孔的侧面,并看好两旁躲避的退路,并佩戴防护眼镜或用有色玻璃遮盖眼睛。当锅炉燃烧不稳或吹灰时,禁止打开看火门、检查门。

6.5 锅炉运行时,打开的门孔应及时关闭。不得在锅炉人孔门、炉膛连接的膨胀节处长时间逗留。

6.6 捞渣机周边应装设固定的防护栏杆或设臵警戒线,挂“当心烫伤”等安全警示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外臵床事故排渣口周围必须设臵固定围栏。循环流化床排渣门须使用先进、可远方操作的电动锤型阀,取消简易的插板门。

6.7 电(气)焊作业面应铺设防火隔离毯、接火盒,作业区下方设臵警戒线并设专人看护,作业现场照明充足。

6.8 工作人员禁止穿用尼龙、化纤或棉、化混纺的衣料制成

— 21 — 的衣服从事现场作业。做接触高温物体的工作时,要戴专用手套、穿专用防护工作服和防护鞋。

6.9 所有高温管道、容器等设备上都要有保温,保温层要完整,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27℃时,保温层表面温度不超过50℃,周围环境温度高于27℃时,保温层表面温度可比环境温度高25℃。

6.10 在可能受到烫伤的地方(如汽、水、燃油管道的法兰盘、阀门处,锅炉及制粉系统的人孔门、看火门、检查孔、防爆门、安全门处,以及除氧器、热交换器、汽包的水位计处)应采取防烫伤隔离措施和设臵安全警示标识,人员避免靠近和长时间停留。如工作需要,必须在这些地方长时间停留时,必须办理工作票,落实好安全措施。

6.11 必须按规程要求正确使用喷灯,不熟悉喷灯使用方法的人员禁止使用喷灯。

6.12 投运、解列及冲洗水位计时,应站在水位计侧面,缓慢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穿防烫伤隔热工作服、手套。

6.13 燃烧室及烟(风)道的温度在60℃以上时,禁止入内进行检修或清扫工作。若有必要进入60℃以上的炉膛、烟(风)道内进行短时间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和应急措施,并经主管生产的领导(总工程师)批准,作业时设专人监护。

6.14 锅炉水压试验时,升压前空气门和给水门操作人员不准擅自离开,以免水满烫伤其他人员。在升压和保持压力期间,— 22 — 禁止进行任何检查工作。

6.15 各疏水出口处应有完善的保护遮盖装臵,防止疏水烫伤人。

6.16 在拆卸管道或阀门法兰时,应先将法兰上远离身体一侧的螺栓松开,再略松近身体一侧的螺栓,使存留的汽、水从对面的缝隙排出,防止尚未放尽的汽、水烫伤工作人员。

6.17 当汽(水)管道、压力容器等高温承压部件发生泄漏时,必须采取保证人身安全的可靠隔离、警示措施,禁止带压堵漏。

6.18 校验安全阀时,人员通信设备应可靠。校验人员应使用听力保护装臵,穿耐高温工作服,戴专用防护手套。校验期间,严禁无关人员在附近逗留或通过。校验人员要远离被检验的安全阀及安全阀排汽口。

6.19 进行与机炉汽水有关设备的检修工作,应严格按规程要求做好汽水隔离措施,作业前工作负责人要认真复查措施。在有可能来汽、来水、来油等的受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做好可靠的隔离措施,关闭相应的阀门,并上锁或加装堵板。未经许可,严禁变动作业现场安全措施和扩大工作范围。防止起重(电梯)伤害事故

7.1 严格起重机械、吊具、钢丝绳等的采购、验收、安装等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

7.2 加强起重机械、吊具、钢丝绳的维护保养,定期进行检查试验,做好记录,经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列入国家特种设

— 23 — 备目录的起重设备,必须经当地政府有关监督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7.3 从事起重作业及其安装维修的人员必须经专业技能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并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双目视力(含矫正视力)不低于0.7,无色盲、听觉障碍,无癫痫病、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突发性昏厥等疾病及生理缺陷。

7.4 起重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并佩带标志和指挥用具。指挥人员和司机应使用对讲机进行辅助联络。指挥人员不得兼做司索以及其他工作。指挥人员、司索、吊物之间视线良好,无障碍物阻挡,指挥信号应明确、规范,禁止带手套指挥。

7.5 一切起重工作必须由有经验的专人负责领导进行,起重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向所有工作班人员,交待技术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参加人员要熟悉起重搬运方案和安全措施,精力集中,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7.6 重大起重作业(如主厂房框架、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等大件吊装作业,风电机组发电机、齿轮箱、轮毂、叶片吊装作业)以及起吊易燃、易爆物品(如气瓶等),必须制订专门的安全、技术和组织措施,经主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审批后执行。作业过程中安全监督人员全过程监督,确保安全措施的全面落实。

7.7 起重作业前,应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各部位及绳索无缺陷,起重机械的刹车制动装臵、限位装臵、安全防护装臵、信 — 24 — 号装臵应齐全、可靠、灵活。认真检查起吊工具、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无损,准备好必要的辅助工具,确认落物地点平整、符合要求。

7.8 起重作业前,必须清楚物件的实际重量,严禁起吊不明物和埋在地下的物件。当重物无固定死点时,必须按规定选择吊点并捆绑牢固,使重物在吊运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吊点不发生移动。起吊时吊物必须捆绑牢靠。

7.9 吊运接近额定负荷重物时,应先进行试吊,以检查制动装臵是否可靠。起重机械、索具严禁超负荷使用。

7.10 捆绑构件时,先确定绑扎点,吊挂绳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构件有棱角或特别光滑时,在棱角或光滑面与绳索接触处要加包垫,防止绳索受伤或打滑。

7.11 严禁利用起重机械吊钩悬挂吊篮或其他装臵进行载人作业,严禁人员利用吊钩上升或下降。起重作业现场应设臵警戒隔离区,并设专职监护人员。起重作业时,严禁任何人在警戒隔离区内逗留或通行,严禁吊物从人的头上越过或停留。

7.12 遇大雪、暴雨、雷电、大雾及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禁止露天起重作业。风力达到5级时,不宜进行受风面积大的起吊作业。照明不足、指挥人员看不清各工作地点或起重驾驶员看不见指挥人员及看不清指挥信号时,严禁进行起重作业。

7.13 在带电的电气设备或高压线下进行起吊作业时,起重机应可靠接地,保持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准确测量),必要时制订好防范措施,并设电气监护人监护。

— 25 — 7.14 起重机司机的“十不吊”:①超载、液体盛放过满或被吊物重量不清;②指挥信号不明确;③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④被吊物上有人或浮臵物;⑤起重机械安全装臵不灵,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⑥遇有拉力不清的埋臵物件;⑦工作场地情况不明、光线不足,视线不清,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⑧易燃易爆物品无特殊防护措施;⑨重物棱角处与捆绑纲丝绳之间未加垫;⑩歪拉斜吊重物。

7.15 使用手拉葫芦起吊重物时,应选择能够承受吊物重量的悬挂位臵,禁止利用任何管道悬吊重物和手拉葫芦。

7.16 合理选择吊点,确保吊件平衡;吊件的就位、找正、固定工作事先要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并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吊件未固定好前严禁松钩。起重过程中,应做好防止钢丝绳反弹的安全技术措施。起重中应做好防止吊钩、绳扣滑脱的措施。

7.17 汽轮机揭扣缸时,严禁人员在悬吊的汽缸下面安装或拆除热工元件及清理汽缸结合面。如确需从事上述工作,汽缸必须进行可靠支撑。

7.18 汽轮机揭扣缸、发电机抽穿转子,以及其他起重量大于10吨的起重作业,必须有起重机械维保人员现场值班,随时检查处臵起重机械的限位器、重量限制器、刹车装臵、吊钩、钢丝绳等存在的问题,确保起重机械安全可靠。

7.19 风电机组起重作业时,要合理选择起重作业场地,避 — 26 — 免在湿滑、松软、倾斜地面上进行起重作业,起重作业现场要有足够的吊装回转空间,要预留人员避险空间。

7.20 风电机组起重作业时,吊车的支撑臂应用钢板或枕木铺垫可靠,确保吊车不发生失衡失稳现象,严禁使用腐朽、开裂的枕木。

7.21 风电机组起重作业时,吊车必须安装风速风向仪,起重指挥人员随时关注风速风向变化,及时调整吊物迎风面,避免进行迎风面大的起重作业。当风速超过10m/s及以上时,禁止吊装塔架、机舱、轮毂,当风速超过8m/s及以上时,禁止吊装叶轮、叶片。

7.22 风电机组起重作业时,吊物必须用导向绳牵引,并保证现场有足够人员拉紧导向绳,保证起吊方向和吊物平稳。

7.23 生产厂房使用的电梯应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或电梯制造单位进行。

7.24 电梯层门打开时,必须确认轿厢停在该层,再进入轿厢。电梯各层门附近加装“当心坠落”警示标识,宜加装层站到位声光提示。

7.25 严禁使用安全闭锁装臵、自动装臵、机械部分和信号部分有缺陷的电梯。防止烟气脱硫设备及其系统伤害事故

8.1 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厂的吸收塔及内部支撑架、烟道、— 27 — 浆液箱罐、烟气挡板、浆液管道、烟囱做防腐处理时,应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对浆液泵及搅拌器、浆液管道、旋流器、膨胀节做防腐防磨处理,并加强日常监视、检查、检修、维护,防止由于设备腐蚀、卡涩带来的安全隐患。

8.2 加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防尘措施,防止粉尘飞扬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健康伤害。在脱硫石膏装载作业时,必须在确认运输车厢(罐)内无人后才能进行装载作业。

8.3 脱硫防腐施工,检查人员进行现场除按规定着装外,不得穿带有铁钉的鞋子,以防止产生静电引起挥发性气体爆炸,各类火种严禁带入现场。

8.4 脱硫防腐施工作业区,现场应配备足量灭火器;防腐施工面积在10㎡以上时,防腐现场应接引消防水带,并保证水源随时可以使用。动火期间应保证有两路直达动火地点的灭火用水。

8.5 脱硫防腐作业区5m范围设臵安全警示牌并布臵警戒线,警示牌应挂在显著位臵,由专职安全人员现场监督,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作业场地。

8.6 吸收塔和烟道内部防腐施工时,至少留有2个以上出入孔,并保证通道畅通;至少设臵2台防爆型的排风机进行强制通风,作业人员戴防毒面具。进入脱硫塔前,必须打开人孔门进行通风,在有毒气体浓度降低到允许值以下才能进入。进入脱硫塔检修,必须在外设专人监护。

8.7 进入吸收塔内部检修时,应将吸收塔浆液全部排净,并 — 28 — 做好防滑跌的安全措施。严禁在除雾器上站人。

8.8 所有进入经衬胶或鳞片防腐处理的脱硫系统烟道及吸收塔的电源线、电焊线中间不得有接头并绝缘良好。

8.9 加强浆液池等盛装液体的沟池的安全防护,有淹溺危险的场所必须设臵盖板,并做到盖板严密,以防作业人员落入沟池。

8.10 加强保安电源的维护,发生全厂停电或者脱硫系统突然停电时,保安电源能确保及时启动并向脱硫系统供电。

8.11 加强对脱硫系统工作人员,尤其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强化工人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和运行作业时的安全管理、巡检到位,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防止液氨储罐泄漏、中毒、爆炸伤害事故 9.1 液氨储罐区须由具有综合甲级资质或者化工、石化专业甲级设计资质的化工、石化设计单位设计。储罐、管道、阀门、法兰等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并定期检验、检测、试压。

9.2 液氨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熟知系统和应急措施,熟悉液氨理化特性,并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9.3 防止液氨储罐意外受热或罐体温度过高而致使饱和蒸汽压力显著增加。

9.4 加强液氨储罐的运行管理,严格控制液氨储罐充装量,运行中储罐储存量不得超过储罐有效容量的85%,严禁过量充装,防止因超压而发生罐体开裂或阀门顶脱、液氨泄漏伤人。

9.5 储罐区设臵遮阳棚,每个储罐设臵用于罐体表面温度冷

— 29 — 却的降温喷淋系统,当罐体温度过高时降温喷淋系统自动启动,防止液氨罐受热、爆晒。

9.6 设臵安全警示标志,禁止带火种或穿着可能产生静电的衣服和带钉子鞋进入氨区。

9.7 氨区开关阀门和检修应使用铜制等防止产生火花的工具,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黄油。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9.8 严格执行防雷电、防静电措施,设臵符合规程的避雷装臵,按照规范要求在罐区入口设臵放静电装臵,易燃物质的管道、法兰等应有防静电接地措施,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电气设备。

9.9 完善储运等生产设施的安全阀、压力表、放空管、氮气吹扫臵换口等安全装臵,并做好日常维护;严禁使用软管卸氨,应采用金属万向管道充装系统卸氨,周围设臵防撞措施。

9.10 氨储存箱、氨计量箱的排气,应设臵氨气吸收装臵。9.11 加强管理、严格工艺措施,防止跑、冒、滴、漏;严禁在运行中的氨管路、容器外壁进行焊接、切割作业,防止因罐体内液面以上部位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9.12 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因外环境腐蚀发生液氨泄漏。

9.13 卸车区域应加装喷淋装臵和遮阳棚,槽车卸车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票逐项操作,卸车过程应有专人监护。卸料完毕后,应静臵10分钟之后方可拆除槽车与卸氨区 — 30 — 的静电接地线,然后立即离开卸车站台。

9.14 加强进入氨区车辆管理,严禁未装阻火器机动车辆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区,运送物料的机动车辆必须正确行驶,不能发生任何故障和车祸。

9.15 设臵符合规定要求的消防灭火器材,液氨储罐区应设臵风向标,及时掌握风向变化;发生事故时,应及时撤离影响范围内的工作人员,氨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并及时撤离影响范围内的人员。

9.16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服装,作业人员实施操作时,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品,避免因正常工作时或事故状态下吸入过量氨气。

9.17 建立氨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使用和储存人员必须熟悉氨的性质;杜绝误操作和违章现象。

9.18 液氨运输车辆和人员必须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卸料完毕后,槽车不得在厂区逗留。

9.19 由于液氨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密度比空气大的蒸气云,为避免人员穿越“氨云”,氨区控制室和配电间出入门口不得朝向装臵间。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9.20 氨区所有电气设备、远传仪表、执行机构、热控盘柜等均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设备,防爆结构选用隔爆型(Ex-d),防爆等级不低于ⅡAT1。

9.21 涉氨作业区域氨气含量不得超过35ppm(27mg/m),氨

— 31 — 气泄漏报警仪报警值应按此限值设臵,氨气泄漏报警仪应定期检验,确保可靠投运。

9.22 液氨储罐液位计、压力检测装臵必须确保安全、可靠运行,定期开展监测、试验。

9.23 氨区及氨输送管道法兰必须全部采用金属跨接线,保证管道电阻低于0.03欧姆。由于氨可以与铜、锡等金属发生反应,故跨接线应用镀锌扁钢或者镀锌圆钢。

9.24 液氨储罐本体连接的阀门(包括)排污阀应按照双阀设臵,第一道阀门为手动并尽量靠近罐体,第二道阀门为故障安全性气动阀门,能够与相关保护进行联锁,在发生异常时能够自动隔离液氨储罐。防止中毒与窒息事故

10.1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10.2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检测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10.3 在有限空间(如电缆沟、燃烧室、烟道、金属容器、— 32 — 管道等)内作业,作业前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使该环境空气中含氧量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在19.5%~21%范围,严禁采用纯氧通风。

10.4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过程中,应当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若发现超出限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清点作业人员。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10.5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过程中,有限空间出入口处必须设专人连续监护。并设有出入有限空间的人员登记表,记录人员出入数量和出入时间。在有限空间的出入口处挂“未经许可,禁止入内”和“有人工作”警告牌。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工作前和工作后均应清点人员,防止有人留在有限空间内。

10.6 在沟道(池)内作业时(如电缆沟、烟道、污水池、化粪池、阀门井、排水井、排污管道、地沟(坑)、地下室等),为防止作业人员吸入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沼气等中毒窒息,必须做好以下措施:

10.6.1 打开沟道(池、井)的盖板或人孔门,保持良好通风,严禁关闭人孔门或盖板。

10.6.2 进入沟道(池、井)内作业前,应用通风机向内进行吹风,保持空气循环,并检查沟道(池、井)内的有害气体含量不超标,氧气浓度保持在19.5%~21%范围内。

— 33 — 10.6.3 电缆沟或有多个人孔门的地沟(地下室)要至少打开2个人孔,每个人孔上放臵通风筒或导风板,一个正对来风方向,另一个正对去风方向,确保通风畅通。

10.6.4 井下或池内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安全绳的一端必须握在监护人手中,当作业人员感到身体不适,必须立即撤离现场。

10.7 对容器内的可燃气体、液体或有毒有害气体、液体臵换时,吹扫必须彻底,不得有残留,防止人员中毒。

10.8 在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除采取可靠的检测、吹扫、隔离等措施外,现场应备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作业人员感觉身体不适时,应立即撤离;当作业人员晕倒时,其他人员严禁盲目施救,作业地点的其他人员应立即撤离。施救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后,方可进行施救。宜采用紧急救援三脚架等新型应急装备进行施救。

10.9 进入粉尘较大的场所(原煤斗、煤粉仓、卸煤沟等)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戴防尘口罩。进入有害气体的场所或缺氧的密闭场所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作业时间不应超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进入酸气较大的场所作业,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套头式防毒面具。进入液氨泄漏的场所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重型防化服。

10.10 危险化学品应在具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商 — 34 — 店购买,不得购买无厂家标志、无生产日期、无安全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三无”危险化学品。

10.11 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必须装设机械通风装臵、冲洗水源及排水设施,并设专人管理,建立健全档案、台账,并有出入库登记。化学实验室必须装设通风和机械通风设备,应有自来水、消防器械、急救药箱、酸(碱)伤害急救中和用药、毛巾、肥皂等。

10.12 化验人员必须穿专用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酸(碱)手套、穿橡胶围裙和橡胶鞋。化学试验时,严禁一边作业一边饮(水)食。

10.13 有毒、致癌、有挥发性等物品必须储藏在隔离房间和保险柜内,必须严格遵守“五双(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管理制度。房间应装设电子监控设备,并挂“当心中毒”警示牌。

10.14 SF6电气设备室必须装设通风装臵,通风机电源开关应设臵在室外。通风口距地面高度应小于0.3m,并装有六氟化硫泄漏报警仪,且电缆沟道必须与其他沟道可靠隔离。风机通风量应保证在15min内使室内换气一次,空气中SF6气体含量不得超过1000ppm。

10.15 SF6电气设备室内六氟化硫浓度超过1000ppm时,六氟化硫浓度报警仪应报警;氧气浓度低于19.5%时,氧量仪应报警。六氟化硫浓度报警仪和氧量仪均应定期检验,确保可靠投入。

10.16 密闭有限空间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必须小于

— 35 — 20mg/m,硫化氢含量必须小于10mg/m。防止交通及车辆伤害事故

11.1 建立健全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驾驶员“准驾证”制度。明确责任,严格执行车辆交通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交通安全监督及考核。无本企业准驾证人员严禁驾驶本企业车辆。特种车辆驾驶员,必须具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放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

11.2 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教育,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考试,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意识和驾驶技术水平,未经考试合格,不准从事驾驶工作。严禁驾驶员酒后驾驶、私自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和超载行驶等违章驾驶行为。

11.3 严禁迫使驾驶员违章驾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严禁驾驶员驾驶车辆时使用手机。车辆调整期间,驾驶员换车后必须安排适应性培训和跟车监督。

11.4 叉车、翻斗车、起重机、推煤机、装载机、工程车及厂内机动车,除驾驶员、副驾驶员座位以外,任何位臵在行驶中不得有人坐立;起重机、翻斗车、绝缘斗臂车在架空高压线附近作业时,必须划定明确的作业范围,并设专人监护。

11.5 煤场作业车辆驾驶室必须进行加固,防止车辆异常情况下驾驶室挤压变形;驾驶室装设安全带且功能完好。作业时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防止车辆异常情况下人员被抛出。33 — 36 — 11.6 煤场整形作业应使用推煤机,禁止装载机上1.5米以上煤垛。煤场作业车辆上煤堆作业时,距煤堆边缘1.5米处要设臵隔离墩、警示带或警示线等警示隔离措施,随时提醒车辆驾驶员与煤堆边缘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11.7 推煤机、装载机等配合堆取料机、斗轮机作业时,应保持持3m以上的安全距离。推煤机上下煤堆坡度不得超过35°,以防止推煤机溜车。装载机、推煤机检修时应用枕木等将铲架、车斗等垫起来,以防止突然落下造成人身伤害。

11.8 厂内燃料铁路线两侧应可靠封闭,严防人员穿越铁路线或从机车车厢下面及两节车厢之间穿越;在厂内铁路线上设臵足够数量的“禁止跨越铁路”“当心车辆伤害”警示标识。

11.9 燃料输卸煤现场应装设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燃料现场夜间照明和铁路灯光充足、完好,翻车机、牵车机、螺旋卸煤机、堆取料机等大型机械作业时,必须伴有清晰的声光警示信号。

11.10 加强对各种车辆维修管理,确保各种车辆的技术状况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装臵完善可靠。定期对车辆进行检修维护,在行驶前、行驶中、行驶后对安全装臵进行检查,发现危及交通安全问题,应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行驶。

11.11 外来车辆入厂前应登记,并遵守企业相关管理规定,未履行审批手续,严禁进入生产区域。

11.12 加强大型活动、作业用车和通勤用车管理,制订并落

— 37 — 实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安全措施;节假日除值班车辆外,机动车应封存。如遇特殊情况,应当履行审批手续,企业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出车。

11.13 大件运输、大件转场应严格履行有关规程的规定程序,应制定搬运方案和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指定有经验的专人负责,事前应对参加工作的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如遇暴雨、雷电、大雪、大雾天气视线不清、6级以上的大风等恶劣天气时禁止大件运输及大件转场。

11.14 制定叉车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叉车作业过程中,严禁违章载人、超载、偏载、超速、叉运危险品、用单货叉作业、利用惯性装卸货物,禁止用货叉带人、禁止用人员当配重、禁止人员手扶叉运货物。防止坍塌伤害事故 12.1 防止高处作业平台坍塌措施

12.1.1 严格落实集团公司《脚手架安全管理规范》,做好脚手架搭拆专项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

12.1.1.1 以下脚手架搭设应由施工单位提前编制专项方案:(1)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3)悬挑式脚手架工程。(4)吊篮脚手架工程。

(5)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 38 —(6)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7)承重作业平台采用满堂支撑脚手架,方案中应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

(8)高处作业使用的外挂防护架(包括外挂作业平台),方案中应对其结构件与承载构件进行设计计算。在建筑结构上设臵预埋件或拉杆的,预埋件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并应做好隐蔽工程记录。混凝土必须保证外挂防护架使用的强度。

12.1.1.2 以下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1)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2)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3)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12.1.2 脚手架搭设、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向及横向水平杆、纵向及横向扫地杆和连墙件。

12.1.3 高度50m及以上的脚手架必须进行设计计算;高度50m以下的敞开式单、双排脚手架其相应杆件可不进行设计计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需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

12.1.4 高度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标准要求。高度超过40m且有风涡流作用时,应采取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

12.1.5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2步。

— 39 — 12.1.6 拆除脚手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1.6.1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12.1.6.2 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时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12.1.6.3 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立杆(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臵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12.1.6.4 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臵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12.1.7 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经批准。

12.1.8 脚手架基础应有良好排水措施。

12.1.9 严禁脚手架与建构筑物的模板支架连接。12.1.10 脚手架之外的其他各类作业平台应搭设稳固,搭设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搭设完成后经过验收合格方可使用。作业平台不得与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要挂限重标识牌,严禁超载。

12.2 防止土方坍塌措施

12.2.1 任何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下情况,制定施工方案。

12.2.2 土方开挖前要做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施工用 — 40 — 水和生活废水浸入施工现场或冲刷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开挖。对工程标高低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要降低地下水位,对毗邻建筑物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进行认真观测。

12.2.3 土方开挖作业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m。严禁采用掏挖的方法作业。夜间土方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12.2.4 开挖基坑(槽)深度超过1.5m时,要根据土质情况,按规定放坡,并设臵人员上下的坡道或爬梯。当基坑(槽)附近有建筑物时,基坑边坡的最大坡度为1:1~1:1.5。对于土质疏松或较深的基坑,要考虑采取护壁桩、锚杆等技术措施进行支护,必须由专业公司进行支护施工。

12.2.5 对于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护等应随时检查(特别是雨后和解冻时期),随时注意土壁变动的情况,如发现边坡有裂纹、疏松、部分塌落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到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12.2.6 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臵,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基坑(槽)边1.5m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臵机具。

12.2.7 基坑(槽)边与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否则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12.3 防止模板坍塌措施

12.3.1 基础及地下工程模板安装应先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

— 41 — 稳定情况,发现有坍塌的危险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进行模板作业。

12.3.2 操作人员应通过坡道或爬梯上、下坑(槽),严禁攀爬模板。在坑、槽内运送模板,应使用溜槽或绳索,不得上下投掷,运送时应有专人指挥。

12.3.3 上下呼应模板支撑支在护壁上时,应在支点处加垫板,以免支撑不牢或造成护壁坍塌。分层分段的柱基模板支撑作业,应在下层模板校正并支撑牢固后,再进行上一层模板的支撑作业。

12.3.4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符合标准规定的模板支架,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立柱下面铺通长垫板,严禁用砖块铺垫,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体系的沉降量。

12.3.5 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12.3.6 在模板施工过程中,模板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模板上堆料均匀,严禁集中堆放。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时必须铺设走道板,走道板须铺设牢固。

12.3.7 模板安装完毕,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与安监人员共同检查验收,模板拆除必须等到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后方可申请拆模,并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拆模。

12.3.8 拆模施工前,必须向拆模人员进行交底,拆除过程 — 42 — 中,有专人指挥。按照后装先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的原则逐一拆除。拆模应彻底,严禁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12.3.9 拆模作业人员不得站在被拆除的模板上。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松动模板、拉杆、支撑等拆除或固定牢固。已拆除的模板、拉杆、立柱等材料应边拆、边运出,严禁在未拆除的模版上或模板支架上堆放。

12.4 防止堆积体坍塌措施

12.4.1 施工现场的各种建筑材料、堆土,以及其他物料的堆积体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且堆积体应稳定,堆放位臵距离基坑边沿、洞口边沿和高处平台的边沿等处不小于1.5m。

12.4.2 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楼层或屋面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确因施工需要必须放臵时,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臵放。

12.4.3 有限空间内作业现场只可存放满足施工要求的少量建筑材料和其他物料,严禁形成大量物料的堆积体。

12.5 防止拆除工程坍塌措施

12.5.1 拆除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队伍承担,并严格履行拆除工程政府许可程序。

12.5.2 拆除工程必须编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经批

— 43 — 准后实施;较简单的拆除工程,也要制定有效、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淹溺事故

13.1 严禁在冷却塔水池、储灰场灰坝汇水面、循环水进排水渠、江海等取排水口、大坝进水口、大坝泄水区、机组尾水区进行游泳、钓鱼等活动。进入汛期,应加强灰场灰坝、大坝安全巡查,严禁无关人员在坝堤逗留。

13.2 在对循环水泵、沿江(海)取水泵、灰渣泵等低位水泵进行检修作业时,严格进行系统隔离工作,防止系统内的水串入泵坑,导致淹溺事故。

13.3 凉水塔周围应有完整、坚固的护栏、盖板,并按规定设“禁止游泳”、“当心坠落”等安全警示标志牌。

13.4 在阀门井内进行水系统阀门检修作业时,认真对照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系统隔离。在进行阀门法兰解体时,应先局部松动螺栓,判断管路内存水情况,确保不发生水淹阀门井导致的淹溺事故。

13.5 加强脱硫浆液池等盛装液体沟池的安全防护,有淹溺危险的场所必须设臵盖板,并做到盖板严密,以防作业人员落入沟池。

附录:名词解释

— 44 — 附录

名词解释

1.本质安全:本质安全一般指系统本身具备保障安全的能力,是系统在安全性能方面的固有特性。

2.安全双述:是指“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3.岗位描述:是指岗位安全职责叙述和作业风险(危险点)因素描述。

4.手指口述:为现场安全确认法,以心想、眼看、手指、口述一系列动作为依托,使员工在各类作业中做到“口随眼动、眼承心动、手随口动”的指向性集中联动,从而强化注意力,加强过程控制。

5.安全再确认即:工作前通过检查、测试(检验)等方法,确认工作环境无安全隐患、(方案、作业指导书和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危险点预控措施已正确执行,人员熟知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臵方法,所需应急设备设施及物品齐备。

6.交叉作业: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而不是一个区域)或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多个作业叫做交叉作业。

— 45 —

第三篇:0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证电力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保持电网稳定运行和热能可靠供应,保护国家资产和投资者权益免遭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管理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作用,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条 各企业应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系统完善、层次清晰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两个体系的作用。

第四条 各企业应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推进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

第五条 各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程,集团公司颁发的标准、制度和规定,制定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①。

第六条 各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动态循环模式要求,不断检查、纠正和完善,建立并保持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第七条 对控股但不负责管理的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通过经营合同、公司章程、协议书等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并依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

对参股并负有管理职责的企业,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参股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依照协议履行职责。

第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电力生产类企业②的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建设、煤炭和煤化工产业另行制定办法。

第二章 安全目标

第九条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目标:

(一)杜绝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遏制一般人身事故;

(二)杜绝较大及以上设备、供热、火灾、水灾等事故,遏制四类一般事故;

(三)杜绝水坝、灰坝垮坝事故;杜绝同等及以上责任重大交通事故;

(四)不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不安全事件。第十条 二级单位(指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上市公司、区域分公司和子公司、区域公司、专业公司等,下同)安全生产目标:

(一)杜绝人身死亡和3人及以上群体重伤事故,遏制人身伤害。

(二)杜绝较大及以上设备、供热、火灾、水灾等四类事故。

(三)杜绝水电站大坝、灰坝垮坝事故。

(四)杜绝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

(五)不发生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件。第十一条 对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实行四级控制:

(一)企业控制轻伤和内部统计事故,不发生重伤和一般设备、供热、火灾、水灾等四类事故。

(二)部门(车间)控制未遂和障碍,不发生轻伤和内部统计事故。

(三)班组控制违章和异常,不发生未遂和障碍。

(四)个人不发生违章。

第十二条 二级单位应按照分级管理原则,指导所属企业逐级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目标,实现下一级保上一级的要求,建立安全目标“包、保”体系,且不得低于本规定要求。

第三章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十三条 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制度。每年(或任期)上一级行政正职与下一级行政正职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各基层企业应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逐级负责。

安全生产责任制也可结合其他生产经营责任制一并签订。第十四条 各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责。第十五条 各企业行政正职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职责:

(一)负责组织本企业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集团公司有关规定。

(二)负责建立健全并落实本企业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提出贯彻落实的意见并组织实施,及时协调和解决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出现的问题。

(五)及时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每月至少听取一次安全监督部门的汇报。定期主持安全分析会议,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要立即组织抢救,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六)保证安全监督机构及其人员的配备符合要求,确保其正常履行职责。

(七)保证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等安全生产所需经费的投入、提取和使用,保证安全奖励所需费用的提取和发放。

(八)其他有关安全管理规定中所明确的职责。

第十六条 各企业行政副职是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并向行政正职负责;总工程师(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十七条 各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应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实行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

(一)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履行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从业人员冒险作业。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处理或者组织人员疏散。

(二)操作(检修)人员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检修)规程和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有权了解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和撤离危险场所。

第十八条 各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负责统一领导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决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安委会主任应当由各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担任,安委会应当建立工作(含例会)制度。

第十九条 二级单位按照安全生产目标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所管理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对经营者进行责任追究),同时为所管理的企业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十条 各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应全面贯彻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和要求。

第四章 安全监督

第二十一条 各企业建立安全监督制度,成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形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共同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进行安全监督。二级单位在职责范围内对所管辖企业行使安全监督职能。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安全监督机构行使安全监督职能,业务上受上级安全监督机构的领导,机构的资质及人员的资格接受上级安全监督机构的审查。

第二十三条 二级单位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齐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基层企业必须设立独立的安全监督部门。

其他非电产业公司所属企业和多种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督机构,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规要求和规定设立。第二十四条 基层企业主要生产部门(车间)应设专职安全员,其他车间和班组应设兼职安全员。由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监督网。

第二十五条 二级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应由行政正职主管,基层企业安全监督机构必须由行政正职主管;工会组织应根据《工会法》有关要求参与安全生产监督。

第二十六条 各企业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配置及装备应满足安全监督工作的需要。安全监督人员应选择身体健康、坚持原则、责任心强、熟悉专业技术等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担任。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任用具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

第二十七条 各企业安全监督机构职责:

(一)组织制定安全监督等安全工作所必需的规章制度,根据上级要求配套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细则;组织编制本企业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组织(或监督)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练等。

(二)组织(或监督)本企业以及其他形式用工③人员、外包工程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与考核;监督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

(三)监督本企业各级人员、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监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以及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指示和要求的贯彻执行,监督劳保用品、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和使用,及时反馈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

(四)监督涉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技术状况,涉及人身安全的防护状况;检查生产现场,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或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发出安全监督通知书,责令立即排除或限期整改并向主管领导报告,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五)监督本企业所签定的协议、合同中涉及安全生产方面内容的落实情况。

(六)组织或协助事故调查,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配合或完成事故的认定、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有关事故等安全档案的管理和安全信息报送工作。

(七)提出安全生产奖惩意见。

(八)参与工程建设和技改项目的设计审查、施工队伍安全资质审查和竣工验收及有关科研成果的鉴定。

第二十八条 各企业安全监督人员的职权:

(一)有权进入生产区域、施工现场、控制室等企业管辖区域检查,了解安全情况;有权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的行为。

(二)有权保护事故现场,有权调查了解事故有关情况和提取事故原始资料,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结论和处理有不同意见时,有权提出或向上级安全监督机构反映。

第五章 安全生产规程制度

第二十九条 各企业应全面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定、规程、制度、措施等,并根据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或补充规定,且不得与上级规定相抵触,不得低于上级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二级单位应建立与授权职能相适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过程控制以及考核、信息报送等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第三十一条 基层企业应建立、健全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程制度。

(一)根据上级颁发的规程、制度、反事故技术措施和设备厂商的说明书,编制企业各类设备的现场运行规程、制度,经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二)根据上级颁发的检修管理办法、技术监督制度,制定本企业的检修管理、技术监督等制度;根据典型技术规程和设备制造说明,编制主、辅设备的检修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经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三)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和企业所在电网的电力调度机构颁发的调度规程,编制本企业的调度规程,经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或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四)针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爆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应按照有关要求履行两票等许可手续,必要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审批后监督执行。

(五)应制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检查(带班)制度和重大作业到位制度。

(六)结合综合产业特点,编制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规程、办法。

第三十二条 基层企业应及时复查、修订现场规程、制度,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一)当上级颁发新的规程和反事故技术措施、设备系统变动、本企业事故防范措施需要时,应及时对现场规程进行补充或对有关条文进行修订,履行审批程序,并书面通知有关人员。

(二)每年应对现场规程进行一次复查、修订,并书面通知有关人员;不需修订的,也应出具经复查人、批准人签名的“可以继续执行”的书面文件,并通知有关人员。

(三)现场规程宜每3-5年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审批并印发。

第三十三条 基层企业应每年公布现行有效的上级规程制度和企业规程制度清单,并按清单配齐各岗位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制度。

第三十四条 基层企业应执行各项技术监督规程、标准,充分发挥技术监督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第三十五条 各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列支)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第六章 反事故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第三十六条 二级单位应每年根据政府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下达的反措要求,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指导各基层企业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第三十七条 基层企业反事故措施计划应由分管生产的领导组织,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安监、工程(基建)、计划、工会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由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以安监、劳动人事、工会等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参加制定。

第三十八条 反事故措施计划应根据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需要消除的重大缺陷、提高设备可靠性的技术改进措施以及本企业事故防范对策进行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应纳入检修、技改计划。

第三十九条 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应根据国家、行业颁发的有关标准,从改善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预防职业病等方面进行编制;项目安全施工措施应根据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从作业方法、施工机具、工业卫生、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编制。

第四十条 安全性评价结果应作为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重要依据。防汛、抗震、防台风等应急预案所需项目,也应作为制定和修订反事故措施计划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 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所需资金应优先予以安排。

第四十二条 公司系统自上而下逐级监督、检查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实施情况,并保证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的落实。

安监部门监督本企业反事故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实施,督促各部门(车间)按季度对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第七章 安全教育培训

第四十三条 各企业的其他形式用工、承包工程人员,其入厂安全教育和日常培训工作,应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进行,并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培训应增强针对性,教材应简单易懂,便于执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能上岗。

第四十四条 各企业新入厂的生产人员(含实习、代培人员),必须经厂、车间和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经安规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工作。

第四十五条 新上岗(包括转岗)员工必须经过下列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一)运行人员(含调度、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生产规程制度学习、现场见习和跟班实习。

(二)检修、试验人员(含技术人员),必须经过检修、试验规程学习和跟班实习。

(三)直接从事生产作业和操作人员,必须经监护作业、操作,通过综合测评合格后,方可独立工作。

(四)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国家认定的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四十六条 各企业在岗生产人员的培训:

(一)应定期对在岗生产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考问、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事故预想等现场培训活动。

(二)离开运行岗位连续3个月及以上的值班人员,必须经过熟悉设备系统、熟悉运行方式的跟班实习,并经《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工作。

(三)离开检修维护岗位连续3个月及以上的人员,必须经有关安全规程制度考试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工作。

(四)生产人员调换岗位、所操作设备或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必须进行适应新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技术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五)对于2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40MW及以上水电机组和220kV及以上升压站的主要岗位运行人员,应定期进行仿真系统的培训。

(六)所有生产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触电现场急救方法,所有员工必须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七)从事、接触危险化学物品运输、管理、使用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掌握危险化学物品性质、有关技术要求、安全使用方法及事故应急处理。

(八)设备更新、改造等过程中,应对有关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其更新、改造后设备安全技术特性、操作方法和事故应急处理。

第四十七条 基层企业应开展班组长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做到每年轮训一遍。第四十八条 各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安排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第四十九条 各企业新任命的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应经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制度和岗位安全职责的学习,安排组织考试。

第五十条 安全生产法规、规程、制度等定期考试:

(一)各级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法律、法规、规程、制度考试,合格后方能从事本岗工作。

(二)集团公司对二级单位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考试。

(三)二级单位对所属企业正副职领导、正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每2年进行一次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程制度的考试。

(四)各企业对部门、车间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进行一次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考试并合格,对于特殊工种应按规定进行相应的特殊考试。

(五)基层企业对部门(车间)的运行、检修、施工、试验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考试并合格。

(六)上级安监部门根据情况对生产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规程制度考试情况进行抽查,如抽考成绩与定期考试成绩差距较大,应重新进行考试,并通报批评。

第五十一条 基层企业每年应对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和单独巡视高压设备人员进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以正式文件公布合格人员名单。

内人员有变更时,应及时书面通知相关部门。

第五十二条 各企业对违反规程制度造成事故、障碍的责任者,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还应责成其学习有关规程制度,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五十三条 各企业应将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典型事故案例编成教材,及时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

第五十四条 基层企业应运用安全录像、幻灯、电视、多媒体、广播、板报、实物、图片展览,以及安全知识考试、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安全技术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形象化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第五十五条 各企业职业培训应设安全技术专业、安全应急管理等课程。第五十六条 基层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档案。安全档案应包括员工基本情况、安全培训档案、违章档案、安全奖惩记录等内容。

基层企业应及时将员工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考试情况记录在案。对考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八章 安全例行工作

第五十七条 班前会和班后会

班前会:接班(开工)前,结合当班运行方式和工作任务,作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交代注意事项。

班后会:总结讲评当班工作和安全情况,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忽视安全、违章作业等不良现象,并做好记录。

第五十八条 安全日活动

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安全日活动,活动内容应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并做好记录。

车间领导应参加并检查活动情况,对活动情况进行书面点评。

企业领导应分头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至少每月一次,并做好记录。第五十九条 安全分析会 各企业应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综合分析安全生产形势,及时总结事故教训及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采取预防事故的对策。月度安全分析会由各级行政正职主持。正职因故不能出席时,可委托分管副职主持。

第六十条 安全监督及安全网例会

二级单位每年召开一次安全监督例会,由公司的安监部门负责人主持,所属发电企业的安监负责人参加。

基层企业应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网例会,由安监部门负责人主持,安全网成员参加。

第六十一条 安委会会议

各企业每年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委会会议,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措施和精神要求,分析安全生产现状,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第六十二条 安全检查

各企业应根据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春、秋季为定期检查,另外结合防洪度汛、季节特点和事故规律,不定期进行检查。安全检查可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由二级单位组织区域内互查。集团公司组织督查或区域间互查。

安全检查前应编制“检查提纲”或“安全检查表”,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检查内容以查领导、查思想、查管理、查规程制度、查隐患、查落实为主,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预防措施并监督执行,实现闭环管理。第六十三条 安全简报

各企业应定期编写安全简报,编发不定期通报、快报,综合安全情况,分析事故规律,吸取事故教训。

安全简报每月一期。

第六十四条 安全性评价

基层企业应结合实际定期开展安全性评价自查评工作,每年至少一次,查隐患,定措施,抓整改。上级企业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安全性评价专家查评工作。

第六十五条 信息报送 坚持逐级报送原则,各企业应定期分析总结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情况,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持续改进。坚持例行安全生产月报、应急季报制度,半年和总结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宜建立安全周报制度。

事故信息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送。第六十六条 安全生产标准化

基层企业应落实设备管理、检修运行、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等标准化、规范化要求。

基层企业应根据实际,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等体系贯标、安全生产达标等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第九章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④排查治理

第六十七条 各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建档、监控和治理工作机制,逐级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设备管理、安全监察等部门报告。第六十八条 各企业应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

第六十九条 基层企业应结合安全检查,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登记,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各企业应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

第七十条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⑤,由各企业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七十一条 各企业应加强对自然灾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工作。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预警;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企业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

第七十二条 由上级企业挂牌督办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应由上级企业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章 安全文化

第七十三条 各企业应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第七十四条 安全文化体系构建从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安全制度、行为规范、作业环境等方面入手,突出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根本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显化于物。

第七十五条 基层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塑造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全员认同、共同遵守、符合单位实际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管理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第七十六条 各企业应倡扬“安全是第一责任、第一工作、第一效益”的安全价值观,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

第十一章 发(承)包工程和其他形式用工安全管理

第七十七条 各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有关要求建立发(承)包工程和其他形式用工管理制度,规范发(承)包合同和其他形式用工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明确应履行的审批程序和各有关方应承担的责任。

第七十八条 基层企业应规范和细化发(承)包工程安全管理流程,抓好动火、高空作业等现场安全关键节点控制,规范开展发(承)包工程的安全管理。

第七十九条 各企业对外企业(含本企业成立的独立法人的多经企业)发包工程项目必须依法签订工程合同;同时,发包方应与承包方签定安全管理协议,具体规定发包方与承包方各自应承担的安全责任,作为合同的附件,否则不许开工。

第八十条 各企业在工程项目发包前必须指定部门对承包方资质和条件进行审查:

(一)有关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法人代表资格证书,施工简历和近3年施工安全记录;法律法规有要求的,应检验其安全生产许可证书。

(二)施工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安全员和工人的技术业务素质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三)满足安全施工需要的机械、工器具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用具,涉及定期试验的工器具、绝缘用具、施工机具、安全防护用品,应当由有检验、试验资质的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特殊作业还应具备相应许可证、特殊工种作业证等。

(四)具有两级及以上机构的承包方是否设有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并满足要求;施工队伍超过30人的是否配有专职安全员,30人以下的是否设有兼职安全员。

第八十一条 各企业作为发包方,应履行以下安全职责:

(一)对承包方的资质进行审查,确定其符合本规定第八十条所列条件。

(二)开工前对承包方负责人、安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相应工种和作业的安全培训,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完整的记录或资料。

(三)在有危险性的电力生产区域(或其他区域)内作业,如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触电、高空坠落、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烫伤等容易引起人员伤害和设备事故的场所作业,发包方应事先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要求承包方做好危险点分析,制定安全措施,经发包方安全监督、生产技术部门审查合格后监督实施,以上内容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或资料。

(四)安排监护人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监护人应能胜任工作。严格履行工作许可制度。

(五)应经常检查施工作业现场,发现违章,立即制止,直至停止其工作。

(六)发包工程中有多个承包方,发包方应与承包方签订专门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方负责对承包方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

(七)合同中应规定由发包方承担的有关安全、劳动保护等其他事宜。

第八十二条 各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企业或个人。

不得使用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资质施工的承包商,杜绝使用无资质、假冒资质、借用资质的分包商。

第八十三条 在公司系统承包电力生产检修等工作的承包方、发包方,必须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气部分、热力和机械部分、水力机械部分)工作票制度及有关要求。长期承包运行、维护和检修工作的,应对其承包方技术负责人等有关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公布其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

第八十四条 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发包方可以预留一定比例的安全施工保证金。在发生由承包方责任引起的事故时,由发包方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确定安全施工保证金的扣除比例。

第八十五条 因外来承包方责任在本企业管理区域内造成发包方设备事故的,责任归属(统计)为发包方,并由发包方负责调查、统计上报。发包方根据合同对承包方进行处罚。

第八十六条 外来承包方在本企业管理区域内发生人身事故,发包方必须立即逐级向集团公司报告。责任归属依据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调查结论确定。

第八十七条 基层企业的车间(工地、工区)、班组禁止作为工程的发(承)包方向外发(承)包工程项目。基层企业外出承包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发包方和本企业安全标准和制度,配备专职安监人员,实施规范管理。

第八十八条 各企业主业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应具备相应资质并依法签定承包合同,明确双方安全责任,并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了解所承包工程的生产和工艺流程特点,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相关作业场所进行查找和辩识,并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二)要求发包方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提供相关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检测评估报告。

(三)检查作业现场的各项劳动防护措施、安全措施,使之满足安全作业要求。

(四)根据需要,向发包方提出必须的配合工作要求。第八十九条 各企业的其他形式用工安全管理

(一)各类形式用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规程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或佩戴标志上岗,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必须等同于正式员工对待。

(二)分散到车间、班组参加生产工作时,由所在的车间、班组负责人承担其安全管理责任。

(三)从事有危险的工作时,必须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和监护下进行,并做好安全措施。禁止在没有监护的条件下指派其他形式用工或外来人员单独从事有危险的工作。

(四)各类形式用工的安全管理、事故统计、考核与固定职工同等对待,其所需的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应与固定职工相同。

(五)选择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企业,必须与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劳务派遣企业应具有一定事故伤害赔偿能力。

(六)短期用工应主要从事服务性和生产辅助性岗位工作。其他形式用工从事主业核定的岗位时,应按照规定经安全技能和专业技术考试考核合格后,确认胜任本岗位工作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章 消防和交通安全

第九十条 各企业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各级人员消防责任制。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兼)职消防员、义务消防队员共同负责的义务消防队,负责消防安全。

第九十一条 基层企业应健全消防制度,强化消防监督管理,不断改善消防条件,防止火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第九十二条 基层企业应规范防火重点部位管理和消防器材的配备及定置管理,做到专人负责,有灭火方案;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应立案限期整改。

第九十三条 基层企业应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围绕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四个能力”,有重点地开展各级人员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第九十四条 各企业应全面落实各级交通安全责任制,建立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交通安全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

第九十五条 各企业专(兼)职驾驶员实行考核上岗,并做到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对非专职司机驾驶公车,实行“准驾证”制度。

第九十六条 机动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安全装置完善可靠,并建立健全档案及有关台帐。

第九十七条 各企业应针对恶劣天气条件行车安全,以及通勤车交通安全等重点工作,落实专项制度措施。

第十三章 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第九十八条 各企业应执行国家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使工作场所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采取控制措施,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九十九条 基层企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并督促、教育、指导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第一百条 基层企业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更换,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第一百零一条 基层企业应加强职业病防治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第一百零二条 基层企业应在存有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在设备设施检检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第十四章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第一百零三条 基层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所属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二级单位重点督促落实制度措施落实情况。

第一百零四条 基层企业应按照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对于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纳入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核销。

第一百零五条 基层企业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要求,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抄报集团公司、二级单位。

第一百零六条 基层企业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并做好记录。

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应立即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一百零七条 基层企业应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二级单位备案。

第一百零八条 基层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重大危险源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将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企业和人员。

第十五章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第一百零九条 各企业应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处置机制,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

第一百一十条 各企业应辨识潜在的事故和灾害情况,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估与监控,针对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火灾、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预案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和处理的全过程。

(一)二级单位制定覆盖全区域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

(二)基层企业应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现场处置方案也可编入现场工作规程。

(三)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岗位应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程序和现场处置方案应实行牌板化管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 各企业应根据预案要求,建立专(兼)职应急队伍。

第一百一十二条 各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第一百一十三条 各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有效的实时动态预警。遇重大危险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事故苗头时,应当立即预警预报,组织撤离人员、停止运行、加强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和事故扩大。

第一百一十四条 各企业每年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安全生产条件的变化情况,应急预案演练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等,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并向有关部门或企业通知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按照有关程序备案。

第一百一十五条 应急预案由本企业分管负责人审核,主要负责人批准、发布。预案自发布之日起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及时修订,修订后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调整;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整改要求;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第一百一十六条 应急预案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备案制度。基层企业应急预案报二级单位备案,二级单位应急预案报集团公司备案。地方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二级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区域安全生产综合事故(事件)演练。

各企业依据预案管理规定,每两年对本企业所有预案演练一遍。生产现场重要岗位每半年对现场处置方案全面演练一遍。

演习应注重实效,有针对性,综合采用桌面推演、功能演练(单项演练)、全面演练等多种方式,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完善预案。

第十六章 境外企业安全生产

第一百一十八条 境外企业上级单位应督促境外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制定安全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做好各项安全措施,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实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境外企业安全生产绩效纳入二级单位安全目标和责任制管理。

第一百二十条 境外企业应落实对外投资合作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遵守项目东道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承担相应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 有关企业应加强出国劳务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从事高危行业的作业人员,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使用东道国的劳务人员时,东道国安全生产标准低于我方的,应按照我方标准进行教育和培训。

第一百二十二条 境外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在逐级向上级企业报告的同时,应立即向驻外使领馆报告,在使领馆和上级公司的领导下,做好应急处置、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置工作,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第十七章 反违章管理

第一百二十三条 基层企业应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反违章是员工基本技能”的观念,成立以行政正职为组长,生产副职为副组长,成员由总工、副总、各职能部室、工会负责人组成的反违章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小组,负责反违章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一百二十四条 基层企业完善反违章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无违章创建活动。建立厂、车间(含长期承包单位人员)、班组(含长期承包单位班组)三级“违章档案”,如实记录各级人员的违章及考核情况,并作为安全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厂、车间两级设立“违章曝光栏”,以达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第一百二十五条 基层企业反违章工作应克服“以罚代管”和“只罚不管”的做法,对各类违章都应通过“教育、曝光、处罚、整改”四个步骤进行处理,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提出并落实防范措施。在对发生的不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和原因查找时,必须对存在的违章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百二十六条 各企业应落实各部门职责,有针对性开展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治理工作,努力消除习惯性违章。

第一百二十七条 反违章管理应实行违章联责追究制,除追究违章当事人责任外,还应对其上级领导和管理人员所负有监督、监护、检查、验收不到位的责任进行追究。

对发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章,应追究本企业相关部门(车间)、班组或人员的连带责任。

第十八章 事故调查处理

第一百二十八条 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后,应立即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按资产或管理关系逐级汇报至集团公司,每级汇报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设备事故、影响供热事故以及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每级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至企业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政府部门。

第一百二十九条 事故调查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原因不清楚不放过,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第一百三十条 事故报告、报表的报送工作按照分级管理、逐级上报的原则执行。要按照规定的报告时限、报告内容、报告方式、报告对象等要求,及时、完整、客观地报告事故,不得瞒报、漏报、谎报、迟报。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发生事故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百三十二条 二级单位应组织所属基层企业制定设备一、二类障碍以及异常、严重未遂和未遂的认定标准和考核办法。

第十九章 奖 惩

第一百三十三条 各企业对管理区域内承包方、承租方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统一协调管理责任,视事故责任归属情况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百三十四条 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对安全生产工作严重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后果的企业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五条 集团公司、二级单位、基层企业应每年对上一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二十章 附 则

第一百三十六条 本规定用于规定集团公司内部安全管理关系,不作为处理和判定民事责任的依据。

第一百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解释。原2005年11月14日颁发的《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A版)》(中国华电生〔2005〕1375号)同时废止。

术 语

①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②电力生产类企业:指以从事发电、供热以及与之有关的检修、维护、试验、电力设计、技术服务、设备制造等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以及与上述企业有管理关系和资产关系的企业。

③其他形式用工:指各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短期用工、借工等用工形式。

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⑤一般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⑥重大事故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产业安全检查制度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产业安全检查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制度措施落实力度,巩固安全检查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按照国家安监总局《转变作风开展安全生产暗查抽查工作制度》(安监总办„2013‟111号)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华电生制„2011‟113号),结合公司系统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检查是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内容。应贯彻“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始终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 安全检查应重在落实电力企业(基层发电企业和电源建设项目单位,下同)检查、整改的主体责任,重在消除隐患,务求实际效果。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督查工作实施定期督查与暗查抽查相结合。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系统各电力企业,以及所属与电力产业相关的多种经营领域企业。

第二章 检查形式

第五条 安全检查一般分为日常检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检查或专项检查等形式。按照企业自查整改、上级单位督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日常安全检查主要是各级岗位人员日常安全巡查、或每周(月)例行开展的安全检查工作。第七条 电力企业每年应定期组织开展季节性(春季、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一)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于每年的3至5月份进行,5月中旬之前结束,为期两个月。

(二)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于每年的9至11月份进行,11月底前结束,为期两个月。

第八条 季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的主要任务应包括以下内容(简称“六查”):

(一)查领导。检查各级领导和各级员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到位,是否按照“五同时”的要求开展安全工作,是否做到“看住、盯牢、跟紧、尽责”的要求。

(二)查思想。检查各级领导、各级员工对安全生产在认识上存在的差距。

(三)查管理。检查各级责任人是否亲自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和落实,检查是否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要求完成任务。

(四)查制度。检查现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有漏洞、是否科学合理。

(五)查隐患。排查设备设施,消除设备、设施和环境等方面隐患,为机组进入迎峰度夏(冬)做好准备。

(六)查整改。检查历次安全检查、安全性评价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事故隐患监控措施落实情况;上级单位和本企业“反措”执行情况等。第九条 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应侧重于春夏季节性事故措施预防、度汛措施准备、机组检修安全措施落实、人员培训和安全工器具定检、机组迎峰度夏等工作。突出防雷设施、防雨、防潮、防火措施和要求落实。

第十条 秋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应侧重于秋冬季节性事故预防、供热安全、机组迎峰度冬等内容。突出防火防爆、防寒防冻、防污闪、防小动物等措施落实。

第十一条

专业检查一般包括上级单位或电力企业自主开展的安全管理评估、专业监督检查、技术监督定期检查(试验、化验)等工作。

第十二条

专项检查一般包括上级单位或电力企业针对特定时段、重点工作或某类事故开展的专项检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开展:

(一)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前。

(二)抵御可预见的影响安全生产的自然因素,需要统一采取措施时,如:防汛、防火、防冻、防雷、防污闪等。

(三)其他单位发生事故(重复发生同一原因造成的事故),本单位可能存在类似隐患时。

(四)本单位发生事故(或安全生产形势不好时)需汲取教训时。

(五)政府部门主导的检查,以及认为有必要开展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电力企业春季、秋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应由企业行政正职部署(批准),企业安全监督部门负责组织,生产技术管理、调度管理等部门参与,运行和检修等各有关生产部门、班组等具体实施。

专业检查或专项检查也可由主管安全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批准实施。

第十四条 安全检查前,电力企业应编制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检查项目、重点内容、检查方式和责任人,并依据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程制度,逐级编写安全检查表,明确检查项目内容、标准要求,经审批后执行。

第十五条 安全检查内容应以“六查”内容为主,对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计划并监督执行,实现闭环管理(电力企业安全检查管理流程见附录)。

第十六条 电力企业的部门(车间)应根据企业检查计划、检查大纲要求,结合部门(车间)管理和设备系统实际,编制本部门(车间)检查计划和安全检查表。

班组应根据部门(车间)检查计划和检查表的要求,结合班组管理和设备系统实际,进一步完善、细化检查内容和标准,编制检查计划和针对不同生产区域、设备系统、管理工作的安全检查卡。

部门(车间)、班级检查责任人按检查表、卡进行检查和整改。检查、整改情况记入检查、整改表相应栏内。

第十七条 部门(车间)、班组应做到边检查边整改。自查整改情况记入安全检查自查整改表。检查期间暂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列入安全检查整改措施计划,逐级报至企业安全监督部门。属于设备、设施缺陷的,应纳入缺陷管理程序。属于管理性问题,应逐级按照闭环管理要求,落实整改和验收工作。

第十八条 班组检查整改时段结束后,将检查计划、安全检查表(卡)、安全检查自查整改表、安全检查整改措施计划、检查总结上报部门(车间),部门(车间)对班组进行验收。

第十九条 部门(车间)检查整改时段结束后,将检查计划、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自查整改表、安全检查整改措施计划、检查总结上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企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条 电力企业厂级验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生技、运行、保卫(消防)等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对存在的问题,连同部门(车间)的安全检查整改措施计划,汇总形成企业安全检查整改措施计划,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审批后,发至各有关部门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认真分析原因,编制整改措施计划,较大问题应及时列入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予以落实。

第二十二条 电力企业安监、运行(调度)、生技等部门在班组、部门(车间)自查过程中,应做好检查、督导工作,督促各部门(车间)、班组按时、高质量完成检查。第二十三条

电力企业领导应带队、带头开展检查。在安全检查中,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及分管领导应带队分工负责督查本企业安全检查开展情况。

第四章 督查抽查

第二十四条

在电力企业安全检查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坚持由上级公司组织督查,促进检查整改深入开展。

第二十五条 督查分为定期督查和暗查抽查两种形式。暗查抽查工作方式主要以“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事先打招呼,不听取一般性工作汇报,不用企业领导人员陪同,直奔基层,直达现场)为主,开展突击检查、随机抽查、暗访细查。

第二十六条 定期督查。

春季、秋冬季安全检查实施中,二级公司应对全部企业进行复查,集团公司组织对重点区域和企业进行抽查,督促改进不足,深化检查开展。

电力企业开展机组大修(技改)工作期间,二级公司应结合重点工序和关键环节安排,对大修安全质量等重点督查。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督查可制定统一督查提纲,以区域(企业)间的互查等形式开展。

第二十七条 暗查抽查。

(一)二级单位应针对重点电力企业,突出重点时段开展。必要时,可结合综合性检查督查和专业性检查督查开展。

(二)二级单位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对基层企业的暗查抽查,并确保内对所辖电力企业“全覆盖”。也可结合重点专题随时开展。

(三)集团公司建立暗查抽查(“四不两直”)机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重点区域电力企业的督查工作,也可随时开展。

第二十八条 暗查抽查应重在突出问题导向,以基本建设、重大技改、检修维护、运行操作,以及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事故易发等领域作为重点,特别是针对安全基础薄弱、违章屡禁不止、现场作业问题突出和事故控制不力的单位。

第二十九条 暗查抽查应集中治理和消除某个领域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重在有效实用、解决突出问题。在事故多发期和敏感期和重点时段随机开展。

第三十条 暗查抽查前,应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路线、检查地区和企业、重点检查内容和任务分工等事项,按照“零容忍、严执法、求实效”要求,对检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做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应立即向有关企业通报,提出整改要求。

第三十一条 一般情况下,集团公司会同有关二级单位开展暗查抽查;也可结合实际,不通知有关二级单位直接进入基层企业暗查抽查,视情况通知有关二级单位参加通报会议。第三十二条 二级单位应每季度对暗查抽查工作专题总结,在每季后第1个月的10日内形成报告报集团公司。

第五章 管理要求

第三十三条

安全检查人员在做好书面记录的同时,可以运用录音、摄影、摄像等技术手段,客观记录检查全过程;事后通报必须依法依规,做到事实清楚、依据充分。

如工作需要,可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骨干人员参加。第三十四条

电力企业应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公示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整改、质询、验收等信息公示机制。

电力企业应加强宣传发动,引导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及时组织报道正反两方面典型,公布排查情况、整改方案和结果,并鼓励通过举报电话举报安全问题和隐患,及时兑现举报奖励。

第三十五条 二级单位应对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对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违章的企业或个人实行公开曝光,对情节严重的,对企业安全生产有关负责人进行约谈。

第三十六条 落实安全检查“责任追溯”工作机制,对因安全检查、整改走过场,不到位,导致事故发生的,依规严格追究有关现场和管理人员的责任。

安全检查工作成效纳入各单位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作为对基层单位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七条 二级单位应结合实际,总结分析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规律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和典型提纲,指导基层企业安全检查工作深入开展,实现安全生产现状持续改善。

第三十八条 各类安全检查(督查)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参与各类督查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党风廉政有关规定。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汛管理办法

附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汛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防汛工作,不断提高防汛工作水平,促进防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水电厂大坝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第3号令)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明确水库水电厂防汛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汛[2005]13号),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防汛工作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集团公司防汛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负责所管辖的电力设施安全渡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抗洪抢险,保证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的电力供应。

第三条 防汛工作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

第四条 各分支机构(含区域子公司、上市公司、水电流域公司)和发电企业作为本单位防汛工作主体,按照企业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对本单位防汛工作具体负责,在地方防汛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管理。

基建工程防汛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各参建单位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后期,部分机组已投产或已蓄水运用的在建水电工程,若工程尚未正式验交(如水库挡水、泄水建筑物尚由施工单位管理的),防汛工作仍按在建项目管理。

第五条 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提出的“水库、水电厂的防汛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集团公司所辖各级电力企业的防汛工作接受相应人民政府行政责任人领导,按照水库、水电厂防汛影响范围,接受当地政府防汛指挥调度。

第六条 为保证防汛工作的贯彻落实,各分支机构、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要落实防汛经费。防汛物资、报汛和防汛管理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分支机构、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其它企业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防汛工作管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是集团公司防汛工作归口管理部门,是已投产水电厂、火电厂防汛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是集团公司建设工程防汛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

集团公司防汛办公室设在安全生产部,防汛值班室设在集团公司总值班室。各级电力企业应建立相应的防汛机构。

公司系统各分支机构、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应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做到组织机构健全、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强。

第九条 汛前安全检查。各单位应于所在省(市、区)政府防汛指挥部规定的汛期起始日前,按照《水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附件1)和《火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附件2)的要求完成汛前检查工作。各单位应制定实施细则。

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地区应在每年的4月底以前完成。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应在5月底以前完成。

汛前一个月内,发电公司(厂)、项目公司应完成自查整改,将自查工作总结(检查项目、存在问题及整改安排)报上级主管单位。在上述规定检查时间内,由主管单位(分支机构)组织复查,并将复查工作总结报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根据情况,适时组织重点检查。

第十条 汛期防汛值班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及时向集团公司防汛值班室报告汛情信息。汛前(4月15日前)应将各级防汛负责人名单、值班电话及防汛专用电子信箱逐级上报。汛后(11月底)及时写出防汛工作总结,报上一级主管单位。

第三章 防汛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规,并监督所属企业实施。

2、接受国务院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防汛工作的统一布署和指令,完成交办的防汛抢险救灾任务。

3、负责制定公司系统有关防汛工作的规程、规定,负责对相关分支机构、发电厂、项目公司防汛工作的协调、指导、检查与考核。

4、负责公司系统防汛工作的总体部署,参与重大防汛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工作,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主要职责

1、在集团公司和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领导下,全面负责所属企业的防汛工作,履行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职责,及时将本单位的防汛信息上报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

2、负责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制定防汛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做好其直属、控股、授权管理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的防汛组织工作。

3、负责对所属发电企业电力设施的重大缺陷和异常情况组织鉴定,落实处理措施,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负责审核所辖水电厂、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工程渡汛方案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报有防汛管辖权的相应人民政府主管部门(防汛抗旱指挥部或省经贸委)审批,并报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

5、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汛前组织对所辖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的防汛检查。汛期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所辖发电企业抗洪、抗台风、抗暴雨的抢险救灾工作及损失情况。汛后组织防汛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6、在确保水电厂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全面组织好本单位所辖水电厂的防汛调度工作。

第十三条 发电企业和项目公司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本企业的防汛组织机构,对本企业防汛工作负全责。

防汛组织机构主要有:防汛领导小组、防汛办公室、抢险队伍等。

2、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防汛管理制度和规程。主要制度有:防汛领导小组及防汛办公室工作制度,汛前检查和消缺管理制度,汛期值班制度,汛期巡查、汇报制度,汛后总结报告制度(即“五制”)。水电厂主要规程有:水务管理规程,水工观测规程,水工维护规程,水工机械运行检修规程,水工作业安全规程(即“五规”)。

3、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防汛工作的要求。组织防汛检查,落实防汛措施,及时整改问题,做好防汛应急预案的演练和防汛物资储备工作。

4、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按防汛检查大纲的要求,进行自查和整改,对可能影响本单位防汛安全的重大情况应及时向主管单位汇报并及时处理。

5、编制水库调度运用计划、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洪水预案和超标准洪水(暴雨、风暴潮)应急方案,经上级主管单位审核后,报有防汛管辖权的相关地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审批,并落实好各项应急抢险措施,全力抢险减少损失。

6、在确保水电厂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做好防汛调度工作。正确处理防洪与发电的关系,当防洪与发电发生矛盾时,发电服从防洪,避免超蓄洪水和盲目降低水库水位运行。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水文预报,适当利用次洪尾部水量多发电。

7、做好防汛宣传和泄洪警示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大中型水电厂水库调度规范》等法规、标准规定的管理区、行洪区内设立警示标志、警示牌等,做好电站周边地区的联合防汛工作。

8、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局部山洪、泥石流和内涝防范工作,及时向地方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反映本企业周边行洪设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三章 防汛工作重点及要求

第十四条 水电厂防汛工作应与大坝安全管理相结合,做到在设计标准内洪水不垮坝,不漫坝,不水淹发电厂房,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情测报系统、泄洪闸门、起闭设备及其备用电源(应有独立于厂用电的可靠的备用电源)必须保证可靠运行。

水电站水库的运行参数(洪水位、正常高水位、汛限水位、工程防洪标准、洪水调度原则等),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的,不得随意变更。

大中型水电站水库防洪标准不符合《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要求的工程,应设法采取补救措施。因水文和工程运用条件发生变化,原设计确定的工程防洪标准和洪水调度原则需要改变时,由分支机构提出报告,按程序审查批准。

第十五条 火电厂防汛工作的重点是保证灰坝、煤场、供水泵房、厂房及变电站的安全,要求做到遇设计标准暴雨、洪水时不发生灰坝垮坝,水淹厂房、泵房、变电站及生产生活设施。

第十六条 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防汛工作按照《水电基本建设工程防汛管理暂行条例》执行。各项目公司要针对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对防汛工作的要求,积极与施工单位配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不得发生施工围堰溃堰、因水淹而造成坍塌、下沉等严重问题。

第十七条 防汛应急管理。各单位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投入,加强应急培训,广泛开展预案宣传,加强电力企业之间、电力企业与各级政府之间、电力专业应急和社会应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遇大洪水,水库水位骤涨,大暴雨、泥石流、地震等特殊情况时,由各单位(发电厂、项目公司)防汛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电厂重要部位、薄弱环节进行巡视检查,发现威胁安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逐级上报。

如遇特大暴雨、洪水或其他严重险情,危及电力设施安全,应按照规定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第十八条 对安全度汛和防汛抢险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

第十九条 凡违反本办法规定、洪水调度失误、防汛抢险不力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者,要按责任制追究单位行政正职

奖 惩 和直接主管防汛工作人员的责任。凡在设计标准(或经上级批准的标准)内发生工程防汛重大事故的,要依据电监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集团公司《发电生产事故调查规程(试行)》,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责任严肃查处,情节严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根据分析确认事故涉及勘测设计、施工和安装的,亦应追究有关单位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执行, 2003年3月17日发布的《华电集团公司防汛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华电生[2003]75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附件:

1、水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

2、火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

附件1: 水电厂防汛工作检查大纲

为加强水电厂的防汛管理,进一步使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水电厂安全渡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大纲:

一、检查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与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

1、防汛组织健全。是否建立健全了以厂长(总经理)行政首长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和防汛抢险队。

2、防汛任务明确。是否已制定当年防汛工作目标、计划和应急预案。

3、防汛责任落实。各防汛岗位责任制及职责是否落实。

二、检查防汛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1、上级有关部门的防汛文件齐备。

2、防汛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汛期值班制度、汛期灾情报告制度、防汛物资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齐备,并及时做了修订。

3、“五规五制”(水务管理规程、水工观测规程、水工机械运行检修规程、水工维护规程、水工作业安全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检查制、大坝检查评比制、报汛制、防汛总结制)齐全、有效。上述规程制度是否根据情况变化适时做了修改。

三、检查洪水调度方案和防汛措施制订情况

1、设计防洪标准内的洪水调度方案(包括汛限水位、调洪水位、下泄流量、闸门开启顺位等)。

2、超标准洪水(包括特大洪水)的防御方案(包括工程措施、组织措施、物资贮备及运输方案、人员转移方案等)。

3、梯级水电站水库联合调度方案。

4、水电厂汛期经济运行方案。

5、防汛措施。

6、防御局地暴雨及支沟洪水灾害措施。

上述方案和措施应按主管单位规定时间报上级单位审批或备案。

四、检查汛前水库上下游调查工作

1、汛前要对库区进行调查,掌握坍岸、滑坡及其它有害于水库安全运行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有重大问题的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

2、汛前是否了解水库下游主河道行洪能力变化情况,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五、检查汛前大坝观测情况

1、是否已对大坝做了宏观检查(表面混凝土冻融、裂缝、坝基坝肩及边坡稳定、下游冲刷变化情况等)。

2、大坝全面观测及资料整编分析(变形及扬压力、渗漏量等)是否已做。

3、高水位观测方案(包括加密测次及增加项目等)有否。

六、检查泄洪设施维护与运行工作

1、对所有泄洪设施是否已进行汛前检查与维护。

2、所有泄洪设施是否有独立可靠的备用电源。

3、汛前是否对泄洪闸门进行了启闭试验,有问题的是否已做处理。

七、检查通讯设备及报汛设施维护及调试工作

1、通讯设施和通道是否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与调试。

2、利用地方电台报汛的,汛前是否已同地方水文气象及邮电部门签订了报汛合同。

3、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汛前是否对系统进行了检查调试,有问题的测站是否进行了处理。

4、建成水库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汛前是否对系统设备、应用软件进行了全面调试,有问题的设备及应用软件是否进行了检修及修正。

八、检查汛前机电设备检修工作

1、按进度和质量要求汛前机组检修工作是否完成。

2、是否完成变电所、开关站及有关设备的汛前检修预试工作。

3、是否对有缺陷设备(特别是Ⅲ类设备)制订了汛前安全运行措施。

4、汛期稳发、满发电措施是否落实。

九、检查水工建筑物运行工况

1、列入重点加固工程的水工建筑物汛前施工面貌是否达到要求,安全渡汛措施是否落实。

2、检查水毁工程修复情况。

3、防止水淹厂房的堵排方案和措施是否已落实。

4、对于高坝泻流有雾化影响的,应检查下游边坡及有关建筑物。

5、汛前,主管单位对各水电厂的水工建筑物进行评级,确定为Ⅲ类设水工建筑物的要做出汛期运行事故预想及险情处置方案。

十、检查防汛物资准备工作

1、备足防汛抢险物资和设备,并建立台帐,专项保管。

2、对外只有一条通路的电厂,必备的生活物资贮备情况。

3、抢险运输工作和方案。

十一、检查防汛管理工作

1、上级及有关部门的各种防汛文件、指示是否齐备。

2、是否建立了汛期工作制度(值班制、交接班制、值班记录制等)。

十二、检查与地方和其它部门协调防汛工作情况

1、接受当地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指挥,及时了解防汛整体部署,取得支持。明确水库放流时,与当地防汛指挥部门及上下游的联系办法。

2、有在建工程的电站应组建业主负责、各参建单位参加的联合防汛指挥部,并明确各自任务。

附件2: 火力发电厂防汛检查大纲

为加强火电厂的防汛管理,进一步使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火电厂安全渡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大纲:

一、检查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与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

1、防汛组织健全。是否建立健全了以厂长(总经理)行政首长为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下设防汛办公室和防汛抢险队。

2、防汛任务明确。是否已制定当年防汛工作目标、计划和应急预案。

3、防汛责任落实。各防汛岗位责任制及职责是否落实。

二、检查防汛规章制度是否健全

1、上级有关部门的防汛文件齐备。

2、防汛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制度、汛期值班制度、汛期灾情报告制度、防汛物资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齐备,并及时做了修订。

三、检查防汛物资准备工作

1、检查防汛抢险物资台帐及物资储备情况,建立台帐并专项保管。

2、抢险运输工具安排。

3、值班室、值班电话、传真机是否落实。

4、与地方及上级防汛部门的通讯是否畅通。

四、检查生产设施防汛措施及检查内容

1、厂址是否高于百年一遇洪水(内涝)水位,否则,应设置防涝围堤和排涝设施,并检查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2、厂内排水设施和主厂房零米层及以下排水设施。

3、主厂房零米层及以下沟道的防倒灌措施。

4、位于江、河旁以及海滨的发电厂防洪堤的防风浪措施以及堤坝上闸口封堵措施。

5、对可能遭遇山洪威胁的发电厂(公司)和建设工地,检查其挡水、排水设施是否截水可靠、排水畅通。

6、电厂保安电源和备用电源的检查、厂内排水泵房和厂外取水泵房供电线路检查。

7、露天煤场防雨水冲刷流失措施、干煤棚干煤储量是否满足要求;地下输煤廊道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8、岸边水泵房室内、地下设施的排风、排气口是否高于百年一遇洪水(内涝)水位;水泵房零米层或入口地坪是否高于百年一遇洪水(内涝、潮水)水位加五十年一遇浪高再加超高0.5米;否则,应检查其防洪措施。

9、取水泵船的锚固、防碰撞措施。

10、抽取地下水的建(构)筑物的防淹、防冲措施。

11、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雨水的排水口标高低于百年一遇,自流受阻时的应急措施。

12、对厂内外生产设施,如排灰管、输油管、补给水管、热网管道等的支架(墩),进厂铁路、码头的运输机械和建(构)筑物进行防淹没、防冲刷、防倒塌安全检查。

13、检查所有生产设施周围场地环境变化情况,是否影响安全渡汛。

14、检查所有生产设施的屋面(顶盖)防水是否完好、排水是否畅通。

15、灰场检查:

①坝(堤)巡视检查人员是否落实;交接班制度、值班日记是否健全;

②库内水深是否超过设计规定;坝前干滩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③坝(堤)身缺陷;渗水、漏水情况;

④排水设施是否完好、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⑤在超标准暴雨情况下的保坝措施; ⑥通讯是否畅通。

五、检查防汛预案

1、破堤、分洪、超标准暴雨情况下的保厂预案和人员疏散预案。

2、穿越防洪堤(坝)的排水管、取水管出现漏水、渗水时的处理预案。

下载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事故重点措施补充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五篇范文)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大纪检”为阳光工程保驾护航-- --仪征公司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11月8日14:54 江苏华电仪征热电有限公司 朱政武......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事故调查规程(试行)》复习提纲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电力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一、填空、选择、判断题 1、员工是指:企业中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雇用、的人员,以及代训工和。 2、调查工作必须,尊重......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除尘器重大事故及电除尘器使用管理规定

    附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电除尘器重大事故 及电除尘器使用管理规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办法(A版)

    附件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物资管理办法(A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提升集团公司的管理水平,建立集中、规范、高效的......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公共关系工作管理办法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公共关系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

    附件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企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报告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报告 山东邹城,孟子故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会议选择在总部以外的地区——邹县电厂所在地召开,颇有深意。作为华电集团改革“强基”......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公文格式细则

    附件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公文格式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结合本公司公文处理工......